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設備范文

時間:2023-03-31 06:37: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清洗設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清洗設備

篇1

關鍵詞:油氣設備清洗技術;設備定期清洗;發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TE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石油設備的污垢

1.1大氣塵垢

這類污垢主要成份是塵灰、油污、帶電離子等,較為松散,有一定細度,含油量高時有一定黏性,對傳熱的影響較大,當達到一定厚度時,必須清除。

1.2水垢

石油化工設備中,凡是工藝介質為水和汽的部位都會積結水垢。水垢的種類和物性隨當地水質的變化而變化,主要成分為:Fe、Ca、Mg、Mn、Ba、Cu、Na等的碳酸鹽、硫酸鹽、硅酸鹽、鹵化物、磷酸鹽、氧化物等無機化合物的組合體,有時夾雜有泥砂、煤粉和微生物泥、藻類。這類污垢分布量大、面廣,是化學清洗中最為常見的垢類。

1.3化學反應生成的污垢

當化學反應過程物與加熱面接觸時,由于自氧化和聚合反應生成反應物污垢。例如單體烴類與溫度足夠高的壁面接觸時,會進行聚合而生成聚合物,并牢固地附著于器壁上,若壁溫過高,還會導致結焦。

1.4腐蝕產物生成的污垢

由于設備金屬表面的化學或電化學腐蝕產生的污垢。例如通過金屬表面的均勻腐蝕或孔蝕,腐蝕產物不僅會增加傳熱面的熱阻,還會增加表面的粗糙度,進一步加劇污垢的沉積。如鍋爐、換熱器在傳熱面上產生腐蝕與氧化的積垢。

1.5生物污垢

滋生在水、土壤中的微生物在設備和管道的表面生成微生物泥垢。為了保證石油設備正常運轉,從根本上來考慮,應設法避免或盡量減輕結垢。對于結垢的預防,目前主要從生產工藝、設備結構和操作方面著手。

工藝方面。應創造設備中最優的流動條件,借以減輕結垢。

設備方面。應使設備的結構能適合于或便于清洗,例如換熱器應避免死區、縫隙和拐角,設置排污閥,對傳熱面或反應釜壁進行表面處理(如機械拋光或電解拋光等),借以減輕污物的積聚和附著。

生產操作方面。為防止結垢可加除垢劑,如硫酸鹽離子可用氯化鋇,鍋爐給水中的硅可用鋁酸鈉等;可以加入低濃度的抑制劑,可改變電解液的平衡,提高結垢物質的溶解度,如硫酸和檸檬酸,氫氧化鈉和磷酸鈉等。

設備定期清洗的方法

化學清洗技術包括除垢技術、金屬緩蝕技術、鈍化技術、檢測技術以及其他相關技術。化學清洗的進行一般經過如下程序:化學清洗時機確定—垢樣分析及設備調查—溶垢及緩蝕試驗—洗前準備(包括水源、熱源、電源、保護氣、清洗裝置等)—清洗(包括預處理、除垢、漂洗、鈍化、廢液處理等)—驗收與評定。

2.1化學清洗時機的確定

工藝設備何時需要清洗是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需要清洗時而不及時清洗,就會危及設備的安全和壽命、影響正常生產,甚至造成臨時停工損失;清洗過早或過于頻繁,也會增加不必要的腐蝕和清洗費開支。

2.2定期清洗的確定

定期清洗是在設備運行一段時間之后即進行清洗。具體的時間間隔應在總結設備運行周期和結垢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確定。

2.3根據結垢量決定清洗時機

采用這種辦法時最好從設備中割取一段樣管,根據管內結垢的量,決定清洗與否,割段割下以后,先稱取重量,然后用緩蝕酸清洗干凈,再次稱重并量取管內表面尺寸按下式求得結垢量。

2.4根據設備運行參數決定清洗時機

對裝有檢測儀器的設備,設備內是否發生結垢和結垢的程度,都能從運行參數上反映出來。總結出運行參數的變化與結垢程度之間的關系,就可以判斷設備是否應該清洗。對于水冷換熱器來說,只要檢測進、出水溫度,就可根據溫差減小的程度來判斷結垢的程度,可確定清洗時機,又可以判斷清洗效果。

2.5設備調查及垢樣分析

調查設備結構。根據設備結構,才能設計清洗回路,才能選擇循環用泵的揚程和流量。

調查設備材質。不同的設備材質要求用不同的清洗劑及相應的添加劑,尤其是緩蝕劑和鈍化劑。

(3)調查設備狀態。包括回路是否暢通,是否有流通死角,是否有泄漏現象,是否與其他設備相關聯等。

(4)垢樣分析。設備結垢是工收生產中常見的一種現象。弄清楚垢層的形成原因、條件和性質,是用化學清洗力一法有效去除垢層的前提,同時也有助于防止或減輕結垢。區分由各種小同原因形成的垢,即由于沉淀、結品、化學反應、腐蝕和微生物的生長而形成的垢層,主要是為研究其結垢的原因,在實際中很少是單一的一種結垢形式,而是一個復合和各種因素綜合在一起形成的結垢過程,情況十分復雜。就垢本身的形成和變化的過程,按照BOhnet的觀點,有5個重要階段,即:引發—感應,品核生成和表面變化等內在因素的初始階段;傳送—擴散、沉淀等輸送階段;沉積—附著、粘結、生物增匕、結晶生成和聚合物等附著階段;脫落—沖蝕、斷裂和溶解等垢層被剝落的階段;老化垢層內結構變化的時效階段。

運行設備的清洗一般都是在設備的正常檢修時進行,先檢修好設備,待水壓試驗完成后再開始清洗。清洗時機確定都是積極的,是將化學清洗作為計劃內的保障設備安全運行、維持設備門常生產和節能的重要措施。消極的、被動的化學清洗是當設備的使用狀況無法滿足工藝需求時才考慮進行化學清洗。

三、國內外石油設備清洗技術發展

3.1化學清洗技術

化學清洗是采用一種或幾種化學藥劑或其水溶液清除物體表面污垢的方法。它借助清洗劑對物體表面污染物或覆蓋層進行化學轉化、溶解、剝離以達到脫脂、除銹和去污的效果,因而化學清洗技術的發展與新型清洗劑研發和進步密不可分。清洗劑的發展主要經歷了簡單型、組合型以及傻瓜型三個發展階段。簡單型清洗劑主要是一些強酸和強堿(如鹽酸、硝酸、氫氧化鈉等),由于這種清洗劑腐蝕性強、使用清洗范圍窄、緩蝕性能差且極易由誤操作而引發清洗事故,因而在實際應用中受到很大限制。組合型清洗劑是以Lan-826多用酸洗緩蝕劑為代表的多功能型酸洗緩蝕劑的出現為標志。其特點是同一種緩蝕劑對十幾種酸和常見的多種金屬材料及其組合件具有良好的緩蝕作用,不但能有效控制金屬的均勻腐蝕,而且對點蝕、應力腐蝕、滲氫腐蝕也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各種功能清洗助劑如滲透劑、剝離劑、三價鐵離子還原劑和銅離子抑制劑等也逐漸加入清洗劑配方,使清洗劑的功能性更強、協同性能更好、除垢性能和緩蝕效果更佳。這使得金屬材料品種多、結構復雜、污垢種類繁多的大型成套石化裝置的化學清洗成為可能。簡單傻瓜型清洗劑、特殊污垢專用清洗劑和低劑量不停車清洗劑在清洗行業的大量應用標志著清洗劑的發展已進入第三階段。隨著清洗主劑、緩蝕劑和清洗助劑的日益完善,研制出的清洗劑趨于使用方法簡單化和功能多樣化,即所謂的傻瓜型清洗劑,如國內藍星公司研發的除油、防銹、鈍化“三合一”系列清洗劑。石油生產中某些特定的生產工藝生成的污垢往往使常規清洗劑無能為力,如尿素的難溶垢、聚合物垢、硫磺垢等。

3.2物理清洗技術

物理清洗是借助各種機械外力和能量使污垢粉碎、分解并剝離離開物體表面,達到清洗的效果。物理清洗技術的發展經歷了人工清洗、機械清洗到多元化和集成化清洗三個發展階段。早在化學清洗以前,人們消除污垢的主要方法是捅、刷、磨、鏟等原始的方法,這些方法清洗效率低,效果差,對管道或人不易到達的地方無法處理。隨著科技發展,在清洗行業中機械力逐漸取代人力,先后出現了PIG清洗技術及射流清洗技術,如噴沙清洗、噴丸清洗、高壓水射流清洗、干冰清洗等,這些清洗技術以其成本低、效率高、不受垢型限制,很快在生產中得到應用。傳統的酸、堿、水洗技術雖然有效,但其產生的廢液、廢水若直接排放會造成環境污染,若進行處理后排放則要付出較高的代價。

3.3微生物清洗技術

微生物清洗是利用微生物將設備表面附著的油污分解,使之轉化成為無毒無害的水活性物質的方法。這種清洗把污染物如油類和有機物徹底分解,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環保型清洗技術。

篇2

關鍵詞:清洗;溫度;濃度;時間;機械力

0 引言

在乳制品生產過程中,乳及其制品不可避免的會殘留在設備表面及管壁上。由于乳及其制品是非常好的微生物營養物質,如果不及時將其清洗掉,必然導致微生物的大量繁殖,造成嚴重污染。如果以污染的設備和管道來進行生產,勢必對產品的質量帶來嚴重后果,所以,清洗是乳制品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程序。

