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語錄范文

時間:2023-04-07 13:07: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莊子語錄,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莊子語錄

篇1

1、獨善其身者,難成大事。——莊周

2、德無不容,仁也。 ——莊子 《繕性》

3、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莊周《莊子》

4、小人甘以艷。 ——莊周

5、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莊子《逍遙游》

6、時勢為天子,未必貴也;窮為匹夫,未必賤也。貴賤之分,在于行之美惡。——莊子

7、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周《莊子·知北游》

8、同類相比,同聲相應,固天理也——莊子

9、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游》

10、圣人不死 大盜不止 ——莊子

11、且夫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莊子 《大宗師》

12、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 ——莊子 《寓言》

13、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萬物之本也。——莊子《天道》

14、至人無已,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莊子

15、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莊子 《逍遙游》

16、蓋之如天,容之如地——莊子

17、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莊子

18、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莊子《莊子·天道》

19、至樂無樂,至譽無譽。——莊周《莊子》

2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己!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余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莊子《莊子·內篇·養生主》

21、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莊子

22、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莊子

23、謀無主則困,事無備則廢。——莊周

2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莊子 《知北游》

25、人莫鑒于流水而鑒于止水。唯止能止眾止 ——莊子

26、有人之形,無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無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莊子

27、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莊子

28、隨意漂流,不知道有何追求;任心狂放,不知道去向何方;無拘無束,游于無窮.我又知道什么.——莊子《莊子》

2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在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莊子《養生主》

30、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莊子《齊物論》

31、虛者,心齋也。 ——莊子 《人間世》

32、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而不救。——莊子《人間世》

3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

34、通于一而萬事畢——莊子

35、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 ——莊子 《秋水》

3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莊周

37、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秋水》

38、以天下為之籠,則雀無所逃。——莊子《庚桑楚》

39、天地與我并存,萬物與我為一。——莊周

40、萬物云云,各復其根,各復其根而不知。渾渾沌沌,終身不離。若彼知之,乃是離之。無問其名,無窺其情,物固自生。 ——莊子 《在宥》

41、一氣之變,所適萬形——莊子

42、同類相從,同聲相應,固天理也。 ——莊周

4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莊子《莊子·大宗師》

44、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橐允,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莊子

45、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莊子《人間世》

46、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莊子《人間世》

47、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莊子《養生主》

48、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莊子 《莊子·內篇·逍遙游第一》

49、若夫不刻意而高,無仁義而修,無功名而治,無江海而閑,不道引而壽,無不忘也,無不有也,淡然無極而眾美從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莊子《刻意》

50、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逆,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莊子 《應帝王》

51、禮義法度者,應時而變者也。——莊周

52、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C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莊子《莊子·內篇·大宗師》

53、不為福先,不為禍始。感而后應,迫而后動,不得已而后起——莊子

54、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沮,舉世而非之而不加勸,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莊子 《莊子》

5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56、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周

57、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 ——莊子 《莊子》

58、愛人利物之謂仁 ——莊子

59、物物而不物于物,則胡可得而累邪! ——莊子 《莊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60、為事逆之則敗,順之則成。 ——莊子 《漁父》

61、天機不可泄露 ——莊子

62、憂喜更相接,樂極還自悲 ——莊子

63、浮生若夢。若夢非夢,浮生何如?如夢之夢。——莊子《如夢之夢》

6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莊周

65、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如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 ——莊子 《逍遙游》

66、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而不虛 ——莊子

67、其欲深者,其天機淺。 ——莊子 《大宗師》

68、莫逆于心,遂相與友。——莊周

69、人能虛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莊子 《山木》

70、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后者兩鞭之。 ——莊子

71、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可不慎邪?——莊子《人間世》

72、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無道,圣人生焉。 ——莊子 《人世間》

73、忘足履之適也 忘腰帶之適也 知忘是非 心之適也 ——莊周 《達生》

篇2

《電子電路的安裝與調試》是電氣自動化專業學習領域之一,該學習領域的學習目標是學生能利用萬用表等儀表檢測電子元器件,判斷其質量好壞,并根據需要挑選元器件;能參照電路原理圖組裝與調試應用電路,制作出實用電子產品;能利用工具、儀器儀表檢測電子電路,排除電路中常見故障;能根據需要設計小型應用電路。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工作習慣與職業操守、團隊合作、交流、表達及組織協調等關鍵能力。為今后從事電子產品線路安裝調試工作等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及綜合能力,在教學中,我們希望創設生動、深刻、有趣的教學情景體驗,在仿真模擬的環境下,讓學生們能夠真正了解企業的生產模式、工作流程。

2基于工作過程的行動導向在《電子電路的安裝與調試》課程的應用

2.1基于工作過程的行動導向

基于工作過程行動導向課程以典型的工作任務為載體,其教學內容涵蓋職業的工作任務、工作的內在聯系及工作過程知識,使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獲得系統的工作過程中涉及的知識、職業技能及職業體驗,以促進職業能力、提高職業素養為目標。

2.2在《電子電路的安裝與調試》課程中的應用

按照職業能力的發展規律,《電子電路的安裝與調試》學習領域共提取了七個具有代表性的學習任務,依次為:《廢舊電路板電子元器件的拆卸、識別與檢測》《手機充電器的制作》《便攜擴音器的制作》《臺式調光燈的制作與調試》《三人表決器的制作與調試》、《門鈴的制作與調試》及《收音機的裝接與調試》。任務由簡單到復雜,整個學習過程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以《臺式調光燈的制作與調試》為例,具體介紹教學實施過程。該學習任務———各小組采用團隊合作的形式,模擬企業生產流程,每個組員制作出一個臺式調光燈。該任務是《電子電路的安裝與調試》學習領域的第四個學習任務。該任務源于實際電子產品制作,能覆蓋所設定的知識和技能,趣味性強,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具有很好的拓展性。從流程中可看出,以“產品制作”引領教學,創設工作環境,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通過“做中學,做中教”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利用學生的個體差異優勢互補來進行有效的教學。使學生在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提高了核心能力。整個教學組織包括以下六個階段:組織教學明確任務制定計劃制作與調試送檢交付、總結與匯報。

3教學實施

根據認知的規律和學習目標,筆者制定了從易到難的4個實施環節:認識電子元件認識典型電路制作和調試電路拓展(可選)。以下對在實施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教學資源的設計、學習組織方式、教學評價方式等進行詳細介紹。

