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凈化系統范文

時間:2023-03-29 08:12: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凈化系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水凈化系統

篇1

論文摘要:通過對煤礦井下廢水凈化處理、循環利用,實現達標排放和減少礦井廢水凈化的費用分析,經技術改造,減少了凈化藥劑的投入量,實現環保節能減排的目的。

礦井廢水凈化處理實現循環再利用,是對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是以降低水資源消耗,減少污染排放為基本特征,符合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是對傳統環境保護工作的一項基本變革。有效地利用水資源和保護環境,可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以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環境效益。

1礦井廢水

老鷹山煤礦屬立井開采,礦井廢水主要是指采空區和巷道中涌出的自然地下水和開采過程中灑水、降塵、注漿及液壓設備產生的含有煤塵、泥沙的廢水。經過檢測發現礦井廢水有別于其他工業廢水,其主要屬地下水的特性,有毒有害物質均未超標,礦井水中含有部分的粉煤、泥、沙、油污和少量的懸浮物,其天然的水質未遭到破壞。

2礦井廢水凈化系統

老鷹山煤礦始建于20世紀60年代末,屬三線建設期間投產的礦井,各項基礎設施欠帳較多,特別是環境保護設施基本為零,對礦井廢水的處理一直是以直接排放為主。

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工作力度的不斷加大,全民環保意識的進一步提高,企業也逐步認識到礦井廢水既是一種具有行業特點的污染源,也是一種寶貴的水資源,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既造成了河流環境污染,又造成了大量的水資源浪費。

礦井廢水凈化循環利用既能解決礦區生活和生產用水,又能實現保護環境的社會效益。在上級環保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該礦分別于1990年和2006年建成了2套小時處理能力為300耐和500時的礦井廢水凈化系統,實現了礦井水的循環再利用。

礦井廢水凈化系統是采用硅藻土和礦井廢水密度不同的物理原理對礦井廢水進行凈化處理。硅藻土用量的增加使企業對礦井廢水凈化處理成本也隨著增加。因此,提高礦井廢水凈化時間,減少礦井廢水凈化成本已成為企業急待解決的難題。

3節能技術改造

為切實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充分發揮礦井廢水凈化系統的運行效果,對凈化系統投產使用以來,歷年礦井涌水量和礦井廢水凈化的時間及用藥量進行了分析比較,經反復實驗對比效果,于2008年5月對凈化水系統實施了技術改造。通過安設水泵和增加更改工藝管路,將礦井水凈化過程中投放的藥劑(硅藻土)經工作池沉淀后隨污泥排放到污泥池,在污泥池中經一段時間的沉淀,將污泥池中自然分離的中層含有殘留藥劑的污水利用提升水泵返回到礦井水水池人口中,與礦井水進行二次物理反應,充分利用藥劑。凈化塔工藝流程見圖1。

4經濟環境效果評價

篇2

[關鍵詞]反洗;煤水凈化器;濾料

該公司含煤廢水處理系統原有高效煤水凈化器2臺,規格為Φ3200,處理水量為2×50噸/小時,設備的本體采用Q235A鋼。內部裝有沉淀斜板和纖維球濾料。該高效煤水凈化器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出水質量比較差,當單臺處理水量達到50m3/h時,設備出水水質超標;二是濾料承托層損壞;三是反洗系統存在問題,設備反洗效果不佳。

1含煤廢水改造后工藝流程

由于目前的單臺設備無法滿足50m3/h的處理水量,并且處理水質達不到排放和回用的要求。因此,對煤水凈化器內部進行改造,更換斜板和選用懸浮濾料替換纖維球濾料;在現有高效煤水凈化器后面再加一套重力式無閥濾池處理系統GWF-260,確保工藝說明:含煤廢水經過提升泵進入管式混合器與混凝劑、助凝劑混合后進入高效煤水凈化器,在高效煤水凈化器中經過反應、沉淀、過濾后進入重力式無閥濾池,無閥濾池的出水進入復用水池以便回用。高效煤水凈化器的反洗水使用復用水池的水,反洗排水通過管道排回煤水沉淀池入口。無閥濾池的反洗排水排入煤水沉淀池入口。

2煤水凈化器內部改造

2.1斜管填料更換

斜管填料經過兩年多的運行已經出現坍塌破壞,因此將斜管填料全部更換。(蜂窩填料參數:材質:PVC管徑:60mm斜管長度:1000mm;數量:20mm2)。

2.2濾料的更換

濾料更換成EPS發泡塑料濾珠。當原水經過這種泡沫塑料顆粒過濾層過濾后,出水濁度可降低到5mg/L可以把水質凈化中的混凝、清和過濾三道工序在一個容器內完成。機構強度高,密度大約在100~300kg/m3之間,孔隙率50%。泡沫濾珠其本身具有重量輕、比表面積大、吸附能力強、不破碎、孔隙率高、濾速快、脫污能力強、濾料均勻、使用壽命長等優點。濾料參數:規格:0.8~2.0mm,數量:4m3,濾層高度:800mm(濾珠技術指標如表1)。

2.3反洗排水裝置

反洗排水裝置整體下移到濾料承托層下面,處于設備標高6.06米處,保證反洗時濾料不會流失。

2.4外部管閥系統

(1)由于目前高效煤水凈化器的反洗進水管沒有裝有單獨的閥門,造成2臺設備沒法單獨反洗。因此把原反洗水泵出口的電動閥后移到每臺煤水凈化器反洗進水入口處。(2)每臺高效煤水凈化器的本體上增加4個取樣裝置,檢測不同階段的水處理效果。(3)增加一條Φ219出水管線,從煤水凈化器出水母管到無閥濾池進水分配箱。為減少沿程阻力,該管道中心標高為0.3m。

2.5無閥濾池

煤水凈化器出水靠自流進入無閥濾池的進水分配箱,水經過分配后進入無閥濾池,無閥濾池出水進入復用水池,無閥濾池的反洗及運行完全自動進行。無閥濾池設置兩臺,處理水量為2×50m3/h。

2.6自動控制系統

含煤廢水處理系統采用PLC自動控制,根據平流沉淀池的液位控制煤水凈化器的啟停。液位達到高液位時,啟動煤水提升泵、加藥系統和煤水凈化器;液位達到底液位時,停止運行煤水提升泵、加藥系統和煤水凈化器。無閥濾池的運行靠本身的情況單獨控制,無閥濾池的出水口裝有在線濁度儀,監督和記錄出水濁度。根據運行時間和濁度,確定煤水凈化器的反洗。

3結論

該公司改造后其含煤廢水經過高效煤水凈化器等一系列工藝處理后,其排放廢水符合相關排放標準并進行回用,運行穩定,高效反洗效果明顯。

參考文獻

[1]華東電力設計院.火力發電廠廢水治理設計技術規程[S].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2]楊明.火力發電廠含煤廢水處理系統設計[J].給水排水,2009,45(4):69-71.

