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事記敘文范文
時間:2023-03-14 21:47: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記事記敘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聯 想
就事寫事,必然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有些事件涉及的范圍不廣,不易創造美妙的藝術境界,難以調動讀者感情。這時可以運用聯想法,使內容更豐富,形象更生動,如在巴金的散文《燈》中,由眼前的燈聯想到“遠古的火炬”;在秦牧的散文《土地》中,由眼前的土地聯想到晉公子重耳逃亡時重視土地的故事,說明“土地”的寶貴。這些聯想使關于“燈”或“土地”的論述更深刻,從而深化了主題。聯想出來的“虛”形象有時很美、很動人,可以補充“實”形象的不足,使“實”形象更完整。如方紀的散文《揮手之間》中,作者在讀到的詩歌《沁園春 雪》時是這樣聯想的:“他們從這里看到了決定歷史命運的真正力量,聽到了革命進程的腳步聲音……詩的每一個字,如同火炬一般,燃燒起來。剎那間,整個前沿陣地一片通明!”這里“聽到了革命進程的腳步聲音”“火炬一般,燃燒起來”“剎那間,前沿陣地一片通明”等,以“虛”形象補充了“實”形象,有利于調動讀者的感情。
心理活動
描寫心理活動比較自由,可以抒情,可以議論,可以再現形象,可以補實際的不足。如魯迅在《一件小事》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我這時突然感到一種異樣的感覺,覺得他滿身灰塵的后影,剎時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這里用虛寫的形象與實際的形象作對比,以示“我”的自責,使讀者感覺親切。
夢 境
夢原本是虛幻的,任何生動的夢都是虛假的,但用夢來反映人物的追求、理想,卻能收到美妙真實的效果。如楊朔的散文《荔枝蜜》的結尾:“這黑夜,我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變成一只小蜜蜂?!比吮静荒茏兂擅鄯?,但夢中這個變化,就生動地表達出作者甘于奉獻的高尚精神,這樣主題自然就鮮明了。
議 論
就事寫事,往往難以使人認識深刻,但若加以精辟議論,便立刻能使其升華,意義不同一般。如在劉宗明的《一件珍貴的襯衫》中,作者是這樣寫的:“然而,從這件小事上,我看到的是那平易近人的高貴品質,對勞動人民的深切關懷,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本色。”這使一件平凡的襯衫(實事)升華出不平凡的意義(偉大),主題更深刻。
傳 說
在記敘現實事物的基礎上,引用一些傳說,就會發現該事物的歷史背景,讓人想到歷史淵源,從而顯示出該事物的意義。如吳伯簫的散文《難老泉》中為了說明“難老泉難老”,在介紹“難老泉”來歷時,引用了一個美麗動人的“飲馬抽鞭,柳氏坐甕”的故事,把現實與歷史聯系起來,展示出中國人民長期奮斗的優良傳統,加深了“難老”的意義。
寫 景
記人敘事時,進行一些恰當的景物描寫,或表明發生的時間,或渲染當時的氣氛,或烘托形象,或揭示事物的意義,均可補充“實”的不足。如郭少華的散文《溫馨的風》的結尾寫道:“哦,好一片花濤香海。麗日當空,迎面緩緩送來一陣溫煦而芳馨的風,那風,直撲到我懷里,一路疾苦,簡直爽然若失了?!弊髡咛匾饷枥L的這個景是與情交融的,以此景完善了“實”的記述。
抒 情
篇2
關鍵詞:高中語文;記敘文教學;教學策略
高中記敘文的寫作應該始終圍繞著生活開展,以學生的心理活動為關鍵,緊密貼合記敘文的特征,讓學生能夠細心關注日常生活與學習,不斷的提升觀察與發現能力,從而同時改善學生的寫作能力與人格個性。在高中記敘文的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寫作水平,開展相應的寫作指導,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掌握寫作技巧,將記敘文中的事物、人物都刻畫的栩栩如生,真實再現,從而最終實現作文寫作技巧與精神的共同成長。
一、 高中語文記敘文寫作的要求
1. 實現學生個性的發展
高中記敘文寫作必須從生活的歷練中獲取寫作素材,仔細觀察生活中的細節,累積豐富的生活素材,再通過選擇恰當的文章立意與構思將其表現出來。高中記敘文不單單體現了學生在身體、心理發展過程中的形象,同時還能夠引導學生養成較高水平的社會適應能力,幫助學生更加健康的成長。因此可以看出,高中語文教學不單單要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的發展,同時還要滿足學生的個體的發展需求。
2. 強調自主寫作的進行
學生主動自覺的進行寫作訓練是完成記敘文寫作的根本基礎,在記敘文的寫作訓練中只有學生愿意自己去進行訓練,才能夠獲得顯著的提升。因此,教師要強調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讓學生從厭惡寫記敘文轉變為對寫記敘文充滿期待。當學生有了自主學習意識的時候,才能夠實現有效教學的需求[1]。
二、 記敘文的類型與教學策略
1. 記敘文的類型
記敘文是眾多文體中的一類,主要是描述生活中存在的人物、事物、景象等現象的作品,其是一種直接反映生活的形式,能夠真實的告訴讀者人物、事物、景象的原本形態,讀者讀到記敘文作品就猶如回到當時情景一般。根據記敘文的社會功能來進行分類,其主要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分別為更加注重實用價值以及更加注重審美價值的兩種形式。更加注重實用價值的形式包括傳記、消息等;另外一種更加注重審美價值的形式包括小說、寓言等。根據記敘文的內容來進行分類可以將其分為以人為主、以事為主以及以景為主的記敘文。以人為主的記敘文主要是對人物的形象、行為、神態等進行刻畫,從而傳遞人物形象,體現作品主題;以事為主的記敘文主要是對事件進行敘述,涉及到時間、地點、人物等環節,著重描寫事件的發生、經過與結果;以景為主的記敘文主要是通過描繪景物來寄托情懷與情感,將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于景物之中,借物言志[2]。
2. 記敘文寫作教學策略
(1) 記事類記敘文的教學策略
記事類型的記敘文最為主要的就是完整、真實的還原事情,將所發生事情的緣由、情節與結果一一闡述出來。在記事類記敘文的寫作過程中整個事情是文章的重點,事情中涉及到的人物、景物、環境等因素都只能圍繞著事情的發展而變化[3]。很多高中生在進行記事類記敘文的寫作過程中事情描述的沒有連貫性與邏輯性,十分零散,時常呈現過于簡略與嗦的情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怎樣將完整的事情闡述出來,避免過于嗦,怎樣完整的呈現事情的狀態,進而組成規范的記敘文。
