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的日記范文

時間:2023-03-29 17:32: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母親節的日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母親節的日記

篇1

一年有許多紀念日,但令我最難忘的還是今年的母親節.母親節那天,爸爸說:“該怎樣過一個快樂的母親節呢?”我提議:“不如我們辦一個家庭表演賽.”媽媽說:“好,就開一個‘喜怒哀樂’表演賽”爸爸說:“行。”

比賽開始了,爸爸自告奮勇地說:“我先來.”媽媽說:“喜”爸爸立刻拿起報紙,笑哈哈地說:“我今天接了一筆大生意.”“怒”爸爸立刻變得生氣起來,氣哼哼地說:“我的化妝品在市場上出現了許多假冒的.”“哀”爸爸悲傷地說:“昨天的電影真感人。”說完還擠出了幾滴眼淚.逗的我和媽媽哈哈大笑。忽然媽媽來了個突然襲擊“樂.”還好爸爸反應快,高興的說:“椰,我的股票漲停了。”

輪到我了,“喜”的事侯,樂哈哈的說:“我考試考了100分.”“怒”的時候,生氣地說:“這個表弟把我心愛的故事書撕了。”媽媽說來個“哀吧”我把臉一拉愁眉苦臉地:“說哎期中考試三個不及格,回去咋交差呢?”媽媽說:“ 行再演個樂吧。”我一轉說:“哈哈,期中考試我是三個100分,還被選上了優秀班干部呢。”

篇2

___子芳

似乎從小到大,子芳只記得自己和母親有著彼此溝通的橋梁,可是她錯了,母親和她只隔著一層紙的距離。

依舊翻開日歷,母親節,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而在自己的日記本里記道:“還有一個月就要母親節了,要給母親一個驚喜哦”一個月了,似乎夾雜著一些陌生的氣氛。“好像只是一種莫名的期待”子芳輕輕地說道,子芳實在想不起以前和媽媽在一起的日子了,靜靜地躺在自己的床上,聯想起幼兒園———

“媽媽,你送我去幼兒園好不好?”

“芳芳,怎么了,今天要媽媽陪你去上學”

“媽媽,我不想上學,又不好玩”

“芳芳,怎么可以呢?”

“媽媽……”

“如果你聽話呢,媽媽帶你去游樂園玩”

“媽媽,這是你說的哦,勾勾手指頭”

“勾勾手指頭,一百年,不許變”

“勾勾手指頭,一百年,不許變”

……

“母親,這些童年的回憶,你還記得么?我想,你應該忘記了吧!”子芳在日記里面寫道。

“子芳,睡了嗎?”爸爸在門外說道。

“還沒有,爸爸有事嗎?”子芳連忙收起日記本應呼道。

推門進來,爸爸顯得蒼老了許多,“子芳,怎么了,想什么?”“沒有,今天是母親節,我……”“想要你母親回來”“爸,你也知道媽媽工作忙,還是別打擾她了”子芳有些失望地說。“打個電話給她吧!”“嗯!”

爸爸拿起手機,撥打了起來。

“喂,永英嗎?”

“老公,我現在很忙,先掛了啊”

“永英,我……”嘟嘟——電話那里掛了,一陣清脆地掛鈴聲在子芳心里留下了記號。

“女兒,不怕,明天我們再……”

“好了,爸,不怕啦,媽媽也不是第一次這樣了”子芳有些自嘲。

“那好,爸爸先走了。”

“嗯,晚安”

篇3

媽媽在外地工作,我很久才能見到她一次。因為距離的緣故吧,我對我媽媽沒什么感情。我見到她從來不會對她表現出什么興奮的表情,也從不會主動打電話給她,和她說的話也不會太多。

昨天,是母親節。忽然想到從小到大我還沒有在母親節的時候跟媽媽說些什么,便決定在放學回家后打電話給媽媽,問候一下。但回到家,不知道怎么的,竟然忘得一干二凈了。下午去學校見到同學在討論母親節,這才想起來。又再次決定要大電話給媽媽。

放學回家,看夠了電視后才記起我還沒打電話給媽媽。但當時我腦子不知道怎么搞的,居然心想:“哎,算了吧。母親節又沒什么大不了。不管了。

其實我是怕跟媽媽說上那些話,我開不了口。

晚上,我在日記的后面寫了句:”媽媽,母親節快樂!”希望她能知道我的心意。記完日記后,我心安理得地睡了。

今天剛放學回家,就接到爸爸的電話(爸爸也在外地)。

剛拿起聽筒,就聽見爸爸用責備的語氣對我說:“母親節你怎么不打電話給你媽啊?!你知不知道她等你的電話等了一天?!昨天她看到別人收到自己兒女的禮物不知道有多難過!啊?你是怎么搞的啊?!她不要求你送什么貴重的禮物給她,但你也起碼要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啊!可你卻沒有!難道你對你媽就沒有一點感情嗎?!”