[3]朱學兵,韓東浩,徐忠明,等.火電廠含煤廢水處理及回用系統設計[J].熱力發電,2008,37(1):104-105.

篇3

[關鍵詞]排水 系統 功能 維護

中圖分類號:TD4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3-0307-01

煤礦井下排水系統是煤礦生產四大件之一,擔負著將井下積水排出的重要任務,是礦井安全生產的保障, 隨著自動化排水系統逐步向數字化、自動化、信息化、網絡化發展的實際需求,傳統的“等故障上門”的處理方式,難以適應現實的需要,結合現實使用的特點和日常維護的注意事項,對綜合自動化排水系統的日常維護做一簡單概括。

1現狀分析:隨著運行時間不斷增加,系統功能在不斷更新,越來越符合現場實際。有利地支持了生產,保障了礦井安全,但是隨著時間的不斷加長系統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尤其是一些附屬設備影響了系統的安全可靠性。

一、系統的執行機構,如出水閘閥、高壓柜的分和機構、電動抽真空裝置等的維護:

執行機構是自動化排水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系到系統功能的能否實現,系統性能的好壞最終由執行機構的動作來得以體現。執行機構的運行直接關系系統的運行,保障排水系統的運行。

1.1出水閘閥的維護保養:出水閘閥的油缸及管路連接部分要定期進行動作試驗,保證在系統運行時不出現漏、滲油的情況,如果出現油缸漏滲油的情況將直接影響油缸的動作,出現閘閥開關不到位或動作延緩影響自動化排水系統的正常運轉。在日常那個維護過程中要定期更換油缸與管路連接密封,及時對管路進行緊固;同時在保證正常水泵運轉的情況下,合理安排油缸內部檢修防止出現油缸內部漏滲油的情況,保證出水閘閥的可靠運轉。

1.2高壓分合閘機構的維護與保養:高壓柜的分合閘機構的要定期進行檢查及時更換易損元件,如限位開關、繼電器輔助觸點、按鈕等。通過對元器件的更換保證元件處于良好的狀態,避免出現誤動作、不動作、延緩動作等情況。對于分合閘的內部控制回路的接線要定期進行緊固,避免出現長期運行和機構的反復動作造成接線的脫落。對于機械閉鎖裝置也要定期進行檢查調整使其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避免出現誤動作。

1.3電動抽真空裝置的維護與保養:電動抽真空裝置是自動化排水系統是否完成的先決條件,水泵無法進行抽真空水泵則無法進行正常啟動,因此在日常維護時要對電動抽真空裝置加強檢修及維護。對于電動裝置的機械連接部分加強緊固,防止由于螺絲松動造成裝置脫落;電氣動作部分的接線定期緊固、定期加防潮劑防止由于潮氣造成電氣接線端子腐蝕造成接線老化;定期要調整電氣閉鎖機構的微動開關,防止由于微動開關老化影響裝置誤動作。

二、系統的檢測機構,如:水位檢測儀、溫度巡檢儀、壓力傳感器等維護:

檢測機構是自動化系統的眼睛,是系統正常工作的基礎。檢測的效果好壞直接關系系統的運行好壞,如果無法進行正常檢測將直接影響系統運轉。

2.1水位檢測儀的維護與保養:在本自動化排水系統中采用兩個水位檢測儀,采用冗余方式互為檢測。因此在日常要定期對兩個的水位差值進行調整,防止由于差值過大影響水位的正常檢測。

2.2溫度巡檢儀的維護與保養:由于在自動化排水系統中溫度對于系統設備運行提供保護依據,關系到設備能否進行正常運轉,必須保證溫度指示的正確,為設備運轉提供可靠參考數據。在日常維護時定期檢查電源接線,避免電源問題影響設備使用;定期對溫度巡檢通道進行端子緊固,防止由于端子松動造成系統通信斷路,使溫度顯示非正常值報出系統故障。

2.3壓力傳感器的維護與保養:壓力傳感器作為判定水泵是否運轉的重要依據,如果檢測出現故障會出現意外停機或不能啟動水泵的故障。在日常維護時要及時清除出水管路與傳感器連接管內雜物,防止雜物堵塞傳感器,造成顯示故障。同時對于壓力傳感器要定期檢查未使用時的指示值,偏差較大時進行更換。

三、結語:

隨著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系統維護會越來越需要注重細節,一些日常的維護越來越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維護系統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實際需求與系統總體功能的結合。在維護時要注意綜合自動化排水系統的各個組成方面,才能保障系統安全可靠運轉。

參考文獻:

[1] 周遠生.煤礦在用主排水系統檢驗工作中應注意的問題. 煤礦機械. 2012(10)

篇4

關鍵詞:水彩畫;寫生;創作;相輔相成

在當代,藝術的現實性問題,已經成為熱門話題。只有那些思想積極,并且深刻表現當代中國人現實性問題的作品,才能成為被大眾認可的優秀作品,一味地追求所謂的新奇、獨特,其實是創作的最大誤區。所謂創作,歸根結底就是現實的反映。將寫生和創作分離開,把寫生當作初級的練筆準備階段,只有創作才是繪畫的高級階段,這本身就是一種狹隘的認識,寫生和創作從來就沒有必然的分界線。

1 寫生是創作的必要積累階段,是創作的靈感之源

創作的積累過程包括:繪畫基本功練習,認識自然和社會,提高藝術素養和審美水平。

水彩畫寫生是練習基本功的重要訓練手段,一直是水彩畫專業教育的諸多課程中尤為重要的環節。對于水彩畫能力的提高,素養的形成,以及學生審美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來說,都是不可缺少、及其重要的訓練手段。基本功的練習是自由進行創作的一個必要前提,任何人都不能逾越。一般在高校里,水彩畫寫生會分為三個方向:靜物,人物和風景,而這三個方向與創作也是相對應的。在大量的聯系中,寫生無疑是最為有效的訓練手段,技巧的提高需要反復的練習,也就是要勤于寫生。只有寫生才能有效的培養畫者處理畫面構圖,處理色彩、色調等諸多關系的能力,水彩畫技法中,水分、時間和色彩都需要在大量的繪畫過程中去實踐揣摩和把握,才能做到恰如其分。

