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王勃范文
時間:2023-04-06 13:31: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滕王閣序王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公元675年為慶祝滕王閣新修成,閻公于九月九日大會賓客,讓其婿吳子章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謙讓時,王勃卻提筆就作。閻公初以“更衣”為名,憤然離席,專會人伺其下筆。初聞“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公覺得“亦是老生常談”;接下來“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聞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
關于《滕王閣序》的創作時間有兩種說法。其一為唐末五代時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說:“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那時,王勃的父親可能任六合縣令,王勃赴六合經過洪州。又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勝餞”之語,也可佐證。其二為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認為《滕王閣序》是上元二年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親,路過南昌時所作。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如今豆豉被運用在各種美食當中,什么豆豉鯪魚油麥菜,豆豉蒸排骨,豆豉燒鯽魚等等,作為一個美食家,廚房之中怎少得了豆豉呢,當然豆豉不僅是一種重要的調味料,而且還是中藥,能治療疾病,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而關于豆豉據說背后還有一段關于其成名的傳聞。
大詩人王勃巧用中藥豆豉為人療疾相傳,王勃在為滕王閣作序的時候,與中藥豆豉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唐上元二年間,南昌都督閻某于重陽節重修滕王閣完成而大宴賓客,這天王勃正好路過洪州,也被邀請而來。席間,閻都督展宣紙備筆墨,請其為滕王閣作序。年少氣盛的王勃欣然命筆,一氣呵成,閻都督不由為其拍案稱絕。翌日,他又為王勃專門設宴。
篇3
華美的言辭,整齊的句式,甜而不膩的奉承,激憤豁達的情調,讓你的《滕王閣序》名垂千古。
百代儒生大都敬慕你的少年才俊,而今天,我讀你的美文,卻看到了你不該有的老氣與滄桑。王勃,你那年才26歲,可正是英氣勃發的年齡呀!
少年時代,才冠京華;鑾輿為你駐足,權貴為你舞蹈;天空飄著五彩祥云,地上開滿艷麗的牡丹。你以為這一切都屬于你自己?激揚文字,不想激揚出一片沙塵;檄英王雞,不料檄到自己頭上。之后的藏殺官奴,是你意氣用事,還是你想以荒唐的手段,報復這個喜歡葉公好龍的社會?削官、流放、株連,人生的坎坷,過早的濃縮到你短短的26個春秋中,我不知道這滄桑感,是你人生痛苦的嘆息,還是濃縮的精華?
歷攬前賢,俊朗才俊如燦爛星空,照耀著九州方圓,可結局如何?仲尼困厄,左丘失明,孫子臏腳,屈原放逐,司馬腐刑,楊修梟首,周瑜氣結而亡。于是你喟然嘆曰:“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那么神武的諸葛武侯卻能“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卻又是為何?
————要有鋒芒,但更要內斂;要有才華,但更要奴性。舞臺沒有了,你還怎么表演?
王勃呀,你成也才華,敗也才華!
于是,飽蘸著人生的淚水,你學會了處事,學會了奉承。你顯山露水,卻也沒忘記將溢美之詞奉獻給閻都督、孟學士、宇文氏,獻給滿座的高朋。你懂得了文章當發乎眾人之情,樂眾人之所樂,苦眾人之所苦。你將自己的不平,嵌進了自我解脫的豁達之詞。我不明白那應該稱之為豁達,還是無奈?
