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區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1 04:49: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和諧社區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和諧社區設計論文
一、建筑類型、功能、風格的融合
在社區內部,應該實現不同建筑類型與建筑功能的配合,實現更多不同檔次的建筑產品和諧共處,設計理念上從一種片面強調階層分化的思維模式,轉化為一種不同階層和諧共處的模式,這樣對社會的穩定有益。在歐洲的發達國家,強調“特定階層”的社區狀態已經改變,倒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強調居住人群的細分,這是一種落后的觀念。社區建設應該追求多樣性,實現不同建筑風格、不同建筑類型、不同建筑功能的有機融合,如果一個一百萬平米的大社區采用同一種風格,那樣多少會顯得單調。
二、社區街區化
現在有很多的小區還是延用早期的超大規模、封閉式的大盤,這是不適宜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當前我國的住宅開發建設模式。往往開發商拿到一塊地,圍合起來加以精心打造、包裝,來以使其成為獨一無二的“產品”推向市場,這成了開發者的最高追求,也就成為住區被從城市中劃出并加以封閉的最大動因。其二則來自轉型期所出現的社會現象。從人們的居住心理來分析,人們買房不單買的是住所,還希冀由此買到一個身份,要尊貴、要獨特,當然就要與他人保持距離;此外,轉型期社會的動蕩、貧富差距所造成的不安定感,也促成了住區都加以封閉,而且是用物化了的高科技手段實實在在地加以封閉,以此使居住其中的人感到安全。
達到和諧社區,就需要社區形成大開放小封閉的規劃模式,即整體是開放的,小范圍是封閉的。原來部分純屬內部小區的道路,職能提升變成賦予城市功能,增強了街道活力。要達到這一目的,建筑設計保證街道網格的密度,一定的人車混行,此外,增加開放性的公共綠地分布和數量,而不盲目追求集中綠地的規模和氣勢。
具體可以分兩步走,首先保證街區化的規劃形態、通過物業管理手段,實行街區開放、組團封閉的管理方式,盡量縮小封閉范圍。第二步就是到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民眾心理成熟和對安全的固有思維定勢改變以后,實行徹底的開放。這也就意味著小區的消失,社區直接由建筑群組成,成為庭院空間直接與城市公共空間相聯系的結構體系。
和諧社區財政支持體系分析論文
論文摘要:構建和諧社區是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目標的一個重要載體和具體實現途徑。因而政府對構建和諧社區的主導作用不僅體現在領導重視、組織建設、責任機制和政策扶持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資金、設施支持和財政預算上。但我國當前構建和諧社區普遍缺乏財政支持體系,必須通過明確財政支持的重點、多方籌措和諧社區建設資金、深化財稅改革、加強財政監督管理來完善之。
論文關鍵詞:和諧社區財政多方籌措
構建和諧社區是我國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實現和諧社會奮斗目標的一個重要載體和具體途徑。推進和諧社區建設,是改革開放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要求;是繁榮基層文化生活,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措施;是鞏固基層政權和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途徑。政府對構建和諧社區的主導作用不僅體現在領導重視、組織建設、責任機制和政策扶持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資金、設施支持和財政預算上。現以西安市雁塔區構建和諧社區為實證來分析論述深化和諧社區建設的財政支持體系。
1西安市雁塔區和諧社區建設財政支持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1.1西安市雁塔區和諧社區建設財政支持的現狀
在和諧社區建設初期,西安市雁塔區按照"高起點、建精品、創特色"的思路,始終把硬件建設(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社區建設的主攻目標。首先從機制上保證硬件建設的任務到位。區委、區政府每年與街道簽訂社區目標責任書,把社區硬件建設作為一項硬任務,要求每個街道建設一個社區服務中心,達到"一部三室三站"。區上還規定,每建成一個示范社區,區上補助社區2.5萬元;完成全年社區硬件任務的,獎勵街辦3萬元;每建成一個街辦社區中心的,補助10萬元,從而大大提高了街道、社區的工作積極性。其次,從資金上保證硬件建設的投入到位。在確保區財政投入力度逐年加大的基礎上,積極擴大福利彩票的發行銷售,發動社會力量支援社區建設,為硬件建設募集更多資金。同時結合"星光計劃",積極爭取省、市的支持,形成街道、社區、單位、物業四方聯建,社會廣泛參與的"星光計劃"建設格局。
