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結構范文
時間:2023-04-03 09:57: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原子結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原子模型。是指原子的構成組成以及部分的搭配和安排。原子非常小,以碳(C)原子為例,其直徑約為140pm(皮米),但通常以半徑記錄,在以毫米(mm)為單位的情況下,直徑為1.4X10^-7mm,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一些微小的電子組成的,這些電子繞著原子核的中心運動,就像太陽系的行星繞著太陽運行一樣。并且原子與宇宙任何黑色粒子相同。原子核的最新研究表明,原子核中的質子或中子可能由內外兩種平衡力構成的球型振動能量層。利用此原理可以利用不同大小的能量堆層構造出各種各樣比較穩定的原子核。詞條詳細介紹了中性原子模型、實心 帶電球模型、棗糕模型、土星模型、太陽系模型、波爾模型、有核模型以及查德威克模型。
簡介:原子中除電子外還有什么東西,電子是怎么待在原子里的, 原子中什么東西帶正電荷,正電荷是如何分布的, 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東西是怎樣相互作用的等等一大堆新問題擺在物理學家面前。根據科學實踐和當時的實驗觀測結果,物理學家發揮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提出了各種不同的原子模型。1901年法國物理學家佩蘭(Jean Baptiste Perrin,1870-1942)提出的結構模型,認為原子的中心是一些帶正電的粒子,外圍是一些繞轉著的電子,電子繞轉的周期對應于原子發射的光譜線頻率,最外層的電子拋出就發射陰極射線。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教學目標
1.常識性了解原子的核式結構.
2.常識性了解通常情況下原子是中性的、物體不顯電性的原因.
3.常識性了解摩擦起電的原因.
4.通過觀察實物模型、各種媒體資料,建立原子及電子得失的微觀圖景,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的教學內容有:原子的微觀結構、原子核外電子的得失及物體帶電、摩擦起電的原因.是對第一節“摩擦起電兩種電荷”的進一步分析和解釋,在知識結構上二者是一個有因果關系的整體.
教法建議
關于原子結構的知識,通過教學要使學生認識到以下幾點: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的;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在通常情況下,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與核外電子總共所帶的負電荷在數量上相等,整個原子呈中性.
關于摩擦起電的原因,可以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原子結構的微觀圖景,確立電子可以轉移,從而使物體可以帶兩種電荷的觀點,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在解釋摩擦起電現象時,應抓住以下四點:(1)在通常情況下,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組成的物體也呈中性.(2)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3)兩個物體相互摩擦時,哪個物體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弱,它的一些電子就會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失去電子的物體帶正電,得到電子的物體帶等量的負電.(4)強調“摩擦起電的原因是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并不是摩擦創造了電荷.”
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過程應突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復習上一節知識的基礎上引入新課.二是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初步建立一個原子結構的微觀圖景,確立電子可以轉移,從而使物體可以帶兩種電荷的觀點,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三是多啟發、多誘導,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過程.
1.在復習上一節知識的基礎上引入新課
演示:用玻璃棒與絲綢摩擦吸引輕小物體.提問1:為什么玻璃棒會吸引碎紙屑?
提問2:若將與玻璃棒摩擦過的絲綢靠近碎紙屑,會出現什么現象?提問3:自然界里存在幾種電荷?提問4: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什么電荷?摩擦起電的原因是什么?
2.進行新課
(1)物質的原子結構
①物質由分子組成.
簡單介紹人類對物質微觀世界的認識,并舉例說明原子大小的數量級:經過科學家世世代代的研究,現在已經認識到,一切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構成的.若把原子看作球形,一般原子的半徑只有10-10米左右.設想把1億個氧原子一個挨著一個地排成一行,也只有幾厘米長.原子并不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微粒,人們認識原子的結構,經歷了漫長的時間,直到19世紀末葉,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用實驗證明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帶負電的粒子電子的存在,從此才揭示出原子是具有結構的.
②原子的核式結構.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繞核高速運轉的電子所組成;原子核半徑約相當于原子半徑的十萬分之一,原子核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
電子是帶有最小負電荷的粒子,實驗證明:一個電子所帶電量為1.6×10-19庫.一個電子也可叫做一個元電荷,用符號e表示.任何帶電體帶的電量都是e的整數倍.請同學們計算一下,多少個電子所帶的電量是1庫?(6.25×1018個)
提問:那么通常情況下,物體為什么不顯電性呢?(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與核外電子總共所帶的負電荷在數量上相等,整個原子呈中性.)
不同物質中的原子核所帶的電量并不相同,核外電子的數目也不相同.(利用氫原子、氧原子的原子掛圖,講解氫原子、氧原子的原子結構.)了解物質的原子結構.
(2)摩擦起電的原因
利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原子結構模型和原子得失電子的微觀圖景,并進一步歸納出結論:
①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②失去部分電子的物體帶正電,得到多余電子的物體帶等量的負電.
討論:玻璃棒與絲綢摩擦后,玻璃棒帶什么電?為什么帶正電?
(3)摩擦起電的實質
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并不是摩擦創造了電荷.
探究活動
上物理課時,老師精心準備的靜電儀器,用絲綢摩擦玻璃棒,常常效果不明顯,而滿教室靜觀實驗的學生卻被自己的衣服不時電一下.因為學生的運動衣褲或其他外衣面料常常用尼龍織物的,比較結實,里面再穿件毛衣比較保暖.查一下起電順序表就會發現,羊毛(羊皮)排最前面,尼龍排后,這是最容易起電的一套配置.每個人穿戴一套天然的靜電起電設備.人的一舉一動都造成摩擦,起電過程一刻也不停止.同樣我們也可以理解過去的人穿不起毛衣,也沒有這些化纖織物,棉布對棉布當然摩擦不出電來.
為什么面粉廠車間總要灑水以保持空氣潮濕?
油罐車為什么要拖一條鐵鏈?
篇3
在初中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了解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歷史,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知道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初步了解質子、中子、電子的質量、電性關系;已初步了解元素和同位素的概念及同位素的應用。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和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書寫在教材中未涉及,但在初高中銜接教育中已進行初步講解,學生基本可以掌握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編排在化學學習中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在前兩個單元中,學生已經認識到了化學世界物質的精彩紛呈,了解到了研究物質的實驗方法的多樣性。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將學生從宏觀的物質世界帶入化學的微觀世界。本單元主要介紹了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和原子的構成等內容,系統學習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識。
(一)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原子結構模型演變的歷史。
(2)了解鈉、鎂、氧等常見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情況,知道它們在化學反應中通過電子得失使最外層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的事實。通過氯化鈉的形成了解鈉跟氯氣發生化學反應的本質。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了解原子結構模型演變的歷史,讓學生體驗科學家探索原子結構的艱難過程,認識實驗、假說、模型等科學方法對化學研究的作用。
(2)通過氯化鈉形成過程的分析,以及化合物的化學式書寫,讓學生學會推理、歸納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從科學家探索物質構成奧秘的史實中體會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并培養學生對科學探索的熱愛。通過氯化鈉形成過程的分析,讓學生從宏觀走向微觀,領悟化學反應的本質。
(二)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化學反應中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變化,化合價與得失電子數、最外層電子數的關系。
(三)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化學反應中最外層電子的變化;化合價與得失電子數、最外層電子數的關系。
(四)教學過程
【引課】水在你的眼里是水珠、露珠,在文學家的眼里可能是晶瑩剔透的水晶,那么在哲學家、化學家的眼中,這又是什么呢?千百年來,水以及其他物質究竟是由什么構成的一直困擾著我們。早在殷周時期,就產生了物質是由金、木、水、火、土組成的所謂“五行”學說。五行學說認為金、木、水、火、土可在一個永不終止的循環過程中相生相克,它們之間有著錯綜復雜的關系,世間萬物就是由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產生的。除此之外,公元前5世紀有人曾經寫下下面一段話:
感覺上,存在的是繽紛的色彩、濃郁的芬芳、深深的苦痛,但實際上,存在的是原子和空間。
【過渡】這位哲學家就是世界歷史上最早提出“原子”這一名詞的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他認為物質是由不可分割的微粒即“原子”構成的。那么,現代意義上的原子又是什么呢?
1.用古希臘哲學家的話,引出原子,別有新意
【投影】首先看到的是世界上最小的文字,它的寬度只有2 nm,它是掃描隧道顯微鏡下的硅晶體表面,它的原子表面書寫的“中國”二字。
【講述】這是我們借助先進的掃描隧道顯微鏡觀察到的原子表面,那原子的內部結構又如何呢?我們再來看個世界之最,據報道,這是英國耗資3.8億英鎊、占地5個足球場的超級顯微鏡,能觀察到原子的內部結構,此項研究正在進行中。當然科學家經其他實驗研究已證實,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構成的。顯然,從2500年前的古希臘到今天,“原子”的意義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那么2500年來,科學家是怎樣探索原子結構的呢?讓我們跟隨化學家們的腳步快速閱讀課本的交流與討論,并思考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又有哪些科學家對此作出了卓越貢獻?找到重要的科學家及他們的主要觀點。
【學生】學生閱讀。
【講述】好,閱讀完了,大家對人類探索原子結構的過程應該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沿著科學家探索原子結構的足跡來認識原子。
2.學生閱讀、了解人類探索原子結構的過程
【講述】在近代化學史上,最早提出原子結構模型的人是道爾頓,1803年,他提出了具體的原子模型,建立了近代原子學說。那道爾頓的主要觀點是什么呢?
