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學法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30 02:26: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pbl教學法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pbl教學法論文

篇1

pbl(Problem-BasedLearning)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是和LBL(Lecture-BasedLearning)以授課為基礎的教學法相對而言的,PBL與LBL在教學理念、實施方法以及教學評估等方面有很大不同。PBL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PBL將學習與相關的任務或問題結合,使學生投入于問題中,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學生被動聽課;它設計真實的任務,強調把學習放到復雜的問題情景中去,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和相互合作來解決相關問題,以達到學習問題背后的相關知識,并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PBL教學法的設計理念和思路

以建構主義為基礎的PBL教學法,認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積極地建構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可參照以下教學流程來實施:分配小組———設計問題———展示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新知識解決問題———課堂展示———教師的總結、反思與評價。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地接受新知識并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在實施PBL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應特別注重設計課前問題。教師應盡量設計出真實、復雜的“情景性”問題,并把問題展示給學生。然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問題進行全方位的搜尋資料,使得學生的知識不斷地自我建構。再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小組其他成員的想法,并積極參與討論,共同利用學到的新知識來解決相關的問題。之后小組成員用英語將其成果進行展示,此時教師應隨時做好筆記,以便之后點評小組成果和學生表現,并引導學生反思他們的活動,最后給學生得出一個綜合評分。

3PBL教學法的優勢PBL

教學法具有問題性、情景性、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反思性與評價性等多元特征。PBL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相比具有很多優點,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由單一“教”轉變為既“教”又“導”。它是的一種成功的、得到廣泛認可的教學方法。首先,PBL教學法以問題為中心,提出課程的相關問題,在查詢資料和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加深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不斷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使學習更加深入。其次,以學生為中心代替以教師為中心,以小組討論的形式代替傳統的班級授課。這種形式為學生營造了主動的、輕松的學習氛圍,他們積極地、自主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也獲取了其他同學和老師的知識。最后,該教學法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它不僅讓學生可以學到新知識,還可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查閱資料、文獻檢索的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口頭表達的能力、成員協作的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等,這些將對今后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4PBL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

4.1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

轉變傳統角色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中心代替以教師為中心,充分認識PBL教學法的精髓,熟悉其教學過程。認識到教師是整個過程的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發揮教師的組織作用、參與作用、指導作用是PBL教學法順利進行的關鍵。實現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

4.2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學習

提高自身素質PBL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法,對教師自身的素質和教學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相關課程內容,還要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靈活運用知識、邏輯思維和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只有具備了這些能力,才能確定相關的學習目標、精選問題,、找到實現目標的方法并控制小組討論。

4.3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所有學習活動都是圍繞問題的解決而展開,所以問題是PBL的起點和中心。在PBL教學中,教師改教為導,以問題為紐帶,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充分相信學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4.4教師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

有利于小組成員自主交流和互相學習PBL教學中,教師應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有利于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

5PBL教學法對學生的要求

篇2

(一)成立學習小組

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一般每小組為6人,每組1名組長,負責該組的學習討論工作。每組讓學生分別擔任會計部門的各種角色,完成從成本費用各要素費用的分配、成本預算、成本計算,直到編制成本報表這樣一個會計循環的全部工作。

(二)設計并提出問題

在PBL教學法中,問題的設計和提出是關鍵,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過程。在授課之前,教師將案例發給學生,學生根據教師給定的問題,先復習教材,查閱資料。教師在其中設置不同的問題,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可以相互討論,共同解決問題。討論過程中,強調學生充分發言,教師引導啟發,對關鍵問題及時提示,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和鞏固所學內容,而且增強又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例如,學生做品種法成本核算案例中的原材料費用的分配時,教師將準備好的案例發給學生,然后教師提出問題:怎樣對不同用途,不同使用部門領用的原材料進行匯總?匯總后采用哪種方法分配材料費用?接著,讓學生分組討論,形成解決方案。如果仍有學生存在疑問,教師就可以加以啟發。各小組按照角色分工以及小組成員合作的形式,按照確定好的程序和步驟進行工作,完成原材料費用的分配。

(三)成果展示和教師評價

各小組派一名代表對其成果進行展示說明,展示后,小組之間可以相互提問,指出問題。這一過程不僅加大學生之間的交流,而且還可以使其有自我實現的成就感,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最后,教師對每小組的展示、成員的參與和解決問的程度進行評價。

二、PBL教學法的優勢

成本會計實踐課程采用PBL教學模式,使實踐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該教學法具有如下優勢:

(一)學習主動性加強

在PBL教學法實施過程中,學生需要利用各種方法和途徑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同時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知識內容鞏固加深

學生在成本會計實踐課上,不僅學會了成本如何計算的程序和方法,同時還鞏固了所學相關專業課程的知識。

(三)加強學習的針對性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模式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得到教師面對面的詳細指導和幫助,不僅促進了師生間的相互溝通和了解,還能讓老師發現學生真正存在的疑難問題,使教學內容更有針對性。

三、應注意的問題

(一)設置合適的問題

如何選擇問題、設置問題才能讓學生掌握成本計算方法成為PBL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這也對指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對課程的整個知識結構掌握扎實,同時還要具備嚴謹的思維能力。教師提出的問題要難易適中,不能涵蓋過多內容,也不能過于簡單,要使學生可以直接解決問題或帶著問題查找資料,找到解決方案,保證學生完成任務。

(二)教師參與討論

教師設置的問題發給學生后,組內要對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小組成員可以合作,也可以自行解決問題,但是可能有些問題,學生無法解決,這就要求教師再參與討論,將學生不理解、困惑的內容,或者是在工作崗位上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講解,這樣學生不僅能更快地解決問題同時也能全面的掌握成本計算的程序和方法,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上可以熟練地應用品種法計算各種產品的生產成本。

(三)要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樣,不要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基礎好的學生,同時也要關注基礎薄弱、接受能力差的學生,要在合適的時間選擇合適的問題讓他們回答并給予鼓勵,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四)各小組可能更關心的只是本小組的工作進展和問題解決的過程,對于其他小組的研究問題和問題解決的過程關注較少。

(五)在PBL的實踐中,有的小組成員存在惰性,很少參與到討論和實訓中。

(六)PBL教學法雖然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活躍課堂,但是也只能作為一種輔助的教學方法在相應的章節采用,傳統教學方法仍占主導地位。

四、總結

篇3

1.學生分組為了方便學生之間在課下交流與討論,一般以宿舍為單位,人數在8~10人,并且在學委處備份每組成員名單,方便記錄討論結果,分析教學成果。

2.布置任務提前一周左右將病例交給學生,并提出相關討論問題,鼓勵學生不拘泥于課本,通過網絡、圖書館等方式查閱相關資料,并提醒學生不要大篇幅照搬原作,要分析提煉出要點,不僅拓寬知識面,更要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病理學課程中講授大葉性肺炎時,提前給出一個青壯年患大葉性肺炎的典型病例,并提出相關問題:(1)患者發生了什么疾病?為什么起病急、病情重、預后好?(2)患者為何出現高熱、寒戰、白細胞計數增多?(3)患者為何會出現咳鐵銹色痰?(4)左肺下葉為什么會出現大片致密陰影?(5)懷疑左肺下葉的“支氣管肺癌”在病理檢查后確診為什么病變?是如何形成的?