城鎮化和諧社區建設論文
一、農村和諧社區建設面臨的困境
目前,我們建設農村和諧社區,還沒有規律可循,僅僅處于一種探索階段,在城鎮化背景下,農村和諧社區的建設,還面臨著很多的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和諧社區建設投入不足、融資渠道單一。作為一項有較大資金投入的公共服務工程,和諧農村社區建設是否有充足的資金投入以及能否良性運作融資渠道,是能否建立農村社區基礎性服務設施的關鍵。盡管我國目前已經將“三農”的支持力度加大,促進了國民經濟的長足發展。但由于各級城府一直以來受到城鄉二元公共財政投入體制的影響,僅僅將較少的資金投入到農村社區的建設方面。同時伴隨著農村改革稅費,銳減了農村集體經濟收入,并且多數村有著比較嚴重的欠債現象,單一的資金來源渠道,成為了制約和諧社區建設的一大瓶頸。
2.社區居民居住環境差、居民點建設有著較強的隨意性。一直以來,我國農村社區建設缺乏統一的規劃,社區居民點有著較為分散的分布,同時建設的隨意性較強,存在著比較嚴重的亂搭亂建現象,對農村地區的整體面貌帶來了影響。同時,在居民居住區內,有著相對惡劣的衛生環境,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村和諧社區的建設,帶來了難度。
3.農民缺乏主動參與意識,對農村和諧社區建設的滿意度不高。盡管在主觀意識上,農民都希望生活有質量、有保障,但在參與農村和諧社區的建設上,卻不具備較高的積極性。究其原因,是農民在思想上存在著誤區,認為主要應該由政府承擔建設農村和諧社區的責任,和自身沒有較大的關系。但在建設和諧社區的過程中,一旦與自身的利益發生沖突,他們往往又會對政府過分苛求。這種矛盾,對農村和諧社區的建設,也形成了一定的制約。
二、我國農村和諧社區建設中困境的突圍
和諧社區的設計理念研究論文
新型社區應該是和諧社區、親情社區、人文社區,建設和諧社區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在建筑、規劃、景觀設計中應該以新的設計理念來操作。
一、社區街區化
現在有很多的小區還是延用早期的超大規模、封閉式的大盤,這是不適宜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當前我國的住宅開發建設模式。往往開發商拿到一塊地,圍合起來加以精心打造、包裝,來以使其成為獨一無二的“產品”推向市場,這成了開發者的最高追求,也就成為住區被從城市中劃出并加以封閉的最大動因。其二則來自轉型期所出現的社會現象。從人們的居住心理來分析,人們買房不單買的是住所,還希冀由此買到一個身份,要尊貴、要獨特,當然就要與他人保持距離;此外,轉型期社會的動蕩、貧富差距所造成的不安定感,也促成了住區都加以封閉,而且是用物化了的高科技手段實實在在地加以封閉,以此使居住其中的人感到安全。
達到和諧社區,就需要社區形成大開放小封閉的規劃模式,即整體是開放的,小范圍是封閉的。原來部分純屬內部小區的道路,職能提升變成賦予城市功能,增強了街道活力。要達到這一目的,建筑設計保證街道網格的密度,一定的人車混行,此外,增加開放性的公共綠地分布和數量,而不盲目追求集中綠地的規模和氣勢。
具體可以分兩步走,首先保證街區化的規劃形態、通過物業管理手段,實行街區開放、組團封閉的管理方式,盡量縮小封閉范圍。第二步就是到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民眾心理成熟和對安全的固有思維定勢改變以后,實行徹底的開放。這也就意味著小區的消失,社區直接由建筑群組成,成為庭院空間直接與城市公共空間相聯系的結構體系。
二、建筑類型、功能、風格的融合
協商民主視域下和諧社區建設論文
一、協商民主的產生與發展
(一)協商民主的內涵
在協商過程上表現為兩個堅持,即堅持黨的領導和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除了具備協商民主的一般特質外,還有著自己獨特的優越性。堅持在黨的領導下發展協商民主,可以最大程度地凝聚社會共識,提高決策效率;可以有效克服不同的政治力量為了自身利益相互傾軋的弊端,保證協商渠道的暢通。在開展協商民主中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有利于集中全社會的智慧與力量。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以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政治文化為理論根基,來源于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與改革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經驗,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進程中的偉大創造。
(二)協商民主在中國的發展