關于道爾頓,有不得不說的經歷,他出生于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只讀過幾年小學就在家種地,但他頑強自學、刻苦奮斗,終于學富五車。他從21歲開始,長期的工作就是觀察天氣。他一生記載了20萬條觀察記錄,直到臨終前的15分鐘還記了一條:今日微雨。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是如何成就的——需要堅持不變的信念和養成的良好習慣。道爾頓最大的成就就是創立了原子論。
1897年,湯姆生在實驗中發現了電子,并且發現電子是帶負電荷的,且質量非常小。由于原子呈電中性,所以湯姆生認為原子中的正電荷是均勻地分布在整個原子中,而帶負電荷的電子則鑲嵌其中,正負電荷總數相等。湯姆生于1904年提出了被稱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結構模型。
科學探索的腳步并沒有停止,1911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在做α粒子散射實驗時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現象。
【投影】α粒子散射實驗圖片。
【提問】從這一實驗現象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講述】感悟這些歷史,不得不感慨人類認識原子的歷史是漫長的,也是無止境的。
【過渡】我們知道從盧瑟福的學生玻爾和奧地利物理學家薛定諤開始,他們就認為電子在核外是按一定的規律排布的。
【提問】那么電子排布需要遵循什么樣的規律呢?請同學觀察思考并總結。見投影。
【過渡】那么該同學敘述的是否正確呢?我們通過完成以下兩個表格完成規律總結。見投影(表格略)。
【練習】下列原子結構示意圖中,正確的是哪個?
【講述】我們已經知道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那么該如何書寫呢?為了形象、簡單地表示原子的結構,通常我們用原子結構示意圖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
如圖中穩定的元素Ar以及其原子結構示意圖中各個數字與符號所代表的意義。
【過渡】那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與元素的性質有何聯系呢?
【投影】首先我們觀察下表(表略),表中是稀有氣體核外電子的排布情況,你觀察到稀有氣體最外層電子排布有什么特征?
【過渡】我們知道稀有氣體性質穩定,很難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正是因為稀有氣體的最外層電子達到了2電子或8電子的穩定結構。那么當原子的最外層未達到2電子或8電子的結構時,它又會表現出什么樣的性質呢?我們通過鈉與氯氣的反應,來觀察形成氯化鈉過程中原子核外電子的變化情況。
【投影】播放鈉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的視頻。仔細看反應三個歷程中的微觀變化。
【講述】觀看完畢,從宏觀上我們看到鈉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固體,透過現象我們看到了反應歷程中的微觀結構變化,請同學們解決如下幾個問題。
【提問】⑴Na、Cl的原子核外電子排布有什么特點?
⑵Na、Cl在反應中表現出什么性質?
⑶在化學反應中哪部分微粒發生了變化?說明元素的性質主要取決于什么?
⑷從Na、Cl你能想到哪些類似的原子?在結構上、性質上有何特點?
3.搭建了宏觀與微觀的想象的橋梁
【講述】因此不難總結,像鈉、鎂原子這樣典型金屬的最外層電子數較少的(4),較易得電子,從而形成穩定的電子層結構。
【板書】最外層電子與元素化學性質的關系
4.由學生總結、歸納
【過渡】鎂條在氮氣中也能燃燒,生成氮化鎂,你能寫出氮化鎂的化學式嗎?
【學生】學生書寫。
【講述】要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就必須知道元素的化合價,請同學們填寫下列表格,并分析化合價與得失電子數、最外層電子數的關系。
【投影】一些元素的原子得失電子的情況
【學生】學生完成表格,并討論化合價與得失電子數、最外層電子數的關系。
篇4
獨立學院專業結構調整原則
在全面市場化原則下,特別要處理好就業市場需求與生源市場需求之間的矛盾:對就業市場需求旺盛但生源市場看冷的專業,如數控技術、化工類專業等,應在穩定學生專業思想、探索定向培養等方面著力,逐漸增強其吸引力;對生源市場需求旺盛但就業市場已呈飽和狀態或本校就業市場尚不明晰的專業,如財會類專業、外語類專業等,應通過對學生的職業性向測試、就業市場容量分析等幫助學生理性認識專業,同時通過細分專業方向增強人才的專指性。與主辦高校有限共生、錯位發展原則[7]獨立學院是在主辦高校的全面支持下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在成立初期,大多數獨立學院的專業結構與主辦高校雷同,專業內涵也基本相似。隨著獨立學院改制進程的加快,這種局面不得不改變。雖然已經設置的專業不可能做大幅度的刪減,但與主辦高校相同的專業至少應該在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培養規格、培養層次、培養模式上進行特色化探索,力爭與主辦高校的同一專業錯位發展,避免完全共生。只有這樣,才能既使主辦高校的專業教育資源為“我”所用,又避免“同槽爭食”。與社會資源聯合、共建原則獨立學院嚴重缺乏自主資源,主辦高校富余資源的邊際效應也在遞減甚至趨零,因此,獨立學院必須在自身和主辦高校之外尋求可以替代的資源,以補充經費、專業師資、實驗實習實訓場所之不足。目前,可替代資源的最大來源主要是本地其他高等院校和本地的大中型企業。獨立學院可以聯合其他高校特別是生源減少但應用性更強、職業教育資源也更為豐富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共享其應用型教育資源,也可以推動某些專業與職業技術學院的相關專業簽訂共建協議。獨立學院還可以通過“產業人才培養計劃”、“產學聯合體”、“校企戰略合作”等途徑與區域內的大中型企業共建專業,共享企業的培訓、實驗、生產資源,從而聯合培養出適合某類企業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專業整合原則高校專業需要投入,但成效顯現往往滯后。如前所述,獨立學院專業穩定性差,不利于學校對專業進行投入。為了既保證投入,又能靈活應對市場,獨立學院應以專業群為單位進行專業設置和調整,以整合專業資源,尋求投入與產出之間的平衡。在此原則下,獨立學院應根據已有的專業優勢,做好專業群規劃和專業整合工作,在每個專業群下各設置1~3個核心專業,并根據專業之間的邏輯關系和專業資源的可共享程度,圍繞核心靈活增刪相關專業,使之形成一個有機、動態的專業群。靈活對待專業目錄原則我國公辦高校的本、專科專業設置幾乎完全受《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的限制,這是典型的“計劃供給”式專業管理模式。[8]雖然專業目錄幾經修訂,2011年和2012年分別了新版的高職高專和本科專業目錄,但這些目錄總是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要求。[9]對于必須循區域市場需求而動且任何專業都不享受政府財政撥款的獨立學院,教育主管部門應給予更大的專業設置自,使其不僅可以自主設置目錄內的所有本、專科專業,還能較大范圍地突破專業目錄的約束。這些探索將不僅有利于獨立學院的全面市場化,也可以為公辦高校進行“市場匹配”式專業管理改革提供借鑒。
獨立學院專業結構調整規劃案例
篇5
園是全包圍結構的字。
全包圍結構是漢字結構方式的一種。 字根是構成漢字最重要、最基本的單位。 由若干筆劃交叉連接而形成的相對不變的結構稱之為字根 由若干筆劃交叉連接而形成的相對不變的結構稱之為字根。在一個漢字中有一個字根將其余字根全封閉地包圍起來的結構稱為全包圍結構。 如 “國”、 “固”、 “圍”、 “困”、“園”等。
(來源:文章屋網 )
篇6
Atomic Nucleus Looking Directly Structure Zhang Guo-hui
(nnnEngineer,No.8 Tiexi Rd. Liaoyang, Liaoning CHINA 111004)
Key Words
Nuclear key,nuclear ring
Second neutron
原子核的直觀結構(I)
論文摘要
從根本上解決核力問題,進而得到一個自然界的普遍規律,即原子核是由質子與中子較均勻地相間排列,然后首尾相連而構成的核子環,圍繞其自身的軸線高速轉動而形成的殼層結構的帶電液滴球核。核子環的成環張力是由核環上所有質子相互推斥提供的,這樣就得到了原子核這個微觀量子多體系的直觀結構圖象----核子環。
關鍵詞:核鍵 核子環 次中子
Atomic Nucleus Looking Directly Structure
ABSTRACT
To attack the problems of nuclear force at the root,thus obtain a universal law of nature.That is,atomic nucleus is a nuclear ring formed by
protons and neutrons alternately arrange as keys in a more even order,then the head
and the tail connect,and the forming nuclear ring can self-rotate at a high-speed about self-axis,so that forming a shell structure charged liquid spherical nucleus.The forming ring
tension of nuclear ring is provided by protons repel one another.So We have
obtained atomic nucleus,the architecture of microscopic quantum many-body,Looking directly structure image-nuclear ring.
原子核的直觀結構(I)
原子核是物質結構的一個層次,它介于原子與粒子之間,是由質子與中子(統稱核子)組成的非相對論量子多體體系。此量子多體體系的結構圖象是由核內的質子與中子依靠一種短程的強相互作用力來維系的。這種核子間的強相互作用,稱為核力或者強力。
目前,對原子核的結構及其運動規律的了解是“多側面”的:它既具有“獨立”核子在由其它核子構成的平均場中運動的性質,而又突出地具有核子間有強耦合的集體運動性質;它既是一個由核子構成的非相對論量子多體體系,而又反映介子、重子乃至夸克自由度的復雜介質;它既是一個有一定量子數的有序物質狀態,而又表現出明顯的統計性及在一定條件下具有量子混沌的行為,由于核力問題并沒有根本解決,各式各樣的核結構型雖在一定程度上從某些側面成功描寫了原子核結構所表現出的豐富多彩的多樣性,但也都有各自的問題、困難和局限性。〔1〕
因此,我們如何才能用簡單、單一的描述來說明原子核這個體系的性質及其運動規律呢?如何使各種核模型統一起來呢?也就是說,各種核子究竟是按一種什么樣的規律組合在一起的,原子核的真實直觀結構是怎樣的,這是從根本上解決核力問題的關鍵。以下論述是本文作者的一種大膽嘗試!