3.課堂展示每組派一代表總結小組討論結果,并由其他學生判斷結果準確性,是否需要補充其他知識點,老師只起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建立分析問題的思路。

4.課后評估課后教師根據學生課上表現,反思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比如概念模糊、相關區別點的混淆等,并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

二、實施效果分析

本次在臨床專業開展的PBL教學在學生中引起了不錯的反響,多數學生接受并認同此種教學方法,認為比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更加生動,更能帶動學習積極性,并且不再覺得基礎醫學與臨床知識偏離,更全面地認識到基礎醫學的重要性。作為教師,通過不斷反復地實踐PBL教學,此種教學方法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PBL教學之所以能適用于基礎醫學課程與學科的性質是分不開的。由于基礎醫學知識抽象、復雜、難記,學生學習的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接觸過的,所以很多學生對于基礎醫學的學習只是單純地記憶背誦,應付考試,大多數沒有理解,第二年再問上學期講的是什么內容,大多數學生都回答不上來,并且很多學生錯誤地認為學習基礎醫學對于醫學生毫無用處,因此從心理上沒有足夠的重視,自然也不會把精力放在對組織胚胎學的學習上。而對于以上問題,用PBL教學法都很好地解決了:通過病例把臨床知識和基礎醫學內容有機結合,讓學生明白其在臨床中的應用,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越來越濃厚。比如筆者舉例的病理學關于大葉性肺炎的PBL教學,就非常成功,學生參與率達到90%以上,每個問題都回答得有理有據,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當然成功來源于病例的前期設計,我們設計的這一病例,涵蓋了大葉性肺炎的重點難點內容,問題設計深入淺出,不出偏題怪題,讓學生有興趣去學,自然而然也就掌握了該掌握的知識。

三、結束語

篇4

[關鍵詞] PBL;教學法;實習;藥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2(a)-0135-02

Applic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build innovative research capability in pharmacy trainees

LIU Ya ZHANG Haigang SU Min LI Xiaohui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s, College of Pharmacy,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train pharmacy trainees' innovative research abilities by us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in their teaching. Methods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was used in topic selecting, literature searching, experimental designing, results analyzing and paper writing. Results The pharmacy students'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 were trained, their graduated replies were successfully finished. Conclusion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can effectly elevate pharmacy trainee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independent research ability.

[Key words] Problem-based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 Practice; Pharmacy education

1969年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MeMaster大學醫學院首創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這種新的教學模式,直譯為“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在1993年愛丁堡世界醫學教育高峰會議中得到推薦,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為流行的教學方法[1]。PBL教學法樹立學生自主學習、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教學理念,它與傳統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模式有著根本區別。在PBL實施過程中,學習者作為問題的解決者和意義的建構者,這種以建構主義為指導所產生的教學效果能夠顯著提高學習者的認知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極大的激發了學習者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2]。目前,PBL的教學方法已在世界多所醫學院校逐漸推廣應用,在國內也逐漸成為醫學教育模式改革的趨勢[3]。傳統的PBL教學法主要應用于課堂教學,筆者在藥學專業實習學員創新性科研能力的培養中,利用PBL教學法并對其內涵加以豐富和拓展,貫穿于藥學專業學員的實習帶教中。作為一種培養學習內部動機、鼓勵有效合作、發展自主學習和終生學習技能的廣義方法,不僅僅落實了PBL模式的理念與要素,同時使PBL教學理論更具體化。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第三軍醫大學2007級藥學專業本科實習生10名,其中,女學員4名,男學員6名。實習時間2010年11月~2011年5月。

1.2 研究方法

將PBL的教學理念貫穿于學員教研室專題實習的全過程,包括科研選題、文獻檢索、實驗設計、試驗實施、結果分析、論文撰寫等,力爭做到“立足學員、重在引導”。通過PBL式帶教,注重培養學員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綜合分析能力。

1.2.1 科研選題 不同于傳統帶教方式由帶教老師為學員指定一個課題,學員只是跟著做而沒有機會或很少有機會思考為什么做和怎么做,PBL教學理念把選題的主動權交給了學員,這樣可以極大地調動學員進行課題研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習帶教負責人首先向實習學員詳細介紹教研室的科研方向、擬開展的實驗內容以及對從事這些實驗課題人員的各項要求,供學員在選題時進行參考。隨后學員根據自己的興趣及專業特長選擇帶教老師和實驗選題。學員在實習中對自己的課題方向擁有決定權而不是被動接受一個課題,使學員在實習一開始就具有興趣、熱情和信心。

1.2.2 文獻檢索 知道了做什么,下一步就是讓學員明白為什么做和怎么做。利用網絡數據庫進行文獻檢索是獲取相關背景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培養科研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獲取足夠的、前沿性的與問題相關以及準確的文獻,對于PBL實施的效果至關重要。雖然在本科階段學員已經學習了《醫學文獻檢索》課程,但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許多問題,最突出的就是不能準確的選定檢索的關鍵詞,導致檢索的文獻太過于寬泛或者檢索不到有價值的文獻。在這個過程中貫穿PBL的教學理念,就要求帶教老師不是簡單地將自己準備好的文獻直接交給學員,而是應該鼓勵學員根據課題的研究領域和內容,對課題的理論依據和研究背景進行仔細分析、討論,確定準確的關鍵詞,應用Pubmed、Google schoolar、Drug Information Fulltext(DIFT)、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Abstract(IPA)等網絡數據庫檢索文獻,并嘗試著把檢索到的文獻進一步精選。經過這個過程的培訓,學員對文獻檢索有了新的認識和進一步的掌握,同時通過閱讀檢索到的文獻,對自己所要完成的課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2.3 實驗設計 藥學科研工作中,一個課題往往涉及多個學科,進入實習階段的學員雖然已經完成了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的學習,但是將理論知識準確恰當地應用到實踐中、解決科研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則是學員在實習中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務,也是培養學員創新性科研能力的重要步驟。學員在進行課題實驗設計的初期會有畏難情緒,帶教老師應首先給予鼓勵和引導,幫助他們樹立信心,鼓勵他們廣泛閱讀文獻并提出自己的科研思路,獨立設計完整的實驗方案,包括實驗材料、儀器設備、實驗方法、預期結果、結果分析等。然后組織整個教研室的實習學員舉行“課題開題報告會”,邀請從事相關研究的老師和研究生參加。請學員自己闡述課題的研究背景、實驗設計方案、設計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可行性,大家一起進行討論,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學員進一步檢索文獻或是請教老師對這些問題予以解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通過這種“腦力激蕩”,理清了學員的思路,明確了研究目標和實驗方法,充分發掘了學員的潛能,激發學員自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從而真正體現出PBL理念的精髓。

