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級干部轉正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29 15:15: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科級干部轉正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科級干部轉正總結

篇1

干部試用期滿轉正述職報告篇【一】

去年9月,我通過競爭上崗走上辦公室副主任崗位,主要負責文秘方面的工作。在當時的競職演講中,我曾經說過不管競職能否成功,作為在辦公室崗位工作的一名公務員,我都要努力到五勤、誠心當好四員。五勤就是眼勤、耳勤、腦勤、手勤、腿勤,四員就是為各級領導和地稅事業當好參謀員、信息員、宣傳員和服務員。一年來,我主要從四個方面實踐著自己的諾言,力爭做到更高、更強、更優。下面,我就這一年的工作情況向各位領導作個簡要匯報,以接受大家評議。

一、努力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素質辦公室工作是一個特殊的崗位,它要求永無止境地更新知識和提高素質。為達到這一要求,我十分注重學習提高一是向書本學。工作之余,我總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向書本學習,除了認真閱讀《中國稅務報》、《中國稅務》、《稅務研究》等報刊雜志外,我還經常自費購買一些工作需要的參考書。如去年省局在我們這里召開精神文明研討會時,為了高質量地完成會議材料,我自費到書店買了一百多元錢的書。通過博采眾長,我撰寫的會議材料得到與會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二是向領導學。在辦公室工作,與領導接觸的機會比較多。一年來,我親身感受了市局各位領導的人格魅力、領導風范和工作藝術,使我受益匪淺,收獲甚豐。三是向同事學。古人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我覺得,市局機關的每位同事都是我的老師,他們中有業務專家,有科技尖兵,有文字高手。正是不斷地虛心向他們求教,我自身的素質和能力才得以不斷提高,工作才能基本勝任。在市局機關工作一年多,我個人無論是在敬業精神、思想境界,還是在業務素質、工作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工作業績也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年底被評為優秀公務員和先進工作者。

二、加強修養,時刻注意自我約束在辦公室工作,與上下左右及社會各界聯系非常廣泛,我始終牢記自己是地稅局的一員,是領導身邊的一兵,言行舉止都注重約束自己對上級機關和各級領導,做到謙虛謹慎,尊重服從對基層對同事,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對社會對外界,做到坦蕩處事,自重自愛。一句話,努力做到對上不輕漫,對下不張狂,對外不卑不充,注意用自已的一言一行,維護市局機關和各級領導的威信,維護地稅部門的整體形象。

三、勤奮工作,回報領導和同事的關愛我從基層調入市局工作以來,市局領導和機關的同志們給了我許多政治上的關心、工作上的幫助和生活上的關懷。我能有今天,永遠也不會忘記領導和同志們的關愛。我惟一的回報方式就是拼命地工作。我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珍惜這良好的工作環境,同時,也被市局領導和機關全體同志的敬業精神深深感動。

一年來,對領導安排的所有工作,我從不講任何客觀理由和條件,總是默默無聞地努力完成。多少個節假日,多少個不眠夜,我都是在拼命工作中度過的。據自已粗略統計,全年撰寫各類文字材料近篇計余萬字,平均每天近字,地市級以上各類媒體采用篇。雖然常常感到身心疲憊,頭發也白了許多,但我的心情始終是舒暢的。每當我的工作得到領導和同志們的認可,每當看到自己的努力為我市地稅事業發展起了一些作用時,那種成就感,那種自豪感是任何語言也無法表達的。古人說四十而不惑。年近四十的我對人生、對事業也有了自己的感悟。對金錢、對名譽、對權力,我都沒有什么奢求,努力工作是我最大的追求。說句實在話,工作不僅是我謀生的手段,更是我回報領導和同志們的最好方式,也是一個人實現人生價值的惟一選擇四、盡心履職,全心全意當好配角作為辦公室領導的副手,我的理解,沒有什么謀求利益和享受待遇的權力,只有承擔責任、帶頭工作的義務。在平時的工作中,對領導交辦的工作,從不討價還價,保質保量完成對自己分內的工作也能積極對待,努力完成,做到既不越位,又要到位,更不失職。在同辦公室其他幾位同志的工作協調上,做到真誠相待,互幫互學。一年來,辦公室的工作得到了省局、市局領導和同志們的認可,這是我們團結奮斗、共同努力的結果,從本人所處的角色看,可以說總體上是稱職的

總而言之,總結一年來的工作,我可以問心無愧地說自己盡了心,努了力,流了汗。不管這次述職能否通過,我將一如既往地做事,一如既往地為人,也希望領導和同志們一如既往地待我 。

干部試用期滿轉正述職報告篇【二】

我院2xx-x年5月任用的科級干部試用期滿。根據《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和我院《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和管理工作暫行規定》等文件精神,決定對這批科級干部在試用期的表現進行考察。現制定方案如下:

一、考核內容

1、德:指政治品德和思想品德等,主要包括原則性、求實精神、正直性、忠誠性、民-主性、責任感和全局意識、大局觀念等方面。

2、能:指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執行能力等,主要包括學習理解和執行院、系黨政決策的水平、上下協調和服務師生的水平等。