1 清洗的標準

乳制品生產設備設施經過清洗后,應達到4種清潔程度。

(1)物理清潔度:以除去清洗表面的可見物。

(2)化學清潔度:不僅除去全部可見污物,而且還除去了肉眼不可見的,即通過嘗味或嗅覺能探測出來的殘留物。

(3)微生物清潔度:通過消毒獲得。

(4)無菌清潔度:殺死所有微生物。

設備不經過物理或化學的清洗也能達到微生物清潔度。但是,先經過物理清洗后,就很容易達到微生物清潔度。

2 乳制品設備及管道表面沉積物及其性質

乳制品設備及管道表面沉積物與乳制品的成分密切相關,有物料沉積物、蛋白沉積物、乳結石、變質產品、雜質及其來自土壤的物質。

乳制品典型的沉積物及其性質:

(1)乳糖:溶解于水,易于清洗,但焦化后清洗較困難。

(2)脂肪:用含有表面活性劑和堿溶液的熱水很容易清洗,聚酯是難以清洗掉的。

(3)蛋白質:最好用堿性溶液處理,酸性溶液處理效果稍差,變形蛋白則較難清洗。

(4)乳結石:是由礦物質、蛋白質和其他乳成分交替結合的沉積物,清洗較為困難。

(5)礦物質:用酸性溶液處理較好,但如果沉積并干燥在罐壁上則較難清洗。

3 對清洗劑的要求

清洗的三個明顯階段:

(1)清洗表面上的污物沉淀被溶解;

(2)溶解的污物分散到洗滌劑溶液中;

(3)污物保持其分散狀態,防止再沉積到表面上。

能滿足上述三個明顯階段的有效和速效的洗滌劑溶液,必須是有某些化學和物理性能。乳品工業使用的清洗劑,最重要的性能如下:

(1)具有從設備表面除去有機物的能力;

(2)具有高度的潤濕能力,能使洗滌劑滲透到污物沉淀內部,這樣,就能更快和更有效的起作用;

(3)能把沉淀物分解成小顆粒并使其保持分散狀態;

(4)具有溶解設備表面鈣鹽沉淀物的能力;

(5)具有把鈣鹽保留在溶液中的能力;

(6)具有中等產泡能力,在循環清洗系統中使用的洗滌劑應是低泡型的;

(7)無腐蝕,不會損壞設備表面;

(8)符合污染控制和安全要求。

4 常用洗滌劑的種類

乳制品生產中,通常選用NaOH溶液和HNO3溶液。NaOH溶液對有機污物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在高溫下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把脂肪轉化成水溶液的形式),是一種有效的清洗劑,價格較低。涉及到熱處理工藝時,單用堿液清洗是不夠的,這時,可用酸液作為一種補充洗滌劑,并在清洗循環中組成一個獨立階段。

5 清洗作用理論

在設備表面形成的沉積層呈連續的膜狀,其中有不溶性蛋白質,低熔點的脂肪球,可溶性的脂肪球,可溶性的乳糖晶粒和絮狀的磷酸鈣。

如果只用冷水沖洗,水只能從沉積物表面流過,由于脂肪球的保護作用,沉積物不會被侵蝕,用熱水沖洗可以取得較好效果。

為了使清洗液和沉積物充分接觸,必須加表面活性劑來降低清洗液的表面張力。蛋白質吸水后發生輕微膨脹,水中的堿性洗滌劑加強蛋白質的溶解,堿的PH值越高,其效果越好。堿液溶解蛋白質后,使沉積物的其他成分出來。接下來表面活性劑發揮作用,將粘附在表面的脂肪球除掉,同時不溶性的磷酸鈣粘附層也變松,被清洗液中的螯合劑帶走。這時只需要適當的機械力沖去剩余的沉積物,并且要采用能夠溶解鈣的清洗劑,以便防止鈣鹽沉積。

如果用清水沖洗清洗劑洗過的表面,粘附在表面上的廢液將被稀釋。如果清洗劑對洗液中臟物的結合能力不強,可能會在稀釋的同時,這些臟物又要結絮并重新形成沉積層。這樣就破壞了清洗的目的,所以清洗劑必須具有分散臟物的能力。

6 清洗的分類

清洗分為CIP和COP。CIP:Clean In Place,原位清洗/就地清洗。CIP是一種清洗方法,無需拆卸及打開設備,且幾乎或完全不需要操作員參與,對工廠所有設備或管道進行清潔。在一定流量/壓力的條件下,將清潔劑溶液噴射或噴灑到設備表面或在設備中循環。整個清潔過程通常由多個獨立清洗步驟組成。COP:Clean Out of Place。把設備拆開來進行清洗的方法。一般指手工清洗、泡沫清洗等清洗方法,來清洗取樣閥、人孔、軟管、過濾網、墊圈、呼吸閥、進料管、轉換件等零部件。實際清洗過程中,CIP只能完成80~90%的清洗任務,10~20%的清洗任務要靠COP來完成。

CIP的優點:

(1)安全標準高:人工流程減少,不需要員工進入缸或其它處理設備,不需要員工直接接觸化學品溶液。

(2)衛生質量高:結果重復性好,消除人為錯誤。

(3)成本控制更加合理:生產效率提高,人力開支減少,水、能源、清潔劑、消毒劑等輔助資源控制得到提高。

7 CIP原地清洗的“五步法”

(1)用生產用水進行預沖洗:除去較大的、明顯的顆粒。

(2)堿性清洗液循環清洗:去除殘留的污垢。

(3)用生產用水進行中間沖洗:去除堿液。

(4)酸性清洗液循環清洗:溶解所結的垢。

(5)用生產用水進行最后沖洗:去除酸液。

8 影響清洗的四大因素

(1)清洗的溫度

在允許范圍內盡量采用高溫。熱,本身也發揮洗凈效果,但在多數情況下,熱主要是與其他清洗要素并用時起協和作用。

熱的清洗效果:

a. 促進清洗劑成分對污垢起化學反應的效果,一般化學反應是溫度每升高10℃,其反應速度加倍。如NaOH對牛乳皮膜污垢的洗凈,在32-85℃范圍內每升高10℃,其清洗效果提高1.6倍。

b. 促使污垢熔融,減弱污垢與設備表面的結合而易于脫落。如常溫時呈粘性狀態的污垢以及呈固體狀態的機油,動植物性脂肪。

c. 升溫可增大污物成分中可溶性物質。

d. 升溫使被清洗物體,如墊圈、板式換熱器的墊圈等在升溫時發生膨潤現象,減弱其與污物的結合。

e. 清洗液密度增大,粘度降低,可減弱對攪拌流動的阻力而提高清洗液的洗凈力。

f. 高溫還有一定的殺菌效果。

清洗過程對熱的注意事項:

a. 溫度過高,清洗液蒸發劇烈,應避免。

b. 溫度過高,易使蛋白質變性而凝固。

c. 脂肪系統的污垢遇高溫強堿,可發生皂化現象。

d. 清洗劑成分受化學變化或分解而使洗凈力降低。

e. 設備及管道發生熱應變。

f. 促進對金屬的腐蝕和變色。

所以,溫度越高,清洗效果越好。對于一般的罐和管道,通常清洗溫度為65-75℃,對于一些熱交換設備,如巴氏殺菌機、UHT滅菌機,則對清洗溫度要求更高,通常應根據設備要求并結合實際進行設定。

(2)清洗的機械力。

層流時不發揮洗凈效果,流速達到一定程度后呈湍流狀態時,始表現出洗凈效果。液體流動由層流變為湍流時的流速稱為臨界流速。臨界流速依管徑、清洗液粘度、溫度、壓力、管徑的光潔度等而異。其中雷諾數是重要的一個指數。

在臨界流速下的雷諾數稱為臨界雷諾數,根據許多研究的Re=2320,一般層流Re4000。雷諾數超過25000時,其清洗效率急劇上升。一般清洗管路雷諾數取Re>30000,可獲得良好的清洗效率。

(3)清洗的濃度。

設備設施的清洗效果與清洗液的酸堿濃度密切相關,濃度越高,清洗效果越好。當然,過高的濃度對設備設施的腐蝕性也越大。一般的罐和管道,堿液(NaOH溶液)濃度為1.5%-2.5%,酸液(HNO3溶液)濃度為1%-2%,就可以達到較好的清洗效果。

(4) 清洗的時間。

清洗的時間越長,清洗效果越好。一般的罐和管道,堿液(NaOH溶液)循環時間10-20分鐘,酸液(HNO3溶液)循環時間10-20分鐘,就可以達到較好的清洗效果。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葡萄酒 灌裝設備 CIP 清洗 殺菌 改造 清潔生產

中圖分類號:TS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336(2014)14-0039-02

在葡萄酒生產過程中,灌裝設備的清洗、殺菌一直是消耗水、電、汽的重要環節。一般會用到熱水(通常為85℃)、一定比例的堿液、酸液或蒸汽。對于我公司在系統升級前使用的方式及存在的不足:

(1)熱水的制備:使用一臺手動操控的離心泵將水處理車間的軟化水輸送到灌裝車間。在不銹鋼罐中加蒸汽盤管。罐中通入蒸汽,通過盤管換熱將水加熱。罐的容積是4噸,加熱一罐水至要求溫度85℃,需要約2小時。為保證罐中水溫均勻,在罐的頂部安裝一臺攪拌器。