一、核子間核力作用的飽和性
由于核子是有內部結構的粒子,我們把它們想象成象原子或離子那樣,能夠相互成鍵。我們把各種核子間形成的核力(近似地說是靜態的,與核子速度無關,但存在與速度相關的力),統稱為核鍵,即核子間通過傳遞、交換兀介子而相互成鍵(兀介子的靜止能量比核內核子的動能大得多),從而出現了兀介子云的疊,就像電子云的重疊那樣。這是一種短程吸引力,作用范圍小于是10-15米,既使在這么小的范圍內,鍵長也是變化的,一般中子與質子之間形成的核鍵的鍵長較短,中子與中子、質子與質子之間形成的鍵長較長。在原子核內,具有最短鍵長的核鍵的單個鍵能即為核子平均結合能。(8-8.5Mev)。一般成鍵后的不同核子不能互相轉化。
核子間的成鍵與原子成鍵相似,很具有飽和性。就是說,一個核子同直接與之接觸的不同類核子有核力作用后,同其它核子無核力作用。一個質子最多只能同兩個直接與之接觸的中子成鍵,而質子成鍵達完全飽和鍵態,即
H,空間平面直觀結構可能為“”(-中子,-質子)。而一個中子最多也只能同兩個直接與之接觸的質子成鍵達完全飽和鍵態,即He,空間平面直觀結構為“”。中子(質子)之間成鍵不具飽和性,一個中子同直接與之接觸的中子都能成鍵,但結合得不緊密,是一種弱的束縛,易因中子的激發而被自動破壞。
二、原子核的直觀結構
既然核子成鍵具有飽和性,那么它們是怎樣組成穩定的原子核的呢?原來,原子核并不是那種單純的“核”,而是由質子和中子較均勻地相間排列成鍵,然后首尾相連而構成的核子環,圍繞其自身的軸線高速轉動而形成的殼層結構的帶電液滴球核。由于核子都集中在核子環上,因此核內是空心的,即原子核具有空虛的質心。核環轉動形成的球形核就象乒乓球一樣,形成的橢圓形核就象蛋殼一樣。核環的成環張力是由核子環上所有質子相互推斥提供的。這樣,原子核外觀表現為質子間的較大庫侖斥力,使核環伸張,內觀則表現為核子間的核力,這種強力使核子一個拉著一個,使核收縮,從而產生核的表面張力,但核的表面張力遠大于質子間的斥力,之所以能維持平衡,是因為核力具有飽和性的緣故。另外,因核的轉動使核子產生離心力。原子核內的斥張力及離心力同核的表面張力的相互抗衡,維持著原子核空間結構的相對穩定存在。
在核子環上,每個核子只與它兩側的核子有核力作用,形成兩個核鍵達飽和,而與其它的核子一般不再有核力作用。這就是核力在原子核內的飽和性,正由于這種飽和性,使原子核這個多體體系的性質從復雜歸于簡單、單一,核子環成為環上任一核子運動的平均場。
三、原子核的運動形式
原子核的核環上質子均勻排列的空間有序性,與核外電子的規則排布相聯系。核子環的自轉是環上所有核子獨立運動有矢量和,即單粒子運動必須服從或服務于統一的整體轉動,這是綜合模所描述的——核子在核內單粒子運動與集體運動相耦合。原子核作為一個微觀量子體系,核子環的集體轉動并非像流體那樣作非旋轉動,它的集體轉動是指原子核勢場空間取向的變化。〔2〕
由于核子環整體向一定方向自轉(順時針或逆時針),質子也都相應做環系運動,從而產生環系電流,這樣就使原子核中顯示出質子的正電移動性——質子流。因此,它們的統一運動產生了相同的磁場,這樣核環就有了較固定的旋軸線——核軸線(沿磁極方向,就象地磁線一樣)。中子也同樣產生中子流,中子流與質子流,它們占據著各自的量子軌道(能級),雖然通過核子——核子相互作用,不斷地交換著能量、動量和角動量,但它們大體上保持著相對的獨立性,即從總體上看,它們近似地保持著原來的運動狀態, 這正是獨立粒子模型,即殼模型所描述的。核子的高能級軌道是與軸線垂直的核的腰部,核子的低能級軌道是軸線附近的核的端部。這樣,核內核子表現出兩重
性——粒子空穴性,核內核子的填充狀態是一種軌道運動的幾率分布,不再以費米面作為占據或空缺的自然分界線,這是引入準粒子時所描述的。而核子環轉動所形成的相對薄的表面及核子環的變形使核物質有低的可壓縮性,正是液滴模型的兩個基本假設。〔3〕
核子環上的核子大體上可看成是在同一個平面上,圓面的轉動形成了旋轉球體的原子核。核環上的核子時時刻刻都在平衡形狀附近做或強或弱的形狀振動,這種振動從外觀上看是原子核體積不怎么變化的表面振動。如果因個別核子的動能(破壞核環形狀的)太大,迫使核環發生形變,離開原來的平衡形狀,成為橢圓環,它們在轉動時就成為橢球體,這樣就形成了某些原子核電荷分布的非球對稱,而是具有旋轉橢圓球的對稱性。正是由于核子繞軸線轉動形成的對稱性,使核子在軌道上運動具有如下特點:在同一能級的軌道上,可能運動著核子環上對應著的一對質子或一對中子。也就是說,在同一量子軌道上運動著一對核子。
四、原子核的穩定性
在原子核中,質子與中子的有機組合構成了原子核真實的直觀結構。在核環上有多少個核子,就應有多少個核鍵,如12C核環上有12個核鍵,13C則有13個核鍵。這些核鍵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破壞一個原子核,必須給予其核子環上應有的若干個核鍵的總能量——總結合能E總。
一些穩定的原子核(包括基態核)的平面直觀結構(可能的軸線)如下圖所示:
He Li Li Be
同它們結構相似的又如12C、13C、14N、15N、16O、17O、20Ne、23Na、32S、40Ca等等。
一般情況下,原子核最穩定的結構是中子與質子均勻相間排列的核子環,且N=Z。它們是“具有高度的中子-質子對稱性的球形自軛核”,它們的核環上任一核子都達到了完全飽和鍵態,中子與質子結合得很緊密,電荷分布為球對稱,如奇奇核14N和偶偶核16O等。在這樣的核環上加入(或去掉)一個或幾個中子成鍵,在核環一處或幾處出現了剩余相互作用,即相同核子間出現了不飽和核力,核圓環可能因此變形為橢圓環,從而形成了近球形核。以上正是平均場理論所描述的。〔4〕
對于中子數多于質子數較多的中等核及重核,它們的核環上可每相隔兩個中子再排列一個質子,形成的核也是穩定的,即Z≤N≤2Z。但核環上最多一處可排列三個相連的中子,如果中間的那個中子不穩定,具有很大的動能(使核環發生形變的,而非轉動的動能)。核環為阻止自身的形變,在核的表面張力作用下,會迫使其發生β-衰變,使其衰變成質子,然后與兩側的中子恰形成飽和核鍵而達到穩定。或者,此中子雖無大的形變動能,但受到核環上強大的表面張力的壓迫、沖擊,達到弱作用范圍,也會發生β-衰變,這就是重核的β-衰變。
在飽和的核環一處去掉一個中子(可加入一個質子),會使兩個質子直接作用,達到了弱作用范圍,其中的一個質子會發生β+衰變,衰變成一個質量僅次于質子的中性新粒子——次中子,然后重新形成核鍵。但次中子是不穩定的,它能吸收光子(γe+e),而轉變成中子,如發生β+衰變后的重核伴隨著正負電子對的吸收現象,就反映了次中子的這一特性。如果質子不發生β+衰變,也可通過俘獲K電子使其中的一個質子轉變成中子而重新形成穩定的核鍵。可見,中子與質了在原子核內互相限制、彼此制約,并且中子在原子核內的作用就是起到連接質子的作用。當中子數少于質子數時,原子核就會不穩定,會發生β+衰變或K俘獲。雖然核自由中子會發生β-衰變,但在原子核內與質子成鍵后的束縛中子不會發生ββ-衰變,這是飽和核力作用的結果。
當核環上的中子與中子直接相連時,兩個中子成鍵均未飽和,出現剩余相互作用,可仍與外來的低能量的中子形成弱的核力,但不在弱作用范圍內,不會發生β-衰變。這個中子沒有能力加到核子環上去,而是在核環形成很長的核鍵,因量子運動而形成核的中子暈或核的中子皮,如11Li、11Be、14Be的中子暈及6He、8He的中子皮,這些具有中子暈的或中子皮的原子核是一種弱束縛態的密度不均勻的體系。﹝5﹞
對于重核,中子與中子直接連接處較多,剩余相互作用較大,在核內起主導作用,當核環變形為梭形時,在核的兩端尖部會引起α衰變,使核環向圓環狀恢復,這樣就會發射α粒子。核子環能夠變形,與轉動頻率有關。在較低角動量時,原子核形成一個中等形變的扁橢圓形狀,隨著角動量的增加,原子核具有長橢球形變或三軸形變。當角動量繼續增加時,核環將在剩余相互作用下發生裂變,此時剩余相互作用能克服質子間的斥力及轉動引起的離心力,使核子重新組合成兩個或多個子核環。以上是由原子核的轉動液滴模型所描述的。﹝6﹞
千變萬化的核反應,就是使核環上局部的核子間原來的核鍵被破壞,并重新形成更強的新核鍵的過程,同時通過發射粒子(或γ射線)進行退激發,使新結合的核環向圓環狀恢復(斥力作用),這樣就產生了新的穩定的核。在低能時,核反應為熔合蒸發、轉移和電荷交換反應;高能時,核反應為散裂、多重碎裂和裂變反應。
五、結束語
真理往往就是那樣樸素,重要的是人們要善于發現它。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接受本文思想精華,再付諸于實踐,我相信對核物理的發展將帶為質的飛躍!
