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凈化范文

時間:2023-04-12 02:15: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凈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水凈化

篇1

在真空制鹽生產中,鹵水凈化是重要的一個工序,其目的是大大減少鹵水中的鈣、鎂離子,以提高鹽產品質量,延長設備使用壽命,降低能源消耗。本文就目前國內主要采用的幾種方法進行探討,比較其中的優缺點,以做企業選用參考。

二、目前國內常用方法

1.石灰-純堿法

使用CaSO4型巖鹽時,為除去其中的鈣、鎂等雜質,廣泛采用石灰—純堿法。

1.1基本原理

反應中所得的沉淀是氫氧化鎂和碳酸鈣以及一部分硫酸鈣,而溶液中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和硫酸鈉。因此,制鹽母液可回頭再利用,利用其中的硫酸鈉。

根據資料,當硫酸鈉初始濃度一定時,溫度升高,硫酸鈉轉化率降低,當溫度一定時,硫酸鈉初始濃度升高,硫酸鈉轉化率亦降低。但在較好的溫度(15℃)和較好的硫酸鈉初始濃度時(0.1N)時,硫酸鈉轉化率最高。

3.2其工藝流程如下:

整個反應過程中分兩步進行,兩次沉降。硫酸鈉(或制鹽母液)和石灰在配制桶中用凈化鹵配制成漿狀,泵入反應桶中,與原料鹵水混合攪拌約4個小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硫酸鈣和氫氧化鈉等。用泵送入一次反應液斜板澄清桶,一次澄清鹵水送至碳化反應桶,一次反應液沉淀由底部排入過濾池,濾渣洗后棄去,濾液和洗液與一次澄清鹵水混合后,通入含二氧化碳的煙道氣碳化,并加入一定量的純堿溶液,在攪拌下完成碳化和沉淀反應,碳化時PH值8.2-9.0為宜。然后泵入二次反應液斜板澄清桶,上層清液溢流至凈化鹵貯池,供蒸發制鹽用,下層泥漿為碳酸鈣沉淀,洗后棄去或作綜合利用。此法優點是降低純堿消耗量,缺點是凈化設備較多,排渣量大,工人勞動強度大。

三、運行成本

四、結論

根據圖表及各種方法工藝流程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石灰純堿法運行成本最高,逐漸被淘汰;燒堿-純堿法次之,但鹵水質量好,工藝簡單,建設投資少;石灰-煙道氣法運行成本最低,鹵水質量較好,工藝較復雜。

2.因碳酸鈉價格較高,運行成本主要與鹵水中鈣離子初始濃度有關,鈣離子初始濃度越高,石灰煙道氣法節約成本的效果就越好,鈣離子濃度較低,三者成本被拉近。

3.對于硫酸鈣型鹽礦,石灰煙道氣法是首選(需自帶電廠);對于硫酸鈉型鹽礦,根據燒堿及純堿采購的難易、初期建設投資成本、鹵水指標要求等綜合因素,可選用純堿-燒堿法和石灰煙道氣法。尤其是一些氯堿企業的自帶鹽礦,因自身生產純堿或燒堿,其采用兩堿法生產成本更低。

參考文獻

[1]制鹽工業手冊-北京工業出版社-1994年版.

篇2

內部控制制度其側重于表現管理的制度化和規范化,通過完善的體系建設防止或避免相關問題的產生,從本質內容上來說能夠提升經營管理的效率。與其它事業單位進行對比,污水凈化公司具有機構眾多、涉及面廣等特點,由眾多機構組成,因而管理水平相對較大,倘若沒有采取科學化、系統化的管理模式,給污水凈化公司帶來的不良影響是不可估量的,甚至是危及民眾生命,內控管理制度已經在事業單位中得到廣泛實施,并且起到個很好的效果,污水凈化公司要想實現科學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就具有迫切性。再者說,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其初衷和目的在于,確保最高管理者制定的計劃能夠得到深入落實,在執行過程中或者執行之后出現的相關問題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得到解決,保護污水凈化公司各項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資產流失,從而滿足國家宏觀調控的需要,確保國家各項政策得到深入落實。就目前形勢來看,有大部分的污水凈化公司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內控制度的重要性,或者有內控制度,但是趨于形式化,使得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得不到保障、財務舞弊現象嚴重,給予社會帶來不良影響,為了確保社會經濟秩序正常運行,在污水凈化公司加強內控體系建設具有必要性。

二、分析污水凈化公司內控控制制度中存在或潛在的問題

縱觀我國管理事業單位的發展歷史,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也就是當前的內控管理制度,盡管內控控制制度在某些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但是從整體來看,其發展趨勢不容樂觀,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污水凈化公司內控制度有待健全。在大多數人認為,內控制度只是簡單意義上的內部監督,或者簡單的理解為內部控制,還有的一部分單位則認為是簡單的文件或制度,而這也正是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原因所在。從本質內容上來說,內部控制制度趨于形式化,其作用沒有最大限度發揮出來。還有一部分則體現在執法力度上,沒有遵循各項規章制度,遇到相關問題沒有及時進行解決,進而導致一些人利用內控制度不健全,為自身謀取私利,使得專款不能專用、挪用公款等現象時有發生。

2.會計人員素質有待提升。在一些污水凈化公司,因為其側重于尋找治理污水的辦法,所以會計人員的工作量相對較少,所以財務會計人員為兼職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再者,一些污水凈化公司業務量大,財務會計也是專職人員,但是一些單位忽視了對財會工作人員思想素質教育、技能培訓等方面的重視程度,這是會計人員素質得不到根本性提升的原因所在。從另一方面來說,盡管在處理相關工作時較事業單位相對簡單,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如:會計法律、法規和制度等把握不夠全面,隨意改變賬戶對應關系的現象也時有發生。更有甚者利用職務之便,為自身謀取私利。

3.缺乏適當的控制活動。控制活動在某種程度上為管理階層的指令得以實現創造了條件。目前,我國許多污水凈化公司欠缺適當的控制活動,在對領導的控制活動方面體現尤為明顯,使得其嚴重違紀行為出現,給國家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4.外部監督有待加強。我國的外部監督包括兩個方面:政府監督和社會監督,由于兩種監督之間存在的聯系,使得管理相對分散,兩者之間沒有有效結合起來,再者說,有的監督機構只考慮自身利益,將它人利益置之度外,采用不正當的方式進行競爭,背離了監督的初衷,外部監督的作用趨于形式化,其作用也沒有充分展現出來。

三、加強污水凈化公司內控制度建設的措施分析

1.建立健全內控控制制度。污水凈化公司倘若建立完善且嚴密的內部控制制度,并嚴格按照相關規章制度予以執行,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因為分工不合理所帶來的相關問題,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倘若一個污水凈化公司沒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內控制度,必然會導致權力泛濫、職責不清,從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首先,要明確規定處理各種經濟業務的職責分工和程序方法,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展開。其次,在建立內控制度的基礎上,適當的給予內控制度的監督,并要求專門機構或指定專門人員不定期進行檢查,當然,也要給予工作人員獨立權限,才能夠確保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當然也保證數據信息的真實性。再有,作為污水凈化公司的領導,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以身作則,建立獎懲制度,能夠激發工作的工作積極性,為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奠定堅實基礎,與此同時,也使得內控控制制度的作用真正的顯現出來。

2.加大宣傳培訓力度,使得污水凈化公司管理人員對內部控制制度有一個全面認識。在污水凈化公司管理中,管理人員居于主導地位,在《會計法》和《內部會計控制基本規范》中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作為單位財務與會計工作的第一責任主體,對本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應負主要責任。”也就是說,更新污水凈化公司負責人的管理理念,能夠間接的構建內部控制制度,在對是對污水凈化公司負責人培訓過程中,其對內部控制制度有一個全面認識,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能夠為其培養良好的內部控制意識創造條件,切實履行健全污水凈化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職責。

3.強化培訓,提升污水凈化公司相關工作人員的業務修養。污水凈化公司相關工作人員的業務修養也是影響內部控制制度的原因所在,鑒于此,不定期加強對相關人員的業務培訓,提升其職業修養,運用多種形式對工作人員進行會計繼續教育,讓其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重要性,也促使其自身不斷完善科學文化知識,從而建立一支業務過硬,嚴于律己的高素質人才隊伍來服務于污水凈化公司的發展,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將內部控制制度更深層次落實,才能夠將監管制度的作用最大限度發揮出來,從而避免一些不良行為的出現。

四、結語

篇3

關鍵詞:造紙污水;污泥床;吸附;過濾;治理。

造紙污水水量大,濃度高,可生化性差。傳統采用的生化法處理這類造紙污水,投資大、運行費高,去除率低。近年的治理情況表明,較為經濟實用的是物化法[1],在一些國家,已把處理技術的重點轉到物化凝聚法的研究和開發[2]。EWP高效污水凈化器是只有一級物化處理工藝的設備系統,對利用廢紙再生槳料造紙的污水進行治理,達到以污染物去除率COD在90%以上;BOD在70%能上能下;SS在95%以上,經處理污水還可回用到生產上。

1、試驗研究

1.1設備原理

造紙污水經絮凝反應后能分離出大量的污泥,這些含有纖維的絮狀泥有類似活性碳的很好的吸附能力,以往的沉淀或氣浮工藝,只把這些固形物分離,沒有再充分發揮這些污泥的只附過濾作用。則EWP高效污水凈化器就是利用這些絮凝反應后生成的絮凝沉淀物在凈化器內形成一個穩定的、可連續自動更新的只附過港督流化床,令污染物起到活性碳的作用,使進入的污水除了得到平常混凝反應之后的固液分離效果外,還讓污水得到過濾和吸附的凈化處理,即可達到比普通的氣浮或沉淀的物化處理工藝提高10-20%的去除率。由于EWP高效污水凈化器沒有用任何的濾料或填料作為濾床,不會堵塞,所以免除了砂濾池或其他過濾裝置必需的反沖洗的麻煩和額外的動力消耗,更解決了處理裝置偶然停用后濾料干涸板結造成的堵塞問題。EWP高效污水凈化器是集污水絮凝反應、沉淀、吸附、過濾、污泥濃縮等功能于一體的設備。

1.2試驗效果

在試驗的五個月中,分六個階段進行測試,表1結果表明試驗達到要求目標。

2、工程應用

2.1處理規模

珠江紙廠治理工程中,采用兩臺處理量100m3/h(高13 m)和兩臺50 m3/h(高11 m),共4臺凈化器,分別處理黃板紙和白紙的制槳、抄紙廢水。人民紙廠采用六臺處理量100(高15)的凈化器,處理黃板紙和灰板紙的制槳、抄紙廢水。配有污泥濃縮槽和加藥系統2套、調節池刮泥機、污泥脫水機等設備。兩個工程處理量分別為7200和15000,總投資分別為590萬元和980萬元,占地1600和2800。廣州頭號城紙箱廠應用EWP高效污水凈化器,污水處理后回用到造紙生產中,使得該廠達到1噸水造1噸紙的先進水平。

