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診斷技術管理辦法范文
時間:2023-04-04 09:00: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產前診斷技術管理辦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按照衛生部《產前診斷技術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33號)(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和《**省衛生廳產前診斷技術管理實施細則》(粵衛〔〕121號)(以下簡稱《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決定開展首批產前診斷技術服務醫療保健機構申報審批工作?,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資格
《實施細則》實施前已經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開展產前診斷相關技術服務,在組織設置、專業技術、業務范圍、人員配置、房屋場所、設備配置、內部管理等方面符合《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基本要求的醫療保健機構。
二、申報程序
(一)人員資格認定:相關人員獲得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產前診斷技術人員資格;
(二)自查:相關機構對照產前診斷機構基本條件及有關要求自查合格;
(三)提交申請材料:提交相關申請材料(請登陸**省衛生廳網站自行下載申請表,網址),隨自查報告一并報**省衛生監督所辦證大廳();
(四)審批:省衛生廳按照有關審批條件,結合專家評審意見,對申報機構進行審批。
審批通過的醫療保健機構取得《母嬰保健技術執業許可證(產前診斷項目)》,方可由經資格認定的醫務人員在法律法規和倫理原則許可的范圍內開展產前診斷技術服務。
經自查認為有差距的單位、在《實施細則》實施后開展產前診斷技術服務的醫療保健機構,應向省衛生行政部門提交書面籌備報告,我廳將給予書面指導。
三、產前診斷技術人員資格認定
近期我廳將組織開展人員資質認定工作,認定的方法以考試形式進行。具體如下:
(一)考試對象。
取得執業醫師資格或相應衛生專業技術職稱,擬從事產前診斷技術服務的,遺傳咨詢、醫學影像、生化免疫、細胞遺傳、分子遺傳五個專業的技術人員。
(二)考試形式。
分書面考試和現場操作兩部分。
(三)考試時間。
1、書面考試:初定**年3月31日,具體考試地點將在省衛生廳網站公布,請各申請單位留意。
2、現場操作:與申報機構的現場評審一并進行。
(四)考試內容。
1.書面考試:包括法律法規和基礎理論兩部分。
法律法規包括:《母嬰保健法》及其實施辦法、《**省母嬰保健管理條例》,衛生部《產前診斷技術管理辦法》及配套文件、《**省衛生廳產前診斷技術管理實施細則》及其配套文件。
基礎理論包括:衛生部《產前診斷技術管理辦法》的配套文件、《**省衛生廳產前診斷技術管理實施細則》的配套文件中涉及的專業內容。按照專業分為遺傳咨詢、醫學影像、生化免疫、細胞遺傳、分子遺傳等五種書面考試題。
2.現場操作:包括常規操作、結果解釋和意外問題的解決。
(五)報名方法。
由所在醫療保健機構統一報名。申請單位按遺傳咨詢、醫學影像、生化免疫、細胞遺傳、分子遺傳五個專業統一填寫《產前診斷考核申請表》(見附件),并于**年3月15日前報省衛生廳基婦處(地址:南路17號;郵編:;聯系人;電話:)。經審查后,我廳將報名回執反饋申請單位。
篇2
【關鍵詞】產前診斷;妊娠中晚期;高危孕婦;臨床應用價值
264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213-01
