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他人范文

時間:2023-03-28 06:01: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尊重他人,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陳丹青在2008年作過一個“教養與人文”的演講。他說:通常所謂教養,第一條,總得有禮貌。禮貌首先表現為一種對他人在禮節形式上的尊重。美籍華人靳羽西在回答“如何在現實生活中當好一名紳士”時說:就像英文gentleman(紳士)一樣,首先是一個gentle(有禮貌的)的人,會為別人著想,尊重他人。她還說:任何禮儀的出發點都是為他人著想。如果好好地理解這句話,就會明白很多道理。只要你知道如何為別人著想,你就能知道該怎么樣去做了。1994年聯合過教科文組織召開了第44屆國際教育大會。提出和平文化的理念和培養世界公民的目標。和平文化所標舉的倫理價值,第一條就是“尊重生命、尊重人、尊重人的尊嚴和權利”,尊重他人,倫理的精義在焉!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按常情常理,人的內心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送花的人周圍滿是鮮花,長刺的人身邊都是荊棘。大文豪蕭伯納出訪蘇聯時,和一個聰明活潑的小姑娘玩了很長時間。分手時,他對小姑娘說:回家告訴你媽媽,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蕭伯納。小姑娘看了他一眼,學著他的口氣說:回去告訴你媽媽,今天和你玩的是蘇聯美麗的小姑娘喀秋莎。這童言使蕭伯納大吃一驚。后來他把這件事作為教訓,發誓要尊重他人。

反觀現實社會,陳丹青感嘆:今天整個人文狀況有了問題……倫理也好,道德也好,我們民族長期傳遞的核心價值觀巾斷了。一個國家整體人文有了問題,我想,首先是許多個人的教養有了問題。很多人都缺乏教養,總體來看,很可怕!

篇2

在小學的時候,我曾經在早讀時記過一位同學的名字。那同學是老師的孩子,平時就瞧不起同學,在那次早讀時,更是囂張,竟然和別的同學吵起架來,記他的名字本有些讓他改正的意思。過分自負的心理使他氣急敗壞地朝我嚷道:“你快把我的名字擦掉!”我沒有理會他,本想等他表現好一些以后再擦去,可他卻愈演愈烈,甚至發展到喊出:“我找人來揍你!”的話,這是大家都始料未及的。最后,只得由老師出面,才把這件事給解決了。他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所以,只有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人,才能進一步尊重他人,那么,如何才能認識自己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自己的優點。雖然它是最容易被我們找到的,但卻最容易迷惑我們,因此,“原原本本”地認識它很重要。第二,要了解自己的缺點。這需要學會一定的方法,比如自我觀察、自我反省、相互比較、詢問他人、科學鑒定等。這些都有助于尋找自身的不足。之后,我們就可以改正這些短處,拿出勇氣去突破自己,揚長避短!第三,要有自信心。找出自己的優勢。發掘自身的潛力,在現有的基礎上進步,就會逐漸樹立起自信心,不斷走向成功。

的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處處都需要我們用敏銳的眼光去觀察不斷變化著的自我,處處也都需要尊重,那么,在尊重他人之前,請欣賞一下獨特的自我,然后給別人以應有的尊重。

篇3

當你把別人伴倒時,不好意思的對他連忙說一句:“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想當他聽到你這句真心實意的歉意時,一定會對你說一句:“沒有關系”。

當我們要借別人東西時,一定要經過別人的同意才行,不然,你這么自作主張的把別人東西拿走了,一定會把人家急得焦頭爛耳,所以,無論要借別人的什么東西,一定要經過別人的同意,因為這是最起碼的尊重。

當你掉東西時,一雙陌生的手出現在你的眼前時,幫你撿東西時,當他遞過來給你時,你千萬不要忘記說聲:“謝謝你”。再簡單不過的三個字,從嘴中說出來毫不費力的三個字,當是你真心實意的說這句話時,你心中就會很快樂,感覺到一個人在真心實意的幫助你。

當我們在公交車上看見老爺爺,老奶奶或者孕婦時,我們是否做到叫一聲:“老爺爺,老奶奶,阿姨,到我這來坐”。當他們聽到這句話時,心里很高興,并會說:“小妹妹,小弟弟,謝謝你”。是啊,當你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心里甜滋滋的,想著:原來幫助別人是這么快樂啊!是啊,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尊重和他人就是尊重和自己。

當我們在做什么時,如果有老人在你身旁,一定不要忘了讓老人先去,因為我們要懂得尊老愛幼。當你讓了老人時,他肯定會對你說:“謝謝你,小朋友”。看吧,你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可以得到這么多人的尊重,多好啊!