藝術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水彩畫家只有到大自然中去體驗,去沉淀,才能獲得永不枯竭的藝術創作靈感。通過寫生,可以體會到萬事萬物的最真實狀態,感悟出自然最真的美。就算一個具有創作才華的水彩畫家,長期脫離生活的滋養,創作靈感也會枯竭。藝術的本質就是將情感傳達給讀者,每個個體都會有個人化的獨特感受。只有在自然與現實生活中感受體會,通過自然和生活表達自己的情懷和思想,離開自然的創作就想沒有文字的語言,空洞、空乏、蒼白無力,畫中的生活內涵,和審美情趣都是在長期藝術寫生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2 寫生是創作的重要特征和形式之一

水彩性的重要特征之一以及水彩畫傳統中的精華部分就是寫生性。寫生是一種直接以實物為對象進行描繪的作畫方式,同時又是畫家鍛煉繪畫表現技法和搜集創作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寫生的意義不僅如此,水彩畫寫生不僅是造型的基礎與色彩表現能力的訓練,它同時還是一種藝術精神的培養,更是一種創作的方式與方法。寫生并不僅僅是機械的對自然的描摹,寫生應當有明確的意義,面對寫生的物象要有一個明確的思想方式與藝術構想,而不是一味地對著物象描畫,不以簡單、表面地再現物象為滿足,水彩畫的完成是以寫生為中心,并同時運用各種相應的手段來實現的。在藝術實踐中,寫生仍然被視為傳授和掌握繪畫技巧的必要過程與基本手段,多數畫家仍然將寫生作為自己藝術創作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水彩畫的發展歷程中一直都是緊緊地圍繞著寫生這個核心中的核心進行的。在文藝復興時期就有“模仿自然”說,中國畫論有“搜盡奇峰打草稿”的說法,說的是創作中的山峰都必須有寫生稿,寫生多了,了解了山峰的形和神,就能信手拈來。這些主張強調藝術來源于現實生活,藝術就是現實生活的藝術反映。符合唯物主義客觀論,也符合藝術創作的基本原則和實際情況。

寫生同時也是水彩畫創作的一種形式,寫生的過程應當是創作意識、造型意識的培養過程,把寫生自始至終看成創作的整體過程,是直接理解藝術創造行為,探求其本質和規律的精神過程,寫生過程中對藝術創作行為與創造意識的培養至關重要。

3 寫生和創作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關系

水彩畫寫生和創作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關系。初學水彩畫專業的學生最先接觸的就是水彩寫生,它是水彩畫創作的必經訓練過程,從水彩畫誕生之日起,水彩畫寫生就已經存在了,沒有水彩畫寫生,必定也沒有水彩畫創作。水彩畫創作是在經過了大量的水彩畫寫生的積累和磨煉后上升的一個層次。然而水彩畫創作并不是水彩畫的終點,當創作遇到難點和瓶頸時,必定需要通過相關的寫生活動來得到創作的思路和靈感,還有技巧技法的再次提升。這個過程不停的循環往復,水彩畫創作能力和技巧才能不斷地達到新的高度,實現新的造詣。并且在很多寫生過程中,誕生過很多優秀的水彩畫創作作品,寫生本身就可以是一次創作過程,因此兩者之間并沒有明確的界限。

沒有寫生,創作就沒有立足之根;沒有創作,寫生就沒有靈魂,得不到升華和洗禮。我們不推崇沒有行動能力,只有空想的藝術家;也不倡導只有行動能力,沒有思維的機械工。就是在寫生和創作之間的反復實踐和探索中,水彩畫技藝才得以不斷提高和成長。因此,水彩畫家需要立足于寫生,認真觀察研究事物的客觀表象,從自然當中提煉自己獨特的體會和情感,才能創造出內容豐富,寓意深刻的作品。兩者是一個相輔相成、相互統一的整體,缺一不可,不可分割。

4 結束語

水彩畫寫生和水彩畫創作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不可分割,兩者都是水彩畫課程里的必修科目。創作要立足于大量寫生的積累,同時寫生要通過創作得到升華,上升到藝術層次。只有兼顧了水彩畫寫生和創作的水彩畫家,將自己最真實的感情融入作品當中,才能創作出領讀者感同身受的優秀水彩作品。兩者是一個相輔相成、相互統一的整體,缺一不可,不可分割。并且相互促進,相互增長。正是對兩者關系的正確把控和妥善處理,才有了中國水彩畫如今的發展和繁榮。

參考文獻:

[1] 李宇亮,包海燕.論水彩畫寫生與創作的關系[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0(7).

[2] 廣耀權.論水彩畫創作[J].文藝生活,2012(8).

[3] 鄭杰.水彩畫風景寫生的教與學[J].藝術探索,2007(4).

[4] 宋若銘.論水彩畫創作的現實性[J].藝術論叢,2009(9).

[5] 陳洋.談水彩畫寫生與水彩畫創作[J].美術教育研究,2008(2).

篇5

根據工程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結合宜春市經濟發展水平,城南片治澇排水系統規劃的總體思路為:高水高排、分區分片、逐步實施。城南片分長江理工學院及新龍化工片、東立及信友化工等片、長江理工等以南山區排水片、開發區居民區片共4片進行處理。

2規劃技術指標及水文特征計算分析

2.1治澇洪水標準

根據《防洪標準》(GB50201—94)、《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318—2000)及《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14-87)的規定,本工程屬Ⅲ等工程;結合宜春市城市建設總體規劃要求,本項目治澇洪水標準為10年一遇一日暴雨加工業生活污水一日排至不淹重要建筑物和居民密集區。

2.2分區分片規劃

根據工程現狀地形條件,目前對浙贛鐵路及開發區居民有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的來水匯流包括城南片征地范圍內的1.15km2及山區匯水面積3.0km2。根據現狀情況,城南片治澇排水系統擬分4個片區進行規劃布置,即:⑴長江理工學院及新龍化工片,來水匯流面積約0.36km2;⑵東立及信友化工等片,來水匯流面積約0.35km2;⑶長江理工等以南山區排水片,來水匯流面積約3.0km2;⑷開發區居民區片,來水匯流面積約0.45km2。

2.3排澇洪水水文分析

2.3.1氣象特征宜春市屬中亞熱帶季風型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冷暖氣團的進退對該地區的天氣變化及氣候形成均產生重大影響,冬季該地區一般由極地南伸的大陸冷氣團控制,寒冷少雨;春季極地大陸氣團逐漸減弱北退,而海洋暖濕氣團逐漸轉強北移;夏季上述冷暖氣團交綏常形成靜止鋒,南北移動,此期間暴雨頻繁,一次降水過程最大降雨量可達200mm以上;七、八月份海洋暖濕氣團進一步加強,晴熱少雨,有時會發生臺風暴雨。夏、秋季節出現的連續性的大雨和暴雨是造成地區洪澇水患的主要原因,按照產生降雨的高空氣流活動變化情況劃分,宜春市地區形成洪澇水患的主要雨型有鋒面雨、臺風雨和熱雷雨。

