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飲食范文
時間:2023-03-22 19:04: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科學飲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近年來,中國人的膳食消費中悄然形成了一種常規,那就是飯后吃水果。不論是宴會的上菜程序還是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均是如此。這一習慣,對于中國人的健康無疑是雪上加霜。當前影響群眾健康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就是攝入熱量過多。飯后吃水果,往往是在吃飽或吃得過飽的基礎上,再添加食物。因此,這部分的熱量幾乎全部被儲存,從而加重了超重和肥胖問題。
從水果本身的成分和身體消化吸收的特性分析,建議成年人最好在每頓飯前吃水果(柿子等不宜在飯前吃的水果除外)。飯前吃水果,有很多好處。首先,水果中的許多成分均是水溶性的,如維生素C以及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水平的可溶性的植物纖維――果膠等。其消化吸收不需要復雜消化液的混合,可迅速通過胃進入小腸吸收。空腹時的吸收率要遠高于吃飽后的吸收率。因此,飯前吃水果有利于身體必需營養素的吸收。其次,飯前吃水果有利于健康飲食“八分飽”的把握。水果是低熱量食物,其平均熱量僅為同等重量面食的1/4,同等豬肉等肉食的約1/10。先進食低熱量的食物,就比較容易把握總的攝入量。第三,許多水果本身容易被氧化、腐敗,蘋果和梨等切削后很快變色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先吃水果可縮短其在胃中的停留時間,降低其氧化腐敗程度,減少可能對身體造成的不利影響。
兒童正處于長身體時期,部分婦女屬于中醫講的“脾胃虛寒”體質,不宜或不適應飯前吃水果。這部分人群可在兩頓飯之間加食一次水果,而不要在飯后立即吃水果。
二維持:維持高纖維素攝入、維持食物多樣化
高纖維素的攝入是中國傳統飲食的一個明顯特點。這是一種非常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我們繼續堅持。纖維素來自于植物,它不能被消化,也不能被吸收,因此不含熱量。
在調查中有關膳食營養與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的關系分析結果表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越高,人群超重及肥胖、糖尿病、高膽固醇的風險越低。但近10年來,我國城市居民膳食中蔬菜的進食量持續下降,谷物的供能比也明顯低于合理水平,這一不良趨勢需要盡快地干預和阻斷。當前農村居民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為61%,尚在合理范圍,但也需要及早給以宣傳教育和提醒,免得重蹈城市居民之覆轍。
食物多樣化是中國傳統飲食的另一顯著特點,非常符合保持健康的要求。世界衛生組織和糧農組織提出的保持健康膳食因素的第一條就是食物多樣化。一個吸收消化功能正常的人,只要做到了食物多樣化,就絕對不需要膳食增補劑或保健品等的補充。食物是身體必需營養素的最好補充劑。與人造的或人工合成、提取的保健品相比,天然食物中的營養素的吸收,遠優于前者,所以中國人的經驗總結叫“藥補不如食補”。世界衛生組織和糧農組織還特別推薦植物性食物的攝入,提出了“天天五蔬果”(Five per Day)的口號,即每天爭取吃夠五種水果和五種蔬菜。這也是推進食物多樣化,維護身體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對因客觀條件限制不能做到食物多樣化的人群,可根據當地特點,采用特殊人群營養增補劑或食品強化的辦法解決營養素缺乏的問題。
因此,為了抵御慢性病的侵襲,一定要盡最大可能維持中國傳統飲食結構中高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和食物多樣化的良好習慣。
三控制:控制肉類、油脂、鹽的攝入量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居民膳食中肉、油脂類的量及比例明顯增加。此類食物提供的熱量所占的比例,已大大超過合理的結構。中國傳統飲食中鹽的使用量也過多。中國有句俗話講“好廚子一把鹽”,就是明顯的例子。肉類是高熱量食物,許多人已了解,但油脂類單位重量的熱量更高,絕大多數人不清楚。每100克豬肉所提供的熱量是395千卡,而100克油脂提供的熱量是899千卡,高出一倍還多。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每人每天油脂的攝入量是25克,而全國調查平均人日攝入44克,北京市的居民每人日為83克,遠超過合理的攝入量。
