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清蛋白范文
時間:2023-04-08 01:32: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乳清蛋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特殊人群的營養劑
乳清蛋白是牛奶乳清中存在的一類蛋白質。就其氨基酸組成而言,乳清蛋白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優質蛋白質,對運動員、老年人群、嬰幼兒等特殊人群的保健作用正成為研究重點。
乳清蛋白在老年人營養中的應用集中了最多的關注。
首先,攝入乳清蛋白有助于維持機體瘦體重,這是因為老年人攝入乳清蛋白更有利于蛋白質合成,可保持良好的蛋白質營養狀態,抑制肌肉組織丟失;乳清蛋白的特點包括快速的消化率,刺激餐后蛋白質高合成和調節蛋白質平衡;乳清蛋白幾乎不含脂肪和糖類,是低能或低脂飲食計劃的完善補充;乳清蛋白含有比牛乳蛋白、雞蛋蛋白和大豆蛋白更多的亮氨酸,以保護瘦體組織,同時減少脂肪合成;乳清蛋白比酪蛋白、牛奶中的其他蛋白更能產生飽腹感。其次,乳清蛋白可阻止骨骼中鈣的丟失,預防骨質疏松。作為飲食鈣的來源,每100克乳清蛋白可提供500~800毫克鈣。
對于非母乳喂養的嬰兒來說,母乳中乳清蛋白與酪蛋白之比是60∶40,而牛奶中兩者之比是18∶82或20∶80,因此以乳清蛋白為主的嬰兒配方奶粉更接近母乳氨基酸組合,是理想的嬰兒營養劑。其次,以乳清蛋白為基礎生產的食品具有低致敏性,可降低嬰兒腹痛發生率。再次,乳清蛋白含有調節睡眠的神經遞質,有助睡眠,可促進嬰兒大腦發育。此外,研究還證實,乳清蛋白可增加益生菌,改善腸道免疫力。
還有研究證實,乳清蛋白可為那些追求優異成績和迅速恢復體力的運動員和健身消費者帶來益處。
預防疾病保身心
乳清蛋白有多種防病作用,包括防治“四高癥”(即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高體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降低血清膽固醇,防治消化系統疾病(包括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消化性疾病)。
此外,乳清蛋白在癌癥防治上的效果正被發掘。乳清蛋白因其易消化、對機體無刺激的優點,可作為癌癥患者蛋白質的良好來源。在動物和體外實驗的結果顯示,乳清蛋白可以抑制某些癌癥的腫瘤細胞的增長,如前列腺癌、乳腺癌、結腸癌等。
科學選購防受騙
因為乳清蛋白的作用已被廣泛認可,使用者越來越多,市場上便一下子冒出了很多假冒的乳清蛋白產品。
其實,要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也很簡單,只要掌握以下小竅門,就可大大減少上當受騙的機會:
用開水沖。大豆蛋白等用開水沖后迅速溶解,乳清蛋白用開水沖后,會出現許多絮狀和粒狀的白色物體。
新聞鏈接:
篇2
10年前,美國田納西大學茲麥爾博士在研究鈣對非洲裔美國肥胖男性降血壓作用時,偶然發現,受試者每天飲用兩杯酸奶,鈣的攝入量由每日400毫克增至每日1000毫克,持續一年后,不僅他們的血壓有所下降,體重居然也減了4.9千克。此后,有些學者也先后證實乳品有助于減肥和控制體重。為了揭開乳品減肥和控制體重之謎,茲麥爾博士等研究人員進行了深入研究。
乳鈣的減肥作用
茲麥爾研究發現,乳制品(乳品富含鈣)與其它鈣補充劑(如碳酸鈣)相比,有更加顯著的減重效果。茲麥爾博士等研究人員,給轉基因老鼠連續6周喂低鈣、高蔗糖、高脂肪飼料,使其體重和腹部脂肪均增加,造成老鼠超重或肥胖。然后將這些老鼠分成四組,均喂低能量飼料。在低能量飼料的基礎上,第一組繼續喂蔗糖/豬油;第二組補充了1.2%的碳酸鈣;第三組從脫脂奶粉中攝取1.2%的鈣(乳品攝取組);第四組則從脫脂奶粉中攝取2.4%的鈣質(高乳品攝取組),連續喂養6周。試驗結束時,第一組雖然繼續攝入蔗糖/豬油,但由于能量有所降低,體重仍減11%;第二組(碳酸鈣組)體重減19%;第三組(乳制品組)體重減25%;第四組(高乳品組)體重減29%。乳制品組,特別是高乳品組的減重作用明顯優于碳酸鈣組。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乳鈣的減重作用優于鈣補充劑:二是乳品的減重作用不僅僅是鈣的作用,還有其他成分的作用。
茲麥爾博士等研究人員在動物試驗的基礎上,還進行了人體試驗。結果表明,增加鈣的攝入能夠加速體重及脂肪減少,從乳品中攝入鈣比從其它鈣補充劑中攝入等量的鈣,更能促進減肥。在一項 24周的研究中,受試者被分成三組。受控組食用低鈣膳食,第二組從碳酸鈣中攝入高鈣膳食,第三組從乳品中獲取大量的鈣。三組的膳食中的能量都很低。結果,受控組體重降低了6.4%, 食用碳酸鈣組體重降低了8.1%, 而食用乳品的一組體重降低了10.9%,比受控組高出70%。
乳清蛋白的作用
篇3
乳糖制品廣泛用于食品及醫藥行業,如嬰兒食品、人造奶油及糖果制品等。藥用乳糖在醫藥行業的應用也日益增多,目前普遍作為藥用填充劑或稀釋劑用于藥物生產中。然而,由于乳糖一般從牛奶乳清中提取,常因含有乳清蛋白等雜質而使其純度降低。這些雜質蛋白的存在使得用藥過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注射用藥中尤為突出。2010版《中國藥典》特別增訂了對乳糖有關檢測的法定標準[5989811],主要目的是保證藥用乳糖中由雜質蛋白引起的過敏反應最小化。由此可見,在制藥行業中的乳糖制品安全已經得以充分重視,而在食品行業亦如此。
本研究涉及的α乳清蛋白和β乳球蛋白是乳糖制品中的主要雜質,也是主要過敏原。因此,嚴格控制乳糖制品中二者的含量極為重要。本研究組的前期實驗表明,高效液相色譜(HPLC)對二者的分離并不理想,且因紫外檢測器的檢測限較高而難以真正用于乳糖制品質量控制。目前為止,以HPLC技術對乳清成份的分析往往耗時較長[1,2]。而其它傳統分析方法,如凝膠電泳法[3]及免疫法[4]等,均在方法成本、操作簡單性或靈敏度方面不太理想。因此,發展一種靈敏、快速、高效的α乳清蛋白和β乳球蛋白分離檢測方法十分必要。
近年來,毛細管電泳(CE)在大分子分離分析領域展現了獨特的優勢,其在生物領域及食品、藥物質量控制領域中的應用也日益廣泛[5,6]。目前使用CE技術進行蛋白分離的最主要問題之一是樣品吸附等原因造成的分離性能和檢測靈敏度下降[7]。解決這一問題的手段主要包括采用涂層毛細管[8,9]、使用極端pH條件、發展高靈敏度的檢測方法以及樣品的富集等。其中,高靈敏度檢測方法主要有電化學檢測、熒光檢測和質譜(MS)檢測方法,而樣品富集技術一般可分為柱前富集和柱上富集[10~12]。通常使用紫外(UV)檢測器可達到μmol/L量級的檢出限[13]。而采用樣品富集和激光誘導熒光(LIF)檢測結合的方法,可使檢測限降低至pmol/L~nmol/L水平[7,10,11,14]。在實際應用中,因UV檢測方法簡單、儀器普及率高、性能穩定、自動化程度高等優點而廣泛使用。目前,蛋白質的高靈敏度檢測多采用UV方法,如對牛血清白蛋白(BSA) 檢出限可達到30 pmol/L[15]、通過柱前濃縮可實現的對肌紅蛋白的1700倍富集[16]等,但這些方法所使用的樣品處理步驟都較為復雜。采用簡便快速的CE方法對α乳清蛋白和β乳球蛋白進行痕量分離檢測至今未見報道。