3.1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的目標,本設計采用了任務驅動法—以臺式調光燈的制作與調試作為學習內容載體,激發學生興趣,引領整個學習過程;頭腦風暴法—分小組采用頭腦風暴確定制作方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合作能力;角色扮演法—根據電子產生產工作崗位,設置了采購員、插件檢查員、焊接檢查員等多個角色,讓學生有更好的工作體驗;小組合作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3.2教學資源設計

精心設計學材。本任務要求每個學生完成一個臺式調光燈的制作與調試,為配合任務引領、小組合作的自主學習的開展,設計了產品說明書、一體化學習工作頁和評價表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引并可進行學習情況記錄。在實施過程中模擬企業的管理制度,其管理架構如圖2所示。設計了小組工作計劃表、小組采購計劃表、小組插件情況檢查記錄表、小組焊接情況檢查記錄表、小組調試、維修情況檢查記錄表、車間生產情況記錄表等表格來輔助開展工作,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工作體驗。

3.3學習組織策略

分小組完成學習任務。課前與班主任聯系,挑選有較好學習與管理能力的學生擔任“車間主任”,安排班干部擔任“組長”,合理地搭配“組員”。在上課前完成分組和組長的前期培訓。每個學習任務完成后組織車間主任和組長開會,及時總結、改進存在的問題,提高車間主任和組長的組織、溝通和協調的能力,從而提高小組學習的效率。

3.4教學評價策略

首先,注重過程性評價。根據電子生產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崗位,設計了一系列的生產過程記錄表格。通過這些表格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其次,將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結合,學生每完成一個學習內容就要完成對應的評價,過程性評價,便于教師及時發現問題,調整教學;在成果展示后進行總結性評價,檢測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最后,評價指引要清晰。評價表從明確任務、做準備、定計劃、工作實施、工作成果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是一個將專業能力和關鍵能力融合的綜合性評價。其中安全與考勤紀律實現一票否決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評價意識。盡可能地對學生的工作進行相對客觀、準確的評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記錄各小組成員的表現來考核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主動與人溝通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等。實施過程性評價與監控,通過一系列的生產過程記錄表格和評價表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保證學習目標的實現。

4教學實踐的體會

篇3

【關鍵詞】挖掘;日記;教學;價值

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指導學生寫日記,鼓勵學生持之以恒地寫日記,充分積累寫作素材,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提升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同時,長期堅持日記教學,就能挖掘日記教學的多種價值,為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日記教學具有觀察價值、思維價值、創作價值、習慣價值、成長價值和書寫價值。現簡要闡釋之。

一、觀察價值

教育心理學認為:觀察是一種受思維影響的、比較有系統的、主動地、有意識的知覺活動,使人們對外界物體或現象的整體的一種直接反應。中學時代,學生處于青少年時期,面對絢爛多姿千變萬化的自然,身處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和異常復雜的社會生活,他們往往好奇而又向往,但有時對此又熟視無睹,視而不見,一旦要求他們寫觀察作文時,學生們常常是無物可寫,無話可說,無感可言。觀察是認識和發展客觀事物的基礎。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搭建日記教學平臺,有計劃,有重點,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用好奇的眼光去觀察自然,觀察生活,觀察社會,善于點撥,努力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細心觀察社會的能力,使之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試想,學生長期有目的地留心觀察身邊發生的事,其觀察能力必將得到提升。所以,日記的過程,充分體現了觀察的價值。

二、思維價值

作文是思維的藝術。同理可得,日記也是思維的藝術,日記過程自始至終是一種思維活動。日記過程實際上是信息的加工處理過程,而這個過程無一不體現作者多方面的思維能力。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涉及到社會、學校、家庭等方面,其親身經歷的事也較多,如何在寫日記的時候有目的、有選擇、有重點地將其中之事篩選出來,以何種方式將篩選的事記錄出來,這就使得學生在寫日記之前必須認真思考,積極進行有效地思維。實踐證明,經常寫日記的學生,其各篇日記內容大都呈階段性螺旋型上升;善于寫日記的學生,其各篇日記表現形式大都不同,有的甚至是煞費苦心,標新立異,精心構思,追求個性。試想,只要教師指導得當,組織合理,善于調動和激發學生寫日記的熱情,學生天長日久,日積月累,思維活動經常處于高度的活躍狀態,其思維能力必將得到很大提高。所以,日記的過程,足以體現思維的價值。

三、創作價值

學生有景可觀,有物可寫,有情可感,必然就會產生寫作的沖動,就會爆發出濃厚的創作欲望。“寫作是運用書面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過程”。由于日記寫作是不拘形式地寫出見聞、感受和想象,自由表達感悟的靈活的方式,它完全區別于考試作文,不受時間,不受題材,不受篇幅的限制,可以自由發揮,因此,越來越受到廣大學生的厚愛。文藝理論認為:“現實生活是文學寫作的唯一源泉。”學生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中,當具備一定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以后,豐富多彩的生活素材足以促使他去進行創作實踐,因此,日記教學中要善于調動和激發學生在日記中的創作熱情,積極創設良好的日記訓練環境,探索在日常生活中引領學生進行日記創作的有效方法。

四、習慣價值

良好的習慣,成功的一半。長期堅持寫日記的學生必然會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無論學習時間多么緊張,學習任務多么繁重,每天必有一道自覺完成的作業——日記,這已成了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一道必需的家常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初中三年,一千多個日日夜夜,風風雨雨,需要多么頑強的毅力才能年復一年,周而復始地挺過來,這是常人難以做到的,然而,具有良好習慣和頑強毅力的學生卻做到了。所以,日記教學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過程,這種習慣一旦形成,便使學生終生受用。因此,日記教學要高度重視和挖掘其習慣價值。

五、成長價值

“寫作是運用書面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過程”(《新語文課程標準》)。大凡歷史上頗有建樹和顯著人生的人,追溯他們所走過的人生歷程,其學生時代的成長往往都有一名親密無間的摯友——日記與之相伴。一本日記就是一個人成長經歷的印證,它幾乎覆蓋了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社會認知、思想情感、志趣愛好、生長發育、人際交往、家庭瑣事等方方面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人生成長見證史,具有珍貴的人文價值和歷史價值。因此,日記教學要善于指導學生不拘形式地抒寫自己的見聞、感受,真實記錄自己對生活、對人生、對社會的感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學生處于青少年時期這一特殊的階段,學生日記可能涉及到個人隱私等問題,這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寫“心星”日記(即學生將自己心里的話面對天上的星星傾訴),教師不必細看學生日記內容,只做定期象征性地檢查,促使學生將“心星”日記進行到底,為自己人生的成長留下一部珍貴的成長史。

六、書寫價值(審美價值)