篇4
1、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2、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被封于山東滕州,為滕王。他于滕州筑一閣樓名曰“滕王閣”(已被毀)。唐顯慶四年(公元659年),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閣”。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為后人熟知,成為永恒的經典。
3、滕王閣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湖南岳陽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歷史上的滕王閣先后共重建達29次之多,屢毀屢建。
4、2018年10月29日,南昌滕王閣旅游區被文化和旅游部批準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寒假期間,我和爸爸媽媽回老家看奶奶。趁著初八天氣晴好,我們驅車到省城南昌去參觀江西名勝景點——滕王閣。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滕王閣旅游心得,歡迎大家參閱。
滕王閣旅游心得1“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滕王閣序》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一句了,但又有多少人能領略這般風光呢?懷揣著向往的我,終于有幸走近滕王閣。
還未走到閣下,眼前就一片翠影朦朧。初春的樹已有綠意,青嫩的芽苞競相鉆出。目光穿過層疊的樹影,便看見一座極為宏偉的建筑矗立江邊,象牙白的欄桿,朱紅漆的堂柱,深綠的瓦當,互相掩映,構出一派渾然天成的莊嚴氣勢。
邁步向前,滕王閣便一點點近了。紫檀色的雕花木門就在眼前,兩旁是青銅的仙鶴與麒麟,在陽光下閃著清冷的光芒,便覺得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沉重的歲月充斥天地,胸中不免壯氣陡生。
滕王閣共九層,基座以上有六層,往下有三層,雖說是現代重建的結果,但也頗令人震撼。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基座以下的部分,那里陳列著不少古物。站在它們面前,我心中五味雜陳:這些物事靜觀世幻,時光長河從它們身邊流過,帶走了它們曾經的主人,只留下這些古樸殘缺的物品,默然地講述著逝去的流年。站在它們面前,我幾乎忘了呼吸,厚重的歷史攥住了我的心臟,只覺日月穿梭,回時轉序,曾經繁華已成空。
想著我如今所看之景,與千百年前的古人所見并無二異,心中便廣闊歡欣起來。我想象著,千百年前贛江旁楊柳拂堤,煙雨朦朧,兩岸皆是古色古香的樓閣,身旁走的是文人墨客,廣袖長袍,手中一把折扇,說話“之乎者也”,別有一番趣味。我不禁想仰天長嘯,以抒心中萬丈豪情。
最后一抹光輝沒入江水,黃昏在不知不覺間降臨。我依依不舍地離開滕王閣,回味著途中所見之景,不免感慨萬千。遠望滕王閣在暮色中深灰的剪影,真心的敬佩古人的智慧。這樣的智慧,這樣的文化,我們怎能不細心呵護,精心保護?只愿戰火與屈辱不曾磨滅中華民族的智慧與精神。
滕王閣旅游心得2昨天,剛下過一場鵝毛大雪,世界白茫茫一片:大樹穿了厚厚的白棉襖,大地鋪了一層暖和的被子,整個世界浸泡在冰天雪地中。我、媽媽、阿姨和姨外公一起去了南昌著名景點——滕王閣。
來到滕王閣的大門口,我小聲地說了一句:“滕王閣,你好!”然后東張西望起來。忽然,我看見前方有四根粗壯的紅色柱子,筆直地立在雪中,仿佛在夸我:“想不到這小伙子挺有禮貌的嘛!”買完票,我沖進門一看,“哇!這里真壯觀!”的確,前面有一層層的樓房搭在一起,跟寶塔似的,再加上鮮艷的顏色:紅、黃、紫、橙、藍和白,把滕王閣裝扮得絢麗多彩,看得我目瞪口呆。緊接著,我迫不及待地沖進樓層參觀。
一到四樓主要介紹一些古代著名的文學家,如楊萬里、王勃、蘇軾、李白、王安石等,五樓介紹一些皇帝喜歡的樂器,六樓的藝術表演讓我欣喜若狂。
在表演之前,我舉起水杯,吞了口水,然后走去看演出時間。由于走路的聲音太響,鞋子一扭一扭的,把地板弄得咚咚響。有個小孩以為這是表演前的打鼓聲,就興奮地對媽媽說:“媽媽,表演開始啦,表演開始啦!”過了一會兒,表演真的開始了。
總共有三個節目。第一個節目是一位穿著金白相間衣服的阿姨唱歌,第二個節目是一位叔叔吹竹笛。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三個節目了:只見慢慢拉開的幕布里面出現了幾位表演者。我首先看到的是一男一女出來敲編鐘,叮叮咚咚,叮叮咚咚……那優美的聲音圍著我團團轉:“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和我們跳個舞吧!”