本研究采用毛細管區帶電泳(CZE)實現了對α乳清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高效分離及高靈敏檢測。通過使用優化的樣品處理步驟及實驗條件,有效避免了兩種蛋白在毛細管內壁的吸附問題,二者峰形良好,在2 min內可實現基線分離。將本方法用于兩種蛋白測定,線性范圍和重現性均能滿足要求。該方法已用于實際樣品的分析,可成功區分經過一次精制的乳糖粗品和二次精制的乳糖制品,可望在乳糖制品雜蛋白檢測領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2實驗部分
2.1儀器與試劑
Aglient3D HPCE毛細管電泳儀 (美國安捷倫科技公司),儀器控制、數據采集與處理由安捷倫化學工作站軟件 ChemStation(版本B.01.03)完成;熔融石英毛細管(50 μm I.D. × 38.5 cm,有效長度30 cm,河北鑫諾公司);萬分之一分析天平 (日本島津公司);雷磁pHS3C型精密pH計 (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α乳清蛋白和β乳球蛋(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提供),乳糖制品(供注射用,重慶藥友制藥有限公司提供)。甲醇、乙腈及異丙醇(色譜純,美國Dima公司)。其它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所有溶液均以去離子水配制,并在使用前經0.45 μm的纖維素濾膜過濾。
2.2電泳條件
新毛細管在使用前用1 mol/L NaOH沖洗10 min,H2O 沖洗5 min,背景緩沖溶液沖洗4 min; 每兩次運行之間用1 mol/L NaOH沖洗3 min,H2O 沖洗1 min,背景緩沖溶液沖洗4 min, 以保證重現性。每4次進樣后更換緩沖液。儀器運行條件為:電壓+30 kV,毛細管溫度25 ℃, 紫外檢測波長205 nm,壓力進樣5 kPa
2.3樣品制備
精確稱取適量α乳清蛋白和β乳球蛋標準品,溶于水,即為標準樣品溶液。乳糖制品處理方法如下:稱取0.500 g樣品,溶于1.00 mL水,渦旋混勻后,超聲20 min(超聲溫度不超過25 ℃),2000 × g離心1 min,取上清液進行分析,進樣前樣品于4 ℃保存。
3結果與討論
3.1CZE條件的優化
蛋白質大分子在毛細管內壁上的吸附問題一直是制約CE在生物大分子領域應用的主要瓶頸問題。有關測量乳品中蛋白質的報道通常只用毛細管內壁涂層的方法對蛋白吸附進行抑制,如孟序等[17]曾使用聚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醇涂層毛細管對乳品中的6種蛋白進行分離分析,但其背景緩沖溶液成分相對復雜,并需對蛋白質進行變性處理。本研究采用CE模式中分析速度快、消耗低、體系最簡單的CZE模式,利用未涂層的熔融石英毛細管、簡單的背景電解質及簡單的樣品處理方法對乳糖制品中的α乳清蛋白和β乳球蛋白進行分析。
對兩種等電點相近、清疏水性質相近、而空間結構及蛋白表面所含活性基團略有不同的蛋白大分子的分離而言,在首先解決蛋白在毛細管內壁的吸附的前提下,還需調整合適的背景電解質體系,使得二者遷移時間的差別足以保證基線分離。實驗條件的優化主要集中于對背景電解質成分、濃度及pH值、毛細管長度及內徑、樣品處理方法及進樣方式、分析電壓及溫度等方面。最終通過實驗參數的系統優化,兩種組分在電壓+30 kV,毛細管溫度25 ℃,25 mmol/L 磷酸鹽緩沖液(pH 7.0)的條件下,2 min內得到了快速、高效的基線分離,并可達到令人滿意的檢測靈敏度(圖1)。
3.2方法評估
3.3實際樣品測定
在實際乳糖樣品的測定中,采用上文所述樣品處理方法,在高、中、低3種濃度下測定方法回收率,可得二者的加標回收率分別為α乳清蛋白71%、β乳球蛋白50%。經樣品處理后,可定量檢出初次精制的乳糖粗品中這兩種蛋白(圖2),并沒有觀察到樣品基質的干擾,可見方法選擇性及靈敏度均可達到實際檢測的要求。而在二次精制的乳糖成品中,未
4結論
本研究建立了簡單、快速、靈敏、穩定的CZE方法,在不使用涂層毛細管及復雜的背景電解質條件下,2 min內實現了乳糖中的α乳清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高效分離及高靈敏檢測。與同類方法相比,本方法的靈敏度明顯提高,并能用于實際樣品的分析。樣品處理方法的回收率合理,方法重現性好。本方法由于簡單、靈敏、穩定,可望在乳糖領域乃至其它食品行業有更多應用。
需要指出,本方法并沒有完全抑制β乳球蛋白在毛細管內壁的吸附,以至于該蛋白的檢出限比較高(12 mg/L)。這可能是由于β乳球蛋白表面活性基團與毛細管內壁硅羥基作用較復雜,在該緩沖體系下不能被有效抑制所致。可以預測,如果不追求方法的簡單性,向背景電解質中引入其它合適的添加劑,加之其它實驗參數的合理調整,即可有效抑制β乳球蛋白在毛細管內壁的吸附,改善峰形,進一步降低檢出限。此外,采用毛細管內壁修飾的方法,也可有效避免多種蛋白的管壁吸附,如以羧甲基殼聚糖動態涂敷的方法對毛細管進行適當處理后,亦可實現這兩種蛋白的高靈敏度分離檢測[9]。這類方法為CZE在食品安全領域的廣泛應用提供新的思路。另一方面,以質譜作為檢測器也更加豐富了CE的分析效率,提供更多的結構信息及更高的靈敏度[18]。但是,目前CEMS聯用技術仍在穩定性和儀器接口的成熟度上尚待改進。
References
1Bonfatti V, Giantin M, Rostellato R, Dacasto M, Carnier P. Food Chem., 2013, 136(2): 364-367
2Rodriguez N, Ortiz M C, Sarabia L, Gredilla E. Talanta, 2010, 81(12): 255-264
3Pesic M B, Barac M B, Vrvic M M, Ristic N M, Macej O D, Stanojevic S P, Kostic A Z. Int. Dairy J., 2012, 21(10): 831-838
4Costa N, Ravasco F, Miranda R, Duthoit M, Roseiro L B. Small. Ruminant. Res., 2008, 79(1): 73-79