不足:制備時間長、熱損失大、效率低。

(2)酸液、堿液的制備:通過操作人員手工配置。將一定量的濃酸液或堿液通過罐頂的人孔加入到罐中,攪拌后配制成符合技術要求濃度的酸、堿液。

不足:危險性高、勞動強度大。

(3)待灌裝葡萄酒儲罐的清洗:通過軟管將涼水接到相應的儲罐進行清洗。殺菌過程則是直接將1.5bar蒸汽通入罐中,持續30min。

不足:操作雖然簡單,但水壓低,清洗效果差。殺菌時消耗的蒸汽量大,蒸汽彌漫到整個儲罐間。

(4)舊灌裝機的清洗、殺菌:清洗時需要手動將36個簡易的CIP杯(假瓶)裝到灌酒閥上以打開灌酒閥,(參看圖1)然后再手動打開水泵,將水打入灌裝機的酒缸中,水從灌酒閥直接流出。殺菌過程也是直接將 1.5bar蒸汽從輸酒管道通入灌裝機,再從灌酒閥排出。

不足:清洗不便,效率低且效果不夠理想。

在公司淘汰技術落后的德國KHS葡萄酒灌裝機,更新為世界先進水平的全自動意大利bertolaso灌裝機時,鑒于舊的清洗、殺菌系統效率低、能耗高,技術水平落后。決定對其進行升級改造,主要內容及特點如下:

(1)購置安裝了一套自動化CIP清洗設備。可自動提供制備符合工藝技術要求的冷水、熱水、酸液、堿液。配合新灌裝機的可編程清洗、殺菌程序,實現設備的全自動清洗。其中制備85℃熱水僅需要10分鐘的準備時間,相比實施本系統前每天節省工作時間約2小時。

(2)根據新工藝要求,設計、制作了管道分配盤。通過分配盤的合理設計將待灌裝葡萄酒儲罐與國產CIP清洗設備和進口葡萄酒灌裝機合理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科學、緊密而高效的系統。系統既能滿足對系統得清洗、殺菌的要求,又可以保證生產過程中輸酒、回流方面的要求。通過分配盤切換,可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灌裝工藝的清洗、殺菌、灌裝、原酒回流等功能,同時可有效防止操作人員誤操作。

(3)淘汰高能耗離心泵,由公司獨自設計完成了一套變頻控制的立式多級泵供水系統,實現恒壓節能供水。系統供水量最大可達20t/h,水壓穩定在3bar。避免不同用水量時供水壓力的波動,提高清洗效果(圖1)。

該清洗、殺菌系統經實際使用和測算,自動化程度高且經濟效益明顯。

(1)酵母菌檢驗合格率提高3個百分點,每年由此節約清洗成本約26000元。

(2)清洗殺菌班熱水制備環節節約工時約600小時,每個工費用約為120元。

(600/8)*120≈9000元

(3)灌裝設備清洗、殺菌年消耗蒸汽量相比舊系統節省約467噸,按1噸蒸汽需0.15噸標煤計算,折合標煤約70噸,1噸標煤約800元,節省費用800*70=56000元。

(4)清洗劑每年節約960L,每桶35L,每桶合人民幣約1000元,960/35*1000≈28000。

篇4

關鍵詞:帶電清洗技術;10kV電力設備;污染

近年來,由于電力設備受到環境污染導致的電網事故頻頻發生,因此,如何加強電力設備的防污工作,保證電力設備的穩定運行,減少電網事故的發生極其重要。探尋原因,電網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電力設備長期使用過程中,大氣中的污染物附著于電力設備上,一旦遇上陰雨天氣,電力設備被澆濕后,它的導電性增強,泄露電流變大,容易出現事故。而對10kV電力設備采用帶電清洗技術能夠有效地解決其設備被污染的問題。

1 帶電清洗技術概述

帶電清洗技術是指在電力設備正常運行的工作狀態下,運用專業技術手段和專用清洗產品在規范的操作流程下,對電力設備表面的各種灰塵、油污、酸堿氣體等污染物進行清洗,從而保證電力設備的清潔性,讓電力設備能夠穩定有效的運行,并延長電力設備使用周期的一種技術。

2 10kV電力設備清洗工具以及清洗產品

2.1 清洗工具的選擇

運用帶電清洗技術對10kV電力設備進行清洗,可以選擇的工具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高壓電力清洗機,這種機器主要是應用于變電站設備的清洗,它能夠有效地清除高壓變壓器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所堆積的污染。二是耐高壓絕緣噴槍,這種噴槍主要由涂料罐、噴嘴、送氣管、開關等幾部分組成,最顯著的特征就是槍身是由兩部分組成,開關與噴嘴之間存有一定的距離,并且整個噴槍的材料都是絕緣材料制成的,這能夠在帶電情況下保證安全清洗。三是空氣凈化器,在對10kV電力設備進行清洗之前一定要先對其存有設備的房間內部空氣進行凈化,并且要運用凈化器對房間內空氣及時進行置換,保證清洗作業中房間內的空氣清新,避免遭受到第二次污染。四是紅外線測溫儀,這部儀器主要是測試電力設備各個部分的溫度,方便及時控制調整清洗溫差。五是清洗人員進行10kV電力設備清洗工作時的必備清洗工具,如絕緣手套、絕緣工作服、絕緣鞋、防護目鏡等。

2.2 清洗產品的選擇

在對10kV電力設備的清洗過程中,對于帶電清洗產品的選擇尤為重要,這不僅是為了達到更好的清洗效果,更是為了保證其安全性。因此,對于電力設備帶電清洗產品的選擇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一是選擇的清洗產品要具備無污染的綠色環保特征,在選擇之前要對產品進行檢驗,看此產品中是否含有消耗臭氧層的物質,是否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必須保證在帶電清洗設備時,這種清洗劑不會通過皮膚或者呼吸系統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二是選擇的清洗產品要具備無腐蝕性特征,保證不會對電力設備的部件進行損壞,也不會導致電力設備表面的保護層變色、起泡和開裂。三是選擇的清洗產品必須具有十分好的綜合性清洗效果,因為10kV電力設備所受到的污染物質是非常復雜的,有極性水溶性殘留物、非極性水溶性殘留物等,所以清洗產品必須綜合性能好。

2.3 帶電清洗技術的注意事項

(1)在對10kV電力設備進行帶電清洗時,工作人員與地面一定要絕緣。(2)在清洗前要確認10kV電力設備絕緣是否良好,一旦出現零數或者瓷質有裂紋都不可以進行帶電清洗。(3)如果天氣情況不好,如大風、陰雨天氣都不可以進行帶電清洗,容易發生安全事故。(4)在對絕緣子進行清洗時需要觀察風向,對于下風側要先進行清洗,上風側后進行清洗,除了秉承先下后上的原則之外,還要注意清洗的角度。

3 帶電清洗技術在10kV電力設備上應用的必要性

電力設備的大規模運用,對10kV電力設備定期進行清潔維護是十分有必要的。在人們發現污染物對電力設備所造成的危害之后,就開始尋找各種方法對電子設備進行清洗維護,但是傳統的清洗方法比較簡單落后,如用小刷子進行清刷,使用酒精棉球進行擦洗等。這種傳統的清洗電力設備的方法存在很多的弊端,首先是增加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工作人員對于這種繁瑣的清洗工作不愿意進行,清洗效率比較低,并且清洗效果不好,導致清洗周期變短,清洗次數增多。其次這種不科學的清洗方法,容易對10kV電力設備內的部件造成損壞,增加經濟成本。最后傳統的清洗方法對電力設備中很多的隱蔽部位無法進行清洗,達不到預期清洗目的。而采取帶電清洗技術對10kV電力設備進行清洗,不僅能夠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清洗效果也能夠得到保證,尤其是對一些隱蔽部分的清洗,這能夠延長電力設備的使用周期,從而節約電力設備投入成本。同時,使用帶電清洗技術能夠保證電力設備的正常運行,不會造成不良影響。眾所周知,一旦停電進行清洗維護的話,既會對生活造成不便,還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4 帶電清洗技術在10kV電力設備上應用的安全性條件

在10kV電力設備上應用帶電清洗技術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為了保證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以及設備的高效清洗,最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安全性問題。在對10kV電力設備應用帶電清洗技術應滿足以下幾個安全性條件:第一,對10kV電力設備進行帶電清洗時所選擇的帶電清洗劑一定要可靠地產品質量保證,帶電清洗劑是帶電清洗工作中必備的工具,在進行選擇時,絕對不可以出現絲毫差錯,并且在其運輸和使用的過程當中,都要嚴格按照規范標準進行操作。第二,在對10kV電力設備進行帶電清洗,在清洗之前一定要對10kV電力設備的基本情況,設備參數進行詳細了解,同時還要對整個清洗過程中10kV電力設備的動態變化,進行全程監控,讓帶電清洗過程在受控狀態下進行。除此之外,對于帶電清洗技術人員的選擇也是一個重點問題,首先要選擇理論知識基礎扎實,工作經驗豐富的人員。其次技術人員要具備穩重、細心、解決問題能力強的特點,這是安全進行帶電清洗工作的重要保證。最后在清洗工作中,帶電清洗技術人員要根據實際情況和10kV電力設備的運行特點做好預防保護措施,以及面對突況的緊急應變措施。

5 帶電清洗技術的驗收檢查

在對10kV電力設備帶電清洗的2-4小時之后,其相關負責人要對10kV電力設備進行檢查,并對相關數據進行準確記錄報告,確認不存在問題之后在報告上進行簽字。在檢查的過程當中,應遵循這樣的驗收標準:在帶電清洗過程中,要保證其安全性可靠性,讓電子設備處于正常運行狀態,不會對其進行干擾。在對10kV電力設備進行清洗時,如果需要進行臨時拆卸,在清洗之后一定要按照原要求恢復原狀。同時還要保證被清洗的部件沒有腐蝕和損害。帶電清洗技術人員在清洗工作完成后,一定要對場地進行清潔,保證設施整齊陳列,環境安全衛生,尤其是使用過的清潔劑包裝用品要及時帶走。