2.2工藝流程

比試驗流程增加了調節池刮泥李、泵后加藥系統、污泥脫水機等設備。

2.3運行效果

EWP高效污水凈化器的技術特點是沒有用任何的濾料或填料,而利用先進生產方式的污水中的懸浮與絮凝劑反應后生成的絮凝沉淀物形成吸附過濾訂對連續進入的污水進行凈化。其關鍵是EWP高效污水凈化器能把污水中的絮凝沉淀物形成穩定的流化,今污染物起到活性碳的作用,并能由新鮮進入的絮凝沉淀物推動老的絮凝沉淀物排出,始終保持凈化器的治理效果。雖然只是一級物化處理工藝,卻可比氣浮、沉淀等同類工藝提高效率10-20%。

經過三年多的運行,盡管進水濃度變化較大,但出水仍然比較好和穩定。表2監測結果表明,可達到去降率COD為92.5%,BOD78.5%,SS98.9%,達到項目的設計要求和國家標準。直接運行費用(藥劑費0.25元,電耗0.2度)為0.38元/噸水。

篇4

關鍵詞:印染廢水;凈化技術;吸附;光催化氧化

印染廢水是印染企業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各種廢水混合后的總稱。我國日排放印染廢水量為(300~400)×104 t,是各行業中的排污大戶之一[1]。印染廢水主要由退漿廢水、煮練廢水、漂白廢水、絲光廢水、染色廢水和印花廢水組成,其中含有大量的染料、助劑、漿料、酸堿、纖維雜質及無機鹽等,其特點是有機物含量高、堿度高、色度深、組成復雜、可生化性差,而且其中的硝基、氨基化合物及銅、鉻、鋅、砷等重金屬元素具有較大的生物毒性[2]。長期以來,印染廢水一直是工業廢水處理的重點和難點。近年來隨著染料工業的飛速發展和印染后整理技術的進步,PVA漿料、各種新型助劑和整理劑等抗光解、耐氧化和抗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被越來越多地應用,排出廢水的BOD5/ COD值一般在20%左右,色度有時可高達4000倍以上,印染廢水的處理難度不斷加大。因此有針對性地開發高效率、低成本的處理技術,是印染行業面臨的重大課題。針對這一點,近幾年國內外都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和突破。

印染廢水的凈化處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學法、生物法和化學法。在實際應用中,由于印染廢水水質十分復雜,單純使用一種處理方法通常很難達到理想的處理效果。因此實際印染廢水處理工程中常采用多種技術相組合,以取得最佳凈化效果。

1物理化學法

物理化學法是包括物理過程或化學過程的單項廢水凈化方法,或由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組成的廢水處理系統。常用的物理化學法主要有吸附法、混凝法和膜分離技術等。

1.1吸附法

在物理化學法中應用最多的是吸附法。這種方法是將多孔狀物質的粉末或顆粒與印染廢水混合,或使廢水通過由其顆粒狀物質組成的濾床,使印染廢水中的污染物質吸附于多孔物質表面而除去[3]。常用的吸附劑有可再生吸附劑(如活性炭、離子交換樹脂或纖維)和不可再生吸附劑,如各種天然礦物(膨潤土、硅藻土、高嶺土)、工業廢料(煤渣、粉煤灰)及天然廢料(木炭、鋸屑、稻殼、玉米棒、甘蔗渣)等,一些合成無機吸附劑也被應用于處理印染廢水,如含有SiO2 的復合氧化物、合成 Mg(OH)2吸附劑[4]。吸附法適合低濃度以及印染廢水的深度處理,具有投資小、方法簡便易行、成本較低的優點。目前,工業上主要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其性能優良,脫色效果較好。該法對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機物非常有效 ,但不能去除水中的膠體和疏水性染料,且活性炭再生困難,成本較高,在印染廢水處理中的應用有很大的局限性。研究表明,由于廢水中有機物的分子結構和種類多少不同,有機物在活性炭上存在競爭吸附[5] 。因此,應根據廢水水質狀況,特別是有機物相對分子質量的分布狀況,正確選擇活性炭炭種。粉煤灰因具有微孔多、表面積大的特點也被較多地應用于印染廢水的吸附脫色處理。但未經活化的粉煤灰其吸附量相當有限,因此對粉煤灰進行物理或化學改性以顯著提高其吸附能力,已成為科研工作者的熱門課題。岳欽艷等[6]采用了高分子絮凝劑PDMDAAC(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對粉煤灰進行改性,并用來處理兩種模擬染料廢水,通過正交試驗,得到了最佳工藝參數。研究發現,在一定范圍內,隨著改性粉煤灰投量的增加則脫色效果增強,且脫色機理以吸附電中和為主。

1.2混凝法

主要有混凝沉淀法和混凝氣浮法。混凝法是在廢水中加入絮凝劑,使污染物等膠粒凝聚成較大顆粒以便分離的方法。常用的絮凝劑主要有無機絮凝劑和有機絮凝劑。其中無機絮凝劑又包括無機混凝劑和無機高分子絮凝劑;有機絮凝劑又包括合成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天然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和微生物絮凝劑。在廢水處理過程中,絮凝劑的選擇是關鍵,若絮凝劑選擇適當,可大大提高印染廢水脫色率、COD和BOD5去除率,同時也可增強被處理后廢水的可生化性,因此混凝法廣泛應用于高濃度印染廢水的組合處理工藝中。

無機混凝劑主要包括鋁鹽或鐵鹽,如硫酸鋁、氯化鋁、聚合硫酸鋁和聚合氯化鋁、明礬、三氯化鐵、硫酸亞鐵、聚合硫酸鐵和聚合氯化鐵等。無機混凝劑成本低,原料來源廣泛,但絮凝效果差、用量大,殘留的鋁離子易導致二次污染。現如今無機混凝劑正逐漸被無機高分子絮凝劑取代。

無機高分子絮凝劑主要有聚合鋁類絮凝劑、聚合鐵類絮凝劑和活性硅酸類絮凝劑以及復合絮凝劑四大類。聚合鋁類絮凝劑有聚合氯化鋁和硫酸鋁等。聚合鋁具有投藥量少,除污、脫色效果明顯等優點。聚合鐵類絮凝劑主要有聚硫酸鐵、聚氯化鐵、聚氯化硫酸鐵等。由于聚合鐵產品穩定性較差,故其在用量上不及聚合鋁。復合類混凝劑主要有復合鋁鐵鹽、復合硅酸鹽,以及在復合鋁鐵鹽基礎上再復合另外一種陽離子(如鈣、鎂、鋅等)或再添加一種陰離子(如磷酸根、硫酸根、氯離子等)。國外先后研制開發出聚合鋁鐵、鋁硅、硅鋁、硅鐵以及聚合鋁/鐵與活性致混物質等復合絮凝劑。近年來,復合絮凝劑的研制成為熱點。張毅等[7]研究了將FeSO4、MgSO4和PAM三種混凝劑按比例進行復合,并將所得復合混凝劑用于降解酸性大紅染料,結果表明:復合混凝劑的脫色效果明顯優于單一組分,表現出顯著的協同效應。

有機高分子絮凝劑是能夠發揮絮凝作用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機高分子物質。國外已大量使用各種有機高分子絮凝劑進行水處理。目前使用的主要有天然高分子絮凝劑和人工合成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兩種。天然高分子絮凝劑主要包括木質素、殼聚糖、改性淀粉等。人工合成有機高分子絮凝劑有聚丙烯酰胺、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聚丙烯腈―雙氰胺等,其中聚丙烯酰胺應用最多。

微生物絮凝劑是利用生物技術,通過微生物發酵抽提、精制而得到的一種新型、高效、廉價的水處理劑。具有易于固液分離而且形成沉淀物少、易被微生物降解、無毒、無害、無二次污染等優點。王莉[8]用生物絮凝劑普魯蘭處理印染廢水,證明在最佳絮凝條件3g/L普魯蘭、12g/L AlCl3 溶液、pH值6.5、混合時間30s、反應時間15min和沉淀時間40min下,印染廢水中CODcr去除率達81%。

無機高分子絮凝劑雖能除去廢水中大部分懸浮態染料、分散染料、硫化染料、氧化后的還原染料、偶合后的冰染料及水溶性染料中的分子量較大的直接染料,但卻難以除去水溶性染料中分子量小、不容易形成膠體的酸性染料、活性染料、金屬絡合染料的廢水及部分直接染料、陽離子染料廢水。另外單獨使用無機絮凝劑具有藥劑用量大,操作繁雜,污泥生成量大,處理費用高,脫色效果差的缺點,而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彌補了這些不足,不僅對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等水溶性染料廢水具有很好的脫色性能,而且pH適應范圍廣。但是,單獨使用有機合成高分子絮凝劑對印染廢水幾乎無效,而且易產生有毒物質[9],不利于進一步生化處理印染廢水。而天然高分子絮凝劑具有安全無毒、原料廣和可生物降解等優點,已經成為國內外科研工作者的研制熱點[10-12],這種絮凝劑可單獨用來處理水質復雜的廢水,也可與其他處理方法組合使用,達到有效降解印染廢水的目的。

1.3膜分離技術

膜分離技術是利用特殊的薄膜對液體中的某些成分有選擇性地透過從而達到分離、凈化和處理的目的。自1950年W.Juda首次發表合成高分子離子交換膜以來,膜技術才開始應用到工業領域。作為一種新興且高效的分離、濃縮、提純及凈化技術,膜技術具有節能、無相變、設備簡單,操作方便、無二次污染等特點,而且能回收可再利用物質。應用于印染廢水處理的膜技術主要有反滲透、超濾和納濾。

反滲透是通過對溶液施加壓力,使溶劑透過反滲透膜而從溶液中分離出來。反滲透膜的應用已非常廣泛。自上世紀 70 年代開始J.J.Porter等[13]就將膜分離技術應用于印染廢水的處理。Tinghuis[14]曾報道了將13種酸性、堿性染料溶液用反滲透技術分離的效果。張鑫等[15]用反滲透膜技術對已達到排放要求的印染廢水進行深度處理后,回用水的各項指標均達到印染生產用水要求。

超濾是分離膜技術中應用最為廣泛的膜處理技術之一,是我國生產與應用最廣泛的膜品種,產值約占整個膜產業的25%以上。目前工業上常用的超濾膜器件主要有以下5種:中空纖維式、圓管式、螺旋卷式、板框式和毛細管式。王靜榮等[16]用兩級串聯的超濾卷式膜回收退漿廢水中的PVA漿料,其生產性試驗表明,在操作溫度為50℃~80℃和最大操作壓力0.6MPa的條件下,PVA回收率大于95%。鄒高輝[17]以聚砜(PSf)為膜材料通過正交試驗分析,得到最優工藝條件下聚砜超濾膜;在0.04 MPa的工作壓力下,超濾膜對印染廢水中COD的去除率為62%以上,對濁度的去除率達94%,對色度的去除率為84%以上。

