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書的故事范文

時間:2023-04-04 03:39:54

導(dǎo)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我與書的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wù)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我與書的故事

篇1

我與書的故事

記得,我八歲那年,我突然喜歡上了一本童話書,名字叫:《格林童話》的書。我看見有許多人買,我也想買,后來我就迅速的跑回家找媽媽要錢,可媽媽不給我買,我就失望的躺在床上仔細的想怎樣才能買到呢?

最后我想到了一個辦法,我可以收集廢品去賣呀!想到這個辦法之后,我就立刻去找廢品去了。過了一天我就收集了一箱子廢品,最后賣給了收廢品了。過了一天我就迅速的跑去書店買了這本童話書,終于我也有了一本《格林童話》了。回到家里后我就翻開了這本書,像是走進了童話樂園,我早上看,下午看,甚至連睡覺前都看。讀書已經(jīng)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了。

篇2

我與書的故事

邢愛學

書,像一只帆船,帶你遨游知識的王國;書,像一顆啟明星,帶你領(lǐng)悟人生中的道理;書,更像一位良師益友,在你和它傾訴那肺腑之言的同時,常常令你豁然開朗。

那一次,老師在上面講課,我就在下面看書。正在看得癡迷的時候,老師似乎發(fā)現(xiàn)了我在看課外書,便叫我起來,故作深沉地說:“你來回答這個問題。”我連看都沒看,想都沒想,脫口而出:“empty the trash。”“Very good。”老師夸獎了我一頓,然后又對大家說:“這就是預(yù)習的結(jié)果。”oh,My god,我心中的石頭終于落地了。

還有一次,我去表妹家準備瘋玩一頓。可我看到她的書架上有一本我夢寐以求的書——《冒險小王子》。就這樣,原計劃被一本書破壞了。正當我看到一半時,不知不覺一小時過去了。小表妹嚷著要我和她玩,我煩極了,順嘴說道:“你再鬧,我就讓野獸來和你玩!”小表妹沒有哭,反而笑著說:“你以為你是森林管理員啊!”我差點兒讓她氣了個半死!

書香伴我成長,我和書的故事永遠不會休止。

指導(dǎo)教師

篇3

現(xiàn)在城市發(fā)達了,原本非常流行的小說,現(xiàn)在都被電視、計算機等數(shù)碼產(chǎn)品取代,書籍似乎已經(jīng)被我們這一代的大部分人給遺忘了。

但是,我在無意中看了一本書,徹底改變了“書很無聊”這一看法。

這還是我剛識字的時候發(fā)生的一個故事。我已經(jīng)不知道這本書的書名了,但是我仍然記得里面的故事,介紹那種互相依賴的友情,有時候,電視劇也會有這種劇情,但是,書似乎又平添了一份夢幻色彩,讓我感覺書中每個人的形象都是完美的。我一下子就入了迷。

沉迷于書海讓我忘記了時鐘的腳步,擺脫了生物鐘的羈絆。這是我最長的一次讀書經(jīng)歷。晚上,睡覺前,我不知不覺就拿起那本書津津有味地看著。我沉入了書海的世界,似乎與主人公發(fā)生共鳴!我有時哈哈大笑,又有時不知不覺地留下了眼淚。那次,父母忘了給我關(guān)燈了。當我把厚厚的一本書中最后一頁看完時,我驚訝了。我發(fā)現(xiàn)窗外泛起了一層晨曦,天已經(jīng)亮了。可我還是感覺只看了一會兒。我把書丟在一邊,泛起了陣陣睡意,我睡覺了……可我在夢中又看見了幾個主人公……

篇4

俗話說的不錯:“風月為益友,詩書是良友。”是啊,博覽群書能使人智慧倍增,生活中缺少了書,就會變得枯燥乏味。

書的豐富多彩,吸引了不少“書蟲”,我也是“小書蟲”,一有書就忘了整個世界,但愛書也會讓我鬧出許多笑話來。

有一次,我正津津有味地在讀英國作家笛福寫的《魯濱孫漂流記》,媽媽忽然說:“給你10元錢,去買2袋鹽回來。”我漫不經(jīng)心的答了句:“好。”過了大約十分鐘,媽媽見我一動也不動,便怒氣沖沖地說:“還不去,小心你的屁股!”我一溜煙地奔向市場,一邊嘀咕著:“2袋? 2袋味精?……”我買完便飛快地跑回家,心想可以安心地看書了。沒想到,媽媽大聲訓斥我:“是鹽呀!快去!”我又奔了出去。這回可算買對了,我又接著看書了。我倒了一杯水喝,一個不小心,倒在了書上。“哎呦,怎么辦呢?別急別急,慢慢想辦法……”有了有了!上次看了一本書,說輕輕倒掉水,再放在冰箱的冷凍層里,就ok了!我照做了,兩小時后,這本書完好無缺地展現(xiàn)在我的面前。這些自然是多看書的益處啦!