許多科學研究已清楚表明,過多的鹽的攝入造成水、鈉在體內的潴留,是引致高血壓病的最主要的危險因素之一。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每人日均食鹽攝入量為6克(約相當于成人拇指蓋大小的小湯勺一平勺),而我國居民的平均日攝入量為12克,超出整整一倍。
四增加:增加水果、奶、谷物及薯類食物
大量科學研究表明,經常進食水果可明顯降低患腫瘤等慢性疾病的危險度;水果中含有許多抗氧化成分,可延緩細胞的衰老過程;大量的維生素可維持細胞的正常分化。美國人有句俗語叫“每天吃一個蘋果,不用找醫生瞧病”。而中國人,特別是男性同胞普遍認為水果是零食,平時很少吃。要進行膳食成分的科學調整,首先要增加水果的進食量,使水果成為每頓飯必不可少的成分。
牛奶中含有大量的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素,且極易被身體吸收。這一點可以從牛奶被作為四個月以內的嬰兒的唯一食物或補充食物得以證明。牛奶中不但含有優質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每100克牛奶中還含有鈣104毫克、維生素A24微克以及身體必需的其他微量元素。發達國家的居民從出生到老年,每天均飲用牛奶,而我國一般只有孩子和老人飲用,絕大多數成年人從不喝牛奶。調查表明,奶及其制品的每日人均攝入量雖較前有所增加,但仍為26.3克,處于非常低的水平。當前我國居民鈣的攝入量不足,如每天補充300毫升牛奶,則正好補足每日鈣的需要量。許多人只知吃鈣片補鈣,卻不知道牛奶是天然的、最易吸收的鈣源。因此,中國人每日應補充300毫升牛奶,這應是膳食革命的重要內容。
谷類中植物蛋白、B族維生素、不飽和脂肪酸及纖維素的含量較高;薯類為低脂、高纖維、含有豐富礦物質的食物。這些成分均是人體肌肉和神經活動不可缺少的物質。同時多種谷物和薯類的攝入,還可以使營養成分互補,更好地滿足身體的需求。而近年來,我國居民膳食中除大米、小麥外的其他谷類和薯類的量明顯減少,谷類從1982年的每人每日103.5克降低到2002年的23.3克;薯類從179.9克降到49.5克。這種變化趨勢,對維持身體的健康十分不利,應盡快逆轉。每日膳食中不應只有大米白面,而應品種盡可能多地進食其他谷類和薯類。
篇2
BMI計算公式:體重(kg)÷[身高(m)×身高(m)]得出的結果將在以下范圍分類內18 以下偏瘦;18 - 24正常體重 ;24 - 28偏胖 ;大于28肥胖 ;
炎熱天氣狂掀性感風潮,在減肥的大趨勢之下,BMI對于女性的參考作用更多來自于心理:一個人如果肥胖甚至病態肥胖就應該立刻減重,因為肥胖是一種病,可以引發26種相關的疾病;如果不算很胖,也應該抽時間瘦身,讓自己更苗條;如果已經是正常體重或者偏瘦,就應該注意纖體,讓自己體形優美。
女人永遠不會對自己身材滿意――關注外形是一種美德和對自身的尊重。
替餐概念進入中國
為了解決肥胖帶來的多種健康問題,人們想盡辦法控制體重,以達到重現美好體型以及健康的終極目標。
減肥藥已經蓬勃發展了幾十年,但是迄今卻沒有真正有效長期減重的產品。減肥藥和節食、抽脂手術等減肥方式一樣,都會帶來體內代謝不平衡、缺乏營養、容易反彈等副作用。在不影響身體健康的前提之下,只有從源頭上控制飲食,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解決肥胖的根本問題。
這就是普若拜特(Probiotec Trading Co.,LTD)公司CEO維恩(Wayne Stringer)所倡導的概念。這家來自澳大利亞的藥品制造商進入中國的第一個產品系列,就是體重管理替餐食品。體重管理的關鍵就是合理的調整飲食結構。 試想將你的一日三餐禽肉蔬菜米面,換成一袋袋粉末,只要加上水,就變成一份味道不錯的湯,或一杯純美的奶昔,這樣一杯流質的東西能代替一頓營養均衡的正餐,讓你飽腹卻慢慢苗條起來是不是一個很新鮮的概念呢?這就是他想要消費者相信的最佳減重方式。
雖然替餐在全球已經不是什么新鮮的減肥理念,但在中國,這還是一個認知度很低的領域。普若拜特亞洲區總經理張翎相信,他們正在推廣的名流斯儷替餐產品系列,將會填補科學替餐的國內空白領域,在引導正確減重觀念的同時,能制定行業規則和行業道德。
人在一天的活動中,首先消耗碳水化合物,其次是脂肪,然后是蛋白質。名流斯儷的各種替餐食品把碳水化合物降低到一定指數,引導人體自動消耗脂肪,把脂肪轉化為熱量,提供全面營養的同時保證人體全面的運動。
