世界熄燈日范文
時間:2023-03-16 09:25: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世界熄燈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節日燈;控制器;缺陷模式
1.前言
節日燈電子控制器(以下簡稱控制器)是節日燈的主要部件,由本體、蓋板和固定架組成(圖1)。2012年歐盟非食品類危險消費品快速警報系統(RAPEX)通報我國產節日燈安全警報44起,占照明產品總通報數45%;44起節日燈案例中,因控制器安全缺陷導致通報的有30起,占節日燈通報數68%。控制器的安全缺陷已嚴重影響我國產節日燈的安全質量。
2.控制器缺陷風險評估和目標風險因子的篩選
2.1 缺陷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原理
風險是指可能發生的傷害或損失的發生概率和嚴重程度的綜合。
產生風險的原因或觸發風險的因素稱為風險因子(r)。傷害或損失(Si)可表示為一系列風險因子(r)和時間(t)的函數:
缺陷是指產生或觸發風險的產品的一種或多種特性。缺陷是風險因子的子集,在只研究產品本身而不考慮外部環境的場合,風險因子來自于產品缺陷。本文研究控制器產品本身風險,缺陷與風險因子等同。特定產品的缺陷集及其特征構成其缺陷模式。
風險評估(risk estimation)方法用以評估缺陷所產生或觸發的風險的程度。風險評估可以篩選出風險度大于預先設定的臨界值的缺陷集(稱目標風險因子,記為Ri,i=1,2,…n)。對于目標風險因子,必須采取措施使其風險充分減小。
風險充分減小定義為采取改進措施后由缺陷產生或觸發的風險(final risk,記為Fi,i=1,2,…,n)降到可接受的風險水平(acceptance risk limit,記為Aci,i=1,2,…,n)。逐個判斷各缺陷風險充分減小的充分條件可表示為:
累計判斷缺陷集總風險充分減小的充分條件表示為:
判斷風險是否已充分減小的活動稱風險評定(risk evaluation)。對嚴重程度較高的缺陷應優先采用逐個判斷的風險評定方法。
缺陷模式與影響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是分析產品可能產生的缺陷模式及其對系統造成的可能影響,并按缺陷的嚴重度、發生頻度和檢出難易度分類的歸納分析方法,其目的是由風險優先系數(risk priority number,RPN)確定目標風險因子進行改進及決定改進的緩急程度。FMEA原理可歸納為表1。
2.2 基于FMEA的控制器缺陷風險評估和目標風險因子篩選
基于FMEA原理建立如圖2所示的控制器缺陷風險評估和目標風險因子篩選模型。分析系統構成,依據技術規范、風險通報及技術經驗等識別缺陷模式;分析缺陷影響,確定嚴重度(記為S);分析缺陷產生原因,確定發生度(記為O);明確現有控制措施(記為Tg),確定檢出度(記為D);得出各缺陷模式的風險優先系數:
對RPN從大到小排序;應用帕累托(Pareto)分析,依據管理學的二八原理評估累計風險度大于臨界值的缺陷集為需要控制的缺陷集(目標風險因子Ri),必須采取措施使其風險充分減小,RPN越大越應優先采取措施;累計風險度不大于臨界值的缺陷維持現有控制措施Tg。
2.2.1 控制器的系統描述
電源電壓≤250V,連接在電源和燈串間,用來變換電壓電流和提供預定發光規律的控制信號;與燈串組裝成節日燈直接進入流通領域;消費者(包括兒童)購買后自行安裝并可能頻繁操縱,其電擊風險和著火風險如不充分減小可能造成極端嚴重的傷害。
2.2.2 控制器缺陷模式的識別
依據風險通報、技術經驗、技術規范(參考文獻[2]-[5])識別缺陷模式,見表2。
2.2.3 風險評估
應用表1的量化規則,依據表2的分析、風險通報、技術經驗和技術規范(參考文獻[2]-[5])進行發生度O、嚴重度S、檢出度D賦值;按式4得出各缺陷的風險優先系數RPN;然后對RPN從大到小排序(見表3),RPN越大的缺陷說明其風險越大。
2.2.4 目標風險因子的確定
應用帕累托圖,依據二八原理對缺陷(風險因子r)進行篩選,結果見圖3。由圖3可知“拉力和扭矩不足”、“機械強度不足”、“帶電件可接觸”和“銳邊毛刺”的累積風險率達0.828,大于臨界值,由此確定需要控制的缺陷集(目標風險因子Ri)為:“拉力和扭矩不足”(記為R1)、“機械強度不足”(記為R2)、“帶電件可接觸”(記為R3)、“銳邊毛刺”(記為R4)。必須采取措施使R1/R2/R3/R險充分減小,其中RPN越大的越應優先采取措施。
3.減小風險的策略
可以考慮單獨或同時減小風險的發生度和嚴重度,基本策略可采取下列措施的組合:
(1)改進產品設計(記為Di,i=1,2,…,n);
(2)改進生產過程控制(記為Pi,i=1,2,…,n)(包括改進檢驗措施(記為Ii,i=1,2,…,n));
(3)遺留風險的處理(記為Ei,i=1,2,…,n)。
3.1 目標風險因子成因分析
3.1.1 設計不良和裝配不良。例如導線固定架的固定牢度不夠、蓋板的固定牢度不夠。