5CHEN Yi.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Capillary Electrohpresis. 2nd ed.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0
陳 義. 毛細管電泳技術及應用(第二版).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0
6DENG YanZhuo, HE JinLan. High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0
鄧延倬, 何金蘭. 高效毛細管電泳,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0
7Graf M, Garcia R G, Watzig H. Electrophoresis, 2005, 26(12): 2409-2417
8Fu X F, Liu Y, Li W, Pang N N, Nie H G, Liu H W, Cai Z W. Electrophoresis, 2009, 30(10): 1783-1789
9Liu Y, Fu X F, Bai Y, Zhai M L, Liao Y P, Liao J, Liu H W. Anal. Bioanal. Chem., 2011, 399(8): 2821-2829
10Baryla N E, Melanson J E, McDermott M T, Lucy C A. Anal. Chem., 2001, 73(19): 4558-4565
11Schulze P, Belder D. Anal. Bioanal. Chem., 2009, 393(2): 515-525
12Guo L H, Qiu B, Xue L L, Chen G N. Electrophoresis, 2009, 30(13): 2390-2396
13Li J, Ding X J, Chen Y Y, Song B H, Zhao S, Wang Z. J. Chromatogr. A, 2012, 1244: 178-183
14Mala Z, Slampova A, Gebauer P, Bocek P.Electrophoresis, 2009, 30(1): 215-229
15Lin S L, Tolley H D, Lee M L. Chromatographia, 2005, 62(56): 277-281
16Nesbitt C A, Lo J T M, Yeung K K C. J. Chromatogr. A, 2005, 1073(12): 175-180
17MENG Xu. Food Res. Develop., 2005, 26(1): 135-136
篇4
關鍵詞:乳腺癌;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自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乳腺癌的發病率在全球范圍內一直高居女性腫瘤的首位,并且每年以2%的速度遞增。以北美、北歐的發病率最高。全球每年有130萬婦女患乳腺癌,死亡50萬人。乳腺癌在我國城市中的發病率為女性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在一些大中城市排在第一位,農村中為第五位,已成為女性健康的最大威脅。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 ( MCP-1) 是 CC 類趨化因子家族的成員之一。MCP-1有促血管生成作用,一方面趨化炎癥細胞進入腫瘤組織,分泌VEGF、TGF-β、TNF-α 等細胞因子,促進腫瘤細胞生長與血管生成,同時還分泌基質金屬蛋白酶MMP2、MMP9,與細胞外基質破壞與重構,促進腫瘤細胞侵襲和轉移[1]。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就診的住院及門診患者乳腺癌患者35例,均為女性,其中浸潤性導管癌31例,浸潤性小葉癌2例,導管內癌1例,浸潤性微小狀癌1例。所有標本均經病理學診斷證實,病人術前未行放療、化療、生物治療等其他治療。乳腺良勝病變患者20例,均為女性。另選2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均為女性,選擇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體檢的健康人群。根據腫瘤最大直徑(>2cm或≤2cm)或有無淋巴結轉移將乳腺癌患者各分為兩組進行比較分析。
1.2 方法
1.2.1標本采集 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5ml于干燥管內,3000 r/min離心3min取血清分裝在ED管中并置于-20℃凍存備檢。
1.2.2用 ELISA 測定血標本MCP-1。試劑盒購自美國 R&D 公司( Quantikine,DCP00) ,按說明書進行操作。
1.3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文中正態分布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均數的比較用方差分析,以P
2 結果
2.1乳腺癌患者、乳腺良勝病變患者及對照組血清MCP-1水平比較
乳腺癌患者組外周血中的趨化因子MCP-1的水平高于乳腺良性病變組及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血清MCP-1在乳腺癌患者分組中的水平比較
有淋巴轉移患者血清中MCP-1的水平高于無淋巴轉移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2cm患者較≤2cm組患者血清中MCP-1的水平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乳腺癌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乳腺是雌激素、孕激素及泌乳素等內分泌激素的靶器官,其中雌酮及雌二醇對乳腺癌的發病有直接關系[2]。遺傳、月經初潮年齡早、絕經年齡晚、不孕及初次足月產的年齡、營養過剩、肥胖、多次人流、放射線照射、吸煙、環境因素及生活方式等均與乳腺癌的發病有一定關系[3]。盡管影響乳腺癌發生、發展及轉移的因素多種多樣,但趨化因子在乳腺癌的發生、生長、轉移及預后過程中的作用已受到人們的重視。研究表明,雖然腫瘤或轉基因細胞因含有高表達的趨化因子MCP-1,但在體外生長活性并無明顯差異,而動物體內的成瘤實驗卻證實成瘤能力明顯下降或消失,腫瘤生長緩慢,而浸潤細胞數量可增加2 倍以上[4] 。單核細胞的浸潤過程可被中和趨化因子MCP-1的抗體阻斷,這就導致了腫瘤的形成和生長速度的加快。免疫細胞在腫瘤內聚集和活化抑制了腫瘤生長,這是趨化因子 MCP -1 早期誘導的結果,所以,趨化因子MCP-1在抗腫瘤免疫中有重要價值。