替餐食品是在目前國內所有相關產品中唯一能夠真正代替一頓正餐的產品。在名流斯儷的食物成分表中,提供全面營養的同時控制好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并保證足夠的卡路里制造身體熱量,。也就是說,替餐沒有含有任何一種藥品控制食欲或引導排泄,它所改變的,是飲食比例和結構。
在這之前,極低卡路里可以達到減重目的,這樣的理論占據減肥市場的主導地位。但是最近幾年的研究發現,太低卡路里食物長期使用會對人體的肝臟、腎臟造成傷害。因此名流斯儷提出了“降低并保證適量碳水化合物,增加蛋白質”的替餐概念,更為人們提供了低碳的飲食生活方式。
名流斯儷引領低碳飲食觀念
張翎隨手從產品盒里抽出一本手冊,這本手冊的內容正是替餐產品背后的生活方式總結― 飲食指南。
低碳飲食法是美國醫生羅伯特?阿特金斯(Robert Atkins)在1972年首次提出的創造性的健康飲食方法,其要求嚴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而可以吃高蛋白的食品。即不吃任何淀粉類、高糖分的食品,而多吃魚蝦蟹肉。其核心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從而將人體從消耗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轉化成以消耗脂肪為主的代謝模式。
名流斯儷的“快速開始指南”,列出了具體的方法和指標,告訴用餐者,雞、鴨、魚肉該怎么吃;蔬菜應該如何選擇;喝什么類型的飲料;吃什么品種的水果。指導還包括各種運動的合理進行、外出就餐注意事項、4周飲食日記等等認識和改變生活習慣的指導方法――低碳飲食的概念,從第一次替餐開始,自覺影響到生活方式。
沒有絕對的方法可以幫你永遠保持體重。用張翎的話說,替餐的科學之處在于,通過管理飲食方法和結構,從一周7天替餐開始,逐漸過渡到一周6天替餐、5天替餐……最后能自由控制并選擇健康飲食。
這當然要求替餐的食物成分安全合理。在澳洲,政府對替餐食品有非常嚴格的管理和控制。使用“替餐”這個專有名詞,必須合法提供符合一定指標的能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他命和礦物質等營養元素,如果低于某個標準,長期食用將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在其他國家,尤其是亞洲市場,并沒有類似的標準。有的產品只含有七八種所需成分,20克左右甚至不到的攝入量就貼上了“替餐”標簽,堂而皇之進入商店。如此的低門檻不僅會形成低價競爭,更會造成市場的魚龍混雜,當消費者使用了不達標的產品,他們對替餐這一品類剛剛建立的信任便會付諸東流。
張翎帶領中國團隊,和浙江大學城市學院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合作,偕同部分三甲醫院主任醫師,啟動了一個超重和三高人群的百人課題。100名超重或者肥胖、愛美人士將參與到為期3年的研究計劃中,接受替餐飲食干預和專業咨詢服務,課題組將研究數據進行分析統計,以測試替餐的臨床效果。
篇3
男人總是希望女人越性感越好,女人也是,甚至兒童也是――據說芭比娃娃受歡迎的原因就是豐乳肥臀。俗話說:優雅靠肩、性感靠胸,想要擁有充滿誘惑力的胸部其實也不是很難,關鍵要訣在于:食療+運動+按摩。但是,不要奢望短時間內A杯馬上能變成大波霸,因為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什么因素決定了乳房的大???
是脂肪、胸衣、激素還是別的什么?來看看專家是怎么說的吧!
如今在廣告中經常見隆胸、豐乳廣告,其中不乏用明星作代言人來吸引觀眾的產品,但有著名整形外科醫師表示,目前,市場上所謂健美豐乳霜經有關部門測定,大多含有名為“己烯雌酚”的雌激素,如果大量使用會抑制自身體內的雌激素分泌,造成內分泌失調。
乳房大小由脂肪量決定
乳房內部的主要結構為輸乳管乳腺小葉和腺泡,以及不等量的脂肪、纖維組織等。少女自12歲左右步入青春期,由于受到內分泌激素的刺激,乳房便開始發育,輸乳管、腺泡等隨之增生,16歲左右發育定型,25歲以后一般不再增大,乳房發育成熟后,其大小和形態往往因人而異。乳房的大小主要由脂肪的含量決定,體型瘦小者胸部較平坦,而肥胖者胸部較豐滿。
藥物豐乳容易適得其反
那些含“己烯雌酚”的豐乳產品,停藥后乳房會很快恢復原樣,并且可能引起色素沉著、黑斑、月經不調等不良反應。凡是月經正常的少女,體內并不缺乏雌激素,如果為了豐乳而人為地大量使用雌激素,則會抑制自身體內雌激素的分泌,結果弄巧成拙,反而抑制了乳房的發育。
飲食+運動+按摩=科學豐胸
其實,除了少數乳房發育不良或患有某些疾病者需要去醫院診治外,一般女性平時多吃動物蛋白和適量脂肪,并堅持胸部鍛煉,就能促使乳房發育豐滿。如果確因遺傳、體型等原因,不能達到理想的高度,借助胸衣的功能,同樣能增加女性的曲線美。