附參考文獻
1~6 丁大釗、陳永壽、張煥喬 原子核物理進展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7,559
原子核的直觀結構(續篇Ⅱ)
五、核反應過程圖示淺析
我們知道核反應是遵守質量數和電荷數守恒的,而且核反應不能憑空任意發生,這是由轟擊粒子的能量及結構和靶核的結構性質所決定的。由于核子環上的核子都在一個平面上(核子間的表面張力與質子間斥力相抗衡的結果),并且保持圓環狀,這樣靶核成為一個理想的核子環。由于它的軸線處的核子(端部)在旋轉動能最小的低能級軌道上,易與外來粒子結合,成為發生核反應的主要反應道;而與軸線垂直的核環的腰部核子轉動動能很大,不易同外來粒子結合成鍵,如果能夠結合,轟擊粒子需要更高的能量。由此可以看出,核反應的隨機性很大,從而使核反應復雜多變。轟擊粒子與靶核的碰撞形式有非彈性的正碰和切碰兩種,并且碰撞是隨機的。對于能量很高的粒子(速度遠大于核環自旋速度),原子核往往表現出通透性,即粒子當時并未碰到核子環面上的核子,只是快速地通過了核子環空虛的中心。
原子核的結構無法從實驗中直接看到,但可以從實驗結果中反饋出來。以下核反應均為實驗所得的結果(大多數反應為熔合蒸發反應,打出準粒子)。由于核反應在瞬間即能完成,可視為核子環的自旋暫時停止(定像),轟擊粒子與核子環共面,這樣就可以把核反應過程顯示在平面上了。一些低能核反應的類型如下:
(一) α粒子所引起的核反應
⑴N+HeO+H,產生的新核是穩定的。正碰過程如下圖(注意核子間的相對位置關系,核子間應以飽和成鍵為原則,使其行為遵守能量最低原理):
圖1 14N(α,P)17O
在氮-14核軸線上有兩種核子——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在此反應道上,α粒了是與其中的質子發生了正碰。氦核的中子首先與軸線處的質子成鍵,氦核的兩個質子也立即與軸線處質子兩側的中子分別同時成鍵,而原氦核的另一個中子與它本身的兩個質子并未解脫核鍵。這樣使新核環16O的核子達到全飽和鍵態。迅速解脫核鍵的氘核(接受到α粒子傳給的較大動能)與核子環對面軸線處的核子發生第二次碰撞,氘核的質子把軸線處的中子旁邊的一個質子撞出核外,而取代了它的位置,并首先與軸線附近的那個中子(非軸線上的中子,高能級優先成鍵)成鍵而使質子達飽和(H 型),這樣就完成了核子環上相同核子的替換過程,我們把這一過程稱為核子替換。原氘核的中子隨后擠入核子斷環,在核表面張力作用下,接合成新的核子環。從而形成了穩定的氧-17核。飛出核外的質子與轟擊粒相比,已損失了絕大部分的動能。這個核反應現象可以從布拉凱特的充氮云室照片中看到,分析徑跡情況可知,分叉的徑跡即為質子的徑跡。這已由上圖中顯示出來。類似此反應的又如B+HeC+H,若這類反應發生的是切碰,則會直接釋放氘粒子,無二次碰撞反應,如He+CN+H,產生的14N核是穩定的。
⑵B +HeN+n,在此反應道上,α粒子進攻的是10B核軸線上的中子(正碰),第二次碰撞發生核子替換打出一個中子。但新核13N不穩定,因為有兩個質子直接相連成鍵,原氘核的質子有較大的遠離核心的動能,在核的表面張力和斥力的直接作用下,易達到弱作用范圍,會發生β+衰變或K俘獲。新核衰變方程為NC +e
+γe或N+eC+γe。產生的碳-13核是穩定的。整個過程如下圖:
圖2 10B(α,n)13N及13N的β+衰變或K俘獲
⑶Be+HeC+n,在此反應道上,α粒子必須正碰鈹-9核軸線上的中子, 產生穩定的碳-12核,如圖:
圖3 9Be(α,n )12C
⑷Al+HeP+n,PSi+e+γe或P+eSi+γe。在此反應道上,α粒子必須正碰鋁-27核軸線附近兩個相連的中子之一。如圖4
圖4 27Al(α,n )30P及30P的β+衰變或K俘獲
⑸Na+HeMg+H,此反應與⑷并不矛盾,在此反應道上,α粒子正碰的是鈉-23核環上的質子,產生的鎂-26核(核環上三個中子不一定直接相連)是穩定的。如圖5
圖5 23Na(α,P )26Mg
⑹Li+HeB+γ,這是個α粒子的全融合反應。在此反應道上,第二次碰撞時,氘核的質子有能力把對面核子環上中子與中子形成的較弱核鍵擊破并與其中的一個中子成鍵,而沒有發生核子替換打出質子。斷環接合成新的穩定的硼核,同時釋放成鍵鍵能γ光子。如圖6
圖6 7Li(α,γ)11B
(二) 中子所引起的核反應
⑴N+nB+He,在此反應道上,入射中子把氮核環上的中子擊入核內,同時與兩個質子成鍵達飽和。進入核內的自由中子動能減小,已沒有能力發生核子替換,而是擠壓對面的核子環,使其變形,從而被兩個質子(仍與另一個中子成鍵)捕獲重新成鍵達飽和,這樣就產生了一個系統能量很低的全飽和鍵態的α輕粒子飛出核外,余下的核子恰能接合成穩定的硼-11核。如圖7
圖7 14N(n,α)11B
⑵N+nC+H,CN+e+e。正碰過程如下圖
圖8 14N(n,P)14C及14C的β-的衰變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此反應道上,入射中子碰撞的是氮核環上的質子,它代替了擊入質子的位置,而自由質子與對面核環上的質子有較大斥力作用,使其有能力發生核子替換(也可能切碰發生反應,直接撞出質子,無二次碰撞),而決不能產生α粒子。這樣,一個質子從新核中被蒸發出來。但是,由于轟擊中子破壞了原來較強的飽和核鍵,而形成的是三個中子直接相連的較弱不飽和核鍵,并仍具有入射方向上的較大動能而不穩定,受到核表面張力的壓迫而達到弱作用范圍,易發生β-衰變,轉變成的質子恰能與其兩側的中子重新形成穩固的飽和核鍵(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是原子核要求體系穩定的具體體現),從而產生了新的穩定的氮-14核。
⑶Al+nNa+He , NaMg+ e+e。正碰如下圖
圖9 27Al(n,α)24Na及24Na的β-衰變
這樣,此過程中就有三種射線釋放(α、β、γ射線)。若此反應是切碰發生的,則直接蒸發出兩個中子,即Al+nAl+2n。又如Be+nBe+2n ,BeHe+He,雖然8Be為全飽和鍵態的核環,但由于它的核環太小,核子在振動時就有可能碰到一起重新組合成鍵,恰能形成兩個飽和的α輕粒子,這種裂變為8Be核所特有。
(三)質子所引起的核反應
⑴F+HO+He,產生的新核是穩定的,正碰過程如下圖:
圖10 19F(P,α)16O
⑵Ni+HCo+He,產生的新核是穩定的,正碰過程如下圖:
圖11 58Ni(P,a)55Co
⑶Si+HP+n,在此反應道上,是切碰發生的(若正碰則打出α粒子),蒸發出的中子是硅-30核環上三個直接相連的中子中間的那個。產生的磷-30核環為全飽和鍵態,是穩定的。 這種切碰也可能發生掇拾反應,如Li+HLi+H等反應。
(四)氘核所引起的核反應
⑴Al+HMg+He , 產生的新核是穩定的,正碰如下圖:
圖12 27Al(d,α)25Mg
⑵C+HB+He,產生的新核是穩定的,正碰如下圖:
圖13 12C(d,α)10B
⑴與⑵也可能是切碰打出α粒子,可根據蒸發出的粒子方向來判斷它們是如何碰撞反應的。
⑶Cl+HAr+2n,此反應是切碰的削裂反應,氘核的質子打出37Cl核環上三個直接相連的中子中間的那個,并與兩側的中子成鍵達飽和。氘核的中子解脫核鍵后沿原方向繼續前進。產生的新核是穩定的。這樣就有兩個中子被蒸發出來。
⑷Mg+HAl+n,此反應是切碰的削裂反應,氘核的質子被核環上直接相連的兩個中子捕獲成鍵達飽和,它的中子解脫核鍵后繼續沿入射方向飛出。與此類的反應又如Be+H Be+n,C+HC+H。但有的削裂反應后的新核會發生β衰變,如C+HN+n,NC+e+γe; P+HP+H,PS+e+e。
(五)光致反應
高能γ光子也能破壞核鍵而擊出各種粒子,如切碰擊出中子的反應:
O+γO+n;Mg+γMg+n產生的新核都是不穩定的,會發生β+衰變。如果蒸發出α粒子,則是光子正碰核環上的中子,此中子與對面核子不發生二次碰撞反應而產生的。光致反應還能切碰擊出P、d、t等輕粒子,實質就是光子切割下核子環的一小片斷產生的。
(六)中等離子間的高能反應
中等離子可被加速器加速而轟擊核靶,會產生用輕粒子無法獲得的不穩定同位素,如Ca+SKr+3n,在此反應道上,由于正碰截面小,轟擊離子動能太大,核環上的一個中子把動能直接給同一直線上的靶核的兩個對稱中子,從而打出三個中子。正碰如下圖:
圖14 40Ca(32S,3n )69Kr
由于新核環上有三處為質子與質子直接相連,會發生三次β+衰變,由于有兩處在核的腰部,因轉動動能較大,高能量的質子與質子在核表面張力作用下,不會立即達到弱作用范圍內,會延緩衰變的現象。又如Si+NiY+3H,正碰如下圖,產生的新核是穩定的。
圖15 28Si(58Ni,3P)83Y
如果反應碰撞截面增大,并且為切撞則會打出兩個質子與兩個中子,如Ca+GeSn+2H+2n,在此反應道上,因能量太高,碰撞后中子與質子之間的核鍵被破壞,蒸發出來的核子全部為激發態(不易成鍵),即單個的質子與單個的中子,而不是d、α粒子。產生的新核環為全飽和鍵態,是穩定的。切碰過程如下圖:
圖16 40Ca(64Ge,2P2n)100Sn
(七)重核的衰變
如UTh+He,由于鈾-238的核子環不穩定,因高速轉動而產生較大的形變,在核環一處變形為扁橢狀, 使不飽和核子間有機會重新組合成一個α粒子釋放(在剩余核力的作用下),從而使核環向圓環狀恢復,但新核環在接合時,恰有三個中子直接相連碰撞,在強大的核表面張力壓迫下迅速達到弱作用范圍內,使中間的那個中子發生β-衰變轉變成質子,重新與兩側的中子成鍵達飽和。這也有利于新核環向圓環狀恢復,新產生的鏷-234核是較穩定的,衰變方程為 Th Pa+e+e,與此過程相似的又如重核釷-232發生的復雜衰變:ThPb+6He+4e+4e,不同的是其中有兩次α衰變后,在接合時只有兩個中子直接相連,不具備產生β-衰變的條件。