納濾是20世紀80年代末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分離膜。它基于篩分效應和核電效應實現對物料的選擇性分離。其孔徑范圍在1nm~5 nm之間。Ismail Koyuncu[18]用DS5-DK型納濾膜處理染槽廢水(廢水中含活性黑5、活性橙16、活性藍19和NaCl),結果表明,染料的截留率在99%以上,透過液無色;在NaCl濃度恒定時,通量隨染料濃度的增加而減小。郭豪[19]等用自制的納濾中空纖維復合膜,對曙紅、鉻黑T、羅丹明-B和甲基橙四種印染廢水進行處理試驗。結果表明,該納濾膜對染料有良好的截留作用,篩分效應和荷電效應在截留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目前,膜分離技術在應用中存在著成本較高、易發生膜孔堵塞、使用壽命短等缺點,因此,還應在膜污染的機理及有效的清潔方法方面做進一步的研究。

2生物法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酶來氧化或還原染料分子,破壞其不飽和鍵及發色基團,從而達到處理目的的一種印染廢水處理方法。生物法是目前國內外處理印染廢水常用的方法。常用的生物處理法主要用好氧生物法、厭氧生物法、厭氧-好氧組合法。

2.1好氧生物法

我國處理印染廢水的方法主要是好氧生物法,它主要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在印染廢水中的應用最為普遍。活性污泥主要是水中繁殖的大量微生物凝聚成的絮體。對有機物具有很強的吸附和分解能力。活性污泥法具有可分解大量有機物、能去除部分色素、可調節pH值、運轉效率高等優點。

生物膜法是通過生長在填料如濾料、盤面等表面的生物膜來處理廢水的方法。常用的生物膜法主要根據廢水與生物膜接觸形式的不同,生物膜反應器可分為生物濾池、生物轉盤和生物接觸氧化等。生物膜法中生物接觸氧化法在印染廢水處理中應用較多,兼具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兩種處理法的優點,其運行成本優于活性污泥法,對印染廢水的脫色作用較常規活性污泥法高[20],具有容積負荷高、對水質水量的驟變適應能力強、處理能力高、處理效果穩定等優點[21]。

2.2厭氧生物法

厭氧生物處理較好氧生物處理應用范圍廣,不僅可以處理高濃度的印染廢水,還可用于中、低濃度的印染廢水,而且某些有機物如三苯甲烷基、著色劑蒽醌和某些偶氮染料只有在厭氧條件下才能被降解。但是,單一的厭氧處理運行周期比較長,而且出水水質往往很難達到排放標準。目前,厭氧生物處理應用較多的主要是其復合或改進工藝[22]。

2.3厭氧-好氧組合法

許多染料在好氧條件下屬于難降解物質,僅在厭氧條件下才能被不完全降解。厭氧-好氧組合工藝,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好氧生物處理工藝的不足。厭氧-好氧工藝是在好氧處理前先進行厭氧處理,在兼性微生物的作用下,使印染廢水中大分子有機物分解成小分子,非溶解性有機物成溶解性物質,難生物降解物質轉化為生物降解物質。當有機物通過厭氧反應,降解成有機酸或小分子的溶解性物質后,再通過好氧處理予以徹底降解[23]。

隨著印染技術的進步,印染廢水中的有機物成分越來越復雜,且具有濃度高和難生化降解的特點。單一的生物處理工藝難以達到有效降解印染廢水中所有有機物的目的,因此,多將生物接觸法與其他物化處理工藝相結合。劉偉京[24]等人采用厭氧-好氧-混凝工藝處理難降解印染廢水中試研究,結果表明,該中試系統穩定運行70天,厭氧上流式水解池對CODcr的去除效果最明顯,去除率平均值為45.6%。A/O(PACT)池出水系統CODcr總去除率平均值為93.2 %。系統色度總去除率平均值為93.9 %。印染廢水中的有機物得到有效降解。

3化學法

3.1氧化法

化學氧化法針對性強,它是利用強氧化劑破壞有機物結構,使其發生斷鍵或者是氧化分解,形成分子量較小的有機物或無機物。目前研究和使用較多的有芬頓試劑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和氯氧化法。

芬頓試劑氧化法是H2O2與Fe2+反應產生強氧化性游離基HO+,HO+可與廢水中的有機物作用,使染料分子斷鍵而脫色。芬頓試劑中用到的Fe2SO4和H2O2都是常見的廉價原料,而且Fe2+又有混凝作用,因此芬頓法處理廢水具有巨大的應用和研究價值。近幾十年來芬頓氧化法派生出許多分支,如UV/Fenton法、UV/H2O2法、鐵屑/H2O2法和電Fenton法等。

臭氧氧化法在廢水脫色及深度處理中得到廣泛應用。影響臭氧氧化的主要因素有水溫、pH值、懸浮物濃度、臭氧濃度、臭氧投加量、接觸時間和剩余臭氧等。王宏洋[25]等人研究了用臭氧深度處理印染廢水二級出水,結果表明:當比臭氧消耗量為6.5 mg/mg時,在400 nm處,出水的吸光度減少達90%以上,254 nm處減少達85%。近幾年的研究通過活潑的氫氧自由基(?OH)與有機物反應,使染料的發色基團中的不飽和鍵斷裂,生成分子量小,無色的有機酸、醛等,達到脫色和降解有機物的目的。目前較實用的臭氧高級氧化技術[26]有:臭氧/紫外光技術、臭氧/過氧化氫技術和臭氧/活性炭技術。

氯氧化法是利用廢水中的顯色有機物易被氧化的特性,應用氯或其化合物作為氧化劑,使染料分子中發色基團的不飽和鍵斷開,達到脫色的目的。

3.2電氧化法

研究表明,電化學技術是處理色度、COD、BOD和TSS的有效方法。電化學法處理廢水的原理可分為如下幾類:電絮凝法、電氣浮法、電氧化法以及微電解法。電解對處理含酸性染料的印染廢水的處理效果較好,脫色率為50%~70%,但對顏色深、CODcr高的廢水處理效果較差。對染料的電化學性能研究表明,在電解處理時,各類染料CODcr去除率的大小順序為:硫化染料、還原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中性染料、直接染料>陽離子染料。

王寶宗[27]等采用內電解法對印染廢水進行深度處理試驗,結果表明:當pH值維持在4左右,反應時間控制在16 min左右時,出水投加Ca(OH)2約2 g/L混凝沉淀,則廢水的色度去除率可達87.5%,COD的去除率也可達到50%~80%,處理后的出水完全達到GB 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一級標準的要求。

3.3光催化氧化法

自從Fujishima A[28]等提出光催化理論之后,光催化技術已經引起了化學、環境科學和材料學界的廣泛重視。機理為催化劑在光的照射下吸收光能,當其吸收的光能高于其禁帶寬度的能量時,催化劑就會被激發產生自由電子和空穴,空穴與水、電子和溶解氧反應,分別產生具強氧化性的?OH自由基和O2-,因而促進了有機物的降解。光催化氧化技術能有效地破壞許多結構穩定的生物難降解的有機污染物,具有節能高效、污染物降解徹底、降解速度快、無二次污染等優點。

TiO2、ZnO、Fe2O3、CdS、ZnS、Cu2O等半導體催化劑均具光催化活性,但大多易發生光陰極腐蝕,不適于凈化水體;而銳鈦型TiO2因氧化能力強、催化活性高和性質穩定、無毒、抗化學和光腐蝕等優點,為研究者所青睞。然而TiO2光催化材料也存在缺點:①TiO2的禁帶寬度為3.2 eV,僅受占太陽光5%的紫外光激發;②催化劑的光生電子和空穴易復合;③納米TiO2粉體易團聚、難回收;極大地降低了其實際應用價值。為此,對TiO2的改性和負載技術進行深入研究,以實現其工業化應用是研究者的工作重點。目前,對TiO2催化劑的改性方法主要為金屬離子摻雜、非金屬元素摻雜、半導體復合、貴金屬沉積和染料敏化等[29-35]等。

馮麗娜等[36]采用TiO2/活性炭光催化劑對印染廢水的生化處理出水進行深度處理,結果表明,催化劑負載次數為4次,光照時間30 min,催化劑投加量為3 g時,處理效果最佳,出水COD達到50 mg/L,色度為2,滿足印染行業回用水的標準。

本項目組在陜西省自然基金項目、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指導性項目等支助下,研究制備出氮摻雜納米TiO2光催化劑,該催化劑對紫外光和可見光均有較強吸收,其吸收帶邊達618 nm;在紫光和模擬太陽光照射下,該光催化劑對甲基橙染料水的降解率分別達87.6%和78%。采用浸漬法將氮摻雜納米TiO2與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纖維(PAN-ACF)有效復合,研究制備出吸附與可見光催化協同作用凈化印染廢水的復合材料;在紫光和模擬太陽光照射下,該材料對甲基橙染料水的降解率分別達95%和92.5%。

4結語

在諸多印染廢水處理技術中,吸附與可見光催化氧化協同作用技術,因其可有效利用太陽能、對污染物降解快速徹底、無二次污染、適合印染廢水的深度處理等優點,將成為印染廢水凈化技術研究發展的新方向。但由于染料體系的復雜性和測試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光催化劑在吸附載體上的負載牢度等問題,吸附與光催化協同作用技術在印染廢水凈化中的應用研究尚未展開,今后仍需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使其在印染廢水深度處理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戴日成,張統,郭茜,等.印染廢水水質特征及處理技術綜述[J].給水排水,2000,26(10): 33-37.

[2]李家珍.染料、染色工業廢水處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7:74.

[3]韓月,盧徐杰,陳方雨,等.印染廢水處理技術現狀研究[J].工業安全與環保,2008, 34(7) :12-14.

[4]劉梅紅.印染廢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紡織學報,2007,28(1):116-119.

[5]金偉,李懷正,范瑾初.粉末活性炭吸附技術應用的關鍵問題[J].給水排水, 2001,27(10):11-12.

[6]岳欽艷,曹先艷,高寶玉,等.PDMDAAC改性粉煤灰的制備及其脫色效果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2007, 23(13):106-108.

[7]張毅,王偉,朱偉,等.復合混凝劑處理模擬酸性大紅染料廢水的研究[J].安全與環境學報,2007, 7(3):40-43.

[8]王莉.生物絮凝劑(普魯蘭)處理印染廢水的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5):1972-1973.

[9]LI Hengda, WANG Yuemei, LI Lei. Trace element aluminum and health[J]. World Elemental Medicine,2006,13(2):28-31.

[10] Aly Sayed Aly, Byong Dae Jeon, Yun Heum Park.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chitin derivativ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s[J]. Jourm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1997,65(10):1939-1946.

[11]許映軍,吉云秀,丁永生,等.新型天然有機高分子陽離子改性絮凝劑的制備研究[J].安全與環境學報,2004,4(3):55-57.

[12]馬永梅.陽離子淀粉絮凝劑在印染廢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J].山東化工,2005,34(1):1-2.