1.2.4 結果分析 帶教老師要在平時的科研素養訓練中教導學員重視自己每次的實驗結果,尤其是與預期實驗結果相左的實驗數據不要輕易放棄,而是要認真分析,找出原因,這是培養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不可忽視的方面。例如,有一組實習學員進行中藥復方制劑抗大鼠疲勞的研究,始終只能從疲勞大鼠外周血中提取到極微量的RNA,不能滿足實驗需求。對此,帶教老師引導學員進行了詳細分析。首先肯定學員提取RNA的步驟及操作都是規范的,因為對照組大鼠外周血RNA提取很成功;通過查閱資料并結合前期已有的實驗結果,學員們了解到疲勞大鼠血液流變性與正常大鼠不同,是高凝和高黏的狀態,造成白細胞在最初的提取中被摒棄,直接導致RNA提取量的減少;接著鼓勵學員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并通過多次嘗試最終確定首先用0.9%氯化鈉溶液對血樣洗滌之后再提取RNA并獲得了成功。類似的經歷貫穿著整個課題研究的過程,引導學生不要輕易放棄不理想的實驗結果,而是通過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實習階段,大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2.5 論文撰寫 由于論文是答辯時的唯一書面材料,本科畢業生對撰寫論文的格式、寫作技巧、專業性把握等各方面均非常欠缺,帶教老師要及時修改點評論文,鼓勵學員依據實驗數據大膽進行合理性推測和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同時可組織預答辯環節,經過全體教研室人員的討論及建議,往往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且及時改進,同時也常常迸發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新性設想。

2 結果

10名學員均順利通過畢業論文答辯,其中3名學員的畢業論文被評為優秀。

3 討論

藥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學員畢業后主要從事藥品的生產、質量檢測、銷售、新藥研發等方面的應用工作。近年來我國醫藥行業與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發展迅速,對新時期的藥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應地,院校培養目標不應僅僅著眼于單一藥品生產或銷售的人員,更需要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技能的綜合型人才[4-5]。實習是培養復合型藥學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環節,教研室實習主要圍繞課題研究展開,涉及選題、開題、實驗、論文撰寫及答辯等多個環節。因此,要適應二十一世紀現代化高科技藥學人才培養的需要,就必須創新藥學專業人才教育培養模式,尤其是在教研室實習中注重藥學專業學員創新科研能力的塑造和培養。

PBL不僅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更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目前已成為世界醫學教學改革的趨勢之一。近年來我國對其研究不斷深入,開展PBL教學的院校也逐漸增多。我國高等醫學院校學生多、常為大班授課的實際情況,使實現經典的PBL教學模式存在很大困難。筆者將PBL教學法探索性地應用于藥學專業本科生畢業實習帶教中,將PBL教育理念貫穿于科研選題、文獻檢索、實驗設計及結果分析、論文撰寫等實習全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PBL教學法體現了以學員為主體的新的教育理念,激發了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提高學員創新性科研能力。與傳統教育理念相比,PBL教學法在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和終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因此,將PBL教學法逐步應用于國內的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黃亞玲,鄭孝清,金潤銘,等. PBL教學模式探索[J]. 醫學與社會,2005, 18(6):56-57.

[2] Azila NM,Sim SM,Atiya AS. Encouraging learning how to fish:an uphill but worthwhile battle[J]. Ann Acad Med Singapore,2001,30(4):375-378.

[3] 梁曉燕,楊世民. 提高我國高等藥學教育質量的探討[J]. 西北醫學教育,2007,15(1):4-6.

[4] 羅煥敏. 我國藥學教育的現狀及應注意的問題[J]. 藥學教育,2005,21(3):8-10.

篇5

[摘要]目的 提高臨床醫學研究生的思維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方法 以研究生為對象,采用PBL教學法,探討臨床醫學教學改革的途徑和方法。結果 所有參與者都認為PBL教學法新穎,是一種高效率的教學模式。結論 PBL教學法可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 PBL教學法;教育,醫學,研究生;人員素質

[ABSTRACT]ObjectiveTo improve the thinking and practical ability for clinical postgraduates. MethodsProblem-based teaching was used to teach postgraduate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ways and methods in clinical teaching reform. ResultsAll the participants thought that the teaching method was up-to-date and efficient. ConclusionProblem-based teaching can improve the general ability of postgraduates.

[KEY WORDS]problem-based learning; education, medical, postgraduate; personnel quality

“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即PBL教學法,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教學方法。此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問題為基礎,自學討論為主體,突破了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和陳舊的教育思想。為探索這一全新的教學方法,我們在口腔正畸研究生教學中進行了嘗試。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口腔正畸科研究生8名,男5名,女3名;年齡23~34歲。

1.2 方法 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或幫助下,發現與臨床密切相關的問題,或從疑難病例中引出問題。帶著這些問題,他們到圖書館或在互聯網上查閱資料和文獻,通過自學解決相關問題并制定矯正計劃。然后,組織小組討論,同學樣帶著各自的答案和矯正計劃參與討論。如仍有未解決的問題,可再查資料,再討論,至問題完全解決。導師在此過程中只做引導性工作。

2 結果

分別對兩個年級的8名研究生進行了PBL教 學嘗試,所有參與者都認為PBL教學法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臨床綜合素質,為下一步做課題寫論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 討論