3.1.2 原材料質量低劣。例如外殼材料機械強度和厚度不夠。
3.1.3 檢驗失控。例如外殼銳邊毛刺沒有剔除。
3.1.4 合格評定標準選用不當。例如:⑴控制器標準IEC 61347-1對固定架牢度未作規定;而節日燈標準IEC 60598-2-20要求進行固定架試驗。⑵IEC 60598―2-20規定外表應無端或銳邊,IEC 61347-1未明確;⑶IEC 61347-1對外殼機械強度的要求低于IEC 60598-2-20。
3.2 減小目標風險因子風險的策略分析(見表4)
3.3 減小關注風險因子風險的策略分析
嚴重度最高的缺陷,如例行檢驗很難檢出,即使其發生度極低,也應關注(關注風險因子Ra)。采取措施減小表3中Ra風險:型式試驗(記為I5);提供遺留風險的使用信息(記為E5):不防水控制器增加“只能在室內使用”警告。Ra風險評定可參考Ri,但因Ra發生度極低,依據證據假設可忽略評定。
3.4 減小風險的策略組合
歸納減小控制器缺陷風險的策略組合見表3“建議行動”。Tg為原有控制措施。
4.控制器缺陷風險評定及風險控制目標的實現
風險分析確定了需要控制的缺陷集(目標風險因子Ri),通過采用策略分析決定的改進措施使缺陷消除或使由缺陷產生的風險減小,然后通過風險評定判斷采取措施后風險是否已充分減小,如風險已充分減小,則認為達到了風險控制目標;如果風險未充分減小,則重新確定改進措施以充分減小風險;如此重復減小風險的迭代過程,直至風險充分減小。
4.1 風險評定模型的確定
FMEA方法的輸入(如缺陷的發生度)需要一定時間段的積累。實際應用中需要盡快判斷采取措施后風險是否已充分減小,此種場合的風險評定一般不宜采用FMEA。型式試驗、例行檢驗和抽樣檢驗的組合提供了一種有效、可行和快速的風險評定方法。型式試驗(Type Test,Tt)是按強制性技術規范對樣品進行全項目的合格評定試驗。例行檢驗(Routine Inspection,Tr)是對一定量的產品100%進行預先設定的關鍵項目的合格評定。抽樣檢驗(Sampling Inspection,Ts)是按科學的抽樣規則(如ISO2859)在一定量的產品中抽取樣品,進行預先設定的關鍵項目的合格評定,包括與型式試驗合格確認樣品的一致性檢查。預先設定的關鍵項目應根據已識別的目標風險因子Ri確定。
采取改進措施后缺陷的風險用按預定檢驗規則檢出的缺陷數(Fi,i=1,2,…,n)量化。可接受的風險水平用按預定規則確定的可接受最小缺陷數(Aci,i=1,2,…,n)量化。因為型式試驗(Tt)是檢驗產品設計與強制性技術規范的符合性,而產品不允許不符合強制性要求,所以Tt的Aci值應設為0;Tr和Ts的Aci值可由樣本數量和合格質量水平(AQL)決定(如ISO2859提供了可選擇的抽樣方案和相應的AQL確定原則),對于安全缺陷、材料和制造的不可接受的變化,其Aci值均應設為0。
基于型式試驗、例行檢驗和抽樣檢驗的組合的風險評定和風險控制模型如圖4所示。采取改進措施后的產品,如果型式試驗、例行檢驗、抽樣檢驗發現的缺陷數(Fi,i=1,2,…,n)小于或等于可接受最小缺陷數(Aci,i=1,2,…,n),即滿足式2(Fi≤Aci)或式3(∑Fi≤∑Aci),則認為風險已充分減小,達到了風險控制目標;如果有一個或一個以上Fi>Aci或∑Fi>∑Aci,則風險未充分減小,要重新確定改進措施以充分減小風險;如此重復減小風險的迭代過程,直至風險已充分減小,則認為達到了風險控制目標。
4.2 控制器風險控制目標的實現方法
基于FMEA的風險評估已識別出控制器的目標風險因子Ri(R1/R2/R3/R4,見表3);經策略分析,決定了減小風險的改進措施;采取改進措施后生產的一定量的產品按IEC 60598-2-20等技術規范進行型式試驗、例行檢驗和抽樣檢驗(或三者的合理組合,應至少包含根據控制器目標風險因子Ri確定的關鍵項目的合格評定。例行檢驗和抽樣檢驗的實施可參照參考文獻[5]附錄Q提供的指南,還應包括與型式試驗合格確認的樣品的一致性檢查);因R1/R2/R3/R4嚴重度均屬最高級別(不允許出現的安全缺陷),應采用逐個缺陷判斷的風險評定方法,且Aci(i=1,2,3,4)值均應設為0;如檢驗沒有發現表3所列需控制缺陷R1/R2/R3/R4,即Fi=0(i=1,2,3,4);由Fi=Aci=0,按式2,可認為風險已充分減小,風險控制目標已達到;如檢驗發現有表3所列需控制缺陷R1/R2/R3/R4,即存在一個或一個以上Fi>0(i=1,2,3,4),由Fi>Aci=0,按式2,可認為風險尚未充分減小,需重新進行減小風險的策略分析,重新確定改進措施Di、Pi、Ii和Ei以充分減小風險;如此重復減小風險的迭代過程,直至風險已充分減小,則認為達到了風險控制目標。
5.結語
FMEA方法能有效識別目標風險因子,基于Tt、Tr和Ts組合的風險評定方法能有效判斷風險是否已充分減小,通過策略分析實施減小風險的迭代過程,最終可實現控制器的安全風險控制。本文構建的風險控制模型對其他電子電器產品的安全風險控制也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戴云徽.檢驗檢疫符合性條件篩選及預警研究[M].北京:中國質檢出版社,2012.