讓你的乳房動起來
保健按摩是采用按摩胸部、乳房的辦法來增房,方便有效。
由于乳腺管是成放射狀的,按摩時應四個手指并攏,拇指分開,兩手握住兩側乳房,從外側向中心順著乳腺管的方向,打圈按摩。如果是胸部有向外的,在按摩的同時向中間推。如果是下垂的,則同時向上推。注意不要太用力,一般5至10分鐘,感覺微漲熱即可。
具體方法:
1.直推乳房:先用右手掌面在左側乳房上部,即鎖骨下方著力,均勻柔和地向下直推至乳房根部,再向上沿原路線推回,做20~50次后,換左手按摩右乳房20~50次。
2.側推乳房:用左手掌根和掌面自胸正中部著力,橫向推按右側乳房直至腋下,返回時用五指指面將乳房組織帶回,反復20~50次后,換右手按摩左乳房20~50次。
3.熱敷按摩乳房:每晚臨睡前用熱毛巾敷兩側乳房3~5分鐘,用手掌部按摩乳房周圍,從左到右,按摩20~50次。只需按上述方法每天按摩1次,堅持按摩2~3個月,可使乳房隆起2~3厘米。
4.體育鍛煉:鍛煉是豐乳的良方。參加體育鍛煉,尤其注意鍛煉胸部肌肉,使胸大肌發達,促進乳房豐滿。平時注意站立和行走姿勢,經常保持挺胸收腹,以利乳房發育,參加游泳運動特別有助于雙乳健美。
不試可惜了的豐胸食方
這是一道來流傳久遠的豐胸妙方,簡單營養又有飽腹感,讓你豐胸且不發胖,是最適合上班族女性偷偷吃的豐胸茶點,保證在短短的時間內讓你的胸部神不知鬼不覺地up,up……
這道豐胸圣品由黃豆、花生、紅棗制作而成,古代稱它為“玉女補奶酥”,傳說是清朝太醫特別為慈禧研制的。再加上一杯黃芪紅棗茶,你的胸圍卓然挺拔指日可待。
玉女補奶酥
材料:
花生(含有豐富蛋白質及油脂)100克、紅棗去核(能生津調節內分泌,促進第二性征發育)100克、黃豆100克(有豐富的卵磷脂及蛋白質)
做法:
1.花生及黃豆連皮烘干后,磨成粉,紅棗切碎,充分拌勻,加少許水使其成形;
2.將其揉成小球后,再壓成小圓形狀(大小可自行決定);
3.烤箱預熱10分鐘,以攝氏150度烘烤15分鐘。
黃芪紅棗茶
材料:
黃芪3~5片,紅棗3粒
篇4
1.桌旁宜話食物在餐桌旁,最好的話題就是食物,若討論復雜而令人掃興的內容,就嘗不出食物的美味了。
2.就餐姿勢須正確端正坐姿進食,不壓迫胃,食物由食道進胃較快。
3.要細嚼慢咽細嚼慢咽有助于消化。
4.膳后勿用腦進食后,胃部消化需要集中血液,聽聽輕音樂,休息一會最為合適。若吃完就用腦,血液流向頭部,胃腸血少,容易影響消化。
5.晚餐勿過量晚餐定量地吃一些簡便食物,不要過量。
6.進食間隔要合適兩次進食間隔一般以4~6小時為宜。
7.要吃早餐不吃早餐,易發生低血糖,影響上午的工作效率。
8.晚上不宜吃冷飲晚上人體水分代謝不活躍,若晚上7點以后吃冷飲,水分代謝慢而積存體內,就會降低體溫,不易消除疲勞。
9.睡前不宜吃東西睡前吃東西,腸胃不能充分休息,導致胃病,影響睡眠。補充食物最好在睡前1~2小時。
10.吃過油膩的食物后勿吃甜點吃過油膩的食物后再吃甜點,人體脂肪組織吸收多余的葡萄糖、淀粉,易導致肥胖。
11.多些創新口味這樣能增進食欲,有利于補充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營養。
12.食物宜淡高鹽易引起高血壓。
13.多吃顏色深的蔬菜因為它比色澤淺的蔬菜含胡蘿卜素、維生素B2、鎂、鐵更豐富。
14.孩子食譜應和成人食譜有所區別孩子食譜的營養應更加全面。
15.勿偏食偏食會產生營養不均衡的現象。
16.喝酒前吃一點東西空腹喝酒,會增加肝臟負擔。
17.優雅的音樂能助消化優雅的音樂能提高副交感神經作用,促進消化和吸收,但跳躍、動蕩、拍子太快的音樂則效果相反。
18.經常改變飲食方式每天吃同樣的東西,按同樣方式飲食,久而久之營養就會不平衡,因此要注意多樣化。
19.不要一邊看電視(或看報)一邊進食這樣會影響消化,還會在不知不覺中攝入過多的食物導致肥胖。
20.吸煙破壞美味經常吸煙,舌上味蕾粗糙,味覺降低。吸煙也會影響周圍的人。
21.飲食時要寬懷發怒、緊張、哀傷、憂慮,都會減弱消化吸收功能,也影響味覺。
22.經常吃些較硬的食物吃硬的食物能有效提高牙齒及腭肌功能,也能促進消化液分泌。
23.噪聲會干擾胃腸功能強烈噪聲使人神經興奮,胃腸功能衰減,長期的噪聲可使食欲減退,發生胃潰瘍。
篇5
劉樹華
生活中,有些食物的搭配組合由來已久,其美妙的口味也被人們所接受,習慣上覺得這些搭配是順理成章的,然而事實上并非全都科學合理。這里給您列出12種被健康專家列為錯誤的菜肴搭配。
土豆燒牛肉 由于土豆和牛肉在被消化時所需的胃酸的濃度不同,就勢必延長食物在胃中的滯留時間,從而引起胃腸消化吸收時間的延長,久而久之,必然導致胃腸功能的紊亂。
小蔥拌豆腐 豆腐中的鈣與蔥中的草酸,會結合成白色沉淀物――草酸鈣,同樣造成人體對鈣的吸收困難。
豆漿沖雞蛋 雞蛋中的黏液蛋白會與豆漿中的胰蛋白酶結合,從而失去二者應有的營養價值。
茶葉煮雞蛋 茶葉中除生物堿外,還有酸性物質,這些化合物與雞蛋中的鐵元素結合,對胃有刺激作用,且不利于消化吸收。
