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克胡哲觀后感范文
時間:2023-03-23 00:23: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力克胡哲觀后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以前有一個小男孩瞪大眼睛打量了尼克很久,最后最后吐出一句:"你總算還有一個頭。"--這是尼克胡哲在他演講時必講的一個小插曲。只要看一眼尼克,你就會立刻明白為什么小男孩會這么說,進而感嘆為什么上帝要制造這樣的性命。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于力克胡哲觀后感800字,請您閱讀。
力克胡哲觀后感800字1“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沒有生存期望及目標!人們經(jīng)常埋怨,什么也做不來,但如果我們只記掛著想擁有或欠缺的東西,而不去珍惜所擁有的,那根本改變不了問題!真正改變命運的,并不是我們的機遇,而是我們的態(tài)度。”——力克?胡哲
上周班會,我們班看了一段勵志視頻《我和世界不一樣——力克胡哲》我感觸很深。尼克?胡哲生于澳大利亞,天生沒有四肢,這種罕見的現(xiàn)象醫(yī)學上取名“海豹肢癥”,但更不可思議的是﹕騎馬、打鼓、游泳、足球,尼克樣樣皆能,在他看來是沒有辦不成的事。他擁有兩個大學學位,是企業(yè)總監(jiān),更于2005年獲得“杰出澳洲青年獎”。為人樂觀幽默、堅毅不屈,熱愛鼓勵身邊的人,年僅30歲的他已踏遍世界各地,接觸逾百萬人,激勵和啟發(fā)他們的人生。他用他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活著不是只為了等待死亡,生存要有目的生活要有目標,人生要敢于拼搏,做生活的強者。他在逆境中活出了屬于自我的精彩人生!
也許有些人認為自我不夠好,這是最大的謊話,認為自我沒有價值,這是最大的欺騙,看著缺少四肢卻生活得豐富多彩的力克胡哲,我們還有什么借口可找,還有什么值得抱怨,值得遺憾的?
同學們:我們有健全的身體和優(yōu)越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但是許多人卻不懂得去珍惜,還去感嘆生活不夠優(yōu)越,與他人相比,覺得上天對自我不公平。是老天的不公平么?還是自我不夠努力的去追求。力克?胡哲學一樣東西,要比平常人付出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努力,他并沒有報怨,他也報怨不得,因為力克明白;完美的生活是靠自我努力打拼出來的!只有努力,才會有開花,結(jié)果。
人生豪邁,不會從頭再來。人生短暫,但要活得精彩。只要我們敢于拼搏,必須不會失敗!
力克胡哲觀后感800字2在一次課中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著名勵志演講家尼克的演講。尼克。胡哲,一個“傳奇”的人物,是一個殘疾人,他生下來就沒有四肢,僅有的只是像雞爪子一樣的小腳,但他卻堅強,勇敢地應對人生中的困難,不氣餒,不正因幾次失敗而輕言放下。甚至能夠給別人帶來生活的期望,鼓勵每個人勇于應對并改變生活,開始完成人生夢想的征程。透過自己人生的點點滴滴、令人難以置信的幽默和與人們溝通的驚人潛質(zhì),深受孩子、少年和青年人的喜愛,尼克是真正的使人倍受鼓舞的演說家。我深深的被他的幽默堅強的人生態(tài)度所折服。
如果沒有四肢,我不知道自己能否肚子料理看似簡單的小事兒;如果沒有四肢,我不知道能否承受住別人異樣的目光;如果沒有四肢,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否去追求屬于青春的夢想。但是,這些看似不可能的想法卻在尼克·胡哲身上用樂觀自信轉(zhuǎn)化成了可能。
尼克·胡哲,他是折翼的天使,是破繭而出的蝴蝶,是溫暖心靈的陽光。他用堅強書寫著他專屬的傳奇;他用善良去引導別人走出迷茫,收獲期望。他夢想成為一名演講家,他期望為別人演講卻被拒絕了52次。然而他沒有放下,堅持,為他帶來了成功。他說,他想到了愛迪生試驗9999次仍不放下期望,因此他仍要繼續(xù)。他能夠游泳,他能夠潛到水下三十米,他能夠沖浪,他能夠完成許許多多正常都做不到的事情,而我們卻無法走進他的世界。