篇4

關鍵詞:線路保護 備自投 重合閘

0 引言

線路已經成為我們的主干線路,隨著電力系統電壓等級的日益提升,原來比較重要的110kV變電站正慢慢的轉變為雙電源供電的終端站。為了使損耗降到最低,在供電方式的情形下,一般我們是用兩條線路互為備用,也可以將一條線路作為備用電源,另一條線路作為主供電源。此條件下與該運行方式相適應的備用電源自動投入裝置,廣泛應用于110kV電網。

1 基本要求

按照定義備用電源自動投入裝置的主要作用是:為使用戶不至于失電,能自動地迅速將備用電源投入工作或將用戶供電切換到備用電源上去,這樣就可以避免工作電源因故障被斷開后,影響正常的工作,因此我們對該裝置有如下要求:①為防止將備用電源裝置投于永久性故障,對它的操作動作僅允許一次,這樣可以降低事故范圍,避免對系統造成再次沖擊。②在投入使用之前,要事先檢測備用電源是否有電壓,工作電源斷開后,不能冒然投入備用電源。③為了能使備用電源在用戶失電時啟動,裝置的啟動部分應該能夠反應工作母線失去電壓的狀態。

2 問題分析

用戶反應現場備自投與進線開關不連接時,進線保護裝置的重合閘的動作會增加一回,如果備自投合上的備用線路又出現了故障,重合閘不動作。如圖1:圖中進線1用SK1來表示,進線2 用SK2來表示,分段開關用SK3來表示。正常情況下SK1是斷開的,SK2,SK3閉合,SK1處于明備用狀態,當工作母線失壓的情況發生時備用電源自動投入裝置會啟動,動作情況為:跳開SK2,合上SK1。若此時如果進線2的保護沒有接入備用電源自動投入裝置動作閉鎖重合閘,那么重合閘會多余動作一次。這時候進線是通過進線1電源實現的,進線1實現保護動作后,重合閘就會動作。

經過我們在現場做出詳細的分析,最后發現主要問題出在現場的備用電源自動投入裝置的跳閘出口接入了線路操作回路的保護跳閘開入,合閘出口接入的是保護合閘開入。如果備自投裝置跳開了SK2開關,從操作回路的角度來講,這屬于保護跳閘,因此將啟動線路2的重合閘,此時沒有不符合條件的情況,因此重合閘就會動作。但此時我們要求其不動作。

如果是正常運行,那么SK1開關應該跳閘,因此沒有手合位置,備自投裝置動作合上SK1 時,此時當我們接入的是操作回路的保護合閘回路時,即使是手合后位置繼電器也無法動作,當線路1 沒有手合后位置時,重合閘未實現充電,此時如果線路不斷出現故障,重合閘就不能動作。不僅重合閘多余動作會給現場運行造成一定的影響,而且重合閘不充電也不利于現場運行。

3 解決方法

此方法增加接線而且不容易相互配合。為保證在備自投動作時被跳開線路時重合閘不會動作,可以在工作現場將備用電源自動投入裝置動作信號接入線路保護裝置的閉鎖重合閘開入節點。

所以在當前的實際工作現場中,基本上都是將備用電源自動投入裝置跳合閘開出節點接入線路保護裝置的保護跳合閘開入節點,這其實是把備用電源自動投入裝置作為一個單獨的保護裝置,實際上保護跳合閘開入節點要作為出現故障時別的保護動作的開入節點,備用電源自動投入裝置動作時不應該因為故障而動作,其工作情況與人為操作更加相似,所以要注意在接入備用電源自動投入裝置的跳合閘開出時,分別將其接至相應的線路保護裝置的手跳和手合開入處。操作回路簡圖已在圖2中展現出來。其中,合閘線圈用HQ 來表示,合閘后繼電器位置用HHJ來表示,跳閘線圈用TQ 來表示。

4 結束語

經過這次實踐我們發現,有些問題只要認真詳細地進行分析,我們便可以找到相當簡單的解決辦法,我們電力設計要突破傳統思路,在現場工作中,發揮創造性思維,認真的完成相關的工作,從而用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實際中遇到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劉雪昭,閻成林.重合閘原理在備自投裝置中的應用[J].山西電力技術,1998,(2).

篇5

新疆因其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 農作物種質資源 十分豐富, 尤其是地方品種和近緣野生種,作為獨特類型品種很多,如新疆小麥、彩棉、吐魯番葡萄、哈密甜瓜、庫爾勒香梨和若羌紅棗等,在農作物野生近緣植物方面堪稱寶庫。

一、新疆地區農業及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現狀

(一)新疆區域特色農作物種質資源情況。新疆作為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段,不僅種植業生產歷史悠久,而且引種世界各地優良品種歷史也同樣悠久。現當代農業在國內具有顯著優勢。如棉花、加工番茄、釀酒葡萄、小麥等農作物等,在集約化、規模化生產方面獨樹一幟。目前,新疆棉花、番茄醬加工能力、葡萄酒產量、枸杞產量分別占全國總產量占全國的30%、90%、16.6%和50%。是全國最大的商品棉、番茄醬生產基地及全國重要的甜菜糖和瓜果生產基地。這些和新特的農作物種質資源密不可分。在新疆,不乏享譽中外的名優特色品種。如,新疆小麥,我國特有品種,其蛋白質含量高達18.0%~21.8%。新疆長絨棉,棉纖維長35~37 mm,細度7000~8000m /g,與埃及高等級商品棉相近。哈密瓜,地方品種74個,新選育品種21個。無核白葡萄,折光糖20%~25%,晾成葡萄干后,含糖可達75%~80%,比美國品種多4個百分點。加工番茄,新疆番茄個大、肉厚、皮薄、子少、汁少、茄紅素含量高達到60mg/100g。油料作物,尤其是芥菜型油菜,目前栽培品種資源196份,已經搜集野生油菜種子513份和蕓苔族近緣植物標本207份。尤其是在新疆野生油菜資源中發現了芥酸含量較低、硫苷含量低達70mg/g和抗菌核病的優異抗源的品種。在藥用方面,野生藥用植物資源品種有719種,其中儲量在1萬噸以上的有甘草、麻黃、羅布麻、貝母、肉蓯蓉等幾十個品種。香料植物以安息茴香為最,維吾爾語“孜然”,食用種子,烤羊肉必備之料【2】。