炒雞蛋放味精 雞蛋本身含有許多與味精成分相同的谷氨酸,所以炒雞蛋時放味精,不僅不能增加鮮味,反而會破壞和掩蓋雞蛋的天然鮮味。
紅、白蘿卜混吃 白蘿卜中的維生素C含量極高,但紅蘿卜中卻含有一種叫抗壞血酸的分解酵素,它會破壞白蘿卜中的維生素C。一旦紅、白蘿卜配合,白蘿卜中的維生素C就會喪失殆盡。不僅如此,在與含維生素c的蔬菜配合烹調時,紅蘿卜都充當了破壞者的角色。還有胡瓜、南瓜等也含有類似紅蘿卜中的分解酵素。
蘿卜水果同吃 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蘿卜等十字花科蔬菜進入人體后,經代謝很快就會產生一種抗甲狀腺的物質――硫氰酸。該物質產生的多少與攝入量成正比。此時,如果攝入含大量植物色素的水果如橘子、梨、蘋果、葡萄等,這些水果中的類黃酮物質在腸道被細菌分解,轉化成羥苯甲酸及阿魏酸,它們可加強硫氰酸抑制甲狀腺的作用,從而誘發或導致甲狀腺腫。
海味與水果同食 海味中的魚、蝦、藻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物質,如果與含有鞣酸的水果同食,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且易使海味中的鈣質與鞣酸結合成一種新的不易消化的物質,這種物質會刺激胃而引起不適,使人出現肚子痛、嘔吐、惡心等癥狀。含鞣酸較多的水果有柿子、葡萄、石榴、山楂、青果等。因此這些水果不宜與海味菜同時食用,以間隔2小時為宜。
牛奶與橘子同食 剛喝完牛奶就吃橘子,牛奶中的蛋白質就會先與橘子中的果酸和維生素C相遇而凝固成塊,影響消化吸收,而且還會使人發生腹脹、腹痛、腹瀉等癥狀。
酒與胡蘿卜同食 最近,美國食品專家告誡人們:酒與胡蘿卜同食是很危險的。專家指出,因為胡蘿卜中豐富的β-胡蘿卜素與酒精一同進入人體,就會在肝臟中產生毒素,從而引起肝病。特別是在飲用胡蘿卜汁后不要馬上去飲酒。
白酒與汽水同飲 因為白酒、汽水同飲后會很快使酒精在全身揮發,并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對胃、腸、肝、腎等器官有嚴重危害,對心腦血管也有損害。
吃肉時喝茶 有的人在吃肉食、海味等高蛋白食物后,不久就喝茶,以為能幫助消化。殊不知,茶葉中的大量鞣酸與蛋白質結合,會生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質,使腸蠕動減慢,從而延長糞便在腸道內滯留的時間。既容易形成便秘,又增加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被人體吸收的可能性。
老年人以蜜代糖好處多
斌 文
人到老年,胃腸消化功能下降,如果吃糖過多,易產生腹部脹氣而妨礙營養物質的吸收,還容易誘發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對于一些想吃點甜味的老人,不妨以蜂蜜代替糖,并可將蜂蜜作為日常保健的食品。
蜂蜜中有兩種易于吸收的糖:葡萄糖和果糖,它們的比例非常合適。吃蜂蜜后,其中的葡萄糖被迅速吸收,而果糖卻吸收較慢,從而起到維持血糖的作用。有關專家曾對一系列營養品進行過研究。結果發現:除葡萄糖外,蜂蜜是人體吸收最快的物質。
篇6
上海、江浙一帶上班族有清晨四五點鐘去早市或菜市場的習慣,雞鴨魚肉、蔬菜瓜果都講究新鮮,講究少而精,講究當日吃完。剩菜不放冰箱,不吃隔夜菜。而有些北方人,特別是上班族,都是提前一天下班后買肉、買菜,然后放進冰箱,幾天甚至1周后才吃完。
其實新鮮蔬菜中各種營養素含量最完整,但如果放進冰箱里存放幾天后,其中的維生素就會大量流失。隔夜菜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這對人體是有害的。
牛奶雞蛋青菜稀飯
現在的南方人早餐除牛奶、雞蛋外,還必喝稀飯。他們會在稀飯里加上新鮮的青菜。而北方人的早餐卻一般都是燒餅、油條、燒餅夾雞蛋之類,到辦公室再沏一杯茶解渴。實際上早晨喝白開水更合適,喝茶最好在早餐后0.5 h后到1 h后再喝,以保證胃酸對食物的消化。
營養的早餐是保證上午擁有充沛精力和體力的原動力。除牛奶、雞蛋外,再吃點青菜稀飯、紅薯南瓜土豆稀飯之類的主食,是十分科學的營養搭配。這是因為牛奶雞蛋中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居多,但缺少糖類,自然難以提供充足的熱量,因此早餐中有一定量的主食是很必要的。
原汁原味少用油炸
南方人最喜歡的烹調方法是涼拌、蒸、煮、汆。上海菜、杭州菜很多幾乎不用醬油,講究少油、少鹽、不用味精,講究原汁原味。而北方人口重,幾乎所有菜都放醬油,鹽和味精也用得較多。南方人炒菜油熱時不放蔥姜熗鍋,不等油冒煙就下菜,起鍋時才放點蔥姜。而北方人炒菜油溫升至冒煙菜才下鍋并用蔥姜熗鍋,喜食油炸食品。