協商民主作為世界民主理論的新浪潮,雖然直到21世紀才被中國學者引入中國,但我國的協商民主實踐卻早已有之。早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就在抗日根據地建立了“三三制”政權,有力地團結了各個抗日階層,鞏固和發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新中國建立前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召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開創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協商制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隨著政治體制改革日益深化,政治協商制度面臨著從具體內容到形式的創新和探討。2006年《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指出,人民內部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盡可能就共同性問題取得一致意見,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2007年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中國的政黨制度》白皮書,明確闡述了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的概念。同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將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更為具體論述了如何開展協商民主,“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完善協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機制,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廣納群言、廣集民智,增進共識、增強合力”,這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首次被納入黨的政治報告,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作為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為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指明了方向。
二、協商民主在和諧社區建設中的應用價值
循環經濟構建和諧社區發展論文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發揮循環經濟在推進發展實驗社區的重要作用
循環經濟作為一種手段,是以物質能量梯次和閉路循環使用為特征,在環境方面表現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環經濟把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生態設計和可持續消費等融為一體,運用生態學規律來知道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因此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
循環經濟適合社區地區發展的要求。社區地區未來發展的潛能是什么?區別于其他地區進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應當是人文文化。人文文化是以科學為基礎,而科學發展社區建設就必然表現為可持續發展、綠色循環,而這一切都需要以循環經濟作為基礎來完成。
對于這一社區辦事處書記主任非常重視:專門召開班子會,成立領導小組,落實責任部門,確立“循環經濟主題”。結合社區的發展目標社區的發展目標“發展數字型社區、打造生態型社區、創建服務型社區”和區域理念“和諧、融合、領跑、人文”。
二、廣泛宣傳為先,發揮循環經濟在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作用
1、在社區中的概況:
社區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為構建和諧社區奠定良好基礎
近日,*區委黨校舉辦社區管理本科班畢業論文工作大會。省委黨校副校長、省社區研究會會長唐建中做論文動員,強調社區問題研究的意義和價值。省民政廳基層政權建設處處長王元剛受省民政廳副廳長劉廣忠的委托,應邀前來參會,并介紹國內外社區發展狀況。區委常委、組織部長紀增龍希望學員要高度重視論文寫作,正確處理工學矛盾,充分發揮自身獨特優勢,探討社區工作難點、熱點問題,并要求大家要學以致用,創新舉措構建和諧社區。區委黨校常務校長王天喜主持了會議,南京市委黨校副校長陳俊德、教育長王玉珍、副教育長吳抒也應邀出席了大會。
一、區委高度重視對社區管理人才的培養,率先在省內開辦社區管理專業本科班
該班是在南京市*區委、區委組織部、區委黨校和街道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為提高我區社區管理工作者的政治理論、專業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在區委黨校開辦的針對性較強的省委黨校函授本科班,是省委黨校第一個培養社區專業人才的本科學歷班。