3.1 何謂PBL教學法 PBL教學法是1969年美國神經病學BAR-ROWS[1]教授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目前已成為國際上流行的教學方法。此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一個實際的臨床問題或疑難病例為起點,由此帶出一系列相關的基礎和臨床知識以及多學科的知識,學生通過到圖書館或在互聯網上查閱資料和文獻等多渠道自學方式,尋找答案,解決相關問題并制定矯正計劃。然后,同學們帶著各自的答案和矯正計劃參與討論,并將所查資料、信息等進行交流、補充、共享。如仍有未解決的問題,可再查資料,再討論,直至問題完全解決。導師在此過程中只做引導性工作,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指導學生查找資料,最后組織討論并總結。

3.2 PBL教學法的優點和特點

3.2.1PBL教學法有利于加強書本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技能的結合 口腔正畸是一個要求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操作技能密切結合的學科。但由于其專業特點,我國現行的教學體制限制本科生實習正畸科,而所招碩士研究生中有部分來自應屆本科畢 業生。雖然入學時專業成績較好,但都是純理論單學科的知識,而臨床實際問題則往往比較復雜,且以多學科的綜合形式表現。目前我校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的教育分三個階段,第一學年學習基礎課,第二學年進入臨床學習,第三學年做課題完成論文。如何能在短短的第二學年,全面掌握錯 雅合畸形的病因、病理、矯治設計以及各種矯治技術等正畸知識和臨床技能,按傳統的教師講授和個人自學顯然達不到,而PBL教學法為我們提供了一條新的捷徑。通過PBL教學,學生們結合臨床實際病例,掌握了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操作;這種討論式的學習,使同學之間互相啟發,拓寬思路,較之個人自學收獲和效益更大;同時也加強了多學科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的學習,增強了記憶,鞏固了知識。

3.2.2PBL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PBL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學,去獨立思考,從而養成終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良好習慣。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受教育者掌握自己獲取知識的技能,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施教和灌輸[2]。PBL教學有助于學生利用臨床實踐逐步掌握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并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提高了其自身素質,養成了終生主動獲取知識和提高能力的好習慣。

3.2.3PBL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PBL教學, 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而提高他們善于思索,善于提出問題,善于發現,善于創新的能力,并運用多門相關學科知識進行分析、判斷、推理、綜合直至得出結論。通過PBL教學,學生學到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有效的臨床思維方法,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是全新的一代醫生,能真正學會思考,有創新意識,能更好地解決所遇到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這一代醫生能更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識,跟上信息社會快速發展的步伐,真正做到終身學習[3]。

3.2.4PBL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導師的綜合素質PBL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也能提高導師的綜合素質。當今信息社會,多學科的、跨學科的新知識不斷涌現,這種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同時也推動了導師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在我們的PBL教學過程中,導師所面對是研究生,如果沒有 扎實的基礎知識,豐富的臨床知識,寬廣的多學科知識,何以當好引路人?因此,PBL教學對導師也是一個鞭策,也有利于提高導師的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授人以漁和教學相長的目的。

3.2.5PBL教學法滲透了啟發式教育心理學原理根據教育心理學原理,只有將原有的知識和新的知識相互聯系,并不斷使用才能形成牢固的記憶。興趣是打開知識寶藏的鑰匙。學生們帶著問題學習,有興趣,有目標,有熱情;為找到問題的答案,他們積極探索,主動學習,層層揭示和分析問題與結論之間的矛盾;在分析問題過程中學習相關學科的知識,并不斷探索新舊知識與新舊問題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靈活運用多學科知識,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4]。

3.3 PBL教學法的效果評價 國內外的研究表明,PBL教學法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明顯的作用[4]。學生們對PBL教學法均給予了積極評價,認為這一新方法可提高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提高綜合分析能力,促進自學,培養其臨床思維能力,使其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5]。80%以上的學生認為PBL教學法值得推廣[6]。我們的研究表明,PBL教學法是一種高效率的教學模式,尤其對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行之有效。總之,通過探索與研究,我們認為,PBL教學法不僅適合于醫學教學,也適合于其他學科的教學。這種教學法為培養全面適應和服務于新時代的真正高素質的醫學人才開辟了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1] BARROWS H A S. Taxonong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s[J]. Medical Education, 1986,20:481.

[2] 劉大慶,董廣英,王輝. 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在口腔專業臨床實習中的應用[J].北京口腔醫學,2004,12(2):105.

[3] 張效云,董明綱,劉潔. 淺談PBL教學模式[J].張家口醫學院學報,2002,19(3):80.

[4] 王大文,戚昕,衣桂花. PBL教學法在醫學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03,39(4) :479.

篇6

論文摘要:介紹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教學法概況及應用,綜述PBL教學對護理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影響的研究進展,包括PBL教學對護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評判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自我監控能力及終身學習意識的影響。

隨著終身學習在世界各國的廣泛盛行,培養護理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已是當代護理教育工作者必有的教育意識和教學任務,由于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學生長期依賴教師滿堂灌的知識講授,極大束縛了學生創新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因此,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應用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教學法,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1 終身學習能力概況

終身學習能力是指一個人終身學習的一些基本特征,學生終身學習則認為是學生具有獨立自主的思維能力,在學習上能自主探索,在心理上能自行調節,在思想上能自我教育,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能正確處理與社會、自然的關系。20世紀70年代,國外的護理教學中為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應用了研究性的學習方法,如PBL教學、個案學習法、任務驅動式和啟發式等研究性的學習方法。國際護士聯盟發表了題為“轉變護理教育”的號召,要求護理教育將是基于研究性教學,強調學生的特長和能力的發展,以促進終身學習能力。由此可見,國外護理教學不但廣泛應用了PBL教學法,并強調了研究性學習方法與終身學習能力的關系。

2 PBL教學法概況

PBL教學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實施研究性學習中的一種教學方法,是以病人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討論式教學,通常6名~8名學生1個導師,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思維、推理分析,導師只起導向作用l。1969年,PBL教學在加拿大被首先引入醫學領域,其關鍵是把對衛生保健的分析作為獲取和應用知識的主要方法,以獨立發展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美國的護理教育中將PBL教學法廣泛應用于不同層次的教學;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開展PBL教學,且成為學校的特色教學法而被確立。

20世紀末,PBL教學法引入我國的醫學院校,隨后將PBL應用于醫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上,并將PBL教學模式引入到課程教學改革中,將護理研究、護理管理、護理倫理重新組合,設置了《問題解決的基本技能和策略》的綜合課程,節省了教學時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國護理教育將PBL法應用于護理查房和護理記錄的書寫中,且在不同層次的護理基礎學、臨床護理學、護理倫理學等中應用了PBL教學,使得PBL教學模式在護理教育領域中日趨完善。