這時候,我的心臟似乎聽到了它的呼喚,跳得非常有節奏感:咚、咚咚、咚咚咚……我的小心臟還沒激動完,就又陶醉在抒情的竹笛音樂和優美的琵琶旋律中。“好!好!”觀眾都拍手叫道。
這是我第一次逛滕王閣,我覺得收獲真不小哇!于是我編了一句順口溜:滕王閣,滕王閣,藝術表演像山河,看過表演真歡樂。
滕王閣旅游心得3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游覽了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滕王閣。
這天中午,我們早早地來到了贛江江畔,遠遠就望見一座古色古香的樓閣,樓閣高大雄偉,在翠綠的樹叢掩映下顯得格外迷人。我迫不及待地來到了滕王閣門口,讓我吃驚的是,門口人山人海,把整個門口圍了個水泄不通。“哇!居然有這么多游人來觀賞滕王閣!”我不禁感嘆道!
我們排了一個多小時的隊,終于可以靠近滕王閣了。來到樓前,首先看到的是一尊白色的雕像,他是一位風度翩翩的書生,手握一支毛筆,雙眼凝視遠方,原來他就是唐代著名詩人——王勃。從他身邊走過,來到滕王閣第一層大門前,兩根朱紅色的柱子上面刻著詩人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看到這句詩句,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登上頂樓,一覽這一勝景。
我們從一樓來到了第二層樓閣。二樓主要是大型工筆重彩壁畫《人杰圖》,畫上畫有秦至明代的80位各領的江西歷代名人。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陶淵明。想當年,他辭官歸隱田園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自由生活,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豁達與灑脫。
看完了《人杰圖》,我們又來到了第三、四、五層,這里分別有工藝展品室、品茶廳、《地靈圖》等,里面的`陳設與設十也非常精美。
最后我們終于登上了第六層,也就是滕王閣的最佳觀景處。憑欄俯瞰,一條碧綠而平靜的江水映入眼簾,一條條小船從河面輕輕滑過,漁夫嘹亮的歌聲在天空中回蕩。此時夕陽漸漸西沉,天邊出現了絢麗的晚霞,倦鳥歸去,此情此景,正如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詩中所描寫的一樣,真是迷人極了!
美好的時間總是那么短暫,暮色降臨了,我和爸爸媽媽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滕王閣,而滕王閣那壯觀美麗的景象卻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腦海里。
滕王閣旅游心得4今天的天氣可所謂晴空萬里呀,火辣辣的太陽烘烤著大地,雖然有點熱,但起碼不是下雨。進入院內聽見了蟬在枝頭叫,映入眼簾的是一匹駿馬,這匹馬前蹄抬起,好像蓄勢待發跑向無盡遠方!到了滕王閣腳下,雄偉的滕王閣聳立在我的面前,大大的寫著滕王閣三個大字的匾牌在我們面前。聽導游說,在漫長的1300多年中,滕王閣屢次屢重建。南昌市政府撥出巨款,對滕王閣進行歷史上的第29次重建。這著名的滕王閣主體面積為1.3萬平方米,高57.5米,共9層。滕王閣的基層部分象征著古城墻的12米高臺座。
帶著這種激動地心情,我們走入了滕王閣。滕王閣的入口處,又見到那對千古佳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進入滕王閣,第一層大廳有一幅漢白玉浮雕,是唐朝大詩人王勃,他穿著長袍,系著披風,抬頭仰望遠方,顯得精神抖擻。第二層是《人杰圖》,里面有許多不同時代的古代詩人,他們個個都像活的一樣,栩栩如生!第三層是《地靈圖》,江西的名山大川全都畫在上面了,畫的非常生動,讓人留戀往返!這些都讓我喜歡,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第六層,第六層是滕王閣的最高游覽層,當我們去瀏覽時,那里正在表演舞蹈。
五彩繽紛的服裝、美麗動人的表演者,加上華麗的舞蹈吸引了去多人。好在我們來得早,才不會被擁擠的人群擠成肉餅。除了有演出,走到外面的陽臺看著外面的景色,正是應證那句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怪不得王勃詩人能寫出那么好的詩句!