篇4

在一次演出的間隙,葛優和劇組的工作人員一起逛街,很快便引來了不少影迷。“葛優?葛優!真是葛優!”大家紛紛聚攏上來,把他圍在中間,有調皮的孩子甚至偷偷摸了摸葛優標志性的光頭。葛優既不生氣,也不惱火,始終微笑著和在場的人打招呼。不一會兒,他身邊便聚集了一大群人。

人們紛紛拿出紙筆請葛優簽名,有的拿出相機,與他合影。就在這時,一個身體單薄的年輕人擠了進來:“您,您真是葛優?”年輕人激動地問道。“當然,要不是真的,你可以給‘3·15’打電話啊!”葛優的話引來了一陣笑聲。年輕人連忙在身上摸索著,好半天才找出一張皺皺巴巴的紙來。他恭恭敬敬地遞給葛優:“實在不好意思,只能讓您在這里給我簽個名了。”年輕人羞澀尷尬地笑著。這時,葛優和在場的人都已經看出這是個出身卑微、害羞敏感的男孩兒。葛優連忙接過紙條,認認真真地寫下自己的名字。年輕人正要取回簽名的時候,一個讓在場所有人都難忘的場面出現了:葛優雙手遞了一張紙給年輕人,微笑著掏出筆,對年輕人說道:“請您也為我簽個名。”所有人都愣在了原地,年輕人更是驚訝地呆在那里。短暫的靜默后,年輕人含著熱淚,用顫抖的雙手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向葛優深深鞠了一躬。葛優連忙還禮,還輕輕拍了拍年輕人的肩膀。

事后,有人問起這件事,葛優鄭重地說道:“對我來說,這次簽名可能是第五萬次,可對那個小伙子來說,卻可能是人生的第一次。人活一世,誰不需要別人幫忙呢?自己有能力,就要善待他人,認真熱情地對待每一個人。”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世界是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就哭,你對它笑它便笑。你如何對待世界,世界就會如何對待你。只有善待他人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認可,贏得他人的尊重,從而給自己營造良好的事業氛圍,成就自己。

尊重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篇5

“以號代名,總讓人感覺很陌生,很不舒服,讓人感受不到被尊重、被信任。”朋友感嘆道。人都渴望被他人尊重,為人師者的這種需求可能會更加強烈。人格能否得到尊重,自尊心是否得到滿足將直接影響到教師的工作狀態。而把教師抽象成數字符號,這是否是對人真正的“不尊”呢?

有位校長調任至一所擁有四十多名教師的學校。為了最大程度地尊重教師、關心教師,創建和諧的人際關系,該校長在上任之際強記每位教師的人名,力求最短時間內能在校園里見到教師時響亮、準確地叫出其名字。校長的這一舉措使得教師們對校長的信任感油然而生,他們很快接納了校長。校長在認可、尊重教師們的同時也得到了教師們的高度認可和尊重。因校長深諳,記住別人的名字是對他人最基本的尊重;世上最美妙的聲音,莫過于聽到自己的名字從別人的口中說出來。看上去校長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卻是一把走進教師心靈的鑰匙,并成為對學校進行有效管理的助推器。

領導們常說,要全面建設人文環境,要對教師人文關懷。但這不能只是述職報告、就職演講、條幅標語中的裝飾和口號,而應落實到具體的管理實踐中去。人文不是空談出來的,而是從日常事務和細節小事的管理中體現出來的。若教師連起碼的姓名權都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又何談尊師重教,以人為本呢?“點學號,讓人聽著‘刺耳’,像是在點數物品。這是對教師姓名的一種淡漠,教師似乎被異化成了簡單的機械符號。”朋友不悅道。實際上,每位教師都在乎點名這件事,他們希望領導點自己的實名,記住自己的名字。課堂上點實名,叫出教師的名字時,傳遞給教師的是一份來自領導的關心和重視。領導所叫的或所記住的并非僅僅是一個個名字,更叫出了、記住了一個個鮮活靈動的生命體,表達的是領導對教師作為一個真真切切的人的尊重和關懷。教師會由此感受到莫大的心理滿足和生命尊嚴。