[2]江陰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出口燈具質量分析[Z].2010-2012.
[3]Report of RAPEX Notifications,2011-2012.
篇2
“地球一小時”活動始于2007年的澳大利亞悉尼。當時大約有200多萬個家庭和企業自愿熄燈一小時。一年后,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倡導推動下,“地球一小時”已成為全球性并持續發展的活動。2009年,“地球一小時”來到中國,包括北京、上海、南京在內近十個城市參與了活動。今年,成都、貴陽、大連、石家莊等城市已確定參加熄燈活動,還有更多城市加入到活動中來。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公眾的強烈意愿與協作。中國政府已作出承諾,到2020年會在2005年碳排放量的基礎上減排40%—50%。因此地球一(儀)小時2010也是傳遞中國公眾對于中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向低碳經濟轉變的支持。我們將在3月21日到3月26日(周一至周六)推出地球一小時低碳生活周,引領公眾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真正的低碳改變。
二、活動主題: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關掉你的燈!
三、活動目的:宣傳節能減排,低碳生活方式,調高公眾環保意識。
呼吁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到應對世界氣候變化行動中。
四、活動主辦方: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五、活動承辦方:社團聯合會協會聯絡部綠色之風環保協會
六、活動協辦方:動物科技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
七、活動時間:3.21----3.26(熄燈時間:26日20:30----21:30)
八、活動意義:
“地球一小時”關燈活動將是“20行動”——全國百校大學生節能宣傳聯合行動的第二次活動,也是11年上半年最重要的活動。大學生社團將通過不同類型的活動形式參與到這場盛會中。
“地球一小時”并非單指一個小時,它指的是我們在單位和家庭中用水用電的長期節能習慣。我們將通過這次告訴學生和學校工作人員們這種做法的好處:既可以節約開支,又減小了排放。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公眾的強烈意愿與協作,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需要全力以赴!
九.活動創意:(熄燈方案)
1、在此次活動正式開始的半個小時前,我們的會員會到甬道做最后一次的宣傳活動,讓大家觀看我們制作好的幻燈片與視頻,讓大家更加深入去了解地球一小時這個活動,了解低碳生活對我們的好處,了解在這一小時內全球都在參與,為地球做的貢獻。
2.10秒倒計時:
(1)用我們平時可回收的硬紙箱,在紙箱的其中一面割出鏤空的形狀,以拼出0-9這十(幾)個數字,倒計時的時侯,在里面點上蠟燭或放入充電的臺燈,便可顯示出0-9的數字,以倒數的形式迎接“關燈”那一刻。和全世界的人們一起參與到這場節能盛典中來。
(2)等“0”這個數字呈現的那一刻所有寢室樓、食堂、教學樓將紛紛熄燈。用鏤空形狀的硬紙箱,拼成“EH”——earthhours的縮寫,并記錄影像資料。
3邀請雙陽電視臺對活動現場進行拍攝報道,擴大活動的影響力。同時邀請廣播電臺、校電視臺、校記者團、校報、青春雜志等校內媒體對本活動加大宣傳力度。
十、活動主要內容:
(一)宣傳周宣傳:
1、3月21日:
于各公告板、教學樓以及食堂內張貼活動海報。傳達低碳生活周的理念,呼吁大家通過5種簡單的低碳行動去節約能源和資源,即:
周一家庭節能——利用循環水節約一公斤水資源,
周二辦公室節能——減少10張打印紙,
周三低碳出行——選擇公共交通,少開一天私家車,
周四低碳購物——自帶環保袋,拒絕塑料袋,
周五節約能源——關掉不必要的燈、關閉不使用的電器插座,節約一度電。
2、3月23日——3月26日:
(1)邀請校園廣播電臺參與廣播宣傳,做一周的氣候問題專題節目。向全校師生傳達低碳生活理念,擴大宣傳力度。
(2)食堂窗口宣傳:制作本協會關于宣傳“地球一小時”熄燈活動的小幅海報,貼于每個食堂點菜窗口,無形中讓同學們在就餐時關注到此次活動。
3、流動式節能公告板:于校園人流量較大的甬道布置大型節能公告板。展出往屆“地球一小時”熄燈活動照片,全球氣候問題資料以及照片,事先由各大組織書寫的節能方式小書簽、承諾參與集體熄燈的承諾條件等。于宣傳周內展出同時,對本活動感興趣的同學(這原來有個字,我忘記是什么字了)可以于現場書寫節能方式書簽,以及對氣候問題的看法,同時簽上自己的姓名貼于展板上。我們將會對參與書寫意見的同學派送本協會紀念卡片。
4、網絡宣傳:將活動信息公布于本校官方網站以及綠色之風環保協會的官方博客上,即使向世界傳達活動情況,吸引更多群眾關注“地球一小時”,關注氣候變化,關注低碳生活。同時也可呼吁在校同學于“人人網”、“騰訊網”等渠道傳遞活動信息。