篇7
思南因為瀕臨貴州高原的母親河———烏江,自古便是黔、川、湘、鄂物資交流與文化的通道,她所擁有的文化,便成了一種具有突出特質的地域文化。由于區位與地理狀況的緣故,思南的地域文化呈現出一種貴州省境內其他地區沒有的獨特性。一是處于烏江中游要沖的思南,在古代陸路交通尚不發達的狀態下,早已成為貴州高原通往川、鄂、湘等地的要沖。南來北往、西進東出的物資大半需要透過水路運輸與交流。清道光年間,境內商業已經十分興旺,縣城內的大小商號已達數十家。多以食鹽、棉布、百貨、煙酒為主。其中的唐橋鎮其時已享有“小南京”之稱。由于思南地理區位瀕臨烏江,建制在貴州境內又較早,因而,歷史文化的積淀相對較其他縣區深厚。一部描述思南文化的著作,曾經將思南稱為“花燈之鄉”。[2]其實,花燈只是思南文化外在表現形式之一。思南文化內涵的主體并不著落在花燈上。作為黔東南地區土家族的重要聚居區,思南雖未列入自治縣,其土家文化的厚重卻非常具有典型性。對于思南來說,不僅有“黔東首郡”“、烏江明珠”的美譽,更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與古樸淳厚的土家民族風情。思南歷史文化是一種集貴州多民族文化于一體的綜合文化,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堪稱貴州歷史文化的縮影。在思南,人們不僅可以找到貴州文化神奇峻美的自然風光,找到貴州母親河烏江的神韻;發現有如貴州高原在封建中央王朝時期獨特的軍事戰略地位;領略到土司文化對貴州社會進程的影響;還可以感受到一種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與對革命事業的追求。促進文化的大繁榮與大發展是時代提出的要求,在實施思南縣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的過程中,重新對思南的歷史文化進行梳理,深化對其內涵的認識,以此為基礎做出相應的價值評估,是一項重要的前期工作。
如果對思南文化的結構進行解析,那么,思南文化的結構應該包括烏江文化、黔東地域歷史文化、土家族民族文化三個板塊。其中烏江文化與土家族民族文化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在地域歷史文化方面,由于縣境地處古代巴蜀、楚湘與貴州高原的結合部,開發相對較早,經歷長期的歷史沉積,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故也不可忽視。作為貴州高原第一大河的烏江,北源六沖河出赫章縣北,南源三岔河出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東,兩源匯合后流到息烽縣烏江渡,抵達思南縣,再經沿河縣出省境,至重慶市酉陽折向東北,于涪陵匯入長江,全長1018千米。歷史顯示,世界上的古代文明大都源于江河中下游地區,哺育貴州高原各族人民的烏江文化,同樣集中體現在她的中游重鎮思南。
1990年在思南縣建立烏江博物館并非偶然之舉。它是貴州省文化部門,對烏江文化進行深入研究后做出的決定,亦是對思南在烏江流域范圍內最具文化代表性的認同。目前,烏江博物館仍然屬于我國境內唯一以江河命名的博物館。這至少說明如下兩個事實:一是,思南縣境內的文化集中了烏江文化的精粹;二是對迄今為止,沉浸在現代化與工業增長中的人類對江河文化認識的不到位。就這一點而言,至少對當今的社會是一種啟示:總有那么一天,當人類意識到未來社會不能過度依賴于科技與工業,必須更多地考慮我們這個資源有限星球如何可持續發展的時候,烏江博物館的設立,會帶給后人更多的思索。現有的烏江博物館設于思南縣文廟大成殿內,以圖片和實物等形式濃縮千里烏江的自然人文風貌。圖片以空間為序,從貴州威寧石缸洞的烏江源頭到重慶涪陵匯流長江處的江尾,不僅涵蓋了烏江自上而下的自然風光與資源,還包括烏江新石器時代古人類文化遺址等歷史文化,沿江的古渡、古纖道、古今碼頭、各大灘險、摩崖石刻等文物名勝盡收其中。該博物館還忠實記錄了村寨城鎮與各個民族的生存變遷,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神秘而美麗的烏江。博物館建立以來,參觀者已達13萬余人。[3]烏江博物館所展示的無疑是烏江文化的精華。但什么是烏江文化,迄今我們尚未看到關于它的學術界定。幾乎所有涉及烏江文化的文章所陳列的都是一些烏江流域范圍內的文化表象。然而,這是遠遠不夠的。
對于烏江文化,立足于貴州文化資源的視角,不僅需要從歷史演進的角度去觀察,更應從它在山地高原這一特殊地形地貌條件下,在貴州一體多元民族社會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上去加以符合實際的評價。貴州是一個通道文化特征尤為顯著的省區,是祖國大西南的交通樞紐,其區位上的重要性,直接關系到整個國家大西南片區的政局穩定與經濟社會發展進程。在元明以前省際驛道未曾開通的歷史時期,民間小道與水路是地區交往的主要通道。我們只要由此出發去思考問題,那么烏江文化的文化內涵與價值,無疑尚有許多值得認真研究與探討的內容,作為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也可展現出更廣闊的前景。民族文化是思南文化的重要特色,也是文化結構的主體之一。土家族是我國56個少數民族之一。一些學者在論述土家族文化時認為:土家族傳統文化不僅種類繁多,內容豐富,而且形式多樣,風格獨特。它不僅在單純的文化藝術領域表現出豐富多彩的巨大成就,還在政治、軍事、教育、生產技術、醫藥衛生、哲學思想、古代法律、歷史典籍、古代建筑、書畫雕塑、名勝古跡和出土文物等多種領域,也呈現出豐厚的文化現象。這些文化現象有深富的文化內涵,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土家族的歷史發展進程。[4]
然而,眾多的論著并沒有將土家族文化空間是一種什么文化這個問題說清楚,學者們述及的土家族文化,與其他少數民族文化的內涵與特征,除了表現形式外大都類同,這顯然不利于對土家族文化研究的深入。筆者認為,由于土家族在民族分布上相對集中,地理上與漢民族居住區較其他民族接近,彼此間的文化滲透較多,固有的民族文化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吸納了較多的漢文化的因子。因而,古今土家族民族文化的變遷程度較大。總人口68萬,地處武陵山腹地、烏江流域的中心地帶的思南縣,雖然未列入土家族自治縣,但土家族文化的這一特征,表現得甚為顯著。從整體上考察,思南土家族文化集中表現在三個層面上。一是以思南花燈為代表的土家族藝術文化;二是以儺堂戲為代表的土家族宗教文化;三是以生活習俗為代表的土家族民俗文化。既往的研究者對上述幾方面雖曾刊發過不少相關文章,卻未從土家民族文化的分類上進行深入探討,以至思南土家民族文化的研究長期未能形成系統。花燈是我國民間歷史上源遠流長的一種歌舞形式,注入戲曲情節以后發展為以花燈為表現形式的戲種。貴州是花燈流行最盛的省區之一,除省境東南較少見外,黔南、黔北、黔中、黔東北都較普遍。尤其黔東北思南、印江兩縣的花燈特色獨具,有“高臺戲”、“花燈戲”之稱。#p#分頁標題#e#
在思南,全縣近六百個村(居)委會及較大的自然村都有花燈隊。足見這一民族藝術形式在當地扎根之深。思南花燈早在宋元之際即已廣泛存在于民間,較之其他地區清末民初才流行開來要早六百余年。從思南花豐富的內容,優美的曲調、活躍詼諧的風格等方面,不難發現這種藝術表演形式與土家族民族性格之間的內在文化聯系。正由于此,思南才能夠在全省范圍內贏得“花燈之鄉”的美譽。儺堂戲是思南土家族宗教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通過有關部門開展的“六山六水”民族調查,思南儺堂戲的情況得到了科學的展示與評估。調查報告認為:“在思南地區,巴蜀文化與荊楚文化相互融匯,開成了以‘信巫鬼,重祀’為特色的地域文化環境與氛圍。[5]儺壇活動的保留及生存,一方面緣于封建統治階級對少數民族的歧視與迫害,廣大群眾無法生存,被迫逃往深山密林,聚族而居,長期與世隔絕使許多原始宗教文化得以延續;另一方面,在以家庭為單元的小農經濟社會背景下,人們的心理十分脆弱,災害瘟疫、疾病死亡處于無力把控與預測狀態,也是儺堂戲能夠長期傳承下來的一個重要因素。就銅仁市轄區而言,思南儺堂戲歷史最悠久,屬于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化遺產,享有“戲劇活化石”之美譽。儺堂戲一般結合儺儀,在農歷的冬臘月或正月里舉行,其中的《甘生趕考》、《秦童買豬》、《媳婦告公公》等戲目,由于風格幽默,具有濃烈的鄉土氣息,深受思南群眾喜愛,亦受到學術界人士高度關注。