尼克·胡哲天生沒有手腳,但是他卻活得那么的堅強和樂觀。憑著他那堅強的意志,獲得了兩個大學的學士學位!他以前說過:若上帝沒有賜你一個你想要的奇跡,那么他其實是想你成為別人的奇跡!多么感人的一句話,正是這句話激發(fā)了許多殘疾人的斗志。更感動了千千萬萬的正常人。正因我是否會如他一樣選取發(fā)奮,答案是否定的。毫無疑問,尼克·胡哲的樂觀,感動了我;尼克·胡哲的堅強,震撼了我。也讓我明白,我將如何應對人生中的挫折,工作中的困難。尼克。胡哲他受過屈辱、被別人歧視、被同學欺負、也曾想過自殺,但他用自己堅強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戰(zhàn)勝了自己戰(zhàn)勝了別人。
此刻的尼克胡哲,作為演講家在各個國家做演講。看到他自信的模樣,我從心底佩服他。沒有四肢,卻能夠在大家面前如此自如的講到自己的經(jīng)歷。還戲稱自己的腳是小雞爪。在逗樂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很坦然理解。我想他要有多么大的一種勇氣才能夠做到這樣。在臺上的每一次表演,都讓臺下的觀眾感到震驚,靠僅有的一只腳,竟然和能夠踢球,能夠?qū)懽郑軌驈椙伲澈笠冻龀H藷o法想象的發(fā)奮。他成功,我們看到的是他光鮮的一面,然而他的經(jīng)歷才是令我最佩服的。自如的和學生們交流,給學生上了一節(jié)很好的勵志課。他是我們的榜樣。四肢健全、智力正常的我們要堅信,若擁有了堅強的毅力、自信、樂觀,我們就能創(chuàng)造奇跡。
力克胡哲觀后感800字3上次課堂老師放了有關《尼克·胡哲》的視頻,深受感觸,于是回來又搜了點關于他的資料。
尼克·胡哲是以為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天生沒有四肢,但勇于面對身體殘障,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他擁有兩個大學學位,是企業(yè)總監(jiān),更于2005年獲得“杰出澳洲青年獎”。為人樂觀幽默、堅毅不屈,熱愛鼓勵身邊的人,年僅30歲,他已踏遍世界各地,接觸逾百萬人,激勵和啟發(fā)他們的人生。
像這樣一個在中國人販子肯定不會要孤兒院都不一定會收的人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離不開父母在他少年時期的引導鼓勵和教育。
尼克·胡哲以殘疾人勵志演講家著稱,不過他騎馬、打鼓、游泳、足球樣樣皆能,在他看來是沒有難成的事。如果尼克?胡哲生在中國也許他也會成為一個知名的人物,但不太可能會擁有這么多讓人難以想象的能力,他可能會成為一個唱歌特別好或者某樂器演奏得特別好的殘疾藝術家,奔走于各電視臺晚會之間,而在中國最大的可能是他只能成為一個不普通的普通人。
這里要談到中國和外國的家庭教育之間的差別。
中國的家庭教育就像在溫室中種豆芽,家長往往會覺得這個社會就像一個大染缸,什么樣的奇葩都有,孩子在小時候接觸這些事物會不安全,怕孩子受到傷害,另外,中國太注重學業(yè)了,家長總是以學業(yè)為重,望子成龍,所以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中國孩子總是處在一種病態(tài)之中,他們要很好的智商卻總用來解決書本上的問題,而對于出現(xiàn)在身邊的一些小問題往往卻不能獨立解決。而國外家庭普遍采用放羊式教育,這里的放是放養(yǎng)而不是放棄,父母總會在合理的范圍內(nèi)放任孩子去做他們想做的事,讓他們自己解決各種問題,在這期間,人的各種能力是最容易培養(yǎng)出來的。這也就是為什么中國缺乏創(chuàng)造力的原因,中國為什么目前在自然科學方面還看不到諾貝爾希望的原因。
因此,個人認為,中國的家庭教育教育理應改革,改變其模式,應向西方學習,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力克胡哲觀后感800字4課上老師給我們看了部視頻,介紹了一位澳大利亞的傳奇人物——尼克胡哲。在1982年12月4日的那個清晨,尼克的父母原本懷著滿心歡喜迎接他們的頭生兒子,卻萬萬沒想到會是個沒有四肢的“怪物”。