(二)熄燈安排
學校各寢室與26號20:30-----21:30自覺熄燈一個小時,在這神圣時刻和全世界的人們一起參與到這場節能大典中來,并由環保協會會員于熄燈時間內以照片,DV等形式記錄同學們在寢室活動的照片及影像資料等,以便后期宣傳。
十一.其它:
1、活動執行力保證:去年的“地球一小時”為我們提供的寶貴的經驗,我們也總結了上一次“地球一小時”活動的成果與不足,為這次活動的執行順利導航。
2、雙陽電視臺與本協會多次合作,采訪質量與宣傳力度可以保障。同樣校內媒體與本協會互助互利,交織成完整的媒體網絡平臺,為活動順利進行保駕護航。
3、本活動希望得到學校各位領導的大力支持,并通過“節能減排辦公室”給學校各組織,各學院下發通知,積極配合活動的進行。
篇3
如今,全世界人民都在提倡低炭經濟,這個“為地球熄燈一小時”活動,昨天(2010年3月27日)八點半至九點半鐘這個神圣的夜晚,全世界人民為地球熄燈一小時。這個時間段內除了路燈和那些必要的照明燈外,所有人將自覺地熄燈。
很遺憾的是,我當時正在羽毛球館訓練,沒有見到這格外壯觀的一幕,但是通過各種資料,我仍然對這次活動有所了解。我認為,這個“熄燈一小時”,是給人們上了一堂課,給人們在黑暗里上了一堂環保課。“熄燈一小時”讓人們親身體會到,在黑暗里人們將會如何無助,如果人們再這般揮霍地球的資源,終會有一天會在黑暗中生存。這堂課告訴我們節約的重要,短暫的一小時,會成為每一個人心中最深刻的印記。在黑暗中,我或許可以看到人們因浪費資源而無家可歸的場面。地球的資源不再是一個無限的循環,可以用了再生,生了再用的,如今地球資源越來越少,資源枯竭是遲早的事。然而,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沒有了家,人們在哪兒生存?有人說,科學家正在探索另一個可供人類生存的星球,就算找到了又如何?人們不能像蝗蟲一樣,沖進一大片莊稼地里,吃完了又去找另一片。人們把地球資源用完,再去用另一個星球,人們依然像這樣浪費資源,遲早有一天這個星球的資源也會用完,這個星球也總會有被毀滅的一天!
為地球熄燈一小時,并不是只讓我們節約一小時的電,這是用一種特殊的方法讓我們學會珍惜資源,學會節約。我們要節約的不僅僅是電資源,各種資源都要節約。云南地區干旱就說明了這個問題。現在的資源越來越少,這也就意味著,以后來自地球上的水啊,木材等等之類的資源會越來越貴,而出自人們之手的東西會越來越便宜。
節約不過是舉手之勞,伸手一按,關閉電源,不要讓它浪費;伸手一擰,關上水龍頭,不讓水白白流走。然而,就是這輕而易舉的事也許會改變人們的命運。為地球熄燈,是讓地球母親休息一下,是讓她不要再勞累。人們種種行為,導致地球氣候變化無常。今年該下雪時不下雪,該曬太陽了卻刮起了冷嗖嗖的寒風。人們已經打破了地球的生態平衡,如果再不采取措施,迎接人們的將會是走向滅亡的道路。為了人們的美好明天,為了不讓人們無家可歸,讓我們為地球,為自己,“熄燈一小時”吧!(2010年3月28日星期日)
篇4
為地球熄燈一小時是為了遏制全球氣候變暖作出的微薄貢獻,過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導致的氣候變化目前已經極大地威脅到地球上人類的生存,我們只有通過改變全球民眾對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態度,來減輕對我們的影響。
地球,提供人類休養生息之地,賦予人類繁榮興旺之物,給予的同時,告知人類,請讓我有足夠的時間給予,現在她需要喘息,我們能做的是給予她喘息的時間,給地球一個小時,這個時間也許還不足夠,但對于地球來說,這是個難得的一刻。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里,有付出不求回報這一條,同樣也有受人恩澤以命相報這一條,我們接受這么多,這么久,現在該是回報的時候了,對我們來說,為地球熄燈一小時,是舉手之勞的事情,我們做了,請相信,地球有靈,地球母親會輕輕地微笑。
篇5
對此,3月27日晚上8:30,我礦職工家屬就紛紛關掉電燈,拔掉不必要的電源插頭,積極響應號召。與親朋好友一道共度“黑暗時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一起為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地球行動,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貢獻。
“地球一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倡議,希望人們在每年3月最后一個星期六20:30-21:30熄燈一小時,來表明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
圖為27日晚上全礦職工紛紛熄燈,在礦山只能隱約看見一些燈光
圖為一名家屬在20:30正拔著手機充電器,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
圖為一名家屬在20:30正關閉看著的電視,此時
的電視畫面也正在轉播有關地球一小時活動的內容
圖為一名職工參與熄燈,正準備關閉電燈開關
篇6
城市的夜晚燈火通明,我們的身體是不能與黑夜共舞了,但精神卻是游離的。四面洶涌而來的光芒甚至消解了暗影,我們到哪里去尋找內心的光明呢?