(2) 寫人物類記敘文的教學策略
寫人物類型的記敘文主要是針對人物進行深入的刻畫,將人物豐滿的形態充分的刻畫出來,讓人物能夠有血有肉,并且富有鮮明的個性。要體現人物的特征與個性首先自然是要對人物的行為與活動進行刻畫。因此,在進行人物類型的記敘文寫作中除去必要的陳述交代外,還要讓文章中的人物多一些活動,讓其在行為中展示自己。將一些必要的交代與介紹,通過人物的行為來展示出來,例如可以從形象、行為、神態、動作、心理等方面進行刻畫。例如,有一位學生在進行人物類型寫作的時候,以他的同班同學小敏為例,其整篇文章材料薄弱,對人物的刻畫較少,大多數都是用敘述的角度來進行寫作,并且寫的都是小敏平時在班級上的缺點,沒有涉及到小敏的優點。教師可以以此篇文章為例,指導學生在寫人物記敘文的過程中要全面的剖析人物,不能只單單寫出人物的一面,而是要將人物的復雜性體現才出來;同時,避免使用過多的陳述型語句,而是更多的通過所刻畫人物的形象、語言、行為等方式流露出來。教師選擇該位學生的原稿進行修改,將指導學生的理論化為實踐,讓學生了解怎樣才能夠做到將人物寫的豐滿、形象。
(3) 寫景狀物類記敘文的教學策略
寫景狀物類的記敘文主要就是針對景物在細節方面上著重筆墨,關注景物在不同時間段下,在作者不同的感情體驗下所形成的特定形象。寫景狀物類的記敘文作者的最終目的并不是真實的描繪景色或物體,而是將情感與情懷與景色或物體融合,在借景抒情的手法上花功夫。在景物中需找寄托感情的店,將個人的情感與景物有機的融合起來。不同的作者有著不同的思想感情,其所寄托的景物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描寫的手法與重點上也明顯不同。景色隨著作者的心情變化,心情跟隨著作者的個性擺動,人各有志,物各有性。教師可以在教材中選擇典型的寫景狀物類文章來指導學生該類型記敘文的寫作,例如宗璞所著的《紫藤蘿瀑布》一文就是典型的范文,作者借用紫藤蘿即使歷經挫折,依然生機勃勃的形態表達了不論是花還是人都會遭遇到各種不幸,但是生命是無止境的人生哲理。
記敘文是一種既可以寫人、寫景,又可以寫事的文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不論是什么類型的記敘文都需要學生善于觀察生活,積累生活中的經驗,將其融入到記敘文的寫作中去。要顯著提升高中記敘文寫作教學質量并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達成,其需要長時間的累積,需要對生活充滿細心觀察的熱情,融入情感與理性,在技巧的貫徹下達到質的變化。
參考文獻:
[1] 邸珍玉.自主學習策略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0, (02):88-92.
篇3
記敘文的類型
記敘文主要有兩種類型:側重記人的記敘文和側重記事的記敘文。
怎樣寫人:
⑴,通過人物的肖像寫人。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飾、姿態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寫可以寫人物的靜態,也可以寫人物的動態。
⑵,通過人物的語言寫人。人物的語言要充分個性化的,能表現人物的出身、教養、經歷和性格,讓人讀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⑶,通過人物的行動寫人。人物的行動要符合生活的本質,符合人物的性格發展的邏輯。可以選擇具體的、富有特征的行動來顯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動。
⑷,通過人物的心理寫人。人物的內心世界是很豐富的,心理描寫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內心的喜、怒、哀、樂、愛慕、思念、苦悶、痛苦、怨恨、驚恐、嫉妒等等。常見的心理描寫方式有內心獨白、思憶聯想、夢境幻覺、動作暗示等。
⑸,通過人物的活動環境寫人。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的,人物的個性的形成與他所處的環境有關,寫好環境對表現人物的性格極為有用。
⑹,通過細節描寫、側面描寫的方法來寫人。根據人物性格發展的邏輯,捕捉、挑選最具有特征的細節,進行準確、真實的描寫,能夠使人物的性格更鮮明、形象更豐滿。通過相關人物的反映、評說,從側面間接地烘托描寫對象,可以起到睹影見竿的作用。側面描寫常常與正面描寫結合運用。
⑺,通過事件來寫人??梢酝ㄟ^寫一件事來刻畫一個人,也可以通過寫一件事來刻畫幾個人。
怎樣敘事
敘事記敘文以敘述事件為主,如事件通訊,事件特寫、敘事散文,史傳記載等等。敘事記敘文通過對事件的總體或局部的敘述和描寫,來反映生活,表現一個深刻的主題。敘事記敘文雖然也離不開寫人,但它寫人主要是為了交待事件,而不是為了刻畫人物。寫好敘事記敘文要注意以下幾點:
⑴,注意要把事件的發生、發展、時間、地點、原因、結果交待清楚,使整個事件的敘述有頭有尾,完整、清晰。
篇4
一、分清體裁
江蘇省近幾年對高考作文的體裁有明確規定,要求寫成記敘文或議論文。而學生出現的最普遍的問題就是文體不分,如何讓他們分清這兩種文體,防止寫成四不像的作文,筆者是這樣做的:
(一)初步感知
先給學生印發近三年來高考滿分作文中規范的記敘文和議論文各10篇,讓學生初步感知什么樣的文章是記敘文,什么樣的文章是議論文。這一步非常重要,只有初步感知好,才能進一步提高。
(二)硬性規定
語文弱科生初步感知后,教師要針對不同文體做出硬性規定,這樣可以讓他們在寫作時更有針對性,少走彎路。不同文體的硬性規定:
記敘文:
1.記敘文應以寫人記事為主,規定學生寫人只寫1人,記事最多不要超過3件。寫多了就容易面面俱到,平鋪直敘,不容易出彩。
2.記敘文中議論的句子不得超過三分之一。開頭直接用一句話點題,開門見山。要寫自己身邊發生的人或事,重在有真情實感。
議論文:
1.議論文第一節一定要擺出中心論點,且論點要明確突出,最好有振聾發聵的效果。
2.文中記敘的文字不得超過五分之一。
3.論據要新穎但不生疏,能給人瞬間的震撼。
4.議論文的結構可模仿課本《勸學》、《六國論》這兩篇古文。
(三)作文升格
1.分清記敘文和議論文兩種體裁后,他們的作文會出現四平八穩、得分不高的現象。有對策嗎?喜歡寫記敘文的學生,不妨寫一寫記敘類散文,散文的語言優美,比普通記敘文容易出彩。
2.議論文也可升格,寫議論類散文,雜文和時評類文章。這類文章要求學生平時多閱讀時評類材料。
二、積累素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睂W生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素材貧乏。平時多積累一些素材,就好像多儲蓄了一些“米”,有了“米”,才能成為巧婦。
(一)積累什么素材?