很多人都知道要少放鹽,少放油,卻忽略了味精的使用量。味精放多了會影響人的食欲,嬰幼兒和青少年吃多了味精,會造成智力發育緩慢。味精要在菜起鍋時才放,且成年人每人每天吃味精量不超過0.12 g為宜。很多油炸食品所用的油是氫化植物油,這種油中含有的反式脂肪酸是心腦血管健康的克星。
鐘情啃骨頭
上海人、杭州人婚喪喜筵、做菜請客幾乎都離不開紹興黃酒,這是一種低度、溫和、含多種營養元素的酒。北方人喜喝烈性白酒,并往往伴以不易消化的油炸花生米下酒。上海人、杭州人還喜吃魚頭、魚尾、魚翅,喜吃雞鴨等禽類的頭、脖、爪、翅,愛啃排骨、腔骨、棒骨,從而吸收了大量營養精華。而北方人往往將這些營養部位丟掉。江浙人因靠海,還特別愛吃海魚、海蟄頭、紫菜等,從而吸收了大量鈣質。北方人有時一星期都不吃一次魚。
量少質精少食多餐
菠菜是市面上常見的青菜中營養相當豐富的蔬菜。菠菜養人,吃了能補鐵補鈣,尤其還能補血,這很能對我們中國人的胃口。而且這種青菜中國人外國人都喜歡用,中餐里常用來煮湯或者拌涼菜,西餐里面經常用來做菠菜派或者一些配菜,總之,菠菜好吃無國界。
篇7
到底什么是水土不服?水土不服指初到一個地區,由于自然環境和生活習慣的改變,暫時未能適應而出現的各種癥狀,如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睡眠不好、腹瀉嘔吐、心慌胸悶、皮膚痛癢等,俗稱“水土不服”。
引發水土不服的因素有哪些?水土不服的情況在初到異地讀書的大一新生中比較多見,如從平原到高原,由于空氣稀薄,氣壓下降而出現的不適;從南方到北方,由于溫度、濕度的改變而產生的不適;從鄉村到城市,對噪音、燈光不適應而出現疲乏、失眠等等,均屬于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是一種疾病還是個人體質問題?人的身體健康與自然環境有密切關系,自然界的各種因素均對人體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如氣候、聲音、飲食習慣等。但另一方面,人的機體也有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這種適應能力的強弱因人而異。有些初到異地的大學生由于生活環境劇烈改變,加之自身體質對環境敏感,因而水土不服的癥狀會相對明顯。
據相關專家介紹,水土不服絕非大病,一般情況下不需要服藥。針對水土不服較為有效且健康的治療方法是食療,經過一段時間的飲食調理,水土不服的種種癥狀可自行消失。建議初到異地讀大學的新生從以下方面注意自己的飲食,用科學合理的飲食來調解水土不服:
第一,多吃些在家常吃的食物,并適量品嘗風味特產。
初到異地,因飲食習慣改變而引起食欲不佳,視情況盡可能多地吃些以前經常吃的主食、菜肴,或與之相似的食物。起先應盡量保持原有的飲食習慣,選擇與原來口味相近的食物,少食辛辣酸甜等刺激性較強的特色小吃。當然也不要拒食、偏食,可適量吃些當地主要的特色食物或風味食品,以逐步適應。
第二,適時適量服用蜂蜜。
中醫認為,水土不服的發生與脾胃虛弱有密切關系,蜂蜜不僅可以健脾和胃,還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因為蜂蜜中所含的葡萄糖、維生素以及磷、鈣等物質能夠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因此睡前服用蜂蜜水,可以緩解失眠,提高睡眠質量。
當出現蕁麻疹且癥狀較輕時,可多飲茶葉蜂蜜水。一小撮茶葉,兩匙蜂蜜,沖水連飲,既可得到含量豐富的微量元素,以補充土質、水質中所含微量元素的不足,又可以補充血液量,加速血液循環,有利于致敏物質排出體外,從而減少蕁麻疹的發生,減輕過敏癥狀。
此外,因環境改變引起的腸道菌群失調,還可能引起便秘,導致體內毒素積聚引發痤瘡粉刺等,而蜂蜜有潤腸通便、美容養顏的功效,因此適當飲用蜂蜜是不錯的辦法。
第三,多喝水,常飲茶,適當多喝酸奶。
多喝水有利于洗滌腸胃,沖淡胃酸,使腸胃保持良好狀態;多喝水有利于血液循環,幫助機體排出毒素,防治痤瘡粉刺;多喝水有利于刺激腸胃蠕動,濕潤腸道,減輕便秘癥狀。
茶葉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可以及時補充當地食物、飲水中所含微量元素的不足;茶葉還具有提神利尿的作用,能加速血液循環,有利于致敏物質排出體外,減少蕁麻疹的發生。
酸奶中的有益菌能維護腸道菌群生態平衡,形成生物屏障,抑制有害菌對腸道的入侵i酸奶中的乳酸菌通過產生大量的短鏈脂肪酸促進腸道蠕動及菌體大量生長改變滲透壓而防止便秘;酸奶中含有多種酶,促進消化吸收,從而最大限度避免因胃腸道紊亂誘發的腹痛、腹瀉等不適。
第四,出現水土不服癥狀時,應先吃些易于消化的食物,以減輕腸胃負擔。