[13]Porer J J, Brandon C. Zero discharge as exemplified by textile dyeing and finishing[J].Chemtech,1976,(6):402-407.

[14] LIU Tinghui,Matsuura T, Sourirajon S. Effect Of membrane materials and average pore sizes On reverse osmosis separation Of dyes[J].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83,22(1):77-85.

[15]張鑫,曹映文.印染廢水反滲透膜處理及回用技術[J].印染,2008,34(14): 36-38.

[16]王靜榮,李書申.超濾法回收PVA并回用于生產的放大實驗[J].環境化學, 1993,12(6):484-489.

[17]鄒高輝.聚礬膜的制備及在印染廢水中的應用[D].上海:東華大學.2007.

[18]Ismail Koyuncu.Reactive dye removal in dye/salt mixtures by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containing vinylsulphone dyes effects of feed concentration and cross folw velocity[J]. Desalination,2002, 143(3): 243-253.

[19]郭豪,宋淑艷,張宇峰,等.納濾膜技術在印染廢水中的應用研究[J].天津工業大學學報,2007,26(6):28-31.

[20]陳群燕,鐘衛國.AB生化法在印染廢水處理中的應用[J].水處理技術,2003, 29(4):236-238 .

[21]彭曉平.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印染廢水探討[J].湖南有色金屬,2005,21(4):30-32.

[22]尤雋,任洪強,嚴永紅.厭氧/缺氧/好氧工藝處理印染廢水[J].中國給水排水,2007,23(18):63-64.

[23]李雅婕,王平.生物技術在印染廢水處理工藝中的應用[J].工業水處理,2006,26(5):14-17.

[24]劉偉京,許明,吳海鎖,等.厭氧-好氧-混凝工藝處理印染廢水中試研究[J].環境科學研究,2009,22(4):478-483.

[25]王宏洋,管運濤,水野忠雄,等.臭氧氧化法深度處理印染廢水二級出水[J].化工環保,2009,29(6) :530-533.

[26]鄭廣宏,于蕾,夏邦天,等.臭氧技術處理印染廢水研究進展[J].工業用水與廢水,2009,40(2):6-10.

[27]王寶宗,景有海,尚文健.采用內電解法對印染廢水進行深度處理[J].環境工程,2009,27:191-193.

[28]Fujishima A,Honda K. Electrochemical photolysis of water at a semiconductor electrode[J].Nature,1972,238:37-38.

[29]任成軍,鐘本和,陳國強,等.銅離子摻雜對二氧化鈦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響[J].硅酸鹽學報,2006, 34(1):39-43.

[30]石建穩,鄭經堂,胡燕,等.La摻雜納米TiO2的制備及光催化性能研究[J].工業催化,2007, 15(1):50-52.

[31] 李勇,郭曉玲,王向東,等.氮摻雜納米TiO2可見光催化材料的研究進展[J]. 印染助劑, 2010, 4 (27): 7-11.

[32] PENG Feng, CAI Lingfeng, HUANG Lei,et al.Preparation of nitrogen-doped titanium dioxide with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using a facile hydrothermal method[J].Journal of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Solids,2008, 69(7):1657-1664.

[33] LI X Z, LI F B, YANG C L,et al.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WOx-TiO2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J].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A:Chemistry,2001,141(2-3):209-217.

[34] ZhONG Liangshu, HU Jinsong, CUI Zhimin,et al.In-Situ Loading of Noble Metal Nanoparticles on Hydroxyl-Group-Rich Titania Precursor and Their Catalytic Applications[J].Chemistry of Materials,2007, 19(18):4557-4562.

[35] Bae E Y, Choi W Y.Highly enhanced photo reductive degradation of perchlorinated compounds on dye-sensitized metal/TiO2 under visible light[J].Environ.Sci.Technol.2003,37(1):147-152.

篇5

關鍵詞:造紙污水;污泥床;吸附;過濾;治理。

造紙污水水量大,濃度高,可生化性差。傳統采用的生化法處理這類造紙污水,投資大、運行費高,去除率低。近年的治理情況表明,較為經濟實用的是物化法[1],在一些國家,已把處理技術的重點轉到物化凝聚法的研究和開發[2]。EWP高效污水凈化器是只有一級物化處理工藝的設備系統,對利用廢紙再生槳料造紙的污水進行治理,達到以污染物去除率COD在90%以上;BOD在70%能上能下;SS在95%以上,經處理污水還可回用到生產上。

1、試驗研究

1.1設備原理

造紙污水經絮凝反應后能分離出大量的污泥,這些含有纖維的絮狀泥有類似活性碳的很好的吸附能力,以往的沉淀或氣浮工藝,只把這些固形物分離,沒有再充分發揮這些污泥的只附過濾作用。則EWP高效污水凈化器就是利用這些絮凝反應后生成的絮凝沉淀物在凈化器內形成一個穩定的、可連續自動更新的只附過港督流化床,令污染物起到活性碳的作用,使進入的污水除了得到平常混凝反應之后的固液分離效果外,還讓污水得到過濾和吸附的凈化處理,即可達到比普通的氣浮或沉淀的物化處理工藝提高10-20%的去除率。由于EWP高效污水凈化器沒有用任何的濾料或填料作為濾床,不會堵塞,所以免除了砂濾池或其他過濾裝置必需的反沖洗的麻煩和額外的動力消耗,更解決了處理裝置偶然停用后濾料干涸板結造成的堵塞問題。EWP高效污水凈化器是集污水絮凝反應、沉淀、吸附、過濾、污泥濃縮等功能于一體的設備。

1.2試驗效果

在試驗的五個月中,分六個階段進行測試,表1結果表明試驗達到要求目標。

2、工程應用

2.1處理規模

珠江紙廠治理工程中,采用兩臺處理量100m3/h(高13m)和兩臺50m3/h(高11m),共4臺凈化器,分別處理黃板紙和白紙的制槳、抄紙廢水。人民紙廠采用六臺處理量100(高15)的凈化器,處理黃板紙和灰板紙的制槳、抄紙廢水。配有污泥濃縮槽和加藥系統2套、調節池刮泥機、污泥脫水機等設備。兩個工程處理量分別為7200和15000,總投資分別為590萬元和980萬元,占地1600和2800。廣州頭號城紙箱廠應用EWP高效污水凈化器,污水處理后回用到造紙生產中,使得該廠達到1噸水造1噸紙的先進水平。

2.2工藝流程

比試驗流程增加了調節池刮泥李、泵后加藥系統、污泥脫水機等設備。

2.3運行效果

EWP高效污水凈化器的技術特點是沒有用任何的濾料或填料,而利用先進生產方式的污水中的懸浮與絮凝劑反應后生成的絮凝沉淀物形成吸附過濾訂對連續進入的污水進行凈化。其關鍵是EWP高效污水凈化器能把污水中的絮凝沉淀物形成穩定的流化,今污染物起到活性碳的作用,并能由新鮮進入的絮凝沉淀物推動老的絮凝沉淀物排出,始終保持凈化器的治理效果。雖然只是一級物化處理工藝,卻可比氣浮、沉淀等同類工藝提高效率10-20%。

篇6

【關鍵詞】高鐵酸鉀;氧化性;應用水;凈化

隨著研究的深入,高鐵酸鉀的強氧化性在水處理領域得到廣泛的重視。FeO4(Fe (VI))以五價的高酸鐵根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五價高酸鐵的氧化性極強。在酸性條件下氧化電位表現為+2.20 V,而堿性條件下還原電位+0.72 V。尤其是在酸性條件下,高鐵酸鉀的氧化能力很高,同目前水處理過程中使用的消毒劑相比其氧化能力強10倍以上,它能迅速殺滅水中的各種細菌和病毒,而且氧化過程中不生成三氯甲烷、氯酚等危害人體健康的水處理副產物,還原產物 Fe3+或 Fe(OH)3是無害的無機絮凝劑。高鐵酸鉀的強氧化性時期成為氧化、吸附、助凝、絮凝、除臭、殺菌一體的有效凈化水的高效多功處理劑,處理后的水無菌、無色、無嗅、無味。研究表明,為了充分利用高鐵酸鉀的氧化性在水處理中的作用效果,需要研究高鐵酸鉀對水處理雜質的類型及作用機理,這對于更好的將高鐵酸鉀應用于水處理有重要的意義。

1.殺菌作用

高鐵酸鉀在進入水體后,其氧化性會可破壞細菌細胞壁、細胞膜及細胞結構中的一些酶等物質,進而抑制或阻礙了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從而抑制了菌體的生長和繁殖,實現了殺死菌體的效果。研究表明,采用低濃度的高鐵酸鉀即能取得良好的殺菌效果,特別是對大腸桿菌、f2 病毒等的滅菌效果非常明顯。質量濃度為10-30mg?L-1高鐵酸鉀溶液通過5 min 反應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的殺死率為100%,同時對真菌的殺滅率也在 99.7%以上。

與其它消毒劑相比,少量的高鐵酸鉀即能實現較高的殺菌效率。對比高鐵酸鉀和聯用硫酸鐵(FS)與Cl2的兩種消毒法對比殺滅大腸桿菌的效果。反應時間設定為30 min,投量為 4 mg?L-1的FS 和投量為10 mg?L-1的Cl2可將大腸桿菌完全殺滅,而僅需 6 mg?L-1的高鐵酸鉀投量就可以實現100%的殺菌率。

2.除藻

藻類數量超標會導致水體產生嗅味,出現堵塞濾池、穿透濾層導致水質惡化,另外一些藻類也是某種消毒副產物的前體物質,因此控制與去除藻類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證明高鐵酸鉀的除藻作用,去某pH=7.5,投加 1.4 mg?L-1高鐵酸鉀后,藻類數值從 3×107個/L-1下降到 2.1×105個/L-1。高鐵酸鉀是通過氧化絮凝作用機理去除水中藻類物質,高鐵酸鉀強氧化性會導致藻類細胞的斷裂,破壞藻類細胞外部鞘套,引起細胞物質由內向介質釋放,破壞了藻類的正常段殖體繁殖過程,達到滅藻的效果。高鐵酸鉀溶于水會分解成氫氧化鐵,這些負價離子吸附于藻類細胞表面,降低了細胞表面的電荷量,增加了藻類細胞質沉淀性。在氫氧化鐵吸附和外流胞內絮凝物質雙重抑制下,藻類細胞在混凝前就發生凝聚,實現進一步除藻的作用。特別是高鐵酸鉀與絮凝劑聯用時,可以明顯提高除藻效率。