結束了一天的游記,我躺在床上繼續回味著今天的一天。
滕王閣旅游心得5打小就老是聽爸爸在耳邊吟誦“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那詩中描寫滕王閣的秀麗景色一直令我向往。這個寒假我終于得以一償夙愿,前往滕王閣去一覽那詩中美景。
進入景區大門,穿過系滿紅燈籠的通道,走過一個個精美的銅像,面前便是輝煌的滕王閣。廳中的雕梁畫棟頗吸引游客眼球,而廳中最顯眼的便是漢白玉制成的《時來風送騰王閣》浮雕了。浮雕展現的是《滕王閣序》的作者王勃前往滕王閣作序的情景,只見他身穿白色長袍,矗立船頭,披風和長袍下擺隨風飄動,船下激流涌動,而他只顧抬頭眺望遠方,想必是在仔細觀望遠處滕王閣之景吧。
來到二層,光線便暗了下來。這一層體現了《滕王閣序》中“人杰”的主題。正廳的壁畫是《人杰圖》,描繪了自先秦至明末的江西名杰。畫中人物裝束不一,色彩鮮艷,栩栩如生。向上接著走,便來到三層。三層有著大量精美的藝術品,其中的銅浮雕《唐伎樂圖》和青銅祭器都體現出唐代的盛世升平的景象。
而四層則是與二層相對的,體現了《滕王閣序》中“地靈”的主題。正廳有《地靈圖》,描繪的是江西的各個名山大川。圖中那朦朧的一座座青山,籠罩著一層縹緲的云煙,著實體現出了江西大好河山的秀美。副廳中的全息影像也吸引了大批的游客,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向我們詳細地展現了滕王閣的歷代興廢。眼看一代代滕王閣經歷戰火、倒塌等災難而消逝,我們嘆息不已,而一次次新的建造技術又使我們耳目一新,嘆為觀止。
據說第五層是憑欄騁目的最佳處,所以在匆匆瀏覽完五層和六層的一批批圖畫后,我們又回到了五樓的走廊上一覽贛江風貌。如此遼闊的江,江面卻是凝然不動。江水伴隨著朦朧霧氣,一眼望去,仿佛望不到邊。一陣涼風吹來,江水才微微蕩漾。江中的漁舟,兩岸的鳥鳴,更烘托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篇6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少”、“都”等多音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系課文內容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鶩齊飛”的壯觀、秀美的景色,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王勃的文思敏捷和才華橫溢。
二、教學重點:聯系課文內容體會贛江“水天一色,霞鶩齊飛”的壯觀
三、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年王勃的文思敏捷和才華橫溢
四、課時安排:兩課時
五、第一課時之課時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語,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2.重點學習第三、四自然段,理解“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拍案叫絕”等詞語,體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所描繪的壯觀、秀美的景色,初步感受王勃的文思敏捷和才華橫溢。
3.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六、教學過程
1.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出示資料,了解王勃。
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曾寫下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樣千古傳誦的名句,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初唐四杰”。
(2)你知道,他是誰嗎?(板書:王勃)
(3)從這段話中,你覺得王勃是一個怎樣的人?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少年時代的王勃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板書:少年)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少年王勃》。
3.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課文講了少年王勃的什么事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會讀的字可以看看課后的生字表,也可以請教別人或查字典。
(2)同學們讀得很認真。我想了解一下,這些帶有生字的長句子,同學們都能讀正確,讀流利嗎?