2.3.2最大24小時設計暴雨量計算及選擇⑴實測降雨量推求設計暴雨。宜春城區內有宜春市氣象站,有1950~2006年連續57年實測降雨資料系列,資料系列較長,資料精度、代表性也較好。本次設計采用宜春市氣象站歷年年最大24小時暴雨量,經頻率計算,按P-Ⅲ型曲線適線后,求得24小時點暴雨參數H24小時=106.1mm、Cv=0.50、Cs=3.5Cv時,經驗點據與理論頻率曲線配合較好,從而求得城南片頻率為10年一遇的最大24小時的設計暴雨量為176.2mm。⑵由暴雨洪水查算手冊法推求設計暴雨。根據江西省水文局主編《江西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冊》(以下簡稱《手冊》)推求城南片設計暴雨量。由《手冊》附圖查得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南片24小時點暴雨參數為H24小時=100.0mm,Cv=0.43,Cs=3.5Cv,從而求得城南片頻率為10年一遇的最大24小時設計暴雨量為157.3mm。⑶2006年兩次最大24小時暴雨量。根據宜春市氣象科技服務中心提供資料,2006年4月12日24小時最大暴雨量為171.7mm,2006年7月8日24小時最大暴雨量為212.7mm。⑷最大24小時設計暴雨量取值。通過上述3種方法求得的最大24小時暴雨量比較得知,2006年7月8日24小時最大暴雨量為212.7mm最大;由歷年實測降雨量推求10年一遇24小時設計暴雨量為176.2mm次之;2006年4月12日24小時最大暴雨量為171.7mm排第3位;而由暴雨洪水查算手冊法推求10年一遇24小時設計暴雨量為157.3mm為最小。從安全角度考慮,本次設計最大24小時暴雨量采用2006年7月8日24小時實測最大暴雨量,即設計暴雨量為212.7mm。2.3.3設計流量計算⑴城區片雨水設計流量計算。城區片包括長江理工學院及新龍化工片、東立及信友化工等片、開發區居民區片等片區。根據《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138-2000),城市建筑密集區,即城區中心區,徑流系數取0.70。該片10年一遇產生的洪水總量,按W=0.1×24小時降雨量×匯流面積F×徑流系數а計算。⑵山區片雨水設計流量計算。山區片為長江理工等以南山區,該片區徑流系數取0.60,雨水設計流量計算公式按經驗公式Q=C·Fn計算,由該片區所處地理位置查得P=10%的系數C=9.2,指數n=0.71。根據24小時降雨所產生的洪水在24小時排干的原則,城南片各區各片雨水設計流量計算結果。

3工程布置與方案比選

3.1工程布置

根據本工程總體規劃原則:高水高排、分區分片、逐步實施。工程實施后,城南片由暴雨產生的大部分來水最終將導入溫湯河內,對浙贛鐵路及開發區居民基本不產生影響,4個片區工程總體布置如下:⑴長江理工學院及新龍化工片:沿學院及新龍化工門前道路新開排水溝,通過穿路涵管及出水渠道后,導入溫湯河內。⑵東立及信友化工等片:東立及信友化工門前道路新開排水溝,通過現有出水渠道,導入溫湯河內。⑶長江理工學院等以南山區排水片:沿新宇化工、宜春市第一軸承廠、長江理工學院以南山體山坡新開排水溝,截斷山區來水,排水溝與長江理工學院后側現有傍山溝溪相連,再新開挖出水渠道,將來水導入上游溫湯河內。⑷開發區居民區片:利用現有排水系統,并在居民區以東新開排水溝,及時將來水導入下游低洼處,消除澇水對居民區的影響。

3.2方案比選

根據工程總體布置要求,結合各片區地形地質要求,選擇安全、經濟的方案進行比選。

4規劃實施效果

根據項目資金安排,本著輕重緩急的原則,項目擬分二期實施,第一期擬實施長江理工學院、新龍化工片及匯流工程、長江理工學院等以南山區排水片;第二期擬實施東立及信友化工等片及開發區居民區片。第一期項目于2006年10月開工建設,2007年3月完工。第一期實施前后效果對比表見表3。長江理工學院等以南山區排水片的實施截斷了內澇來水的主要通道,使其不會進入主要城區而直接排入河中;長江理工學院及新龍化工片排水系統的實施主要對現有管道設施進行更新改造,實施后該片排澇能力加大,排澇更通暢。通過第一期項目的實施,有效地解決了宜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南片遇暴雨即嚴重內澇的現象。

5結語

篇6

【關鍵詞】PLC;井下排水;自動控制

1 系統介紹

礦山井下排水設備是礦山的重要設備,是井下安全生產的重要環節之一,實現井下泵房的遠程控制與監測,是建設數字化礦山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礦井泵房的排水系統設計中一般由多臺離心式水泵構成,一組工作、一組備用 、一組檢修。這種排水系統的操作以離心式水泵的工作特性為基礎,泵站的起停時間判斷及對水位、涌水量大小等現場數據的判斷,完全依賴于工人的經驗和已有的操作規程,作業過程比較復雜,要求工人具有很強的責任心,否則可能出現誤操作,甚至發生大的事故。

自動化控制能改變傳統模式操作過程繁瑣、勞動強度大、人為因素多等缺點,自動控制系統可以實現在主控機房對井下排水系統泵房的所有設備進行網絡監控,做到泵房無人值守、設備安全可靠運行。

2 系統構成

自動控制系統由現場設備層、現場控制層和集中控制層組成。

2.1 現場設備層

現場設備層主要包含傳感器和執行器,其中必須檢測的量包含水倉水位檢測、水泵流量檢測、水泵壓力檢測、水泵負壓檢測和電機及水泵的溫度檢測,檢測儀表根據現場工況選取,主要考慮的是工作壓力、水中離子的腐蝕及水中雜質的影響等。

考慮到對電機設備穩定性的監測及對泵耗能的統計,通過使用電流變送器和電壓變送器將電機狀態反饋到系統中來;考慮到對泵穩定性的監測,可以增加泵體軸承部位橫向和縱向的振動傳感器,將泵振動的強度和烈度定量的傳送給上位機畫面,并對軸承狀況進行預報警。

現場主要執行機構是電機和閥門,電機控制一般使用的均為高壓軟啟動器,每小時的啟停次數應控制在6次以內。抽真空用到的閥門一般是電動球閥,主管路一般使用電動或液動閘板閥,閥門的選取也要考慮水中離子的腐蝕及水中雜質的影響。

2.2 現場控制層

現場控制層采用SIEMENS S7 300 PLC控制器作為控制核心;選用西門子7.5" 或10.4"彩色觸摸屏MP277作為下位機的就地顯示界面,既可實現現場控制層的就地控制也可實現整個系統的集中控制。