本文中,乳腺良性病變及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MCP-1水平均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趨化因子MCP-1是和乳腺癌病程發展密切相關的有效指標,因此檢測趨化因子MCP-1 有助于監測腫瘤的病變進程及患者手術后的療效,可作為乳腺癌患者監控的輔助指標。
參考文獻:
[1] Mantovani A,T Schioppa,C Porta,et al. Role of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in tumor progression and invasion[J].Cancer Metastasis Rev,2006. 25( 3) : 315-322.
[2] 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27.
篇5
目的用表面增強激光解吸離子化飛行時間質譜(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SELDI-TOF-MS)蛋白質芯片檢測肝細胞性肝癌(簡稱肝癌)患者介入治療前后血清蛋白質組的變化,初步探討肝癌介入治療的藥物靶點。方法應用SELDI-TOF-MS蛋白質芯片檢測50例未經治療的肝癌患者、50例介入治療的肝癌患者,獲得弱陽離子交換芯片(weak cationic exchanger)蛋白表達圖譜,BioMarker Wizard軟件分析差異蛋白。結果未經治療的肝癌患者和介入治療的肝癌患者血清中檢測到不同質荷比處有3個差異蛋白質峰,其蛋白質含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肝細胞性肝癌 蛋白質組學 藥物靶點 SELDI 蛋白質芯片
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ct the serum proteomic patter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patients treated by interpose chemotherapy by using SELDI-TOF-MS(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protein chip array technology, screen drug targets, evaluat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50 cases of the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out receiving any therapy, 50 cases of the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ceiving the interpose chemotherapy were tested by weak cationic exchanger protein chip and 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The diagnostic models were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by BioMarker Wizard.Results At the different M/Z value range, three proteins were obviously different in the group of the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out receiving any therapy, the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ceiving the interpose chemotherapy. Through searching databases we have got three probably significant proteins related with them.Conclusions Detection of serum proteomic patter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ated b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using SELDI-TOF-MS protein chip array is quick and effective. These differential proteins could be drug target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pose chemotherapy in the serum.
Keywords: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teomics; Drug targets; SELDI; ProteinChip
目前肝癌發病率在我國呈上升趨勢,其死亡率占惡性腫瘤死亡率的前列,每年新發肝癌病例約11.02萬例,占全世界發病人數42.5%。一些肝癌尤其是多發性或大肝癌往往喪失手術機會而選擇經肝動脈介入治療,而尋找介入治療的藥物靶點對于進一步提高肝癌臨床治療水平具有重要意義[1]。近年來,蛋白質組學研究發展迅猛,它旨在整體水平上研究細胞或組織內蛋白質組成及其活動規律。表面增強激光解吸電離(SELDI)蛋白質芯片技術是近幾年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蛋白質組學研究的新技術[2,3]。本研究應用SELDI飛行時間質譜對未經治療的肝癌患者和經介入治療的肝癌患者血清蛋白質組進行分析對比,篩選可用于肝癌介入治療的藥物靶點。
1 材料和方法
