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手術范文
時間:2023-03-20 00:58: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婦科手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羅定市婦幼保健院 廣東羅定527200)
【摘要】
目的:探討婦科腔鏡手術中改良截石位、人字形與傳統截石位的應用效果。方法:將90例婦科腔鏡手術患者分為對照組、改良組和人字組,分別采用傳統截石位、改良截石位和人字形。結果: 比較血液動力學指標、舒適度和并發癥,改良組和人字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改良組與人字組之間主要差別在于后者安置更簡單,下肢并發癥更少。結論:改良截石位和人字形都能提供有效的手術環境并減少并發癥,改良截石位更適合需要同時進行陰式手術的情況。
關鍵詞 婦科;腔鏡手術;
【中圖分類號】R271.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9561(2015)07-0174-01
目前,婦科腔鏡手術采用的主要有傳統截石位、改良截石位和人字形三種類型。傳統截石位安置技術要求較高,應用不當易引起性損傷,并延緩術后康復,改良截石位和人字形改進了傳統截石位的不足,提高了手術安全性和減少了手術并發癥[1,2]。雖然后兩種較傳統截石位優勝,但鮮有對兩者進行比較或者明確其適用范圍的報道,因此筆者對此進行了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9月在我院進行婦科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90例,均無嚴重心血管及凝血障礙等疾病。隨機分為對照組、改良截石組(簡稱“改良組”)、人字組(簡稱“人字組”)各30例。對照組年齡20~57歲,平均(34.60±10.97)歲;平均體重(57.33±6.02)kg;子宮肌瘤剔除術11例,異位妊娠保守性手術5例,卵巢良性腫瘤剝除手術14例;手術用時51~157min。改良組年齡19~60歲,平均(36.77±13.47)歲;平均體重(56.83±5.31)kg;子宮肌瘤剔除術10例,異位妊娠保守性手術7例,卵巢良性腫瘤剝除手術13例;手術用時47~152min。人字組年齡21~55歲,平均(36.73±10.46)歲;平均體重(56.20±5.33)kg;子宮肌瘤剔除術10例,異位妊娠保守性手術4例,卵巢良性腫瘤剝除手術16例;手術用時45~154 min。3組患者在年齡、體重、病種、術式、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的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擺放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截石位。改良組患者先取仰臥位,臀部移至背板下緣,骶骨探出背板下緣5~6cm;使托腿架承托患者小腿肌肉豐厚部位,并在腘窩處墊上軟墊;調整托腿架高度與傾角,使大腿與軀干縱軸呈160~170°;膝關節屈曲,使大腿與小腿之間夾角約120°;兩腿分開角度約80~90°,老年患者取較小角度。人字組采用可張開腿板的手術床,托腳架可拆下;患者取平臥位,臀部移至坐板與腿板連接處,臀下墊軟墊和墊巾;如不需要同時進行陰式手術,腿板可不分開;需要同時進行陰式手術時,腿板分開90~100°。然后約束帶固定雙下肢。
1.2.2 觀察指標:
①血流動力學指標,記錄患者安置前、安置后3min及恢復前、恢復后3min的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和心率(HR)。②術后24h舒適度,其中0級為無不適;Ⅰ級為輕度不適,可以忍受的輕微酸痛;Ⅱ級為中度不適,酸痛感較明顯;Ⅲ級重度不適,經處理后仍感明顯不適。③并發癥,48~72h隨訪記錄下肢麻痹、疼痛、腫脹等情況。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檢驗;計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并以(X±s)表示,組間兩兩比較使用LSD檢驗。
2 結果
2.1 三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表1)
2.2 三組患者舒適度和并發癥情況比較(表2)
注:舒適度比較對照組與改良組或人字組之間有差異(P<0.05);并發癥比較對照組與改良組或人字組之間及改良組與人字組之間有差異(P<0.05)。
3 討論
傳統截石位為了手術視野的需要,過度擺放下肢,所以調整過程中容易引起血流動力學較大變化,加重呼吸循環系統負擔,而且易引起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腓總神經損傷等問題,人字形僅調整手術床傾角,所以血流動力學指標較優;改良截石位比傳統截石位調整量少,但又較人字形多,因而血流動力學指標改善程度不及人字形,尤其下肢并發癥問題解決不徹底。但人字形也有不足,即需要同時進行陰式手術時,手術野不及截石位,因此應視手術需要采用人字形或改良截石位。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 婦科;腹腔鏡;護理
隨著醫學科學發展的突飛猛進,腹腔鏡作為一種全新的外科手術類型已經逐漸在各個學科中廣泛地應用起來,腹腔鏡的發展對于微創手術來說是開了時代的先河的,所以目前對其的評價較高。腹腔鏡手術比起傳統手術來,是一種全新的手術方式,這種方法的優點很多,創傷小,痛苦輕而且療程短,恢復也非常的快,所以在現代醫學中,外科,婦科等疾病的診療中已經廣泛地開始使用腹腔鏡手術了。但是,無論手術的技術多么的完美,術后護理還是要進行的,而且腹腔鏡手術護理的完美程度直接影響到了患者的預后,對于患者的預后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本文就是選擇了我院婦產科接受腹腔鏡手術的患者,從2009年8月-2012年3月的90例患者,對其進行相應的術前術后護理,從中歸結了一些護理體會,現報告如下:1 臨床資料
選擇2009年8月-2012年3月在我院實施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90例,年齡19-37歲。其中有9例為子宮內膜異位癥實施手術,12例為宮外孕手術,13例診斷為盆腔炎性包塊,18例診斷為卵巢良性腫瘤,38例診斷為子宮肌瘤,這些患者在實施手術時均予全身麻醉。2 護 理
2.1 心理護理 在患者入院時,要對患者進行熱情的接待,接待過程要親切,語言要主動,對于病房環境進行詳細的介紹,切記不要與患者之間產生陌生感,這樣就能夠初步取得患者的信任,對于后期的治療都有很大的幫助,這是第一步。講解腹腔鏡的手術過程,優點,主刀醫生的專業水平和護理人員的護理經驗等,尤其是對于主刀醫生的專業水準,對于術前,術后的注意事項進行耐心的解答以后,還要問問患者有沒有其他的顧慮,因為腹腔鏡是目前的新科技,所以對于該項技術最好能夠詳細地交代清楚,不要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2.2 術前準備 協助患者對于術前檢查,比如心肺功能,血生化檢查和TCT檢查等進行了解,然后將這些術前檢查的結果快速地與患者進行溝通,詢問有沒有其他的可能遺漏的手術禁忌癥,對于皮膚,陰道,腸道進行準備,由于是要用用松節油或75%的酒精擦拭做好肚臍部位的護理,減少術后臍部感染,但切勿用力過大,以免損傷皮膚。術前1d勿食易產氣食物,以防腸脹氣,影響術野暴露,術前12h禁食,6h禁水。術前留置導尿,保持膀胱空虛,避免術中遮擋視野或人工氣腹置人導管針損傷膀胱。有陰道流血及未婚者禁做陰道準備,如有陰道炎癥,治療痊愈后再手術治療。必要時按醫囑配血備用。
2.3 術后護理
2.3.1 生命體征監測 術后安排患者進行吸氧2L/min,對于患者要進行監督,比如心電監護,測P、R、Bp、SP、CO,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護士還要對于患者的面色,神志和呼吸頻率節奏等進行觀察,并且對于咳嗽,胸痛等癥狀進行分析,有問題及時向醫生反映,還要對于碳酸血癥的危險,切口有無滲血情況等進行觀察。