書,學到了它豐富的知識,就應(yīng)該學以致用,我一讀書,就完全陶醉在書中,忘了一切,就仿佛自己是書中的某一個角色。書是我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我們彼此交流;書是我的知己,我們?nèi)¢L補短;書是我的伙伴,我們暢快交談;

篇5

我喜歡看漫畫書,因為漫畫書把我深深的迷住了,比如:《冒險小虎隊》《哆啦A夢》《七龍珠》《福娃》......太多了,我講也講不完。

有一次,媽媽出去有事情,叫我看好家,可我呢?趁這個時候跑出家門,向新華書店的位置跑去。到了新華書店,我就尋找還沒看完的一本書:《冒險小虎隊》。一排排整整齊齊的書里,我的眼睛急切的尋找,終于找到了那本書,原來,它在這,竟然被書店里的管理員放回原位了。

我急切的尋找著,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的讀著,因為媽媽很快就回來了......

篇6

從那以后,我開始讀一些注音讀物,如果在沒有注音的讀物里,我遇到了不懂的字我就讀它的一半或者它的形近字。有一次,我覺得一個叫“玫瑰小姐”的故事很好聽,就讀給爸爸聽,我讀起來:“‘什么’‘鬼’小姐。從前,……“我剛讀完題目,爸爸就笑得前仰后合。我卻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到了三四年級,我已經(jīng)在課外書中讀了不少科幻故事,如:《院子里的悄悄話》、《紙奶奶過生日》、《萬能膠水發(fā)明記》等。我不再僅僅向往童話世界,我漸漸喜歡上了《十萬個為什么》等科普書籍,

現(xiàn)在,我又喜歡上了楊紅櫻姐姐寫的書例如:《笑貓日記》。我從書中學到了許多道理,比如說人不能有妒忌心,對每一個生命都要賦予愛,人不能記仇等。

篇7

說起讀書,我不由得想起一件往事。

周日完成作業(yè)后,我正尋思如何放松一下,恰好小華打電話約我到公園去騎自行車玩。我欣然答應(yīng)了。

我騎上心愛的自行車,迫不及待地向公園飛去……

一進公園大門,遠遠地,我就看到小華早到了。他正坐在一個石凳上看書呢!這好動的家伙,今天竟能這樣安靜地看書?真是難得呀!

我扯著我的雷公嗓對他喊道:“小華,我來了!”可小華竟然任晴天霹靂而巋然不動。

天哪!這家伙看書也太入迷了吧!平時同學們都說我這雷公嗓一出聲,地球也要抖三抖,可他……是一本什么書讓他如此著迷呢?

直到我飛車到小華身邊大力拍了拍他肩膀,他才如夢初醒。他連忙把書隨手放在石凳上,向我笑了笑說:“真是抱歉!現(xiàn)在我們開始騎車吧!”

于是,我們騎著自行車在偌大的公園里自由馳騁。我們一會兒來一次競賽,一會兒按自己喜歡的路線獨自去尋歡。就這樣我們一路歡歌,時而分,時而合,真是“騎”樂無窮呀!

同騎了一會兒,我們又分開了。驀地,我發(fā)現(xiàn)自已騎到了剛才小華看書的那個石凳邊,那本書映入了我眼簾。它大大激發(fā)了我的好奇心。我心里想:究竟是一本具有什么魔法的書讓他如此入迷呢?我停下來,彎腰拿起書。

“哇!《小故事、大道理》?!這可是我夢寐以求的一本書呀!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對了,讓小華先借給我一睹為快吧。可是,看他剛才沉迷期間的神情,他會借給我嗎?”

突然,一個讓我心跳的念頭在腦海里冒了出來:悄悄將書拿走!雖說這行為與老師平時對我們的教育不相符,可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已不是說過“讀書人竊書不算偷”么?