1.短時間內,模仿往往見效比較快,“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得來?!彼砸龑W生多摘抄積累近幾年高考滿分作文的精彩片段,甚至可以模仿滿分作文的寫作思路、題材、表現手法和部分有深度的思想等。“依樣畫葫蘆”,日久便見效了。
2.要求多讀名人傳記,中外名著,歷史故事等,擴大閱讀視野。讀到精彩的片段要順便摘抄下來,這個片段要有思想、有情感、有個性。摘抄完一個片段后一定寫上自己的評析,可長可短,要求有感而發。
3.多摘抄一些有哲思的句子。寫作文時,有幾句有哲思的句子散布在文中,會給文章增色不少。
(二)怎樣摘抄
1.要求學生準備一個日記本,每周摘抄3-5個片段,摘抄時要把字寫工整,既摘抄又練書寫。摘抄后要經常拿出來讀。
2.摘抄盡量避免撞車。
三、提綱訓練
高考作文到底考什么?考的就是學生迅速審題和比拼立意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可以通過列提綱訓練達成。
教師出示作文要求,然后要求學生在15分鐘內審題、立意、確定體裁,然后在草稿紙上列出提綱。提綱內容包括開頭1節,結尾1節的內容,并在文章中間段落寫出寫作思路。并且在題目后標明作文體裁。有時間限制,既可訓練學生的時間觀念,又能訓練學生的思維敏捷性。
四、作文講評
學生寫出作文后,教師批改很重要。長時間不批改作文,會導致學生的興致、激情喪失殆盡。筆者是這樣做的:選出該次作文中優秀者,打印后發給學生看。然后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特點進行當面輔導。輔導時指出每個學生作文中的優點與不足。這個環節,對提高學生的作文非常重要。教師肯定學生作文的優點,鼓舞其信心,同時要對作文的修改提出參考建議。引導學生思考自己作文哪個地方可以升格,怎樣升格,進而提高作文的檔次。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的建議修改作文,然后教師再面批。有的學生甚至需要多次修改,直至符合標準為止。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 生活教育 記敘文 教學現狀 教學策略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
近代學者陶行知是探討教育與生活關系的集大成者,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奠定了生活教育的理論基礎?!吧罴唇逃边@一理論直接且非常鮮明地回答了教育理論與實踐中最核心的問題,即生活與教育兩者之間的關系問題。陶行知在揭示“生活即教育”內涵時,曾經這樣說道:“從定義上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盵1]這句話可以解讀為兩層含義:一方面是說教育來源于生活,教育是在社會之中的,另一方面是說教育和學校要為生活p社會服務,教育要滿足人民的需要。教育的過程要與生活過程和社會過程聯系起來,“生活教育”說到底就是和實際生活相聯系。
在“生活教育”理論體系中有三點最基本的內涵,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教學做合一”?!吧罴唇逃敝傅氖墙逃荒苊撾x社會實際生活,教育要為了改造社會生活而存在,兩者密切相連,生活決定教育,只有當教育與生活相結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如果教育本身脫離了生活,那么就稱不上是教育。教育任務是不斷提高現實生活質量,使生活不斷向前和向上發展?!吧罴唇逃笔巧罱逃碚撝械暮诵乃枷??!吧鐣磳W校”指的是學校必須與社會進行密切聯系,從而擴大學校對社會的影響。這個主張有兩個意思:首先,必須把社會與學校這兩者更緊密地聯系起來,把學生從學校這個相對封閉的區域中解放出來,使學校對學生教育的作用不再單一地局限在學校內;其次,要把學校辦成更加貼近社會實際情況的,從而影響社會發展?!敖虒W做合一”,實際上指的是知行合一,行,就是做,是實踐;做是第一,知才是第二。這樣就改變了舊的傳統教學中脫離生活、社會和實際的弊端,把單純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轉移到培養學生生活力及創造力的軌道上,做到學以致用。
陶行知認為,教育源自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應該為這個社會生活服務,在改造社會生活中發揮最大作用。
二、社會生活與作文教學的關系
語文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最重要的文化載體”,具有極強的社會生活性,決定了語文教學應該源自于生活,與生活同在。其中語文教學中占據“半壁江山”的寫作教學更是如此:命題、寫作、批改、講評等各個環節,這幾個環節都與生活有著密切聯系。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就提出了相關的規定,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閱讀、思考等多種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途徑,運用多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學生作文離不開生活,生活越充實,作文內容越豐富?,F代著名的語文教育家葉圣陶說過,“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息”,“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充實,才會表白出、發行出真實的深厚的情思”[2]。由此可,生活對于寫作的重要性,初中生記敘文寫作同樣與生活息息相關。學生有了生活,才能有所思和有所感,才能更好地寫作記敘文。
作文教學能幫助學生加深對生活的理解與感悟。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其實是用語音文字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和思想。在這一過程中,通過發現問題p分析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培養個性且完善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理解。
三、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現狀
記敘文是對生活中人、事、景和物的敘述及描寫,是表現日常精彩生活的最好載體。記敘文寫作是初中作文教學和作文訓練的主要內容,是學生進行考場作文的首選文體。初中語文新課標對初中生寫作記敘文應具備的能力提出了以下要求: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3]。然而,我校初中生記敘文寫作現狀令人擔憂,無論是教師的寫作教學,還是學生的作文,都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
寫作教學沒有系統性,記敘文教學也是如此。寫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具備多方面條件,包括生活素材的積累、體驗及感悟,從文章的構思、選材、立意、布局謀篇等方面進行培養。這是需要多方面進行訓練和提升的,教學沒有可操作的、指導性強的理論和實踐指導?,F今語文教學中出現“重閱讀輕寫作”的現象。寫作教學應該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由于閱讀教學篇目很多,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及作文教學難度大,對教師素質要求高等因素造成上述情況。在作文教學中,長期以教師為主體,忽視學生個體的情感表達。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無論是作文的命題還是講評,都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往往把作文寫作視為任務,勉強應付,很難喚起寫作激情,導致作文質量不高,作文內容和形式都比較單一和僵化。