2.3.2 術后6小時去枕頭,采取平臥,頭偏向一側,然后再過六個小時候進行半臥位的選擇,對于患者的床上躺臥方式進行指導,要讓他們多翻身,不要總是側躺著,這樣對于術后康復來說不好,而且要多做深呼吸,雙肩進行外展的運動,抬腿運動。病情很輕的,體制好的都可以下床活動,這樣能夠促進排氣,而且能夠減少腸部黏連發生的可能性,假如患者有不適,就要避免大范圍的活動,否則會發生意外損傷。
2.3.3 飲食護理 患者清醒后,護理人員要讓其飲水,在術后六個小時才能進流質或是半流質食物,而且要對牛奶、甜食、雞蛋等嚴格禁食,避免引起腸脹氣。
2.3.4 引流管及尿管護理 保持引流管通暢,能夠妥善的固定,而且對于色,質量進行妥善的觀察,發現異常要進行體征的檢查,每天對于引流袋要進行更換,避免感染,發現少量的淡紅色液體就進行正常引流,假如鮮紅色的液體大于100毫升了,而且應該對于腹腔出血進行警惕,假如引流液出現太多,則要考慮有沒有可能是尿漏,要及時做好記錄,并給予醫生處理,在一天時間內可以對于尿管進行拔除,并且督促患者及時小便,尿道口每天消毒兩次,防止尿液逆流。
2.4 并發癥觀察及護理
2.4.1 患者出現的肩背酸痛或是不太適合的癥狀,都是腹腔鏡術后的常見癥狀,這些都是并發癥,要通過適當的護理減少其發生率。
2.4.2 術后出血 穿刺孔出現是比較輕的癥狀,內出血休克的表現則比較嚴重。術后一天內要對于穿刺處有沒有滲透進行嚴密的觀察,而且不能因為腹腔鏡手術安全系數高,而忽略了對其他的觀察,通過檢測生命體征,對于引流液的色要進行觀察,及早發現出血現象。3 結 果
篇3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6~12月需要進行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128例,均無影響腹腔鏡手術的相關重大疾病。患者年齡22~45歲。體重40~56kg。子宮全切除手術24例,盆腔粘連分離手術12例,子宮肌瘤剔除手術56例,子宮次切除手術34例,卵巢囊腫摘除手術2例。患者手術時間1.2~2.2h。將患者隨機等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年齡、病種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在經口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及橈動脈穿刺有創測壓后擺放改良截石位。放置腿架于患者髖關節平面,尾骨略超過手術床背板下緣,置患者大腿于腿架上,調整腿架,使其大腿與身體縱軸之間呈150°~160°。臀下放置墊,雙下肢分開約80°~90°。左手放在擱手版上,外展<90°,固定左手,包裹右手并固定于身體右側,放置肩托,加襯墊,松緊以插入一手指為準。調整手術床,使其頭低腳高20°~30°,背板抬高10°~20°。CO2氣腹壓力維持在10~12mmHg,注入CO2氣腹時應緩慢,先低流量(1L/min)確定無誤后,改用中流量(3~5L/min),此時氣腹緩慢膨脹不易引起腹腔靜脈回流和膈肌運動的急劇受抑,待注氣致設定壓力后逐漸將CO2流量調至20L/min以維持手術需要。對照組CO2氣腹壓力12mmHg,變換速度8s;試驗組CO2氣腹壓力13mmHg,改變速度大于30s。
1.3評價方法比較兩組患者實施氣腹前后平均動脈壓(MAP)、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心率(HR)。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討論
婦科腹腔鏡手術具有手術切口小、出血量少、術后瘢痕小、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大多需放置截石位,手術過程中需在原截石位的基礎上變換手術為頭低足高截石位。在婦科腹腔鏡時,患者從截石位轉變為頭低腳高截石位的時候,下肢通過抬高使更多的血液流回心臟,所以正常人從截石位轉變為頭低腳高截石位的時候,下肢的血容量有600ml的差異。在手術時,心臟的負荷有所增加,血壓也隨之升高;手術以后改為平臥位,身體里的血液又回到下肢,血壓下降,形成自發的容量波動。
截石位是容易導致并發癥的手術,如骶尾部壓瘡、循環呼吸障礙、神經損傷、肩部酸痛等。人工氣腹是腹腔鏡手術成功的保證,手術前需要通過建立氣腹分離腹膜壁及臟器,避免損傷臟器。CO2由于不易燃燒、爆炸,易溶于血液和組織,形成氣栓的風險小,吸收后可從肺排出,在腹腔鏡手術中被廣泛采用。全身麻醉患者由于交感神經不同程度的阻滯,肌肉松弛無力,使心血管系統的自身調節能力明顯降低,帶動血流的改變,尤其是患者在截石位和平臥位之間相互轉變時更為明顯,如血管舒張、有效血容量相對不足、神經反射抑制、心肌收縮的抑制等,如果突然改變,則可引起急性循環功能代償不全,表現為血壓驟然降低,心率明顯減慢,嚴重者可發生心搏驟停。本研究顯示,建立氣腹和改變后與建立氣腹前改變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試驗組的變化較對照組平緩,能夠顯著減少改變對血流動力學造成的波動,對老年患者和具有心肺疾病的患者具有保護作用。在臨床工作中,往往因為漏氣、流量小、充氣慢等原因,手術野暴露不理想,頭低臀高位及氣腹引起的腹腔壓力增高,可增加胃腸道反流的危險。
當患者處于頭低臀高位時,由于盆腔內臟器倒向頭側,其重力和氣腹的協同作用造成膈肌壓力增加,影響肺功能,使肺順應性降低,導致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引起心律失常。手術中要密切注意腹腔內壓力的變化,及時調節CO2流量,以保證患者安全和手術野的良好顯露。應緩慢改變,避免因突然的改變引起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因為可影響循環系統內的血液重新分布,使血液淤積于身體低部,加之腹腔內容物下移可對下肢靜脈血液造成壓迫,妨礙下肢靜脈回流,導致回心血流減少。此對代償能力較好的患者血流動力學影響輕,能迅速調整。手術操作應輕柔、準確、快捷、熟練、止血徹底,醫護配合默契,盡可能縮短手術和麻醉時間,以免影響呼吸循環功能,術畢排盡氣體,減少CO2吸收。
篇4
【關鍵詞】婦科腹腔鏡;圍手術;護理
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術后愈合快。對病灶切除均在可視下進行,避免操作組織,并可探查腹腔其他組織有無病變。凡是能開刀做的手術幾乎都能在剖腹鏡條件下進行。本文通過對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進行探討,希望對臨床護理工作有所幫助。
1 臨床資料
本院從2005年7月至2012年10月共收治的2027例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本組患者年齡15~60歲,平均42.3歲;其中子宮全切及次全切除術983例,附件切除手術421例,宮外孕手術397例,子宮肌瘤剔除術216例,宮頸癌1例,卵巢癌1例。
2 結果
通過統計2027例手術均獲得良好效果,平均住院天數為5.9 d,發生術后并發癥5例,經適當處理后均痊愈,無一例切口感染,治療效果非常理想。
3 護理方法
3.1 術前護理 ①術前訪視:術前配合護士攜手術室圖冊到病房進行診視,向患者介紹手術室概況,流程,講解麻醉方法、手術方式,對患者關心的問題給予解答,融洽護患關系,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同時幫助全面認識腹腔鏡手術,保證手術順利進行。②術前準備:包括術前8~12 h禁食,術前皮膚準備,即腹部、外陰的皮膚清潔和消毒,以及陰道和腸道的準備等。除急診宮外孕手術外,術前1 d晚常規清潔灌腸、備皮,剔除外陰恥骨聯合上腹部毛發,并注意避免損傷皮膚,徹底清潔臍孔皮膚,切勿損傷皮膚。③術日晨,接患者時有效核對患者后,帶齊入手術室的所需的患者資料,并囑患者脫去自己衣物,摘除首飾及義齒等,同時安慰患者,進一步做好心理護理。④術前半小時,用常規方法注射維生素,預防感染。