6 結束語

為了保證10kV電力設備的正常運行,減少電網事故的發生頻率,消除潛在患,我們可以采用帶電清洗技術對10kV電力設備進行清洗。首先,定期應用帶電清洗技術能夠延長其使用周期,提高設備利用率,節約投資成本。其次,能夠有效的保養電力設備,不需要頻繁的更換零件,浪費時間、人力、材料,減少運行成本支出。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清潔規程;清潔驗證;清潔殘留物

設備的清潔是指在某種條件下,用一種或一套清洗方法,清除殘留在設備上可見及不可見產品組分的過程,并達到可接受的殘留限度。設備的清潔驗證,是企業對其制定的設備清潔規程草案科學性、合理性、合法性(符合清潔標準)進行確認的過程。

1 清潔規程

1.1 清潔方式

  工藝設備的清潔,通常可分為手工清潔和自動清潔兩種。手工清潔方式的特征是主要由人工持清洗工具清洗設備,清洗前通常需要將設備拆卸到一定程度并轉移到專門的清洗場所;自動清潔的特點是由自動的專門設備按一定的程序自動完成清潔過程。兩者相比,自動清潔重視性較好,但某些區域必須人工清潔。如果生產間的清潔方法和更換產品時的方法不同,應該在規程中將兩者分開闡述,必要時制定兩個規程分別予以闡述。同樣,如果用一種方式來清潔水溶性殘留物,而用另一種方式來清潔水不溶性殘留物,也應該對兩者進行分開闡述,并明確規定各清潔方式的試用范圍。

1.2 清潔劑

  清潔劑應該能有效溶解殘留物、不腐蝕設備、且本身易被清除、對環境盡量無害、或可被無害化處理。清潔時應盡量選擇組成簡單、成分確切的清潔劑。

1.3 清潔程序

  規程要詳細描述清潔步驟以及每一個步驟、每一部分的清潔次數、清潔水平、

1.4 清潔周期

  規程中應規定和驗證兩次清潔之間的最長時間。對生產結束至開始清潔的最長時間、連續生產的最長時間、已清潔設備用于下次生產前的最長存放時間等都要作出規定。

1.5 清潔人員及培訓

  清潔人員的操作能力及其對設備和工藝的熟悉程度、工作態度等對清潔效果至關重要。因此必須對清潔人員進行培訓,并做好培訓記錄。

1.6 其他

  對經驗證的清潔規程,驗證的關鍵參數必須清楚明確地反映在規程中。

2 清潔驗證

  清潔驗證是針對清潔規程進行驗證,通過科學的方法采集足夠的數據,證明按清潔規程清潔的設備,能始終如一地達到預定的清潔標準。

2.1 方案準備階段

2.1.1 清潔劑的驗證

  清潔劑的驗證一般包括設備與清潔劑的適應性、設備及管道中的密封圈是否吸收清潔劑、清潔后清潔劑的清除、是否需要消泡等問題。一般情況下應盡量使用現有的已驗證的清潔劑。

2.1.2 取樣和檢驗

  對生產設備進行詳細考察,確定有代表性的、難清洗性的部位作為取樣點。取樣量根據設備的復雜程度決定,常規的取樣方法有兩種:直接取樣法和淋洗取樣法。直接取樣法是在設備表面直接取樣,判斷設備表面清潔與否;擦拭法就是典型的直接取樣法,設備內部干燥不溶物的取樣可采用該法,但擦拭法的缺點是必須經常拆卸設備能接觸到取樣的部位。淋洗取樣法用于表面積大、無法接觸或無法常規拆卸的系統,一般取最后一次淋洗液樣品分析,但是該法的缺點是不適用于殘留物不溶或沉積與設備某個部位的情況。所以針對產品及設備的具體情況,必要時應同時考慮兩種取樣法結合起來評價。取樣過程需經過驗證,通過回收率試驗,驗證取樣過程的回收率和重現性。

  清潔驗證中應給出檢測殘留物和污染物的詳細分析方法,必要時應驗證分析方法的專屬性和靈敏度。

2.1.3 殘留溶劑的限度標準

  藥品生產和清潔中可能用到除水以外的有機溶劑。國際標準協調會“殘留溶劑指南”規定:一級溶劑、二級溶劑不能用作清潔劑,在無法避免時,三級溶劑可作為清潔劑,在其下批生產中允許的溶劑殘留濃度不應超過初始溶劑濃度的0.5%。

2.2 驗證方案的實施

  按照批準的驗證方案開展試驗,獲取數據,評價結果,得出結論。如果驗證的結果表明清潔程序無法確保設備清潔達到預定標準,則需查找原因、修改程序并重新驗證,直至結果合格。驗證實施后寫出驗證報告,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①清潔規程的執行情況描述,附原始清潔作業記錄;②檢驗結果及其評價,附原始檢驗記錄和化驗報告;③偏差說明,附偏差記錄與調查;④驗證結果,其結果只有合格和不合格兩種,不可模棱兩可。

3 結論

  清潔驗證首先要清楚清潔驗證是針對特定的產品所使用的設備清潔規程是否適用該產品的清洗方法和程序進行驗證,其次多個產品共用設備時,本次生產的產品殘留是否帶入下一批次另一不同產品中,從而影響另一產品的安全和療效。如果多個產品使用某些共用設備,且用同一清洗程序進行清潔,則可按需要選擇有代表性的產品做清潔驗證。制藥企業可根據產品原輔材料的溶解性、活性、毒性、穩定性及清洗使用的清潔劑等情況加以綜合分析,選擇作為最低殘留量的物質和計算出其安全指標。少量有機物殘留及水分能促進微生物生長,可能經一段時問后產品才產生有害的降解產物,因此,還應在適當的時間間隔后監測清潔驗證的效果,以確定清潔后清潔狀態可以保持的最長時間。制藥設備最低殘留量標準是指經過清洗后的設備中的殘留物(包括微生物)量不影響下批產品規定的療效、質量和安全性的狀態。由于最低殘留量的合格標準目前沒有統一規定,企業可通過擦拭法和淋洗液法這兩種清潔驗證較廣泛使用的方法,再根據產品的性質和生產設備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能實現并能通過適當的方法檢驗的限度標準。

總之,藥品在生產過程中會在設備上形成殘留,制藥設備清潔是保證藥品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設備的清潔是用一種或一套清洗方法去除設備上可見及不可見的殘留物,并達到可接受的殘留限度,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清潔驗證是采用化學試驗等手段證明清潔規程的科學性、有效性、可控性,同時在驗證結束后應按驗證中設定的分析方法定期進行監控,以保證日常生產中規程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袁松范;制劑設備的清潔驗證[J];醫藥工程設計;1997年02期

[2]江映珠;黃翠勤;實施藥品GMP存在問題的探討[J];現代食品與藥品雜志;2006年04期

篇6

(泰凌生物制藥江蘇有限公司,江蘇 泰州 225300)

摘要:通過風險分析,確定了設備清潔驗證的方法,包括清潔標記物和清潔溶劑的選擇、清潔方法的選擇、活性物質殘留限度的確定、取樣方式和采樣點的確定、取樣回收率的測定、清潔驗證用分析方法驗證以及持續檢測,為藥品生產企業的清潔驗證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關鍵詞 :藥品;清潔;驗證;風險分析

0 引言

設備的清潔是指在某種條件下,用一種或一套清洗方法,清除殘留在設備上可見及不可見產品組分的過程,并達到可接受的殘留限度。設備的清潔驗證,是企業對其制定的設備清潔規程草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合法性(符合清潔標準)進行確認的過程。

1 清潔標記物和清潔溶劑的選擇

1.1 根據風險分析確定清潔標記物

設備清潔的目的是清除殘留在設備上可見及不可見產品組分的過程,并達到可接受的殘留限度。基于此,可以從殘留物的清潔難易程度、毒性大小進行風險評估。其中,清潔難易程度通常取決于每個品種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質等信息,如溶解度、黏度、吸附性、活性成分的濃度、生產批量、輔料對清洗效果的影響等。

因此,從風險評估的角度考慮,清潔標記物應該是在同種清潔方法、同種清潔劑的情況下,最難清潔的毒性最大的產品。

1.2 根據風險分析選擇清潔溶劑

設備清潔的目的是清除殘留在設備上可見及不可見產品組分的過程,并達到可接受的殘留限度。基于此,清潔劑的選擇要考慮在清除殘留的同時,不能引入新的有毒物質,因此,清潔劑首先要能溶解清潔標記物,其次要有明確的組成,低毒、易除去,還要有監控清潔劑本身的方法。

對于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的產品,清潔劑應盡量選擇水、熱水、堿性或酸性水;對于不溶水、極性小的產品,清潔劑首選乙醇,其次選擇異丙醇、乙酸乙酯、丙酮、甲基異丙酮等三級溶劑。但需要注意的是,車間要有防爆和防污染的直排設施。另外,一、二級溶劑,如乙氰、氯仿、環乙烷等不能作為清潔劑使用。

2 清洗方法的選擇

設備清潔的目的是清除殘留在設備上可見及不可見產品組分的過程,并達到可接受的殘留限度。基于此,藥品專用設備不存在上批產品對下批產品的殘留污染問題,通常不需要做殘留驗證,只需做微生物的清潔驗證。而對于共用設備,則必須做殘留驗證。

根據設備材質、結構、幾何形狀等特點,可分為易拆卸可擦洗的設備,最好用擦洗法清潔;不易拆卸或拆卸后也無法擦洗的設備,則只能用沖洗法清潔。

沖洗法要求清洗液能到達設備內表面的各部位,被清洗的標記物必須能溶解在清洗液中,以保證沖洗樣品的一致性及有效性。

3 活性物質殘留限度的確定

通常有4種方法來確定活性物質的殘留限度:

(1)目測檢查,每次清潔必須先目測檢查合格,否則其他的判定標準一定會失敗;

(2)以日劑量的0.1%為考核指標;

(3)以殘留物濃度限度10 mg/kg為考核指標。

其中,方法2和方法3都涉及到設備表面接觸面積的計算,通常可以以單個設備計算活性物質的殘留限度,也可以以整條生產線一起計算活性物質的殘留限度,由于整條生產線設備的總面積遠大于單個設備的面積,也就是限度要小于單個設備的計算限度,相當于降低了污染的風險,因此,可以采用整條生產線的設備計算的限度代替單個設備的限度,作為統一的接受標準。

通常方法2和方法3計算的結果是不同的,有時方法2的限度更低,有時方法3的限度更低,因此,簡單地采用方法2或方法3作為活性物質殘留限度的計算是不合適的,最好兩種方法分別計算,取限度最小者,則是風險最小的。

第4種方法是針對特殊產品而言的,如高毒性、高致敏性的產品,方法2和方法3已經不再適用,由于很低的殘留都可能導致過敏反應等,因此,應選擇最低檢測限度作為標準。

4 根據風險分析確定取樣方式和采樣點

4.1 取樣方式的確定

取樣方式通常包括兩種:擦拭取樣方法和沖洗取樣法。擦拭取樣方法的優點是更直觀、更有效地針對難清潔區域,特別是對已經干燥的或者不溶的殘留物進行清潔和評估。沖洗取樣法是一種間接的取樣方法,直接用取樣瓶收集清洗過程中的最終洗出液即可,沖洗取樣法的缺陷是收集的殘留物濃度很可能代表不了實際殘留物濃度。

由于污染物可能是不易清潔的物質或者吸附在設備縫隙中,所以,從降低風險的角度看,首選擦拭取樣方法,沖洗取樣法可以作為輔助方法。采用擦拭取樣方法時要注意棉簽對分析方法的干擾,如果棉簽選擇不當會干擾殘留的檢測結果,因此,在清潔驗證用分析方法驗證時要重點關注空白棉簽的干擾。

4.2 采樣點的確定

選擇采樣點的原則是必須具有代表性,應包括接觸藥品多的高濃度區,如攪拌槳;結構復雜難以清洗區,如觀察口、閥門、管路接口處等;沖洗也不易達到的區域,如設備投料口等,均應定為擦拭采樣點。取樣過程要注意,清潔用水和取樣用水應采用符合《中國藥典(2010版)》規定的純化水,微生物殘留取樣應先于活性物質殘留取樣;生產過程中可先用飲用水清洗設備,最后用純化水沖洗設備。

5 取樣回收率的測定

擦拭取樣方法并不能將所有的殘留物都收集起來,因此,直接采用擦拭取樣方法的測試結果作為殘留測試結果是不合適的,通常需要將回收率的結果計算進去,這樣才能反映真實的殘留情況。

回收率實則包括了取樣的回收率和檢驗方法的回收率。我們采用HPLC法測定藥物A和藥物B的含量,測定其檢驗方法的回收率均在98%~102%之間,棉簽擦拭回收率主要受到棉簽、溶劑、取樣員的操作和藥物溶出情況的影響,一般回收率在60%以上。因此,為了降低取樣不均勻的風險,取樣人員要經過嚴格的培訓,取樣方法要一致。

6 清潔驗證用分析方法驗證

清潔驗證用分析方法驗證通常不同于產品檢驗的方法,清潔驗證用分析方法必須是經過驗證的,這樣才能保證清潔驗證的有效性。驗證包括:6.1 檢驗方法的專屬性

專屬性是指在其他成分,如雜質、降解物、輔料等存在的情況下,采用的檢驗方法能較準確地檢測被測物質。

6.2 檢驗儀器的靈敏度

要求使用的儀器在檢測標記物時有足夠的靈敏度。常用的檢驗儀器有:高效液相色譜,是最為廣泛使用的分析方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取決于被測物質吸收度的大小;總有機碳測定法(TOC,Total Organic Carbon),具有靈敏度高(<1 ppb)、測試快速等優點。

6.3 線性

準備至少5個覆蓋中間濃度的標準溶液(建議在分析方法濃度的50%~150%之間),相關系數不得小于0.99。

6.4 精密度

系統精密度測定應取標準溶液同法測定6次,檢驗結果的RSD應不得大于10%。

6.5 檢測限(LOD)和定量限(LOQ)

清潔驗證分析屬于痕量分析。一般使用信噪比法,LOD約是噪音的3倍,LOQ約是噪音的10倍量。

6.6 標記物溶液的穩定性

應考察標記物溶液至少在室溫和光照下48 h內的穩定性。如穩定性較低,則檢測應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完成,以保證數據可靠。

7 持續檢測

清潔驗證不是一勞永逸的工作,在初始驗證合格后,必須定期監測清潔效果的有效性。企業應制定相應的流程,確保清潔效果持續有效。

8 結語

一個優化的、合格的設備清潔驗證是企業藥品質量的重要保證,是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有效保障,也是企業節省能源、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設備清潔驗證應根據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只有運用風險分析和風險控制的指導思想,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效率和成本兼顧。

篇7

關鍵詞:高清攝像機;監視器;聚焦;曝光;構圖

中圖分類號:TP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16-3859-02

1 拍攝前的準備工作

1.1先確認記錄狀態和格式

高清晰度數字電視(HDTV)對鏡頭的要求是像素點多,高清的分比率為:1920X1080,總有效像素207萬,寬高比16:9,場頻50Hz,因此鏡頭的分比率必須大于1920X1080。目前,由于目前處于一個高標清兼容的時代,所以在拍攝前確認記錄格式為高清。并檢查存儲介質,確保正常,最好試錄一段,然后回放檢查視音頻是否正常。

1.2彩色監視器的調整

大型晚會的拍攝,彩色監視器是非常必要的,從監視器可以反映畫面的色彩還原,曝光等,所以監視器的好壞直接影響畫面。監視器調整時,先從攝像機給出N制彩條,通過監視器上面的旋鈕進行調整。

1.2.1監視器亮度的調整

彩條設置好后,將監視器的BRIGHT(亮度)旋鈕調大,注意觀察監視器的彩條畫面,右下角能看到三個黑白亮度灰階條。仔細調整BRIGHT旋鈕,當亮度調整到僅僅能隱約看到最右邊的一個灰條,而中間和左邊的條都變成全黑,此時監視器的亮度符合標準(如圖1)。

1.2.1監視器色度調整

打開監視器上的BLUE ONLY(單藍信號)開關,畫面變為僅剩B路信號。此時如果監視器的顏色不準,則畫面會在中上區域看到明顯區別的長短灰條。仔細調整監視器CHROMA(色度)旋鈕,使長短條逐漸融合,則此時畫面色度準確。關掉BLUE ONLY開關,此時監視器達到正常狀態(如圖2)。

1.2.3監視器的對比度調整

調整監視器CONTRAST旋鈕,使彩條最下段左側起第2個正方形的白色要接近100%的值(如圖3)。

1.3黑白平衡的調整

新機開機或長時間未使用就黑平衡一次,每次拍攝前都應確認白平衡。這點和標清機器調整方法相同,不詳述。

1.4確認和調整后聚焦

高清分辨率大幅提升,鏡頭解像力大幅提高,使得景深范圍小,變的聚焦困難,所以每次拍攝前都需要檢查后焦點。

2 高清拍攝時的聚焦、曝光、構圖問題

2.1高清拍攝時的聚焦

高清攝像機的不容易聚焦是使用中遇到的一個實際問題,高清攝像機分辨率的大幅度提到,鏡頭解像力大幅提高,使彌散圓減小,導致了畫面的景深范圍變小。相同的聚焦狀態,標清可以聚焦清楚,高清會溢出到周圍的像素。標清拍攝靜態鏡頭時, 攝像師往往先將變焦環變焦至最大焦距處精確調焦,高清攝像時這樣的調焦就不適合了,在高清攝像時,為了獲得被攝主體的最清晰影像,就必須在所用焦距狀態下直接精確調焦后拍攝,否則畫面的焦點將彌散而影響畫面的清晰度。

除了攝像師日常多加訓練,提高自己的跟焦水平外,還有以下三種辦法:一是盡量靜焦拍攝;二是攝像機自身的輔助聚焦功能;三是在條件允許,拍攝現場配備20寸以上高清監視器用來監看畫面。

2.2高清拍攝時的曝光

攝像師面對所要拍攝的景物.在一定的光線照明條件下,被攝景物所映折的明亮程度,以及明亮程度分布的范圍,然后確定曝光量將景物亮度范圍最有效的部分攝取下來,形成色度飽和、明暗適中的視頻圖像,這即為曝光控制的目的和過程。

高清布光的要求以及選擇一般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高清拍攝所需照度比標清要高一些,由于CCD面積和分辨率的差別,高清拍攝要求提高景物照度或者加大光圈。二是高高清攝像機對光照條件和光線的運用都要求較高,想要拍攝出玲瓏剔透的畫面,應盡量在良好的光照條件下進行,并在拍攝中適當考慮各種光線的運用。三是高清演播廳16:9的畫幅構圖比例不同于傳統的4:3,布光設計首先要考慮的是取景范圍比傳統演播廳要寬近1/3,相應的燈位設置要顧及傳統畫面以外的東西可能在高清畫面內出現,以前不影響畫面的光效可能就會有影響。燈光以前可能已經達到標清畫面的要求,但在高清1920×1080的畫面上,缺點就會暴露無遺。燈具柔光燈比例要多一些,布光要范圍大、柔和均勻。