3、勤:指工作態度和勤奮敬業精神,主要包括事業心、責任心、奉獻精神、勤思篤學、投入精力、任勞任怨、服務精神、紀律性等。

4、績:指完成崗位職責所規定工作的數量、質量、效率等,主要包括完成工作計劃和院、系下達的重要任務以及對學院和部門工作的貢獻等。

5、廉:指廉潔自律情況,主要包括遵守學院有關廉潔自律方面的規定,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勤儉節約,不貪不占,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等。

二、考察辦法

機關科級干部由組織部負責考察,系(院)科級干部由其所在黨總支(直屬黨支部)負責考察。要求組織考察組,對科級干部進行全面考察。

三、考察程序

1、通知考察對象撰寫試用期以來思想工作總結(1500字左右)。考察對象所在部門主要領導與組織部溝通情況,如考察日程安排、談話范圍等。

2、個別談話征求意見。部門人數少的全部進行個別談話;20人以上的,找領導班子成員、師生代表個別談話,個別談話人數一般不得少于10人。

3、考察組對考察情況進行綜合,對科級干部做出綜合評價。最后以系(院)黨總支名義形成考察材料,并對考察對象是否勝任現職、按期轉正提出意見。

4、考察結束后,考察組向組織部報送考察對象試用期思想工作總結、科級干部考察材料等。

四、時間安排

考察工作從xx-x年9月11日開始,9月18日前結束。

五、工作要求

1、嚴格按學院《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和管理工作暫行規定》明確的原則和程序考察干部。

2、嚴格遵守有關干部工作紀律。不準泄漏考察、討論干部的情況和其他需要保密的內容。

篇2

現狀調查:

剛工作最大感受就是窮

四川籍女孩孫倩倩2014年6月從北京聯合大學軟件工程專業畢業后進入了一家私企工作,月收入4000元。對于從學生轉型為上班族,她總結自己的感受:“尤其是吃飯,想省錢在家做飯,沒鍋沒碗沒蔥沒蒜,什么都要買,或者就只能在外吃,不得已開支又增加了。”

云南籍男生唐洪春目前還沒有到新單位報到,暫時借住在學校宿舍,僅在網絡公司找了一份臨時工作,一天175元。“學校食堂里一份8塊錢的五花肉蓋飯能吃飽,現在公司附近的蓋飯怎么也要十五六塊,肉還比學校的少,”唐洪春說,“畢業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個字:窮!”

大學期間唐洪春曾入伍兩年,自己存下的部隊津貼和退伍費約有10萬,從此沒有再向家里要過錢。前段時間唐洪春的手機壞了,自己買了一部新手機,手頭拮據的他每頓飯只吃一個饅頭一份菜,直到前天發了薪水才改善了伙食,“畢業后開銷太大了,主要是吃飯太貴,必須數著錢過日子。”唐洪春說。

偶爾進商場,同為今年畢業的重慶籍女孩曾寧寧也開始“錙銖必較”,對著21元1.5升的食用油和12元0.9升的食用油拿出手機,計算比較哪一瓶比較劃算。“其實很明白差別不大,但就是忍不住會斤斤計較。”曾寧寧告訴記者,現在去商場逛完,到了收銀臺又會把購物車里的東西放回去幾件。“以前用爸媽的錢可不是這樣的,在學校買零食都不眨眼,”曾寧寧說,“現在買菜都會在包裝好的蔬菜中挑出最便宜的一份。”

學爺爺奶奶用廢水沖馬桶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電也成為畢業生的心頭痛。江蘇籍男生陳友藝與大學同學合租一個多月,已花掉400元電費,這對于收入不多的他來說,也不是小數。為了控制支出,他每周只充100元電費。“物業經常不可置信地問我‘只充100嗎’?我看著屏幕上顯示的其他居民電卡里大都還有4位數余額,突然就感到自己很窮。”“有一天晚上用光了電,但小區物業規定只能在周末買電,不得不在黑暗里度過了兩天。”

為了杜絕不必要的用電用水,陳友藝坦承自己已經有點“神經質”,“時不時就跑到廚房和洗手間檢查水龍頭有沒有關緊,反復開了關、關了開,盯著水表看轉動有多快。”陳友藝告訴記者,他3天前剛去買了一個水桶用來裝洗菜水、洗碗水。“以前覺得爺爺奶奶拿廢水沖馬桶很好笑,現在自己也開始這樣做了。”曾寧寧也說,不是特別熱的時候就不開空調,“洗衣服也盡量手洗,洗衣機太耗水耗電了”。

交房租時感覺活不下去了

吃穿、水電還有辦法省,最讓畢業生頭疼的還是房租。目前北京租房多實行“押一付三”,對于剛工作還沒收入的畢業生來說是筆巨款。今年畢業后到北京工作的江西籍男孩湯豐宇與朋友在北五環合租了一套房子,“交房租的時候還沒發工資呢,3000多塊就沒了,”湯豐宇說,“不好意思向父母要,只能東拼西湊,分3次才把房租交齊,期間房東還一直威脅說再拖延就收回房子。”