3.2 術中護理 ①麻醉前在右上肢用18號套管針建立靜脈通路,并接延長管及三通將雙臂用中單固定于身體兩側,便于麻醉師給藥及術者操作。手術開始前給以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雙腿不可過高,置托盤于頭部支起大單,既便于觀察患者同時方便醫生放置器械。待醫生行臍部穿刺成功后將改為頭低足高位,使腹腔臟器向上腹移位,避免穿刺時損傷腹腔內臟器及大血管,手術過程中腳架肩托應配合使用軟墊,以避免長時間受壓,造成神經損傷及壓瘡的發生。定時觀察皮膚受壓情況及有無滑脫,的擺放應保證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安全舒適無損傷,并能充分暴露視野,便于術者操作。②檢查儀器的性能,連接好電源及各導線,調節適當的輸出功率并連接單、雙極電刀筆和超聲刀頭,將腳踏置于便于醫生操作的位置,并注意負極板回路墊,避免患者與金屬物接觸,以確保超聲刀及高頻電刀的正確使用,調試超聲刀時鉗端不可閉合,以免損壞。③準備術殊物品,子宮肌瘤剔除及次全切除術需要準備電流碎瘤機、腹腔鏡穿刺針、注射器、針持、崔體后葉素、0/1可吸收線等。
3.3 術后護理 ①術后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減少各種刺激,減少陪客時間,保證充足睡眠。保證患者安全防止嘔吐物誤吸。②嚴密觀察生命體征,進行24 h心電、血壓、呼吸和血氧飽和度監測,如果發現出現異常波動要及時報告醫師給予相應處理。③回到病房后立即給予患者氧氣吸人,氧流量應維持在2~3 L/h為宜,以增加患者的血氧濃度,減少對CO的吸收,從而避免高碳酸血癥的發生。6 h后可停止吸氧。④嚴密觀察引流管及尿管情況,注意觀察引流液及尿液顏色和量的變化,同時避免導管在患者未清醒時造成滑脫或扭曲。引流管和尿管可在術后24 h后拔出。鼓勵患者多飲水,自解小便。⑤患者麻醉清醒后可進流食。術后第1天待患者腸蠕動后可進普食,并給以高蛋白、高熱量并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以促進患者康復。⑥觀察患者有無皮下氣腫、胸腹疼痛、肩背痛及上肢疼痛的癥狀,如疼痛較為嚴重時可讓患者采取膝胸臥位,從而減輕疼痛。指導患者加強自主活動,以增進體力恢復。⑦嚴密觀察手術切口的愈合情況,如無滲血、滲液等情況,要及時更換輔料及換藥,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導,包括增加營養,加強運動,做好康復鍛煉,教會患者在家中如何觀察自己切口的愈合情況,學會保持切口的清潔和干燥的方法。如果有滲液發生,應及時到院復診避免不良后果的發生。
篇5
【摘要】 目的 探討婦科腹腔鏡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方法 2006年1月到2010年6月應用腹腔鏡技術治療343例女性病人,年齡14~58歲,平均32.5歲。已婚148例,未婚195例。對病人進行術前護理、術后護理、以及并發癥的護理。結果 提高了整體護理質量,使患者早日重獲健康,縮短了住院天數,節省了醫療費用,提高了床位周轉率。結論 加強婦科腹腔鏡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能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預防術后并發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 婦科 腹腔鏡手術 圍手術期 護理體會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ntralase lasik of discussing the gynecology department peritoneoscope surgery encircles in the surgery time of nursinglaparoscopic techniques. methods to treat 343 case of female patients who were applicated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urology from january 2006 to october 2010. the age is from 14 to 58, the average of age is 32.5. meanwhile, married 148 cases, unmarried 195 example.due these patients to preoperative care、postoperative nursing care、and complications nursing. resul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 the patient will be restored to health soon,and the days shortened, save on medical expenses, improve the bed space turn over group. conclusions strengthen the peritoneal cavity mirror treatment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nursing,it can tolerate the patient for surgery, prevent the complications recovery room, promote the patient, rehabilitation soon.
【key words】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laparoscopy perioperative period intralase lasik
腹腔鏡作為微創技術以逐漸取代傳統開腹技術治療疾病,具有對機體侵襲影響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術后痛苦少、疤痕小、符合美學等優點,深受病人歡迎。但是腹腔鏡手術畢竟是一種手術,切實做好圍手術期的護理,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預防術后并發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十分重要[1],回顧我院開展腹腔鏡手術343例,現將圍手術期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2006年1月~2010年6月應用腹腔鏡技術治療343例女性病人,年齡14~58歲,平均32.5歲。已婚148例,未婚195例。有腹部手術史者75例。已產婦76例,未產婦267例。麻醉均為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其中宮外孕268例,卵巢囊腫42例,腹腔鏡輔助下經陰道子宮次全切除和全切除27例,子宮肌瘤剔出術6例,術后平均住院時間3~7天,恢復良好,均治愈出院。
1.2 使用美國stors腹腔鏡,采用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頭低足高20°~30°。于臍部作一長10mm的切口,以veress針穿刺腹腔,注入co2氣體,腹腔內壓力維持在1.6 kpa,用直徑10mm trocar穿刺并置入腹腔鏡,探查盆腹腔后;轉至頭低位,直視下于下腹兩側適當位置作第2、3穿刺孔,置入5、10mm trocar,根據病情實施輸卵管切除術、輸卵管切開取胚術、輸卵管造口術、盆腔粘連松解術、卵巢腫瘤剔除及切除術、卵巢修補術、子宮肌瘤剔除術、腹腔鏡輔助下全子宮切除術、腹腔鏡下筋膜內子宮切除術、子宮內膜異位灶電凝術。術后留置導尿管12~24小時,常規使用抗生素3天。
2 結果