爸爸一口起說了很多話。那一刻,忽然心里酸酸的,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我有種想哭的沖動。但我忍了下來。因為聲音有點更咽,我不想說太多話讓爸爸知道。只好“哦哦”地簡單回答他。

末了,爸爸說:“這次我就先放過你……你以后一定要記得多打電話給你媽啊!!”

我沉默了好久,鼻子酸酸的。我對爸爸說:“爸……告訴媽,我想她!”

沒等爸爸回話,我掛掉了電話。淚水在一剎那間,再也控制不住了,一個勁地忘下掉……

這次的母親節有太多的遺憾,以前的也一樣。我是個不善言辭的人,我不會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感情。但我希望我媽媽知道,我對她的愛……永遠不變!

篇4

日記1 小作者:

這天,我做好了心意卡。在母親節的那一天,我才拿出心意卡給媽媽,媽媽看了又看,她說:“風梅,你長大懂事了,媽媽很開心,很感動!謝謝你!媽媽也希望女兒健康、快樂、好好學習,做一名合格的少先隊員。”我的心里面甜滋滋的。媽媽笑了,我也笑了。

日記2 小作者:

這天,我做好了心意卡。于是我走到媽媽面前,雙手把心意卡送給媽媽。媽媽看了里面的字,笑著對我說:“卡里面的字很漂亮。”我心里說:“我愛你!”

日記3 小作者:

這天,我做好了心意卡。于是我就把心意卡送給了媽媽,一張小卡片,幾句溫暖的話語,我們互相擁抱,我們都很高興。

日記4 小作者:

這天,我做好了心意卡。于是星期日,媽媽一起床,我就將心意卡送給媽媽,并說:“媽媽,祝您節日快樂!天天開心!”媽媽看著我精心做的心意卡,感動得抱著我親了一下,高興地說:“謝謝你給媽媽的驚喜,媽媽很開心,你真是個懂事的孩子。”我聽了媽媽的話后美滋滋的,覺得比我自己收到禮物還開心呢!

日記5 小作者:

這天,我做好了心意卡。晚上,媽媽收到了我的心意卡。媽媽說我可棒了。我很開心,于是我把心意卡收好。媽媽在我的作業記錄本上留言,媽媽表揚了我。我覺得很開心呢。

日記6 小作者:

這天,我做好了心意卡。于是我就把心意卡藏在枕頭下面。可結果我忘了送給媽媽。我很不開心。(雖然你忘記了,但是從你的不開心我們還是感受到其實很在意。不要緊,其實我們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多體諒媽媽,多幫助媽媽就是最好的感恩。)

日記7 小作者:

這天,我做好了心意卡。于是,就放在柜子里,打算第二天再把心意卡送給媽媽。

篇5

人類之源,母系繁衍;蒼生萬物,由母所生;蕓蕓眾生,由母在先。母親那鬢鬢白發,是歲月的詩篇;母親那滿臉的皺紋,是生活的日記;母親那佝僂的身軀,是春夏秋冬的四季。

又到母親節,這幾天商場里到處都是商家在搞各種促銷活動,精美的禮盒、優惠的價格無不吸引著大眾的眼球。各大網站,論壇,博客里,也無一例外的全是關于母親節的帖子,關于母親的贊歌,都在祝福著母親快樂!當大街上康乃馨的清香,彌漫著醉人的芬芳時;當節日所帶來的那份溫馨親情的氣息,鋪天蓋地卷起心海淡淡漣漪時,我心里不禁感慨,是不是只有這一天,才會想到我們的母親需要快樂?一份禮物,一句快樂,母親,是否就快樂了?從我們哇哇落地,從我們蹣跚學步,從我們呀呀學語,從我們遠離故鄉到異地求學或打工,母親無不在心里為我們擔心,為我們祈禱。只有她才會在我們生病時無時無刻的在我們身邊照顧,只有她才會沒有渴求無怨無悔的愛著我們。這都是無價的,這都是我們用任何物質上、形式上的東西所無法換取的,這是伴隨我們一生不可忘記的恩情!