要求社會層面形成尊師重教的和諧氛圍,教育系統內部就應率先垂范。“人本”管理是現代管理科學的宗旨,它是非傳統的工具理性的管理,是把人當作人來對待而不是當作物來對待,體現在尊重人、激勵人、發展人的理念上。領導點實名或記人名會讓教師如沐春風,倍感溫暖,亦會激勵他們更加無私地奉獻。有位哲人說過,天使在想象中,魔鬼在細節中。作為領導應時刻警惕管理細節中的魔鬼。細節影響品質,細節體現精神,細節顯示差異,細節決定成敗。

教師培訓的另類點名會造成教師心理上的不悅、不適和無尊嚴感,無法使教師體驗到職業幸福感和認同感。有人曾多次提問,教師是弱勢群體嗎?這一問題,筆者不愿承認,但現實卻不容否認。現實中,教師的義務責任遠遠大于權利。義務責任無處不在,無所不包,權利卻如空中樓閣,望而不及。教師能當家做主的事少之又少。尤其是在農村學校,老師們的權利一再遭受侵犯,其自尊心亦屢遭傷害,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一線教師在教育戰線上嘔心瀝血,殫精竭慮,默默無聞,流汗亦“流淚”啊!唯有真正以教師為本,給予教師深層次的人文關懷,創造人文環境,建設“人文校園”“和諧校園”,才能使教師真正體驗到自我的價值、生命的尊嚴和職業的幸福感。

記得筆者有次生病住院時,所在醫院的醫生、護士在叫病人時就很好地體現了“以人為本”。面對一張張被病痛折磨得憂愁、憔悴、焦躁的面孔,他們沒有絲毫的厭惡之感,都是親切、溫和地稱其實名,而非床位號。有時,他們叫錯了人名,事后會馬上道歉。這無形拉近了醫患之間的心理距離,使雙方關系變得融洽、和諧,使治療效果最佳化。同樣,領導點實名(或記人名),會給教師親切感,容易讓雙方互相接納、信任,互敞心扉,拉近彼此心靈間的距離。這樣的和諧關系也會讓課堂、校園充滿人文之美、和諧之美,也會讓班級如強磁場給人以歸屬感,激勵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改善聽課的心境,提高學習效率,增加教師的幸福指數。同時,教師還會將這種尊重、關愛傳遞給學生,使師生關系和諧。

【作者單位:徐州市賈汪區紫莊鎮新吳窯小學,江蘇徐州,221133】

道德箴言

恒心、溫存、安分知命、廉潔、正義感是一筆財富,是人可以隨著靈魂帶走的無價之寶。我們可以不斷地以此豐富和充實自己,不擔心死亡會使之喪失價值。――《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道德和才藝是遠勝于富貴的資產;墮落的子孫可以把顯貴的門第敗壞,把巨富的財產蕩毀,可是道德和才藝,卻可以使一個凡人成為不朽的神明。――《泰爾親王配力克力斯》

沒有德行的美貌,是轉瞬即逝的;可是因為在你的美貌之中,有一顆美好的靈魂,所以你的美貌是永存的。――《一根還一根》

篇6

近日讀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紐約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出于憐憫,他塞給那人一元錢,不一會他返回來又取了幾支鉛筆并抱歉地解釋自己忘取筆了。然后又說:“你跟我都是商人,你也有東西要賣。”幾個月后,他們再次相遇,那賣筆的人已成為推銷商,他充滿感激地對紐約商人說:“謝謝您,您給了我自尊,是您告訴了我,我是個商人。”

故事告訴我們:尊重別人崇高道德的表現。

給需要幫助的人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很多人都可以做得到,可是能在幫助他人的同時考慮到他的自尊卻未見得人人都會想到。在這一點上,那位紐約商人的確令人敬佩,因為他懂得尊重他人,尊重別人不僅可以使自己的心靈受到深深的震憾,更可以使他人擁有自尊和自信。紐約商人幾句話讓鉛筆推銷員從乞丐的自卑中解脫出來,自信地踏上經商之路。可見,尊重他人可以讓失望的人們看到光明;讓自卑的人們找到自信;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英國著名女作家舒拉的成功得益于作文老師對她的尊重。

尊重他人為陷入失望的黑暗中的人們點燃前進之路。相反,不尊重別人,輕則傷害他人的自尊,重則埋沒有用之材。油畫家凡高不就是生前的作品得不到尊重與肯定,郁郁郁寡歡而死的嗎?