現場控制層采用PLC作為控制核心,根據集中控制臺的指令、規定的工藝要求、各種邏輯連鎖關系的要求、現場狀態保護的要求,對現場進行實時控制。

2.3 集中控制層

集中控制層主要由工業控制計算機和操作臺組成;工業控制計算機選用臺灣研華IPC610工控機做為上位機,以進口組態軟件Ifix4.0對整個系統的工藝流程畫面進行設計,達到既可以對整個系統設備的監視,又可實現對各個設備和整個系統的整體控制。

3 系統功能

完善的功能是自動化水平的體現,從系統的控制功能上來說,至少應具備以下幾個主要功能:

3.1 數據自動采集與檢測

需要采集的數據主要包含模擬量數據和數字量數據。模擬量檢測的數據主要有:水倉水位、電機工作電流和電壓、水泵的流量和軸溫、電機溫度、水泵吸水管真空度、水泵出水口壓力及軸振動的強度和烈度;數字量檢測的數據主要有:水泵高壓啟動柜真空斷路器和旁路真空接觸器的狀態、電動閘閥的工作狀態與啟閉位置、真空泵工作狀態、電動球閥狀態等。

3.2 三種工作方式

系統控制具有自動、手動和檢修3種工作方式。自動時,由PLC檢測水位、壓力及有關信號,自動完成各泵組運行,不需人工參與;手動工作方式時,由工作人員選擇某臺或幾臺泵組投入,PLC提示操作人員完成已選泵組的啟停和監控工作;檢修方式為故障檢修及試車時使用,當某臺水泵發生故障時,該泵組將自動退出運行,并發出聲光報警,設備檢修時,現場操作箱和組態畫面均有檢修按鈕,可防止其他人員誤操作,以保證系統安全可靠。

3.3 結合“尖、峰、平、谷”的自動控制

井下排水負荷容量一般比較大,用電量占整個礦上用電的15%-50%,因此結合不同的用電費率段,以節省開支是很有必要的,調度水泵在用電的“谷段”和“平段”時間段工作,盡量避免在“峰段”和“尖段”啟動。這樣就需調度各水泵在用電的“谷段”和“平段”時間段將水倉的水位排至較低液位,以便水倉能夠騰出盡可能大的容積,使其在“峰段”和“尖段”容納更多的礦井涌水而不用啟動水泵,當然系統是以安全為第一位的,如果“峰段”和“尖段”涌流比較大,液位到達了安全液位時還是需要同時開啟多臺水泵將水位控制在合理的高度的。

3.4 運行時間和流量的統計

為了保證各臺泵的運行時間基本一致,系統自動累計泵的運行時間,在設備投入自動的情況下,系統每次都會自動投入使用時間最少的泵;為了更好的分析系統的效率,系統自動累計流量值和電機的功率輸出。

3.5 系統保護功能

啟動保護:當水泵啟動后,如流量達不到正常值或電機電流偏小,PLC判斷本臺泵為失載狀態,自動設置使本臺水泵停車,自動轉換為啟動另一臺水泵,并發出聲光報警。

超溫保護:電機和水泵長期運行,當軸承溫度或定子溫度超出允許值并持續一定時間時,PLC自動設置使本臺水泵停車并轉換為啟動另一臺水泵,并發出聲光報警。

振動保護:當水泵振動傳感器反饋回來的信號經過軟件濾波后依然超出合理的范圍,PLC自動設置使本臺水泵停車并轉換為啟動另一臺水泵,并發出聲光報警。

電動機故障:當檢測到電機電流、電壓出現異常時, PLC根據情況自動完成水泵的投切。

液位報警:出于安全的需要,現場一般采用一塊超聲波液位計和一塊投入式液位計,當兩個液位計反饋回來的值偏差大于0.2米時PLC自動聲光報警,操作人員宜根據情況采取保守的操作方式并檢查儀表。

3.6 動態顯示及數據庫

上位機采用IFIX進行組態,界面組態分為井下排水系統流程圖、高壓排水泵控制畫面、參數顯示畫面、報表顯示畫面、綜合趨勢圖畫面、報警總貌畫面等多個畫面,可以動態顯示各個變量,實時對執行機構進行操作。

自動生成實時和歷史數據報表:界面報表組態要有按工藝要求制作的班報表及月報表,即利用DDE方式將實時數據庫的資料輸出到EXCEL中生成報表數據,并進行相關的鏈接,實現人工操作打印。以模擬圖、趨勢圖、成組參數和曲線等方式實時顯示機組的運行狀態,參數越限報警等。用軟件定義、采集、顯示蓄水池水位、出口壓力、入口流量、耗電量(分時段)等重要參數的歷史趨勢數據。

3.7 通訊接口

排水自動化可以作為數字化礦山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可以在總控室或者調度室進行操作,因此通訊必不可少,可以通過配置以太網模塊CP343將PLC與以太網連接,通過光纖介質將信息傳至總控室及調度室,如果有需要也可以擴展WEB功能。

4 結語

排水自動化系統是數字化礦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關系到礦山安全的重要系統,因此傳感器和執行器的選擇以及控制算法的編寫要優先考慮使用成熟的產品的技術。排水自動化雖然不能直接節約能源,但是能夠對流量和電流進行統計、對泵的振動、電機電流以及泵和電機的溫度預警,便于形成管理效益。

參考文獻:

[1]付華,楊素君,汪玉鳳.計算機礦井排水控制系統[J].工業控制計算機,1997(05).

篇7

關鍵詞:精處理 樹脂再生 優化措施 節約

中圖分類號:TM6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4(c)-0072-01

茂名臻能熱電有限公司#7號國產600 MW超臨界燃煤機組,鍋爐最大連續蒸發量為1920 t/h。凝汽器采用不銹鋼管,冷卻水為淡水,采用循環供水方式。單臺機的凝結水量:正常為1428 m3/h,最大為1590 m3/h。凝結水精處理系統采用以下流程:凝結水泵出口來凝結水前置過濾器體外再生混床樹脂捕捉器低加入口。

機組設置1套凝結水精處理系統,系統由2臺前置過濾器(按2×50%凝結水全容量處理設計)、3臺混床和3臺樹脂捕捉器(按3×50%凝結水全容量處理設計)組成。并設置1臺出力為單臺混床70%正常出力的再循環泵和1套凝結水精處理體外再生系統。

1 優化內容和依據

(1)優化內容:①精處理出水水質和周期制水量試驗;②再生系統陽、陰樹脂分離效果和混床輸送效果試驗;③再生酸堿耗量、除鹽水耗量及能耗;④檢驗精處理再生反洗程序各參數的合理性。