一旦出現水土不服的癥狀,如惡心、腹瀉等,應先吃些當地易于消化的食物,一方面對胃腸的刺激小,另一方面能夠使腸胃慢慢適應當地的飲食。像豆腐這類的食物,刺激性小、易消化、老少皆宜,是克服水土不服理想的飲食。此外,粥類、片兒湯等流食和半流食也是易于消化的食物,對胃腸刺激小,應多吃些。
第五,水土不服癥狀消失后,日常應注意全面均衡的攝入營養元素,為身體健康打好基礎。
篇8
真正的饑餓感不是唯一讓你想要吃的驅動力,壓力、疲憊、抑郁癥甚至是快樂都會讓你想要吃東西,心理饑餓往往會觸發人們對咸或甜食的渴望。如果想阻止非真實饑餓感,可以選擇散步,如果還是不行的話,可以選擇一些高蛋白飲食。
2.考慮吃無麩質食物
麩質食品大多為谷物食品,而谷物食品在加工的過程中會加入脂肪以及糖分,導致過度攝入。因此,建議可以將面食從餐單中剔除,選擇土豆、糙米、大豆等食物,同樣能夠滿足人們對碳水化合物的要求。
3.明智選擇能量餅干條
很多人一提能量餅干條色變,大約是由于其熱量集中導致的,其實完全可以放松對待能量條。這些能量補充餅干類食物中富含碳水化合物或者是蛋白質,吃一條就像吃一些雞肉或者米飯。而一般情況下,能量條中的營養元素標注的十分清晰,可以輕松掌握其攝入的營養元素的種類與數量。
4.學會和脂肪做朋友
很多人會談脂肪色變,但是很多無脂肪的食物會添加糖分等物質來平衡口感,很容易導致過度攝入。事實上,3塊低脂巧克力餅干也只比有脂肪巧克力餅干多20卡路里的熱量,在日常飲食中,盡量讓自己攝入的脂肪是健康無害的??梢詫⒓依锏呐胝{用油換成橄欖油,出外吃飯時盡量選擇少油食物,這樣才能保證攝入的都是健康的脂肪。
5.記得和碳水化合物多親近
健康全谷物、大米中的碳水化合物讓人們的腸胃擁有了飽腹感,而白面包、餅干等精制主食,則非常容易消化,所以有時很快就會感到饑餓,因此可以選用加了全谷物標識的食物或者在家自制全谷物食品。
6.別吃加工過的肉類
除了鈉和飽和脂肪含量高,加工肉類如熱狗、熏肉等含有可能致癌的化合物如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美國癌癥協會建議女性攝入不超過一盎司加工肉制品(這是一個熱狗或兩片培根的一半),每周最多一次或者兩次,平時記得購買低鈉鹽烹飪。
7.讓沙拉變得更健康
芝士、培根、蒜香沙拉醬……這些都是隱藏在沙拉中的熱量。很多餐廳為了追求沙拉的口感,會放入很多調味料,而這會導致沙拉的熱量會超過雙層牛肉漢堡的熱量。因此建議人們在吃沙拉的時候,最好選擇不加任何其它沙拉醬,只有橄欖油和醋的調料即可。
8.讓素食更健康
很多人會覺得素食會保持身體健康,但是不少素食餐館為了追求素食的口感,加入了大量調味料或醬汁,會導致熱量在不知不覺中被吃進去了。因此建議人們不要試圖全素食譜,可以在食物中加入少量高蛋白肉類,畢竟肉類中的鋅、鐵等微量元素是不可替代的。
9.別把卡路里喝進去
大多數人的每日熱量攝入量大約20%來自飲料如蘇打水、拿鐵咖啡和果汁。飲用蘇打水沒有任何好處,這些食物中的人工甜味劑可以比天然糖甜600倍,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甜味劑會讓你渴望更多的甜食??梢栽囋嚱o蘇打水里放一些檸檬片或酸橙。
10.仔細閱讀食物標簽
食物上的營養標簽告訴人們脂肪、熱量以及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的數量,但是一定要記得多看幾次到底熱量值多高,是否是一份食物的熱量值,尤其是看成分量。例如一份32盎司的運動飲料,標簽上寫的一份熱量為50卡路里,千萬別高興的太早,因為這是一份即8盎司的熱量,很容易過度攝入超過200卡路里的熱量。
11.區別真正的零食與垃圾食品
那些一包只有100卡路里的薯條或者餅干,會讓你覺得這些零食熱量也不高。但是真正的零食應該提供蛋白質與纖維素,能夠抑制食欲,例如一個蘋果,一把杏仁等。請記住,小包裝食物即使熱量不高,也不是零食的最佳選擇。
篇9
【關鍵詞】飲食營養;人體機能
【中圖分類號】R1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5-1168-01眾所周知,營養是生命的基礎,貫穿于人的一天,不論是富貴或是貧困的家庭,人們每天只要吃飯,都會涉及到這一現實生活中誰也離不開的重大課題。因此目前對千家萬戶的膳食進行科學的營養指導,已成為社會的迫切要求。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但滿足于吃飽,而且還要吃好。所謂吃飽,是指個體的能量得到保證,食欲得到滿足。一般情況下,吃飽就意味食物所供給的熱能可以滿足個體的需要,能夠維護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應付日常活動與工作消耗。所謂吃好,不但熱能滿足了個體的需要,而且要求蛋白質、脂肪、糖三大營養素的比例合適,其它營養素也能滿足需要。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對營養卻產生了誤解,認為吃好就是選擇價格高的食品,力爭高檔精美,通常是雞、鴨、鵝肉,最好是山珍海味。一般人認為只有動物性食品營養才好。不少人以品味為標準,對自己喜歡的食品暴飲暴食等。還發現一些人由于食物品種單調或食用方法不科學,引起營養缺乏病。