2.1 術中情況 340例成功施行腹腔鏡手術,手術時間15~150 min,平均80 min,術中出血10~480 ml,平均120 ml,中轉開腹3例,鏡下手術困難6例(1例巨大子宮切除,5例嚴重盆腔粘連),3例腹壁切口出血。
2.2 術后情況 343例中有12例出現術后發熱,均低于38.5℃,術后6小時下床活動,切口采用皮內縫合1.0cm手術切口、0.5cm切口無需縫合,術后住院天數2~8天,平均住院4.3天,傷口甲級愈合。
3 護理
3.1 術前護理
3.1.1心理護理 首先讓患者和家屬充分了解腹腔鏡手術的優點與傳統手術的不同之處,加強心理護理,消除疑慮、減輕恐懼、增加信心,使其以最佳的心理配合治療[2]。護理人員應該配合醫生告知患者和家屬這種手術方式的優越性,取得理解同意后方可實施。
3.1.2術前常規檢查:術前常規檢查包括血、尿常規、出凝血時間、電解質、感染系列、心電圖、b超、胸透等,通過與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配合醫生做好準備。
3.1.3手術區域護理
①皮膚護理:手術區域皮膚準備:腹部上界至劍突下,兩側至腋中線,下至大腿上1/3處及外的皮膚,特別注意臍部清潔。輔助陰式手術皮膚準備重點在會。指導患者術前1晚沐浴更衣,保持手術區皮膚清潔,減少術后感染的機會。由于腹腔鏡手術的局限性,困難時需轉開腹手術,故備皮范圍與剖腹術相同; ② 陰道準備:行腹腔鏡輔助下全子宮切除術、腹腔鏡下筋膜內子宮切除術,術前用0.05%碘伏沖洗陰道,陰道炎患者應治愈后再考慮手術;③ 腸道準備:手術前1天進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晚餐半流質飲食,術前12小時內禁食水。手術前晚及手術當天早晨,分別清潔灌腸,以減輕或防止術后腸脹氣,利于術后傷口愈合;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粘連患者,可能會涉及腸道的手術,術前2天需流質飲食,手術前1天禁食,手術前口服腸道抗生素。④放置尿管:應在術前30分鐘常規留置導尿管, 接引流袋持續開放以便麻醉中觀察尿量;⑤術前30分鐘魯米鈉0.1g及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以抑制腺體分泌,確保手術安靜,增強麻醉效果[3]。
3.2 術后護理
一般護理:手術后返回病房時,護士要向麻醉師和手術護士了解患者的麻醉及術中出血情況、術中用藥及輸液量;患者均采用全麻,讓其頭偏向一側,去枕平臥至清醒;病人情況穩定,6小時后可取半臥位,每2小時協助病人翻身1次,防止褥瘡發生;術后當天可在床上活動,鼓勵患者術后第1天下床活動,以減少腹脹及恢復腸功能,早期活動,可促進腸功能恢復,減少腸梗阻和腸粘連并發癥。術后8小時即可進流質飲食,禁食奶、糖、豆制品類,防止術后腸脹氣。24小時流質改為半流質飲食,3天后普食,以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食物為主,以促進機體康復。
生命體征監測:手術后24小時內需心電圖和血氧飽和度監測,血壓、脈搏、呼吸每30分鐘測量1次;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如患者的主訴、面色、腹部傷口、腹部體征等,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術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
麻醉護理:未完全清醒時需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因呼吸道阻塞而發生窒息;清醒后鼓勵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囑其多飲白開水必要時給予去痰藥或霧化吸入,防止呼吸道感染的發生。
穿刺孔和疼痛的護理: 腹腔穿刺孔用創可貼粘貼,腹部切口放置沙袋6~8小時,每日觀察腹壁穿刺孔有無滲血、滲液,保持干燥。如有滲血、滲液及時給予加壓包扎,并及時通知醫生;觀察切口有無滲血及陰道流血,保持切口清潔干燥,防止感染。術后疼痛通常是廣泛的下腹痛,多為腹膜牽扯及氣腹后形成張力刺激所造成,加上腹中的二氧化碳與水作用形成碳酸,加重腹膜的刺激[4],產生廣泛的腹痛,應告訴患者這是正常現象,可采用分散患者注意力的方法使其精神放松,增加機體內源性嗎啡類物質的產生,從而達到減輕消除疼痛的目的;對于重度疼痛,可在必要時給予鎮痛劑,以減輕疼痛,解除不適。
引流管的護理:放置引流管,按引流管常規護理,術后6小時半臥位,以利引流液流出。術后每隔1~2小時觀察引流物的質量,及時更換敷料和引流袋,保持引流口潔凈,預防感染。引流管放置24~48小時即可拔除,或手術后1 天引流物明顯減少后即可拔除;
3.3 術后并發癥的護理
腹腔鏡術后并發癥雖然較少見,但仍不能忽視,最常見的有肩痛、腹痛、腹脹、氣促及呼吸困難。因術中二氧化碳氣體殘留腹腔引起腹脹,刺激膈肌致使肩痛;患者在床上突然坐起,使二氧化碳氣體上升,引起氣促及呼吸困難。護理要點是手術后腹壁輕輕加壓,將二氧化碳氣體排出,肩痛嚴重時,患者可取膝胸臥位,讓二氧化碳氣體上升向盆腔聚集,以減少對膈肌的刺激;術后應指導患者在床上多活動肢體,避免過快坐起多,囑患者多翻身、導尿管拔除后,盡早下床活動,增加血液循環,防止靜脈血栓形成,疼痛較重時,給予止痛藥及頭低腳高位;腹壁切口出血多為套管穿刺損傷腹壁血管而發生出血,更換敷料,沙袋加壓止血效果好,因此切不可因切口小而忽視對腹部傷口的觀察。皮下血腫若術中的腹壓過高,二氧化碳氣體向軟組織擴散可引起皮下血腫,由于氣體量少,可給予吸氧處理,注意發生高碳酸血癥的危險,要觀察呼吸頻率及有無咳嗽、胸痛等癥狀;及時發現異常,必要時糾正酸中毒。
3.4 出院指導 出院時應指導患者繼續加強營養,多食新鮮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術中未被發現的電極損傷常可延遲發病,其癥狀和體征在術后2~10天出現,囑術后2周內若出現發熱、腹痛等立即來院就診。告知患者維持舒適的生活,并做適量的運動,有助于身體的康復。施行腹腔鏡輸卵管手術及腹腔鏡卵巢手術的患者,在手術后2周可恢復往日正常的作息,而施行子宮全切除術者,除了在手術初期(2周內)應避免或久坐造成的術后不適外,還要特別注意避免提超過5 公斤的物品,或增加腹部負擔的活動,滿8周后,再依個人體力與體質,逐漸加大運動量,如此可減少因暫時性骨盆腔支撐減少所造成的日后不適[4]。一般腹腔鏡手術者,在2周后即可恢復正常的性生活,對不孕癥患者,進行輸卵管檢查及整形手術者,有時為配合排卵的時間,則1周后也可進行同房;行腹腔鏡子宮全切除術者,注意休息,術后3個月內避免重體力勞動,禁止性生活和盆浴;半年內避免久坐、久蹲、跳舞等,以免盆腔充血,造成術后不適;同時告訴患者陰道的頂部也有縫合的傷口,子宮切除后不會再有月經;肌瘤剔除的患者,術后1~2個月恢復正常月經周期,8周之后,傷口愈合完全,深層骨盆腔組織復原了才可以開始性生活;出院1個月后來院復查。若發現盆腔疼痛不適或有陰道出血、異常分泌物,應及時就診。
腹腔鏡手術具有手術時間短、創傷小、切口小,美觀,患者痛苦小,恢復快,術后感染幾率很小等優越性,避免了常規開腹手術的并發癥。早期下床活動可促進胃腸功能恢復,防止腸粘連,預防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體力的恢復,而疼痛是影響術后活動的主要原因,也是術后影響舒適度的主要原因。本組病例術后平均住院4.3天,傷口甲級愈合。對此組病例我們做到術前準備全面、周到細心,同時結合有效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消除患者及家屬的思想顧慮,提高了整體護理質量,使患者早日重獲健康。縮短了住院天數,節省了醫療費用,提高了床位周轉率。所以加強腹腔鏡手術術前、術后的護理以及預防并發癥的發生,護理人員必須全面把握患者的情況,以解決患者需求為中心,按護理程序的模式對患者進行準確評估,制定措施,為患者提供主動、周到、細致的護理,使患者能較順利康復[4]。
參 考 文 獻
[1]魯連桂.外科圍手術期的護理[j].外科護理學,1999,11(2 2):32-33.
[2]帥衛.基層醫院腹腔鏡異位妊娠的護理[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9,14(3):187.