3 PBL教學對護理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影響

3.1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自主學習也是自我導向學習,就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學習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大膽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構建新的知識。PBL教學是通過提高學習策略水平進行高效的自主學習。PBL教學多問題、多資源、討論式的民主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幫助形成了持久的學習動機,增強對學習的自我責任感。同時,小組學習減輕了學習者的焦慮感,培養了學習者的合作精神,使其充分認識知識、能力、創新素質是在師生互動中得到的,讓學習者逐漸掌握了學習策略,并能運用恰當的學習技巧和策略從事有效的獨立學習。PBL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使用學習策略,不僅有利于他們把握學習方向,采用科學的途徑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有助于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3.2對評判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影響評判性思維也稱批判性思維,是指個體在復雜的情境中,能靈活地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選擇,在反思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推理,從而作出合理的判斷和正確取舍的高級思維方法及形式。PBL教學中鼓勵學生質疑,包括對同學、對老師和對課本的質疑,從而提高學生的評判思維,增加選擇知識和信息的能力,教師對提出問題的同學給予肯定,小組討論中對病例問題的相互爭論,團體的合作,使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顯著提高。PBL提供了一種良好的輕松的學習環境。學習中的資源環境、問題情景、小組討論、自由爭論帶來了一種寬松、自由的學習氣氛,民主的師生關系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積極的學習環境。學生在PBL支持性學習環境中,開拓了思路,啟迪了各種橫向思維,不斷挖掘潛力,開拓和豐富了創新思維,提高了學習的自主性。

3.3對自我監控能力的影響PBL教學活動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問題的難易度來安排學習時間、內容和計劃,這是一種對學習的控制。對自己學習負責的學生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運用這種自我控制力指導學習。PBL教學活動中學生在學習中常有自我評估知識的需要,要進行評估自己和他人,并進行信息管理的反思及評判性思維,從而去指導和控制其學習行為,鍛煉意志的控制力引。

3.4培養終身學習的意識自主學習是終身學習的前提,終身學習意識又為自主學習提供了動力。PBL教學中一個又一個問題的出現,查找資料中的疑惑,對于其他小組掌握的新知識點以及書本知識與臨床新知識的差距等,都使學生意識到知識是一個不斷更新的過程,教育是一個終身學習過程,從而培養起終身學習的意識。

篇7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新護士入科后的基礎培訓方式,以提高教學質量。方法:將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BL)應用于l2名手術室新護士的基礎教學。結果:PBL教學法能發揮新護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解決實際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達到臨床輪轉良性循環。結論:PBL教學法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提高了新護士的參與意識,激發了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拓展了知識深度和廣度,提高了思維能力。

2006年10月一2008年10月,我們對12名新護士的基礎培訓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BL),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 1培訓對象本組12名,男1名,女11名;年齡19 - 25歲;學歷:本科1名,大專8名,中專3名。均為安排到手術室的聘用制新護士。按護理部的統一安排,分期分批分配到手術室工作。

1.2基礎教學組組成由護士長擔任教學組長,由7名臨床經驗豐富、素質高的主管護師擔任帶教老師工作,擬訂規范化培訓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及基礎、專科教案,采用PBL教學法,使基礎培訓科學化、規范化。

1.3新護士崗位輪轉由于新護士人科的時間、人員數量、學歷不同,無法統一集中教學。所以首先安排護士進行培訓前的崗位輪轉,以便對手術室各崗位有初步了解,從而也使培訓人員集中化。培訓時,讓新護士知悉每月、每周培訓的總體目標和要求,使教和學達到統一、雙向監控。

2結果

對新護士采用PBL教學法的基礎教學,規范了操作規程,減少了老師和新護士的盲目性,縮短了基礎教學和臨床實踐的距離,培養了護士的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經培訓后有6名護士及時填補了手術崗位空缺,另外6名護士成為擴建的后備軍,護理部將安排更多的護士接受手術室基礎培訓。

3 PBL教學法

3. 1制定教學計劃科室教學計劃的內容要求詳細、具體,具有可操作性。教學計劃由教學組長制定,經帶教老師討論后實施。

3. 2根據計劃書寫教案教案是基礎教師實施規范化教學的依據,內容來源于臨床并服務于臨床。老師以教學大綱為依據,以系統性與循序漸進為原則,將全部教學內容的各章節按關聯程度劃分為6個教學單元。每個單元從規章制度、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到專科知識、專科技能、應急預案、感染管理等層層深人。

3. 3培訓方法

3. 3. 1第1個月培訓①首先輪轉2周器械室,了解器械的分類保養及消毒滅菌原則,掌握基本手術器械名稱、用途、打包要求及方法。對于器械的分類、打包等容易遺忘和混淆的內容采用PBL教學法。先讓新護士對手術室的各種器械有一個大概的印象,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如各種器械具體有哪些用途、如何使用及不同手術的器械包搭配原則等,讓他們帶著問題到手術間參觀手術,觀察手術過程中各種手術器械的具體作用,并組織討論,而后再引導他們自己把手術器械的分類、用途、使用方法、器械室護士職責等知識做系統回顧,最后采用提問的方式來檢驗教學效果。②第3 ,4周人手術間做巡回護士2周。掌握巡回護士職責,外科刷手法、無菌持物鉗及無菌容器的使用;穿無菌手術衣,戴無菌手套,鋪無菌器械車及鋪無菌巾;一般器械的傳遞方法;污染器械的處理等操作要點。每個專科操作先由帶教老師講解操作流程及要求并示教,大量時間由新護士自己練習。情景模擬練習使新護士的理論知識逐步向臨床靠近,縮短了基礎教學和臨床實踐的距離,護士練習后考試合格進人下個月的學習。

3.3.2第2個月培訓熟練掌握婦產科及普通外科等一般腹部手術的護理配合。術前1d提問有關解剖及手術圖譜,如子宮、甲狀腺、闌尾的解剖特點,剖宮產術如何預防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高頻電刀的操作規程,手術部位術前消毒原則等。帶教老師根據術中配合情況,術后進行點評并提出要求,直至熟練掌握。

3.3.3第3個月培訓掌握泌尿外科手術及術中麻醉的配合。提問有關內容如泌尿外科常用的手術、腎臟手術的種類及途徑、腎及輸尿管結石的手術適應證、術中引流管適應證,術中麻醉的配合、麻醉的并發癥等。