產前診斷是在胎兒未出生時通過臨床各種檢查手段對其進行先天性或遺傳性缺陷的診斷,其涉及范圍較廣,主要包括細胞遺傳學、生物化學、免疫學、影像學、產科學以及分子遺傳學等。產前診斷具有高科技、不確定性、高風險的特征。近些年來,產前診斷已成為產科最重要的工作,在降低孕產婦和圍生期母嬰死亡率以及畸形兒出生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詳細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1年6月――2013年11月期間我院遺傳咨詢門診收治的600例符合產前診斷指征的妊娠中、晚期孕婦為研究對象,在孕婦知情同意的情況下穿刺抽取臍帶血做染色體核型分析。年齡22-38歲,平均(26.8±1.2)歲;孕20-38周,平均(28.5±3.7)周。①產前診斷適應證:年齡35歲以上、不良孕產史、孕期接觸不良因素、夫妻某一方染色體存在異常、羊水異常者;②唐氏綜合征風險篩查:孕15-20周唐氏綜合征風險篩查,高風險切割值為1/270;③胎兒超聲檢查疑似染色體異常者。
1.2方法孕婦在超聲引導情況下進行臍帶穿刺抽取3ml臍帶血,遺傳實驗室進行細胞培養,分析染色體核型。抽取孕婦血清,檢測母體血清中甲型胎兒蛋白、絨毛促性腺激素和游離雌三醇的濃度,并結合孕婦的預產期、體重、年齡、體重和采血時的孕周等,計算生出先天缺陷胎兒的危險系數。
2結果
2.1染色體分析結果600例孕婦中染色體異常者30例(5.00%)。其中150例符合臍帶穿刺產前診斷指征的孕婦中8例染色體異常,異常檢查率為0.08%。30例染色體異常胎兒中6例(20.00%)染色體數目異常,7例(23.33%)性染色體異常,17例(56.67%)常染色體異常。
2.2產前診斷并發癥150例臍帶穿刺孕婦的穿刺成功率為100.00%,其中臍帶穿刺點發生出血9例(6.00%),胎心過緩2例(1.33%),其中1例經吸氧后胎心正常,1例吸氧無效胎兒宮內死亡。
3討論
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病率在3%-5%,部分出生缺陷肉眼難以分清或在出生后幾年才會出現癥狀,其中最嚴重的缺陷包括神經血管畸形、心臟畸形、四肢畸形、智力低下等。為提高我國人口素質,衛生部了《產前診斷技術管理辦法》、《母嬰保健法》等法律法規,其中明確指出下列幾種情形的孕婦要進行產前診斷:①羊水過多或過少;②胎兒發育異常、有可疑畸形癥狀;③孕早期曾接觸過可能引發胎兒缺陷物質的孕婦;④有遺傳病家族史或曾分娩先天性缺陷嬰兒的孕婦;⑤35周歲以上的高齡孕婦。產前診斷中不可忽視遺傳咨詢的重要地位,直接區分高危人群,給予產前診斷。此外,唐氏綜合征風險篩查、胎兒B超檢查也具有重要意義,本組170例唐氏綜合癥風險篩查孕婦中8例檢出染色體異常,檢出率達4.70%;150例超聲檢查孕婦中8例檢出染色體異常,檢出率5.33%。對于部分錯過血清學篩查最佳時機的孕婦及時進行胎兒超聲檢查能有效彌補缺憾。多數染色體異常的胎兒伴有聲像圖異常表現,包括胎兒生長不對稱、發育遲緩、腸管回聲異常、腦室擴張以及脈絡叢囊腫等。臍帶血染色體分析能較好的診斷胎兒染色體異常類疾病,臨床產檢中要做好高危孕婦的宣教工作,普及產前診斷常識。臍帶血分析操作時要警惕多次穿刺、穿刺時間長者的胎心變化,及時做好對癥處理。對于產前診斷提示染色體數量異常的胎兒一般建議及時終止妊娠,提示染色體結構異常的胎兒建議夫妻雙方進行染色體檢查、胎兒進行系統超聲檢查,若異常核型來自父母且胎兒外觀無畸形者可繼續妊娠,否則需要終止妊娠。總之,產前診斷有利于降低染色體異常胎兒出生率,提高我國人口素質,對妊娠中、晚期高危孕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志央,張檀,毛芬菁,等.孕中期唐氏綜合征篩查二聯與三聯結果比對分析[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09,10(12)∶1108-1110.
[2]劉愛勝,陳榮貴,文艷.中期孕婦血清中AFP、F-E3、游離β-hCG檢測的臨床意義及影響因素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1,32(18):2059-2060.