(二)新疆區域內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現狀。自上世紀50年代始,新疆已有計劃開展作物種質資源收集工作, 1953-1983年共收集到39種作物的地方品種14633份,1956―1984年征集到1454份。并在在烏市老滿城建立了小麥族野生作物圃,圃內保存有多年生野生近緣植物200份。“七五”期間國家確定了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隨即,在新疆境內也開展了大規模的作物遺傳資源征集工作。于1979年在新疆農業科學院成立了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室,1997年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成立新疆農科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主要從事作物遺傳資源考察、收集、保存及利用研究。1986至2000年底,新疆品種資源研究所共收集各類農作物品種資源15797份,野生近緣種691份,地方種400余份,標本420份。1985年建成的可容納10萬份作物品種資源的自然中期保存庫一座,現保存有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和新疆主要農作物品種資源57種作物近2萬份【3】。

二、新疆區域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組織機構建設相對滯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新疆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在2002 年成立,設在自治區農業廳科技教育處。其功能為:“負責農業系統品種權歸口管理、工作指導和統籌協調工作” ,其他相關單位和機構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總體上來說,保護起步較晚。

(二)農作物新品種申請和授權的質量不高。截至2011年12月31日,農業部共受理植物新品種權申請8461件,授予植物新品種權數量達到3644件,品種權授予范圍已分布到七大類69個屬;新疆植物新品種權申請106件,授權34件,分別占全國的1.25%和0.93%。新疆農業植物新品種權申請量從2007年的58件上升到2011年的106件,授權量從2007年的5件上升到2011年的34件【1】,雖然數量在增長,但該數目與新疆區域內擁有的豐富農作物種質資源、特別是是近緣野生種和地方品種豐富的實際情況是不成比例的。

(三)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強。目前,新疆區域內從事農作物種質資源研究保護工作的科研單位和育種工作人員一般把精力放在對國家計劃的項目申報、驗收、成果鑒定、品種審定等“有效”環節,忽視自主知識產權的開發與利用。1978年-2012年新疆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公告信息表(不含退出品種)顯示審定品種為63個,2013年新疆主要農作物審定品種目錄為9類57個品種 。而2012年國家審定主要農作物品種目錄數目為109個 。新疆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呈現出三重三輕局面,即:重新品種審定、重獎勵、重有形資產,輕新品種保護、輕市場、輕無形資產。

(四)信息共享程度較低。新疆農作物種質資源數據庫平臺建設一直處于戰略構想之中,不能有效實現種質資源數據管理、種質資源數據檢索和種質資源互聯網信息,未實現對種質資源的保存、信息檢索查詢和應用,以網絡的形式為科研單位及相關農作物育種部門提供科學參考和加強資源信息交流與評價平臺。

(五)農作物種質資源綜合保護能力較弱,制度建設層面相對滯后,保護意識不強,市場環境缺乏有效規范、執法保護體系不完善等。

三、新疆區域農作物種質資源下一步保護發展思路

(一)加大協調、宣傳引導力度。充分發揮組織機構職能,搞好農作物種質資源歸口管理、工作指導和統籌協調工作。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增強從業者農作物品種保護意識,讓他們充分認識到植物新品種保護的重要性,搞好對農作物種質資源的保護知識、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引導,營造區域內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加強資金科技投入管理力度。首先要確保資金投入,通過課題資助、現金獎勵等形式激勵育種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其次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和激勵機制,讓科研單位和育種者從科技投入和育種創新中受益。

(三)加大科研成果的轉化力度。研究農作物種質資源的最終目的是利用,國際植物遺傳資源委員會(IPGRI)在全世界建立國際長期庫網絡后,將工作重點轉向種質資源的鑒定、評價和交換,實質上就是要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發揮其社會作用。新疆區域內的育種科研工作必須與市場相結合,面向市場,培育產學研一體化的格局,進行商業化運作,充分發揮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作用,將農作物種質資源在區域內得到充分利用。

(四)加快新疆農作物種質資源數據庫平臺建設步伐。有效占領農作物種質資源是進行科研和利用的必要條件,如果種質資源保存者手中掌握著大量的種質資源被閑置,就不能真正體現種質資源的利用價值。當務之急要不斷加強現有種質資源的利用,并對數據信息開展補充收錄工作,建立資源信息豐富的農作物種質資源數據庫, 加快區域內農作物種質資源數據庫平臺建設步伐,提供作物遺傳資源保存者和利用者利益共享的平臺,從而更好地為科研人員和生產部門服務。

篇6

>> 論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資格認定與建設 高職高專“雙師型”教師資格認定問題分析 新疆高職院校教師資格認定標準的研究與建議 基于德育視角的教師資格認定與資質認可 關于農業類高職院校教師資格認定的問題與思考 中職“雙師型”教師培養與校企合作 構建“雙師型”教師資格體系研究 中職“雙師型”教師認定與管理制度探析 陜西: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與認定分離 中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與對策研究 淺談中職“雙師型”教師培養 中職“雙師型”教師培養芻議 中職學校“雙師型”師資培養的對策與建議 護理類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現狀與對策 美國教師資格認證制度的現狀與特點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淺談中職衛校校企合作與“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中職機電專業“雙師型”師資隊伍研究與實踐 加強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探討與思考 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校本培訓的探索與實踐 中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素質的培養與管理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3]教育部網站.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全面開展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的通知[EB/OL].(2004-04-27)[2017-01-12]..

Status, Challenge and Way Out of the Qualification Recognition of Dual-qualification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Qin Fuli,Luo Qiulan,Wei Lanyong,Wei Jiaoyan

Abstract Analysis on the qualification recognition of dual-qualification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finds that currentl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qualification recognition of dual-qualification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China, for example, the standards are not unified, the procedures are not standardized, and the results are not authoritativ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is lies in it does not form a consensus to the qualification standards of dual-qualification teachers on understanding, and there are many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the operation, which lead to the chaos and disorder of the recognition. In the author opinion, at present, the qualification recognition of dual-qualification teachers is faced with the test of scientific rationality, operability, authority and so on. Therefore, three proposals are offered to develop the recognition standard for dual-qualification teachers: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qualification accreditation system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dual-qualification teachers.