3. 3. 4第4個月培訓掌握微創手術的概念及腹腔鏡、胸腔鏡、縱隔鏡、關節鏡、電切鏡、宮腔鏡手術的配合。如用二氧化碳建立氣腹的原因,電切手術中沖洗液的選擇原則,腔鏡手術器械的清洗保養,超聲刀、氫氣刀優點和使用注意事項。

3. 3. 5第5個月培訓掌握神經外科和開胸手術的術中配合。如顯微手術器械的使用與保養,顱腦外傷患者輸液應遵循的原則,開顱手術中骨蠟、明膠海綿、甘露醇的作用,胸科手術配合注意事項,顯微鏡使用注意事項等。

3. 3. 6第6個月培訓掌握骨科手術的手術配合。如外傷清創處理原則,開放性骨折處理原則等。基礎教學組成員對半年的學習進行總結,對照教學計劃強化薄弱環節。整個帶教過程中隨時進行提間,帶教老師必須及時發現新護士在工作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給予有效指導,同時每月進行階段性評價。

3. 4集中培訓與考核考核組成員由教學組長、基礎教師組成,采取每個新護士考核后教師講評的方法,杜絕后考的學生犯同樣的錯誤。基礎教學階段結束后,要對考核成績進行匯總,評出單項最高項、總分最高項,評選優秀學生。根據學生的個人綜合能力及基礎階段成績,決定以后是否留用。由于新護士對手術室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了解是未知數,所以教學組成員在半年時間內采用PBL教學法,使新護士帶著問題聽課、練習和工作。提問是基礎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帶教技巧之一,評估學生所掌握的理論知識與技能情況,以利改進提高。

篇8

[論文關鍵詞]高校pbl教學法 思想政治 理論課

現代教育應當是以德為先,主張把培養政治思想素質高的人放在第一位。政治思想素質是人的導向系統和動力系統,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和品質是合格大學生的標志,政治理論課作為政治思想素質培養的重要方式,因此成為是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主陣地。提高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運用現代教育理論,改進教學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迫切要求。pbl教學法以其先進的教育理念,廣泛運用于法律、心理學、社會學、醫學等領域里的教學,成功架起了理論和實踐溝通的橋梁,達到了迅速內化知識,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嘗試將pbl教學法運用于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將學生置于真實情境的問題之中,能有效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pbl教學法的內涵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學法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howard 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是基于現實問題的解決為核心、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小組討論及自學的一種教學模式。pbl教學法強調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中心,采取“提出問題、收集資料、小組討論論證問題、教師總結的教學過程”,注重能力培養,重點是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思考和邏輯思維的能力,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使學生學有所得。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對一些原理、規律的認識,把握其內在的實質,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肩負著把理論與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實際,與大學生思想實際結合起來,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的重任。怎樣把現實中存在的問題與理論有機結合起來,從客觀的案例中抽象出真理的顆粒,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所在。基于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努力探索將原理和案例分析有機結合的pbl教學模式,并具體應用pbl教學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pbl教學法的運用

筆者承擔了我校“基本原理概論”“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的教學工作,教學過程中在秉呈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之上,嘗試運用了pbl的教學法,具體運用如下:

1.問題設計是關鍵。pbl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讓學習者合作解決真實性的問題,來掌握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其核心在于“問題”,如何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需要什么樣的技能和知識等都會影響pbl教學的效果。為此,筆者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征集問題:一是要求學生預習,給出大綱,要預習的內容、相關的知識點、時代背景、經典作家的一些論述及現實中一些現象的收集等,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和想法。二是在新課前給出案例,讓同學們通過閱讀文獻、查閱資料從中挖掘其隱含的思想,運用所學專業的新知識和新動向開拓思維,創新思路。比如在產生背景中講到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實踐時,可以要求學生去收集他們的一些經典論述、同時代政論者的評述、西方人的觀點等,體會馬克思、恩格斯的偉大品格和人格魅力,理解他們不但是偉大的思想家,而且首先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創立了,實現了人類思想上偉大的革命變革。另外,通過西方人的一些評述,更進一步證實了理論的時代性和強大的生命力,堅定了理想信念。

2.課堂討論是手段。pbl要重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教學進程的推動者和協調者。為此,可在征集的基礎之上就教學內容設計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分組發言。讓學生在這個環節上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闡述討論結果,表達思想;再進行各組間的辯論,促使學生更進一步的思考、探索和交流,使知識更加系統,從中選擇最優答案,在解決問題中體現收獲的快樂。還可以讓學生課后利用qq,msn,email進行交流,通過討論可以擴大同學知識面,把橫向的知識串成面,把縱向的知識串成線,橫向與縱向互相交錯,相互融合,形成一個知識的網絡系統。例如在講確立積極進取人生態度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理解人生態度的內涵和類型、人生的境遇和機遇、怎樣培養科學的人生態度,可以設計小型的課堂辯論,在課前留下作業,要求每位同學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思考應該怎樣面對復雜的人生,帶著自己的問題參加在課堂上的分組討論、分組發言、個人發言,使同學們了解態度決定人生境遇,每個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是學習和工作的態度反映的卻是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完善的意志品質,大學生因此需要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加強自身道德品質修養,養成追求卓著的精神。

3.教師的提煉和概括是歸宿。在課堂討論中,教師要對教學實踐過程進行反思研究,要駕馭課堂的發展進程,盡可能營造出活躍的討論氣氛,合理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儲備知識,用恰當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思想,完善自己的理論。最后,教師要給予認真細致的總結,指出解決問題的關鍵,并就本次授課的核心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梳理,闡明正確的觀點和重點掌握的要點。

三、pbl教學中所存在的應用問題

通過座談、個別談心、畢業生跟蹤信息的方式可以得知,大部分學生非常喜歡pbl這種教學模式,通過這種形象生動的課堂氛圍、貼近學生實際的情景教學,確實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欲望、學習的激情、自主學習的動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pbl教學法的核心內涵是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其積極參與教學的主動性,為此,對于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學思維、協調能力等都要有高層次的水平和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寬泛的知識面,還應掌握調動和引導討論氣氛的技巧,積極調動和激發學生求知和探索的熱情,以保證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達到教學的預期效果。

篇9

[關鍵詞] 生物化學;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1)11(b)-131-02

Analysis on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medical biochemistry

SHANG Wenjing, XIE Shuyang, YUE Zhen, MA Ying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Binzhou Medical College, Shandong Province, Binzhou 256603, China

[Abstract] Biochemistry is a required course in medical colleges of our nation and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dical basic curriculums. Because biochemistry is a systematic, abstract and rapidly developing course, which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clinical problem scenario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many colleges, does not motivate medical students to study biochemistry. Hence, how to wak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improve their motivation, and how to make them master the theories of biochemistry so deeply that they can use freely, are the important procedures in the reform of medical basic educ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would like to mainly talk about the reform of theory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modes through combining traditional and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which may be helpful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in the reform of medical biochemistry.