3.除無機物

利用高鐵酸鉀的強氧化性可將水中 NH3-N、NO3-、H2S、CN-等非金屬化合物氧化成 SO42-、NO3-、CO2等無害的物質。高鐵酸鉀的氧化和絮凝作用可對渾濁水中 NH3-N有效地去除,如果高鐵酸鉀和NH3-N的當量比大于 0.20時,高鐵酸鉀對NH3-N去除率能夠達到 40%以上。不同高鐵酸鉀與NH3-N當量比情況下,如果延長反應時間,則會不同程度地提高NH3-N的去除率。原因是反應延長時間,增加了高鐵的氧化作用時間,氧化分解物逐步增加了NH3-N的去除率。另外反應時間的延長利于高鐵氧化絮凝的充分發揮,更加利于形成完全的絮體,促進了進一步去除NH3-N。H2S通常應用O2、ClO-、H2O2、Cl2及KMnO4等氧化去除,高鐵酸鉀與上述氧化劑相比可以更高效地氧化H2S。O2氧化H2S 時,只有壓條件才能緩慢反應慢,雖然ClO-、Cl2和KMnO4能夠在常態下能夠與H2S進行反應,但反應時間通常在5min左右,高鐵酸鉀卻能夠在1s 內能夠完全氧化H2S 。高鐵酸鉀更出色的作用還在于能夠處理高砷水,使用質量比為15:1以上的高鐵酸鉀與原水砷溶液,混合后的水樣中砷殘留量完全能夠達到國家水衛生標準(

4.去除有機物

不同區域的水中含有不同種類和數量的有機物,如醇類、酚類、有機酸、苯酚、有機氮、脂類含硫化合物、氨基酸、苯及相關化合物等,還包括現代污染物及其附屬產物,如內分泌干擾物(EDCs)、個人護理品(PPCPs)、藻毒素(MC)等。采用實驗pH=8-12 的范圍內,不同量比(1:1~1:5)環境下進行。實驗結果表明,高鐵酸鉀上述的有機物和現代污染物具有非常明顯的去除效果。高鐵酸鉀與有機物的摩爾比例會直接影響去除效果,高鐵酸鉀比重量越大,去除效果越好,當高鐵鹽與BPA 的當量比為5:1 時,BPA 在5min內即可完全降解。

5.結論

高鐵酸鉀的強氧化性特性決定其能夠有效地去除微生物、無機以及有機污染物,在凈化污染物的伴生還原生性無機絮凝劑,能夠同時具備氧化與絮凝作用,高效的去除污染物。試驗結果表明,高鐵酸鉀凈化污染物效果與高鐵酸鉀使用當量、作用pH 等因素有關。高鐵酸鉀對氧化凈化污染物的選擇性較強,高鐵酸鉀單獨的氧化去除率不高,且在 pH 較低條件下高鐵酸鉀容易分解,導致氧化效率降低。因此,研究高鐵酸鉀聯用技術,實現更好的處理效果是以后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 Wood R H.The heat,free energy and entropy of the ferrate(VI)ion[J].J Am Chem Soc.,1958,80:2038-2040.

[2] JiangJ Q, Lloyd B.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ferrate (VI) salt as an oxidant and coagulant for water and wastewatet treatment[J]Water Research,2002,36:1397-1408.

[3] Sharma V K.Potassium ferrate (VI):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oxidant [J].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02,6 (2):143-156.

[4] Deluca S J ,Cantelli M ,Deluca M A.Ferrate vs tranditional coagulants in the treatment of combined industrial-wastes[J].Wat Sci Technol.,1992,26:2077-2080.

[5]柳建, 黃靖博. 高鐵酸鹽在水處理中的作用與應用效果淺析[J].江西能源,2007,4:34-35.1-310.

篇7

[關鍵詞]化學工業,水資源保護,水處理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特別是北方沿海地區和廣大西部地區是我國最缺水地區之一。考慮到北方沿海地區和西部人口增長、產業結構變化、農業發展和生態環境用水需求等因素,北方沿海地區和西部地區的供水形勢還將更加嚴峻。同時,南方沿海部分地區也存在著水質性和資源性缺水狀況。

我國化學工業已成為最重要的工業門類之一,2005年實現產值42483億元,工業增加值10256億元,實現利稅2059億元,分別占全國總量的16.88%,14.21%和9.9%。化學工業擁有幾十個行業、數百萬種產品,技術先進,裝備優良,滲透到國民經濟生產和人類生活各個領域。特別是,我國目前正逐步進人能源重化工時代,化學工業作為基礎產業的地位將更加突出。化學工業高速發展已成為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而水資源保障不夠已成為部分地區化學工業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

化學工業是用水大戶,萬元產值綜合耗水量20~100t,其中煉油企業耗水量最低,為3~5t,石油化工耗水量較低,約為20t左右。煤化工耗水量比石油化工要高得多,萬元產值綜合耗水量約100t左右。精細化工耗水量巨大,萬元產值耗水量最高可達400~500t。按我國化工行業萬元產值平均用水負荷75t計,2005年化學工業耗水量達到300億t左右,占全國耗水總量5573億t的5.3%(2005年全國水利發展統計公報),工業耗水量的20%以上,是我國工業中最大的用水產業之一。目前,化工行業用水狀況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著很大差距,尚有很大節水潛力。據報道,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化工單位產值耗水量為38m3/萬元,僅為我國的二分之一。單位產值用水量的加大,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水資源,更大的問題是將直接加大廢水的排放量,1t新鮮水將產生0.2~0.5t的廢水。由于人們對環境關注的日益加強和環境保護法規的日益嚴格,節約用水將成為化工企業改善環境影響,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

從我國化學工業的布局結構看,我國現代石油和化學工業主要分布在發達地區,由于近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結構性缺水日益嚴重,在華北地區,新鮮水價格最高已達5元/t以上,也就是說1t甲醇僅新鮮水費用就達到100元左右。特別是近年來由于我國能源化工需求的不斷增長、國際原油價格居高不下,我國西部地區以豐富的煤炭資源為依托,迎來了煤化工發展的新時代。但由于我國煤炭資源與水資源的逆向分布,水資源已成為西部各省發展能源化工產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從可持續發展出發,近年來國家特別強調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十一五”“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要求“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建設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國民經濟體系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在國民經濟的各個環節落實“節約能源、節約用水、節約土地、節約材料、加強資源的綜合利用。”并提出了約束性指標,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提高到60%。”化學工業作為用水大戶,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大力提倡節水是大勢所趨,節約用水已成為化學工業發展循環經濟的一個重要環節。

1、化學工業節水的基本途徑

從化工行業自身特點來看,化工用水量最大的環節是冷卻用水、鍋爐給水和工藝用水。冷卻用水在總用水量中所占比重最大,一般占到裝置總用水量的60%~70%,特別是氮肥、基本化工原料等行業。而冷卻水使用后,除溫度稍高外,一般水質清潔,無污染,只要進行水質穩定后即可循環回用。因此,減少冷卻水的使用是化工節水的根本途徑。蒸汽凝液回收是減少鍋爐用水的主要途徑。工藝水由于直接參與化學反應,直接回收的可能性較小,選擇本質節水型工藝是減少工藝用水的主要途徑。另外對廢水排放進行深度處理,生產符合生產要求的回用水也是節水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化工行業節水的基本途徑為:節水型工藝;冷卻節水(高循環倍率技術、空冷技術、海水冷卻);凝液回收;污水回用。

其中節水型工藝應該是在項目前期工作中首先就要考慮的問題,并且不同化工產品生產節水工藝相差較大。本文重點討論冷卻節水、凝液回收和污水回用。

2、冷卻節水

2.1、循環冷卻水系統節水

化工企業循環水系統基本流程一般是:給水管網來的新鮮水經循環水處理裝置緩蝕阻垢處理后進入循環水給水管網,供全廠冷換熱設備使用,換熱后水溫達到設計值后,進入循環回水管網,一部分經冷卻塔換熱后溫度降低10cC左右,依靠重力沉降于塔下水池,另一部分約占總水量的3%進入旁濾系統,過濾以降低循環水濁度,再進入塔下水池,經格柵進人吸水池,再經過緩蝕阻垢、殺菌滅藻藥劑處理,水質穩定后,經循環水泵升壓送至循環水給水系統。循環水系統如圖1所示,2)。

要減少循環水系統用水量,最主要的措施是提高循環水的濃縮倍數。循環水濃縮倍數的定義如下所示:

濃縮倍率:循環冷卻水中某種鹽分的濃度/補給水中某種鹽分的濃度

以循環量為10000m3/h、冷熱水溫差10℃的循環水系統為例,不同濃縮倍數下的補充水率、排污率和節水率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使用循環水較使用直流水具有顯著的節水減排效果,濃縮倍數在1.5,補充水率為3.31%,折算成節水率為96.69%;污水排放率為2.23%,折算成減排率為97.77%。隨著濃縮倍數升高,節水減排效果提高,節水率和減排率提高,但提高的幅度逐漸下降。目前,由于水源緊張,水價上漲,排污收費增加,個別企業循環水濃縮倍數已提升至6以上。目前我國化工企業循環水濃縮倍率一般在2左右,如果都提高到6,可減少循環水補充水40%,減少污水排放80%。要提高循環水濃縮倍率,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法。

2.1.1、優化水處理配方

提高循環水濃縮倍率,在補充水水質不變的情況下,最顯著的結果就是循環水中的含鹽量提高,濁度增大,微生物增多等。如處理不當,將加速設備管道的腐蝕,并導致裝置利用率的降低和循環水水質的惡化。通過調整循環水處理配方,循環水濃縮倍率可以提高到3-4。

循環水高濃縮倍數運行情況下。加藥、加酸設施的安全可靠是水處理的基礎,因此要求循環水系統有較高水平的水質在線監測和自動加藥系統,因此要以系統運行的穩定、可靠,減少操作波動為首要條件,選用與系統相適應的自動連續加藥(加酸)設備。

高濃縮倍數運行時,循環水離子含量和污染物含量增加,濁度和微生物控制難度加大,需要加強旁流處理和殺菌。配備旁流過濾器,其流量為循環水量的3%-5%,以降低循環水中的懸浮物、膠體和部分微生物,有利于控制循環水腐蝕及結垢。

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開發了高濃縮倍率工業冷卻水處理及智能化在線遠程監控技術,該技術通過高效阻垢分散劑、緩蝕劑的開發并組成最佳配方,與智能化在線遠程監控技術進行有效集成。這一技術的使用可以將我國工業循環水系統目前普遍運行的濃縮倍率由2倍左右提高到5倍以上,解決循環水水質因提高濃縮倍率而引起的嚴重結垢及腐蝕問題,從而提高了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并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排污量。該技術目前已獲得多項國家專利,并已在天津石化公司乙烯廠建成了應用示范工程,該工程年節水60萬t,直接經濟效益300多萬元。

2.1.2、改善循環水補充水水質

在循環水系統水質不變的前提下,要提高循環水的濃縮倍數,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循環水補充水的水質。特別是對于補水水質較差,或受客觀條件限制,無法大幅提高水處理劑的性能時,也可以采取對補充水進行預處理的辦法,改善補水水質,以利于循環水系統濃縮倍數的提高。這種措施在北方高堿、高硬水系尤其適用,而且綜合效益明顯,目前在一些企業已得到了成功應用。