這是一場艱辛的戰(zhàn)役,供應尼克所需的一切,是一場持續(xù)的掙扎,可以尋求幫助的對象和渠道并不多,這對夫婦只能獨自克服各種問題,在嘗試和糾錯中不斷摸索,找尋或設計合適的輪椅設備,籌集資金支付一切,甚至與社會的律例抗爭。由于尼克身體上的殘障,澳大利亞當時的法律規(guī)定不允許他進入正規(guī)學校,但他的母親力爭修改法律,經(jīng)歷萬般艱難,令尼克成為第一個進入正規(guī)學校就讀的殘障生。
在一次環(huán)游世界傳遞愛的演講中有臺下學生問尼克,什么是支撐他最大的力量。尼克毫不猶豫地說,“家庭”。“如果你有一個家庭,不停在撒下愛的種子,你怎么可能愿意離開你的家人,把痛苦留給那些愛你的人?”尼克感嘆。在尼克眼中,父母最讓他感動之處在于,他們始終是他最好的聽眾,聽他訴說一切煩惱和快樂,從不厭煩。從他6歲起,爸爸教他如何用腳趾往電腦里輸入文字,教他游泳,并鼓勵他學習踢足球、玩滑板。媽媽告訴他,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要微笑,告訴他,“別人再盯著你看,你可以主動去和別人搭話,以友好的姿態(tài)來面對這個世界,那樣世界也會對你友好”。“我愛我的父母,比愛我自己更多。我不愿意把痛苦留給他們。”尼克說,這份對愛的回饋和感恩,讓他不輕言放棄。
正是這樣的家庭教育造就了樂觀的尼克胡哲,但是假如尼克胡哲出生在中國,那又會是怎樣的情形呢?也許當他在生下來的時候就被他的家長剝奪了生存的權(quán)利,或者被拋棄在社會的某個角落靜靜地等待死亡,又或許他“幸運”地存活下來但是他接下來的生活也不會很如意。
當想到這個問題時,我腦海里浮現(xiàn)出躺在街上乞討的殘疾人們用著他們殘破的身軀向路過的行人博得憐憫。當胡克尼哲在世界各地用他激情洋溢的演講打動著著所有聽眾時,同樣是身體上有著巨大缺陷的人,為什么他們的現(xiàn)狀差別是如此的巨大。尼克的父母從未放棄過他,無論是在身理上還是心理上,他們始終是尼克最大的精神支柱,他們給了尼克最好的教育,不單單給他提供學習的環(huán)境還教育尼克正確面對人生的方式,讓尼克重拾對生命的熱情。而當中國的父母遇到有著巨大身理缺陷的孩子時,絕大部分家長會拋棄這個孩子,即使當時一時憐憫接受這個孩子,但是在之后的養(yǎng)育中他們會把這個孩子當做他們的累贅,對這個孩子的態(tài)度很差,更不用提對孩子的教育了。他們不僅僅不會去給孩子創(chuàng)造學習的機會,也不給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和抗挫教育。反而可能在生活中不斷地用言語或者其他方式來刺激孩子增加孩子的自卑感。
最后,當很多人將目光投射到尼克胡哲的眾多優(yōu)點時,我們不能忽視他受到的家庭教育,正是這樣的教育使得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力克胡哲觀后感800字5昨天下午,我組織全班同學觀看了澳洲殘疾青年力克胡哲的《我和世界不一樣》的視頻,我組織同學們觀看有兩個目的:一是讓健康正常的學生體會殘疾人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對比自己的不足之處;二是讓同學們放松一下,因為星期六他們剛剛參加完小六升初一的考試,我想讓他們緩解一下緊張的神經(jīng)。這是我在教學活動中的一次大膽的嘗試。我想讓同學們通過看視頻,多多少少受到一些啟發(fā),重新找回自我,找到自信,找到樂觀。其實,生活有坎坷,也有夢想;有荊棘,也有鮮花。力克.胡哲他出生時就沒有四肢,是一個典型的重量級殘疾。是什么讓他勇敢,堅強地活到今天,并取得了兩個大學學位,擁有財富近百萬,還娶到了一位漂亮的妻子。我認為:他有一句話至關重要,那就是“永不放棄!”他的自信和樂觀、幽默和豁達,讓我佩服之極。
他多才多藝,能用“小雞腿”打鼓,打出優(yōu)美的鼓點,熟練而嫻熟;他能用“小雞腿”打球,打出的速度讓人驚嘆,打出的距離讓人瞋目結(jié)舌;他能用“小雞腿”彈起電話聽筒,用肩膀頂住電話聽筒,用頭和肩膀配合夾住話機打電話,真是不可思議;他把“小雞腿”當螺旋槳,自由自在的在水里游泳;他能用嘴巴咬住筆寫字;他坐在自動跑車上,能升降自如,用“小雞腿”靈活打開安全帶,走下舞臺,走向人群;他還能用靈活的“小雞腿”和正常人的手掌反應快慢的游戲……他太厲害了!