篇7

關鍵詞:城市路面雨水資源利用措施

中圖分類號: TV211.1 文獻標識碼:A

雨水資源利用是指有目的地采用各種措施對雨水資源進行保護和利用。我國在雨水資源利用研究方面起步比較晚,雖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城市化的發展,城市需水量的逐漸增加,城市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愈加激烈,水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有關城市水資源問題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探索。

1.城市雨水資源利用的意義

雨水資源作為一種較豐富的水資源,對其加以利用則可以有效地緩解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現象。善用這一資源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長遠的意義:第一,城市雨水通過有效途徑回收,作為中水加以利用,可直接節約生活用水資源,緩解城市供水緊張狀況;第二,采用新技術、新工藝,使雨水下滲,可涵養地下水,增加淺層土壤的含水量,調節氣候,遏制城市熱島效應,減輕城區雨洪負荷,減少接納水體下游洪峰流量和洪澇災害威脅;第三,城市雨水得以有效利用,可以減輕城區因雨水徑流導致的面源污染,減少對城市河湖的水體污染。另外,回收的雨水還可以作為城市中水系統的一個重要水源,對城市給水系統、中水系統的供需矛盾起到平衡作用。[1,2]

2.國內外城市路面雨水資源利用現狀

(1)國外城市路面雨水資源利用現狀

德國是歐洲極力主張廣泛進行雨水利用的國家之一。利用公共雨水管網收集雨水,采用簡單的處理后達到雜用水水質標準,便可用于街區公寓的廁所沖洗和庭院澆灑,部分地區利用雨水可節約飲用水達50%。道路雨水經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水池或通過滲透補充地下水。德國的城市街道雨水口設有截污掛籃,用來攔截雨水徑流攜帶的污染物。目前,德國新建小區時均要設計雨水利用設施,否則,政府將征收雨水排放設施費和雨水排放費。[3,4]

美國的雨水利用主要以提高入滲能力為目的,很多城市都建立了屋頂蓄水系統和由入滲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組成的地表回灌系統。美國不但重視工程設施的建設,而且還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對雨水利用給予支持。如克羅拉多州(1974年)、佛羅里達州(1974年)和賓西法尼亞洲(1978年)分別制定了《雨洪管理條例》,這些條例規定新開發區的暴雨洪峰流量不能超過開發前的水平,所有新開發區必須強制實行“就地”滯洪蓄水。[5]

日本從1963年開始收集路面雨水,興建滯洪和儲蓄雨水的蓄洪池,儲蓄的雨水用作噴灑路面、灌溉綠地等城市臨時雜用水,設施大多建在地下,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間。建在地上的設施也盡可能滿足多種用途,如在調洪池內修建運動場,雨季用來蓄洪,平時用作運動場。[6]

另外,在英國、澳大利亞、丹麥、加拿大、瑞典、印度、以色列、巴西和墨西哥等國家,采取修建小型水池、水倉、塘壩、淤地壩等工程措施,攔蓄雨水進行灌溉,都取得了良好地效果。

(2)國內城市路面雨水資源利用現狀

我國城市雨水利用也具有悠久的歷史:在秦漢時期就有修建澇池、塘壩攔蓄雨水利用的歷史記載,水窖修筑歷史也有數百年;北海團城雨水利用工程是古代雨水利用的典范。民間對雨水的利用也由來已久,新疆地區的坎兒井、西北地區的水窖及民居中的雨水天井和滲池都是這方面的實例。但這種利用只是民間小范圍的自發行為,難以形成規模效應。[7]

而真正意義上的城市雨水利用的研究與應用卻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發展于90年代,目前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北京、上海、大連、哈爾濱、西安等許多城市相繼開展研究,特別是北京的步伐較快。目前已報道的雨水收集利用的方案主要是大型建筑設施屋頂集水等示范性工程[8,9],而對道路路面雨水的收集、利用研究還有待加強。北京與德國合作開展“城市雨洪控制與利用”工程,可將雨水用于生活雜用水、噴灑路面、灌溉綠地、涵養地下水等。該工程推廣實施后,城區將有30%的雨水得到有效利用。

3.城市路面雨水資源利用措施綜述

城市雨水資源利用的主要措施包括截留入滲、收集利用等方式。對于城市路面雨水來說,通過雨水截留入滲一方面可以補充地下水,增加綠地土壤的含水率,有利于城市生態的保護;另一方面能夠削減路面徑流排出量,減輕城市排水系統的壓力。目前,可行的路面雨水資源利用方案包括鋪設生態路面、建設生態排水系統、采用地下蓄水管網收集利用等。

(1)鋪設生態路面

目前我國城市道路的路面材料多采用不透水的混凝土、瀝青,雨水不易滲透進入地下而是形成徑流排走,采取新型多孔瀝青及混凝土作為路面材料以及在路邊鋪設草皮磚、滲水磚等可以建成生態路面。生態路面能夠有效增加路面透水性能,使降雨被充分截留作為綠化用水或者下滲補充地下水。

不同類型的生態路面適用于不同的道路部位。多孔瀝青及多孔混凝土適合行車路線、非機動車道,草皮磚適合停車場、路邊綠化帶、路中隔離帶等區域,滲水磚可應用于人行便道、停車場等。

多孔瀝青與多孔混凝土路面結構類似,典型的多孔瀝青路面依次由表層多孔瀝青、細碎石濾層、粗碎石蓄水層組成,其中表面瀝青層避免使用細小骨料,空隙率為12%~16%;細碎石層粒徑1.3cm,厚5cm;粗碎石層粒徑2.5~5cm,主要用于貯蓄雨水并延緩徑流,其空隙率為38%~40%,其厚度視所需蓄水量而定[10]。

草皮磚是指磚塊的鋪設形式而言,一般結合道路綠化帶進行設置,磚與磚之間留有一定的空隙可為植物生長提供條件。目前草皮磚已廣泛應用于城市道路兩側以及停車場等區域,草皮磚地面因有草類植物生長,與多孔瀝青及混凝土地面相比,能更有效地凈化雨水徑流及調節大氣溫度和濕度。

滲水磚可以用各種廢陶瓷、石英砂等作為原料,可鋪設在人行道、停車場甚至飛機場內,其透水性、保水性較強,網絡上的某些產品的透水速率可以達到5mm/s以上、保水性達到12L/m2以上。由于滲水磚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保水性,路面雨水會自動滲透到磚下而進入土壤,還有一部分雨水保留在磚里面。磚內存留的雨水將逐漸蒸發到大氣中,對調節空氣濕度起到一定作用。

(2)建設生態排水系統

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道路用地范圍內生態排水系統,同樣能夠有效實現路面徑流資源化。道路的生態排水系統一般與綠化帶建設結合在一起,適用于綠化帶較寬的道路。例如天津市建設的津濱大道兩側各實施30m寬綠化帶,采用綠化帶與排水相結合的生態排水系統,即利用道路外側綠化帶做成一個大型淺碟式排水溝,路面徑流以及綠化帶內降水匯集在一個相對平緩的碟形區域內。該系統相比傳統的道路邊溝具有顯著生態功效,不但大大增加了道路兩側的綠化面積,也增加了徑流滲水面積從而充分補充地下水,另外也避免了傳統邊溝積水的水質惡化引發惡臭等污染。津濱大道的生態排水系統示意圖見圖1。