按《石油化工給水排水水質標準》,石油化工敞開式循環水水質要求Ca2+質量濃度為30-500mR/L,而石為,石油化工企業給水水質標準為Ca2+質量濃度≤175mg/L。假設循環水Ca2+質量濃度為500mg/L,補充水Ca2+質量濃度為175mg/L,則循環水濃縮數倍數為2.86。若采用順流再生固定床技術對循環水補充水進行離子交換處理,生成的軟水中陽離子質量濃度約為80mg/L。這樣,在不改變循環水水質狀況的情況下,循環水濃縮倍數可達到6.25倍,補充水量由大約2%降低為1.4%,節水30%。

2.1.3、循環水分級濃縮串聯補水技術

近年來,我國電力系統開發了一種經濟適用的循環水濃縮串聯補水技術。該技術由河北省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開發,該技術已在西柏坡電廠(4×300MW機組)的廢水綜合治理工程成功應用,該成果獲中國電力科學技術二等獎。循環水分級濃縮串聯補水技術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

該工藝將循環水分成兩級進行處理,補給水串聯運行。第1級原水進入第1級機組循環水系統低濃縮倍率運行,(濃縮倍率小于等于2),第1級循環排污水經過濾、弱酸離子交換樹脂脫堿軟化處理后作為第2級機組循環補給水,第2級機組的循環水系統采用高濃縮倍率運行(濃縮倍率小于等于4.5,且循環水總濃縮倍率大于等于6.0),其排污水經澄清過濾和反滲透處理后可作為鍋爐補給水或循環水系統補給水。

該技術已在西柏坡電廠成功運行多年,與常規循環水單級濃縮處理系統比較,其優點主要有:

(1)濃縮倍率高。綜合循環水濃縮倍率可達6~9,節水效果明顯、排污量較小、經濟、安全、可靠;

(2)解決了提高濃縮倍率與凝汽器管材結垢或腐蝕的矛盾;

(3)對循環水濃縮倍率2倍左右的循環水裝置,改造方便,適用性強;

(4)減少了廢水排放量;

(5)節約投資、占地面積小。

與空冷技術相比,分級濃縮串聯補水技術工程造價低(約是空冷的1/10)。缺點是冷卻水系統的蒸發、風吹損失需另尋辦法解決。空冷技術耗水率低,缺點是工程造價高、運行管理復雜。以1200MW規模電廠為例,采用分級濃縮串聯補水技術,需投資4000萬元左右,解決了約占1/2循環水水量的排污損失(1566萬t/a左右),具有顯著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按石家莊市工業企業用水價2.98元/m3計,節約水費4666.68萬元/a。1年即可收回投資。采用空冷技術,投資約5億元左右,節水約3200萬t/a。水投資分別為:2.55元/t和15.6元/t。

2.2、海水冷卻

海水可替代淡水,直接作為工業冷卻水、城市生活用水、農業灌溉用水、工業生產用水、環境用水及其它用水。利用海水做工業冷卻用水,直接成本低,只有淡水成本的5%-10%,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海水用作工業冷卻水已有幾十年的歷史。日本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使用海水作為工業冷卻水。1962年日本工業用水總量為313.5億m3,其中海水約占56.56%,1967年工業用水總量增至567.7億m3/a,海水約占60.81%。1965年到1975年,日本年工業冷卻用海水量由90億m3提高到167億m3,年增長率為6.4%。1980年工業用水的50%為海水,日本沿海的大多數火力發電、核電、冶金及石油化工等行業都在以不同形式利用海水,僅電力企業的海水利用量就達1000億m3/a。到1995年電廠海水利用量就約達1200億t。美國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海水的直接利用量已達720億m3。2000年工業用海水達到30%。英、法、荷、意等西歐國家,1970年海水利用量為371億m3,2000年工業用海水達到2500億m3。

我國沿海城市,特別是東北部沿海地區淡水資源不能滿足電力、石化等耗水大戶的用水要求,很早就開展了直接利用海水作工業冷卻水的歷史較早,但發展緩慢。

目前,我國海水利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火電廠和核電廠直接利用海水作為工業冷卻水已有一定規模。2003年我國利用海水作冷卻水用量達330億m3左右。二是我國海水淡化規模逐步增加。目前,我國已建成運行的海水淡化水產量約為3.1萬m3/d(苦咸水淡化水產量為2.8萬m3/d),在建和待建的工程規模為38.1萬m3/d。三是海水淡化成本迅速下降。海水淡化主體設備造價較10年前下降了近一半,成本已經降到5元/t左右。四是海水制鹽作為我國傳統的海水化學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海鹽產量已達到1800萬t。

目前使用海水冷卻的石化企業主要有青島堿廠、天津堿廠、上海石化總廠、大連化學工業公司、中石油大連石化分公司、大連油脂化學廠等,化學工業已成為僅次于電廠的海水冷卻的第二大行業。

使用海水冷卻的主要優點是:

(1)水源穩定。海水自凈能力強,水質比較穩定,采用量不受限制。

(2)水溫適宜。工業生產利用海水冷卻,帶走生產過程中多余的熱量。海水,尤其是深層海水的溫度較低,且水溫較穩定,如大連海域全年海水溫度在0-25℃之間。

(3)動力消耗低。一般多采取近海取水,不需遠距離輸送。

(4)設備投資少,占地面積小。與淡水循環冷卻相比,可省去回水、涼水塔等裝備。

海水冷卻分海水直流冷卻和海水循環冷卻。直流冷卻指海水經換熱設備進行一次性冷卻后排放的過程;循環冷卻指海水經換熱設備完成一次冷卻、再經冷卻塔冷卻后,循環使用的過程。海水直流冷卻技術有近80年的發展歷史,有關防腐蝕、防海洋污損生物附著技術已基本成熟。如大亞灣核電站和天津大港電廠年用直流冷卻海水分別為35億t和17億t。海水循環冷卻系統和相關的防腐、阻垢和防污損生物附著和防鹽霧飛濺等技術基本成熟,海水冷卻塔技術,國外有專門公司開發,技術也是成熟的。但是由于海水含鹽量高,石化企業利用海水冷卻存在一系列的技術問題,其中最關鍵是防腐和防海洋生物附著問題。

目前比較廣泛使用的抗腐材料主要是鋁黃銅和鈦合金,前者使用期超過5年,后者使用期一般在15年~30年。

防止海洋生物附著的技術主要有:涂防污涂料、加氯殺生、電解海水殺生及窒息法殺生等。海水作循環冷卻水的主要問題是腐蝕和結垢,通過添加緩蝕劑和阻垢劑可以解決系統的腐蝕與結垢問題。

經過10多年的科技攻關,國家海洋局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承擔的“海水循環冷卻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項目日前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首次在我國實現了以海水代替淡水做工業循環冷卻水。而且海水循環冷卻工程濃縮倍率比國際上現有水平提高了10%~20%,碳鋼腐蝕速率、飄水率(鹽霧飛濺量)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項技術突破了海水緩蝕劑、阻垢分散劑、菌藻殺生劑和海水冷卻塔等4項關鍵技術,系統解決了海水循環冷卻有關腐蝕、污垢和菌藻控制以及海水冷卻塔防鹽沉積、鹽霧飛濺等技術難題。該技術成果產業化后可以將系統運行成本降低50%左右,取用水量比海水直流冷卻減少96.5%以上,排污減少98%以上,可以節省大量水資源。目前,淡化所已成功申報了國家重大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0萬t級海水循環冷卻技術裝備研究與示范”課題,將通過1000MW機組配套10萬m3/h海水循環冷卻工程的實施,實現海水循環冷卻技術在應用規模上與國際的接軌。預計該項技術的推廣后運行費用可降低到淡水循環冷卻費用的25%~50%。但由于海水腐蝕性大,將不得不廣泛采用防腐蝕性能更加優良的雙相不銹鋼、鋁黃銅和鈦材,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化工裝置投資的增加。

由于海水的可獲得性和投資成本限制,海水冷卻適應于沿海地區新建的大型石化裝置。

2.3、空冷

空氣冷卻方式和水冷卻方式的討論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到目前為止仍在進行兩者之間的經濟分析與討論。但是,空冷器的優越性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以空冷代替水冷的趨勢仍日益明顯。空冷和水冷對比優缺點如表2所示。

目前,國內化工企業只有個別單元采用了空冷技術,但在西部電力行業已廣泛推行。資料介紹在中東缺水地區已有裝置在設計中廣泛采用了空冷技術。其顯著效果是循環水用水量降低50%-70%左右,總用水量降低25%~35%,減少污水排放30%~40%。使用空冷技術不可避免帶來裝置占地面積的增大和電耗的增高。由于西部地區黃河流域水中氯離子含量高,采用高濃縮倍率循環水技術有困難,并且該地區缺水嚴重、土地資源和能源相對豐富,因此空冷技術在該地區特別適用。楊相益在《空冷凝汽器在石油化工裝置中的應用》一文中對某濱海煉油廠新建柴油加氫精制裝置中汽輪機凝汽設備選擇空冷和水冷方案做了技術經濟比較,最終選擇了空冷方案。其比較數據如表3所示。

通過表3分析,空冷流程可顯著降低水耗量,但電耗明顯增加,蒸汽用量變化不大,但總能耗較水冷流程要低,系統排污量大幅度降低。投資增加是空冷流程推廣困難的主要原因。

3、凝液回收

化學反應通常為吸熱和放熱反應,為保證系統收率,通常采用蒸汽介質吸收或提供熱量。化工生產蒸汽系統復雜,常分為高、中、低、低低壓多個等級,同級別的蒸汽分別用于裝置驅動透平、物料換熱、工藝、伴熱、采暖、火炬及其它單元等。各級別蒸汽管網間通過驅動透平和減溫減壓器相連接。

蒸汽間接加熱系統中,蒸汽在加熱設備內釋放出汽化潛熱后,會產生大量的高溫凝液。剛產生的凝液具有以下特點:

(1)凝液有較高的溫度,生產工藝上一般高于100℃,熱焓占新蒸汽總熱焓的1/4左右;

(2)凝液的水質良好,接近脫鹽水,且幾乎沒有溶解氧和二氧化碳等氣體;

(3)凝液的過冷度比較小,接近飽和。

因此凝液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水和熱資源,凝液價值=原水成本+軟化(脫鹽)成本+除氧成本+熱量價值

充分利用凝液是提高蒸汽供熱系統效率必須面臨的一個課題,是企業節能、節水必須重視的環節。一般化工裝置均設計蒸汽凝液回收系統,用作鍋爐補給水、脫鹽水、循環水補充水等。但由于壓力不同,傳統的凝液系統不得不設計成開式結構。這樣,不斷增加了水耗,同時也產生了廢水排放,并影響鍋爐及管道壽命。

目前,國內已開發出了凝液閉式循環系統。該技術由北京君發節能環保技術有限公司開發,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獲得了多項國家專利。該技術真正實現了閉式回收蒸汽系統凝液,使蒸汽換熱后的冷凝液和余熱得到最大程度的回收再利用。閉式凝液回收系統有以下主要特點。

