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3 19:54:0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環境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保護全球環境論文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越來越多的公司、企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他們在追求經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往往忽視或者違背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對環境造成了污染或者破壞。
2006年3月10日,哈爾濱出現沙塵天氣,城市天空被黃色沙塵籠罩。當地氣象臺浮塵天氣黃色警報。
2006年4月5日凌晨4時,云南省消防人員集中力量對逼近昆明的森林大火發動反攻,截至11時,由于通訊不暢,目前進展情況仍不明朗。此前,有關方面透露,3月29日發生在昆明近郊安寧市的森林大火,最近的地方距離昆明市區不到20公里。昆明市從3日晚開始連夜出動民警疏散火場附近的村民。
森林大火現場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原因有好多,比如說,一次性塑料杯,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等等.那么又要怎樣解決這小而嚴重的問題呢?
我國在加強環境法實施方面的努力,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將環境執法和環境立法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開始將環境執法作為環境法制建設的重點;加強環境法的宣傳教育和人員培訓,普及環境法的知識,提高全社會特別是政府官員和管理人員的環境法制觀念;強化國家環境監督管理體制的建設,包括建立健全各級政府環境管理機構、提高環境管理機關的級別、加強環境管理和執法隊伍的建設和培養;國家環境管理機關的管理范圍和管理權限在擴大,政府各部門有關環境保護的職責越來越明確、加強,環境行政執法和司法的能力在增強;在現實生活中,環境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關系越來越明確,污染源單位的責任和違反環境法的責任越來越明確、具體,自覺遵守環境法的程度在提高;環境法中的確定性、強制性規范增加,禁止性、處罰性、獎勵性措施增加;環境保護措施的制度化加強,環境法律規定、措施和制度的可操作性增強,環境執法行為的規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程度增強,環境執法制度日益健全;環境法制建設(包括環境立法和執法)和環境管理的有效協調加強,對環境法的監督、檢查加強;成立環境警察、環境法庭,切實保障公民和單位享有的提起環境訴訟的起訴資格,積極開展環境法訴訟(包括環境行政訴訟、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加強對環境糾紛的處理,在處理環境民事損害賠償糾紛時,對污染、破壞環境的行為實行無過失責任原則、因果關系推定原則、舉證責任轉移原則,并實行較長的訴訟時效;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擴大訴訟權;強化對環境的刑事法律保護,明確規定在環境方面的法人犯罪,嚴厲制裁危險犯,加強對環境犯罪的打擊;對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處罰程度增強,對環境違法者實行雙罰、多罰制;等等。
油田生態環境論文
1生態環境特征
從氣象、降水條件看,環渤海地區位于半干旱暖溫帶,年降雨量為500~700mm,地面蒸發量為1500~2000mm,蒸發量是降水量的3~4倍。降雨量主要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常常出現春旱、夏澇和晚秋又旱的自然災害,土壤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積鹽和脫鹽的交替過程。從水文、地質條件看,黃河、海河和遼河等16條河流的入海口均在環渤海地區,因而該區域地勢多以濱海平原三角洲為主,海拔高程-1~10m之間。土壤受海洋侵蝕現象較重,土壤鹽分呈現從內陸向海濱逐漸增強的規律。從土壤、植被類型看,環渤海地區屬于濕潤-半濕潤海水浸漬鹽漬區,鹽漬過程先于成土過程,是在鹽漬淤泥的基礎上逐漸成陸發育而成。此外,土壤鹽分組成也具有地區差異。在黃河三角洲,土壤以鹽土為主,鹽分組成主要以Cl-和Na+為主,鹽含量為6~30g/kg,鹽土占土壤總面積的50%以上;而在遼河下游濱海三角洲的鹽漬土中則出現了少量SO42-[2]。黃河三角洲和遼河三角洲濱海地區是典型的生態脆弱區,植物種類較少,主要以濕生、水生和鹽生植物為建群種形成的群落在該區占據主要地位[6-8]。常見的植物群落類型主要有蘆葦(Phragmitescommunis)群落、鹽地堿蓬(Suaedasalsa)群落、檉柳(Tamarixchinensis)群落、獐毛(Aeluropuslittoralis)群落等。總體來看,由河流沖積形成的三角洲地區土壤的成土歷程短,熟化程度低,土壤養分少,但土壤含鹽量高,地表蒸發快,極易鹽堿化,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較差。同時,該地區人類活動頻繁,對生態系統的擾動較大,因而,環渤海地區是典型的生態脆弱區。