去看了法國藝術家Ludwig的“白夜”。他喜歡稱這種奇異的光影游離的裝飾藝術為“氣象藝術”。他用圖片、燈光繪畫、文本、透明圖像、煙霧、氣味、錄像和裝置等混合媒介來展開他對環境的注目。不得不說藝術現場充滿了詭異,藝術評論中這樣描述他的作品:Ludwig的影像所呈示的人、街道、雨、霧、夜色、燈光都是都市生活的真實景觀。每一天,每一個人,都行色匆匆,都在忙著追尋什么。于是,也就無暇顧及周遭現實的變化,也忘記了去打量、反觀自己片刻。
Ludwig對光的極致應用使駐足觀看的人反思,奇異綻放的流離光彩與暗影交錯,將人置于一種相對虛無的精神狀態。除此外,在城市中飛竄的光彩更多的是讓人失落。城市失去了夜晚,通明的路燈和霓虹把黑暗驅散了,反而,人類對光明的敏感度急劇下降。光是父性的,躁動的,暗是母性的,神秘的,而現代城市更多的是陰陽失調。
國外有一家啤酒公司爆出豪言:在月球上打廣告如何?我想這時投影儀的發明者一定巴不得從棺材里蹦出來:半個地球的居民都能看到這則超級廣告!倘若有半個非洲面積那般大小的發光源也不是不可,更多的卻是無厘頭。
“這個世界已經不再令人著迷!”一百年前,馬克思?韋伯(Max Weber 1864-1920)深有感觸地寫下了這句話。或許因為這個,我們需要一些刺激。
記得電影《黑暗中的舞者》中那位幾近失明的姑娘內心卻涌動無比清澈明亮的旋律,那個為了錢而陷害她的目光炯炯的男人卻是被黑暗籠罩。她在歌唱的時候,誰說她又沒有看到一個清晰而明媚的世界呢?人類怕黑的本性已經在電燈發明至今的漫長歲月中逐漸被消解了。城市的夜晚燈火通明,我們的身體是不能與黑暗共舞了,但精神卻是游離的。四面洶涌而來的光芒甚至消解了暗影,我們到哪里去尋找內心的光明呢?
我們需要一絲暗淡,一絲由黑暗制造的神秘又寧靜的氛圍,哪怕這種暗只能維持一小時。2009年3月28日,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號召世界各地的個人、社區、企業、政府從晚上8:30分起熄燈一個小時。此時如果有幸正在太空旅行,將會看到一場壯觀的多米諾骨牌表演――全球24個時區依次熄燈一小時。從斐濟開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中國、印尼等亞洲的城市將率先熄燈,歐洲、美洲各國的城市將緊隨其后。而我站在城市黑暗的高地上,并沒有見到黑夜的表演。燈光依舊洶涌,雖然燈光不會發出聲響,但我還是聽見不休的喧鬧。其實,在這樣的一個夜晚,大多數人要的也許僅僅是盞小的煤油燈,或者一點燭光。這就足以成就溫暖和思考了。
黑夜消失了。關于黑夜的歷史和傳說,通通被翻過了。被霓虹修飾過的夜晚有奇異的美麗,熱愛城市的攝影師調慢快門去捕捉光的行蹤,孩子把石子擲入水中讓光亮的河岸的倒影變得渙散。
卡爾維諾在《月亮與霓虹燈》開篇寫道: “耀眼的光亮持續了20秒鐘后熄滅了。20秒鐘的瞬息間,整個夜空露出笑臉……”作者詳細地描述了“笑臉”以突出夜空的寧謐,月光的曼妙,此時作者似乎完全陶醉其中。所以當霓虹燈的明亮吞噬了月光的華彩,作者的筆調顯得那么地憂郁和遺憾:“每當它亮的時候,夜空變得平平坦坦,漆黑一片,月亮驀然慘淡無光,星星失去了光彩。”
篇7
地球一小時活動倡議書范文一
在20xx年3月30日20:30——21:30“地球一小時”活動即將來臨之際,馬旗寨小學向您發出如下倡議:
1、在20xx年3月30日(星期六)晚上8:30—9:30熄滅景觀、照明燈光,關閉電腦、空調、手機充電器等一切不必要的電源,以實際行動響應“地球一小時”活動的號召,保護環境,保護地球。
2、綠色生活: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做起,從衣食住行、生產生活各方面踐行節能環保。倡導購買節能型家電和綠色環保家具;節約用水、用糧;珍惜森林資源,珍惜紙張,盡量選擇電子辦公模式,減少一次性用品的消費;循環利用書本,與他人分享、交換閱讀書籍;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打印,選擇可回收紙張;閑暇時間,親近自然,不浪費,不攀比,保持自然的生活狀態。
3、綠色出行:短距離選擇步行或騎行;優先選擇公共交通;選購低碳車;選擇乘坐火車旅行。
4、垃圾分類回收: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從源頭實現生活垃圾減量,養成主動分類、自覺投放的行為習慣;家中備有分類垃圾桶,將廚余和其它垃圾分開放;將易拉罐、汽水瓶等收集起來,一次賣給廢物回收者。
5、珍惜淡水:一水多用,用洗臉水洗腳,淘米水澆花,洗衣水拖地;洗臉刷牙時不長流水,嘗試隨時關閉水龍頭;使用節水型馬桶、水龍頭;使用中水清潔車輛;外出、開會時,自帶水杯;使用無磷洗滌劑;不向河道、湖泊里扔垃圾。
人類和地球是命運共同體,關注地球生物多樣性,就是關注人類的發展。
馬旗寨小學向所有熱愛地球、支持環境保護、關注和期待加入“地球一小時”活動的朋友們,致敬!