可以說,正常人能做的事力克.胡哲無所不能,所有這些都源于他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有生活目標,有生存價值,更來自于他的勇氣、堅持、永不放棄的陽光心態(tài)!
篇2
【關鍵詞】 護理干預; 外科患者; 術后疼痛
近些年外科手術發(fā)展極快,許多疾病都可以通過外科手術來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但是術后疼痛是外科手術中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如何減少痛苦是醫(yī)患雙方較為關心的問題。疼痛由導致組織損傷的傷害性刺激引起,既是組織細胞病理的一種提示,也是機體保護性防御的一種信號[1-3]。術后疼痛會引起患者抵抗力下降,從而易發(fā)生一些其他的并發(fā)癥,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月-2012年1月期間在筆者所在醫(yī)院接受外科手術的158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9例。觀察組男42例,女37例;年齡21~52歲,平均(32.5±2.8)歲。對照組男41例,女38例;年齡20~55歲,平均(35.5±1.8)歲。兩組性別、年齡、臨床體征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外科常規(guī)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常規(guī)外科護理方法的基礎上加以綜合護理干預:(1)術前醫(yī)患溝通:術前護理人員詳細告知患者醫(yī)院的相關規(guī)章制度、手術方式、麻醉方式、術中可能發(fā)生的疼痛、疼痛的原因以及術前飲食注意事項等,引導患者正確面對手術的疼痛與其他顧慮,幫助患者克服各種緊張心理與焦慮情緒,讓其積極接受手術。(2)術后護理干預:保持最適合人體生活的環(huán)境,空氣流通,整體環(huán)境舒適整潔且安靜。在適宜的時間進行治療和護理干預,引導患者建立良好的休息習慣,減少疼痛。(3)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給患者每隔2 h更換一下,協(xié)助患者做一些簡單的恢復運動。(4)術后護理及治療時應盡量分散患者注意力。(5)對于一些特定的外科手術創(chuàng)傷,可以指導患者采取熱敷、冷敷、調(diào)整呼吸等簡單方法來減輕痛苦。
1.3 觀察指標 (1)VAS評分:按疼痛程度將疼痛由弱到強分為10級,0~3分為可以忍受的輕微疼痛,4~6分為需要給予一定護理的疼痛,7~10分為難以忍受、影響睡眠和飲食的疼痛。(2)患者手術后72 h使用陣痛藥物情況。(3)患者滿意度: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專業(yè)知識等方面的滿意程度。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 字2檢驗,P
2 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VAS評分(3.03±1.21)分明顯低于對照組VAS評分(5.20±1.33)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外科手術后疼痛是機體對有害刺激的一種主觀感受,會給患者生理、心理上帶來一系列的不良影響。要控制術后疼痛,首先要讓患者對術后疼痛的發(fā)生機制等有充分的認識,其次護理人員應與患者說明控制疼痛的一些知識與技巧,激發(fā)患者主觀能動性,讓其積極參與并協(xié)助護理人員進行術后疼痛控制。
常規(guī)的疼痛多數(shù)通過使用鎮(zhèn)痛藥來控制,其效果會因為患者、心理、活動等因素受到影響。現(xiàn)在可以通過多種護理干預措施綜合使用來達到控制術后疼痛的目的。術后綜合護理干預可以預防血腫、感染和積液等,利于創(chuàng)面恢復,同時根據(jù)實際情況還可給予高蛋白、高熱量以及豐富的維生素類飲食來促進機體恢復[4-5]。
本組研究結(jié)果顯示通過術前的心理溝通以及術后實施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觀察組術后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VAS評分,且其術后72 h使用鎮(zhèn)痛藥物62例低于對照組73例,同時觀察組患者滿意度98.73%明顯高于對照組87.34%,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師艷紅.護理干預對減輕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療效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2,18(4):126-127.