為了適應我國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發展需要,各地區結合自身情況對城市道路綠化面積均作出了相關規定。例如2004年出臺的《天津城市道路綠化建設標準》中規定,新建道路綠地率應達到20%~30%、園林景觀路綠地率不得小于40%。這些規定將保證城市道路兩側建設一定寬度的綠化帶,為實施生態型排水系統提供了有利條件。

(3)建設路面徑流收集系統

通過建設雨水收集、輸送管道系統,可以直接將路面徑流排入道路兩側的大型蓄水池或者水庫進行儲存利用。在需要的情況下,還可以建設地下蓄水管網,將路面徑流以及透水路面下的雨水收集后利用。例如日本的東京都地區,已經有8.3%的人行道采用了透水性柏油路面,雨水通過透水性柏油路面入滲到地下后,經過收集系統收集并加以利用。

4.小結

城市路面雨水資源利用對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意義重大,符合我國當前大力提倡的“開源節流并重”的水資源利用方針。路面雨水資源的科學、合理利用可節省道路綠化所需的費用,為城市發展提供寶貴的水資源,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城市發展過程中帶來的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等問題。隨著實用技術研究的深入以及各級政府部門的日益關注,路面雨水資源利用研究必將擁有更加廣闊的前景。

參考文獻:

[1]車武,李俊奇 城市雨水利用技術與管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2]翟學峰 城市雨水利用[J].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6,24(4) :61-63.

[3]丁悅元.德國的雨水利用技術[J].北京水利,2002, ( 6):38~ 40.

[4]李俊奇,車武.德國城市雨水利用技術考察分析[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2,15(1):47~ 49.

[5]Erik Ristenpart Planning of Stormwater Management with a New Model for Drainage Best Management Pracices [ J].Water SCI Technol,1999,39(9):253~260.

[6]楊文磊.雨水利用在日本[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01,21(5):35.

[7]水利部農村水利司農水處.雨水集蓄利用技術與實踐[M ].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1. 7~13.

[8] 任玉芬,王效科,等.北京市雨水資源綜合利用與污染防治[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 2006, 19(1):1-3.

篇8

關鍵詞:高校 英語 師資現狀 培養措施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網絡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尤其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市場經濟的程度進一步加深,中國逐漸走入國際市場的軌道,因此,國與國之間的經濟合作、文化交流和政治溝通方面越來越需要掌握專業技能的英語應用人才。但是目前我國高校英語教師的師資力量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本文,介紹了我國高校英語教師的師資隊伍現狀,并提出了師資隊伍建設的職前培養的相應措施。

一、高校英語師資現狀

1.高校教師“年輕化”現象嚴重,性別比例失調

歷史遺留問題是造成教師“年輕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高校大規模擴招以前即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由于高校英語教師工資待遇水平偏低、教師需求量相對較少、工作任務繁雜等原因,導致大量的英語人才放棄了高校任教而選擇了其他行業。另外,部分剛畢業的英語專業的學生留在了高校,不久之后便又離開,高校英語教師流動性強、從業時間短等問題也比較嚴重。等到20世紀90年代以后,各大高校擴大招生量,大學英語也成為擴招后的一門基礎課程,由于高校英語教師需求量的急劇上升,很多剛畢業的英語專業的學生被聘請到各大高校,雖然及時改變了高校英語教師缺乏的局面,但是遺留下來了不少問題,其中導致高校教師年輕化就是最突出的一個。目前高校逐漸改變了教師老齡化的現象,扭轉了高校以公辦退休教師為主的局面,也進一步改善了教師的年齡結構,但又走入了教師越來越“年輕化”的誤區。眾所周知,當前越來越多的人反映高校英語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年輕教師人數在總教師人數中占有較大的比重,教師結構“兩極化”真實反應了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狀況。

不僅如此,高校英語教師也存在性別比例失調情況,高校女教師人數遠遠多于男教師人數。這是由于社會因素影響的結果,女性天性比男性更具有語言天賦,在很多人眼里,教師這份職業工作輕松,有充足的休息時間且相對穩定,相對而言更適合于女性。受這種傳統觀念的影響,男生選擇英語專業的人數越來越少,因此,造成英語男性教師越來越少,英語教師男女性別比例失調。

2.高校英語骨干教師偏少,科研能力較弱

雖然高校英語教師的學歷層次得到普遍提升,研究生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教師比重也在不斷增加,教師職稱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但是擁有高級職稱的高素質、高水平的骨干英語教師仍然缺乏。據有關部門調查研究發現,高級職稱教師在總教師中的比重僅占10%,很多高校領導普遍反應,高學歷、高職稱起學科帶頭作用的高級職稱英語教師比較少,具有特色級別的大師更是少之又少。由于骨干教師缺乏,勢必導致高校學科科研能力的下降。科研能夠有效的促進英語教學,然而高校英語教師的科研成果較少,與專業課教師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據有關調查顯示:英語教師不知道如何寫教學研究論文的站25%,38%的英語教師從未編寫國教材,一半以上的英語教師從未參加過學校教研活動等等。

3.高校英語教師進取心、責任感不強

各大高校擴招,伴隨著高校英語教師需求量大增,大量英語專業的人才逐漸走入各大高校。但由于高校缺乏教學質量賞罰機制,大部分英語教師缺乏危機感,久而久之,導致教學質量不斷下降。據有關調查表明,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分別占高校教師總比重的34%和59%,而博士級別的英語教師僅占3.8%。以上數據顯示,高校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學歷的英語教師占絕大部分,高校英語教師水平偏低。調查分析顯示,各大高校之所以擁有較少博士級別的英語教師,是因為很多教師在高校沒有危機感和緊迫感,不思進取,不重視進修學習,還有的個別教師只顧兼課掙錢等。

二、加強高校英語教師職前培養的措施

1.提升高校英語專業教師的綜合能力

提高高校英語教學的質量,首先要提高英語教師的質量,高質量的生源又是影響高質量教師的重要因素。要想很好地解決這一現狀,就要依靠國家采取適當的政策,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和資源,繼續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辦學條件,改善教學基礎設施,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等,從而吸引更多優秀的英語專業人才投身到高校英語教育行業。由于高校英語專業學生性格特點、心理特點、能力水平等存在很多的差異,因此,各大高校英語專業教師的職前培養面對著巨大的挑戰。全面提升高校英語專業教師的專業技能和科研能力是有效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