2.3 高清拍攝的構圖

構圖是對畫面內容和形式整體的考慮和安排。構圖的原則是,變化中求統一。構圖方法有三個要點:畫面主題圖形的位置;非主題圖形的位置以及與主題圖形的關系;畫面底形的位置以及與圖形的關系。 16:9寬畫幅相比標清,更接近人的自然視角,也更適宜表現兩人關系 。

目前地市級及以下的電視臺大多數使用標清播出,如果要用高清拍攝,標清播出,要對畫面進行下變換。所以拍攝時一定要注意構圖的畫幅結構的問題。一般建議使用4:3安全框。一般下變換有三種模式:切邊模式,是廣播電視常用的一種下變換模式, 它不會像信箱模式那樣讓視覺變窄,也不會像壓縮模式讓畫面變形,不過使用切邊下變換時,攝像師構圖的適合一定要考慮到,確保被攝主體在下變換后換面內;信箱模式,是在上下加黑邊,這樣有效畫面范圍變窄;壓縮模式,使整個畫面信息都在畫面里,一般做完下變化會是畫面變窄,這種方法做電視一般不可取。

目前,我們一方面要積累高清的素材,一方面要標清播出新聞,如果前期拍攝允許的情況,我們可以按照4 :3,16:9各構圖拍攝一組鏡頭,便于后期制作,但當客觀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考慮到絕大多數用戶收看的電視畫面依然是標清4:3畫幅,則拍攝應確保4:3構圖準確,特別是新聞拍攝。一定要開4:3安全框,確保重要素材拍攝時,拍攝主體保留在標清區域以內。

在構圖中,高清對于畫面的穩定性要求很高,特別是推拉搖移過程中,畫面的運動要平滑流暢,盡量避免抖動,外拍需要攜帶承重合適的三腳架,條件允許多使用軌道和搖臂等輔助設備。

3小結

簡單總結下高清拍攝的注意事項:拍攝前,請確認監視器的亮度和色彩,以及尋像器亮度是否準確;拍攝前,特別是更換鏡頭后,請確認后焦是否準確;通過尋像器聚焦請一定調高Peaking,并注意跟焦;改變增益時,最好調整黑平衡;素材要切邊下變換,前期拍攝時請打開4:3提示線和90%安全框;使用微距環拍攝后,請復位,并查看后焦點。在實際操作中,可能還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項,我們也需要在實際操作中積累和進步,更好的實現高清攝像的美感藝術性。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SBS改性乳化瀝青 SBR改性乳化瀝青 生產設備 生產流程

中圖分類號:F4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4-0028-02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lassification of Modification Emulsified Asphalt and Production Equipment

Li Jinyou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09,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classifies all sorts of modification emulsified asphalt, introduces production process of various modification emulsified asphalt, and the difference among various production equipment of emulsifying asphalt and current domestic reference, compares the index and use of all sorts of emulsified asphalt.

Key words: SBS modified asphalt emulsion;SBR modified asphalt emulsion;production equipment;production process

1改性乳化瀝青分類

改性乳化瀝青以使用的改性劑類別不同分為兩大類:①如果使用的改性劑是SBR類,則叫作SBR改性乳化瀝青;②如果使用的改性劑是SBS類,則叫作SBS改性乳化瀝青。

2SBR改性乳化瀝青的生產、用途與加工設備

2.1 先生產普通乳化瀝青母液,然后把液體的SBR膠乳用人工或泵直接加入到普通乳化瀝青母液中,一般是普通乳化瀝青裝車后,把膠乳從罐車人孔處加入,加入量根據指標要求不同或膠乳有效成分不同從4%至10%不等,以有效成分60%的進口SBR膠乳為例,加入量一般為3%到4%。加入后靠車輛行走過程中的顛簸和剎車混合均勻。這種改性乳化瀝青在路面施工中一般用于粘層,因SBR膠乳極其不穩定,與空氣接觸發生氧化,這種方式生產的改性乳化瀝青不能長時間存放,應隨用隨調。由上介紹可看出,此類改性乳化瀝青設備采用普通乳化瀝青設備即可,設備價格依產量、材質和配置不同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生產流程如圖1。

2.2 把固體的SBR塊或粉末加入瀝青,先生產成SBR改性瀝青,再與皂液同時過磨生產成SBR改性乳化瀝青。但因固體SBR生產過程中要加入大量隔離劑,而且SBR易粘連在設備上難于清除,此方法現只在青海等西北地區極小范圍小批量生產在用。生產流程如圖2。

2.3 把液體的SBR膠乳加入皂液,再與基質瀝青同時過磨生產成SBR改性乳化瀝青。如沒有特別說明,大家提到改性乳化瀝青,應指這種產品。相對來說貯存較穩定,用途更廣,除用于粘層外,大量用于微表處施工。此類改性乳化瀝青設備可在普通乳化瀝青設備基礎上加以改進,設備價格依產量、材質和配置不同從十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生產流程如圖3。

3SBS改性乳化瀝青的生產、用途與加工設備

3.1 使用液體的SBS膠乳,方法同上面的液體SBR膠乳,但因SBS膠乳成本太高,指標不穩定,在國內推廣了很多年始終難見起色,所以對于此種產品與設備本文暫不介紹。生產流程如圖4。

但作為冷輔冷拌路面的粘接料,高含量SBS改性乳化瀝青的生產可能最終要走這條道,這是我們正研究的課題,已做了幾個試驗段。不過所用的SBS膠乳與前面提到的不同,生產方法也相去甚遠,研究成果會在以后的文稿中加以介紹。

3.2 把固體的SBS粉末加入瀝青,先生產成SBS改性瀝青,再與皂液同時過磨生產成SBS改性乳化瀝青。因基質瀝青經SBS改性后韌性、粘度及各項性能指標大大提高,一就設備而言,普通乳化瀝青加工設備已不可能對其乳化,需要更大的輸入功率和獨特的磨齒結構。二就成品貯存而言,SBS改性乳化瀝青的存放和攪拌與普通乳化瀝青也有很大差別。三就控制而言,需要更精確地控制介質溫度、泵和磨進出口壓力、瀝青和皂液流量、成品的出口溫度和泄壓方式。四就生產原材料而言,對乳化劑和SBS改性劑的選擇也更加嚴格。五就試驗而言,因我國尚無該類產品技術標準,只能與SBR改性乳化瀝青類似比較,借鑒一些國外技術規范和自行研制的試驗儀器來評價。此類產品生產時要用到SBS改性瀝青,其來源有兩種,一是外購,調配后用于生產,以產量20噸/小時為例,不含鍋爐、基質瀝青罐和成品罐等部件,目前國產主機價格約為100萬元。二是用設備直接生產改性瀝青,然后乳化,那么該設備實際上是改性/乳化一體設備,目前國產主機價格約為120萬元至180萬元不等。生產流程如圖5。

4各種乳化瀝青品種比較

通過下面的一些表格,我們來對各種乳化瀝青作一個簡單的對比。(表1~表3)

5改性乳化瀝青生產中溫度與粘度的控制

我們知道,瀝青的粘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2℃,其動力粘度約下降一倍。生產時應把基質瀝青首先加熱至液態才可進行乳化,另為適應膠體磨的乳化能力,一般控制基質瀝青動力粘度約為200cst,溫度越低,粘度越高,增加瀝青泵及膠體磨負擔,難以乳化;但另一方面為防止乳化瀝青生產時成品中水分過多汽化蒸發造成破乳,也不可能把基質瀝青溫度加熱過高,一般控制膠體磨出口成品溫度應小于85℃;以AH-70為例,一般把基質瀝青加熱至約140℃,皂液加熱至約35℃;以乳化瀝青成品中瀝青含量60%計,膠體磨出口成品溫度為:T=(0.5×60×140+40×35)/(0.5×60+40)=80℃

因國內普通乳化瀝青中瀝青含量大都為50%,生產時其溫度會遠遠低于此溫度,另基質瀝青也會選擇70號甚至100號以上,其動力粘度不會太大,就一般乳化瀝青設備而言,不必擔心以上問題的發生。

但對于SBS改乳化瀝青而言,SBS改性瀝青的動力粘度約為我們常用的AH-70瀝青的3-10倍,粘度及含量的增加,普通乳化瀝青設備的膠體磨可能根本就轉不動,為適應膠體磨能力,生產時必須提高改性瀝青溫度約至160℃,皂液溫度約至55℃,如要求瀝青含量為65%,此時膠體磨出口成品溫度為:

T=(0.5×65×160+35×55)/(0.5×65+35)=105.6℃

乳化瀝青成品已達到沸騰狀態,只能采用特殊工藝控制其破乳,這些產品宜采用改性乳化瀝青設備生產。

6改性乳化瀝青生產中溫度與壓力的控制

從上面可看出,瀝青溫度過低,會造成膠體磨負荷過重不能乳化,溫度過高又會汽化破乳,因此需增加降溫裝置,保證出口溫度在85℃以下;另根據壓力增大,沸點提高原理,整個系統中還應保證適當壓力,防止乳化瀝青在進入冷卻裝置前汽化破乳;根據文丘里效應整個系統中盡可能不出現90°折彎,以防止背部負壓區汽化破乳。

7通過添加劑的應用采用普通乳化瀝青設備來生產改性乳化瀝青

特殊情況下,我們也可以在SBS改性瀝青中添加稀釋劑等來降低粘度,以適應用普通乳化瀝青設備來進行生產SBS改性乳化瀝青,假如以基質瀝青的5%添加,價格7500元/噸來計算,每噸乳化瀝青約增加材料成本125元,而且還會帶來采購、運輸、安全、指標要求等一系列問題,需慎用。

參考文獻:

[1]秦永春,徐劍,黃頌昌等.道路用改性乳化瀝青技術要求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22(1):45-47.