1.1 標本來源 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經病理診斷肝癌100例,其中未經治療的肝癌患者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齡(42~63)歲;經肝動脈介入化療后3個月的肝癌患者50例,男40例,女10例,年齡(45~67)歲。參照1977年全國肝癌防治研究協作會議肝癌臨床分期方案[4],Ⅰ期:無明確肝癌癥狀和體征;Ⅱ期:超過Ⅰ期標準,而無Ⅲ期證據;Ⅲ期:有明顯惡病質、黃疸、腹水或遠處轉移之一,50例未經治療的肝癌患者中,Ⅰ期4例,Ⅱ期36例,Ⅲ期10例;50例經肝動脈介入化療的肝癌患者中,Ⅰ期2例,Ⅱ期38例,Ⅲ期10例。
1.2 方法
1.2.1 儀器和試劑 尿素、3-[(3-膽酰胺丙基)二乙胺]-1-丙磺酸(CHAPS)、二硫蘇糖醇(DTT)、乙腈、三氟乙酸、芥子酸(sinapinic acid,SPA)均購自美國Sigma公司,弱陽離子交換芯片、蛋白質芯片儀和SELDI飛行時間質譜儀為美國CipherGen公司。
1.2.2 標本采集及血清樣的制備 各采集靜脈血(2~3)ml,立即放入4℃低溫冰箱放置2h,4℃ 2000r/min離心30min,收集血清(不能溶血)。將血清50μl/管分裝置于-80℃冰箱保存。檢測時融解冰凍血清后10 000 r/min,4℃離心10min。取20μl血清于1.5ml離心管中,每管中加30μl U9緩沖液(9mol/L尿素,2%CHAPS,1%DTT),4℃ 200r/min振蕩20min,使血清蛋白變性。每管中再加入100μlU1緩沖液(100μlU9+900μl50mmol/IHEPES pH7.0),4℃ 200r/min振蕩30min。
1.2.3 芯片的預處理 弱陽離子交換芯片的預處理:芯片每孔加10mol/L鹽酸50μl,室溫下200r/min振蕩10min,棄去鹽酸,用去離子水沖洗5次后甩干。每孔加50mmol/L乙酸鈉(pH4.0)150μl,室溫下200r/min振蕩5min,棄去,重復3~4次。
1.2.4 芯片點樣及檢測 在弱陽離子交換芯片點上述稀釋血清樣品60μl,置振蕩器上4℃ 100r/min振蕩60min后棄去液體,用150μl 50mmol/LHEPES(pH7.0)沖洗3次,每次振蕩5min,最后一次用1mmol/LHEPES(pH7.0)快速沖洗,風干。在SPA中加入75μl乙腈和75μl 1%三氟乙酸,充分振蕩(5~10)min,確保SPA全部溶解,離心1min。芯片上每孔加SPA1μl,風干后每孔再加SPA 1μl風干。用All-In-One標準蛋白質NP20芯片校正SELDI飛行質譜儀,設定儀器參數,在Ciphergen ProteinChip軟件中設定芯片閱讀程序,以讀取芯片數據。蛋白質芯片閱讀機以每秒10HZ的速度從所獲得的原始數據精確地繪制蛋白質圖譜。結合SPA后的蛋白質在激光的轟擊下解離,帶有電荷的蛋白質在加速電場的作用下,不同質荷比(M/Z)的蛋白質在長度一定的真空管中飛行所需的時間不同,蛋白質的質荷比與離子飛行時間的平方成正比。公式為:E=UZ=1/2mv2,t=L/V推出M/Z=Kt2=2Ut2/L2,Z為離子所帶電荷數,U為電壓,L為加速飛行電場電壓,v為飛行速度,K為常數。
1.3 統計學分析 用Ciphergen ProteinChip軟件對分組數據及相關性進行分析,用BioMarker Wizard軟件分析不同組在相同質荷比的蛋白質含量的表達強度,兩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
2 結果
2.1 差異蛋白質點的獲取 應用弱陽離子交換芯片在未經治療及經介入治療的肝癌患者血清中檢測到在不同質荷比處有3個差異蛋白質峰(圖1),經統計學分析蛋白質含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1)。
2.2 肝癌介入相關性蛋白質的數據查詢結果 分別對這3個蛋白質峰進行數據庫搜索,得到3種與之分子量最為接近的蛋白質(表2)。表1 應用WCX2芯片三組在不同質荷比處3個差異蛋白質的相對含量(略)*:與未經治療的肝癌患者比較,P
3 討論
肝癌是全球癌癥相關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患者在治療時已屬晚期,喪失了手術機會。近年來介入治療發展迅速,已被公認為肝癌的非手術治療的首選方法。經肝動脈介入治療的效果令人滿意,而尋找介入治療的藥物靶點尤其顯得重要[5]。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有多種蛋白質發生變化,導致腫瘤的蛋白質譜發生改變。利用蛋白質組學方法檢測蛋白質譜的變化可以更加準確地診斷腫瘤,為腫瘤的治療提供指導。蛋白質組(Proteome)是1994年由澳大利亞學者Marc Willkins和Keith Williams率先提出的,是指一個基因組、一個細胞或一個組織所表達的全部蛋白質及其活動的方式。而蛋白質組學(Proteomics)則是在整體水平上研究細胞內蛋白質的組成及其活動規律[6]。經典的蛋白質組學研究技術是雙向凝膠電泳聯合質譜的方法,但雙向電泳具有一定局限性,如操作復雜、重復性差、分辨率低等[7]。蛋白質芯片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蛋白質組學新技術,可以從微量樣品中檢測成千上萬個蛋白質或多肽,用于差異表達的蛋白質及藥物靶標的篩選和鑒定[8,9]。SELDI蛋白質芯片技術利用具有不同化學或生物表面修飾的芯片,選擇性富集蛋白質,在添加能量吸收分子后送入蛋白質芯片閱讀機,以SELDI飛行時間質譜檢測被富集的所有蛋白質[10]。SELDI蛋白質芯片檢測靈敏度高,可檢測傳統方法檢測不到的蛋白質和多肽,并可直接檢測不經處理的血清、尿液等體液和分泌物,同時獲得樣品中目標蛋白質的分子量、等電點、糖基化位點等多個參數。目前SELDI蛋白質芯片技術應用最多的是在篩選和確定藥物靶點方面。Petricoin等[11]已用SELDI蛋白質芯片從血清中篩選卵巢癌的特異性藥物靶點,Adam等[12]則從血清中篩選出診斷前列腺癌的特異性藥物靶點。本研究應用弱陽離子交換芯片和SELDI飛行時間質譜儀快速、有效地分析了介入治療對肝癌患者血清中蛋白質含量的影響,檢測到3個明顯變化的差異蛋白質峰,分別為小誘導細胞因子A15前體、線粒體鉸鏈蛋白、Actin相關蛋白,提示這3個蛋白質很可能是對肝癌介入治療極為敏感的靶分子,有望成為肝癌治療的新的藥物靶點。
參考文獻
[1]Schwegler EE, Cazares L, Steel LF, et al. SELDI-TOF MS profiling of serum for detection of the progression of chronic hepatitis C t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Hepatology, 2005, 41∶634-642.