就學生作文而言,其中存在許多問題。按照常理,經過小學訓練,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對記敘文寫作和訓練應該駕輕就熟,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寫作水平令人擔憂。
第一,學生對寫作缺乏興趣,不愿寫作,記敘文寫作也是如此。一是學生視寫作為任務,而不是出自內心情感的表達。二是一些學生不知道寫什么內容,或確實不會寫,也寫不好。
第二,作文題目相對比較平淡p老套,學生所選材料范圍比較狹窄。為鼓勵同學們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老師往往會選擇那些貼近學生生活的題材,如“那一次,我 ?搖 ?搖”;“?搖 ?搖的滋味”;“我學會了?搖 ?搖”;“我不后悔?搖 ?搖”等。按照常理,如今學生都曾感受過童年的歡樂或成長中的一些小坎坷,都經歷過一些成功的喜悅或者失敗的痛苦,都在生活中遇到一些讓人感動或讓人憤慨的人和事,雖然平凡,但是印象深刻,能夠暢所欲言……然而,一些學生所敘的事情或者胡編亂造、離奇虛假;或者是一些年舊舊事;或者套用一些范文,讓人覺得似曾相識。寫父母,就是我半夜發燒,父母送我去醫院;下雨天爸媽給我送雨傘;晚上父母為我蓋被子。寫同學,不是大雨天同學不惜自己淋雨把傘借給我,就是和同學發生一些矛盾,當自己醒悟過來想重歸于好時,發現同學已到異地求學……總之,學生不善于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和思考生活,當然就無法把生活素材靈活運用到作文當中。
第三,作文語言不夠生動,描寫十分蒼白,缺少細致描寫。記敘文是記事和寫人的文章,通常用的是敘述型語言和描寫型語言。記敘文語言既要求文字通順、表達流暢,又要求語言具備一定的生動性和形象性。要求在敘述的基礎上,將描寫的人物和景物的存在及變化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出來,讓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和如臨其境。但是,我們從初中生的記敘文中可以發現,不少學生無法將一些細節描寫出來。因此,刻畫的人物比較單板干癟,描寫的場景不夠生動。
第四,學生作文審題立意能力不強,立意較為膚淺。記敘文的立意是通過寫人和記事表現作者中心思想,但在實際寫作過程中同學們往往缺乏審題意識,不注意文章的立意,隨意盲目地寫作,以致偏題、離題,或者立意相對膚淺、幼稚,沒有深度。
由此看來,初中記敘文寫作現狀不容樂觀,存在諸多問題。
四、初中記敘文“生活化”寫作教學策略
生活教育理念主張教育與社會生活結合起來,與兒童生活實際結合起來。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指導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首先強調生活是寫作的創作源泉,寫作教學必須立足于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生活閱歷,指導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其次倡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及套話。記敘文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通過對初中記敘文寫作現狀的分析,發現初中生普遍對記敘文寫作不感興趣,這是制約初中生記敘文寫作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是教師在記敘文寫作教學中首要解決的問題。首先,教師在命題時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把生活作為背景進行作文命題。同時,教師應該注意到不同身心發展階段的學生對生活的感受是不同的,命題時應該注意這一點。葉圣陶先生說:“凡是賢明的國文教師,他的題目應當不超出學生的經驗范圍,他應當站在學生的立腳點上替學生設想,什么材料是學生經驗范圍內的,是學生所能寫的、所要寫的,經過選擇才定下題目來。”[4]由此可見,教師所起的命題是要激發學生寫作欲望的。其次,積極評價,進行多樣化評價,從而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教師在給學生作文寫批語的時候,應該遵循一個原則――以鼓勵為主。他們一次一次地寫了那么多篇作文,總有幾篇相對而言是寫得較好的,教師應該適當地給予贊賞,多采用鼓勵性評價,讓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教師也可以創辦班級刊物展現班級優秀作品,甚至編寫班或個人的優秀作文集。同樣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地向報紙、雜志投稿。這些方式方法可以極大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第二,充實學生的生活。《新課標》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欲望?!背鋵嵉纳鐣钍怯洈⑽膶懽鞯脑搭^活水。在平時語文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活動。走出教室,走進校園,感受四季變化,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也可以把語文書中的一些篇目改編成課本劇,讓學生融入其中,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從而了解內心變化。更可以從閱讀中積累生活素材,現在很多中學生的課業任務十分重,平時過著學校p家里兩點一線的生活,直接經歷的生活十分有限,此時則應該多閱讀,通過閱讀等間接方式體驗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傊_展多種語文活動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和體驗生活的良好習慣,從而給寫作創造更多源泉,使學生在寫作的時候有東西寫,有所發揮。
第三,在課堂上開展片段寫作訓練,從而提高學生整體記敘文寫作能力。寫整篇作文十分重要,從作文審題開始,可能需要大量時間。因此可以根據具體所學課文,結合寫作訓練重點,指導學生進行片斷練習,從而提高學生寫作水平。例如,我們在初中階段學習了很多經典課文,可以當堂模仿并訓練,也可以根據作文各個環節進行片段式訓練。從作文的審題、立意、構思、選材、布局謀篇到行文等各個方面加以指導,完善記敘文寫作各個環節。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與生活有著密切關系,記敘文寫作更是如此。然而,在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引導學生自覺關注社會生活,感悟社會生活。因此,同學們的記敘文寫作往往脫離生活實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倡導教育和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與兒童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強調教育過程與生活過程要有一致性。因此,我們需要用這種生活教育理念指導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從而提高學生記敘文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694.