[2]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所.JTG F40―200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篇9

一、自卑心理的概念

自卑的人往往自尊心都很強,當他們對自己的評價過低,同時自尊心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出現自卑心理。心理學中,當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過低同時否定自己的能力,不承認自己的社會價值時就會出現明顯的自卑心理,他們總是把自己想象成社會的弱者,尤其是當他們與別人交往時,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都會讓他們感到自卑,覺得別人在有意針對自己,嚴重的會采取不理智的方式報復。

二、青少年社區矯正對象自卑心理的表現

自卑可以成為一個人奮進的動力,也可能成為成功的絆腳石。社區矯正對象生活在社區,既可以和普通公民一樣過正常生活,有與普通大眾一樣的社會心理。但在身份上,他們又是罪犯,其自由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又有與監獄服刑罪犯相似的自卑心理。應緊密結合他們的生活環境去分析他們的自卑心理表現。生活在不同環境下的社區矯正對象,他們有不同的自卑心理表現。

青少年社區矯正對象的自卑心理主要的表現在于對自己的品質、能力評價過低,同時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緒體現,諸如敏感,失衡,失落,情緒化等。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敏感

對人對事過分敏感,自尊心非常強。青少年社區矯正對象常常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唯恐被人忽視,過分看重自己在別人眼里的形象,任何負面的評價都會在內心引起軒然大波,甚至扭曲別人的評價,比如,別人很真心的夸他一句,他就認為是在諷刺挖苦自己。他們很敏感,跟他們打交道必須格外小心,因為我們不經意的一句話都會讓他們胡亂猜忌。

(二)失衡

青少年社區矯正對象由于身份的特殊性而在社會上處于弱勢地位,使他們在社會上生活時無法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甚至還會遭到強勢群體的嫌棄。一個人要想安身立命就必須體會到自我價值,如果感受不到自我價值的存在,就會使他們心態失衡,承認自己的弱勢地位,走不出這個心理的陰影,難擺脫現實中遇到的挫折。當別人欺負他時,即使內心很不服氣也覺得這很正常,這種強烈的自卑心理極易導致自殺行為。

(三)情緒化

社區矯正對象表面上看似默默地接受一切,然而過分壓抑內心逆來順受的不滿情緒則會集聚爆發的可能。由于他們缺少面對挫折的能力,輟學,失業等生活事件很容易導致心理壓力。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時,則會認為別人都看不起自己,難以忍受,往往產生過激言行,導致嚴重的后果。比如有些青少年社區矯正對象在學校被同學欺負,會因此自殺。他們經常為了一點小事大動干戈,拳腳相向。有時當他們無力應對危機時,還會自殘,把自己的不滿情緒用極端化的方式表達出來。

三、青少年社區矯正對象自卑心理的原因

(一)自我認識不足

我們總在乎別人的看法,關注別人對我們的評價,特別是自己很佩服的人的評價,如果他們對我們的評價不高,這樣會對我們的自我認識產生很重要的影響。因此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對自己的形象不認同,生活中的我們也常會出現此種心態。尤其是青少年社區矯正對象,自己本身就面臨青春期的困惑,加上自己身份的特殊,只要遇到一些小事就會使他們不能面對現狀,總覺得這個世界不屬于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二)社會因素

生活中的我們總要受社會文化的影響,而且社會因素對一個人心理的影響也越來越重要。青少年社區矯正對象在矯正期間總要處在一定的社會文化中,比如學校或者工作單位。周圍人的態度以及發生的一些事情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影響,由于社會中的大部分人還是對有罪在身的人存在一些偏激的看法的,覺得他們不應該受到別人的尊重,他們低人一等,理應受到強烈的懲罰。因此這些都會使矯正對象受到強烈的打擊,從而損失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原本就不堪一擊的敏感心理更加脆弱,從而導致他們強烈的自卑感,這無異于火上澆油。

篇10

【關鍵詞】 反傾銷; 內部控制; 成本效益原則; 預警系統

一、引言

自1979年8月歐共體對我國糖精及鹽類提起第一例反傾銷調查案以來,到目前為止,我國成為世界上遭遇反傾銷立案調查最多的國家。長期以來我國企業未參加應訴的多,參加應訴的企業少,且勝訴率低,所導致的后果就是我國企業不但要承擔高額的反傾銷稅率,而且出口份額大幅萎縮,甚至面臨被擠出國際市場的境地。究其原因,一是中國產品成本優勢明顯,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容易引發各國對我國企業提起反傾銷申請,從而將中國產品逐出本國市場;二是許多國家并沒有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往往采用替代國同類產品的價格計算出商品的正常價值,由于替代國的選擇上有很大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因此計算出的替代國價格往往嚴重偏離了我國產品的價格構成,既不符合客觀實際,也不具有科學性,明顯具有歧視成分;三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國企業本身也存在著諸多缺陷,例如會計系統不完善、沒有建立預警機制、會計信息失真、企業內部管理混亂、企業間缺乏協作精神等。這些問題的根源就在于企業的內部控制薄弱,管理失控。因此,企業必須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并有效實施,使企業在面對反傾銷調查時及時提供所需的信息資料,從而準確、快速地填寫調查問卷,提高會計舉證的可信度,有效規避被訴訟風險。一言蔽之,反傾銷所涉及的相關信息其實是企業內部控制的外在表現,內部控制的設計才應該是出口企業反傾銷應對的研究方向。與其糾結如何提供滿足反傾銷調查的會計信息上,不如讓出口企業在反傾銷內部控制的設計上多花功夫,按照科學的制度加強各項管理,從根本上解決反傾銷企業應訴低、勝訴率低的現狀。

二、內部控制在反傾銷過程中的職能體現

(一)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可對反傾銷風險作出預警,從而避免遭到反傾銷調查

出口企業能對傾銷發生的時間作出預警的話,則可為企業及時有效應對反傾銷提供很大的幫助。從事國際貿易的企業,沒有辦法改變國際市場的游戲規則,要想在國際市場上得以生存并發展,只能從自身做起,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良好的預警機制是企業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它能夠對出口產品的出口數量、價格以及市場占有率等重要指標的變化進行有效地監測分析。企業可關注同類產品價格和產品成本的變化,并與國際上此類產品的價格、成本進行比較,如果相關指標運行達到警示值時,內部控制體系會作出預警提示,使企業迅速作出反應,采取相關措施,迫使國外企業放棄傾銷調查申請。

(二)良好的內部控制在反傾銷調查過程中起到舉證和抗辯的作用

出口企業在應對反傾銷訴訟調查時,一般包括是否參與應訴的決策、應訴方案的制定、填寫調查問卷、確認市場經濟地位、實地核查等環節,每一個環節都要求企業提供真實、可靠、詳細的會計信息,它可以起到強有力的舉證和抗辯作用。會計信息如何做到真實、可靠、完整、詳盡,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比如在確認“市場經濟地位”時,按照《歐盟384/96號規則》規定,中國企業在被提起反傾銷調查時如果希望按照市場經濟國家的規定來調查其出口商品的正常價值,必須同時滿足其所設定的五個標準,這五個標準中的第二條“企業必須建立一套符合國際會計準則的會計賬簿,會計賬簿按國際會計準則建制、賬目清楚,該賬簿需按國際通用會計準則進行過獨立審計并有通用性”和第三條“企業生產成本和財務狀況基本上能按照市場經濟要求體現,特別是考慮設備折舊、其他折舊、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和債務重組方式所列的支出”。反傾銷調查部門首先會要求接受調查的企業提供相應的會計數據,接著會到企業實地核查會計系統和成本數據材料,如果企業能通過核查并且接受了正規會計師事務所(最好是名氣響的事務所)審計,歐盟會給予企業市場經濟地位,只有建立反傾銷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才能達到上述要求。良好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作為內部控制體系的一個重要分支,可以制定相應的制度,幫助企業向反傾銷調查部門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也有利于企業規范單位財務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使其符合國際標準要求,從而有利于出口企業應對反傾銷訴訟。

(三)良好的內部控制會促使企業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更為有效地抗擊國際貿易風險

一般來說,進口國調查部門會根據反傾銷核查結果作出傾銷裁決,對出口企業采取反傾銷措施,這意味著反傾銷調查的結束,但并不意味著反傾銷內部控制職能的終止。無論最終的結果如何,作為企業來說,要及時對財務工作進行總結,以備如果遭到不公平裁決時提供更為真實的舉證材料。良好的內部控制體系能促使企業及時發現和糾正虛假的會計信息,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而這些會計信息正是企業受到不公平裁決時進行抗辯的最有力證據,從而可以讓進口國調查部門作出少征或不征反傾銷稅的裁決。如果出口企業最終還是被裁定為傾銷,被征收高額的反傾銷稅,企業并不是選擇放棄申訴,而應該痛定思痛,對企業內部控制的管理進行梳理,找出不足的地方加以完善,把反傾銷工作作為全面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一個契機,從控制環境、風險評估等方面展開評價和總結,為重新進入該國市場做準備。因為根據國際貿易的實踐規則,如果出口產品能夠在反傾銷法令簽發滿一周年之前的一個月內以修正的出口價格進入進口國,就可以重新取得新的有利裁決和復審機會,這被稱作“年度復審”。復審過程中,出口企業提供更為真實、可靠、經得起審查的會計信息(比如銷售合同、運輸合同、出口價格、產品成本等)以證明在這一年內對進口國出口的涉案產品已經不存在傾銷,或者傾銷幅度有較大的降低,從而可以獲得新的有利的反傾銷裁決。