思南是一個由漢、土家、苗、仡佬、蒙古等18個民族聚居的縣區,民風民俗異彩紛呈,但最引人注目的民族民俗仍是土家族習俗。其中除土家族的年俗、婚俗、生育習俗外,奇特的土家族節日習俗,尤其表現出諸多獨特性。以盛行于板橋鄉的“甩神節”為例,在有著千余年歷史的古鎮上,不僅分布著四寺八廟12組古建筑,當地每年農歷正月十四的“甩神節”,更是熱鬧非凡。內容與舉辦形式均令人十分神往。自古以來,菩薩一直是民眾心中的神靈,神圣不可褻瀆,“唯有板橋民間,偏要在每年正月十四這天將菩薩抬來甩著玩。[6]據傳這一民族節日的產生,與當地長期流傳的“神樹”故事有關,而且,節日由當地四大廟會輪流出資舉辦,節日期間四鄉轟動,氣氛熱烈,歡歌笑語響徹全鎮。由于思南濱臨烏江,建置較早,漢末為永寧縣治,魏晉時為萬寧縣治,隋唐為涪川縣治,因而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宋以后雖為土官統治,其后屬思州土司管轄,但這不僅沒有削弱當地文化的內涵,反而為思南文化增添了土司文化異彩。因而,地域歷史文化同樣是思南歷史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屬于思南開發利用歷史文化資源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
篇8
關鍵詞:資本性支出;企業產業結構;企業財務結構;企業資產結構
一、資本性支出概論
資本性支出又稱“資本支出”,“收益性支出”的對稱。是指企業單位發生、其效益及于兩個或兩個以上會計年度的各項支出,包括構成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遞延資產的支出。例如,購置運輸設備的支出,由于運輸設備能使用于幾個年度,其支出應記入“固定資產”科目。運輸設備的支出,按其損耗程度,通過計提折舊分年攤入各年成本、費用。這個會計處理方法,稱為折舊或攤銷。把支出記作資產的辦法,稱為資本化。資本性支出不同于收益性支出,前者由各受益年度的營業收入分攤負擔,后者全部由當年營業收入補償。區分資本性支出和營業性支出,是為了正確反映資產的價值和正確計算各年損益。如把資本性支出作為收益性支出,結果是少計了資產價值,多計了當年費用,虛減當年利潤;反之,則多計了資產價值,少計了當年費用,虛增當年利潤。在實際工作中,為了簡化會計處理,有時把小于一定金額的資本性支出,也作為收益性支出處理。
二、資本性支出預算在企業結構的重要性
資本預算是企業財務結構中最重要的決策,幾乎公司所有部門都直接受到資本預算決策的影響.而且,資本預算決策對公司的獲利能力,資金結構,償債能力以及長遠發展和日常財務管理也都有著直接影響.因此,所有企業領導層都必須了解資本預算的決策過程,不能因為職責不同而有所差異.
資本預算對企業結構的影響
1、資本預算決策會在較長時間內影響公司,這意味著決策喪失了靈活性,從而公司對資本預算決策必須十分小心謹慎,進行認真的可行性研究.
2、資本的擴充基本上與預期的銷貨額有關,如果不能正確預測未來的需求,將導致固定資產投資過度或不足而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
3、資本預算決策具有不可逆轉性.
4、資本預算決策一旦完成,在資金占用數量上便保持相對穩定,而不像營運資金決策那樣經常變動.
三、如何用企業資本預算改善企業結構
(一)合理制定資本運營步驟
1、了解階段。首先,應掌握經營活動中的風險與收益。運行者要衡量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然后決定投資數量、品種與方式。其次,由于金融資本運營大多在金融交易市場上進行,所以要了解各類不同交易市場的組織和機制、經紀商的職能和作用、證券買賣的程序、交易管理的法令法規以及傭金、費用等等。
2、分析階段。運行者對于各種金融資本的性質、收益與風險及市場經營方式等情況有了大致的認識和了解后,在真正進行金融資本運作以前,還應該對各類金融資本的真實價值、市場價格及價格走向進行認真分析,以確定合適的目標對象。
3、決策、管理階段。通過以上各個階段的工作,企業便可以按照自己擬定的經營目標,結合風險和收益的衡量結果,在未來經濟環境及本身財務狀況變化趨勢的預測基礎上,作出恰當的判斷,決定金融資本運營行為的具體方向。
例如:××公司在分析了內外部環境后,大膽地制定出資本運營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并科學地組織實施。
第一步,1996年,××公司總資產20多億元,其中××工廠占有一半。××公司決定將××工廠剝離上市,組建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并募集資金近7億元,成功收購了同類型企業××然氣化工廠,使產品能力由年產50萬噸變成了年產100萬噸的企業,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實現了1+1>2的戰略目標。企業規模擴大、實力增強后,××化工不斷探索走出去的發展思路,本著誰占領了資源,誰就占領了市場的原則,利用國家開發西北的優惠政策,積極挺進新疆,尋找豐富的資源。采用存量的閑置設備與“廣淡”的閑置設備對接的方案,走出了盤活存量資產、少投入多產出的經營之路,于2006年建成并投產了一套年產50萬噸裝置,一個嶄新的企業在新疆大地上拔地而起。此時的××化工已經成為擁有資產60億元、產量150萬噸、收入30億元、利潤3億元的特大型上市公司。
第二步,1998年,××集團出資10億元收購了××公司。這樣集團不但企業資產規模得到更大的擴張,產品種類也得到了增加,由單一的產品形成了兩種拳頭產品,完成了2+1>3的目標,同時也實現了資源共享、資源優化配置的目標。
第三步,2006年,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集團加入了×××工業集團公司。這樣,就可以利用×××集團的資金優勢和海外原油資源,調整××集團的產業結構。這一次重組,為××集團實現跨躍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集團投資15億元,控制××集團60%的股份,為××集團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給企業騰飛提供了動力源泉。
(二)以資本運營與產業結構改善
資本運營的觀點認為,企業的效益有基本值與最終值之分,并且,效益最終值=效益基本值×系數。企業產品、工作質量決定了企業效益的基本值,因而質量是效益的根本,沒有質量就無效益可言,但這不是效益的最終值。上述公式中系數的大小取決于企業經營者資本運營的本領與智慧,是一個智慧系數、信譽度系數。該系數越大,效益的最終值就越大,有時甚至能起到倍增的作用。
例如:××集團經過10年的資本運營,走出三大步,邁上三個新臺階,無論是在企業規模、產品能力、資源優化、產業鏈條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實現了企業的強強聯合
××化工上市募集資金近7億元,投資收購××天然氣化工廠,盤活了一個嶄新的但又是一個面臨很大債務壓力的企業,實現了××集團資本規模擴張、產品能力增強的目標。同時也消除了同一地區市場的產品競爭,達到了強強聯合的目的。
×××然氣化工廠,是1994年建成投產的企業。其優勢是技術先進、能耗低、產量高,具有較大的運行潛力和潛在的盈利能力;其缺點是沒有資本金投入,是××省最大的自籌資金建設的化肥企業,負債率高達97%,因流動資金缺乏而陷入困境。××集團收購后,一次性還清逾期債務,使其資產負債率降到31%,當年實現利潤11000萬元,財務狀況良好,生產運行平穩。
2、資源配置得到了優化
××集團投資收購××公司,不但實現資源共享而且產品品種得到增加,出現了兩種主導產品“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局面。增強了企業抗風險能力,提高了企業的整體實力。
××公司,是1992年建成投產的國家大型企業,是××省自籌資金,依托××集團的技術優勢建立的股份制企業。股份比例為:××省重點投資公司占50%,××油田占40%,××集團占10%。雖然是股份制,但股本金總額太小,只有4.6億元。而建設資金投入達到25億元,大部分都是銀行貸款,債務負擔十分沉重,無力償還逾期的本息,生產
經營陷入困境。但其優點是,技術先進、生產平穩、產品有市場、發展潛能很大、副產品很多,可以為××集團其他化工產品提供原材料。××集團投資收購后,做了三件大事:第一,利用×××公司的副產品為××公司提供了產品原料,解決了××公司原料外購問題。第二,利用集團自備熱電廠的動力為××公司生產提供了電力和蒸汽,為生產提供了動力保障,實現了集團內部資源的優化配置。第三,利用國家債轉股和債務剝離政策,對××公司進行了兩次減債。第一次轉出債務8.4億元,第二次剝離13.1億元,這樣使××公司負債率大大降低,走出了困境,扭虧為盈,增強了企業的競爭能力。
3、企業產品鏈條有了延伸
加入×××集團后,××集團的“十一五”發展項目建設有了保障。在×××集團的大力支持下,××萬噸××擴建項目,××萬噸×××工項目,××萬噸××項目,現在已經開工建設,預計到2009年全面竣工投產。投產后與現在相比,企業生產鏈條將會延長,上游到××的原料,下游到××的后加工。
4、企業整體實力大大加強
××集團經過l0年的資本運營,企業實力逐步增強。
第一,實現第二步重組后,××集團的規模已經得到快速擴張和增值。資本總額超過115億元,銷售收入超過70億元,利潤超過3億元,跨入了全國500強企業行列。產品品種——由11種增加到20多種;年產量——由50萬噸增加到200萬噸;生產裝置——由5套增加到15套;企業產值——由2億元增加到40億元;企業資產——由3.5億元增加到115億元;企業收入——由5億元增加到70億元;企業利潤——由0.5億元增加到3億元。
篇9
聽,是狗狗的叫聲,如此凄涼,仿佛正訴說著什么。聲音略微有些抖動,聽起來心似乎也有些抖動,我感覺到一種壓抑的沉悶氣息……聽到了我和狗狗過去所留下的點點滴滴的足跡。
小黑