我向四周張望,沒看到小華的影子。于是,我神差鬼使地將書塞進懷里,故意騎上自行車在公園里與小華擦肩而過。我告訴他,我突然想起一件緊急的事要辦,得先回去了。小華微笑著點了點頭,說他還要騎一會兒。聽他這樣一說,我就做賊心虛地騎著自行車飛快往家里趕……

回到家里,我一進門便遇到了媽媽。她說:“你懷里鼓鼓囊囊的,放了什么東西呀?”我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沒……沒什么……”然后頭也不回地鉆進我的書房。

我等自己狂跳的心稍稍平靜下來,便迫不及待地打開《小故事、大道理》看起來。

不知什么時候,我發(fā)現(xiàn)媽媽竟站在我面前不動聲色地看著我。她越不說話,我越是惴惴不安。過了許久,媽媽終于開口了:“孩子,《小故事、大道理》,這是一本挺不錯的書嘛!告訴媽媽,這本書哪來的?”

“找同學……不……到圖書館借來的……”我吞吞吐吐地說。

媽媽皺了皺眉,摸了摸我的頭說:“說實話吧,孩子!你的眼睛早已向我泄露了你的秘密。”

篇8

寧波萬里國際學校小學602班蔡玉婷

一個人看書的感覺是沉醉,一群人看書是一種心與心的溝通,那種感覺就像是一群人背著旅行包組了一個旅行團一樣,在書的世界里面暢游著。有些人說當你又當在下一個城市中,就會有另一番的心情;那么,如果當你在看下一本書的時候,就會有不同于上一本的領(lǐng)悟,因為不同的書中的文字都是被賦予靈魂的,那是一條長長的生命線,那時而陰郁,時而激情,時而悠閑的句段,像是起伏不定的心跳,所以書是一位高尚的人。、

“你回答的是什么?”吳老師坐在講臺上笑呵呵的。而其它同學也幸災(zāi)樂禍起來,只見同學茫然地望著老師,全然不知自己的回答有多么離譜,惹得全場轟動,不顧形象地大笑起來,拍桌子的聲音也一聲又一聲地連綿不斷,連這一切的始作俑者自己也傻笑起來。“一定是課外沒認真讀書!”老師轉(zhuǎn)過頭,并沒有帶責備地質(zhì)問那位同學,“哪有! ”那位同學氣鼓鼓地反駁道,理直氣壯的。臺下喧嘩了,各種議論聲越來越多,整個教室像炸開了鍋一樣。“那么,我再給你幾道題。”老師詢問道。“好的。”回答得很是干脆。老師又連問兩題,但他卻一道題都沒答出,只是“吱吱嗚嗚”的喃喃著,臉也紅著。“下一次要讀書仔細一點咯。”吳老師依舊溫柔地說,那同學也難為情地站在了一邊。之后的人都對答如流,整個教室就是一個文學游樂場一樣,那些通過考核的同學在臺下驕傲地炫耀著,還自信的讓別人考他其它的問題,幸運通關(guān)的就眉飛色舞的,而被問倒的,就像吃饅頭噎著一樣,臉色大變。

我與幾個同學緊張的議論著,心都快跳出來了,這都歸根于我讀書的走馬觀花,只對自己喜歡的部分感興趣,才會認認真真地看,才會仔細鉆研。“蔡玉婷,發(fā)什么呆呀!輪到你了。”我急忙回過神,不舍得把書放下,又偷偷地瞄了幾眼那本厚厚的《魯迅經(jīng)典文章全集》,就這樣,我演繹了新版的“手不釋卷”。我假裝鎮(zhèn)定的走上臺,只見吳老師不停地瞅著同學寫的問題,似乎想找個難點的來考我,現(xiàn)在的我忐忑不安,第一次這么害怕。“請問在《狂人日記》的最后一句‘救救孩子’是什么意思?”只見老師得意洋洋地看著我,果然,這是老師自己出的題。臺下交頭接耳,我的死黨也迫切地與我對嘴型,可惜我什么都看不懂。我心里暗暗竊喜;天助我也,我正好剛剛琢磨完這一句,我不屑你們的幫助哈。“寫出了魯迅關(guān)心當時少年的成長,擔心當時的孩子被救社會黑暗的社會環(huán)境給迷失了方向,而走向了一條不歸路,讓一切丑惡的歷史重蹈覆轍,讓社會陷入無盡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也同樣體現(xiàn)出魯迅對救社會黑暗的憎恨與不滿。”臺下很安靜,只見老師點了點頭,臺下的同學都很驚訝,因為它們之前都認為我的回答牛頭不對馬嘴的。之后,我又勉強回答了幾個問題,終于過關(guān)。下了臺,大家都在議論,我謙虛地說:“我運氣好。” 大家在歡聲笑語中結(jié)束了這次品《魯迅經(jīng)典文章全集》的交流活動。