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作為老師,我讀過這篇文章后,感觸很深,我們每天面對幾十個純真的心靈,雖然他們還小,似乎不懂尊重為何物,其實老師的每一言,每一語,甚至于每個眼神都會對他們產生極深的影響。老師一個鼓勵的眼神可能就會讓現代戰爭自卑的孩子從此信心百倍。反之,教師一句刻薄的訓斥,可能會使一個自信的孩子從此一蹶不振。作為老師,更應該懂得尊重他人,一個尊重學生的老師才會永遠得到學生的愛戴!

篇7

我說自尊是一門新學問,一定會有人反駁:“自尊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根本用不著重新研究!把研究自尊說成是一門新學問,純粹是故意作秀!”

但是我仍然堅持認為:中華文明中有一個弱項,就是從來沒有把自尊研究得很透徹,表現自尊的方式也不乏讓人有搖頭皺眉之處。為了真正實現文化強國,這門新學問必須補課才成!

幾千年來,自尊常常是某些有特殊資格之人的事,從來沒有成為公共化的認識和行為。先說說古代社會,以等級壓迫、等級服從為基本秩序,任何的個人都不會有真正的自尊。到了現代、當代,尤其是大搞“階級斗爭”的年代,所謂的自尊也往往是某些階級的自尊。

真正的自尊,尤其是高品位的自尊,是由主觀自尊和客觀自尊共同構建的。主觀自尊是指個人具有較強的自重、自律品格,客觀自尊是指對他人具有相應的尊重感、平等感、親切感。其中平等意識是第一位的。只要是習慣于不平等或強化不平等,無論是媚上還是傲下,都不會懂得或表現出真正的自尊。

今天中國國民的自尊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無論是千百年來的民族自卑感,還是后來某些時間中的妄自尊大毛病,都被有力地克服了,這都是自尊心的強化。

但是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某些不自尊、偽自尊的行為仍應當引起我們的警惕。在2012年11期的《群言》雜志上,李喬先生以《卿本佳人,奈何做賊》為題寫了一則痛心疾首的文章,內容講的是:前時在“保釣”中,有些極端分子,以“反日”為名大砸我們同胞的日產車輛,大毀某些店鋪,襲擊同胞的人身,侵害老者,一派暴徒模樣。有人對此表示不滿、進行批評,便被罵為漢奸、賣國賊。李喬先生憤慨地稱這伙人為“愛國賊”,話雖激烈卻是言出有據。這倒提醒我們:中國國民仍有必要將什么是真正的自尊,當成一門大學問、新學問來深讀。

即使國民之間的人際關系問題,自尊與尊重他人也是必須深讀的新學問。在市場經濟成為社會大風向的現實中,利益獲取、利益實現、利益交換已經成為人際關系的要素。面對物質尊重、利益尊重,尤其是利益分配的等級分化,人還需要不需要更高品位的自我尊重和對他人的尊重?如果仍然需要,怎樣體現?

我們的正確回答只能是:在以市場經濟為主體的社會中,更加需要自尊;自尊是自我尊重與尊重他人的有機統一;自我尊重不是指自我膨脹、自我炫示、以自我為中心,而是指自知、自律、自修、自強;尊重他人不是指對種種強者的崇拜,而是指對大多數國民,特別是弱者群體的親近和關愛。當然,也不排除對真正德智出色的卓人表示出特殊的敬仰。