*區委對這個班高度重視,區委組織部和街道出資16萬作為學員學費(其中區委組織部出資占75%),學員個人在上學期間只出500元。區委黨校對該班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考試。學習期間,黨校出資組織他們到井岡山、揚州、上海等地考察學習社區建設的先進經驗,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加強黨性鍛煉。來自*各社區的41名學員學習目標明確,態度端正,每學期到課率達到95%,每門課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弘揚了黨校良好的學風和考風。
二、創新論文指導模式,論文工作呈現新特點
目前,該班的15門主要課程已經學完,本學期的重點任務是要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和答辯。畢業論文是學員完成學業的重要的必修科目。對于學員來說,這是調動所學知識獨立完成某一論題研究,從中獲得研究能力的一次科研訓練;從我校來說,是對學員兩年來學習成果的全面考察和衡量,是促使學員學以致用,提高分析、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的教育環節。為了使學員們運用所學得的知識,緊密結合當前工作重心,聯系工作實際寫出較高水平的畢業論文,區委黨校專門制定《社區管理專業畢業論文工作實施意見》、《畢業論文實施計劃》、《畢業論文工作規定》,并創新舉措狠抓落實。專門成立由區委副書記陶世賢、組織部長紀增龍擔任組長、黨校常務校長王天喜、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袁校檸擔任副組長的畢業論文工作領導小組,周密制定論文寫作計劃。
社區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為構建和諧社區奠定良好基礎
近日,*區委黨校舉辦社區管理本科班畢業論文工作大會。省委黨校副校長、省社區研究會會長*做論文動員,社區問題研究的意義和價值。省民政廳基層政權建設處處長受省民政廳副廳長的委托,應邀前來參會,并介紹國內外社區發展狀況。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希望學員要高度重視論文寫作,正確處理工學矛盾,充分發揮自身獨特優勢,探討社區工作難點、熱點問題,并要求大家要學以致用,創新舉措構建和諧社區。區委黨校常務校長王天喜主持了會議,南京市委黨校副校長陳俊德、教育長王玉珍、副教育長吳抒也應邀出席了大會。
一、區委高度重視對社區管理人才的培養,率先在省內開辦社區管理專業本科班
該班是在南京市*區委、區委組織部、區委黨校和街道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為提高我區社區管理工作者的政治理論、專業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在區委黨校開辦的針對性較強的省委黨校函授本科班,是省委黨校第一個培養社區專業人才的本科學歷班。
*區委對這個班高度重視,區委組織部和街道出資16萬作為學員學費(其中區委組織部出資占75%),學員個人在上學期間只出500元。區委黨校對該班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考試。學習期間,黨校出資組織他們到井岡山、揚州、上海等地考察學習社區建設的先進經驗,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加強黨性鍛煉。來自*各社區的41名學員學習目標明確,態度端正,每學期到課率達到95%,每門課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弘揚了黨校良好的學風和考風。
二、創新論文指導模式,論文工作呈現新特點
目前,該班的15門主要課程已經學完,本學期的重點任務是要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和答辯。畢業論文是學員完成學業的重要的必修科目。對于學員來說,這是調動所學知識獨立完成某一論題研究,從中獲得研究能力的一次科研訓練;從我校來說,是對學員兩年來學習成果的全面考察和衡量,是促使學員學以致用,提高分析、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的教育環節。為了使學員們運用所學得的知識,緊密結合當前工作重心,聯系工作實際寫出較高水平的畢業論文,區委黨校專門制定《社區管理專業畢業論文工作實施意見》、《畢業論文實施計劃》、《畢業論文工作規定》,并創新舉措狠抓落實。專門成立由區委副書記陶世賢、組織部長紀增龍擔任組長、黨校常務校長王天喜、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袁校檸擔任副組長的畢業論文工作領導小組,周密制定論文寫作計劃。
有關社區財政體系的加強
論文關鍵詞:和諧社區政府財政多方籌措