[2]Paradis V, Degos F, Dargere D,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new marker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y serum protein profiling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J].Hepatology, 2005,41∶40-47.
[3]Roelofsen H, Balgobind R, Vonk RJ. Proteomic analyzes of copper metabolism in an in vitro model of Wilson disease using 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J].J Cell Biochem, 2004, 93∶732-740.
[4]湯釗猷.現代腫瘤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3∶561.
[5]Parasole R, Izzo F, Perrone F,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serum biological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Clin Cancer Res, 2001,7∶3504-3509.
[6]李悅國,張維銘.蛋白質組學在肝癌及其相關疾病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腫瘤臨床,2005,32∶957-960.
[7]Wu W, Hu W, Kavanagh JJ. Proteomics in cancer research[J].Int J Gynecol Cancer, 2002, 12∶409-423.
[8]Lueking A, Cahill DJ, Mullner S. Protein biochips: A new and versatile platform technology for molecular medicine[J].Drug Discov Today, 2005, 10∶789-794.
[9]Figeys D, Pinto D. Proteomics on a chip: promising developments[J].Electrophoresis, 2001, 22∶208-216.
[10]Issaq HJ, Veenstra TD, Conrads TP, et al. The SELDI-TOF MS approach to proteomics: protein profiling and biomarker identification[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2, 292∶587-592.
篇6
【關鍵詞】 乳酸脫氫酶;膽堿酯酶;急性白血病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hanges of lactic dehydrogenase (LDH) and cholinesterase (CHE) in acute leukemia (AL). Methods Full automation biochemist analyzer was applied to detect the levels of serum lactic dehydrogenase (sLDH) and serum cholinesterase (sCHE) in acute leukemia primary/recurrence group, complete remission (CR) group and no remission (NR) group, and w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sLDH levels of Al patients were increased and sCHE levels were decreased in the primary/recurrence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CR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erum levels of sLDH and sCHE in NR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CR group (sLDH P
【Key words】 Lactic dehydrogenase; Cholinesterase; Acute leukemia
急性白血病是原發于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在不同的時期sLDH及sCHE有相應的變化,二者檢測的臨床價值已引起了廣泛重視。本文對60例AL患者化療前后的sLDH及sCHE進行動態觀察, 探討其變化特點及臨床意義。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組60例(首次就診和治療后再次復發)AL患者均行血常規、骨髓細胞形態、組織化學染色, 病例診斷、分型和療效判定均參照全國統一標準[1]。排除合并有心、肺、肝、腎及溶血疾病者, 其中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ALL)19例(按FAB分類L1 8例、L2 10例、L3 1例), 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 ANLL)41例(M1 9例、M2 16例、M3 8例、M4 2例、M5 5例、M6 1例 ), 男36例, 女24例。年齡18~78歲, 平均年齡29歲。正常對照組:40例均來自于門診健康體檢者, 男26例, 女14例。年齡15~68歲, 平均年齡25歲。兩組之間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檢測方法 患者確診后化療前或化療間歇期、骨髓抑制恢復期清晨空腹采血3 ml檢測sLDH、sCHE, 應用羅氏P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LDH正常值為140~270 U/L CHE正常值5000~140000 U/L)。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版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分析。P
2 結果
2. 1 AL與正常對照組的sLDH及sCHE水平值比較 AL初發/復發組sLDH較正常對照組明顯高, sCHE降低,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初發/復發組、CR組、NR組、正常對照組, 各組間sLDH、sCHE水平比較 對治療完全緩解、未緩解病例的sLDH、sCHE進行觀察, 60例AL患者, 17例患者完全緩解, 治療前后, CR組較初發/復發組sLDH明顯降低,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19例NR組與初發/復發組比較無明顯升降,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NR組的sLDH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及CR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在急性白血病時, 由于白血病細胞的惡性增殖及對各臟器的浸潤及貧血, 可導致血清中乳酸脫氫酶、膽堿酯酶活性的變化。
3. 1 LDH是糖無氧酵解及糖異生的主要酶原之一, 廣泛存在于身體各組織細胞的胞質中, 在病理情況下細胞損傷釋放出LDH, sLDH活性水平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富含LDH細胞的增殖、代謝等生物學性狀[2]。惡性細胞的代謝有獨特性, 其中糖酵解的順序與三羧酸循環缺少聯系。因此,惡性細胞利用葡萄糖較正常組織高達5~10倍,其中多數轉變為乳酸鹽[3]。惡性腫瘤患者可由腫瘤細胞惡性增長和壞死而引起sLDH增高[4] , 現有學者認為AL由于貧血、感染、腫瘤壞死因子及炎癥因子釋放等原因導致細胞缺氧, 細胞能量供應由有氧型轉化為無氧酵解, 酵解引起大量酸性產物堆積, 胞內pH下降, 加重代謝紊亂和供能不足, 加速細胞內LDH入血, 使血LDH含量升高[5]。Buchner等[6]通過對年齡在16~83歲的1034例AML患者血LDH研究分析,提出高sLDH活性預示低無復發生存率,血清LDH可作為預后判斷指標。
3. 2 CHE是一類糖蛋白, 分兩類:臨床上通常測的是假性膽堿酯酶又稱血清膽堿酯酶(sCHE), 存在于血清、肝臟和腺體中。主要由肝細胞產生, 它是肝臟合成功能的靈敏指標, 凡引起肝臟合成功能降低的疾病, sCHE活力都可下降,其下降幅度與功能呈正相關[7]。在AL由于白血病細胞對肝臟的浸潤及貧血可導致肝臟合成功能障礙,CHE降低[8, 9]。
綜上所述, AL患者在病程的不同時期, sLDH的水平有不同程度改變, 尤其是隨著治療緩解LDH逐漸回落, 提示LDH升高主要來源于白血病細胞, 說明LDH能較可靠地反映白血病細胞總數, 可作為代表全身白血病細胞負荷的一項重要指標, 可間接反映治療效果。在AL由于白血病細胞對肝臟的浸潤及貧血可導致肝臟合成功能障礙,CHE降低。檢測LDH、CHE對AL的診斷、病程進展、判斷預后有指導意義, 并對制定化療方案和評價療效反應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第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8:168-194.