地球一小時活動倡議書范文二
什么是“地球一小時”
“地球一小時”是 WWF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發起的一項全球活動。WWF 倡議,在每年 3 月最后一個星期六,家庭和企業關閉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產品一小時,以此表達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地球一小時”活動自 20xx 年在澳大利亞悉尼首次舉辦以來,受到廣泛歡迎,以驚人的速度席卷全球,吸引了近200個國家億萬人口參與其中,成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自發參與的環保行動。
活動倡議
為了增強全體師生的節能意識,推動校園文明建設,豐富校園活動,創造美好生活空間,進一步美化我校學生的生活環境,讓地球一小時的環保理念深入人心,展示當代大學生的風采,由天津大學節能指導管理委員會發起如下倡議:
在20xx年3月30日晚8:30-9:30之間,大家關閉宿舍的燈,走出宿舍,讓自己的周圍進入“黑暗”,讓我們天大做地球一小時的響應者,喚醒大家的節能意識!
倡議人:
地球一小時活動倡議書范文三
球1小時倡議書
熄燈一小時意義在哪?
地球一小時的初衷,本是想通過熄燈這種形式,來激發人們保護地球的責任感,其根本目的,乃是以此為契機,引發民眾對氣候變暖、能源短缺、環境惡化等系列問題的深度思考。
不要小看熄燈一小時,城市是大量使用電能的地方之一,如果能讓城市關閉不必要的景觀燈一小時,這樣可以節省的能源將是一個大數字。
希望人們通過這一活動,在平時的生活中為環境保護做些實實在在的努力。
熄燈小時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小班——小小手影趣味多
小班孩子在熄了燈、拉上了窗簾的“黑暗”房間里,或者會覺得有些害怕,這時候可以借用手電筒、蠟燭玩有趣的手影游戲,探索著黑暗世界里不一樣的樂趣。和爸爸媽媽一起試試吧
中班——垃圾分類學問多
中班的寶貝平時在幼兒園都能有垃圾分類的意識,在家也不例外,但將垃圾分類后投放進小區的垃圾站的機會并不多,地球一小時和寶貝一起找找小區的垃圾站,讓寶貝自己來投放垃圾。
大班——小宣傳畫力量大
白天和爸爸媽媽一起創意繪制關燈1小時環保宣傳畫,將寶貝的所思所想用畫筆記錄下來,晚上和寶貝將環保的理念傳遞給小區里、公園里等多的人……
今年地球1小時的主題圍繞“與自然共生”,人類和地球是命運共同體,關注地球生物多樣性,就是關注人類的發展。當然地球一小時意義并不僅僅在于這一個小時,而是這一小時之外、日常生活中的環保的生活習慣。請您加入我們從這一小時開始將環保的生活習慣延續到未來的每一天!
地球一小時活動倡議書范文四
倡議書
各位家長:
“倡導低碳環保,深化綠色教育,共建藍色家園”,真誠希望家長帶領孩子一起參加全球共同參與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并讓孩子了解該活動的內涵及意義。
今年“地球一小時”主題是:與自然共生。
大自然給人類提供了食物、空氣和水,我們的衣食住行都與大自然的“生物多樣性”密切相關。但,自然界的生物多樣性在持續衰退,人類福祉面臨巨大威脅。一起關注生物多樣性,從了解到行動,為了生機勃勃的未來。
活動時間:3月30日(本周六)晚上20:30時—21:30時
屆時,請熄滅您家里的燈光,放下您的手機,選擇一種環保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度過這段有意義的時光吧。
另請中、大班家長抽空和孩子一起完成《“熄燈一小時”里的故事》,并于下周交給班主任。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超越這60分鐘,它需要我們在生活、工作中身體力行。所以,敬請各位家長能和孩子一起做出一個力所能及的承諾與行動,并互相督促,重新喚醒我們對自然本能的愛!
只有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才可以扭轉地球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趨勢。
您小小的行動,足以改變地球!