[2]葉圣陶.怎樣寫作[M].北京:中華書局,2007:8.
篇6
1、審清題意:“五審”
(1)審清體裁(記敘文、應用文、說明文)
(2)審清題材(人、物、事、景)
(3)審清范圍(時間、地點、人稱、事件、對象具體限制)
(4)審清主題(中心思想)
(5)審清其他要求(附加要求)
2、確定主題:“四要”
(1)主題要正確(反應生活實際)
(2)主題要集中(一個文章不能多個主題)
(3)主題要鮮明(明確表達自己對事物的態度和立場)
(4)主題要深刻(深挖內涵思想)
3、選擇材料:“四要”
(1)圍繞主題選擇材料(多寫與主題相關的內容)
(2)選擇真實的材料(真實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3)選擇新穎的材料(新人新事)
(4)選擇獨有的材料(具有創新性)
4、編寫提綱“五點”:
(1)擬好題目
(2)確定主題
(3)段落安排
(4)每段的主要意思
(5)重點段落的層次安排和內容
5、修改文章“五看”:
(1)是否切題
(2)主題、思想是否明確、突出
(3)看材料是否符合主題、內容是否具體、完整
(4)看語言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準確,有無錯別字
(5)看標點是否正確。
2看圖作文 “一看二寫,四要兩注意”
“一看二寫”:先看圖,再寫作文
“四要”:仔細觀察圖畫;展開合理想象;突出主題、抓住重點;分清主次,具體描寫。
“兩注意”:看清全畫面內容;分清圖上內容主次和表達的中心。
3記敘文·記事
(1)寫清楚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果。
(2)事件經過寫具體
(3)按事件的發展順序來寫
(4)注意表達真情實感
4記敘文·寫人
(1)確定寫作對象
(2)確定人物的思想品質
(3)選擇典型的具體事例
(4)抓住最能表現人物思想品質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環境進行描寫。
(5)注意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
5記敘文·狀物——“五要三注意”
“五要”:
(1)抓住物的特征
(2)按一定順序寫
(3)既寫靜態又寫動態
(4)展開想象,運用擬人等手法把內容寫具體
(5)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三注意”:
(1)仔細觀察、抓住特征
(2)明確中心,展開想象
(3)根據內容,安排順序。
6記敘文·寫景
注意六點:
(1)抓住景物特征
(2)注意時間、地點、氣候等因素的影響
(3)景物特點安排恰當的順序
(4)采用多種手法表現景物特點及變化
(5)寫出自己的感受
(6)借景抒情
7應用文
1、應用文大多以記敘文為基礎,但是還要特別注意的是各種應用文的格式。
2、常見應用文類型:書信、讀后感、通知、留言條、表揚信、建議書和日記。
3、具體格式:
(1)標題居中。(除了書信、留言條和日記沒有標題,其他皆有)
篇7
蕭乾的《棗核》,是當代鄉愁系列中的經典之一,文章設懸精妙,情節生動[1];語真情深,天機自流[2];以棗核為線索,索棗核――見棗核――話棗核――議棗核[3];以小見大,小小的棗核寄托了一位遠離祖國近半個世紀的美籍華人思戀故土的民族深情[4]。
然而這小小的棗核為什么能承載友人的思鄉之情?除棗核外,友人的思鄉愛國情還寄托在哪些事物上?這些物象是否是雜亂無章地堆砌?