讓母親快樂,不能僅是嘴上的一句話,有心的日子每天都是節!做為子女,我們平時對母親的理解和關心又有多少?更多的時候,也許在抱怨母親的嘮叨,總以有代溝做為借口,來回避這溝通上的不順暢;也許晝夜為自己的事業奔波,而無暇顧及父母,以為定時給父母一些錢就是對父母的孝敬;也許遠在他方不能陪伴在父母身旁,也只是逢年過節才想起打個電話簡單的問候……其實,父母老了,需要的不是錢,而是情,是子女的關心!

“養兒方知報母恩”,也許當我們漸漸的長大,父母慢慢的衰老,當我們也成了家庭的支柱,成了孩子的父母,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父母的用心良苦。父母的嘮叨就像是一根線,做兒女的就是那線上的風箏,只要走得正,行得端,無論飛翔到哪里,都會有自由的天空。那些看似多余的嘮叨便是我們人生思想的精華,它會讓我們時時反省自己,真誠對待他人。父母對我們的不僅僅是養育之恩,更多是在內心深處對我們的愛,對我們的無私奉獻。

母親,是勤勞而勇敢的;母親,是賢良而聰慧的。她不僅孕育了我們人類的生命和智慧,而且孕育了我們人類的愛和靈魂!所以,我不說“母親節快樂”,我愿全天下的母親天天快樂!

篇6

母親節的時候,我給媽媽做了頓飯,買了兩套衣服,這個節,也就算是過了。而媽媽沒表現出太多激動,她只是說,衣服穿著很舒服。

女人跟媽媽的關系永遠是這樣,說出一半,藏起更多的另一半,總覺得任何情感一旦變成語言講出來,就特別浮夸做作,無事生非。

作為女兒,范曉萱顯然做得比我們大多數人好。今年母親節,她以制作人和合唱者的身份,給自己的媽媽——Miss D.D出了一張EP。范曉萱媽媽的故事,不知道除了范曉萱的粉絲外,還有多少人清楚。其實要說起來也簡單:范媽媽,也就是D.D小姐,在17歲那年不顧父母反對,生下范曉萱,兩年后離婚。她靠去歌廳駐唱掙錢,養大了范曉萱,但至今沒有正式出過一張屬于自己的唱片(除了這張《Miss D.D》)。聽過這個故事后,你大概會對Miss D.D的演唱實力有更多的信心,她不再只是一個星媽,而是一位曾經輝煌的歌手。

專輯里只有一首原創歌曲《Have a good life》,其余全是經典爵士老歌。我相信Miss D.D從前一定擅長演繹爵士樂,從她唱出的第一句就能感覺到:“Everybody loves a lover/I’m a lover everybody loves me……”有時間的氣味從略帶沙啞的嗓子里傳出,鏗鏘而婉轉,醇厚而悠長。她對節奏出色的掌控能力和滿腔的復古情懷,讓整張專輯幾乎都不像2012年的產品——我們這個時代竟然還有如此純正的懷舊?

如果沒有一點天分加一點閱歷,爵士樂就會是最難駕御的音樂類型,它要的不只是唱準每個音符,它需要歌手明白,每個起承轉合間都自有滄桑。因而,相較之下,范曉萱在第二部分的主歌及副歌和聲,都顯得那么清淺。她有音樂才華,但欠缺歷練,那段最適合爵士樂的舊日時光,去了就不再回來。媽媽有的,并不能悉數傳于女兒,媽媽丟失的,即使是女兒,也只能略做補償。

其實,媽媽是一份最無從說起的工作——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我們成長的背后,是媽媽漸老的年華。光陰沖刷掉媽媽少女時所有的棱角和鋒芒,帶來臉上每一道藏滿故事的褶皺,欲語還休。這么一看,倒是歌手這個職業好做得多了。于是,范曉萱選擇了爵士樂這種沉甸甸的音樂,來陪襯自己這位有著傳奇經歷的媽媽,并妄圖用這份禮物,滿足媽媽年輕時未能實現的愿望。