地球一小時
您可以和孩子做些什么
歡迎您在留言區“吐槽”
讓我們一起感受你們的溫暖
地球一小時活動倡議書范文五
“地球一小時”活動始于20xx年的悉尼,現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最為成功的低碳環保活動。
3月30日20時30分至21時30分,世界上多個城市將共同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今年活動的主題是“與自然共生”,旨在讓人們了解大自然遭到破壞的嚴峻性,號召社會各界一起采取行動減緩生物多樣性下降趨勢,并最終遏止這種趨勢。
大自然是維系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基礎,地球生態環境正變得越來越脆。我們國家政府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制定了多項方案不斷優化生態環境。治理生態環境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任何人都無法置身事外,每一位公民都應該參與其中。
在此 ,我們倡議書動員全體教師、家長、幼兒積極參加“地球一小時”活動:在活動期間關閉不必要的燈光一小時,并在此后只啟用必要的燈光,同時做到“超越一小時”。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關注和珍惜自然環境,通過我們自己的改變,讓生活更加美好。
當燈光熄滅時,我們可以在黑暗中觸及真實的自己,我們可以去思考每天所擁有的“光明”和“方便”是從何而來,直至我們真正體會到其他的地球生物為我們的生存所作出的犧牲和奉獻。如果在這短短的一小時中,我們能由衷發出對地球及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感恩之情時,我們才會真正體證到一個真理:我們與地球上所有的他們(動物、植物、礦物等),都是一體的。因為,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所以,愛護他們就是愛護我們自己!
篇8
3月28日晚20:30至21:30,全球將迎來第三個“地球一小時”。屆時,從斐濟開始,接著是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中國、印尼等亞洲各國的城市,再到歐洲、美洲各國的城市,將熄燈一小時。這一活動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起,于2007年在悉尼首次舉行。2008年,全球有371座市鎮參與;2009年,WWF的目標是吸引全球的1000座城市參與。2008年12月15日WWF在北京舉行“地球一小時”啟動活動時,已經有來自62個國家和地區的74座城市承諾將參與這一活動,包括中國香港;同時,該活動的推廣正在北京、上海等中國城市進行。
而日本早在2003年就發起了夏至關燈活動,呼吁人們關掉家里的燈,到戶外參加活動,比如一場不插電的音樂會;臺灣、大陸的環保團體也分別在2005年、2007年響應。近年來,熄燈正在成為一個運動:2005年,韓國各地集體熄燈2分鐘;2006年8月8日,香港全城熄燈3分鐘;2007年2月1日,巴黎埃菲爾鐵塔上的2萬盞燈全部熄滅;2007年9月22日,北京、上海、深圳、重慶、武漢、哈爾濱、西安、南京等八座城市的標志性建筑集體熄燈――如果說以上熄燈行動尚有作秀成分,只具備符號意義,而在像紐約這樣的城市,則正在把非常態的熄燈行動轉化為一種常態:就讓城市暗一些,又何妨?
“暴力式照明”
人們總是傾向于認為,一個城市的夜晚越璀璨,就意味著它越繁榮。確實,在評估一個區域的經濟活力時,社會學家經常使用城市之光這個參考性指標。以提出“創意階層”著名、并致力于研究創意經濟的美國學者理查德?弗羅里達在新著《你的城市是哪里?》(Who's Your City?)中剖析全球的“超區域”(Mega-Region,即擁有強大經濟能量、創意活動、人才集中的跨城市,如號稱全球第三大城市群的珠三角城市群)時,認為一個區域的經濟能量不能單以人口計算,但目前尚無全面評估區域經濟生產的指標,于是他引進了這一模式:按照氣象衛星資料繪制出全球夜間的亮度地圖,并分辨其光源性質(如照亮的家庭、街道,活躍的工廠、娛樂區等),假設夜間亮度越高,則能源消耗和經濟活力也越高,再結合其他統計數字,從而得出區域經濟的參考指數。弗羅里達稱之為“光亮指數”(Light-based Regional Product,LRP)。
以“東方之珠”香港為例,“不夜城”一直是香港繁榮的一個重要標志。李圭在《環游地球新錄》中記錄了1877年元旦的香港;“燈火齊明,由海濱盡疊而上,不下數千萬盞,大觀也。”10年后,港督告羅士打則這樣描述香港:“西式和中式的亮光傾泄而出,互相競艷,燈燭燦然,除了仙境再難找到能比擬的奇觀。”因此,香港于2006年8月8日發起全城熄燈活動,雖然得到立法會、部分商戶的支持,但響應者不多,香港政府方面因為“擔心影響旅游中心形象”,照樣“幻彩詠香江”。