(3)(出示句子)請讀給你的同桌聽聽。
(4)誰愿意上講臺來讀給大家聽?
(5)出示詞語,齊讀。
我們再把這些帶有生字的詞語讀一讀:都督、宴會、文章、野鴨 、燦爛、南昌、滕王閣、序文。
4.默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1)詞語、句子都讀好了,那再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課文主要講了少年王勃的什么事?
(2)指名回答。
很多同學都用端正的坐姿告訴老師,他們已經想好了,誰來說一說?
5.詩文對照,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王勃寫下的《滕王閣序》中有一句千古傳誦的名句,是哪句呢?請大家快速默讀第三、四自然段,劃出這句詩。
(2)理解詩句意思。
(3)指名讀,齊讀。
(4)你知道這句詩的意思嗎?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提出來。答案都在第三自然段中,請大家默讀第三自然段,劃出相關句子。
6.體會詩句描寫的意境
(l)出示句子,體會想象。
遠處,天連著水,水連著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
(2)讀著這兩句話,你仿佛看到了怎樣迷人的景象?請你用課文的語句來描繪這迷人的景象。哪位同學能用自己學過的優美詞句來描繪這個迷人的景象?
(3)欣賞畫面,指導感情朗讀。
7.感受王勃的才華橫溢
(1)這么美的畫面,王勃只用了短短的14個字就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當時的閻都督讀到這句詩時,禁不住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他拍的是什么?叫的是什么?“拍案叫絕”是什么意思?
(2)閻都督為什么如此贊賞王勃,說他是個奇才?
A.理解“文思如泉”“筆走如飛”的含義。
引導:少年王勃才華橫溢。第四自然段有兩個詞語也說了這個意思,請劃出這兩個詞語。
“文思如泉”指寫文章的時候,思路像泉水一樣源源不斷。寫文章的時候,筆走如飛是怎樣的情景?
B.正因為少年王勃寫《滕王閣序》的時候文思如泉、筆走如飛,所以閻都督才拍案叫絕:“奇才!真是奇才!”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第四自然段。
8.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1)課文第三、四自然段寫了少年王勃用“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描繪了贛江邊迷人的秋景:“遠處,天連著天,水連著水,水天一色。一只野鴨正披著落日的余暉緩緩地飛翔,燦爛的云霞在天邊輕輕地飄蕩……”這段話語言生動,畫面優美,請同學們試著把第三、四自然段背下來。
(2)提示:可以邊看畫面邊想象、背誦,也可以同桌之間互相提醒。自由練背,指名背。
9.總結,布置下節課任務
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進一步感受王勃敏捷的才思和出類拔萃的才華。
板書設計:
少年王勃
文思如泉 筆走如飛
篇7
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的宴會是這三篇文章共同的創作背景,無論是在蘭亭舉辦修禊詩會、流觴曲水,還是在滕王閣上登高望遠、吟詩作賦,抑或在月圓之夜泛舟賞月、弄簫暢飲,都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樂事,讓人不由感到欣喜和滿足。所以,王羲之由衷地感嘆“信可樂也”,少年王勃更是心懷仰慕、由衷贊美,就連被貶黃州的蘇軾也欣然寫道“于是飲酒樂甚”,喜不自勝。眼前之景、身處之境雖然迥異,但愉悅的心情何等相似。
然而,這種喜悅之情并沒能持續多久,情勢急轉而下,很快便“由樂轉悲”,其實興盡悲來,樂極生悲也是世間常態,慨嘆盛宴不再,好景不長以及生命短暫也是普天下文人共同的情懷,又何止他們三人。但他們“悲”的心境還是有細微差別的,真是“各有各的不幸”。如《蘭亭集序》中,王羲之認為情隨事遷,人不可能時刻快然自足,也就是人的愿望是會發生變化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因而無法得到滿足,并引出了“死生亦大矣”的觀點;而在失意之中的青年才俊王勃則是感慨自己命運不濟,懷才不遇;蘇軾的“悲”主要還是源于仕途上受到重創,文中的“悲”似乎由凄涼的簫聲所引起的,但從下文援引曹操、周郎的典故,可以看出他還是哀嘆人生遲暮、無法建功立業。