篇6
【關鍵詞】 婦科腹腔鏡;圍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6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7-0063-01
腹腔鏡手術是一種微創手術,有研究表明,約80%的婦科手術可在腹腔鏡手術下完成,在婦科領域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術后并發癥少等優點,是婦科手術發展的重要方向。我院自2002年8月開展婦科腹腔鏡手術以來,已成功完成手術800余例,并發深靜脈血栓2例,膀胱損傷1例,都因及時發現及時處理而治愈。通過腹腔鏡手術圍術期的護理,逐漸掌握了腹腔鏡手術的護理要點及術后常見并發癥的種類、原因、臨床表現、好發時間及常規處理措施,合理制定護理計劃,及時觀察病情變化,縮短了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
1 心理護理的重要性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的需求在疾病發生、發展,轉化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已日益得到重視。無論何種手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如緊張、焦慮,對手術的治療效果持懷疑態度,因此心理護理應貫穿于整個護理治療過程中,尤其在術前2 d,手術當天,都要主動和患者進行交流,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如在術前和患者進行心理溝通,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對患者提出的疑問給予盡可能的解答,對腹腔鏡的目的、方法,麻醉方式、術中感覺、術后反應等給予講解。并對患者進行正確的評估,針對患者不同需求及層次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有效降低患者應激反應,為手術創造一個良好條件。
2 術前準備
2.1 皮膚:婦科腹腔鏡比傳統開腹手術對臍部的要求更嚴,因為,臍部是腹腔鏡手術的一個重要路徑,該部位凹陷于體表,皮膚嬌嫩潮濕不易清洗,特別有利于細菌生長,常規的皮膚消毒法已不能滿足腹腔鏡手術的要求,我院改進為潤膚油肥皂水過氧化氫液碘伏清潔消毒的操作程序,盡量減輕棉簽對臍孔皮膚的刺激,保證術野皮膚的無損傷及無菌性,預防術后切口感染。
2.2 會:為了預防陰道細菌進入腹腔,我院術前3 d用0.5%碘伏擦洗陰道,應用茯蒲洗液陰道沖洗預防感染,術前1 d備皮效果良好,既減輕了患者的負擔又達到了消毒的目的,無一例發生感染。
2.3 胃腸道:腸道準備的目的是為了刺激腸蠕動,軟化和清除糞便,排除腸內積氣,便于手術中充分暴露,保障手術順利進行,減輕術后腹脹不適,術前一天囑患者清淡飲食,于術前晚及術晨分別溫鹽水灌腸一次進行腸道準備。術前進食12 h,禁飲8 h以減輕腸脹氣,防止誤吸。
3 術后護理
腹腔鏡手術在CO2氣腹下進行,如果CO2殘留于人體疏松組織過多或吸收大量CO2易出現高碳酸血癥及血流動力學改變。術后應監測患者生命體征,連接心電監護,觀察心率、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鼻塞給氧,初時4 L/min,30 min后改為2 L/min,保持呼吸道通暢。有痰時及時吸出,惡心嘔吐遵照醫囑給予藥物治療,常規進行會陰護理,觀察陰道出血情況,消毒陰道宮頸預防逆行感染,疼痛不適時,給予心理疏導必要時給止疼劑。
3.1 術后傷口觀察:由于腹壁傷口切口小,各種腹腔液易從傷口滲出,影響傷口愈合,因此應密切觀察傷口滲血,滲液的顏色、量,并與術后出血相區別。傷口有滲出時及時更換敷料。并應用沙袋加壓、腹帶固定法,這樣做有止血的作用,可以減少刀口處滲血、滲液。
3.2 導尿管的護理:術前放置留置尿管排空膀胱是為了使術野更清晰,避免誤傷膀胱、輸尿管等器官。術后要密切觀察尿量及顏色,保持導尿通暢,尿管一般于術后24小時內拔除,如果有特殊需要留置導尿管的遵照醫囑給予執行,并觀察尿量和顏色,做好記錄。
3.3 及飲食:腹腔鏡手術以全麻為主,患者未清醒時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清醒后改半臥位,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促進腸蠕動恢復。在飲食方面,不主張清醒后即進食,雖然腹腔鏡手術系微創手術,對胃腸影響很小,但過早進食由于氣腹導致胃黏膜灌注不足、腹內脹氣,使胃腸蠕動恢復慢,易引起患者惡心、嘔吐,我們主張患者清醒6 h以后視具體情況給予少量飲水,禁糖水、牛奶,恢復排氣后進少量流食、半流食逐漸過渡到普食,以免因進食過早使胃腸道反應加重。
3.4 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3.4.1 內臟損傷:主要是膀胱、子宮、輸尿管、腸道的損傷。術后如出現逐漸加重的腸脹氣,腹膜炎表現,應警惕腸道并發癥發生的可能。
3.4.2 血流動力學的改變:由于腹腔鏡在三孔氣腹下進行,取截石位、全麻或者手術中轉開腹手術的,致使手術時間延長靜脈血流緩慢,在瓣竇內形成渦流易致髂股靜脈血栓形成,尤其好發于左下肢。若術后發現患者下肢腫脹,疼痛和壓痛,淺靜脈擴張,皮溫體溫升高者應及時做出處理并告知主管醫生,囑患者抬高患肢,同時溶栓抗凝處理,以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和肺栓塞的形成。
3.4.3 術后出血:密切觀察穿刺孔的滲血情況和生命體征的變化。患者如血壓下降、心率加快、傷口敷料滲血增加色澤鮮紅,是術后出血應及時搶救。
3.4.4 肩背酸痛不適是因術中CO2氣體殘留膈下刺激神經反射所致,一般數小時可消失,護理中對腹壁輕輕加壓,將氣體盡可能排出,患者可取膝胸臥位,讓氣體向盆腔聚集減少對膈肌的刺激。
3.4.5 皮下氣腫:由于腹腔內壓力增高,氣體從氣針處分散于皮下或氣腹時直接灌入皮下所致,壓之有捻發音,可給予被動運動,增加血液循環,一般2 d~3 d,可自動吸收。應向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工作。隨著腹腔鏡手術應用范圍的拓寬,操作難度的增加,腹腔鏡手術的并發癥不容忽視。術前充分的準備和術后精心的護理對預防和及時處理腹腔鏡手術并發癥,促進患者術后盡快恢復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淑妙 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的護理;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年14期
[2] 劉小君婦科腹腔鏡手術的護理;現代醫藥衛生;2010年16期
[3] 胥華;楊玉敏婦科腹腔鏡圍術期護理措施;中國實用醫藥;2010年01期
篇7
2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 河北 唐山 063300)
【摘要】目的: 探討電視腹腔鏡手術在婦科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6年3月―2010年12月間在我院行婦科腹腔鏡手術者526例,包括異位妊娠、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癥、卵巢畸胎瘤、卵巢巧囊、卵巢單純囊腫、輸卵管系膜囊腫、子宮脫垂、慢性盆腔炎等。結果: 除7例中轉開腹外,其余519例腹腔鏡手術全部成功,手術時間(78.00±5.58)min,術中出血(86.10±8.29)ml,住院天數(5.01±1.36)d。結論: 腹腔鏡手術能安全有效地應用于各種婦科疾病,其手術適應證將不斷擴大。
【關鍵詞】婦科,腹腔鏡 ; 手術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gynecology. MethodsDuringMarch 2005 and December 2010,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laparoscopic surgery of gynecology in a totalof 526 cases,including hysteromyoma,adenomyosis, ovarian teratoma, ovarian adenomyosis, ovarian cyst, ectopic pregnancy, metroptosis,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Results 7 of them were terned to laparotomy.The other 519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laparoscopic surgery.The average operation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were (78.00±5.58)min and (86.10±8.29)ml,respectively.Postoperational hospital stay were (5.01±1.36)d.Conclu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is effective and safe for treating gynecologic diseases.The laparoscopy indications will be becoming extension.