(2)依據:①GB/T 13922-2011《水處理設備性能試驗》;②GB/T 6903~6913-2005《鍋爐用水和冷卻水分析方法》。

2 試驗情況和效果

(1)延長精處理運行周期。

①前置過濾器試驗前3 d反洗一次,試驗后7 d反洗一次,水質合格,壓差正常,兩臺制水量由原來99144 m3增加到231336 m3,提高了2.33倍,反洗用水量減少了58%。

②混床運行,每臺NH4-OH型制水量由原來20萬 t提高到25萬 t,運行周期由原來20 d提高到25 d,H-OH-型運行時,周期制水量在8萬 t以上,運行周期達到8 d,符合設計要求。

(2)消除了再生過程中樹脂流失現象。

試驗前,分離塔在反洗時上部跑樹脂,嚴重時每次跑樹脂量達50 kg左右,主要原因是反洗流量過大,樹脂被頂至頂部,無法攪動,也影響到反洗效果。試驗后反洗流量由90~100 m3/h降低到55 m3/h,既保證了反洗效果又消除了跑樹脂現象。

(3)提高了再生質量和再生度

通過試驗,再生過程作了下列改進:

分離塔反洗流量由原來90~100 m3/h降低到55 m3/h,既提高了反洗效果,又防止了樹脂流失,保證了樹脂總量和陰、陽樹脂配比正常。

分離塔樹脂分離由原來一次分離改為二次分離。分離時間與進水流量也作了改進,提高了樹脂分離效果。樹脂分離率≥99.9%,符合設計要求。分離后,陽樹脂中含陰樹脂由原來的0.1%~0.25%減少到≤0.1%,陰樹脂中含陽樹脂≤0.1%。

陰、陽塔再生失效樹脂,試驗前,進再生液時,再生塔內充滿了水,再生塔下部出水門全開,造成再生液在20 min內稀釋至1%左右,流速達10~12 m/h,20 min后,再生液濃度雖然恢復到了4%~5%,但由于再生塔內水已放盡,進入的再生液產生嚴重偏流,影響再生效果。試驗后作了兩個改進,一是進再生液前將再生塔內水位放至樹脂層處,二是在再生塔出水管上加裝了一個手動隔膜閥,控制再生流量,保證了再生液再生濃度和流速,提高了再生效果。

降低了再生用酸、用堿、用水、用電量。

通過多次試驗,再生時,再生劑用量、用水量、用電量降低明顯:

用酸量由原來每次2 m3降低到1.2 m3,用酸量降低了40%。

用堿量由原來每次2 m3降低到1.34 m3,用堿量減低了33%。

由于再生液用量減少,再生時間、沖洗時間減短,用水量,用電量也相應減少。

(4)節約運行費用(以一年365天計)

①前置過濾器反洗用水減少3197 m3,用電量減少1034度,用氣量減少53%;

②高速混床樹脂再生用酸量減少44 t,用堿量減少45 t,用電量減少955度,用水量減少2951 m3;

③一年節約運行費用約11萬元。

(5)分離塔陽樹脂輸出由人工控制改為自動控制

陽樹脂從分離塔向陽再生塔輸送,實驗前采用人工控制,即一個人在現場觀察,一個人在控制室,進行人工操作。既繁雜,又產生輸送誤差。試驗時,將分離塔底部的光電控制開關,重新安裝,重新調試,調節靈敏度在最大值,經多次試驗,光電控制開度使用靈敏、可靠,陽樹脂輸送到設定位置,立即自動停止。既節省了人力,勞力,又防止因人工控制時對講機故障等原因造成人工控制失誤,樹脂多輸現象產生,保證了樹脂輸送效果。

3 結語

(1)前置過濾器運行,反洗正常,流量計、壓差計符合要求,出力達到設計要求,除鐵效果較好。可再延長運行時間至10d后再進行反洗。

篇8

關鍵詞:自動控制系統 礦井排水系統 PLC控制技術

開灤東歡坨礦屬于大水礦井,為了實現排水系統的自動化控制和提高排水系統的效率,我公司做了比較深入的理論研究,利用現代控制技術與理論,研究開發了適用于煤礦井下自動化排水的控制系統。采用PLC控制技術,結合先進的傳感器檢測技術,采用電動閥門,智能配電柜等,使得中央泵房達到無人值守智能控制的目的,進而實現各水泵的聯合控制,使得排水系統運行效率及安全系數提高。中央泵房自動化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PLC程序設計、觸摸屏的界面組態以及上位機(Intouch)的界面組態。

1、PLC程序設計

1.1 就地柜(單泵)PLC的程序設計

(1)閥門的控制。單個閥門的控制順序如下:系統接收到“開閥門”信號,開啟閥門;接收到“關閥門”信號,關閉閥門;閥門限位開關出現故障則禁止動作并報警;閥門開啟在規定時間內開啟到位,輸出“開到位”信號;閥門開啟超過規定時間未開到位則報警;閥門關閉到位在規定時間內關閉到位,輸出“關到位”信號;閥門關閉超過規定時間未關到位則報警。

(2)水泵的控制。單臺水泵的控制順序如下:系統接收到“啟動水泵”(此處僅指高壓合閘)信號,則進入啟動順序;接收到“停止水泵”(此處僅指高壓分閘)信號,則進入停止順序;高壓合閘在規定時間內合閘到位,輸出“合閘到位”信號;高壓分閘超過規定時間,依然有“合閘到位”信號則報警;高壓合閘超過規定時間,合閘不成功則報警。

(3)與集控柜PLC的通訊。包含以下內容:通過控制信號來傳遞啟動、停止等信息;通過狀態信號來進行閥門狀態、水泵狀態、運行參數的監視等。

(4)手動、就地、集中控制的切換。在手動模式下,PLC系統不參與控制,僅參與系統狀態的監控。在就地模式下,由就地PLC柜控制系統的啟動、停止,并監控系統的運行狀態。而在集中控制模式下,由集控PLC柜控制系統的啟動、停止,并監控系統的運行狀態。在操作過程中,應實現無擾動切換以不影響執行元件的工作狀態。

(5)系統故障的處理。可能出現的故障有:閥門限位開關故障;閥門開啟、關閉超時;高壓合閘、分閘超時;過程值如:出水壓力、真空度、振動變送、流量、溫度等超限;過程值時間超限等。