由此,三篇文章的“樂―悲”結構已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某種意義上說寫“樂”景似乎就是為了引出“悲”情,引發人生之感慨,渲泄心頭之郁結,然則文章并未就此打住,戛然而止,反而是生發了對人生,對生活更深層的探討。例如,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下文中就拈出了一個“痛”字,文章結構就變成了“樂―悲―痛”;《滕王閣序》中,王勃在抒發郁郁不得志的情懷后,立即呼喊出“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慷慨之音,然后又寫到雖不能遂志卻可得知己的心情,可謂有喜有悲,喜憂參半,因而其文章脈絡可以表達為“樂―悲―樂―悲”;而蘇軾則表現得更為有趣,也更為灑脫,在《赤壁賦》中以主客辯論的方式闡述了享受人生的道理,所謂“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顯得超凡脫俗而圓滿自足,其文章的情感公式當是“樂―悲―樂”。
篇8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出自唐朝王勃所作《滕王閣序》,作者以落霞、孤鶩、秋水和長天四個景象勾勒出一幅寧靜致遠的畫面。歷來被奉為寫景的精妙之句,廣為傳唱。
據傳,滕王閣因李元嬰始建而得名。李元嬰,唐高祖李淵的第22子,李世民之弟,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被封為滕王,后遷到洪州(南昌)任都督,在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于城西贛江之濱建起一座樓臺為別居,此樓即滕王閣。
滕王閣歷經1300多年來,興廢28次,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巡撫都御使韓雍重修,其規模為三層,高27米,寬約14米,1926年軍閥混戰,被北洋軍閥鄧如琢部縱火燒毀。建國后,江西省政府重建滕王閣,。。。。如今滕王閣連地下室九層,高57。5米,占地達47000平方米,明三層暗七層,加上底下兩層一共九層,琉璃綠瓦,鎏金重檐,雕花屏閣,朱漆廊柱,古樸高雅,蔚為壯觀。主閣南北側配以壓江、挹翠二樓,與主閣相接連,還有庭院、假山、亭臺、荷池等建筑相配。無論其高度還是面積,均遠勝于歷代四閣,同時也大大超過了現在的黃鶴樓和岳陽樓,仍然居于江南三大名樓之首。
(來源:文章屋網 )
篇9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有效教學
關于“文言文”版塊的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語文學科的重點和難點。作為古人思想文化的結晶,文言文往往蘊涵豐富哲理,對于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的語文整體素養都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高考中與文言文相關的題目總分值也在20分以上,由此可見文言文板塊在高中語文日常教學中的重要性。然而,在高中語文課本中,相關的文言文章還呈現數量大、篇幅長、題材豐富的特點,這便給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教師的教學能力帶來了考驗。因此,筆者本次論述將從注重文章誦讀、注重基礎知識的拓展、確立學生主體地位以及營造情感氛圍這四個層面出發,簡要探討關于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引導學生多加誦讀
文言文向來以韻律著稱,引導學生對其多加朗誦,可以呈現出文言文的精髓,同時也能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和記憶。
在高中語文的文言文中,相關的辭賦駢文諸如《滕王閣序》《離騷》《赤壁賦》《將進酒》等,適用于學生誦讀。以《將進酒》為例,“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詩人李白悲憤抗爭、自信狂放的情感雖已在字符中呈現,但想要使得學生深切地體會到作者情感,還在于教師引導其進行正確誦讀,通過自己的口舌,去感知詩人內心的情感。
當然,僅僅停留在口頭的“誦讀”,并非真正的誦讀。所謂“學而不思則罔”,真正意義的文言文誦讀,還建立在對文章的理解與思考的基礎之上。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誦讀之前,不能忽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而是可以為其設置任務。比如,學生在誦讀文言文《陳情表》之前,教師提出問題:文中作者所陳何“情”?為何要學陳情?陳情的目的又是什么?如此,可以使學生帶著問題去誦讀,而非僅僅停留在表面的生讀硬背。
二、引導學生進行基礎知識拓展
學生對文言文基礎知識的把握能力,是教師實現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有效性的基礎。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拓展和文言文常識的總結。