篇9

讀這本書是幾個月前的事了,那天經(jīng)過講臺,看到這本書,即生閱覽之欲,征得老師同意,就抱回宿舍,細細咀嚼。

現(xiàn)在回憶《莊老通辨》大概是從各個方面闡述莊老思想,其中有講起個人經(jīng)歷,思想歷程,有講其對治國平天下的見解,對“道”的認識,還記述了“莊子早于老子”的觀點……

其中亦有談養(yǎng)生之類,是我不感興趣的,固草草覽之。而對于二人政治見解是一字不肯放過,反復(fù)讀來,心中或有感慨,或有異議。

爾后,又至圖書館翻閱《道德經(jīng)》《逍遙游》二書,揉合《莊老通辨》中的見解,自己也產(chǎn)生了一些淺顯的想法。如今細細想來,又有了新的看法,在此揉合前后所思所想,列舉一二,與大家共享。

東郭子問于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后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邪?”曰:“在稊稗。” 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

按照莊周的認識,道是無處不在,無處不有的。

莊子又曰:“民濕寢則腰疾偏死,鰍然乎哉?木處則惴栗恂懼,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處?民食芻豢,麋鹿食薦,鴟鴉嗜鼠,蝍且甘帶,四者孰知正味?”

即這些無處不在的“道”又是不盡相同的,于是這個世界上就不可能有一個絕對的標準,若有了標準,世界上就會有大部分的事物得不到公平,自由,所以萬物皆有道,獨天無道。

莊子有這樣一個寓言:

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于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天地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當天地沒有意志萬物才能平等。“一切物皆有知,皆有為,皆自恃,皆自喜,天獨無知,無為,天獨無所恃,無所喜,一切物皆平等,皆自由,唯天高出一切物,故天不能私有標準,私有道。”(錢穆語)

于是作為“天無道”這一發(fā)現(xiàn)的莊周,自然地想到了將其運用到治國方面。

莊子認為,理想君主,游心于淡,合氣于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

莊子還借老子之口想象了一位理想君主。

老聃曰:“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恃;有莫舉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測,而游于無有者也。”

莊周認為一個理想君主應(yīng)當是“無為無道”的這樣才能使每個子民得到自由與平等。所謂“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樣的君主看似無為,而政治作用絕大。

然而所謂“明王之治”僅僅出自莊周的想象,事實上,從古至今從未有過這樣的一位“理想君主”,但是從古至今能夠使國家繁榮穩(wěn)定,得到人民擁護的君主卻不少。

例如,孟子十分贊賞的堯舜禹,他們?yōu)榱藝腋粡姡瑸榱俗用竦男腋7瞰I終生,他們在人民心中有著無上的地位,幾乎是人民的依靠。這與莊子所說的“虛無君體”顯然是截然不同的。

那么,君主又如何去施道?老子對這可謂苦下一番功夫。其所鉆研之道涉及到眾多方面。

治國上,老子認為要讓人民在生活中自得其樂,自我滿足。“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局,樂其俗。”使人民與外界取消溝通,“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以達到天下太平的局面。

在軍事上,老子十分忌諱輕敵。寧可退守,絕不妄進。提倡以防御為主的作戰(zhàn)手段。“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老子提倡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認為戰(zhàn)爭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個提倡戰(zhàn)爭的國家是“不可得志于天下”的。

在外交上,老子主張大國不能以大欺小,以強臨弱。應(yīng)謙下包容小國,善待小國。小國也要謙下,會聚于大國之下,求得保護,這樣雙方都能避免戰(zhàn)爭,各得其所。

諸如此類,《道德經(jīng)》一書中講的很詳細,這里也不必多說。建議讀者閑暇時可以看看此書。

我想老子是一個渴望走向仕途的人,或者說是渴望建設(shè)國家為民造福的人。

老子曰: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yīng),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莊子的無為是單純的。就是因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所以要“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莊子是何等灑脫之人,他無心為官。也不愿為國家人民做些什么,對政治不過順口說說而已。