[2] 陳海瑩.護理干預對減輕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2):159-160.
[3] 田子明,郭進軍.外科疼痛的評估及護理進展[J].全科護理,2010,8(178):1201-1202.
[4] 許建建.護理干預減輕普外科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臨床觀察[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1,18(9):1289-1290.
篇3
【關鍵詞】 骨科; 疼痛; 護理干預; 臨床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6.31.06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1-0111-03
疼痛是骨傷科患者臨床常見不適癥狀,可導致患者生活質(zhì)量下降,無法正常進行患肢鍛煉,對術后康復構(gòu)成不利影響。特別是骨傷科患者術后在M織損傷與修復過程中會有疼痛的復雜反應,已經(jīng)被列為第五大生命體征[1]。筆者所在醫(yī)院在臨床工作中,對骨科患者采用疼痛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9月-2016年3月筆者所在醫(yī)院160例骨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排除標準:精神異常,意識不清不能進行問卷調(diào)查,和其他溝通障礙人群。將16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80例。其中男88例,女72例;年齡15~83歲,平均(49.34±11.45)歲;其中上肢骨折50例、下肢骨折110例;小學以下文化程度20例、中學118例、大學以上22例。兩組患者年齡、文化程度、骨折類型、手術方式、麻醉方式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O.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骨科常規(guī)護理措施,疼痛明顯時遵醫(yī)囑為患者應用止痛藥物,觀察組實施下列疼痛綜合護理。
1.2 1 疼痛評估 責任護士了解患者以往的疼痛經(jīng)歷,詢問患者以往的疼痛是如何對待及解脫的,以便準確的為患者制定出合理的疼痛護理方案;在巡視過程中,留意詢問患者的疼痛感,對其疼痛程度做及時關注和了解,并教會患者如何準確的主訴疼痛部位及程度,以便為臨床護理提供準確的參考。
1.2 2 健康教育 編制疼痛健康教育處方,使患者能夠了解骨折手術目的、方法及術中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等;進行疼痛自評、對非藥物和藥物方法緩解術后疼痛的自我管理等知識進行宣教;引導患者掌握咳嗽、深呼吸、早日活動的科學方式[2];講解正確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并適時予以指導。
1.2 3 心理護理 骨科患者多由意外傷害所致,因此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緊張、失落及對傷情恢復的擔憂,進行心理護理降低患者負面情緒干擾[3],根據(jù)患者年齡、性格、知識構(gòu)成、經(jīng)濟能力和家庭狀況等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主要以情感撫慰和相關疑慮的解答為主,態(tài)度親和,充分考慮患者感受,運用患者易于接受的方式進行心理安撫。
1.2.4 舒適護理 為骨折患者提供安靜的病區(qū)環(huán)境,放置綠色植物以保持空氣清新,病房整體保持較高整潔度,術后和疼痛之間具有一定的關系,指導患者擺放并維持正確舒適的,以緩解疼痛,或在傷椎處放置墊枕,使脊柱過伸;指導骨折患者放松肌肉,保持髖部伸展、肩呈外展的姿勢;建立翻身按摩卡,每2 h進行1次翻身,按摩時軸向翻身,避免脊柱發(fā)生扭轉(zhuǎn)而加重疼痛等舒適護理干預措施[4]。各項護理操作輕柔進行。
1.2.5 疼痛護理 指導患者簡單的放松及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法,如調(diào)整呼吸、催眠、暗示、松弛訓練、生物反饋、音樂療法等轉(zhuǎn)移患者對疼痛的注意力;對疼痛癥狀較重的患者,酌情給予使用鎮(zhèn)痛藥物,告知患者小劑量、短時間的應用鎮(zhèn)痛劑,可提高痛閾、抑制情緒、有效緩解疼痛,且不會成癮[5],有利于康復。