[2] 魏延波,楊文東,石紅橋.血液病患者血清乳酸脫氫酶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上海醫學檢驗雜志, 2003,18(1):8-11.
[3] Pui CH, Dodge RK, Dahi GV, et al. Serum LDH level has prognostic value in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Blood, 1985,66(4): 778-782.
[4] Chen CC, Yang CF, Yang MH, et al. Pretreatment prognostic factors and treatment outcom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 novo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nn Oncol, 2005, 8(16):1366-1337.
[5] Elnfa A, Tulian MPH, Bailes E,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ardiac effects of acute subarachoid hemorrhage in dog. Stroke, 1996(27):7371.
[6] Buchner T, Heinecke A. The role of prognostic factor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Leukemia, 1996, 10(10):28-29.
[7] 孫榮武,王鴻利.臨床實驗診斷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201.
[8] Cucuianu A, Malide D, Pelrov L, et al. Serum choleslerol and approtein B levels and serum cholinesterase activity in selected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Rom J Intern Med, 1992, 30(4):261-268.
篇7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產后初乳營養好
初乳含有免疫活性物質
在分娩后七天內,乳母分泌的乳汁呈淡黃色,質地黏稠,稱之為初乳;之后第8~14天的乳汁稱為過渡乳,兩周后為成熟乳。
初乳的蛋白質含量高,含有豐富的免疫活性物質,對嬰兒防御感染及初級免疫系統的建立十分重要,并能清理初生兒的腸道和胎便。盡早開奶可以減輕嬰兒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體重下降和低血糖的發生。
開奶越早越好
如果順利分娩,新媽媽和嬰兒的健康狀況良好,應盡快讓嬰兒吸吮母親的,以獲得初乳,開奶時間愈早愈好,正常新生兒的第一次哺乳應在產房開始。剛出生的嬰兒覓食和吸吮反應特別強烈,母親也十分渴望看見和撫摸自己的嬰兒。
當新生兒娩出斷臍和擦干羊水后,即可將其放在母親身邊,與母親皮膚接觸,加強情感刺激,并讓嬰兒開始分別吸吮雙側3~5分鐘,可吸吮出初乳數毫升。
應盡早開奶,產后30分鐘即可喂奶。盡早開奶可減輕嬰兒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體重下降和低血糖的發生。
純母乳喂養
純母乳喂養
母乳喂養是指出生以后6個月內完全以母乳滿足嬰兒的全部液體、能量和營養需要的喂養方式。除母乳之外,僅給予水或其他非營養液體(不能含能量和營養水)的喂養方式為基本純母乳喂養。
果汁、果泥、菜水、米粉、米湯、蛋黃等輔食要在嬰兒滿6個月以后循序添加;糖水及黃芩水、黃連水等中藥湯劑不能用于喂養嬰兒。
容易被忽視的維生素K
母乳中維生素K的含量很低,新生兒容易發生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性疾病。我國0~12月齡的嬰兒配方奶粉中規定應每百克中添加維生素K1≥22微克,或在專業醫護人員指導下給新生兒每日肌肉注射1~5毫升,連續3天,可以有效預防新生兒出血癥的發生。
篇8
原因一:沒有奶香。牛奶的天然奶香主要來自于牛奶中的脂肪成分(奶油或黃油),并且可帶來順滑的口感。但因為奶油中含有較高比例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不利于嬰兒的健康,所以嬰兒配方奶粉通常使用脫脂奶粉,自然就沒有奶香味了。
原因二:油的問題。去除了奶油,配方奶粉就要代之以較為健康的植物油。某些植物油比如大豆油可能保留少許讓人不愉快的豆腥味,但這對嬰兒的身體無害;此外,部分添加了DHA/AA(其實也是脂肪酸)的配方奶粉如果制造工藝不過關,或者保存不當、開封時間過長,DHA/AA氧化變質后會出現哈喇味,這對寶寶健康是有害的。
原因三:乳清蛋白的腥膻味。牛奶中的蛋白質主要分為乳清蛋白和乳酪蛋白。乳酪蛋白的口感較好,但對嬰兒消化功能的要求比較高,所以嬰兒配方奶粉通常要減少乳酪蛋白的比例,并添加乳清蛋白,乳清蛋白營養價值高,容易消化,可是有較重的腥膻味(其實人乳同樣如此)。
篇9
2016年11月,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與牛奶加工企業――新西蘭恒天然集團在華了《濃縮牛奶蛋白手冊》(以下簡稱《手冊》)。該《手冊》是中國乳制品行業中首個專注于濃縮牛奶蛋白(以下簡稱“MPC”)的專業技術手冊,由恒天然集團全球研發中心12名平均擁有20年蛋白加工、營養和應用經驗的高級蛋白研究者和營養學家共同編寫而成。
恒天然集團全球研發中心的前身是新西蘭乳制品研究所,該中心自1969年起開展濃縮牛奶蛋白的相關應用研究和測試。《濃縮牛奶蛋白手冊》的編撰者之一、人類營養學家、恒天然全球研發中心營養團隊高級研究科學家范寧(Aaron Fanning)介紹道:“手冊中詳細講解了包括濃縮牛奶蛋白的組成、制造過程、功能性和營養價值,以及在牛奶、飲料、發酵食品和再制干酪中的相關應用,同時介紹了澳大利亞、新西蘭、歐盟、美國和中國的濃縮牛奶蛋白現行法規情況。這本手冊對乳品行業來說具有重要意義。”手冊期間,范寧接受了本刊記者的采訪。
記者:據了解,集結恒天然團隊多年經驗和知識的《恒天然濃縮牛奶蛋白手冊》公開,并開展了中國高校系列巡講項目,請問恒天然公開《手冊》的初衷是什么?手冊最有價值的地方體現在哪里?