篇3
【關鍵詞】超聲檢查;現狀;宮外孕;胎兒生長;診斷;圍產醫學
【中圖分類號】R730.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31(2011)11-1929-02
1 超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自衛生部2002 年12月頒布實施產前診斷技術管理辦法以來,全國各地都開始研究執行來規范和管理產前診斷與產前篩查工作,由專家對各醫療機構及相關醫務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審核、考核,審核與考核合格后發資格證書,持證上崗,并定期結合專業技術發展的現狀進行再次培訓及復審,以此不斷提高全市的產前診斷及產前篩查水平,超聲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超聲方面隨著培訓的不斷深入,廣大超聲篩查醫生的業務水平不斷提高,2009年的出生缺陷中嚴重畸形比率顯著下降,絕大多數嚴重畸形胎兒都被超聲檢查篩出后確診于28周前終止了妊娠,極大地降低了新生兒因嚴重畸形致死或致殘的發生率。然而,從事超聲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工作的醫生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隨著患者維權意識的增強,對超聲檢查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甚至認為超聲檢查無所不能,只要做過超聲檢查就能保證胎兒一切正常,并因此產生糾紛,一些產科超聲醫生因此而放棄了這項工作。還有些醫院將要做產前篩查的孕婦以各種理由推到上級醫院,造成部分產前診斷機構不堪重負的現狀。另外,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也是影響醫生工作狀態的重要原因??梢?,正確開展相關科學知識普及,進一步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已成當務之急.隨著超聲檢查技術的不斷發展,科學知識普及工作的不斷深入以及法律制度的逐漸完善,超聲產前檢查必將在我國優生優育事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胎兒畸形是近年圍產兒死亡及殘疾的首要原因,要降低圍產兒死亡率及病殘率就必須提高胎兒畸形的產前診斷率,尤其是孕28周前的產前診斷率,超聲檢查價格低廉,可反復使用,是診斷胎兒畸形最重要、最依賴的影像檢查,自孕1 1 周開始超聲檢查就可發現嚴重的胎兒畸形,如無腦兒、前腦無裂畸形、腹裂、頸部淋巴囊腫等,孕2 0 、2 4 周是篩查胎兒畸形的最佳時機,此時胎兒各臟器超聲檢查已能顯示清晰,胎兒的骨骼聲影還不明顯,羊水量相對較多,便于發現各種解剖結構異常,絕大部分的胎兒畸形在此次檢查時都能發現,嚴重畸形胎兒可在進入圍產期前及時終止妊娠,這些充分說明了超聲在胎兒畸形產前診斷中的價值。有些胎兒畸形可能要到妊娠晚期才能表現出來,有些胎兒孕中期腦室寬度正常,孕晚期才發現腦室明顯增寬出現腦積水.因此,孕晚期對胎兒畸形的補充篩查也是很重要的。超聲發現了胎兒畸形,可對其預后進行評估,嚴重致死性畸形可終止妊娠,出生后手術可治的非致死性畸形可根據畸形的情況制訂分娩計劃,減少分娩對畸形胎兒的不利影響,并使胎兒能在最佳時間內獲得最好的處理。
2 超聲顯像在宮外孕診斷中的價值
宮外孕是婦產科常見急癥之一,其中輸卵管妊娠占95%,近年來由于超聲在婦產科的廣泛應用,為臨床早期診斷宮外孕以及治療方案的選擇和療效的觀察提供了新途徑。
以往宮外孕的診斷主要是依據停經史、早孕反應、不規則陰道流血、腹痛、尿妊娠試驗、HCG、陰道后穹窿穿刺,但尿妊娠試驗由于存在假陽性及假陰性問題,陰道后穹窿穿刺又由于內出血量少或位置高出現假陰性,而B型超聲能直接顯示子宮及附件,由于操作的簡便,迅速而無痛苦,且診斷率高,故常為首選方法。超聲顯像對宮外孕的診斷雖然診斷率很高,但一些不典型病例診斷中仍存有很大困難。綜上所述,超聲檢查的診斷準確率較高,對宮外孕早期作出準確的診斷有利于早期治療,可為年輕未育患者保留輸卵管的功能提供了可能性 。