是的,我用了“妄圖”這個詞。就好比我為媽媽做了頓飯,買了幾件衣裳一樣,我們所做的一切都那么一廂情愿,媽媽卻也照單全收。其實她們也許并不想再唱一次歌,只是被“女兒送了自己一份唱歌的禮物”這件事單純地感動了。

還是爵士樂最適合媽媽。那深深淺淺的情調,那含蓄悠揚的韻味,所有的鋼琴、架子鼓、小提琴,都只是陪襯,在這樣的歌里,只有媽媽是主角。就像在那些除母親節外,我們從沒有留心過的時光中,媽媽也曾經是自己的主角一樣。

所以我想,我們能送給媽媽最好的禮物,便是送她一份禮物。

Linkwe讀書人月度排行榜第二季(數據來源:靈慧讀書坊)

第十名——關系系列《因為痛,所以叫青春》(新上榜)

作者:[韓]金蘭都

定價:29.80元 出版: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第九名——財富系列《人人都愛經濟學》(新上榜)

作者:王福重

定價:35.00元 出版:人民郵電出版社

第八名——素養系列《渴望生活——梵高傳》

作者:[美]歐文·斯通

定價:29.80元 出版: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第七名——身心系列《活在當下》(新上榜)

作者:[美]芭芭拉·安吉麗思

定價:36.00元 出版:華文出版社

第六名——關系系列《愛上雙人舞》

作者:李中瑩

定價:18.00元 出版: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第五名——財富系列《小狗錢錢》

作者:[德]博多·舍費爾

定價:15.80元 出版:中國工人出版社

第四名——事業系列《活法》

作者:[日]稻盛和夫

定價:24.00元 出版:東方出版社

第三名——身心系列《遇見未知的自己》

作者:張德芬

定價:29.00元 出版:華夏出版社

第二名——素養系列《藝術的故事》

作者:[英]貢布里希

定價:280.00元 出版:廣西美術出版社

第一名——事業系列《拆掉思維里的墻》

作者:古典

定價:29.80元 出版:中國書店

新書速遞

《全世界只想你來愛我》

作者:未再

定價:25.00元 類型:愛情小說

出版:云南人民出版社

10年前,他們匆匆相交又匆匆相離;10年后,他們再次相遇,將生命的曲線緊緊交纏。一段星光璀璨的姐弟戀華美開演……他是人見人愛的人氣明星小正太,卻只愛一個人,愛了10年;她是幽默活潑的御姐,她相信愛情,相信總有一個人在那里等著她。為了愛情,她可以拋棄全世界,而現實的差距卻讓他無法給予她全世界,他唯一能做的只是默默地守護在她身邊,并一點一點將她的心偷走。他們的相遇和相愛都不是偶然,他就是在那里等著她的人。這個能讓她不寂寞的人,就像一束專為等待她的光亮,就在彼處。

《有一天,媽媽老了》

作者:[韓]洪榮女 黃安娜

定價:26.00元 類型:隨筆

出版:新星出版社

一位普通的韓國母親,70多歲時開始學習認字寫字,20多年筆耕不輟,悄悄地書寫家庭往事。她在所剩無多的人生時日中,帶著一種對世事和生活的淡然和眷戀,寫家中的瑣事、自己的子女、父母兄弟、日常勞作,以日記的方式記錄下對家人的愛。當母親90多歲離世時,留下十幾本沉重的日記本。已70歲的女兒,偶然間發現了母親的日記本,被母親心底的秘密震撼。作為母親日記的忠實讀者,女兒感受著母親的每一絲情感,以自己細膩的筆觸,書寫對母親的懷念與感恩,用文字陪伴她度過人生中的最后時光。

新碟速遞

《理想人生》

徐佳瑩(中國臺灣)

近期華語流行樂壇最令人期待的歌手,當屬從臺灣地區“星光大道”節目走出來的徐佳瑩。雖然久違了兩年,但是徐佳瑩并沒有遠離音樂,反而是更努力地感受生活,將人生感悟轉化為每一種音樂創作的可能,并把握每一個可以在創作上精進的機會,讓自己更進步。在這段時間里,徐佳瑩受邀與謝和弦、方大同、蛋堡合作演唱,成為華語男歌手最渴望合作的首選女歌手。現在,徐佳瑩終于推出積累了兩年音樂能量的個人全新第3張創作專輯,把這段時間她所經歷的每一幕風景,都唱給你聽。