2.加強高校英語專業教師的師資隊伍建設

高校英語教師隊伍建設是有效推進素質教育、提高英語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英語教育現代化水平和品質的保障和重要基礎,只有具備高素質、高水平和高技能的英語教師才能教育、培養出優秀的英語人才。加強高校英語師資隊伍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各大高校需要充分挖掘社會上地現有英語人才。各大高校要努力通過各種渠道包括雜質、新聞、報紙等,去發現挖掘掌握專業英語素質和能力的人,聘請、雇用英語知識技能過硬的專業英語人才,從而為本校的英語教學教育工作起良好的帶頭作用。其次,要采取優惠政策,吸取國外優秀人才。很多高校聘請了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友人,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學生能夠從外教那里學到純正的英語,眾所周知,受文化差異、價值觀、思維方式的影響,我們國家與別的國家的語言環境存在很大差異,而我們通常犯的一個通病就是“漢語式”英語,而只有從外國人那里才能學到原汁原味的英語。

3.加強對英語教師的培訓

由于很多教師在教育事業上缺乏進取心和責任心,容易安于現狀,還有很多從未從事過教師職業的新教師,在教學領域方面的專業技能知識和教學經驗比較薄弱,所以加強對英語教師必要的培訓是必不可少的。各大高校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師管理政策,定期或不定期的對英語教師進行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訓。教師入職培訓分為兩種,校外培訓和校內培訓,學校可以組織新入職的英語教師認真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教師培訓會,從而提高英語教師的專業技能水平和英語教學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英語在我國進行國與國之間交流與合作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加強高校英語師資隊伍的建設與培養關系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提高,我國也十分重視高校英語教學。因此,我們要認清當前高校英語師資力量的現狀,加強高校英語教師的職前培養,努力提高高校英語教師的師資力量。

參考文獻:

[1]黃剛.高校英語師資現狀及其職前培養淺議[J].高教論壇,2012(6)

[2]連建華,王麗.高校英語師資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1,5(15)

篇9

【關鍵詞】預取優化;自適應;程序;反插樁;插樁

動態性、安全性、易移植性是開發語言JAVA的特點,JAVA虛擬機在JAVA的應用中擔負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性能十分良好以及程序平臺無關的要點。為了提高JAVA程序中內存訪問的性能,減小LOAD-USE的延遲,動態預取堆上數據,通過虛擬機對堆上訪問數據的信息進行收集。除此之外,為了將程序空間局部性改善,重排對象可以采用收集垃圾的方法。因為JAVA語言面向對象,JAVA程序主要開銷表現出對堆上數據進行頻繁訪問。插樁法和采樣法是JAVA虛擬機中廣泛使用的收集方法。插樁法雖然開銷很大,但是可實現離線數據的分析。為了降低插樁法過大的開銷,可根據收集的信息對一定規律性的程序的行為進行判斷,并通過停止插樁的方法來實現,并確保信息收集的質量。文章提出基于插樁分析的JAVA虛擬機自適應預取優化框架框架,通過收集信息,該框架可根據運行程序的反饋自適應低進行預取優化,并對插樁進行調整。

一、設計整體框架

由PREFETCHER、DISPATCHER、TRACE分析器、TRACE緩沖區、PATCHER構成了自適應預取優化框架的結構。PATCHER根據程序運行的實際情況,由TRACE自適應調用,為預取優化應用程序的工具。DISPATCHER,根據運行的程序的實際情況,由TRAEC自適應調用,用來對應用程序接觸插樁的工具。TRACE分析器,分析TRACE緩沖區數據,是組成自適應預取優化框架的主要部分。分析和調整根據程序的運行結果。TRACE緩沖區,該緩沖區有64K字節,緩沖區由上向下寫入,當應用程序將數據存入緩沖區內時,段錯誤信號就會產生。PATCHER,由虛擬機調用,是給應用程序插樁的工具。

二、自適應預取算法

傳統插樁法開銷極大,為了克服其缺陷,提出以插樁分析為基礎的自適應預取算法。該算法可根據程序運行時的反饋信息調整程序,最終達到控制、降低開銷的目的。預取優化可利用收集的信息進行指導。數組元素、對象域、虛擬方發表是堆上數據訪問的三類。數組元素和對象的域是堆訪問,插樁算法僅僅面向數組和對象。JAVA字節碼作為JAVA程序中中間表示。包含與對象相關的指令時,基本快則為相關對象的基本塊。特定的對象先關指令對堆上某個對象進行訪問時,可采用固定的步長,該步長為熱點步長,該指令是規律的指令。TRACE換從區與步長訪問表組成了數據結構。TRACE緩沖區總共有4096項記錄的指令地址。步長訪問表為一個哈希表,索引時使用鍵值,各種步長頻率為數組中所記錄的指令。以TRACE緩沖區長度的一半為標準,如果某步長出現頻率超過該標準,則相應步長是熱點步長,指令為規律指令。步長數組的長度是整個數據結構中需要權衡考慮的因素,若將數組長度增加,熱點步長可在更大的范圍內進行選擇,但相應地會增加時間和空間上的開銷。

三、框架工作流程

編譯步驟如下:

步驟一:調用PATCHER虛擬機對相關對象指令進行插樁,代碼如下:

步驟二:應用程序運行中,在TRACE緩沖區中寫入收集到的對象信息。

步驟三:當TRACE緩沖區溢出,將用戶段錯誤例外發出,當信號被虛擬機接受后,將TRACE分析器喚醒;步驟四:自適應預取優化算法由TRACE分析器調用;步驟五:程序返回第二步驟,并繼續執行。由上面步驟可以看出,在程序運行的過程中,不斷反饋相關信息,通過運行、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分析、反插樁,預取優化等,重新改變程序行為。

將CURR_WIND所指向的項中指令地址讀取出來,并標記為IP0,對地址為IP0的項在指令窗口中搜索,如果未搜索到則跳到步驟四,如果找到則跳到步驟二;步長由兩項中指令訪問對象的偏移相減獲得,將相應步長的頻率更新,與此同時對該步長是否為熱點步長進行判斷,否的話跳到步驟四,是的話則跳到步驟五。為IP0項中添加PC,并設置該步長頻率為1,跳到步驟四;,跳到步驟一;根據指令地址,DISPATCHER停止對當前指令插樁,并跳到步驟六;根據熱點步長和指令地址,PREFETCHER將預取的數據地址計算出來,STRIDE為熱點步長,ADDR為指定對象地址,PREFETCH(ADDR+D×STRIDE),預取距離為D。