孫倩倩與兩位室友合租了一套三居室,每月月租2000元,為了減輕房租壓力,孫倩倩正在考慮再找一位室友合租。陳友藝也同樣對“突如其來”的房租感到吃不消,“剛找到工作的時候覺得一個月收入三四千也挺夠用的,到了交房租的時候才感覺活不下去。”陳友藝說。他的房東要求“押一付三”,并且第二次付房租的時候要提前一個月交錢,“剛住進兩個月,又要考慮著交接下來3個月的房租了,不吃不喝也拿不出5000多。”陳友藝說。

學校宿舍一兩千就能住一年,畢業后突然出現的房租作為開支大頭,給剛工作的畢業生帶來很大的壓力,不少畢業生父母選擇在房租上資助孩子。李先生的女兒剛在北京讀完大學,開始了“北漂”的生活,李先生和妻子贊助了孩子的第一筆房租,并計劃在一年的時間內隨時準備資助孩子。“就一個孩子,不資助她我們資助誰呢?孩子需要資助的時候,不找我們又找誰呢?”李先生說。

北京孩子不用租房壓力小

比起在北京工作的外地畢業生,北京本地的同齡人大部分不需要租房,壓力小了許多。北京籍女孩李悅蓉今年畢業后進入一家雜志社工作,吃住都在家里,每天的消費也不過是午飯和上下班的交通費。“跟畢業前比起來基本上沒有什么變化。”李悅蓉說。

在采訪中《北京晨報》記者發現,雖然北京本地的應屆畢業生沒有房租、日常飲食的支出,但不少北京家長不再給孩子生活費、零花錢,“家里不再給生活費,自己平時攢下的零花錢用光后,如果工資不多的話會感到壓力。”今年畢業的賈同學說。

個案故事

女生說:上月工資只剩300元

為了省房租,曾寧寧選擇在離單位較遠的南四環租房,每天乘公交地鐵上班。“一個來回是4塊8,聽說北京地鐵要漲價了,以后每個月的交通費也得漲不少,”曾寧寧說,“有時加班太晚沒有地鐵,只能自己掏腰包打車回家,太奢侈了。”

曾寧寧在一家專業性很強的報社工作。心思細膩的她記下了畢業后第一個月的開銷:稅后收入2400元,水電費和在家吃的早飯、晚飯共計276.12元,午飯每天13元到15元,周末外出就餐兩次,每次50元左右,房租800元,加上雜物、人情消費,上個月只剩下了不到300元。“根本沒想到有這么多地方需要開支,”曾寧寧說,“吃飯花費太大了,在學校時可以每天三頓不到10塊,現在10塊錢都吃不了一頓午飯。”

除了吃飯,工作方面的開支也讓畢業生感到不小的壓力。“由于報社專業性很強,很多東西都需要從零開始學習,不得不經常復印學習資料。學校復印1毛錢一張、打印2毛錢一張,現在翻了四五倍。”曾寧寧說。工作中需要經常采訪外地的專家學者,“話費噌噌噌往上漲!”而她在大學期間每個月話費不過50元。“一次電話采訪就要半個多小時,有時還要一個多小時,看著屏幕上不斷增加的通話時間實在心疼。”

男生說:要談不起戀愛了

“要談不起戀愛了。”在網絡公司工作的應屆畢業生滕羅對記者說。畢業前滕羅就找到了一份加獎金可以年收入過10萬的工作,讓同學們羨慕不已。但上個月還沒有轉正,拿著5000元月薪,房租、水電煤氣費、網費、話費等,一個月就要花掉2000多。“沒錢給女朋友買禮物了。”作為男生,滕羅并不介意穿自己兩三年前的舊衣服,“不敢買新的,幾百塊一套。”手頭再緊,滕羅還是努力和女朋友享受著浪漫:約會時挑便宜的早場電影看,逛街多看少買,偶爾奢侈一把為女朋友買一件新衣服,“然后就不得不省吃儉用一星期。”滕羅說。

戀愛經費不能太省,滕羅選擇在個人生活上節儉,“女朋友不在北京的時候,我都在公司待到7點之后才走,因為7點有免費的加班餐吃,雖然只是勉強能吃飽,但是能省下不少錢啊。”滕羅說。

對于剛畢業后拮據的生活,滕羅有著年輕人的傲氣,“每個月攢不下個一兩千,都不好意思和家里人開口說自己能成一番事業。”滕羅說。對于存錢這件事,月收入3000多元的陳友藝卻很無奈地說:“房租水電每個月要2000多,真的很難有什么積蓄,一畢業就成了‘月光族’。”但陳友藝認為,自己能做到“月光”而不是“月負”,已經挺滿足了。

過來人說:“90后”孩子起步更艱難

1988年從大學畢業的李女士現任教于北京某高校,“大學剛畢業的時候也會突然有經濟壓力,”李女士說,“不過因為自食其力了,也能控制開銷,所以總體感覺不是窮而是充滿希望。”李女士告訴記者,當年的單位是有義務為員工解決住宿問題的,所以并不存在房租的開銷,吃飯也在單位食堂,開銷主要在吃穿上。“那時畢業生工作、收入都很穩定,而且遲早都會分配到房子,雖然錢不多,但心里還是很踏實的。”李女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