《傾聽 張靚穎》LIVE版

篇7

她是一名孤兒,從小被養母收養。像對待自己親生的孩子一樣,養母艱難地把她拉扯長大。

但,她的人生路似乎注定要坎坷不平。三歲那年,由于一場意外的疾病,她的雙腿失去了行走能力。雖然養母抱著她四處求醫問藥,為此家里債臺高筑,但醫生卻始終無法讓她再站起來。

七歲,是該上小學的年齡。村里的小伙伴們背起新書包,高高興興地去學校。撫摸著伙伴們帶回來的花花綠綠的課本,她心里難受,嚷嚷著要去學校。看著她懇求的眼神,養母的眼角濕潤了。

擦干眼淚,養母毅然決定,送她去學校讀書。從此,身體單薄的養母,每天用自己單薄的脊背接送她上學。即使刮風下雨,養母也從不耽誤。

家到學校,是一條坑坑洼洼的村路。每天,她伏在養母的背上,用養母的腳步丈量這段路的距離。終于有一天,她對養母說:媽媽,我仔細數過了,從學校到家門口,我們一共走了十二個一百步。養母一愣,眼里漾起慈祥的笑意,在她額頭輕輕吻了一下。

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體重在慢慢增加。伏在養母的背上,她能明顯感覺到養母走路的步子變得沉重起來。她心疼地對養母說:咱們回家,我不去上學了。養母扭過頭來,沖她淡淡一笑。“傻孩子,不讀書就沒有學問啊,長大后,會像媽媽一樣,連自己的名字也寫不好呢。”

一次下大雨,養母突然腳下一滑,重重地摔倒在冰涼的泥水里。但就在倒地的那一瞬間,養母卻轉身牢牢地把她抱在懷里。艱難地從泥水中爬起來后,養母安慰她說:沒事的,跌倒了再爬起來,沒有人走路從不摔跤的。然后,養母背起她,繼續一步一步朝前走。當養母拖著一身泥水踏進教室時,班里的同學和老師都驚呆了。老師帶頭鼓起掌來。她明白,那掌聲是對養母最好的褒獎。

篇8

指導老師:曾凡星

“你入學時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每當這首熟悉的歌聲響起時,我們總會想到為我們辛苦打拼的母親。那雙從柔嫩變成粗糙的雙手,那頭由烏黑變成銀絲縷縷的頭發。在不知不覺的時間里,她改變了許多,蒼老了許多,這些都是為我們勞累所致的啊!這就是我們的母親,我們偉大的母親!

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非洲撒哈拉沙漠里,一只駱駝帶著幾只小駱駝一路低著頭,不時停下來聞著干燥的沙子。人們按常識就知道,他們顯然是渴壞了,在無邊無際的沙漠里尋找拯救生命的水源,小駱駝們無精打采地走著,在太陽的照射下,眼睛血紅紅的,看起來就快要撐不住了。

終于,他們來到了一汪泉水的邊上,小駱駝們努力想喝里面的喝水,可怎么努力也喝不到,都無法把嘴湊到泉水之中。

驚人的一幕發生了:那只駱駝圍著它的孩子轉了幾圈,然后縱身跳進泥潭……水終于漲高了,剛好湊到小駱駝的嘴邊。

駱駝媽媽的這一舉動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沉重,母愛的偉大!是啊,生活中我們的母親又何嘗不是這樣,為了自己的兒女,甘心放棄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那天,我在整理媽媽的床鋪,在掀床單的時候,我突然看到一張被掀起的紙。我拿過來一看,驚呆了。這張紙條上有著媽媽不太好的字——做小敏的媽媽,我很幸福。淚水頓時涌出了眼眶,滴濕了那張充滿母愛的紙。我緊緊地握著它,不愿放開,回想媽媽為我做的一切,她真的太累了,真的需要休息一下了。媽媽并不是才華橫溢,并不是書法家,而她的這幾個字讓我看到了她的美麗,她愛的美麗。那一次,我哭了,我感動的哭了。那天晚上,我在我的日記里寫道:我有一位這樣的媽,我很滿足!那天的日期正好是母親節。從那天起,我開始繡媽媽教我的繡鞋墊那只鞋上有兩支康乃馨和幾個不太好看的字——媽媽,我愛你!雖然我的手被針劃破了好幾次,但是我的心里依舊很甜。繡好的那天,我像中了彩票一樣高!那天晚上,我把它偷偷地壓在了媽媽的枕頭下面,就把它當成母親節的禮物送給我美麗的媽媽!