1.2.6 鍛煉指導 術后早期功能鍛煉能夠有效預防術后疼痛,尤其是四肢手術后手術創(chuàng)傷致軟組織損傷、水腫、出血、壞死,可使四肢高度腫脹,影響靜脈回流和動脈灌注不足,從而產(chǎn)生脹性疼痛,為患者制定運動鍛煉計劃,循序漸進的指導患者進行早期術后活動。
1.3 觀察指標
(1)術后1 d疼痛評分采用VAS疼痛判定標準判斷[6];(2)夜間睡眠時間;(3)鎮(zhèn)痛藥物應用;(4)疼痛控制滿意程度;(5)醫(yī)療效果滿意程度。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研究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與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術后1 d疼痛評分為(4.05±1.45)分、鎮(zhèn)痛藥物應用率為30.00%,低于對照組的(6.11±1.32)分、52.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手術是骨傷科患者治療的一種必不可缺的手段,疼痛是術后患者常出現(xiàn)的癥狀,疼痛是患者機體本能反射機制,是組織損傷后人體自我修復的過程,所有患者均會經(jīng)歷,具有防御和保護性的功能[7],然而術后的疼痛一般都是強烈的急性疼痛,屬于惡性刺激,會使機體發(fā)生病理反應,比如血壓升高、免疫力降低、耗氧量增加、代謝紊亂等,會對機體的多個系統(tǒng)產(chǎn)生較為嚴重的影響,發(fā)生嚴重的并發(fā)癥,影響骨折的恢復和手術后的生活質(zhì)量[8]。疼痛與手術本身造成的創(chuàng)傷組織釋放五羥色胺、緩激肽等引發(fā)疼痛的物質(zhì),在外周感覺神經(jīng)末梢產(chǎn)生作用后傳輸?shù)街袠猩窠?jīng)系統(tǒng)有關,患者的主觀因素也是導致疼痛程度的重要因素,例如患者心理情況、對疼痛的認知、疼痛閥值等不同均會導致疼痛程度有所差異,而疼痛護理主要通過改善患者主觀影響因素來達到降低患者疼痛感受的作用[9]。
骨科術后鎮(zhèn)痛與處理主要是降低患者疼痛感來達到提升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效果,醫(yī)護人員應該對患者疼痛問題給予正確處理,不但要運用有效的鎮(zhèn)痛技術,同時要加入規(guī)范的護理模式干預[10]。首先要有完善規(guī)范的疼痛管理操作流程,運用疼痛評估來確定患者疼痛情況,而后制定個性化的止痛計劃,讓疼痛控制在患者認為微痛或者無痛的情況下,保證患者可以有足夠的耐受力,順利舒適的讓患者度過術后康復期;心理護理主要是降低患者心理壓力所導致的疼痛感提升[11];健康宣教能夠激發(fā)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患者變被動為主動,積極配合疼痛治療護理,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疼痛認知度,提高了疼痛評分的準確度,改善創(chuàng)傷手術疼痛控制效果,通過提升患者對疼痛的認知來降低相關疼痛干擾因素,兩者對于降低疼痛程度和提升疼痛耐受性達到很好的效果;疼痛護理分散患者注意力,可減少疼痛對患者身心的影響,促進疾病康復,輕柔進行各項護理操作,能減少疼痛對機體的刺激,提高骨折康復效果;同時為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干預措施,不僅可以提高舒適度,降低疼痛程度,調(diào)動患者接受治療的積極性,在提高患者滿意度方面也有顯著作用,對改善醫(yī)患關系有重大的意義,是不斷提升醫(yī)院護理工作質(zhì)量的關鍵。本文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骨科患者術后1 d疼痛評分為(4.05±1.45)分、鎮(zhèn)痛藥物應用率為30.00%,低于對照組的(6.11±1.32)分、52.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總之,在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中采用綜合護理干預能夠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優(yōu)于普通單純藥物干預效果,有效地降低患者對疼痛的感受,以及疼痛發(fā)展的程度,促進患者快速康復,值得在臨床中加以應用[12]。
參考文獻
[1]吳景梅,邸曉敏,賈勝欣,等.利用知信行模式對骨科手術患者實施疼痛教育的效果評價[J].臨床合理用藥,2014,7(4):22-23.