3 超聲對胎兒生長情況的評估
胎兒生長是否正常也是胎兒健康的重要標志,臨床對胎兒生長情況的評估主要是通過測量宮高、腹圍來判斷,誤差較大??超聲檢查可通過對胎兒進行多項生物學測量來估計胎兒體重,從而了解胎兒的生長狀態,較臨床常規檢查估計胎兒大小更準確、更可靠、巨大兒或宮內生長受限都是不正?,F象,巨大兒常與母親糖病有關,宮內生長受限常與胎盤慢不全有關.評估胎兒生長的生物學測量主要包括胎兒的雙頂徑( BPD)、頭圍( H C )、腹圍( A C ) 和股骨長( FL) ,其中A C 的大小對體重的影響最大,估計胎兒體重超過相應孕齡體重的第90 % 位數就要注意巨大兒的危險,估計體重低于相應孕齡體重的第10% 位數說明胎兒偏小,要排除宮內生長受限,方法是對子宮??胎盤及胎兒相關血管進行血流動力學觀察,如出現異常則提示確實是宮內生長受限,羊水過少也與胎兒宮內生長受限有關,胎盤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減少,對胎兒的供血就會減少,胎腎得到的血流明顯減少,胎尿的生成減少,因而出現羊水過少,宮內生長受限的胎兒經適當治療情況有可能得到改善,超聲監測可幫助了解治療效果,決定后續處理。
4 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孕期的應用
彩色多普勒超聲可以對子宮動脈、臍動脈、臍靜脈、胎兒靜脈導管.大腦中動脈.腎動脈等的血流動力學變化進行觀察,正常情況下隨孕齡的增加各血管的血流會有一定規律性的變化趨勢,如子宮動脈的血流阻力隨孕齡增加會逐漸降低,如果母親出現了先兆子癇,子宮動脈的血流阻力會增加,具體表現有子宮動脈舒張早期切跡持續存在PI指數等比值升高; 臍動脈的血流動力學變化趨勢同子宮動脈,隨孕齡增加阻力逐漸下降,如果胎兒宮內缺氧,臍動脈的S /D 比值會升高,嚴重者舒張期血流消失甚至反向;臍靜脈血流通常沒有搏動性,當胎兒出現酸中毒時,臍靜脈血流可出現搏動;胎兒本身對宮內缺氧的一些代償性變化也可以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出來,宮內缺氧時大腦中動脈的血流阻力會下降,腎動脈的血流阻力會上升;早孕期或中孕早期觀察靜脈導管的血流波形,如出現反向a波,提示胎兒可能有染色體異常。
篇4
【關鍵詞】 產科超聲 篩查 風險 防范
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發達國家出生缺陷發生率已經降到3%左右,而我國目前出身缺陷仍高達5%左右;全世界每年篩查790多萬出生缺陷兒,我國每年都有將近120萬個新生兒有出生缺陷。超聲檢查是基層醫院產前篩查、產前診斷的首選方法,而鄉鎮衛生院更是產前超聲篩查的最前沿陣地,人們也對胎兒畸形產前超聲檢查寄予極高的期望。超聲檢查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人們對超聲檢查的過高期望,加上人們法制觀念和自我維權意識的不斷增強,所以產科的醫療糾紛在總的醫療糾紛中的比例較大,其中又有相當部分直接或間接與超聲檢查有關?;鶎訂挝怀暼藛T相對較少、知識層次較低、儀器設備相對落后,產前超聲檢查的風險更加突出。作者就鄉鎮衛生院產科超聲檢查的醫療風險防范作一探討。
一 產科超聲檢查存在的醫療風險
1.人員結構不合理
鄉鎮衛生院超聲檢查人員由于歷史、客觀原因,主要來自于其他臨床各條戰線,有醫生、有護士、更有一些僅經過短期培訓就草率上崗的其他從業人員,他們專業水平參差不齊,缺乏嚴格的專業培訓,對超聲專業的特殊性普遍認識不足。有的衛生院超聲醫師還兼其他工作,幾乎都沒經過“產前超聲診斷進修醫師系統培訓”,而鄉鎮衛生院是產前超聲檢查的前哨站,讓這部分人員檢查很容易產生漏診、誤診。
2.法律意識不強
鄉鎮衛生院法律意識淡漠,多未能按《執業醫師法》要求嚴格依法執業,未嚴格執行人員、技術準入;部分超聲醫師忽視《母嬰保健法》中賦予孕婦的知情權、選擇權和隱私權等,部分鄉鎮衛生院未執行《侵權責任法》中的醫務人員告知義務,未明確告知孕婦產前檢查技術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風險性,未讓孕婦閱讀、理解、簽署產前超聲檢查知情同意書等。超聲醫生只重視做,而忽視法律、法規對孕婦的講解、宣傳。