而老子不同,他是想造福國家,百姓,甚至是世界的。他盡力地將無為復(fù)雜化,曰:“無為而無不為”以此來推行他費盡心思研究出的那些治國方略。他說天地看似無為,卻“善勝”“善應(yīng)”“善謀”曰: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所以莊子、老子雖同歸道家,但他倆卻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莊子好似一個純粹的逍遙派,是中國崇尚歸隱山林,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者的代表,在中國歷代知識分子心目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魅力。他總是那樣無厘頭地思考,狡詐而不失可愛地與人辯駁,總是天馬行空,蝴蝶般地在飄香的花瓣上,在潺潺的溪水旁,自由自在地翩翩飛舞。他身上散發(fā)著濃濃的浪漫主義氣息,時而大發(fā)感慨,時而胡思亂想,有時還自我鼓吹一下,他似乎什么都不在乎。對于政治更不屑于接觸,有人到跟前來誠摯地請求,他也只顧釣自己的魚,又怎么會正兒八經(jīng)地,深入地來思考如何治國平天下呢?不過隨口丟下倆字兒“無為”罷了。

相對于莊子的逍遙自在,老子活的則要痛苦得多。傳說老子生來白發(fā),一生不得志,沒有人理解他,最終離開那片它生長的土地。

我想老子是一個有思想有抱負的的人,根據(jù)就是《道德經(jīng)》對治國、作戰(zhàn)、外交……方面內(nèi)容的頻繁論述,老子試圖服務(wù)國家,解救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他一定經(jīng)過長時間的思索研究,最終推出他的治國理論。這些東西聽起來似乎都很有道理,我也十分喜歡其中對“柔弱勝剛強”的獨到見解。彰顯了老子謙遜的性格,高深的智慧,與高于常人的境界。然而這些實在是無法適應(yīng)社會的,理所當然的不會有人接受。然而老子似乎并不認為錯出在自己身上,而將其歸咎于別人不理解他(當然,我所說的僅在于政治方面,老子在其它方面的思想,或許確實是常人無法理解的)。

可以說老子與莊子在政治上幾乎沒有給后人留下什么有價值的東西,被傳得神乎其神的“無為而治”也不過如此。莊子只提起過一兩次這個詞,也沒有做過太多闡釋,在老子那里,“無為’”更多是“不為”,不為無益之事,依然要為有益之事。

篇10

當你讀到這封信時,希望不要嘲笑我的稚嫩與無知。在這個靜靜的夜里,我只想把你當作一個親密的傾訴對象,談?wù)勎覀兪煜さ娜恕⑹煜さ氖隆?/p>

寫這封信的時候,隔壁臥室傳來了父親的咳嗽聲。讀到這里你也會想起父母吧?現(xiàn)在的你會經(jīng)常回家看看他們嗎?還會跟父親熱火朝天地下一盤國際象棋嗎?還會陪著母親一邊看連續(xù)劇一邊聊家常嗎?你一定還記得17歲時的那天,父親邊吃飯邊看手機視頻,你和父親聊著天卻看見他突然抱頭哭了起來。那是你生平第一次見到他哭。事后,父親告訴你,他看視頻時想到了自己的母親,也就是你的奶奶。想到奶奶獨自一人住在鄉(xiāng)下,平日里最常做的事就是捧一杯茶倚在門口,望著村口的方向。無數(shù)次父親出現(xiàn)在村口,奶奶都是這個守望的姿勢。

于是你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即使是你曾經(jīng)視若大山的父親。你慢慢覺得父母對你的責備,其實都是美好的。我猜你現(xiàn)在正是忙碌的時候吧,可是我希望你能抓緊時間,父母正在一天天蒼老,他們需要你的陪伴。即使一個電話,一條短信,一個微信表情,都會讓父母高興很久很久。

我也希望你不要忘記那些陪伴你度過美好童年的小伙伴。十年后,那些曾經(jīng)和你勾肩搭背的小伙伴們是否還在你的身邊?他們曾經(jīng)陪你匍匐爬進栗子林中偷栗子,當路人的腳步聲響起時,嚇得窩在那里一動不動。你們還會湊錢買一只熱氣騰騰的烤紅薯,然后你一口、我一口,分享香甜的味道。我講述這些,不僅是想要喚醒你的記憶,更是為了讓你擁有一顆不變的童心,一顆永遠向往光明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