[2]傅歡香,譚穎微.強化疼痛教育對跟骨骨折圍手術期患者疼痛認知及疼痛控制效果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4,52(15):17-20.
[3]王新琛,丁麗敏,季光芬.疼痛教育在骨折患者術后疼痛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雜志,2013,20(2):74-75.
[4]張曉宏.疼痛護理干預在骨科術后疼痛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護理,2014,35(5):618-619.
[5]孫勝男,張春玲,王艷,等.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疼痛評估單的設計與應用[J].中國醫(yī)藥,2013,8(4):554-555.
[6]陳柳.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圍術期疼痛的綜合護理干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1(2):148-149.
[7]安新奇,安玉輝,何榮霞,等.心理治療對創(chuàng)傷骨折患者心理狀況的效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9):1347-1348.
[8]薛茵,高德華.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管理與炎性因子動態(tài)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22):123-124.
[9]陳麗君.心理護理在骨科疾病疼痛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4,35(6):912-913.
[10]招少環(huán).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的針對性護理[J].當代醫(yī)學,2015,22(1):109-110.
[11]胡煥嬋,楊煥珍,梁健芳,等.疼痛護理干預在緩解骨科患者術后疼痛中的應用效果[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14):96-97.
篇4
課上老師給我們看了部視頻,介紹了一位澳大利亞的傳奇人物——尼克胡哲。在1982年12月4日的那個清晨,尼克的父母原本懷著滿心歡喜迎接他們的頭生兒子,卻萬萬沒想到會是個沒有四肢的"怪物".
這是一場艱辛的戰(zhàn)役,供應尼克所需的一切,是一場持續(xù)的掙扎,可以尋求幫助的對象和渠道并不多,這對夫婦只能獨自克服各種問題,在嘗試和糾錯中不斷摸索,找尋或設計合適的輪椅設備,籌集資金支付一切,甚至與社會的律例抗爭。由于尼克身體上的殘障,澳大利亞當時的法律規(guī)定不允許他進入正規(guī)學校,但他的母親力爭修改法律,經(jīng)歷萬般艱難,令尼克成為第一個進入正規(guī)學校就讀的殘障生。
在一次環(huán)游世界傳遞愛的演講中有臺下學生問尼克,什么是支撐他最大的力量。尼克毫不猶豫地說,"家庭"."如果你有一個家庭,不停在撒下愛的種子,你怎么可能愿意離開你的家人,把痛苦留給那些愛你的人?"尼克感嘆。在尼克眼中,父母最讓他感動之處在于,他們始終是他最好的聽眾,聽他訴說一切煩惱和快樂,從不厭煩。 從他6歲起,爸爸教他如何用腳趾往電腦里輸入文字,教他游泳,并鼓勵他學習踢足球、玩滑板。媽媽告訴他,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要微笑,告訴他,"別人再盯著你看,你可以主動去和別人搭話,以友好的姿態(tài)來面對這個世界,那樣世界也會對你友好"."我愛我的父母,比愛我自己更多。我不愿意把痛苦留給他們。"尼克說,這份對愛的回饋和感恩,讓他不輕言放棄。