但在環保主義者看來,過度的、不必要的照明,不僅是一種浪費,會帶來光污染,還是一種暴力。號稱“全球最大型燈光音樂匯演”的“幻彩詠香江”就被臺灣建筑學者林憲德批評為“暴力式照明”。環保主義者援引意大利天文學家的一個調查數據,將全球人工照明亮度除以總人口數得出的“人均亮度”,在1970年到2001年的三十年間增加了3倍,其結果就是,目前全球已經有2/3的人看不到星星,那些關于星空的優美詩句以及傳說,比如中國人熟知的牛郎織女故事,都將失傳。
為此,香港環保組織發起了“拆解東方之珠”活動,還組織了“城市閃光團”活動,讓市民看看那些遭受光污染的地方。發起夏至關燈的臺灣荒野保護協會的邱姿蓉也說,北京目前不像香港用那么多霓紅燈,但是未來很有可能,如果再發展下去可能造成跟香港一樣的問題。而在國際上,也出現了像“國際暗天協會”(International Dark-Sky Association,創立于1988年)這樣的組織。
紐約:作為個案
在國際暗天協會常用的城市亮度衡量表上,紐約和拉斯維加斯位于最高級別的9級,同時也是全美光污染最嚴重的城市:而像圖森(就是《丑女貝蒂》中那個男朋友約翰來自的小地方)這樣仍利用自然光照明的小城,亮度只有5級。國際暗天協會紐約分會的蘇珊?哈德說,那些炫目的霓虹燈、街燈,其實大多數光線直射天空,并沒有為市民帶來照明的便利,“紐約的天際線一如既往地美麗,但是我們并不需要那么光焰奪目的夜空”。
為此,紐約州議會于2008年6月通過法案,要求新的戶外照明設備裝燈罩,減少強光和消耗。不過,企業界比政府先行一步,紐約近年來興建的不少辦公大樓都加裝省電的環保先進科技:感應系統可確保員工和清潔人員晚上離開后,辦公室和儲藏室的燈火會自動熄滅;調光器可調弱燈光;計時器使得城市進入夢鄉時,各大樓的燈光在黑暗中逐漸消失,而不是像以往那樣徹夜長明。而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讓城市暗下來不僅僅是出于環保或者政治正確的需求,更是一種必需。
在精銳傳媒(Incisive Media)位于紐約下城的新辦公樓,有兩個樓層屬于《美國律師》雜志。雜志社把照明設備分為4區,所有燈不必同時亮著。個別辦公室則裝有移動感應器,員工晚上離開時,燈會自動熄滅。清潔人員晚上8點下班,但由于少數編輯工作較晚,計時器會在晚上11時關閉剩余的燈,然后在早上6時重新點亮它們。美聯社在曼哈頓的總部大樓也采取了類似的分區照明的做法,雖說安裝節能設施需要一筆投入,但效果很可觀:在安裝節能設施第一年就可以減少28%的能耗。而紐約的一些標志性建筑如紐約時代廣場、位于長島的花旗銀行大廈等,都采用了節能省電的新科技。
篇9
為了讓低碳生活更加的貼近民心,我們還推出了一系列的低碳活動。每年的地球熄燈一小時,整個城市都同時熄燈,節省電力的支出和開銷。還有一年一度的植樹節。樹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而轉換成新鮮的氧氣。所以,我們都倡導多種樹,種樹既能美化環境,又能吸收二氧化碳,兩全其美。
我們家也投入到了低碳生活的活動中。我幾乎天天都下樓溜達溜達,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看一看嫩綠的小樹苗,跑一跑步,鍛煉一下。不是說倡導低碳生活嗎?我常常勸爸爸沒事不要開著車上街,因為這樣,就可以讓道路上少一點汽車的尾氣。爸爸聽取了我的意見,沒事就在家里看看報紙,陪我談一談學習的事兒。媽媽這個炒菜狂也不得不放棄每天都炒N道菜給我們品嘗。雖然菜好吃,但是那樣既廢油又污染空氣,而且還被稱為污染空氣,與低碳生活正好相反。所以,媽媽也放下菜刀,立地進行低碳生活。
一個沉悶的下午,隔壁姐姐出門了,1棟的哥哥也不在家。真是夠“巧”的啊!我獨自坐在窗前,望著一朵朵幽幽的白云,想到了一個好主意。我拿起黑色的馬克筆,找出一條白色的的長布,再拿出一疊綠色的卡紙。
我先將綠色的卡紙整整齊齊地把那塊布貼滿,這樣一來,一片“綠綠的樹葉”就呈現在我眼前。之后,我用馬克筆在紙上寫了大大的八個字:低碳生活!人人有責!
既然是低碳,我就要將它畫出來,讓人們知道什么是低碳,做什么才能真正地做到低碳,真正地認識低碳,而不只是口上說說而已,而是要行動起來。
篇10
1、洪崖洞,洪崖洞一共有11層,夜晚燈光是從晚上6點開燈,10點熄燈。可望吊腳群樓觀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賞巴渝文化,燙山城火鍋看兩江匯流,品天下美食。
2、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是人類石窟藝術史上最后的豐碑。它從不同側面展示了唐、宋時期中國石窟藝術風格的重大發展和變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3、山城第三步道,重慶市區內共有三條步道,這里展示的是重慶的第三步道。這是一條最長,坡度較高的歷史古道。起點是長江邊的,現在石板坡長江大橋橋頭的中興路。
4、解放碑,解放碑是重慶的代名詞,是全國唯一一座抗日勝利紀念碑,雖已淹沒在周圍林立的高樓大廈中,但這座解放碑在重慶有著無法被替代的地位,每年跨年時是全重慶最熱鬧的地方等等。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