【Keywords】Gynecology,Laparoscopy ; operation
【中圖分類號】R68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6-0095-02
腹腔鏡技術在婦科手術中應用逐漸廣泛,臨床證實它是安全可靠的,能夠提高手術的質量,具有明顯的微創效果。我院從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共進行婦科腹腔鏡手術526例,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本組526例,年齡15―72歲;有下腹部及盆腔手術史216例,余310例均首次手術。采用的設備是美國史賽克的全套設備
(包括電視攝像系統、監視系統、0度腹腔鏡及基本設備和器械)。
1.2 病種及手術分類:以第一診斷納入病種分類中,本組資料中不同病種構成比見表1。將為患者實施的主要手術方式列入表中,具體分類見表2。
表1 病種分類及構成比
表2 不同手術方式分類
2結果
2.1 中轉開腹:開展腹腔鏡手術之初因穿刺技術不熟練中轉開腹者2例;因下腹部手術后盆腔嚴重黏連中轉開腹者5例。其余519例均鏡下手術成功。
2.2 手術時間:與手術操作的熟練程度和設備有關,手術時間(58.00±5.58)分鐘。輸卵管開窗胚胎清除20-30分鐘,單純附件切除、卵巢囊腫剝除或輸卵管保守手術約40分鐘左右;輔助陰式子宮切除一般80-90分鐘;肌瘤剔除60-90分鐘,視肌瘤大小所致手術時間長短差別很大。
2.3 術中出血量:術中平均出血(86.10±8.29)ml,異位妊娠、粘連分解和附件切除多數情況下出血極少或幾乎不出血。子宮肌瘤剔除及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出血量一般在150-200ml,有9例在350-400ml。卵巢囊腫剝除一般20-50ml。
2.4 住院天數:住院天數(5.01±1.36)天。附件手術4-5天;子宮手術6-7天。半數以上的病人術后6小時可以下床活動,24小時能自理。
2.5 術后感染:術后傷口液化延期愈合5例,均是子宮肌瘤剔除術的病人右下腹的切口,與碎瘤器設備多次進出腹部切口通道有關。術后體溫無超過38攝氏度者。
2 討論
腹腔鏡下實施婦科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長期后遺癥少及全腹探查顯示清晰等優點,逐漸成為現代婦科手術的主要方式。
2.1 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LAVH)的臨床價值:無論從微創還是從經濟角度考慮,陰式子宮切除都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但是,陰式手術取決于手術者技術的熟練程度、手術指征的選擇,及某些特殊器械的配備。因此,目前陰式子宮切除手術尚不能代替經腹子宮切除。而用腹腔鏡輔助則可使陰式子宮切除術的指征進一步放寬,手術的難度縮小[1]。單純陰式子宮切除的主要困難是無法直視盆腔病況,對于較大的子宮因暴露不好導致切除附件困難。本報道50例LAVH手術,較好地彌補了單純陰式子宮切除的不足,在電視腹腔鏡下先行切斷附件及打開膀胱子宮反折腹膜,并下推膀胱,使陰式手術的難度大大降低、指征大大放寬。術中超聲刀的應用更是確保了手術的安全性、縮短了手術時間。由于切除子宮后可在腹腔鏡下觀察盆腔創面出血情況,同時遇陰式手術困難或切下的經陰道取出困難時可在腹腔鏡直視下上下聯合同時手術操作,使手術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2.2 腹腔鏡在卵巢囊腫手術的應用價值:本組資料中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囊腫156例,其中單純囊腫69例;成熟性卵巢畸胎瘤35例;卵巢巧克力囊腫52例。根據患者年齡、生育要求及盆腔狀況,分別行卵巢囊腫剝除術、卵巢楔型切除術、附件切除術和卵巢穿擊術。腹腔鏡在對卵巢巧克力囊腫進行剝除或切除時,對盆腔進行全面的檢查,在圖象放大的情況下更易發現一些微小的異位病灶,給予電凝處理,并可松解輸卵管及卵巢周圍的粘連,促進輸卵管卵巢功能的恢復。卵巢畸胎瘤在鏡下剔除時部分可能致囊腫破裂,油脂樣物及毛發易流入盆腹腔,但只要徹底沖洗干凈盆腹腔,尚未發現化學性腹膜炎,亦無其它后遺癥[2]。本組資料中隨訪卵巢畸胎瘤術后2年以上者29例,無復發病例。多數情況下完整剝除囊腫后將其裝入垃圾袋中再刺破吸出囊液后,取出瘤壁和內容物。這可有效地防止囊液流入盆腹腔。遠期是否發生腹腔種植及殘余囊壁復發等問題,目前尚缺乏資料,有待進一步探索。
2.3 腹腔鏡在異位妊娠中的診治價值:異位妊娠是婦科最常見的急腹癥之一,也是威脅育齡婦女生命的疾病之一。腹腔鏡具有診斷和治療的雙重作用而顯示它的優勢。腹腔鏡治療輸卵管妊娠是腹腔鏡婦科手術中進行最早、最成熟的手術之一[3]。本組資料中行輸卵管保守性手術(輸卵管開窗胚胎清除術)213例;輸卵管切除12例,效果非常好,手術時間短、恢復快。腹腔鏡手術集診斷和治療于一體,既可直視腹腔,看清妊娠部位,又能及時選擇適當的術式給予手術治療。因此,異位妊娠是腹腔鏡手術的最佳適應癥。
參考文獻
[1]李玉玲 解梅林 鄒君. 改良陰式子宮切除術臨床效果. [J] 中華婦產科雜志,2003,89(9):571-573.
篇8
【關鍵詞】 腹腔鏡;圍手術期;臨床護理
隨著內鏡技術的快速發展,婦科腹腔鏡手術已顯示它微創手術的優點,創傷小、出血少、痛苦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短、腹部切口美觀等優點,日益取代了開腹手術而被廣大患者所接受,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因手術方式的不同,與之相輔相成的護理也有很大的差別。為了優化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從2011年對鄭州市中醫院的腹腔鏡手術患者的圍手術期進行規范化,細致化,程序化的一系列的改進完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先選擇本科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0例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的對象為本院婦科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0例腹腔鏡手術患者。該500例患者的年齡為22~50歲,平均年齡為37歲。其中,子宮肌瘤患者150例,輸卵管腫瘤患者20例,卵巢腫瘤患者100例,慢性盆腔炎后遺癥患者115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40例,子宮切除術后患者15例,異位妊娠患者60例。
1.2 研究方法 此次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為回顧性分析法。
2 圍手術期護理
2.1 術前護理 首先心理護理,要讓患者去掉思想的包袱,打消疑慮,在進行心理指導時,護理人員要以對方的角度出發針對患者自身的病情、針對患者對腹腔鏡了解不深且費用較貴,告知手術的優點同時告知實施手術的必要性、危險性及并發癥、術后恢復過程以及相對會采取的必要措施預防其風險及并發癥,為患者進行適度的解釋。其次在細節,①皮膚護理,腹腔鏡手術前的皮膚準備與開腹手術截然不同,同時腹腔鏡有可能中轉開腹,所以需從腹腔鏡的特殊要求和便于中轉開腹兩方面考慮,備皮范圍和開腹手術完全相同。由于腹腔鏡手術需在臍部或臍周穿刺,因此,對臍部皮膚準備要求徹底清除臍內污垢,并保證臍內皮膚完好無損[1]。②胃腸道準備[2],術前1 d流質飲食并給與導瀉藥物應用、術前8 h禁食、術前1 d晚上進行灌腸和術日清晨進行清潔灌腸。最后,護理人員應在患者一切指標許可的情況下,進行查對,手術標記無誤后,按照婦科剖腹手術的要求為患者進行最后的術前準備,其中消毒最為重要,術前要進行常規陰道清潔度檢查,如有陰道炎性疾病者,應治愈后再行手術。術前3 d,每天及手術當日晨要使用合格的陰道黏膜消毒劑進行陰道灌洗消毒。并遵醫囑術前30 min使用圍術期抗感染藥物,有效預防術后感染。
2.2 術中護理 首先經過三方核對,醫師,麻醉師和護士確認無誤后方可手術。其次巡回護士可與患者保持隨時溝通,消除患者的無助感及恐懼感,術中要嚴密監測各種儀器的運轉情況并隨時匯報,根據指示進行調整。器械護士應熟悉基礎知識和技能,熟練掌握腹腔鏡的操作方法、步驟及要點,根據手術的不同,做好手術中需要的器械準備,提前30 min洗手上臺,充分做好術前準備,如術中需要腹腔鏡沖洗液可用溫生理鹽水進行沖洗,提前準備溫鹽水。最后術畢,應盡快將患者恢復舒適的平臥位并查看有無傷,并做好患者的保暖,檢查尿管是否通暢,記錄尿量及顏色,消除安全隱患。患者清醒后有麻醉師及護士陪同送回病房,切記患者的隱私不予其他患者家屬談及該患者的情況。
2.3 術后護理 大多數患者從手術室送入病房后,不會完全清醒,護理人員①應協助患者取平臥位并將其頭部轉向一側,使其口腔內的分泌物或嘔吐物易于流出,從而避免誤吸現象的發生。②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心電監護,具體時間遵醫囑。③2 h內不讓患者入睡,同時保證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術后24 h內,要盡量減少患者會客的次數和時間)。④可行雙下肢氣壓治療,并鼓勵患者早日下床活動防止深靜脈血栓和腸梗阻的發生[3]。⑤排氣后根據患者胃腸道的恢復情況決定其是否可以進普通食物。6)觀察患者的需求,若術后出現刀口疼痛,觀察體溫,報告給醫師防止腹腔鏡切口感染以及腹壁血腫等并發癥。若術后患者常出現不同程度胸疼痛、肩痛和上肢部疼痛,告知疼痛嚴重時可采取膝胸臥位,必要時可遵醫囑使用止痛藥,一般3~5 d,疼痛癥狀即可自行消失。
2.4 術后護理重在心理 手術已完成,多與患者溝通,術后存在的不適感給與解釋其原因,大約恢復的時間,針對患者提成的問題,及時為患者提供幫助,贏得患者的信任并給予患者親人一樣的關懷和護理,使其身體和心理雙重健康的出院,需要隨訪的患者留下聯系方式,并告知隨訪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期達到患者的積極配合。
3 討論
經過不斷優化腹腔鏡的圍手術期的臨床護理,并通過在本院的實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此期間本科的腹腔鏡患者的感染率逐漸下降,住院天數逐漸減少,患者滿意度提高,無醫療差錯事故。說明護理至關重要,恰當的圍手術期臨床護理不僅是婦科腹腔鏡手術成功的保障,同時可以加大這個成果。它可以使手術效果得以保障并且提升,同時節約住院經費,減少住院時間。在醫患關系緊張的今天,如果能夠加強婦科腹腔鏡手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臨床護理,那么一定會出現醫患雙贏的局面。
參 考 文 獻
[1] 李運蘭.腹腔鏡手術治療異位妊娠196例圍術期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11,17(5):6465.