這類知識拓展不僅僅限于課堂,教師可以利用更多的途徑,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比如,向學生推介《說文解字》《中華成語典故》等相關書籍,使其對古文詞句有更全面而系統的了解;而對于文言文中的部分文學常識,教師也應該對學生加以介紹,典型如在文言文中出現頻率較高“左遷”和“右遷”,前者表示官職降級,后者表示官職升遷;此外還有“拜”“除”“擢”“牽”等字,皆有不同的含義,教師可以對其加以系統的歸納和介紹,以減少學生文言文閱讀過程中的障礙。
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通常扮演著“翻譯官”與“記錄員”的角色。這種單向講授模式,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和思維的拓展,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相關語文老師應該轉變以往以自我為主體的教育觀念,確立起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適度地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一)精彩的故事導入,調動學生興趣
文言文本身就具備較強的文學性和故事性,相關文章背后更是充斥著大量的背景故事和典故,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其加以介紹,可以在調動學生興趣的同時,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比如關于王勃的《滕王閣序》,流傳有這樣一個故事:王勃作完序后隨即離去,閣中眾人發現“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X’自留”一句中少了一個字。于是眾人紛紛揣測,有人說該填“水”字,有人道填‘獨’字,卻都覺得不夠到位,于是當地都督遣人快馬追上王勃,討要該字,王勃的隨從向來者說道:“主人一字千金,不能多寫了”。當地都督果真攜帶千金,親率一眾文人前往,請王勃補全該字,王勃故作驚訝:“我不是把字寫全了嗎?”眾人詫異:“那不是個‘空’字嗎?”,王勃說道:“對,就是‘空’字,檻外長江‘空’自流嘛!”,眾人恍然大悟,遂有了“一字千金”之典故。如此故事雖然戲劇,但對調動學生興趣大有裨益,也能使學生認識到文中“空”字的妙處,進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
(二)鼓勵自主學習,教師適當點撥
高中生已經具備了較為成熟的心智,鼓勵其在文言文板塊進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學習,具備較大的可行性。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由知識“傳遞者”的角色轉變為“引導者”,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
一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一定的教輔資料和發達的網絡技術,對相關文言文的基本含義和文章脈絡進行自我學習和梳理,當然,在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相關的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對其加以必要的總結和點撥,針對文章的重難點詞句、思路章法以及作者情感進行剖析,解決學生疑難,以保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營造文章的情感氛圍
在傳統的文言文課堂教學中,不少教師都選擇將基礎詞句的翻譯和解讀作為絕對的教學重點,把文章背后的人文情感放在了次要位置。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理解文章所要傳遞出的人文情感。
篇10
《滕王閣序》這篇文章是用駢文的語言形式寫成的,我們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駢文?駢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特有的一種文體,又稱駢儷文。駢是“兩馬并駕”的意思,儷是“男女成對”的意思,駢儷就是使用對偶句。唐代的駢文的句式更趨規整,出現了通篇四、六字句的駢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稱駢文為“四六文”。
下面我們重點分析一下這篇駢文的語句特點,在分析這些語句特點的基礎上,理解這些語句包含的豐富的情感。