四、評估預取效果

一旦發現規律的對象訪問,TRACE分析器會將PREFETCHER喚醒,并向PREFETCHER傳遞指令訪問的熱點步長及指令地址,為了減小LOAD-USE延遲,將預取指令插入PREFETCHER。當TRACE分析器傳遞來的熱點步長被PREFETCHER接收后,要想最終取得應插入的預取指令,還須掌握預取距離。采用預取優化能夠將程序性能提升,并且PS是提升最多的程序,其次是FOP和JESS。規律的對象訪問在程序中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頻繁執行的方法;第二是程序循環周一致的指令;第三是程序循環內相異的指令。由于自適應預取算法只預取同一條指令。如果循環內不同指令產生的規律對象訪問,那么該算法效果則不會明顯,例如:有85%的時間.db都在一個循環中,對于較大記錄結構而言,該巡海進行排序,所以規律的對象訪問存在于不同的指令之間,因此,對于db,自適應預取優化提高程度極少。采用傳統插樁方法將閥值設置為15000,而設置自適應預取算法閥值為0,傳統插樁方法開銷很大,其中開銷最大的是COMPRESS,說明傳統插樁方法實用性較低。與此相比,自適應語速算法從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開銷。從以下幾個操作中擴展了自適應預取算法,第一是插入預取指令,第二是對TRACE緩沖區的分析,第三是對TRACE緩沖區進行填寫。

五、結束語

為了將程序空間局部性改善,通過虛擬機對堆上訪問數據的信息進行收集,重排對象可以采用收集垃圾的方法。插樁法雖然開銷很大,但是可實現離線數據的分析。為了降低插樁法過大的開銷,可根據收集的信息對一定規律性的程序的行為進行判斷,并通過停止插樁的方法來實現,并確保信息收集的質量。預取優化可利用收集的信息進行指導。數組元素、對象域、虛擬方發表是堆上數據訪問的三類。基于插樁分析自適應預取優化的框架,由PREFETCHER、DISPATCHER、TRACE分析器、TRACE緩沖區、PATCHER構成。開銷被自適應消除插樁獲得有效降低,并提高了DACAPO的性能。文章提出的算法無法對不同指令間的固定步長訪問進行探測,僅能探討同一指令固定步長。通過收集對象信息對堆上數據布局的指導,可將空間局部性改善。

【參考文獻】

[1]姚首龍.樁靴基礎自升式鉆井平臺在砂土層下伏粘土層中的插樁分析[J].船海工程,2013(2).

篇10

摘 要:文學史家通常將先秦諸子文獻劃分為語錄體、對問體、專論體三種類型,認為它們沿著“語錄體—對問體—專論體”方向之演進。這種歸納整體上指出先秦諸子文體的發展歷程,然而新材料為先秦諸子文體的具體演進帶來新的認識。《論語》載錄的主要是孔子的言論及其行為,但孔子的言論、行為還散見于《論語》之外的其它文獻,這些文獻可視為《論語》類文獻。《論語》文本的真正特征在于言、行兩錄,其中記行文本的分量少,記言則占據主要地位,其記言文本又包括格言體、對話體與事語體三種形態,但除事語體外很少長篇大論。《論語》類文獻一方面繼承《論語》格言體、對話體與事語體這些形態,但又有所發展,具體表現為:一是語錄體向長篇大論演進;二是語錄體向專論體演進。《論語》類文獻表明先秦諸子文體的類型是復雜的,其演進路徑也是多元的,所謂三階段說的直線式演進思路顯然遮蔽了諸子文體多元演進路徑的真實圖景。

關鍵詞:《論語》類文獻;對話體;專論體;諸子文體

中圖分類號:I207.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074(2012)05006209

諸子文獻是先秦散文史發展的重要環節,它們在文體形態方面所呈現的特征以及變遷對于先秦散文研究來說具有重要意義。文學史家通常將先秦諸子文獻形態劃分為語錄體、對問體及專論體三種類型,并且認為這些類型是沿著“語錄體—對問體—專論體”之方向演進的,這一觀點長期主導人們對先秦諸子文獻形態及其演進的認知。然而,隨著出土文獻等新材料的不斷發現,一些學者開始質疑這一認識框架,比如陳桐生在《新的先秦說理散文發展觀》、《中國說理散文之源:歷史記言文》、《從出土文獻看七十子后學在先秦散文史上的地位》等文章中就明確提出先秦說理散文發軔于《尚書》、《國語》等歷史記言文,而純粹的說理散文在七十子后學手中已經成型。這些看法無疑豐富了對先秦諸子文體生成的認識,但是,語錄體、對問體、專論體這三種文體是不是包羅諸子文獻形態的全部,諸子文獻是不是按照“語錄體—對問體—專論體”之單線方向演進的,這些問題還有待做進一步的思考。正是基于這種考慮,本文試圖從《論語》類文獻這一維度出發,通過在形態學意義上分析《論語》及其相關文獻的類型及其生成,重新思考先秦諸子文獻的形態,并借此清理、描敘先秦諸子文體變遷的實際進程。

一、問題回顧

我們通常將先秦散文劃分為史傳與諸子兩個層次,關于先秦諸子文體的類型及其演變,其間之認識顯然經歷一個過程,對此聶永華在《20世紀先秦諸子散文研究之回顧與思考》一文中有詳細的論述,這里只略舉兩種比較典型的認識。傅斯年認為記言是戰國文體的初步,《論語》、《孟子》、《莊子》、《管子》、《晏子》中若干部分,及《墨子》的演說體都屬于這一系列;進一步發展是舍去記言之體而據題抒論,如《商君書》、《荀子》、《韓非子》等,著論雖改變記言的形式,形成獨立的論,但仍然只有篇的觀念,到了戰國晚年,書的觀念才出現,如《呂氏春秋》。[1](P136

138)游國恩主編的《中國文學史》提出先秦諸子散文的發展約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論語》和《墨子》,前者為純語錄體散文,后者則語錄體中雜有質樸的議論文;第二階段是《孟子》和《莊子》,前者基本上還是語錄體,但已有顯著發展,形成了對話式的論辯文,后者已由對話體向論點集中的專題論文過渡,除少數幾篇外,幾乎完全突破了語錄的形式而發展成專題議論文;第三階段是《荀子》和《韓非子》,在先秦散文中都已發展到議論文的最高階段。[2](P60)這兩種觀點由于視角的不同而存在一些差異。傅斯年主要著眼于戰國文籍體式的演變,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記言

著論

成書”這樣的三階段說。這種三階段說不純關乎諸子文體的演進,但其中“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