媽媽,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懷!給我似大海的母愛!如果我是白云,您就是我背后的藍天!如果我是一支花,您就是栽培我的一片綠地!如果……媽媽,我愛您!

篇9

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小處著手,寫出真情至性。

有人說:“每一剎那偶然投來的字眼和流盼,每一個深邃的或者戲謔的思想,人類心靈的每一個細微的跳動,同樣,還有白楊的飛絮,或映在靜夜水塘中的一點星光……”(康?巴烏斯基)這都是生活中的細節。激起學生心中的那一點點感動,用思想的筆記錄自己的心聲。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注意日記的點評、指導,會點燃學生靈性的火花。

接新初一以后,我要求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寫自己身邊發生的事,力求寫出生活味、真情味、新鮮味、思想味。(當然這些要求不可能一下子達到。)每星期批閱,或利用課前三分鐘,或拿出一節課進行交流。交流中,給每個學生都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臺,調動了學生寫作的熱情,教師、學生的隨機點評讓學生的寫作體驗及時內化,從而提高了寫作能力。

例如,剛開學時,日記中缺少細節描寫,不生動。我就在閱讀教學中專門講了細節描寫,在每次日記點評和作文講評課上注意這方面的引導,現在大部分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中的細節,能寫出富有個性的細節。有個學生在《一聲幸福的呼喚》中,寫道:“當鐘聲響過了七點,兩個人不約而同地張開了眼,母親松散地打了個哈欠,小弟懶懶地伸了伸胳膊,我習慣地叫了聲:‘媽,你醒了。’‘媽媽。’我和媽媽被這嬌脆的聲音驚呆了,這是小弟出生以來說的第一句話,他那稚氣的眼睛看著我們,我把他抱起來了,大聲說:‘你再喊一聲!快!再喊聲!’‘媽媽。’他喊了,喊得那樣清楚,媽媽揉了揉眼睛,里面分明含著幾分濕潤,她粲然地笑著,在弟弟的面頰上吻了吻,幸福地注視著他。”

春天來了,有學生寫道:“2008,我要隨楊柳一起飛!”母親節,給母親一句祝福,從母親的笑意里,有學生看到“母親,容易滿足!”漸漸長大,哥哥與自己疏遠了,有學生說:“哥哥,你愿意再牽我的手嗎?”……

細節不僅提高了作文質量,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細微的變化,體會感動的瞬間,教學生學會了感恩。

抓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開啟心靈之門。學生生活中不乏屬于他們自己的天空,他們心甘情愿地盡情描繪自己心的家園,描繪自己最隱秘、最細膩的兒女情長。包括崇拜的偶像、喜愛的歌曲、青春的萌動、矛盾與傷痛。在創新寫作大賽中,我的一節參賽課《聽好歌 抒真情》就是以學生們喜愛的流行歌曲為抓手,設置情境,激起學生傾訴的欲望,打開生活之源,澆灌出美麗的文章,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當分子破壞圣火傳遞時,在班里開展討論,好多學生在日記中表達了強烈的愛國熱情。

引導學生樂讀“厚積”,建立起“薄發”的基石。獲取大量的間接材料也是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之一,只有大量的閱讀,才能很好地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初中課外閱讀的要求是:“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為了提高閱讀的量與質,筆者曾進行了這樣的嘗試,課上引導學生自制閱讀計劃,有相同閱讀興趣的同學可編為一組,以便于讀后交流。學生課外邊讀邊作筆記,寫出讀后感或書評。每周全班交流一次。通過這些閱讀和交流,提高了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對生活的認識。

同時,每學期,教師向學生推薦三到五位名家名作。介紹時,要拿出課堂時間,介紹作者及主要作品,要讀他代表作的精彩片段。(這一活動最好在五?一等假期之前進行,從而吊足學生胃口,他們自然會去書店或圖書館找書,利用假期讀完。)這樣,學生儲藏的寶庫不斷得到充實、更新,就自然擁有了一池“活水”。