細數高君純女士的后花園,思鄉的物象俯拾皆是,從手栽的兩株垂楊柳,草坪中央的睡蓮池,到假山石堆起的北海,再到準備試種的生棗核。這后花園,分明是海外游子書寫在異國土地上的一首層次清晰的思鄉詩:
試問鄉愁都幾許?垂柳睡蓮,紅廟白塔,總布胡同一棗樹。
一、垂柳睡蓮(留念)――中國元素
垂柳睡蓮是中國文化中的兩大重要元素。
柳,原產我國,《詩經》中就有“折柳樊圃”的記載。柳多種于檐前屋后,常作故鄉的象征,“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書寫的是陶淵明歸園田居的閑適;“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抒發的是李白對故鄉的無限牽掛[5]。“柳”字諧音“留”,民間有插柳、戴柳、折柳送別的習俗,柳枝輕拂,撥動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弦?!拔粑彝?,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闭哿嗨停N戀戀不舍之纏綿;他鄉栽柳,含游子思鄉情感之長盛!而在豐子愷的《楊柳》中,柳樹的倒垂形態又被寄予飲水思源、不忘根本的情感。一襲煙柳,在歲月的長河里,默默青澀著依依別情和濃濃相思,穿越秦風漢雨,唐詩宋詞,裝飾了古往今來多少游子的夢境。
“蓮文化”在我國可謂源遠流長,“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蓮在漢樂府中綻放;“唯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霞包霓荷碧,天然地,別是風流標格”,荷在唐詩宋詞中盛開。周敦頤的《愛蓮說》更是膾炙人口,燭照古今?!坝瑾殣凵徶鲇倌喽蝗荆鍧i而不妖……”這是古往今來多少君子的宣言,超凡脫俗而又積極有為。蓮,花之君子者也,既不像凡夫俗子,追名逐利;更不像勢利小人,媚上欺下;既有隱士的清高,窮則獨善其身;更有志士的積極入世,達則兼濟天下。另一方面,蓮,吉祥清凈,能悅眾心,又是佛教文化的一個化身。蓮文化兼有儒之正、佛之和、道之清,是中華文化的典型。
“柳”、“蓮”諧音“留念”,這是海外游子對祖國的思念,是炎黃子孫對中華文化之根的留念。垂柳睡蓮這抹中國風,在友人的后花園吟唱著東方神韻、中國味道。
二、紅廟白塔(北海)――北京符號
北海公園位于北京市中心,在故宮的西北面,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園林之一,1925年開放為公園。全園以北海為中心,瓊華島臨水而立,島上建于清順治八年(1651年)的藏式白塔為全園標志。對于老北京而言,這北海公園實在可以算是最具象征性的北京符號。
花園一角,一座假山石,一所泥制的小涼亭,一座紅廟,一尊白塔,這就是友人家的“北?!?。石本無意而游子有心,石雖有價而鄉情無價。這假山石,是友人開車到幾十里以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的。這泥制的小涼亭、紅廟、白塔,朋友解釋說,“都是從舊金山唐人街買來的”。這看似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閑筆,其實透過這樣的交代,我們可以推知,正因為有需求才有這樣的買賣,用這富有故土特色的小小裝飾物來筑就自己精神家園的,絕非友人一家。這小小的物象讓我們觸摸到的,不僅僅是這一個人的心跳,更是這一群人的脈搏?!傲髟谛睦锏难?,澎湃著中華的聲音,就算身在他鄉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這是以小見大,更是由點及面。
北海,是北京的符號,后花園中的“北?!碑斎痪褪枪枢l北京的象征。它能讓友人穿越時空,回到當年北海泛舟的場景,追憶半個世紀前的青春歲月。
三、總部胡同一棗樹――老家印象
蕭乾在《老北京的小胡同》里說過,“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長大的”,“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時,每當思鄉,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個角落。我認識世界就是從那里開始的?!?,“我這輩子只有頭十七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那以后,我就走南闖北了??墒遣徽撐易叩侥睦铮趬艟忱?,我的靈魂總在那幾條小胡同轉悠?!笔捛缡牵耐昂糜岩嗳缡牵麄兩诤?,長于胡同,離開胡同,便時時惦記胡同,惦記穿梭于胡同中的歲月,牽掛屬于北京的胡同文化。
而棗樹是北京胡同、四合院中常見的樹木之一,很多懷念北京胡同、四合院的名篇都會提及,誘使人們童年飛檐走壁的金絲小棗或是長長的、尖尖的馬牙棗[6]。相信總布胡同的那棵棗樹,于舊時同窗而言,正如王維綺窗前的那株寒梅,蘊涵著當年家居生活親切有趣的種種情事。因此,這棵棗樹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家的一種象征,成了舊日時光的一種象征,被詩化、典型化了。
棗,自古就被列為“五果”(桃、李、栗、杏、棗)之一,歷史悠久。《詩經》中已有“八月剝棗”的記載,《禮記》上有“棗栗飴蜜以甘之”。果皮和種仁藥用,果皮能健脾,種仁能鎮靜安神。如此看來,友人的棗樹恐怕亦如季鷹的“莼羹鱸膾”,千年之前的張翰在洛陽見秋風頓起“莼鱸之思”,“秋風起兮佳景時,吳江水兮鱸魚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得兮仰天悲。”千年之后的高君純在異國見圣誕想故國的舊歷年,想家鄉的那棵棗樹,怕也是“佳節來兮圣誕節,吾家鄉兮舊歷年,總部胡同一棗樹,恨難見兮望洋嘆。”
細細分析這些思鄉的物象,柳蓮(中國元素)――北海(北京象征)――棗樹(老家印象),故鄉的地域坐標越來越精準,猶如帶著放大鏡在記憶的版圖中逐層深入。中國,北京,總部胡同里的那個家,這不是思鄉情感的狹隘,而是友人的思鄉之情隨著年華的流逝,淘洗得越來越具體,越來越細微。這種精準細膩的情感雖不似黃鐘大呂振聾發聵,但恰似一聲笙簫,一管弦,輕輕撥動心弦,足以讓人心顫甚至落淚。
《棗核》抒發的是海外游子的思鄉情,其實更是作者蕭乾的愛國情。1979年8月,已近古稀之年的蕭乾應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創作計劃”主持人聶華苓夫婦的邀請踏上了赴美征程,此刻,看什么想什么寫什么,認識與選擇都是需要眼力和定力的。因為出訪的前半年,即1979年2月,中國作家協會才正式為蕭乾,確認1957年的“資產階級分子”實屬錯劃,經過這長達20多年的坎坷磨難,蕭乾筆下流淌的不是對祖國的埋怨,而是對民族的摯愛與贊美。蕭乾以老新聞記者的眼光,以一生只講真話的赤子之心,冷靜客觀地審視,真切精巧地記載了海外游子的思鄉愛國情。
到不了的是遠方,回不去的是故鄉。不知從何時起,這句話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集體感喟。“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愁”這樣文藝的詞匯第一次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及。而當我們在解讀鄉愁文藝作品的時候,是否更應該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讀得懂這山山水水的自然物象背后的文化意蘊。
注釋:
[1]吳喜萍.一個棗核大不大[J]語文教學通訊,2011,(7).