1.2 集控柜PLC的程序設計

(1)自動控制模型的建立,可以對峰谷時間、涌水速率、水泵運行時間、水泵效率、實時水位、電網負荷等進行綜合分析考慮,確定共需幾臺水泵、那幾臺水泵投入運行。通過對系統的實際時間和可變的峰谷設定時間進行比較,在到達峰段時間、谷段時間分別輸出相應的信號;根據水位變化的速度來計算涌水速率,并據此啟動不同數量的水泵,保證安全運行。此外該設計還能對每臺水泵的運行時間、效率進行比較,優先投入運行時間較少、運行效率較高的水泵。該系統可以監控水倉的實時水位,并根據水位的實際情況確定系統的運行狀態,并根據電網負荷來確定系統的狀態。

(2)手動、集中控制、自動控制的切換。在手動模式下,PLC不參與控制,僅進行通訊,用來監控水泵的運行狀態。而在集中控制模式下,由觸摸屏或上位機和集控柜PLC實現水泵的啟動、停止控制,并進行水泵的運行狀態監視。在自動控制模式下,由觸摸屏或上位機和集控柜PLC實現整套水泵系統的自動控制,根據建立的自動控制模型來控制每臺水泵的狀態。切換過程應實現無擾動切換,不能影響水泵的運行狀態。

(3)管路閥門的控制,包括:根據投入運行的水泵,控制主管管路閥門的開啟、關閉;根據投入運行的水泵和抽真空方式的選擇,控制射流管路閥門的開啟、關閉;根據抽真空方式的選擇,控制真空閥門以及相應的真空泵的開啟、關閉。

(4)模擬量(水位)處理,包括處理模擬量,對水位減刑監視和報警根,并據水位控制運行水泵的數量。

(5)系統故障處理,常見故障有:閥門限位開關故障;閥門開啟超時、關閉超時;水位超限;過程值如:液位超限等。

(6)與就地PLC的通訊,即通過信號來控制水泵的啟動、停止控制;通過狀態信號來監視閥門狀態、水泵狀態、運行參數。

(7)與觸摸屏的通訊,即該系統不僅可以通過觸摸屏面板上的控制按鈕觸發水泵的啟停控制,還可以通過觸摸屏面板的顯示元件顯示水泵的運行狀態。

(8)與上位機的通訊,即該系統可以通過上位機面板上的控制按鈕輸出的控制信號觸發水泵的啟停控制,通過上位機面板顯示元件的狀態信號顯示水泵的運行狀態。

2、觸摸屏的界面組態

觸摸屏的誡勉狀態設計主要包括:控制按鈕可以用于控制模式的切換,水泵的啟動、停止等,還能夠通過觸摸屏更改水泵的運行參數。該觸摸屏還能夠顯示各水泵執行元件的狀態和運行參數,并對水泵運行參數的實時趨勢和歷史趨勢進行顯示。在引導型操作界面,人性化的設計還可引導操作員按照合理的水泵啟動順序完成操作,確保安全運行。此外,該界面還可針對用戶分配權限,不同的用戶可獲得不同的操作權限。

3、上位機Intouch的界面組態

上位機的界面組態主要包含以下內容:控制按鈕可以用于控制模式的切換,水泵的啟動、停止等,還能夠通過觸摸屏更改水泵的運行參數。該觸摸屏還能夠顯示各水泵執行元件的狀態和運行參數,并對水泵運行參數的實時趨勢和歷史趨勢進行顯示。在引導型操作界面,人性化的設計還可引導操作員按照合理的水泵啟動順序完成操作,確保安全運行。此外,該界面還可針對用戶分配權限,不同的用戶可獲得不同的操作權限。

篇9

關鍵詞:降耗節能 PLC控制 避峰就谷

中圖分類號:TD6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c)-0102-03

Abstract:recently,the country units for coal mine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afety in production.for coal production units,not only require the mine water pump control automation system has good safety and reliability,but also requires drainage system has good effect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in this paper,the author is mainly aimed at analysis how the camp’s coal mine large equipment realized the’s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from the reservoir water level difference of classification; the use of PLC programming technology and embedded peak valley and other related aspects are briefly discussed.

Key Words:Energy-saving and Ejection-decreasing;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LLOR);Time-of-use Electricity Price

1 項目簡介

2009年,蔭營煤礦啟動了關于排水系統自動化控制項目的論證工作,為了實現對水泵的良好控制和節能減排的目的,蔭營煤礦積極的與多個研究單位進行了有效的合作,共同研究穩定有效的遠程控制方案來完善自動化控制系統。其研究表明使用工業標準控制器―PLC對現場信號進行采集并分析將能準確的對水泵進行控制,而通過分級水庫聯動、避峰填谷等方式也能夠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

在項目論證時國內已經有很多礦井水處理或水提升的系統案例,只是,很多的案列都將重點放在了礦井水提升上,還有諸多的問題還需要處理:(1)井下污水的存儲與排放不協調;(2)地面污水處理與清水使用不協調;(3)需要改造地面和井下水泵提升系統,減少勞動力的投入,精簡人員;(4)自動化監測監控程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系統之間的聯鎖控制的安全穩定性有待提高;(5)節能減排技術不夠先進;(6)大功率水泵啟動對電網的沖擊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礦井水處理管理體系存在缺陷,需要對礦井水處理綜合系統進行保障。

上面提到的這些問題都是蔭營煤礦的相關業務技術人員一起分析之后對水處理系統不足部分達成的共識。而針對這些問題,通過一些列的實際調查研究工作,蔭營煤礦工程技術人員提出了新型的處理系統,該系統從實際出發,考慮了各個水泵房節點容量、電氣回路狀況,讓井下液壓閥門控制系統、地面水處理控制系統結合礦井自動化網絡進行有機的聯動監控平臺,讓該系統實現監測監控模式―礦井水綜合。而其中的平臺設置在機電調度,有專門人員進行管控,能夠完全的排除上述一些列的隱患:

(1)井下大口徑出水閥門采用液壓閘板閥門,具備終端位置信號和過載信號反饋,電源使用660伏,閥門控制采用專用防爆電控柜進行控制;(2)把原有排真空工藝改造成無底閥射流排真空。過去的吸水閥門由于不能及時的排除礦井中的殘渣,讓底閥不能夠正常的活動,所以注水難以加滿,處理這樣的情況需要大量的人力定時的做清理,由此,改造排真空工藝是完善泵房遠控系統就顯得十分必要了;(3)對井下和地面多個水倉進行監測,并根據各個水倉水位情況進行水位聯鎖控制。井下水倉、地面污水倉、地面水處理清水倉和地面高山清水池之間相互聯鎖和制約形成礦井水處理系統的一個總的聯鎖(見圖1)。

污水處理車間進行有效的處理之后的地面清水將會被提升到高山水庫里面,通過鏈接井下和地面的各種運輸管道,地面清水將會輸送到各個需要用水的地方。井下射流時主要就是使用地面清水進行射流,但是若是運輸管道有殘渣導致的堵塞或者是管道途經路況受損的話都會影響清水射流,在清水射流出現異常的時候才啟動礦井污水進行射流。