[Key words] Biochemistry;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reform

生物化學是一門從分子水平研究生物體的化學組成以及這些物質在生命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規律的科學,是生命科學的重要基礎學科,是醫學教育的主干課程。其理論和技術已滲透至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各個領域,是現代生命科學的共同語言。

生物化學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抽象性,和其他基礎學科如細胞生物學、生理學的聯系性較強,并且該學科的發展比較快,是一門比較難學的醫學基礎課。“死記硬背”是大多數同學在學習該課程時采取的學習方式,不能真正理解該學科的內容及學習該學科的重要性;目前,大部分的醫學院校仍舊采用“以教師為中心”及“單向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受制于教師,學習缺乏自主性和能動性。為改善醫學院校生物化學教學質量,本文結合教學經驗及研究,初步討論醫學生物化學的教學改革方向及方法。

1 理論授課方式的改革

1.1 PBL教學法

目前很多國家的教育家主張在醫學教育的各階段采取問題為基礎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學方法,該方法的主要理念是用問題來指導學生的學習,從而充分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相比較,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討論式的學習模式,已經成為現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發展趨勢[1]。我國一些醫學院校正在逐步地引用PBL教學法,以達到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目的,且已取得一定的效果。

生物化學的PBL教學可采用基礎問題為引導,組成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小組討論式學習。8~10名學生組成的討論小組,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一定的臨床指標檢測,就某一常見事件――如“土豆在人體內代謝”的過程及結果進行討論,經過“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自學解疑論證假設”的邏輯過程獲取知識。使學習者在自學、討論過程中獲得廣博而靈活的基礎知識,并且提高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自身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合作精神[2]。在PBL實施過程中,學生由原來傳統教學法中的被動變為為主動,在具體問題中學習相應的醫學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并且對所學知識的實用價值有較好的理解。經過PBL教學法培養出來的學生,能較快地學會思考,有創新意識,能更好地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但對于醫學基礎課程而言,PBL模式的實施具有一定的難度。首先PBL教學方法的具體實施要求較多的課時,并且在實施過程中將班級分小組討論學習,對師資有較高的需求,而目前我國大部分的醫科院校的課程教學不能滿足以上的需求,因此PBL模式不易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需與其他教學方法相互補充,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1.2 病例教學法

病例教學法是通過對一個具體病例情景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景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3],它旨在使學習者建構起廣博而靈活的知識基礎,發展有效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重視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促使醫學生早期接觸臨床,是傳統教學不能做到的[4]。

該教學法要求學生對基礎知識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在此基礎之上,通過具體的案例將看似瑣碎、無邏輯性、抽象的理論知識聯系在一起,使知識系統化,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對臨床疾病的理解。對生物化學而言,代謝篇的教學尤其適合病例教學法。代謝篇的內容繁雜、抽象,涉及很多生物分子、生化反應和代謝途徑,并且代謝途徑間具有橫向和縱向聯系,形成一個復雜網絡,學生很難將其融會貫通。可在此篇章引入病例,如糖尿病,充分利用學生對臨床知識的渴望,加入一些與臨床聯系密切的生化問題,使生化理論在臨床實際中得到充分利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加深對基礎理論的理解,拓寬學生知識面,同時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5-6]。

1.3 網狀式教學法

生物化學這門學科的各個章節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教學及學生學習過程中往往忽略各章節之間的內在聯系,學生不能將知識融會貫通。“網狀式”教學方法貫徹“縱講途徑、橫講聯系、穿插調節、復習測試”16字方針,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本科目的物質代謝篇章為例,可引導學生以各類物質代謝途徑為“經”,以各類物質代謝之間的聯系為“緯”,將各物質的代謝反應式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系統的物質代謝網,從而使知識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網狀式”教學法可根據教學內容合理的穿插使用,使看似瑣碎、雜亂無章的內容完整緊湊,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整合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目前有很多教學方法可供選擇,每種教學方法均有其不足之處,亦有其最適合使用的篇章,在教學過程中可針對不同的專業、班級、不同的篇章選擇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得每種教學方法揚長避短,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以上列舉的適用于本科目的幾種教學法,可在各篇章中穿插使用。

2 教學輔助工具的使用

2.1 多媒體輔助教學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日益完善,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環節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當今高等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7]。在課堂中使用多媒體技術與教學相結合,相應產生了多媒體輔助教學(muti-media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MCAI)。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開展,可使得原本抽象、晦澀的理論,變得形象生動,其中課件是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環。可通過課件的制作,將圖片、動畫、視頻等插入,使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逼真,便于理解與掌握。而這對于生物化學的教學而言尤為重要,特別是對于抽象的分子結構、基因表達及其調控、分子生物學技術原理的教學過程,便于學生理解、掌握生物化學理論知識,并可增強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信心。

2.2 試題庫和自測教學系統的使用

充分利用校園網絡資源,設計一套網絡試題庫和學生自測教學系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互動平臺,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自主地學習。學生可通過本校訪問生物化學網絡試題庫,教師則可以根據自主測試的結果來分析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調整課程教授內容和難易程度,學生在可以根據自主測試結果明確自身對相應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有重點地加強對特定內容的復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8]。

3 實驗課授課形式的改革

3.1 多開展設計性綜合性實驗

傳統的實驗課的授課模式是將實驗目的、內容、步驟、條件詳盡地告知學生,學生“照貓畫虎”地完成實驗,沒有自主思考的過程,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設計性綜合性實驗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實驗與學習平臺,在進行設計綜合實驗的過程中,學生主動查閱文獻資料,自行立題,設計實驗方案,指導老師對設計思路、實驗技術方案等提出建議、修改。通過報告會,學生修改和完善實驗設計方案。然后進入預實驗和正式實驗。最后進行結果分析、論文撰寫和論文答辯。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還要聯系實驗場地、設施、實驗動物等。在實驗中,學生成為學習和教學的主體,主動思考,主動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模式可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并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興趣。

3.2 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工作

學生在課堂及實驗課上所學的畢竟是一些已被大家所共同認知的知識,但生物化學的理論知識及其相關的實驗技術,尤其是分子實驗技術發展迅速,不能在有限的學時內將新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方法傳授給學生,鼓勵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加入到科研項目中,師生一起探討、解決科學問題,一起分析、討論實驗結果。這樣學生不但接觸和了解了更多的生物化學相關知識,更是對生物化學理論和實驗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時,可使學生對科學研究有正確的認識,培養嚴謹的科研作風和對科研執著的精神。

[參考文獻]

[1] Mu JQ.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PBL in medical education [J]. Northwest Medical Education,2004,12(3):170-173.