三、反傾銷視角下出口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設計

(一)總體設計思路

反傾銷形勢嚴峻,企業構建一套健全的、能夠滿足反傾銷需要的內部控制體系,刻不容緩。它的設計理念即在企業常規內部控制的基礎上,以應對反傾銷風險為戰略目標,各部門通力協作,將內部控制的五要素有機地糅合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在反傾銷情形下,進一步提高和完善出口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同時,在設計該內部控制體系時,企業要將成本效益原則充分運用其中。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出口企業,都應該從企業自身實際出發,設計適合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而不是盲目追求大而全的空架子,要具有科學性、實用性。

(二)成本效益原則下出口企業應對反傾銷內部控制體系的設計

在反傾銷調查中,出口企業最外在的表現就是提供真實、可靠、全面的會計信息(如財務報表、產品在國內外銷售的詳細資料和會計資料、產品成本的構成等)和相關信息(如企業的組織結構、經營方向等),內在的實質就是建立反傾銷導向的內部控制體系,并有效運行。因此,在反傾銷視角下出口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設計原則就是實質與現象相結合,以達到最終反傾銷勝訴的目標(如圖1)。

結合之前本文中提到的內部控制五要素,在成本效益原則下構建出口企業內部控制體系。

1.控制環境

控制環境是企業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過程中,對其產生影響制約等各種因素的總和,是整個內部控制體系的基礎。按照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規定,控制環境主要包括企業治理結構、結構設置及權責劃分、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和企業文化等。在反傾銷視角下,出口企業設計與完善控制制度,筆者認為應重點從企業治理結構、結構設置及權責劃分、內部審計和企業文化著手,其中,內部審計作為監督的重點研究內容,本節不著重描述。在企業治理結構、結構設置及權責劃分和企業文化三者中,筆者建議企業首先重點建設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其實就是一種思想意識,它可以以各種方式滲透到企業的各個部分,出口企業要將“狼來了,把應訴反傾銷當飯吃”的風險意識貫穿到企業經營的始終,就如電視劇《亮劍》中獨立團始終能打勝仗的秘訣不是人多裝備精良,而是貫穿整個部隊的精神“狹路相逢勇者勝”。企業文化水平高、人人風險意識很強,企業控制水平就越高,應對反傾銷就越從容。其次,企業應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能夠做到產權明晰、權責清楚、政企分開,在面對反傾銷調查企業基本情況時發揮意想不到的優勢。2003年美國對華鋼鐵反傾銷案,由于美國對華企業采取替代國制度,馬鋼在初裁時被判定傾銷幅度為159%,在隨后的實地調查環節中,馬鋼通過大量的資料證明企業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了自主經營的現代企業制度,最終以0%的傾銷幅度和無產業損害獲得勝訴。最后,出口企業應做到機構設置合理、科學。如果說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無形的基礎,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是上層建筑,那么科學機構設置是企業日常經營的保障。反傾銷視角下,出口企業應在原來的結構基礎上設置對應的反傾銷機構。企業規模不同,反傾銷機構的設置又有所區別。大型出口企業,可以在董事會下設置專門的反傾銷機構,由總經理領導,配備專業的反傾銷人才,滿足采購、生產、銷售、會計核算、內部審計等崗位的需要。對于中小型企業,從成本效益原則出發,可以不設置專門的反傾銷機構,聘請外部專家擔任企業顧問,對企業供、產、銷部門懂得反傾銷知識的人才進行培訓,需要時迅速組成反傾銷機構。

2.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面對各種風險素時應及時識別、分析風險,并確定應對風險的策略。現階段尤其是近十年來,我國企業面對的各種風險日趨嚴峻,出口企業因其經營重心在海外,需更加謹慎面對反傾銷風險。應對反傾銷風險所采取的風險管理措施也是貫穿企業經營始終。出口企業首先應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產品出口時,就要了解進口國的信息,掌握同行業競爭對手的情況,建立反傾銷信息平臺,構建完善的反傾銷預警系統。該系統應收集包括公司的一般情況、產品出口信息(包括出口數量、價格、批次等)、競爭對手同類產品信息、進口國國家相關信息經濟指標等,以便隨時作出形勢分析,識別潛在的風險,對可能出現的反傾銷訴訟進行評估。其次,出口企業積極應對反傾銷風險。應該說,風險識別和評估是前奏,風險應對是根本。出口企業面對反傾銷風險,應視風險的大小選擇不同的應對策略。如果反傾銷風險小,企業應主動承擔風險,勇敢面對;如果反傾銷風險高、損失大,出口企業應選擇規避風險,退出或不開拓進口國市場;如果反傾銷風險鑒于上述兩種風險之間,出口企業應選擇分擔風險,對內完善內部控制、加強會計成本核算,對外聯合同行業企業、行業協會,共同應對反傾銷訴訟,降低反傾銷風險。

3.控制活動

控制活動是企業為保證管理層指令得以實施的政策和程序,是企業規避和應對反傾銷風險的必要過程。有效的控制活動能夠保證會計信息和其他信息的真實可靠,在反傾銷的要求下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和設計,達到“可采性”,為勝訴反傾銷提供穩固的基礎。控制活動包括的內容很多,在反傾銷視角下,出口企業應重點突出會計系統控制、財產保護控制、授權審批控制和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判斷傾銷是否存在,產品的成本構成和銷售價格是問題的核心,因此構建反傾銷導向的成本核算制度是出口企業會計系統控制的中心環節。構建該系統是在考慮成本效益原則的前提下,在原有的成本核算系統基礎上加以改進,滿足企業應對反傾銷調查的需要。此外,還要規范會計系統控制下的會計憑證制度,加強企業檔案管理。不相容職務分離制度和授權審批制度的有效實施,能夠明確職責權限,形成制衡機制,減少舞弊的發生,從而確保信息平臺等各項應對機制切實發揮作用。財產保護控制通過定期、不定期對實物資產和賬面資產的稽查、核對,做到賬面資產與實物資產的兩兩相符,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

4.信息與溝通

信息與溝通是企業經營管理中及時、準確、完整地收集各種信息,并進行溝通,使員工認真履行其職責的過程。反傾銷視角下,出口企業重視信息與溝通,是因為反傾銷訴訟過程本身也是一個信息與溝通的過程。企業具有良好的信息系統,既能保證企業員工明確自己的責任,便于上下溝通,還能保持與外部的溝通,隨時根據外部情況作出相應變化。內部控制信息與溝通包括內部信息的溝通和外部信息的溝通。內部信息是企業生產管理過程中的信息,如采購、生產、銷售等資料。出口產品成本信息是各國反傾銷調查部門關注的重點,也是判斷是否存在傾銷行為的重要資料。出口企業為有效應對反傾銷調查,應重視與成本相關部門(如管理部門、倉儲部門、成本核算部門、各生產車間等)的溝通與協調。外部信息主要包括外部市場環境的信息、相關的法律法規、國家經濟形勢、行業和競爭對手的信息、客戶和供應商的信息等。這些信息就需要企業加強與政府、中介機構及其他出口企業的溝通。政府會進行經濟外交,通過談判降低反傾銷訴訟發生的概率;中介機構如行業協會會從預警機制、價格協調和幫助應訴等方面提供支持;其他出口企業可以聯合作戰,壯大反傾銷的力量。另外,出口企業在面對反傾銷調查過程中,還應加強與反傾銷調查部門的溝通,積極提供證明企業不存在傾銷行為的材料,維護自身權益。

在內部控制五要素中,出口企業應重點加強信息與溝通機制的建設。這是因為從本質上講,反傾銷過程是企業內部與外部、橫向與縱向信息與溝通的大聯合,是系統工程,不是某個企業能夠獨立承擔的。應對反傾銷需要包括企業、政府、中介機構(如行業協會、律師、注冊會計師等)、供應商以及進口商和消費者等各利益相關體共同合作,構建反傾銷聯動系統,該系統能否通過積極溝通達成有效協同,是反傾銷應訴成敗的關鍵。

5.監控

監控本身也是風險管理的過程和范疇,它通過對內部控制其他要素執行進行監控,對偏離企業目標的控制活動進行糾正,以規避和降低出口企業遭受反傾銷風險,同時也為企業提供及時、準確、完整的反傾銷調查信息提供支持。一個完整的監控體系應從內部審計和外部獨立審查兩方面展開。(1)內部審計部門應通過定期、不定期對內部控制的設計和執行情況進行監控和改進,一方面降低企業包括反傾銷在內的經營風險,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和減少會計報表中的錯報、漏報和舞弊,為企業在反傾銷調查中提供真實、可靠的證據,增強企業會計信息的可采性,從而避免被采用“最佳可獲得資料”原則(BIA)降低反傾銷風險。(2)外部獨立審計。在歐盟認定中國企業滿足市場經濟條件的第二條中規定,企業必須建立一套符合國際會計準則的會計賬簿。出口企業的財務報表應每年都接受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而不是在應訴時進行突擊審計。出口企業應委托有影響、知名度高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對企業報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貫性發表意見,為企業向反傾銷調查當局申請市場經濟地位提供有力支持。

反傾銷視角下,出口企業在內部控制體系設計運行中要注意,這五要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需要區分它們的主次順序,而是各方協同作戰,才能發揮內部控制體系的最大效用(如圖2)。出口企業應從實際出發,設計、完善自身的內部控制體系。

【參考文獻】

[1] 孫芳城,楊興龍.貿易保護主義背景下中小企業反傾銷應對策略[J].財會通訊,2012(3).

[2] 孫芳城,梅波,楊興龍.內部控制、會計信息質量與反傾銷應對[J].會計研究,2011(9).

[3] COSO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M].方紅星,等.譯,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4] 孫錚,劉浩.反傾銷會計研究中的若干問題辨析[J].對外經貿財會,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