實施按水位、避峰填谷、各臺水泵輪換工作和遠程自動化開啟和關閉水泵運行,將大大的減少該過程中的人力投入,只需要適量的加大維護人員的檢查力度就能夠保證其安全穩定的運轉,在實現人員的精簡的同時也提高著礦井人員的工作效率。

對于水泵的控制來講,首先是得參考供電公司峰谷定價機制,在不影響到礦井安全的情況之下前提下調整開泵時間,開水泵的時間盡可能的處于谷時以減少對礦高壓電力網的沖擊,一般情況下可以隨時開泵,峰時則盡可能避免開泵以降低峰時的運行成本。

建立礦井機電調度中心,然后安排專門的人員通過機電調度中心對水泵和污水處理等進行有效控制,并監督全礦各個用水環節的具體狀況,在全自動化監控過程中發現故障要及時的通知巡回檢查人員進行排查和檢修工作。

蔭營煤礦要及時的為員工提供相應的培訓,只有專業技術過關,職業素質良好的員工才能熟練的進行各個泵房進行巡檢,準確的填寫巡檢報告單。

項目設計之初就得考慮到可能導致煤礦事故的因素和確保煤礦區工作安全順利進行的相關條件。項目技術人員通過對比,決定采用西門子公司S7-300控制器作為水泵控制系統的核心控制組件,控制器上安裝了采集水泵操作信號標準工業以太網卡和針對控制器輸出控制對象進行數字信號輸出的模塊。

2 控制系統構成

2.1 系統主要包括二部分

液壓閥門控制系統:液壓閥門控制系統由液壓閘閥、液壓站、信號傳感器、信號電纜和動力電纜組成,其作用是為閥門打開提供動力和控制機構,并提供了手動方式下的控制方式水泵遠程采集控制系統:水泵遠程采集控制系統由水泵控制器、壓力儀表、流量儀表、水位儀表、現場操作站、通訊電纜和控制電纜組成。控制系統總體結構圖如圖2、圖3所示。

由圖2和圖3可以看出,本系統中液壓閥門控制系統和水泵遠程采集控制系統相互聯系的一個統一體。

2.2 水泵遠程采集控制系統實現的功能

水泵的遠程采集控制不需要人為干預,只需要通過工業計算機就能實現控制,按照各級水庫水位和峰谷時間,讓水泵自行的開關和輪換工作,并在不同的情況下做出合理調度,水泵啟動的全過程可以不用人工干預。

遠程采集控制系統能夠隨時的監督和測量水泵電機的運行電流和電壓的波動情況和數值大小,并根據采集到的信息根據電機類型做出過載、過熱等故障的分析,以采取措施穩定電機的運轉。若是有預警信息傳到地面水泵監控中心,遠程系統將會立即停止水泵并顯示問題的具體情況。

遠程采集控制系統具有保護功能。該系統能夠及時的發現過載、欠壓、泄漏、超溫等問題以及電機故障,并及時的終止有故障水泵的運行,改換備用水泵。

現場控制中心將采集的數據和調度策略傳至地面指揮中心,讓監控人員能夠實時的了解水泵運行工況并根據采集到的數據信息向現場控制中心發出相應的指令進行遠程的指揮。

設備原來的手動控制方式之所以被保留下來,就是因為這樣的手動控制具有優先控制權,即便是系統存在問題的情況下,還能夠在手動控制下實現水泵的正常工作。

遠程采集控制系統的實時性好,除了能對各設備的運行工況進行監控之外,還能隨時查詢、打印實時趨勢及歷史趨勢。

人機界面所顯示的數據信息豐富多樣又不難理解,而且這類信息的操作方法也比較簡易。

軟件中嵌入了大量的控制調整策略。這些調整策略能夠讓系統在發現問題的時候有相對于決策來進行選擇,并按照實際的需要調整軟件的運行參數,讓系統能夠在不同狀況下都能進行正常的運轉。

系統的遠距離監控的特點就是能夠不受空間的限制,距離遠近都能夠實現有效的控制。

系統控制的工作方式有三種:自動方式,半自動工作方式和手動檢修方式。半自動方式需要工作人員選擇某臺或幾臺泵組投入。而手動檢修主要是在系統出現問題需要對具體的水泵及其附屬設備進行檢修或者是手動試車的時候常用到的方式。

3 節能經濟效率分析

人員經濟效率分析:人員精簡后將帶來的經濟效益。具體分析見表1。

節電經濟效益分析:節點經濟效率主要體現在對供電公司峰谷價位調整的基礎上得出的。水泵工作主要按照2臺工作,2臺備用,1臺檢修進行分配負荷,具體分析見表2。

節水經濟效益分析:礦井水處理系統的完善主要是對礦井水的綜合利用功能進行完善,主要目的就是實現水資源的節能減排的效果。

安全效益分析:現場操作人員的崗位撤銷,比如水泵房的值班人員數可以相應的縮減,這樣能夠減少職工在井下工作時的安全事故發生幾率。

生產效率提升:過去對水泵進行控制的時候采用的是手動注水方式,其缺點就是不能保證每次注水排空都能達到預定的效果,而且手動注水需要兩個人才能完成操作,一人注水,另一人開啟。改造后的注水方式能很好的控制水泵,而且排空效率非常好。大大縮短了注水和操作的時間,這種自動方式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系統的建設花了一個月完成,投入運行至今迎接了來自全省范圍內很多家煤礦和兄弟單位前往進行調查研究和考察工作,并且獲得了相關專家的一致好評。蔭營煤礦項目獲得的成果有利于促進山西省煤礦工業自動化系統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篇10

摘要:以漯河市污水凈化中心的Carrousel氧化溝(以下簡稱氧化溝)系統為考察對象,針對該系統進水水質復雜,控制滯后的難點,引入人工神經網絡的理論和方法,對其模擬分析,建立了基于BP網絡的氧化溝系統出水COD預報模型。模型性能檢驗和靈敏度檢驗表明,建成的模型準確度高,適應性強,可直接用于該系統出水COD預報,這為氧化溝工藝在線控制提供了一條簡便的途徑。

關鍵詞:人工神經網絡 氧化溝系統 出水COD

Abstract: The carrousel oxidation ditch system in Luohe Center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is difficult to control on-line because the influent characteristics are complex and vary significantly. To resolve the problem, advance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was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water parameters of oxidation ditch system and a BPNN model predicting effluent COD was built up. Sentivity and performance tests showed that the model can adapt to different situations and has good ability to generalize. It can be directly used to predict effluent COD concentration, which is very helpful to oxidation ditch system control on-line.

Keywords: ANN; oxidation ditch system; effluent C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