[2]金予.語真情深,天機自流――簡析蕭乾的《棗核》[J].中學語文,1988,(04).
[3][4]董旭午.文本解讀:教師引導下的自主探究――讀《一顆棗核該有多重》[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2,(10).
[5]陳培德.異國他鄉后花園,別有一番家鄉味――品〈棗核〉中高君純后花園的家鄉味[J].新語文學習(教師版),2012,(02).
篇8
虛擬經濟周期短,變動快,在經濟發展中,虛擬經濟中的股票和債券關系容易實現了企業預期收益。股票分紅、債券分紅等衍生經濟產品都可以用數據符號表示。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家經濟受整體資本流動以及國外經濟變動的影響,資金和衍生產品的利用,實現金融合作共贏。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發展的變化,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關系也隨著發生變化。良好的經濟發展需要結合好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協調發展。
二、會計在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互動中的作用
1.會計在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互動中的角色及傳導作用
投資者在進行實體經濟或者虛擬經濟的投資時,都要評估投資對象的價值,而在這個評估決策的過程中,會計提供與投資相關的信息給投資者,方便投資者作出決策判斷。目前,大都數的投資者投資信息的來源渠道多樣化,但是在眾多渠道中,會計信息披露是最穩定最安全可靠的信息來源。會計準則定位會計目標,這強調了會計在經濟運行中發揮信息支持作用。第一,會計向決策者提供實體經濟主體和虛擬經濟主體的相關財務信息,提供支持信息可供決策者使用。第二,經研究證明,會計所提供的實體經濟相關信息是決策者定價虛擬經濟符號的重要信息。會計信息還有利于評估企業的償還能力,從而為企業投資債權和金融衍生產品提供信息。第三,企業會計信息的匯集為衍生金融產品如基金、股票及證券等提供了板塊化、行業發展狀況乃至整個經濟發展狀況的基礎信息。因此,經濟運行離不開會計信息的引導,結合上文,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會計傳導著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互動。
2.會計在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互動中的傳導過程
篇9
一、記敘文
記敘具體的生活內容,描述具體的事件或場面,這樣的文章叫記敘文。寫人、敘事、寫景、狀物是記敘文的主要內容;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是記敘文的六要素。記敘文必須有貫串全文的線索。線索主要有實物、人物、事件、時間、地點以及某種思想感情等。記敘文在表達方式上以敘述和描寫為主,議論和抒情不應該超過文章的三分之一。敘述的順序有順敘、倒敘、插敘和平敘。記敘文的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畫面感,文句要有表現力。
記敘文寫作的基本對策:一是將題目演繹成一個故事,二是用故事表達一種思想,三是將思想蘊涵在描寫之中。
記敘文寫作的標準:一是有一個鮮明深刻的主題,二是有一個波瀾起伏的故是事是,三是有一兩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四是有一兩處生動的細節、場面描寫。
當然,高中生寫記敘文宜寫復雜的記敘文,不能停留在一般記敘的水平上。
二、議論文
議論文又叫說理文,它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作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以明確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議論文通常由論點、論據、論證三部分構成。論點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對某一個問題或某一類事件的看法、觀點、主張。論點必須正確、鮮明、有針對性。一般情況下,在文章題目,或第一句話,或結尾提出或表明論點。論據是證明論點正確的證據。事實論據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確鑿的數據、可靠的史實等;理論論據是指讀者比較熟悉的,或者是為社會普遍承認的,對大量事實抽象概括的結果。首先,論據必須讓人覺得真實、可信,能夠充分證明論點。其次,論據要具有典型性,能收到以一當十的效果。再次,論據要新穎,盡可能尋找一些新鮮的、能給人以新的感受和啟示的論據。論證過程是指運用證據闡釋、證明論點是否正確的過程。它要求論述深刻、周密,且講究說理的藝術?;镜恼撟C方法包括五種:歸納法、例證法、演繹法、類比法、對比法。
現在高考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和現代公民意識,而寫議論文正是檢測考生理性思維能力和現代公民意識的最好手段。高考作文通常都要求作文文體特征鮮明,絕大多數省市在高考中甚至明文規定考生要寫議論文。理性思考就是見微知著。作文不能局限于寫一人一事一花一草,而要由點及面、由樹木到森林地揭示或印證某一規律及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忌趯懽鲿r,面對紛繁復雜的人和事,要多追問幾個“為什么”。也就是說,作文不僅要讓讀者知其然,還要讓讀者知其所以然。理性思考還要求觀點具有啟發性,立意要能引起讀者的共鳴,達到“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筆下全無”的境界。
三、散文
散文是所有文學樣式中最自由活潑的體裁。根據內容和表達方式的不同,散文大致可分為四類: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寫景散文和議論散文。