《滕王閣序》這篇文章語句方面的特點主要是以“四六”為主。“四六”,就是文章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形成對偶的形式,“四六”在文章中有五種結構形式,分別是“四四”對偶、“四四四四”對偶、“六六”對偶、“四六”對偶以及“”對偶。
1.四四:就是上句四個字,下句四個字,構成一組對偶句。
比如:“三尺微命,一介書生。”這個句子就是“四四”對偶句:“三尺”對“一介”,“微命”對“書生”;“三尺”修飾“微命”,“一介”修飾“書生”,是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這句話寫出來王勃自己身份地下,地位卑微。這個對偶句一方面體現了作者在宴會上恭敬謙虛的態度,另一方面暗示官位低下,難以實現遠大的抱負。
“四四”對偶句的語言形式一般出現在一個段落的開頭,交代時間、季節、自己的身份以及抒發感情等等。比如“時運不齊,命途多舛”、“蘭亭已矣,梓澤丘墟”等等都是“四四”對偶句。
2.四四四四:就是四個四字句構成一組對偶句。
比如:“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這個句子就是“四四四四”對偶句:上句“家君作宰”對下句“童子何知”,其中“家君”又和“童子”對,“作宰”又和“何知”對;上句“路出名區”對下句“躬逢勝餞”,其中“路出”對“躬逢”,“名區”對“勝餞”。這句話是說家父作交趾縣的縣令,我路過這個有名的地方,年幼無知,參加這場盛大的宴會。王勃交代了自己參加這個盛會的緣由。
“四四四四”對偶句主要是為了交代情況,在這篇駢文中這樣的對偶形式比較少,比如“十旬休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也是這種對偶形式。
3.六六:就是上句六個字,下句六個字,構成一組對偶句。
比如:“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這個句子就是“六六”對偶句:“酌貪泉”對“處涸轍”,“覺爽”對“猶歡”,虛詞“而”對“以”。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喝下貪泉的水,仍覺得心境清爽;處在奄奄待斃的時候,仍然樂觀開朗。這句話表達了王勃能夠在污濁的環境中保持純正、不被污染,在困境中依然樂觀豁達的高尚情懷。
“六六”對偶句主要是為了抒情,在這篇駢文中這樣的對偶形式比較少,比如“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也是這種對偶形式。
4.四六:就是上下句各由四個字和六個字的句子構成,共同構成一組對偶句。
比如:“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這個句子就是“四六”對偶句:上句四字句“老當益壯”對下句四字句“窮且益堅”,上句六字句“寧移白首之心”對下句六字句“不墜青云之志”。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年紀大了,更應該讓自己壯志凌云,哪里能夠在自己白發蒼蒼的時候更變心志呢?處在困境之中應該更加堅強,不能放棄自己遠大的志向。這兩句話突出了表現了作者“貧賤不能移”、志向堅定的美好節操。
“四六”的對偶形式主要是為了自由地抒發思想情感。這種語句特點是《滕王閣序》主要的語句形式。比如“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等就是這種對偶形式。
5.:就是上下句各由六個字和四個字的句子構成,共同構成一組對偶句。
比如:“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這個句子就是“”對偶句:上句六字句“屈賈誼于長沙”對下句六字句“竄梁鴻于海曲”,上句四字句“非無圣主”對下句四字句“豈乏明時?”。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賈誼貶謫到長沙,并非君主不圣明?使梁鴻逃到海邊,難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時代嗎?這兩句話一個否定判斷,一個反詰質問,行文搖曳生姿,表現了作者“命途多舛”的感慨。
“”的對偶形式主要也是為了自由地抒發思想情感。這種對偶語句形式在《滕王閣序》中要比“四六”的對偶形式少得多。比如“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等就是這種對偶形式。
剛才我們分析的就是《滕王閣序》這篇文章語句方面“四六”對偶句的五種主要形式和特點。當然,除了這幾種主要的對偶形式之外,文章還有三字對和七字對。其中文章一些七個字的對偶句也成為千古絕唱。
比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里不詳細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