3.設備相對落后
鄉鎮衛生院大多僅裝備黑白B超或中、低檔彩色超聲,其分辨力較差,不能清晰顯示胎兒某些結構。傳統的二維黑白超聲只能檢查到胎兒的大小、羊水量以及胎盤情況,而產前超聲胎兒畸形篩查需用高檔彩超并輔助三維成像系統探測胎兒形態學異常[1]。受到儀器的影響,超聲儀器的分辨率及穿透力的限制,鄉鎮衛生院產前超聲診斷很難達到產科高質量檢查的要求。產科、產科保健門診及超聲醫生都應該向孕婦及家屬告知本院實情,一般僅能進行一般產科超聲檢查,不是以檢測胎兒畸形為目的,而是主要對胚胎和胎兒進行大致的生長發育評估。
4.錯過最佳檢查時間
鄉鎮衛生院來做超聲檢查孕婦多來自農村,很難按規范完成產前超聲檢查,大多數孕婦僅在臨產前做一次超聲診斷。而且鄉鎮衛生院不少醫務人員和孕婦存在著這樣的認識誤區,總以為胎兒越大檢查出畸形的可能性越大,錯過檢查胎兒畸形的最佳時期孕18~24周。隨著胎兒的增大,雖然很多畸形也隨著胎兒的發育而長大,但是隨著胎兒長大,影響的因素也會相應增加,比如羊水相對少、胎兒骨骼聲影、胎位較固定等,都會影響胎兒許多結構的顯示與觀察。因此,錯失了最佳產前檢查時間,會影響胎兒畸形的檢出。另外,有些胎兒畸形表現僅在特定孕周內或某個特定時機才表現出來,形態變化較明顯者才有可能為超聲檢出。
5.社會期望值太高
“控制人口數量 ,提高人口質量”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生一個健康活潑可愛的小寶貝是家庭、社會的美好愿望,減少低智兒、畸形兒的出生,對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超聲診斷作為目前產前診斷的唯一可行的影像學檢查,對孕婦和胎兒基本不造成傷害,超聲檢查也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甚至吹捧,特別是三維、四維超聲的臨床應用,結束了千百年來無法“看到”母腹中胎兒的“真面目”以及無法了解胎兒生長發育的歷史。醫學知識匱乏的孕婦想當然的認為超聲能夠清清楚楚顯示腹中胎兒所有部位,只要進行了產前檢查就能100%生下毫無缺陷的健康嬰兒。嚴酷的現實是產前超聲檢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些畸形(如某些肢體畸形,這在大眾無法理解)產前超聲并不能完全檢出的宣傳嚴重滯后,社會公眾并不完全了解產前超聲篩查胎兒畸形,僅是間接檢查。即使最好的醫院、最著名的醫師對產前超聲也不是100%能發現。何況,基層衛生院僅能開展一般產科超聲檢查,是對胚胎和胎兒進行大致的生長發育評估,而不是以檢測胎兒畸形為目的;條件好的基層衛生院僅能篩查出致命性兒缺陷。
6.日常工作量大
超聲醫師長期超負荷工作、精神壓力大,近年全國普遍實行超聲檢查隨到隨做,報告“立等可取”制度,超聲檢查工作量急速上升,現在的超聲檢查不僅被各家醫院列為常規檢查項目,更被列為大規模體檢的必查項目[3]。但超聲醫師的工作性質與其他影像醫師不同,他們既要做診斷工作,又要做技師工作,還要做打字員工作,基層醫院超聲醫師往往還兼職其他科工作如臨床、心電圖甚至防??乒ぷ鞯取S械膯挝灰蚪洕娴尿屖?,濫用超聲作高速度象征性普查,超聲醫師工作狀態是“瞪著眼、仰著頭、扭著腰、舞著手、動著腦”,工作一般從早到晚,整天處于緊張狀態。超聲檢查胎兒畸形如發生判斷失誤,一方面可能漏診嚴重的胎兒畸形;另一方面,又可能因誤診而將一個健康的胎兒置于死地!這些可能出現的風險幾乎使從事這項檢查工作的每位超聲醫生如履薄冰,心理壓力過大,易發生職業倦怠。而一旦出現職業倦怠,醫務人員就會喪失工作熱情,效率低下,對患者態度冷漠,甚至誘發醫療差錯和事故。
7.工作環境差
鄉鎮衛生院醫院超聲檢查室的工作環境普遍較差,診室空間狹小,室內光線陰暗,夏天及冬天開著空調,空氣不流通,又長時間處于電子輻射之下。但超聲日常就診量大,醫院未能為孕婦提供溫馨、舒適的就診環境和方便快捷的服務流程,缺乏人文關懷。導致候診區擁擠、秩序混亂,環境衛生差、空氣質量不佳,候診時間過長,造成了檢查人員急躁、孕婦煩躁,平添怨氣,容易引發醫患矛盾。