篇10

一、從校園生活中豐富寫作儲備

心理學表明,兒童天性好玩、好動。有意義的校園活動不僅能喚起學生的參與興趣,還能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體驗,提升他對某一生活領域或主題的理解和認識,并且與一定的寫作教學目標或訓練重點具有密切的關聯。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校園集體舞、拔河比賽、軍訓、運動會及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學會觀察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猜測人物心理,在“玩玩?看看、玩玩?說說、玩玩?寫寫”中“水到渠成”地作文。

如結合學校組織的“民俗進課堂――清明蒸面燕”的綜合實踐活動,我引導學生體驗制作面燕的過程,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并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進而關注威海地區的清明習俗,這樣學生寫出來的作文不僅有了生動的體驗,并且有了深刻的感悟。生物學科在愛鳥周帶領學生到社區公@給鳥兒安人工鳥巢、語文老師就抓住此次契機,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有的學生在日記中寫道:“大樹有了鳥巢,就不孤單了……” 深深打動了我們每一個人。校園生活是七彩的,只要老師做有心人,學生就一定也能做有心人。

二、從家庭生活中豐富寫作儲備

家庭生活是學生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了,但很多時候,越是熟悉,越是容易被忽略。比如,在孩子們的作文中,父母對自己的愛似乎更多的是體現在自己生病了,父母冒雨冒雪棄車而不用,任汗水濕透衣背;或是打了一夜的吊針,睜開眼看到父母熬紅了雙眼;要寫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一般也是選材考試失利,父母沒有像以往一樣大發雷霆,而是耐心地和自己一起分析原因,情辭懇切直至自己淚眼婆娑難有新穎的事例。這其實恰恰是因為學生對于家人的關愛、對于家庭生活的印記缺少情感體驗的激發。

基于此,我借助課本綜合性學習主題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以“獻給母親的歌”這一主題活動為例,要求每位學生利用網絡、書籍等資源,就自己感興趣的專題搜集一到兩則歌詠母愛的信息,內容包括:①描寫母愛的詩歌、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②新聞報道過的與母親有關的感人事跡;③描寫動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④展現母親形象的繪畫、攝影、歌曲、廣告等作品;⑤與母親有關的格言、俗語。這樣在搜集、查閱、交流展示的基礎上,激發了學生對于母愛的再思考,這時讓學生說說、寫寫自己對母愛的認識,講講發生在身邊的母愛小故事,就細膩、深沉多了。

另外,也可以“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中秋節等節日,引導學生通過“我為家人做點事”的體驗,用心感悟親情與愛,再通過日記的形式為學生的體驗和情感的宣泄搭設平臺,他們純潔動人的情感就會像黃河之水汩汩而出。

三、從社會生活中豐富寫作儲備

葉圣陶先生說:“應該去尋找它(指作文)的源頭,有了源頭,才會不息地傾注出真實的水平,這源頭就是充實的生活。”可見生活是寫作的基礎,只有有了豐富的生活,才能激起寫作的欲望,產生寫作的沖動。

如學習人物描寫,我以學校門口的早市為背景,引導學生在早市上留心觀察,靠批發東西來賣的小販叫賣聲比較專業,與買者的交談更圓滑;自家地里產的東西拿來賣的農民們,一般叫賣聲比較樸實、略顯生硬;自古買賣兩個心思,常常因為不明原因就會爭吵起來,以致臉紅脖子粗;乞討者在早市上屢見不鮮,有些可能是當成了職業,有些確實為生計所迫……喧嘩嘈雜的早市豐富了學生的體驗,給學生提供了無限的作文素材,在此基礎上寫出來的日記也就“動”感十足,妙趣橫生了。

另外,我利用假期組織學生到人才交流市場現場感受招聘會的氛圍,調查社區居民的閱讀情況,了解中學生壓歲錢的使用情況、寒暑假學生上輔導班的情況等。在實踐體驗的基礎上,學生為真情而寫,為興趣而寫,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而寫,可以自由選擇,寫自己關心的、相信的和想說的話。當生活豐富多彩了,習作中的精彩鏡頭也就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