小時候,家里曾經養過一只黑白雙色的小狗,那是一只可愛的通人性的狗。每次母親喊我的時候,它都會一秒不慢地跑來,立在我旁邊,一邊忽閃著它那充滿欣喜亮亮的黑眼睛,一邊不停地搖晃著又粗又短的胖尾巴,而這樣的情況幾乎都發生在母親喚我吃飯或給我好吃的時候,所以,小時候總是非常痛恨這只和自己爭寵的小狗。當然更不屑于叫它的名字,因為,大人們為了叫起來方便,竟然把它的名字取得和我的諧音差不多,這,自然也成了我痛恨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了。而我對它的痛恨絕不僅僅只表現在心里,更多的是落實在行動上。我總是乘大人們不在家的時候悄悄整它。一天,我找來一根小繩子,先套住它的短尾巴,使勁往后拉,起初,它還以為我在和它玩,表現出十分歡快的樣子,當它一邊發出近乎求饒的哀叫聲,一邊極不情愿地盡力反抗,我才制止。我清楚地看見它努力把身子往后扭著退著,想使自己的尾巴可以松活些,它叫的聲音好慘啊。而這樣的惡作劇總是在大人們回家之前結束。終于有一天,我的行動被發現了,媽媽對我說:孩子,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啊!看著媽媽,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從此,我不再對小黑使壞了。相反的是,我每天爭著媽媽做好的狗食,然后屁顛屁顛地跑去喂它。我們的友誼逐漸加深,可是,大約小黑一個月大的時候,院子里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一條兇惡的大黃狗。當時正值傍晚,我正坐在炕上看電視。突然傳來了一聲凄慘的嚎叫,我急忙穿上鞋子跑到院子,映入眼簾的地面上一灘血跡,小黑側躺在地上,臉上露出可怕的表情,身體在艱難地蠕動著,他的脖子上依稀能看見一條長長的咬痕。我過去碰它,它突然用前腿支撐起自己的身體,瞬間又重重地摔在地上。我心疼地看著它,它對生命的渴望。小黑把眼睛睜開一條縫,用微弱的聲音哼了一聲,吃力地抬起前腳,向前伸了伸。我連忙握住它的腳,這時,小黑的睫毛顫了一下,眼睛蕩起了微微的漣漪。它深情地看著我,眼睛還是那么黑,那么亮。最終,小黑還是離開了我,在艱難中死去了……
胖胖
它來得很突然,但我認為來的不是時候,當時我還沉浸在失去小黑的痛苦之中。爸爸把它裝在一個小箱子里,揚稱要給我一個驚喜。我看到蜷縮在角落的它后,只有驚,卻沒有喜。爸爸把它抱起來放在炕上,小小的它顯得那么無助,它才出生就離開了媽媽,眼里透著恐懼的光,瘦弱的它還站不起來,卻搖動著臃腫的身體,像是一個小嬰兒在找媽媽,它不哭,只是嗚嗚嗚地哼著。在陽光的映襯下,它的毛那么蓬松。可鐵了心的我斜過眼來看了它一眼,你正盯著我,歪著頭,眼里閃爍著清澈的光。如果它不是在小黑死后才來的,我會很喜歡它的,可是你卻永遠無法取代小黑在我心中的位置。媽媽推我到它的面前,說讓我給它起一個名字,我極不情愿地說:死胖子,這不是你的家!媽媽一愣,說昂,有了!就叫胖胖吧!它果然不負胖胖這個名字,肚圍正以直線上升的速度增長。每當來人的時候,你總是跑到別人的腳下,四腳朝天式地躺著,瞪著可憐巴巴的小眼睛,乞求著給它瘙癢。每天都放學的時候,它都搖著胖胖短短的小尾巴迎接我。雖然每天都對它冷眼相看,可是漸漸地也就依賴上了它每天迎接我時的迫不及待的喜悅神態。可就在那一天放學,它卻沒有來迎接我。我找遍了家里的各個角落,可是它卻不像以往我和它玩捉迷藏時,在我泄氣時,突然跳出來有力地叫兩聲。我不放棄希望。甩著淚水跑到大街上,大喊它的名字,可卻沒有回應。有些冷,有些涼,回憶著我們在一起的時光。我一個人走在黑夜里,有些顫抖著,身體瑟縮著,心也在抖動著,我看不清前方的路,何去何從,感覺迷惘。我環視一下四周,無人的街頭顯得冷清。胖胖,它真的失蹤了,神秘地失蹤了……
大虎、小虎
篇10
一、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能耗現狀及趨勢
1、外商投資企業相對集中在制造業
(1)外資集中在相對耗能高的制造業
從能源消耗情況看,中國三大產業能源消費比重近十多年基本保持不變,第一產業基本保持在11%,第二產業基本保持在64%,第三產業基本保持在25%左右。現實表明,生產性能源消費具有產業集中傾向,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就行業來看,主要集中在工業。1980年以來,工業能源消費一直占全部能源消費量的68%以上。由上文可知,就外資的產業分布來看,外資流向制造業占63%的比重,基本結論是,針對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外商投資投向了相對高耗能的第二產業,主要是制造業。
(2)六大高耗能產業的比例并不高,但是趨勢在上升
鋼鐵、有色金屬、電力、建材和化工等六大高耗能產業是耗能和節能的重點行業。雖然外資在第二產業的內部結構有變化,但是鋼鐵、有色金屬、電力、建材和化工等高耗能產業所占比重持續增加,2005年六大高耗能外資占我國利用外資比例的11.28%,占制造業外資17.9%的比例。也就是說,外商直接投資于制造業的接近20%的比例是分布于高耗能產業的。有些高耗能行業的增長速度非常快,例如,投資鋼鐵行業的外資增速為470.29%,投資有色金屬行業的外資增速為608.34%,電力行業的增速為28.47%,其他石化和造紙行業呈現負增長,說明這些行業的節能降耗工作有待于加強,結構有待于調整。
2、投資六大高耗能行業的外資來源相對集中
六大高耗能行業的投資來源地主要為香港、韓國、美國、歐盟和日本。
石油和化工行業主要來自香港、韓國、美國。2005年來華投資石油和石化行業的有中國香港(33.23%)、韓國(10.29%)、美國(9.55%)、日本(6.55%)、英屬維爾京群島(5.82%)、中國臺灣(4-77%)等國家和地區。排名前十位的國家和地區占本行業外資的81.53%。2005年石油和化工行業外資分布地區主要是江蘇(35%),山東、廣東和遼寧為12%、11%和11%。
電力行業主要來自香港、維爾京群島、美國。2005年來華投資電力行業的有中國香港(45.17%)、英屬維爾京群島(22.30%)、美國(8.26%)、英國(623%)、加拿大(4.14%)、法國(3.06%)等約27個國家和地區。排名前十位的國家和地區資金占外資總額的95.36%,2005年電力行業的外資分布較為分散。
造紙行業主要來自香港、美國、臺灣。2005年來華投資造紙行業的香港(30%)、美國(9%)、韓國(7%)、中國臺灣(8%)、日本(6%)等約24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排名前十位的國家和地區占外資總額的94.79%。造紙行業外資集中于浙江、江蘇和山東等省市。
鋼鐵行業主要來自香港、歐盟、韓國。2005年來華投資鋼鐵行業的有香港(44.5%)、歐盟(26.5%)、韓國(13.1%)、美國(4.2%)等11個國家和地區。鋼鐵行業外資集中分布于江蘇、湖南、廣東、山東、湖北等省市。
有色金屬行業主要來自中國香港、維爾京群島、日本。2005年中國香港(43%)、英屬維爾京群島(19%)、日本(9%)、美國(7%)等34個國家和地區,前10位的國家和地區占該行業外資額的92.42%。此行業外資主要集中于江蘇、河北、山東、北京等省市。
3、外資進入高耗能產業的趨勢明顯
(1)重化工業等資本與技術密集程度較高的行業,成為外資進入的新熱點
一般而言,鋼鐵、石油化工等行業,企業經濟規模大,資本與技術密集度高,外資通常不會輕易進入。近年來,外國投資者逐漸開始在華投資這些行業。外資進入重化工業,既有新建投資的項目,也有并購項目。之所以外資開始進入我國重化工業,一是因為外資對我國未來長期經濟發展前景與投資環境信心進一步增強,這種項目動輒投資額達到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沒有長期的信心是不會來投資的。二是我國進入了重化工業化階段,下游產業對重化工業產生較強的引致需求,重化工業發展前景十分看好。三是我國并購等法律環境的進一步完善。伴隨直接投資而來的主要是發達國家和企業的高能耗產業轉移。統計顯示,外商直接投資于污染型企業主要分布在橡膠、塑料、印染、制革、電鍍、造紙、制鞋、電池等行業,資金來源主要是韓國、美國、日本、歐洲的一些國家及港澳臺地區。
(2)礦產資源開發領域吸收外資在增加
自然資源導向型外資,繼服務業之后成為全球外資新的增長點。許多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吸收外資大幅度增加,反映出世界能源和初級產品需求旺盛,價格上升。能源問題已成為許多國家極為關注的經濟安全問題。截至2005年底,中國礦產資源開發領域共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項目數為1797個,合同外資金額為70.2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72.42億美元。2005年,礦產資源開發領域合同利用外資8.8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57億美元。主要來源于中國香港(30%)、英國(20%)、美國(10%)、韓國(9%)加拿大(7%)和日本(4%)等。分布較為分散,山西、山東、遼寧、內蒙、廣西占有較大比例。
(3)高耗能產業成為新一輪我國產業地區轉移的重點
中部地區在加強與東部沿海地區對接、加快承接東部地區產業梯度轉移、吸引東部地區投資包括東部地區外商再投資方面,呈現良好勢頭,但是項目主要分布在有比較優勢的加工制造業、煤炭、電力、鋼鐵等行業。可見資源類及高耗能產業成為新一輪我國產業地區轉移的重點。