篇9
[關鍵詞] 腹腔鏡手術;護理;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1(a)-127-02
婦科腹腔鏡手術是近年來運用在臨床上的一種高科技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出血少、瘢痕小、恢復快、術后并發癥少、住院時間短、費用低等優點而廣泛應用于婦科疾病的手術治療,部分醫院婦科腹腔鏡手術已占全部手術的80%以上。我科2003年3月~2007年3月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婦科疾病患者96例,與同期同病種96例的經腹部手術治療的婦科疾病患者,術前術后均給予整體護理。結果表明,腹腔鏡手術患者疼痛程度輕、下床活動早、胃腸功能恢復快、進食早、有利于體力恢復、置留尿管時間短、自行排尿快、感染率低,減少了并發癥,住院時間短節約了費用。隨著微創婦科技術的發展和手術技巧的提高,其探索和應用范圍不斷擴大,護理工作也得到不斷的發展和更新,也必須探索新的腹腔鏡手術護理模式。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03年3月~2007年3月在我院婦科施行腹腔鏡手術96例,經腹手術96例,年齡20~45歲。其中:子宮肌瘤5例,宮外孕32例,卵巢腫瘤43例,不孕癥10例,子宮腺肌癥6例,經腹手術的病種例數、年齡、腫瘤分類、術前準備、護理方法及觀察項目等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
1.2方法
96例患者均采用全麻,麻醉成功后采用膀胱截石位經腹腔鏡進行手術,經腹手術96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采用平臥位進行手術。
1.3結果
96例腹腔手術患者手術成功,經腹手術患者96例手術成功,腹腔鏡手術時間60~250 min,術中腹腔鏡無一例出血,自感切口疼痛31例,沒有使用止痛藥,留置尿管6~12 h,無一例發生尿潴溜,術后8~12 h下床活動,24~48 h拔除引流管,術后住院時間2~6 d,平均住院4 d,腸蠕動恢復及進食時間6~24 h。經腹手術組,手術時間70~260 min,術中有4例出血較多,術后刀口痛66例,43例用止痛藥,留置尿管24 h,發生尿潴溜5例,出現尿路感染3例,術后24~48 h下床活動,術后住院6~8 d,腸功能恢復12~72 h。兩組手術方式不同,整體護理方式相同,其結果有顯著性差異。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由于腹腔鏡手術在我國開展較晚,患者對這種手術方法缺乏了解和比較;對手術有緊張恐懼等心理。針對這些心理特點,做好術前宣教,讓患者與同病區同種病患者交流溝通,消除顧慮,增強信心是相當重要的。護理人員對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要認真解釋,以取得患者充分信任,使其主動配合治療。
2.1.2術前常規檢查做好血常規、尿常規、術前四項、凝血四項、肝功、生化、胸透、心電圖檢查,并交待好檢查注意事項。
2.1.3皮膚準備同一般開腹手術備皮范圍。但應特別注意臍部清潔,先用消毒棉簽蘸松節油濕潤臍孔,3~5 min后用干棉簽將臍孔內污垢擦凈,再用生理鹽水清洗臍孔并擦干,以防術后切口感染。
2.1.4 腸道準備術前2 d進半流食,術前1 d進流食,術前日14∶00口服20%的甘露醇250 ml+溫開水1 000 ml導瀉,18∶00、19∶00及術晨7∶00用溫肥皂水各灌腸一次,術前日20∶00后禁食,24∶00后禁飲。
2.1.5 陰道準備子宮全切患者,術前3 d用2%的碘伏棉球行陰道擦洗每日1~2次,附件手術術前1 d用2%的碘伏棉球行陰道擦洗一次。有陰道炎者,治愈后再行手術。
2.2術后護理
2.2.1常規護理詢問麻醉方式及手術情況。手術病人平臥,頭偏向一側,給予氧氣吸入2 L/min,提高血氧飽和度,減輕患者因氣體刺激帶來的不適,暫禁食禁飲。對無惡心嘔吐者,術后6 h可給予流食,排氣后可進普食,以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食物為主。
2.2.2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術后患者回病房后給予心電監護6 h,每1小時測血壓、脈搏、呼吸、血氧飽和度1次,注意觀察患者的面色及精神狀況,直至病情穩定。早期發現有無內出血休克,遇有生命體征改變時應及時報告醫生及時處理。每日測體溫4次直至正常,3 d后改為每日1次。
2.2.3切口觀察與護理密切觀察切口情況,由于腹腔鏡手術切口小,切口一般用創可貼粘貼,不需縫合,但應觀察傷口出血滲血、腹壁淤血及疼痛情況,一旦發生特殊情況須及時處理,觀察切口感染情況并根據醫囑給藥。
2.2.4管道觀察與護理尿管和引流管可在術后放置,各種引流管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暢,防止扭曲、受壓、堵塞和脫落。記錄引流液的量和性狀。指導并協助患者保持側向引流管的臥位,以利引流液的流出。站立時引流袋不能高于插管位置,以免引流液倒流引起逆行感染。尿管一般6~12 h拔掉,引流管根據引流量的多少而確定拔管時間,一般術后1~3 d拔管。
2.2.5早期下床活動由于腹腔鏡手術創傷小,只要病情允許,即可盡早下床活動。
2.2.6并發癥的觀察與處理一是與經腹手術相同的并發癥,如出血感染,臨近臟器損傷。觀察及護理也同經腹手術。二是腹腔鏡特有的并發癥:①肩痛。這是由于手術中二氧化碳氣體殘留腹腔中刺激膈下神經引起的。手術后應在腸部腹壁加壓,將二氧化碳排出,術后常規吸氧2~4 h均可自行緩解。②腹痛。多數由于某些手術中腫瘤內容物刺激切口引起,注意避免腹部緊張和脹氣,極少需用止痛藥。③高碳酸血癥。因二氧化碳彌漫入血而出現呼吸淺慢,二氧化碳分壓(PaCO2)升高,吸氧可促進機體對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排出。
3討論
本組資料表明,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的療效類似,但在許多方面明顯優于開腹術。不僅是創傷小、出血少、瘢痕小等特點,而且患者疼痛程度輕,下床活動早,留置尿管時間短,減少了感染機會,胃腸功能恢復快,進食早有利于體力恢復,減少了并發癥,腹部切口無需拆線,住院時間短節省了醫療費用,越來越被廣大醫護工作者特別是患者認識和接受。這樣要求護理工作者探索并運用新的護理思維方法和新的護理技術,把已有的技術方法引進護理工作的新領域,對原有的技術和方法加以改善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北京協和醫院.腹腔鏡手術患者護理常規[S].2005.3.