論文摘要:構建和諧社區是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目標的一個重要載體和具體實現途徑。因而政府對構建和諧社區的主導作用不僅體現在領導重視、組織建設、責任機制和政策扶持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資金、設施支持和財政預算上。但我國當前構建和諧社區普遍缺乏財政支持體系,必須通過明確財政支持的重點、多方籌措和諧社區建設資金、深化財稅改革、加強財政監督管理來完善之。
構建和諧社區是我國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實現和諧社會奮斗目標的一個重要載體和具體途徑。推進和諧社區建設,是改革開放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要求;是繁榮基層文化生活,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措施;是鞏固基層政權和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途徑。政府對構建和諧社區的主導作用不僅體現在領導重視、組織建設、責任機制和政策扶持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資金、設施支持和財政預算上。現以西安市雁塔區構建和諧社區為實證來分析論述深化和諧社區建設的財政支持體系。
1西安市雁塔區和諧社區建設財政支持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1.1西安市雁塔區和諧社區建設財政支持的現狀
在和諧社區建設初期,西安市雁塔區按照"高起點、建精品、創特色"的思路,始終把硬件建設(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社區建設的主攻目標。首先從機制上保證硬件建設的任務到位。區委、區政府每年與街道簽訂社區目標責任書,把社區硬件建設作為一項硬任務,要求每個街道建設一個社區服務中心,達到"一部三室三站"。區上還規定,每建成一個示范社區,區上補助社區2.5萬元;完成全年社區硬件任務的,獎勵街辦3萬元;每建成一個街辦社區中心的,補助10萬元,從而大大提高了街道、社區的工作積極性。其次,從資金上保證硬件建設的投入到位。在確保區財政投入力度逐年加大的基礎上,積極擴大福利彩票的發行銷售,發動社會力量支援社區建設,為硬件建設募集更多資金。同時結合"星光計劃",積極爭取省、市的支持,形成街道、社區、單位、物業四方聯建,社會廣泛參與的"星光計劃"建設格局。
詮釋和諧社區財政支持體系的完善
論文關鍵詞:和諧社區政府財政多方籌措
論文摘要:構建和諧社區是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目標的一個重要載體和具體實現途徑。因而政府對構建和諧社區的主導作用不僅體現在領導重視、組織建設、責任機制和政策扶持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資金、設施支持和財政預算上。但我國當前構建和諧社區普遍缺乏財政支持體系,必須通過明確財政支持的重點、多方籌措和諧社區建設資金、深化財稅改革、加強財政監督管理來完善之。
構建和諧社區是我國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實現和諧社會奮斗目標的一個重要載體和具體途徑。推進和諧社區建設,是改革開放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要求;是繁榮基層文化生活,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措施;是鞏固基層政權和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途徑。政府對構建和諧社區的主導作用不僅體現在領導重視、組織建設、責任機制和政策扶持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資金、設施支持和財政預算上。現以西安市雁塔區構建和諧社區為實證來分析論述深化和諧社區建設的財政支持體系。
1西安市雁塔區和諧社區建設財政支持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1.1西安市雁塔區和諧社區建設財政支持的現狀
在和諧社區建設初期,西安市雁塔區按照"高起點、建精品、創特色"的思路,始終把硬件建設(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社區建設的主攻目標。首先從機制上保證硬件建設的任務到位。區委、區政府每年與街道簽訂社區目標責任書,把社區硬件建設作為一項硬任務,要求每個街道建設一個社區服務中心,達到"一部三室三站"。區上還規定,每建成一個示范社區,區上補助社區2.5萬元;完成全年社區硬件任務的,獎勵街辦3萬元;每建成一個街辦社區中心的,補助10萬元,從而大大提高了街道、社區的工作積極性。其次,從資金上保證硬件建設的投入到位。在確保區財政投入力度逐年加大的基礎上,積極擴大福利彩票的發行銷售,發動社會力量支援社區建設,為硬件建設募集更多資金。同時結合"星光計劃",積極爭取省、市的支持,形成街道、社區、單位、物業四方聯建,社會廣泛參與的"星光計劃"建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