篇8

在我的身邊,有些同學慣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不愿依靠自己的努力走向自立。我們在社會中生活,需要相互幫助,相互依靠。自立不是拒絕幫助,依靠不是依賴。人生需要自立,如果我們不能從現在起,就在父母和老師的幫助下,自覺地儲備自立的知識,鍛煉自立的能力,培養自立的精神,就難以在未來的社會中自立。自立就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可以這樣說,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提高自立能力的過程。自立的生活表現在方方面面,也從方方面面影響著我們的成長和發展。自立作為成長的過程,是我們生活能力的鍛煉過程,也是我們心理和道德品質的鍛煉過程。俗話說: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別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許別人歧視、侮辱。一個人有缺點并不可怕,關鍵是能夠正確對待自己的缺點,將缺點轉換為優點。虛榮心是一種追求表面上榮耀、光彩的心理。尊重他人,就是關注他人的尊嚴,既要從欣賞、鼓勵、期望等角度來善待對方,更要注意不做有損他人的事情。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所謂“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現,就是對人有禮貌,尊重他人的勞動,尊重他人的人格。其次,要善于欣賞、接納他人。

一個無論有多大的成就,都要永遠謙遜。

篇9

可是剛剛就在自己刷朋友圈的時候刷到這樣的一個視頻,視頻里這樣說道,快別打聽他人的分數了,考好的好的,對方自然愿意主動告訴你,考的不好的,沒準現在正在躲著你呢?從法律意義上來說,分數也屬于一個人的個人隱私,因為考生的快樂,你是沒法分享的,考生的苦惱,你又沒法分擔,所以既然不是自己參與考試,還是不要隨隨便便打聽他人的分數,給他人一定的空間,也是給他人最起碼的尊重!

看到這段話之后,自己感覺特別的受啟發,因為平日里我們總覺得問他人的分數是一種對他人的關心,可是有的時候,你以為的關心也并不一定是關心!因為畢竟高考這件事,有的人考的分數好,有的人考的分數不好,對于一些考的好的人來說,你的問候自然是一種關心,因為她自然愿意分享他的開心!

可是對于一些考的不好的人來說,最不愿意提及的都是分數,你以為的那些關心,在她看來,會成了另外一種負擔。

都說是我們每個人都在不斷的長大,也在不斷地學習,其實就連尊重他人也是一種技能,需要我們隨時隨地的學習,學習如何去尊重他人,學習如何去尊重他人的隱私,學習如何去不打擾他人的開心或者煩惱!

關于之前這么多年來一直形成的習慣,對于一些高考時候,我們總是習慣性的想要問他的分數,還自以為是一種對他人的關心!現在看來真的是自己有些自以為是了!

篇10

連江三中走過了近半個世紀的路程,今年迎來了50周年華誕。作為學生的我感到非常高興。“十年樹木,水土是命;百年樹人,教育為本”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圣殿,半個世紀里它哺育了無數的學生,凈化了許多年輕的靈魂,這一切都離不開老師的諄諄教誨!在這點上我有深刻的印象。

步入初中后的第一節數學課,我就惹事了!數學老師站在講臺桌上叫道:“上課!”同學們都異口同聲地喊;“老師好!”當然,我也不例外!在老師說道:“請同學們打開書本第5頁時!”我卻大聲的喊了一聲:“噢!打開書本第105頁!”頓時,老師和同學們都把目光轉向了我,并慢慢地走過來,當時我害怕了,老師問我:“為什么要打開書本第105頁呢?難道前面的內容你都會了嗎?”“不!不!不是的!對不起老師!我不是這個意思,剛剛只是覺得好玩,開個玩笑而已!”我連忙答道。“這樣吧!你先坐下來好好反思反思,下課后給我一個交代,可以嗎?”老師問道。此時此刻,我似乎不害怕了,因為這位老師是如此的和藹,我急忙點了點頭,答道:“恩!”以后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過錯,不知不覺的時間過去了,下課鈴聲響了。我找到了老師,老師也原諒了我,也告訴我要懂得“尊重他人”這種事情是不能拿來開玩笑的!

“只有尊重他人,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雖然這是一件小事,但就是因為這件小事讓我明白了一個大道理。我相信老師給我的這個教訓,一定會銘記在心,且這個教訓會改變我的人生道路!

有人說過:“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從那天起,我就告訴自己:要懂得去尊重他人,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感同深受,推己及人;更應該要善于欣賞,接納他人,對他人有禮貌,不做有損他人人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