(1)無二次閃蒸汽及疏水閥漏汽的排放,使蒸汽凝液所包含的熱能、水量充分回收,系統熱效率比開式回水系統提高15%-30%,回水率提高5%-15%。

(2)徹底地消除了凝液加壓泵的汽蝕。該裝置應用了一系列汽蝕消除技術,從流體力學、動態兩相流和微過冷原理出發采取獨有措施消除汽蝕誘因,使水泵處于輸送單相高溫液體的最佳狀態。

(3)改善疏水工況,確保疏水暢通,延長疏水閥壽命,減少了故障頻率。

(4)避免了氧氣及二氧化碳等氣體對凝液的二次污染及引起的對下游設備的氧化腐蝕。回收的凝液質量好,回水系統壽命長。

(5)專門針對乏氣設計了凝液回收裝置,根據乏氣的帶壓狀態、污染情況等均有針對性的回收流程。

齊魯石化塑料廠利用這一技術對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6套裝置的凝液系統進行了改造,回收凝液用作脫鹽水供全廠使用。工程實施后,回收凝液16.38t/h。該系統能耗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蒸汽冷凝液回收系統不僅節約了17t/h左右的新鮮水,冷凝液回收的能耗為57.24MJ/t,遠低于脫鹽水的標準能耗96.30MJ/t。該技術的節水、節能降耗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回收的16.38t/h蒸汽冷凝液,15.08t/h用作脫鹽水,1.30t/h用作循環補充水。按脫鹽水價格11.7元/t,新鮮水價格2.0元/t,每年操作時間8000h計,每年可增經濟效益為143.23萬元。扣除循環水及用電成本后,可實現經濟效益約110萬元/a。

4、污水凈化回用

化學工業是用水大戶,也就不可避免地成為污水排放大戶。據統計,2005年化工行業污水排放量達到34億t,占全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的16.3%。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說明化工節水潛力大,若化工行業的污水凈化回用率達到50%左右,相當于每年新增水資源17億t。

工業污水與城市污水明顯不同,工業污水受污染程度較大、水質受工藝過程影響波動大、多數工業污水處理較難。工業發達國家一般將工業企業產生的廢水在生產現場經過簡單處理,水質達到進入城市污水處理系統要求后,再進入設施完善的城市污水處理系統與生活污水混合后進行處理,一方面可以降低工業污水的處理難度,另一方面可以實現大規模處理以降低處理費用。因而,工業污水單獨回用在工業發達國家并不多見。

我國與發達國家情況完全不同,一方面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尚不完善,城市污水處理率一直較低(目前這種情況有所改變,200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37.4%);另一方面大型工業企業一般都建有完備的工業廢水處理設施,對本企業產生的廢水進行處理,水質達標后外排。企業的污水處理條件,大大促進了對工業外排污水回用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在外排工業污水進一步處理提高水質、達標外排工業污水回用循環水和工業外排污水的再生水脫鹽技術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我國1997年開始提高煉油廠達標外排污水水質技術,1998年東北某煉油廠采用“混凝沉淀—精密過濾—臭氧氧化—石英砂過濾—活性炭過濾—中空超濾”組合工藝建成第一套處理能力200m3/h的工業裝置,該工藝對COD、濁度和懸浮物去除效果明顯,但對氨氮處理效果不理想。2002年天津石化采用“二級曝氣—絮凝氣浮—石英砂過濾—生物活性炭濾池—消毒”組合工藝,建設處理能力500m3/h的裝置對煉油廠外排污水進行再處理,出水作為循環冷卻水系統的補充水。該裝置運行結果是對COD、氨氮、濁度和懸浮物去除效果較好。同年燕山石化采用“生物濾池—混凝沉淀—加氯—纖維素過濾—活性炭過濾”組合工藝,建成一套處理能力450m3/h的煉油廠外排污水再處理裝置,出水主要用于循環冷卻水系統和膜脫鹽裝置,投產后運行基本正常,出水水質基本滿足“超濾—反滲透”(UF-RO)雙膜處理工藝對進水水質的要求。近幾年又形成了以“BAF-混凝沉淀—加氯—過濾”組合工藝為主的工業外排污水再處理流程,建成并投入使用的10余套類似處理裝置的運行情況總體良好。但到目前為止我國污水經深度處理用作工業給水的項目不多。

目前,最為完整的污水深度處理用作高品質工業給水的例子是新加坡裕廊島工業區一套產水能力3.3萬m3/d污水凈化回用裝置。新加坡是嚴重缺水國家,一半淡水依賴馬來西亞供給,因此,十分重視污水凈化回用。該裝置進水為經過三級處理的城市污水,其電導率為700~2200μS/cm,氯離子含量為150-500mg,采用“雙介質過濾—反滲透”(DMF-RO)技術生產電導率小于250μS/cm的高級工業用水。該反滲透系統由美國A quatech國際公司提供,配備了2184只陶氏化學公司的抗污染膜元件。該系統由新加坡公用事業公司的子公司負責運營管理。整個系統為單級反滲透,共6列,單列產水量5000m3/d,系統產水量3萬m3/d。利用反滲透技術及產水量3萬m3/d帶來的規模經濟效應,其運行的效果是其水質條件好于新加坡飲用水(電導率為350-650μS/cm),并且價格低于飲用給水。該裝置總投資為1700萬新加坡元,對進水收率達到85%(通常為75%),出水主要供應裕廊島的石化生產。該裝置憑借規模優勢和技術優勢,為新加坡石化企業提供了高質量的具有競爭力的水資源保障。也成為世界污水凈化回用的范例。

5、討論與建議

(1)化學工業作為用水大戶,節約用水是保障生產、保護環境、增強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節水應該成為化學工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2)建議在化工項目方案設計中將節約用水作為重點因素加以考慮。首先應選擇節水型工藝。同時綜合利用冷卻節水、污水凈化回用、凝液回收等技術,強化項目的節水能力。

(3)冷卻是化工生產中耗水量最大的環節,也是節水潛力最大的一環,并且投入少、節水量大。化工生產中應根據具體情況在確保系統安全的前提下使用循環水高濃縮倍率的節水技術。與此同時,在沿海地區積極推廣海水冷卻,在西部缺水地區推廣使用空氣冷卻技術。并可考慮多種技術的優勢組合,節水的同時盡量減少產品成本的增加。

(4)凝液回收技術成熟,應大力推廣。蒸汽凝液是高品質的供水來源,加大凝液回收力度.在回用作為鍋爐給水的同時,還可作為循環水補充水或是用于生產脫鹽水。

(5)目前我國石化企業中污水回用作為循環水、綠化用水、沖洗水等,節水效果是十分明顯的,但與國外相比,污水深度處理回用技術和應用實踐都相對落后,還有較大的潛力可挖,特別是大城市、大型化工園區可利用城市污水和區內排污建設大型的污水深度處理回用,生產滿足化工工藝要求的高品質回用水。

篇8

面對第一代水處理工藝不能對無害物進行控制的弊端,第二代城市飲用水凈化工藝應運而生,這就是深度處理工藝,也就是在第一代工藝的后面增加臭氧、顆粒活性炭的工藝,這樣一個工藝是非常成功的,它對控制水中間的有毒有害的有機物是非常有效的,所以在國外作為一種通用的工藝使用,在我們國內也有,特別是大城市有一批水廠采用了這樣的工藝。而第二代工藝去除水中有機污染物也有一定的限度,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其他的生物性問題。第二代飲用水凈化工藝的出水中細菌含量顯著增多,不能有效殺滅和控制飲用水中的賈第鞭毛蟲、隱孢子蟲、劍水蚤、藍綠藻等有害生物,出廠水在輸送和貯存過程中出現微生物增殖現象,從而導致飲用水的生物安全性降低,這一系列的生物安全性問題使得第二代工藝的合理性和優越性逐漸不再被充分認可。飲用水的生物安全性,是飲水安全最重要和首要必須保證的。

膜是21世紀新材料中的一個新亮點,微濾膜、納濾膜和超濾膜都可用于城市飲用水處理。其中,微濾膜孔徑較大,不能充分截留去除病毒和細菌;納濾膜和超濾膜的孔徑均小于水中的病毒、細菌、原生動物、藻類等致病微生物,能將水中的微生物幾乎全部去除,是最有效的去除水中微生物的方法。目前在我國,選擇超濾膜提高水的生物安全性是比較可行的方法。超濾膜本身能去除部分的天然大分子有機物。另外,通過在膜前增設生物粉末活性炭,構成高效的超濾膜―生物粉末活性炭反應器,這樣水中的微量有機污染物也會被有效去除,從而可以獲得生物穩定性更高的出水。

膜技術發展初期, 膜價格很貴。近年來,隨著膜制造技術的快速發展,膜的性能不斷提高,目前超濾膜已在我國形成規模生產能力,其性能和質量已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能夠為數萬噸/日的大規模水廠提供膜材料,其價格也逐漸降低,現在已達到可與第一代工藝競爭的價位。另一方面,新的生活飲用水標準的頒布和國家節水減排政策的出臺也給膜技術在城市飲用水凈化方面的應用打開了極大的市場空間。

我國絕大多數城市水源為III類水體,以超濾為核心技術的第三代城市飲用水凈化工藝就是以III類水體作為原水,先經過安全預氧化(或強化混凝),再經過生物活性炭(或超濾),最后經過安全消毒,獲得優質的飲用水。將超濾置于活性炭之后,可截留出水中的微生物及炭微粒。飲用水的微生物安全性無疑是首要的,是需要特別關注的。

第三代城市飲用水凈化工藝對于致病微生物、藻類、水蚤、紅蟲等,具有預氧化殺滅、強化混凝、活性炭吸附、生物吸附、超濾截留及安全消毒等多級屏障,特別是超濾幾乎100%地對微生物截留,是最有效的去除細菌及病毒、除藻、除水蚤等的方法。

近年來,水環境污染較嚴重,天然水體特別是大量用作城市水源的湖、庫水體,由于藻類大量繁殖,使水具有臭味,對飲用水的品質影響很大,受到人們特別關注。此外,受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污染的河段,也常有臭味的問題。第三代城市飲用水凈化工藝化學預氧化、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是去除水中臭味的多級屏障,特別是臭氧和高錳酸鉀及其復合劑,都是良好的除臭味劑,后續的活性炭除臭味效果也很好。它們還有一個優點也尤為突出,就是不僅使高錳酸鉀及其復合劑與活性炭以及生物活性炭除有機物污染的效能的協同作用得以發揮,即總去除率高于兩者單獨去除率之和,并且活性炭還能防止高錳酸鉀及其復合劑的滲漏,從而使高錳酸鉀及其復合劑的投加量可以大大提高,充分發揮其除污染效能。

氨氮濃度是飲用水水質標準新列入的水質指標。第一代工藝基本沒有除氨氮的能力。在第二代工藝中,氨氮主要在生物顆粒活性炭層中被去除,但由于水中溶解氧濃度有限,所以只能去除很有限的氨氮。在第三代工藝中,可在生物粉末活性炭反應器中通入空氣進行曝氣,從而不斷向水中供應溶解氧,再加上反應器中有高濃度生物膜量,從而有可能去除水中絕大部分的氨氮。