二 產科超聲篩查的醫療風險防范
1.加強學習
鄉鎮衛生院超聲醫師要學習貫徹落實執行《執業醫師法》、《母嬰保健法》和《侵權責任法》等,應依法執業;認真學習醫療核心制度和超聲檢查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按章辦事;努力學習超聲業務知識,增強業務技能,嚴格操作規范,積極創造條件參加各項業務培訓,按照《臨床技術操作規范(超聲醫學分冊)》、《產前診斷技術管理辦法》、《產前超聲檢查規范》、《婦科和產科超聲檢查指南和報告書寫示范》等的技術要求開展各項日常工作。積極爭取參加“產前超聲診斷進修醫師系統培訓”,規范產前超聲診斷,產前超聲檢查是一門專科性較強的臨床學科,內容復雜,對超聲醫師要求嚴格,從事產前超聲診斷的醫師須經產前超聲篩查培訓,按照超聲規范操作及檢查順序掃查出胎兒各個器官的標準切面,從而在獲得標準切面的過程發現異常。正常標準切面的獲得和認識是發現胎兒異常的最基本條件[4]。鄉鎮衛生院超聲檢查有其自身的特點,它不是??漆t院,各種病例都有,而且有的還身兼數職,但產前超聲檢查受孕婦、胎兒、儀器設備、掃查手法、檢查者的經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產前篩查結果又責任重大,這就要求超聲醫師不斷學習,才能面對大量患者,在檢查的短時間內進行最有效和最全面的檢查。檢查醫生一定要操作規范化,并運用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這樣才能提高胎兒產畸形檢出率。
2.加強溝通
2.1建立基層醫院與上級產前診斷中心的經常聯系制度,鄉鎮衛生院雖然不具備產前診斷資質,但在實際工作中,鄉鎮衛生院又要完成大量的孕婦的產前超聲檢查工作。由于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完善,鄉鎮衛生院如按規定,僅開展產前超聲一般檢查,有條件可開展衛生部規定的6種胎兒畸形常規產科超聲診斷,這些顯然不能滿足臨床及廣大孕產婦要求,更不會減少產科超聲醫療糾紛。我們應本著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認真做好每一例胎兒超聲檢查工作,盡最大努力減少胎兒嚴重畸形的漏、誤診。只要我們掌握好正常胎兒解剖學、胎兒發育異常發生發展規律、掃查顯示正確切面、在合適孕周按規范仔細掃查觀察,就能對引起胎兒解剖結構形態較明顯改變的大部分畸形作出初步診斷,至少可建議進一步檢查,為降低缺陷兒出生把好基層關,也可有效地預防醫療糾紛。為了鄉鎮衛生院更好地開展產前超聲檢查工作,建議建立鄉鎮衛生院超聲檢查與上級產前診斷中心的經常聯系制度。鄉鎮衛生院超聲檢查,將產前超聲篩查發現的可疑異常胎兒者及時建議轉上級產前診斷中心會診,上級產前診斷中心則定期將確診意見予以反饋,以促進鄉鎮衛生院超聲篩查技術的提高。
2.2 溝通是多方面的,超聲醫師要加強與臨床醫師、孕婦、公眾及媒體等的溝通。臨床醫師與產婦的溝通是極其重要的,他們是首診者,詳細、耐心的臨床溝通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孕婦及其家屬的期望值。產科醫師在詢問孕婦的孕情時,主動告知其本單位能服務的范圍,篩查出高危孕婦通知超聲醫生,重點注意什么,告知孕婦在孕期不同階段,超聲檢查的主要目的,指導孕婦下次什么時間再來復查,在某種程度上能起到超聲醫師無法替代的作用,基層醫院病人、孕婦及家屬更相信臨床醫師,對高危孕婦可建議上級醫院或??漆t院進行檢查,告知那些畸形超聲是無法診斷的、那些畸形本院的超聲檢查,由于儀器、人員水平的限制還需到上級產前診斷中心進一步明確診斷。超聲醫生在檢查孕婦時,一邊對在這次檢查看到了什么,沒看到什么,邊做邊向孕婦及家屬介紹,順便還可向孕婦及家屬交待這次沒看的原因,下次在什么時間復查;并告知他們超聲對不同畸形的實際檢出率,超聲檢查這次未發現問題并不意味胎兒將來一切正常,努力降低他們過高的期望值。超聲醫生應向公眾和媒體等如實介紹,不能夸大其詞,向做廣告一樣喧染超聲檢查,讓社會實事求是地評價超聲診斷,整個社會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理解超聲檢查的局限性和孕婦檢查的時效性。