4、外資企業搶占節能行業
中國“十一五”末要實現萬元GDP能耗減少20%的目標,引得國外知名節能服務公司爭相進入中國節能市場,正演變成新一輪投資熱潮。一些外資捷足先登,帶著資金和技術來華爭相分享龐大的節能市場“蛋糕”。一些世界500強企業對中國節能降耗、發展綠色GDP有濃厚興趣,并表示要增資中國。例如,號稱“節能先鋒”的ABB,其電力和自動化技術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目前正加大對中國投資;港資也紛紛涌入,香港能源服務企業也帶著資金和技術大舉人粵招商。節能降耗減污(P2E2)融資模式,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相當成熟。能源服務公司通過簽定節能成效合約,安排項目融資,開始為耗能企業提供全面節能服務。耗能企業在節能產生收益后,按事先約定的比例分成給能源服務公司便可。從P2E2融資模式廣受歡迎可見,節能降耗已成為外資投入的一大熱點。
二、在節能原則下對外資結構進行調整
1、外資流向仍在可控制范圍之內,是可以引導和調節的
根據上文分析,目前有63%的外資投向制造業,有12%的外資投向高耗能產業。但由于我國處于重化工階段,外資有加大投向鋼鐵、有色金屬等高耗能行業的趨勢,但節能戰略也引導了節能領域成為新的外資熱點。可見,政策對外資的導向作用明顯,外資流向仍然在我國的可控制范圍之內。
2、制定節能原則下的戰略目標
根據《氣候公約》要求按“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采取減排措施。我國將提高能源效率、節約能源、發展可再生能源、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針對服務業比重較低,重工業特別是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增長依然偏快的現狀,外資調整要和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近20年內,第三產業比重雖然會逐步提高,但我國仍處于工業化階段。外資結構調整可以先行一步。因此,要調整外資更多投向第三產業,減少向第二產業投資;要禁止或限制電力、鋼鐵、建材、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焦炭、化工、煤炭、造紙、食品等行業的外資投入;并向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加快發展推進節能減排工作。
3、禁止外資進入高耗能的重化工產業
(1)關注來自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高耗能行業投資。根據《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推進節能降耗工作,重點抓好冶金、煤炭、電力、石化、建材等高耗能行業的節能。因此,可以把高能耗產業列為限制類或者禁止類外商投資領域。對來自香港、美國、韓國、歐盟、日本等國家的外商直接投資的制造業項目要予以特別關注。
(2)針對六大高耗能產業的調整
①調整石油和化工行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政策。在《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可以將石油加工及煉焦業等列為限制和禁止類。在停止加工貿易、控制出口數量方面繼續設限,要嚴格控制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成品油,繼續對汽、煤、柴油的出口數量進行限制。②針對電力行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政策的調整。與電力行業有關的所有條例或規定都應對外商投資予以限制。③針對造紙行業。在《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將過去鼓勵類產業改變為限制類產業。④針對鋼鐵行業。在《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對今后鋼鐵工業利用外資政策繼續調整。不再單獨建設新的鋼鐵聯合企業、獨立煉鐵廠、煉鋼廠,不提倡建設獨立軋鋼廠,不再大幅度擴大鋼鐵生產能力。⑤針對有色金屬行業。對有色金屬鼓勵類要減少,禁止類要增加。
(3)設立評價指標體系來加強各種監督
引導促進外資投入資源耗費少、環境污染小、要素利用率高的新型工業化產業,設立評價指標體系來加強各種監督。內容可以包括:①資源耗費指標,鼓勵節約土地的外資項目,建立企業耗水、耗能的技術檔案,引導外資企業在技術上領先。②環境污染指標。如設定每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對應的GDP指標。加大政府監管力度,形成強大社會需求,拉動環保產業發展。③工業效率指標。發揮外資在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市場需求創新方面的先導作用,通過引導其投入減少污染、降低自然資源消耗,提高各種投入要素的報酬來幫助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換。④要特別嚴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項目,嚴格新建外商投資項目的節能評估審查、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項目核準程序,建立相應的項目審批制度。
4、引導外資進入節能領域
進一步加強規劃指導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明確鼓勵類、限制類和淘汰類產業項目,促進資源節約型產業項目發展,淘汰技術水平低、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的產業。加快發展商新技術產業,大力發展服務業,采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并帶動農業發展。
從環境保護角度制定鼓勵、限制、嚴格限制、禁止外商直接投資的領域與項目,鼓勵外商向環保產業、清潔能源、清潔生產技術、開發生態農業、林業、旅游業:處置和利用國內危險廢物以及對國內高污染產業通過引進技術和設備進行改造等領域投資,要對嚴重污染環境、目前無有效治理措施的項目工藝和設備,嚴格禁止引進,對可能造成環境嚴重污染或治理困難的項目要限制引進,對國內需要而又缺少配套技術治理污染的項目,要嚴格要求外商的政策服務。
擴大在節能降耗領域的國際合作。繼續引進吸收高能效、低排放的設備、技術,借鑒國際節能減排政策機制、管理法規和經驗,鼓勵和引導外商在高能效產品制造、節能設備與技術、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潔煤技術等領域投資。嚴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產業向中國轉移。加強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及各國在節能、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環境等領域的多層次、多方式合作、實現優勢互補。
5、引導外資進入服務業
中國服務業外資比重低,利用外資有潛力。目前服務業外資主要集中在房地產業和傳統的商業服務業,因此應當完善體制政策環境引導外資投入。具體包括:①完善產業準入政策。通過制定不同行業新型工業化評價指標體系,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新批工業領域的外商投資項目均按新的準人標準予以審批。已批項目也要按新的標準要求提出達標的時間表,并對此承諾負有經濟責任。中央政府只指導性的各行業評價指標體系,實施性指標體系應下放到省市區一級去制定。②外商投資優惠政策應體現新的政策目標。③打破一些服務行業的行政壟斷。除了金融、商務服務、物流、信息服務業等要繼續按原定時間表逐步開放,其他一些服務領域,如教育(包括技術職業教育)、衛生和社會保障、市政基礎設施和城市管理,則需要打破行政壟斷,引進多元投資主體。④新興產業創造市場需求。一些服務業得不到發展與缺乏市場需求有關。現代化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創造市場需求的過程。采用工業環保設施要通過法制手段使之成為生產消費,城市廢棄物的處理也要逐步用市場化辦法加以解決。有了合理的能源消費政策和限制浪費措施,新能源產業及其服務業就會應運而生。
6、利用外資要注意能源安全
隨著中國能源政策的逐漸松動,外資進入礦產資源開發領域增長迅速。事實上,外資在開采煤炭過程中普遍是一種掠奪性的不計后果的開采。鑒于礦產資源開發已經觸及我國的能源安全,讓外資進入礦產資源開采要格外慎重,否則將危及能源安全。中海油收購美國一家石油公司而被認為觸及了美國的能源利益和能源安全,可以借鑒美國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