1.敘事散文。敘事散文是一種以寫人記事為主要內容的散文樣式。它的突出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可以抒情、議論,但要依附于事件、人物的敘述和描寫。一般來說,敘事散文不像小說那樣注重故事情節的完整性和人物性格刻畫的深刻性,記敘事件常常只是選取生活中的某一側面或片段,描述人物也只是選擇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
2.抒情散文。抒情散文是一種以抒發感情為主的散文樣式。它注重依事生情,借景抒懷,托物言志。這類散文往往以情感為結構線索,通過形象思維展開藝術聯想,將生活的片段連綴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還常常以象征、隱喻和詩意盎然的藝術境界來吸引讀者。
3.寫景散文。寫景散文是一種以描寫景物為主的散文樣式。這類文章多是在描寫景物的同時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寫作這類散文必須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間的變換安排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景物的變化作為全文的脈絡。
4.議論散文。散文說理往往借助于對事例的簡述、形象的描繪和感情的抒發來進行,文學色彩很濃。它同一般議論文一樣,要求觀點鮮明,概念準確,說理充分,層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邏輯推理和嚴密論證,而是常常借助于對古今故事、花鳥草蟲等具體事物的描述來說理,從而顯得妙趣橫生并富于感情。
四、創新文體
近年高考作文強調文體特征鮮明,講究文體規范,但這并不意味著排斥文體創新;相反,如果考生在規范的前提下進行文體創新,“萬綠叢中一點紅”,就會更討閱卷者喜歡。高考作文創新文體大致分為兩大類:應用文和文藝文。應用文主要有書信、日記、訪談錄、辯論詞、書序、說明書、廣告、合同、廣播稿、啟事、招標書、會議紀要、診斷報告、成果報告、申請報告、實驗報告等。文藝文主要包括適合于編故事的小小說、寓言、童話、故事新編,適合于抒情的詩歌、散文詩,以及適合于設置矛盾沖突的劇本等。
文體創新需要考生有扎實的相關文體知識作基礎,然后根據自己的寫作特長進行文體創新,切忌為形式而形式。從近年高考作文的情況來看,文體創新還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問題。
1.自不量力,弄巧成拙。一些考生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自己擅長的文體,而是眼高手低,使用自己不熟悉的創新文體,結果弄巧成拙。如有的考生選用詩歌,在形式上也按詩歌的要求分了行和節,但只是把記敘文的內容分行排列而已,既無節奏,也無韻律,更尋不到意象,探不到意境,純粹是游戲之作。
篇10
那么怎樣才能盡快實現這一轉變呢?筆者認為,教師首先應把鮮活具體作為記敘文寫作教學的基本要求。因為只有鮮活具體地寫人敘事、寫景狀物,才能強烈地感染讀者。而要將人、事、物的狀態或過程鮮活具體地描繪出來,則需要綜合運用記敘與描寫等多種表達方式。尤其是記敘與描寫的結合運用,可使記敘文中所寫之人、所敘之事鮮活具體。
在記敘文教學時,落實“鮮活具體”這一記敘文的基本要求,應特別注意以下三點:
一、寫人,讓人物生動活潑。
人只要活著,總要動的,看在我們眼里的外貌也不會像照片上那樣靜止。我們在寫外貌時,把人的眉眼、神態和動態寫出來,人物形象才更加鮮明生動。如我的學生是這樣描述他可愛的妹妹的:“倩倩不到兩歲,胖墩墩的,紅撲撲的小臉蛋上,一對水靈靈的大眼睛老是眨呀眨的,像兩顆閃爍的星星;一對朝天小辮上,拴著粉紅色的發帶,一動起來就一顛一顛的,像兩只飛舞的蝴蝶;一張小嘴紅嘟嘟的,一笑兩邊還會出現兩個小酒窩呢。倩倩好可愛呀。”這段描寫中的小倩倩,像在我們眼前活蹦亂跳的孩子,而不再是一張靜止的照片了。我們在描寫人物外貌時,不僅要突出在靜止狀態下人物的樣子,也要努力表現人物在做動作時的變化,這樣更能抓住人物的特征,讓讀者了解人物的性格。
二、敘事,讓事件起伏曲折。
敘事作文要善于安排情節,使情節有變化,生動而吸引人。說得具體一點,就是不能讓情節順順當當、平平靜靜,而是要讓情節起起伏伏,最好能有“好戲”看。如我曾指導的學生劉斌以“趕走饞蟲”為題作文的片段:
“‘今天買什么吃呢?’我一睜開眼睛,饞蟲就從喉嚨里鉆了上來。牛肉干的味道不錯,就是貴了點,光從早飯錢中省些下來,還不夠……我便借口給災區捐款向爸爸要了10元錢。心想,今天可以吃個痛快了!”
“‘丁零零!’這節是班會。老師在黑板上寫了幾個大字:‘零花錢花在哪兒?’要求同學們談談零花錢是怎么花的。‘爸爸每天給我2元零花錢,我把它們存下來訂書報!’班長一說完,大家就報以熱烈的掌聲?!野蚜慊ㄥX都放進儲蓄罐里,到時候捐給災區?!蠋熉牭脻M臉笑容:‘都是好孩子!你們做得很好!劉斌,你上來說說?!抑缓镁帲骸康叫瞧谔?,我就去看望軍屬王奶奶,用零花錢給她買豆腐、包子、蛋糕……’同學們都用敬佩的目光看著我。老師滿意地望著我,又對大家說:‘這個星期天,我們和他一起去看王奶奶,好嗎?’”
這篇習作寫的事情其實很簡單,可是小作者卻非常善于安排情節,制造出“曲折”。先是“我”為貪吃零食,撒謊騙了爸爸10元錢,誰知班會課討論的正好就是“零花錢花在哪兒”,讀到這兒,我們就知道下面有好戲看了。果然,在同學們的精彩發言后,老師居然點將點到了“我”,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而“我”呢,情急之中,不得已撒了謊??衫蠋熡猪標浦?,號召全班同學去看望“我”虛構的“軍屬王奶奶”。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戲就要達到了。至于事情的結尾,我們可以想象出來。
在這個片段中,造成情節曲折的主要原因是有“好戲”。什么是“戲”呢?就是“沖突”,一方這樣想,而另一方卻那樣想;一方不希望這樣,而另一方卻偏要這樣。具體地說,就是雙方的想法、意愿很不一致,南轅北轍。就好比壺里的水,還沒有燒開,就要提起來使用,顯然不符合“壺”和“水”的意愿。同學們在記事的時候,可以嘗試這樣做,讓事情中有好看的“戲”,這樣會讓作文生動并有吸引力。
三、寫場景,讓場景動靜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