第三代城市飲用水凈化工藝其核心還是發展膜過濾技術,膜用于飲用水在國外發展非常快,1996年超濾膜市場總處理水量大約在20萬立方米,到2006年達到處理水量800萬立方米/天,并且還在呈加速增長的趨勢。歐洲有33座一萬噸以上的超濾膜水廠;英國有100多座城市水廠采用了超濾,日處理水量達到了110萬噸/天;亞洲日本的膜濾水廠達到了400萬噸,這包括超濾、納濾和反滲透。目前國外大概還有幾座30萬噸級的超濾膜水廠。

在我國,臺灣去年在高雄建立了30萬噸水廠,超濾膜是大陸的廠家供應。近年,大陸陸陸續續建立了一些中小型的超濾水廠,據了解其中有的產水能力達到兩萬噸。現在正在醞釀的有一批大型的10萬噸以上的大型超濾膜水廠。

以超濾為核心技術的第三代城市飲用水凈化工藝采用多種處理單元具有互補性和協同效應,使整體得到優化,不僅高效經濟,還體現了綠色工藝的理念,其中的膜濾、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都是綠色工藝。

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規定的微生物指標是相對安全的,而以超濾為核心的第三代城市飲用水凈化工藝將使飲用水的生物安全性從相對安全走到絕對安全,使城市飲用水凈化工藝產生重大變革。

篇9

關鍵詞:凈化; 水產養殖; 藻種

The Purification of Aquaculture Wastewater Algae Screening

Liu Yang Sun Li Liu Yue

Abstract Aquaculture wastewater treatment is affecting our country aquaculture development, aquaculture wastewater purification of aquaculture in 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the use of algae for purifying aquaculture wastewater has the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Purification of aquaculture; Algae

水產養殖業是人類利用可供養殖的水域,按照養殖對象的生態習性和對水域環境條件的要求,運用水產養殖技術和設施,從事水生經濟動物與植物的養殖。水產養殖業是所有動物性食品的供應產業中發展規模最大的。作為水產養殖業比較大的國家,其產量一直以來排在世界前列。像在2006年,我國水產養殖的產量高達3 597萬t,占到全球總水產品養殖的70%。我國在水產養殖業上產生的成績帶來了比較大的經濟效益,但是隨著水產物高數量、高密度的出產,水產養殖水也遭到了嚴重污染,氮、磷等污染物大量存在于養殖排放廢水中,從而出現水中含氧降低,營養元素超過標準值。若長期出現這樣的現象而不加以處理,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會因水產養殖廢水問題而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制約。

1 藻類凈化水產養殖廢水的提出

水產養殖廢水問題困擾著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有效地凈化水產養殖廢水成為了焦點。早在1957年,有專家就提出利用藻類來處理廢水,可見,藻類凈化廢水已經具有比較長的歷史。藻類是原生生物界一類真核生物。它在凈化水產養殖廢水上發揮著一定的現實意義。藻類也是水生態系統重要的初級生產者,在凈化水質與水環境修復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2 凈化水產養殖廢水的藻種篩選

在工程實例中,比較常見的藻種主要有小球藻、柵藻等綠球藻類。這種綠球藻類具有一種對氮耐受力比較低的生理習性。我們一般充分地利用各種藻類對污染廢水的處理能力來篩選藻類。篩選合適的藻種以及選擇最佳的藻密度對處理廢水都非常重要。在實驗中我們選擇綠球藻目中的斜生柵藻、蛋白核小球藻、月牙藻與藍藻門中的螺旋魚腥藻等四種藻類,設定出四個藻密度水平,利用室內環境模擬水產養殖的過程來研究出不同藻類對水產養殖廢水中磷、氮的去除效果,以此作為水產養殖廢水的藻類處理藻種的選擇提供借鑒。

在凈化水產養殖廢水藻類篩選實驗中,用長100 cm、寬60 cm、高50 cm的玻璃水槽,盛上四分之一升體積的水,然后加裝人工通氣與過濾泵系統。在水槽中放養魚類,定時向魚只投給飼料,之后取槽中水作為實驗用水。將實驗要用的蛋白核小球藻、斜生柵藻、月牙藻、螺旋魚腥藻進行培養,用以作為實驗藻種液,除了這四種藻類各分別為一組外還加一空白控制組以形成對比。通過實驗,我們我們會發現,在水產養殖廢水加入藻液,藻類進行了光合作用,它利用水中含有的二氧化碳破壞了碳酸鹽的平衡環境。一般藻類在進行光合作用的時候,隨著二氧化碳不斷消耗被減少,會出現水中的氫氧離子越來越多,使得水體堿性升高,在實驗當中就呈現堿性的氧化環境。水體養殖廢水中加入藻類,水體當中的氮與磷的含量也越來越少。不同的藻種對這些元素的處理能力不同。通過實驗,我們可以得到斜生柵藻、蛋白核小球藻對氮與磷的去除效果明顯要好。實驗中,我們發現所有藻種都可以去除無機氮與溶解性磷,只是不同藻種對去除氮與磷的效果不一樣,有些藻種去除氮高達60%以上,有些藻種只能去除20%左右的氮,有些藻種去除磷高達76%,有些藻種去除磷只有20%,但是同一種藻種對不同形態的氮的去除效果也不相同,斜生柵藻去除硝態氮效果最好,最大去除率高達65%,月牙藻去除氨氮效果最好,最大去除率將近16%,螺旋魚腥藻最容易去除亞硝酸鹽氮,去除率最大達98%以上。此外,將不同藻種搭配用于水產養殖廢水凈化的前景可觀。

3 結論

凈化水產養殖廢水的藻種篩選需要我們通過實驗得出。在實驗中,水樣中原本存在的微生物可以去除氮、磷。通過實驗發現,斜生柵藻去除無機氮的能力要優于其它三種,螺旋魚腥藻去除無機氮的能力要比其它三種差。蛋白核小球藻、月牙藻去除無機氮的能力排在斜生柵藻與螺旋魚腥藻中間。對于去除溶解性磷酸鹽的能力為蛋白核小球藻最佳,其次在斜生柵藻與月牙藻,最后在螺旋魚腥藻。不相同的藻類對處理不同形態氮能力也有所不同,亞硝酸鹽中氮的去除最好使用螺旋魚腥藻,氨氮中的氮最好使用月牙藻來去除,硝酸鹽中氮的去除最好使用斜生柵藻來去除。水產養殖廢水藻類處理的時候,為了達到去除氮與磷最佳的效果,斜生柵藻、月牙藻、螺旋魚腥藻的最佳初始濃度一般設置為5.0×105 cells/mL左右,而蛋白核小球藻的最佳初始濃度一般設置為1.0×105 cells/mL左右。不同藻類對水產養殖廢水中氮、磷處理的能力不同,根據這些藻類處理的效果比較,在實際凈化水產養殖廢水當中合適選擇藻種,還可以將不同藻類搭配起來應用以取得整體不錯的效果。

參考文獻

篇10

一、水族花卉的優勢

1、觀賞價值高:水族花卉實現了水下水草飄、水中魚兒游、水上花盛開,立體種養殖,如一幅生動的大自然景觀,觀賞效果十分動人。

2、清潔衛生:水族花卉清澈透明,沒有泥土、農藥、無細菌、無病蟲害、無污染等問題,干凈衛生,高雅時尚。

3、養護粗放:水族花卉養護特別簡單,只要掌握要領,根據水質的情況,可半月或一個月換一次水,如采用生物分解技術將魚的糞便和殘留餌料雜質分解掉,可長年不用換水,省工、省心、方便。

4、品味獨特:水族花卉有立式、臥式、掛式多種,充分利用面積節省空間,不僅可以裝飾室內每一個角落及墻面,而且夜間水可變色、閃光,使花、魚、草朦朧可見的奇觀沖擊視覺,顯得高雅別致,品味獨特。

5、凈化空氣防輻射:居室擺放或懸掛水族花卉,不但能提高主人的藝術修養和檔次,而且可調解室內空氣濕度,同時釋放出高濃負離子,能迅速清除空氣污染,提高居家空氣質量和防止家用電器靜電輻射,有益人的身心健康。

6、投資少、見效快:水族花卉制作一看就懂,一學就會,是實實在在的技術,作坊生產流動資金1000元便可起步,今天投入,明天就可翻倍見效,不存在任何弊病和風險。

二、水族花卉前景

水族花卉培育的成功,是現代高科技與藝術、文明的結晶,與人類改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品味及實現回歸自然化、生動化、溫馨化和人的精神、情操、新的生活觀念緊密相聯。由于水族花卉獨特的觀賞性、潔凈性、品味性、裝飾性、自然性、科學性、實用性及養護的方便性,倍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它將給家庭、機關、學校、賓館、大酒店、療養院、部隊等裝飾點綴帶來生機,清除居家甲醛、苯、氨及揮生性TVO空氣污染和建材釋放的有害物質氡及電腦、電視靜電輻射對人的危害,同時提高居家空氣質量,使人呼吸到清新潔凈的空氣,確保人們身心健康。面對家家都需要這個龐大的需求市場,水族花卉有著廣闊美好的前景

三、投資與效益

水族花卉生產不需任何設備,只要有隨手使用的工具即可制作。生產過程中無“三廢”和噪音,如家庭作坊生產投入流動資金1000元足已,例制作一個小型立式水族花卉成本:玻璃缸20元,底坐6元,聲光控等電子元件20元,水草、魚、花、沙40元,水凈化供氧器50元,溫控、發光膏12元,計148元。目前市場價在300-500元之間,每人可生產二個,每售出一個水族花卉毛利最低152元,月利潤可觀,如果生產大、中型水族花卉必將給您帶來更豐厚的回報。

四、銷售指南:水族花花產品銷售對象主要集中在有一定消費能力,又對生活、休閑、工作環境有較高追求的群體。銷售方法除采取電臺、電視臺、報紙、雜志宣傳與廣告外,還就與房產開發公司、裝飾裝修公司聯手合作互惠互利;在大型商場、超市、高檔家具店和客流量太的車站,旅游景點等作窗口展示銷售利潤分成;參加展銷會、招聘區域商擴大銷售;業務人員可去品位高的賓館、大酒店、酒吧、療養院、部隊、企業及機關事業單位直銷;如有能力自己開一家水族花卉專賣店,一手生產,一手經營效果更好,利潤更高。

綜上,水族花卉是人工栽培花卉中的佼佼者,干凈衛生,凈化保護環境,養護方便,新穎奇特、品位高雅,同時具有投資小、見效快、利潤高、易運作、無風險、市場大、前景好等特點。水族花卉的出現添補了我國花卉產業一項空白,更是小本投資創業的首選好項目,它會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和滾滾財源。

吉林省大安市冰花沃花卉研究所

司馬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