3.加強宣傳
超聲作為一項無創性的技術,在產前診斷胎兒畸形中顯示出其獨特的優越性和診斷的準確性。但作為影像學檢查[2],超聲又具有儀器本身的局限性和依賴性,儀器質量、最佳檢查時間、檢查者經驗、操作手法、孕婦腹壁厚度、羊水量多少、檢查占用時間、胎兒自身發育情況、骨化程度、胎盤位置以及胎位等許多因素都會影響畸形胎兒在產前的檢出率。1993年,美國婦產科醫師協會強調無論使用哪種超聲設備,亦不管在妊娠哪一階段,即使讓最有經驗的超聲專家進行徹底的檢查,期望所有的胎兒畸形都被檢測出來是不現實和不合情理的。超聲檢查的基礎是胎兒形態和結構的解剖學異常,所以對于嚴重的胎兒畸形的診斷不易漏診,但對較小的畸形由于解剖學改變不明顯和胎兒血流動力學的特殊性,難以進行準確的產前診斷,如單純的室缺或房缺、單純腭裂等;多指(趾)、并指(趾)或缺指(趾)這類畸形則由于三維、四維超聲的應用而提高了診斷率。但鄉鎮衛生院由于儀器設備、人員結構的影響,是很難做出準確無誤的超聲診斷,對高危孕婦除應仔細檢查外,有疑問時還應主動介紹到有資質的醫院進行復查。產前超聲檢查應向孕婦明確告知如下內容:①產前超聲檢查前告知孕婦及家屬超聲檢查的局限性、時限性和胎兒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不可預測性,使孕婦及家屬對超聲檢查有一個客觀的認識。②檢查胎兒畸形的最佳時期是在孕18-24周,每次胎兒檢查的重點內容和間隔應當告知。③超聲診斷報告中,陽性結果要有圖像和文字記錄。④明確告知本院產前超聲檢查的能力或范圍,簽署產前超聲檢查知情同意書。
4.改善條件
醫院要適當增加超聲醫師人員,減輕超聲人員工作壓力;根據實際情況應更新檔次相對高的超聲設備,提高儀器的分辨力和穿透力;對超聲科進行合理布局,有條件的可設置導醫分診臺、電子叫號系統,為孕婦提供溫馨、舒適的就診環境和方便快捷的服務流程,盡量縮短候診時間;對于急診病例,及時啟用綠色通道;有條件者可在候診區為孕產婦播放背景輕音樂、胎兒生長發育、胎兒超聲檢查及其局限性的科普宣教錄像或展板,提供免費書報等[5]。同時,醫院也要為超聲科醫務人員提供一個便捷、高效、安全的工作環境,不斷改善工作條件,以構建和諧、文明的醫療保健服務環境,達到更好地為廣大孕婦和患者服務。
參 考 文 獻
[1]楊慧.淺談產前超聲檢查在胎兒畸形篩查中的應用.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5(3):1224.
[2]黃品同,黃福光,趙博文等.必須重視超聲醫師的職業損傷.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0,26(12):1141-1143.
[3]史夏琛子,徐惠英,洪向麗等.超聲產前診斷胎兒畸形的價值.中華現代婦產科學雜志,2008,5(5):398-399.
篇5
【中圖分類號】R44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5-0524-02
1產科超聲檢查
妊娠期超聲檢查在不同的時期應該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任務。妊娠早期是胚胎從單細胞發展為初具人形的時期,妊娠中期為胎兒臟器和組織器官完善成熟的重要階段,而妊娠晚期胎兒進一步成熟并準備出生和面向新的環境。
1.1妊娠早期。①妊娠早期超聲常規檢查。超聲檢查目的為確定妊娠是否存在、妊娠的部位、停經時問和超聲孕周估計是否一致以及胚胎發育是否正常。②妊娠早期孕齡超聲預測和胚胎發育評估。妊娠早期可通過超聲測量妊娠囊大小,胚胎頭臀長進行孕周的估計,其中以頭臀長估計孕周的準確性較高,誤差大約在5―10天(誤差約率5%~10%)。妊娠10周以后通過測量頸部透明層厚度(NT測量)作為染色體異常的預測指標,尤其和21一三體有一定的關聯性,但NT增厚僅僅是一項超聲預測染色體異常的指標,并非胚胎發育異常。12周之前,胚胎的臟器剛剛形成,超聲可以觀察到脊柱、顱骨、腦中線、肢體等較大結構的存在,但對其細微觀察尚不能完成。