[2] Michel MC, Bischoff A, Jakobs KH. Comparison of problem-and lecture-based pharmacology teaching [J]. Trends Pharmacol Sci,2002,23(4):168-170.

[3] 江渝,鐘小林,康運生,等.病例教學法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評價[J].西北醫學教育,2001,9(2):221-222.

[4] 陳再蓉.病例教學法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7, 25(11):1031-1032.

[5] 宋志宏,任明.病例教學法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探索,2009,8(6):621-623.

[6] 胡曉燕.淺析多媒體教學的利與弊[J].中國醫藥創新,2011,8(5):146-147.

[7] 王華強,李成標.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J].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2008,8:96-98.

篇10

關鍵詞:運動解剖學;PBL教學;教學效果

近年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模式已經在國內多數醫學院校的臨床醫學教育中得到較廣泛應用[1],但在研究生《運動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尚未見報道。研究生教育需要注重臨床實踐和科研能力的培養,僅依靠課堂基礎教學會造成與臨床實踐的脫節。為解決上述問題,我們將PBL教學模式引入《運動解剖學》研究生教學中,針對骨外科研究生及人體解剖學專業研究生探索一種新的醫學教育模式。課題組通過對2010級、2011級選修《運動解剖學》的研究生中開展PBL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比較,探討PBL教學模式的應用及其效果,為擴大研究生各學科PBL教學模式的實施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0級40名(對照班)、2011級48名(實驗班)碩士研究生作為研究對象,均于第二學期選修碩士研究生課程《運動解剖學》,2010級研究生采用傳統教學進行教學,2011級研究生每8名同學為一小組,共分6組,實施PBL教學。兩年級均為同一老師授課、均為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畢業學生,持續時間均為48學時。

1.2方法 對照班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理論講授+標本操作;實驗班采用PBL教學,具體步驟:①教師根據研究生《運動解剖學》教學大綱設計案例,案例教學目標與理論授課內容相互補充,基礎與臨床結合,包含學習目標、運動系統標本操作、具體臨床應用及常見手術病例的手術方案;②小組同學制定學習計劃,查閱收集資料;③小組討論,查閱收集資料撰寫相關科學論文、相關信息共享,分析標本操作中觀察及常見外科手術入路的選擇等,由1名研究生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④集體討論,論證研究,分別總結,最后由教師綜合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對學生有爭議的問題或難點問題進行解答,提出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意見。

1.3教學效果評價 為公正客觀和實事求是地評價PBL教學效果,我們對傳統教學與PBL教學分別進行定性和定量評估。在定性評估上,采用匿名的調查表及調查問卷對PBL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進行了系統評價;在定量評估上,通過標本操作、撰寫綜述及閉卷考試成績作為評價依據。在PBL教學過程中和結束后,征求學生對PBL這種新的教學模式的反饋意見,并以書面形式提交給教研室作為教學改革的依據。

1.4數據處理方法 采用SPSS17.0中文版統計軟件進行數據整理。考核成績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均值間比較用t檢驗,P

2結果

2.1問卷調查 多數研究生對PBL教學模式在《運動解剖學》教學中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能夠積極參與、主動思考、查閱文獻并撰寫相關論文。課后問卷調查統計,實驗組85%的學生認為PBL教學模式不僅提高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還能鍛煉綜合分析和解決臨床外科等常見疑難問題的能力,緊扣扎實基礎、服務臨床,教學效果好;10%學生認為PBL教學模式的討論及查閱資料占用太多時間,不利于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教學效果不明顯。

2.2兩組標本操作能力及撰寫科學論文水平比較 通過表1可以看出,無論在標本操作能力方面,還是在撰寫科學論文的方面,實驗班明顯優于對照班,有統計學意義(P

2.3對照班與實驗班考試成績比較 通過表2可以看出,實驗班與對照班比較,主觀理論考試成績差距不大,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方案優化選擇的成績,PBL教學班級的成績明顯優于傳統教學班,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PBL是一種把學生置于混亂、結構不良的情境中,讓學生成為該情景的主人,不斷地激發學生去思考、探索,最終解決問題的新的教學模式。由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最初主要用于醫學教育,它以"教師課前提出問題-學生查找資料-分組討論-教師總結"的教學代替傳統教學,實現教學模式的轉變[2]。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實用于各學科的教學方法。

3.1 PBL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區別 在PBL整個教學活動中,主體為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將運動解剖學基礎和臨床應用的知識點相互滲透,通過提問、查閱大量文獻資料、討論及實驗論證、教師歸納總結等,將基礎與臨床課知識點的銜接有機結合起來,提升學生對知識整合的能力。在傳統教學模式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占絕對主導地位,教師以"講"為主,學生以"聽"為主。教師"一言堂的講授",學生學習起來缺乏情趣,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無法發揮,合作學習、創新精神的能力嚴重受到抑制,不利于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

3.2 PBL在研究生《運動解剖學》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 究生在學習《運動解剖學》之前,均在大學本科時期的學習了《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并通過臨床1年的實習,部分研究生同學尚有1~2年的工作經歷。在開展PBL教學上起到了積極作用。涉及到運動系統的骨性結構、溝管孔裂等標志、關節的組成及結構特點、肌肉的配布及各肌性標志等方面與臨床外科常見手術入路的選擇、相應疾病的關聯上。把運動系統的基礎知識與臨床知識整合起來,達到基礎與臨床醫學知識的融會貫通,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以及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在2011級研究生《運動解剖學》教學中開展PBL教學試驗,經問卷調查及統計分析,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時也可以在我院研究生《影像解剖學》、《頭頸解剖學》、《脈管學》等教學中進一步的深化和推廣。

3.3 PBL在研究生《運動解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年來在研究生《運動解剖學》教學實施過程中,發現PBL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進行PBL教學時,學生還需花大量的時間查閱資料、收集信息、分析和討論,導致學生在課前準備的時間遠遠多于傳統式教學[3]。他們對解剖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及臨床知識了解不一致,無法適應這種新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惠雪楓,李小記,王航輝,等.PBL教學法引入神經解剖學教學[J].解剖學雜志,2008,31(4):60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