[2]楊會芳,祁莉.腹腔鏡手術后并發癥的原因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導報,2007,4(6):77,115.
篇10
【關鍵詞】婦科;宮腹腔鏡;圍手術期
腹腔鏡診治是利用腹腔鏡觀察盆、腹腔內臟器的形態、有無病變,必要時取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以明確診斷。宮腔鏡檢查采用膨宮介質擴張宮腔,通過纖維導光束和透鏡將冷光源經子宮鏡導入宮腔內,直視下觀察子宮頸管、子宮內口、宮內膜及輸卵管開口,對宮腔內生理及病理情況進行檢查和診斷,比傳統的刮宮、子宮造影、B超等更直觀、準確、可靠,更準確地取材送病理檢查;也可在直視下行宮腔內的手術治療[1]。我院自2012年10月16日至2013年5月16日共進行宮腹腔鏡聯合手術20例,經過細致的術前、術中及術后的護理,患者均康復出院,現將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2年10月16日至2013年5月16日,我科運用宮腔鏡+腹腔鏡聯合手術治療患者20例,年齡21-46歲。住院日3-7天,平均住院日4.5天。其中8例為不孕癥患者,8例卵巢腫瘤,2例患者為盆腔包塊需手術確診,2例患者為子宮肌瘤剝出。20例患者均采用氣管插管復合麻醉,麻醉成功后經腹腔鏡進行手術。
1.2護理方法
1.2.1術前護理
1.2.1.1心理護理由于宮腹腔鏡聯合手術是一項新的技術,多數患者對此類手術了解較少,患者及其家屬術前會出現恐懼、焦慮、緊張、甚至絕望等心理問題。護理人員首先讓患者及其家屬了解宮腹腔鏡聯合手術的優點,介紹手術成功的病例。加強心理護理,消除顧慮,減輕恐懼,增加信心,使其以最佳的心理配合治療。
1.2.1.2術前準備遵醫囑做好術前準備,①術前檢查:術前常規檢查血、尿、便常規、心電圖、胸透了解心肺功能有無異常,抽血查生化全套、出凝血時間,患者有無月經來潮等。②皮膚準備:常規腹部皮膚備皮清潔手術區域,婦科腹腔鏡手術對臍孔的皮膚準備要求較高,臍孔凹陷于體表,不易清洗,清洗臍部是預防穿刺口感染的重要環節[2]。③腸道準備:所有進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都應該常規進行腸道準備,手術前日晚予肥皂水灌腸。嚴重的盆腔粘連、子宮手術內膜異位癥,可能涉及腸道的手術,術前2天給予液體飲食及灌腸。④手術前用藥:遵醫囑術前三十分靜脈點滴抗菌素,術前三十分鐘陰道內塞軟化、擴張宮頸的藥物。
1.2.2術中護理巡回護士準確核對患者身份,在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要告知患者,注意動作輕柔,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合理擺放,避免局部受壓。宮腔鏡手術時擺膀胱截石位,腹腔鏡手術時把手術臟器擺在高位是腹腔鏡手術中決定病人的首要原則,其次是手術操作的需要和手術者的方便。手術過程中腳架、肩托均應配有墊。以防術中患者肢體受壓時間過長而造成神經損傷。術中密切觀察,巡回護士與洗手護士配合,連接調節宮腹腔鏡各系統,調節各儀器設備所需的數值。觀察各種液體的流速,余液量,患者的情況。防止氣體進入膨宮液體中,配合醫生保證電刀的安全使用等都是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和防止發生并發癥的必要護理措施。手術結束時及時認真檢查腔鏡器械及設備的完好。按腔鏡器械的清洗滅菌要求處理器械。因腔鏡器械、儀器、設備均系貴重醫療器械,應按規范存放,定位放置,定期維護。
1.2.3術后護理
1.2.3.1術后與活動患者返回病房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以免誤吸。持續低流量吸氧4-6小時。可預防高碳酸血癥的發生,提高氧分壓,加快CO2排除,還可預防CO2膈下引起反射性疼痛及麻痹性昏迷[3]。6小時后護理人員幫助患者改半臥位,并指導患者適當在床上做翻身活動。術后24內協助患者下床活動。保留導尿管及腹腔引流管,保持外陰清潔,每日用碘伏消毒3次,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
1.2.3.2術后觀察觀察血壓、心跳、血氧飽和度、呼吸等生命體征的變化,腹痛,陰道流血量,觀察引流管,導尿管的引流情況。防止引流管,宮腔壓迫管脫落,保持會清潔。通過密切觀察及早發現手術并發癥。
1.2.3.3穿刺孔和疼痛的護理觀察穿刺孔有無滲血、滲液,保持干燥,如滲血較多浸潤敷料,應及時更換。宮腹腔鏡手術微創切口,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術后疼痛,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少數患者盆腔內粘連嚴重,下腹部疼痛較重,必要時可以給予雙氯芬酸鈉50mg塞肛,護理人員同時要做好患者和家屬的解釋工作。
1.2.3.4術后并發癥的護理最常見的有出血、皮下氣腫、腹肩部的疼痛。①出血:多因血管結扎脫落,或電凝血管不全所致,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切口有無滲血、滲液。②皮下氣腫:是最多見的并發癥,多因氣體從氣針處分散于皮下或氣腹時直接灌入皮下所致,壓之有捻發音。發生皮下氣腫時告知患者不要緊張,不用特殊處理,24h后可自行吸收[4]。③腹肩部的疼痛:術后2h內,腹部殘留C02氣體所致,因多囑患者多翻身,一般疼痛于術后1-2d可自行緩解。
1.2.4出院指導婦科腹腔鏡手術后更重要的體能恢復是在出院以后,我們向患者及家屬作詳細的出院指導,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
1.2.4.1飲食的指導注意營養,選擇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以利于切口愈合及身體康復。
1.2.4.2活動及休息的指導保持樂觀情緒!勞逸結合!注意保持外陰清潔,6月內禁性生活及盆浴,以免陰道殘端感染出血。
1.2.4.3復診的指導1月后門診復查。對于宮外孕保留一側輸卵管且有生育要求者,于每月月經干凈3-7天內行輸卵管通液術,3個月為1個療程,防止再次發生宮外孕;宮外孕患者術后需定期復查血HCG值直至正常。
2結果
本組20例手術均獲成功,術中無大出血,4例術后當日穿刺孔出血,報告醫生及時處理后愈合良好;5例肩背部疼痛,自行緩解。本組病例經過精心護理后均順利康復出院。
3討論
宮腹腔鏡聯合手術在婦科手術領域中日漸重要,因此護理人員要加強新技術的學習,提高業務水平,本組20例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總結,認為加強圍手術期護理,對腹腔鏡手術患者的康復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加強圍手術期的心理護理,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與醫務人員合作,減輕、消除患者的恐懼和焦慮情緒,全面周到的術前準備,細致的術中護理,術后加強呼吸道的護理及術中、術后并發癥的防治是手術成功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樂杰,等.婦產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468.
[2]董玲.腹腔鏡手術治療宮外孕188例圍手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