1.2妊娠中晚期①妊娠中期常規超聲檢查(胎兒生長監測)妊娠12周后,胎兒各系統、臟器和組織已經存在,隨著胎兒孕周的增加,胎兒不斷增大;因此,超聲可以連續監測胎兒的大小(生長)變化,從而可以了解胎兒生長情況。通過胎兒雙頂徑(頭圍)測定可以排除無腦畸形和腦膜腦膨出,腹徑(或腹圍)測定對發現腹部缺損有幫助,股骨或肱骨測量可幫助發現嚴重肢體短小畸形(成骨發育不良)。②胎系統超聲檢查(大畸形篩查)。根據衛生部2003年頒布的《產前診斷技術管理辦法》,除常規超聲檢查需要發現的胎兒畸形(無腦畸形、腦膜腦膨出、脊髓脊膜膨出、心內膜墊完全缺損或單腔心、胸腹部缺損和肢體短小畸形)外,16~24孕周需進行胎兒超聲系統性全面檢查,在胎兒畸形的發現和診斷方面,超聲檢查較為可靠或準確,是診斷臟器和組織的大體結構缺失與否的有效手段;對于容積器官或組織的發育異常超聲診斷需要連續觀察,通過動態觀察容積或大小變化,間接進行判斷;臟器或組級發育不良或過度的診斷同樣需要多次超聲檢查方可做出診斷。③針對性胎兒超聲檢查。主要針對超聲系統檢查發現異常需要上級醫院或上級醫師會診、需要動態觀察的超聲指標(如腦室增寬、腎盂積水等)、胎兒心臟超聲檢查等情況。④胎兒附屬物的超聲觀察。包括胎盤位置、成熟度評價和羊水量測定。
1.3超聲檢查途徑。①經腹部超聲檢查。作為婦產科超聲檢查的常規手段,適用于所有產科。優點為適應范圍大,發生交叉感染或醫源性感染的概率??;不足處為分辨力低,需要膀胱充盈。②經陰道(腔內)超聲檢查。作為婦產科特有的檢查手段,不需要膀胱充盈,圖像分辨力明顯提高,適應微小或早期病灶的檢查。但腔內檢查有增加交叉或醫源性感染的機會。
2產科超聲檢查中的醫療差錯
產科超聲檢查是對婦科內生殖器官或胎兒斷層切面進行超聲成像的過程,對于可以造成形態學改變的疾病或胎兒畸形,超聲圖形可以直接進行顯示,但關于功能變化方面,超聲往往是通過結構變化進行間接判斷的,可能存在一定的不準確性或誤差。超聲檢查通過各種超聲圖像的表現為臨床診斷提供信息,這些診斷信息可能僅僅為臨床提供某些暗示或線索,不能直接給出臨床診斷。因此,造成臨床和超聲的認識不一致。關于醫療差錯和解決的準確數字目前仍不清楚。Sanders在報道中指出,在超聲診斷檢查的228例醫療差錯中,產科超聲檢查占主要差錯部分的78%。造成醫療差錯最常見的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患者和臨床醫生對超聲檢查有過分或過高的期望。超聲利用聲波在不同聲阻抗的組織中傳播時,由于不同聲阻抗組織形成的聲阻抗的組織中傳播時,由于不同聲阻抗組織形成的聲界面反射或微小粒子的散射聲波,從而進行成像。故超聲圖像上可以顯示的應該有聲阻抗差。
2.2超聲醫生過分自信。產科超聲檢查是根據圖像表現進行超聲診斷和分析的,但在臨床工作中往往出現不同疾病超聲圖像表現相似,同一疾?。ɑ蚧危┛梢猿霈F不同的超聲圖像變異;因此,在根據超聲圖像進行疾病或胎兒畸形判斷時需要超聲醫生基礎知識不足(先天性不足)、而又過分的自大(過度自信),可能導致分析的不全面,從而導致超聲診斷結果不客觀,。
2.3超聲檢查結果的理解錯誤。在產科超聲檢查結果中除明確能診斷和具有明確的指導價值外,大部分超聲檢查僅僅能給予臨床或患者一個提示。同樣部分檢查結果僅僅代表是一種超聲檢查指標的異常,不代表一定是疾病或畸形。
2.4胎兒發育過程中的一過性改變,需要連續規察:妊娠期胎兒是一個不斷發育和長大的過程,胎兒某些解剖結構可能出現一過性改變或超出正常范圍值,應該合理評估。
2.5超聲測值中的誤差。超聲檢查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腫瘤等病灶大小測量、子宮內膜度測量和觀察、不孕癥患者卵泡大小監測、胎兒大小測量和羊水測量等。在日常工作中,超聲往往測量的經線是從一維角度,但人體的組織器官往往是三維立體的,用超聲測量的經線反映組織器官的體積變化,盡管有較好的相關性,但并非一一對應。
2.6超聲設備或技術造成的錯誤。超聲成像過程中由于技術本身因素、組織成分等影響造成錯誤。
2.7產科超聲檢查需要專業的培訓,只有合理和準確的使用合適的超聲設備,結合超聲醫生廣泛的臨床和病理知識、深厚的超聲醫學功底是保證最大程度正確診斷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