據有關資料表明,我國現行的膳食結構是比較合理的,營養素攝入量已達到或接近我國營養學會所制定的營養供給量標準,而且也符合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營養素目標。其主要優點是以植物性食品為主的膳食,不僅可以滿足人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而且可以減少因食動物性食物為主膳食帶來的各種退行性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糖尿病等。適量攝入動物性食品和大豆類食品,以植物性食品為主,以動物性食品為輔。這樣既可對人體提供優質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又可避免有過多脂肪和膽固醇等動物性食品對人體產生不利。另外,食用各種新鮮蔬菜、瓜果,不僅可以提供充足的水溶性維生素,而且可以增加膳食的纖維攝入,降低血膽固醇和結腸癌的發病率。要合理安排飲食營養,就要充分利用我國膳食結構的優勢,根據實際可能,逐步建立起科學合理的膳食結構。食物種類要多樣化,饑飽要適當;油脂要適量,精細要搭配;食鹽要限量,甜食要少吃;飲酒要節制,三餐要合理。每天膳食應包括糧食類,主食肉、蛋、魚、奶、豆等蛋白質性食品。糧食、油脂屬于熱能食品,是機體熱能的主要來源;蛋白質類、蔬菜類屬于保護性食品,主要為機體提供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這兩類食品必須搭配適當,不能忽視各自的作用。要養成定時進餐的習慣,進餐時不要說話、看電視。要多吃一些健腦的食物,如核桃、芝麻等,少吃一些對腦不利的食物如食品添加物、食用人造色素、香料之類。根據個體差異對膳食結構可適當調整,如孕婦還應多吃含卵磷脂豐富的蛋黃、蝦類、花生、雞肝等,促進胎兒的生長發育。病人要遵醫囑,切不可任意進食。《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將食物分為四大類,并且“養”“助”“益”“充”表明在營養上的價值,是配制平衡膳食的一個好原則。
篇10
但大家或許難以置信,陳先生這樣一位堂堂大學者,居然連個學士學位也沒有。
準確地說,陳寅恪的正規學歷是吳淞復旦公學畢業,那時的復旦公學還不能算作正式大學,也不授予學位。陳先生自己認為,該校相當于“高中程度”。
在考入復旦公學之前,陳寅恪曾兩度赴日短期求學。1909年從復旦畢業后,赴德國考入柏林大學,1911年轉入瑞士蘇黎世大學,后來又轉入法國巴黎大學。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他中斷學業回國。1918年再度出國,本來想去德國,但因歐戰尚未完全結束,遂先赴美國,入哈佛大學。1921年再赴德國,入柏林大學研究院深造。1925年歸國,被聘于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
陳先生的侄子陳封雄曾問他:“您在國外留學十幾年,為什么沒有得個博士學位?”陳先生回答:“考博士并不難,但兩三年內被一組專題束縛住,就沒有時間學其他知識了。只要能學到知識,有無學位并不重要。”后來,陳封雄向自己的姑夫俞大維提起此事,俞說:“寅恪的想法是對的,所以是大學問家。我在哈佛得了博士學位,但我的學問不如他。”
【素材解讀】
為知識而不為名利,為學術而不為學位,這是陳先生求學的態度。反觀現在的一些人,讀書僅僅是為了得文憑、謀職位、獲提拔。對此現象,陳先生早有批評。他說:從前讀書人學八股,是為了功名富貴;如今留學生又一窩蜂地學工程技術,雖所學不同,然其“希慕富貴,不肯用力學問則一”。真是一針見血。
【素材運用點撥】上面所選的陳寅恪的事例和言論,比較適宜用于寫作議論文,可以運用的話題為:學力與學歷、治學態度……
【運用示例】
或許,在付出得到認可的那一刻,人性也在升華,這癡狂的鐘情,也注定了他將守著自己的學術事業,哪怕名利,也可揮手棄之。
這就是陳寅恪先生。
他是一位真正有學力的教授,而學歷卻毫不起眼,他學貫中西,精通多門語言,可以為學問潛心研究,而不愿為了某個學位花費心思。
他的學生有所不解,曾小心翼翼地問過這位大家,陳寅恪先生說:“若是我去謀得一個學位,必定要花費幾年時間去做課題,倒不如把時間花在我認為有意義的事業上。”
聽了這番話,我有所觸動,更為之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