范寧:恒天然在不同的乳蛋白,比如濃縮乳清蛋白和濃縮牛奶蛋白產品上有著超過30年的研發經驗和知識。以往這些經驗是內部擁有的技術,如今,隨著《恒天然濃縮牛奶蛋白手冊》在華,恒天然NZMP原料部開始與中國乳制品及食品行業分享經驗和技術,幫助市場客戶和同行利用此技術開發新產品并投入市場,促進中國乳業及食品業的創新和發展。
食品專業的學生是乳品工業以及食品工業的未來。《手冊》期間,恒天然NZMP原料部在東北農業大學和江南大學開展了《濃縮牛奶蛋白手冊》中國高校系列巡講項目。此舉一方面希望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了解前沿技術;另一方面希望將技術更好地運用在產業發展中,進一步推動中國乳業或食品行業發展,將優質的蛋白原料帶給消費者。
《手冊》凝聚了很多學者的心血和精力,包含了恒天然幾十年對MPC的工作經驗。其最大的價值在于知識的完整性,涵蓋了濃縮牛奶蛋白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作為教材使用,其中有很多內容從未公開發表過,是首次在國內對牛奶蛋白方面的知識進行分享。
記者:提到牛奶蛋白,大家都有一些概念,但對于濃縮牛奶蛋白比較陌生,請您介紹一下濃縮牛奶蛋白。
范寧:恒天然生產的濃縮牛奶蛋白起源于1969年恒天然研發中心(前身為1927年建立的新西蘭乳制品研究所)對于濃縮乳清蛋白膜開發技術的應用。在此研究基礎上,1971年,膜技術首次被運用于乳制品的商業生產。1974年,牛奶膜技術的研究記錄最早開始于新西蘭,使得濃縮牛奶蛋白得以在80年代于新西蘭開始商業投產。
MPC是牛奶中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的濃縮物,在工藝上采用膜過濾處理技術,當脫脂牛奶通過膜的時候,大分子的乳清蛋白、酪蛋白被阻隔,通過對截留物的濃縮干燥獲得濃縮牛奶蛋白產品。與脫脂牛奶產品相比,MPC含有較高的蛋白質、鈣和較低的乳糖。脫脂奶粉蛋白質含量34%左右,濃縮牛奶蛋白產品蛋白質含量高達70%~90%。大部分奶酪的制作是將牛奶中的酪蛋白和脂肪進行濃縮的過程,其中的蛋白質主要是酪蛋白,乳清蛋白產品中的蛋白基本是乳清蛋白。而MPC濃縮牛奶蛋白既含有酪蛋白,又含有乳清蛋白,完美呈現出牛奶中的所有蛋白。
記者:MPC的應用情況如何?相比于其他產品有何優勢?
范寧:從《手冊》中可以看到,恒天然NZMP有一系列不同型號的濃縮牛奶蛋白產品,我們將這些產品分為標準型和功能型兩大類。
標準濃縮牛奶蛋白(MPCs)最早被用于干酪應用,起初MPC56在中東地區用于超濾生產菲達類干酪,之后MPC70在美國用于生產再制干酪,MPC80在日本用于生產加工牛奶,MPC85在歐洲用于干酪增產和發酵制品。恒天然是世界上首家將MPC70引入酸奶制作過程,以生產無需脫乳清的新鮮酸奶酪(Petit Suisse)的企業。
之后,由于標準濃縮牛奶蛋白產品的某些局限性,促使恒天然開發出首個冷溶的功能性濃縮牛奶蛋白,并于2001年投入市場。自此以后,恒天然開發出一系列功能性濃縮牛奶蛋白,為顧客和消費者帶來多樣化益處,尤其是其出色的功能、風味、質構和營養。功能性濃縮牛奶蛋白具有一系列功能性,比如良好的乳化性和增白作用等,更能高效提升產出,為制作高蛋白酸奶提供另一種創新生產工藝,避免額外資金設備的投入和乳清廢液的處理,既節能又環保,十分適合產品升級和新品開發,例如高蛋白酸奶、牛奶、醫療食品。目前濃縮牛奶蛋白已成熟應用于新鮮干酪、再制干酪、酸奶、液態奶、飲料和奶粉等產品中。
恒天然在MPC生產方面有著30年以上的經驗,能夠保證產品進行大量穩定的商業化生產和供應。恒天然研發中心設計、開發和商業化功能性濃縮牛奶蛋白以跟緊新興消費趨勢,滿足顧客定制化需求。
記者:中國人對食品的營養功能需求越來越高,恒天然如何判斷這個市場?
篇10
目前市場上配方奶粉大都接近于母乳成分,只是在個別成分和數量上有所不同。母乳中的蛋白質有27%是α-乳清蛋白,所以選購嬰兒奶粉時首選α乳清蛋白含量較接近母乳的配方奶粉。α-乳清蛋白含有調節睡眠的神經遞質,有助于嬰兒睡眠,促進大腦發育。
2、根據寶寶年齡選擇。
奶粉說明書上都有適合的月齡或年齡,可按需選擇。適合寶寶的奶粉,首先是食后無便秘、無腹瀉,體重和身高等指標正常增長,寶寶睡得香,食欲也正常。再就是寶寶無口氣,眼屎少,無皮疹。
3、按寶寶的健康需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