正是這樣的家庭教育造就了樂觀的尼克胡哲,但是假如尼克胡哲出生在中國,那又會是怎樣的情形呢?也許當他在生下來的時候就被他的家長剝奪了生存的權(quán)利,或者被拋棄在社會的某個角落靜靜地等待死亡,又或許他"幸運"地存活下來但是他接下來的生活也不會很如意。
當想到這個問題時,我腦海里浮現(xiàn)出躺在街上乞討的殘疾人們用著他們殘破的身軀向路過的行人博得憐憫。當胡克尼哲在世界各地用他激情洋溢的演講打動著著所有聽眾時,同樣是身體上有著巨大缺陷的人,為什么他們的現(xiàn)狀差別是如此的巨大。尼克的父母從未放棄過他,無論是在身理上還是心理上,他們始終是尼克最大的精神支柱,他們給了尼克最好的教育,不單單給他提供學習的環(huán)境還教育尼克正確面對人生的方式,讓尼克重拾對生命的熱情。而當中國的父母遇到有著巨大身理缺陷的孩子時,絕大部分家長會拋棄這個孩子,即使當時一時憐憫接受這個孩子,但是在之后的養(yǎng)育中他們會把這個孩子當做他們的累贅,對這個孩子的態(tài)度很差,更不用提對孩子的教育了。他們不僅僅不會去給孩子創(chuàng)造學習的機會,也不給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和抗挫教育。反而可能在生活中不斷地用言語或者其他方式來刺激孩子增加孩子的自卑感。
最后,當很多人將目光投射到尼克胡哲的眾多優(yōu)點時,我們不能忽視他受到的家庭教育,正是這樣的教育使得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尼克胡哲觀后感600字(二)
看了尼克·胡哲的紀錄片,心中一向蕩漾著層層的波瀾,久久的不能平靜。
力克·胡哲天生沒有手腳,但是他卻活的那么有好處。憑著他那堅強的意志,卻獲得了兩個大學的學士學位!這不得不使咱們正常人都佩服有加,他的演講富有激-情,也很搞笑,他以前說過:若上帝沒有賜你一個你想要的神跡,那么他其實是想你成為別人的神跡!多么感人的一句話,正是這句話激發(fā)了許多殘疾人的斗志。更感動了千千萬萬的正常人!(四字詞語)尼克·胡哲曾被許多學校拒絕過,這使他連自殺的心都有了,好不容易有一個學校愿意理解他,但是他上學的第一天,居然有十二個人嘲笑他,他想:如果再有一個人嘲笑我,我就不活了。放學的路上,一個小女孩兒叫住他,力克胡哲心想:完了,我這天活不成了!但是小女孩兒說:"尼克,你這天很棒!"就是這簡單的一句話,把他從絕望的邊緣拉了回來。
這件事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你的一句話能夠拯救一個人,也能夠毀掉一個人!
做為咱們教師,對學生的每一句話也是一樣的,有的時候一句話能夠使一個孩子擁有上進的決心,有時候一句話又能夠影響一個孩子的生命。做為咱們教師,必須要時時刻刻鼓勵咱們的學生,揚起他們生活的風帆。
不好抱怨生活如何不盡人意,看看尼克·胡哲的人生經(jīng)歷和生活態(tài)度,咱們還能說什么?記住:對生活充滿期望,永不放下,愛自我,愛他人!每個一個自我都是最獨特的,最美的!
咱們所接觸的學生形形,各樣的家庭都有,這就需要咱們用愛心為他們支撐起一片天空,讓他們在蔚藍的天空下自由愉悅的翱翔,成為一只只雄鷹,搏擊長空!!
尼克胡哲觀后感600字(三)
觀看了尼克。胡哲的紀錄片之后,我感到了要珍惜性命,發(fā)奮拼搏,永遠不放下。去哦還未我還為尼克。胡哲的天生殘疾感到深切同情。
尼克。胡哲先天殘疾,沒手,沒腳,父母曾想不好他,但是父母不忍心,又留了下來。他十歲時曾想過自殺,正因同學們都對他有一樣的眼光,但他還是被救下了,以后還有幾次,但他都用頑強的意志克服了困難。他有一個愿望,就是當上演說家,但他資問了200多個學院都沒要他去演說時,他依然堅持不懈,繼續(xù)打電話,他用自我的毅力成為了走訪上百萬城市演講的演說家。他的經(jīng)歷是咱們從來遇不到的,他的感受是咱們感受不到的,他的心里是咱們填補不了的。
尼克。胡哲的人生經(jīng)歷比苦菜還苦,他用自我的經(jīng)歷告訴咱們,不好用一樣的眼光去看殘疾人,要尊重他們,要堅持不懈,也不好半途而廢,"不經(jīng)歷點風雨哪會見彩虹","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咱們要學到長處補自我的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