2環渤海油田區開發歷史
目前,環渤海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石油生產、加工基地,勝利、遼河和大港油田的開采時間均超過50年,最年輕的冀東油田開采年限也已達20年。以勝利油田為例,自1961年發現以來,目前擁有油井2萬余口,已累計生產原油8億余噸,主要工作面積達4.4萬平方公里。勝利油田在1987年產量突破3000萬噸后一直保持了9年,至今原油產量仍然保持在2500萬噸以上。冀東油田開發最晚,最初原油產量每年僅有18萬噸,而今年產量已達213萬噸,累計探明儲量17662萬噸,該油田目前已步入快速開采期,預計5~10年即可達到千萬噸油田的生產規模。石油的勘探與開發涉及面廣、涉及點多,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在油井建設過程中,主要涉及到鉆井、勘探、管線埋設以及道路建設等地面工程的占地用地問題。每口油井的井臺占用的土地面積約為400m2左右,油井位置一般較為分散,油井間以作業路面相連接,油田長期勘探、開發后的結果就是導致原本脆弱的環境更加破碎化。油田作業區污染物累積量逐年加大,環境自凈能力越來越弱,生態風險越來越高。
3油田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3.1油田開發對大氣的影響
環境監測評價與生態環境論文
1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生活水平和質量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是環境卻變得越來越惡劣,自然環境被污染和生態環境被破壞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人們的正常生活,也限制了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和進步。因此,為了能夠有效解決該問題,各國一直在不斷努力,其中,對被破壞的生態環境進行改善和大力發展綠色產業便是努力的重點。而不論是在生態環境改善還是綠色產業發展中,都離不開環境監測評價。本文以有效解決當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為主要目的,對環境監測評價在改善生態環境與綠色產業發展中的作用進行詳細分析。
2環境監測評價在生態環境改善中具有的主要作用
2.1對生態環境現狀進行評價
2.1.1土地資源被破壞
當前,由于受到植被被破壞、土地沙化嚴重以及礦業過度開采等因素的影響,土地資源破壞情況比較嚴重,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比如,在對煤炭進行開采的過程中,由于對環境保護不夠重視,所以經常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破壞,導致土地的土壤成分結構失衡,不再適合植被生長,進而造成破壞。在對林木進行砍伐的過程中同樣如此,大部分人員只重視眼前利益而不重視長遠、持續發展,濫砍濫伐,最終導致植被被大量破壞,土地沙化嚴重,破壞了原有生態環境。
林業生態工程與環境論文
摘要:林業生態工程是指依據生態工程學和森林生態學的基本原理,設計、建造的以木本植物為主體、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一種生產工藝系統。林業生態工程對于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維護生態平衡,減少自然災害,保障和促進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為人類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就林業生態工程的概念、林業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進行了論述,并闡述了林業生態工程的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造林;綠化;林業生態工程;生態系統
森林是自然界中的一個重要的生態系統。天然林是經過很長的歷史階段,經過反復的自然選擇下的生存競爭而形成的一個和諧的森林生物與森林環境相互作用的整體。森林生態系統一般講是一個穩定的、抗逆行較強的生態系統。但是,也不可忽視當外界干擾(如人類采伐、墾殖、病蟲害大發生、火災、大氣候變化)強度超過系統承載能力的時候,這個系統也會崩潰。
造林綠化工作,從生態學角度來談,實際是一個森林生態系統的恢復或人工重建的工作。它的全部內容應當是包括建造森林生物群落,同時恢復森林生態環境,在大多數森林破壞歷史較長的土地上,也可以說是在非森林環境中建立森林生物群落。因此那種“刨坑栽樹”,栽上樹就是建造了森林的概念是不完整的。
林業生態工程
是隨著林業發展戰略轉移、國家生態環境工程建設需求而通過繼承、交叉形成的一門新的工程,不僅是從單一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來研究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而是從生態、環境與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研究林業發展措施,核心是在對生態理論充分理解的基礎之上通過工程措施進行以生態環境改善為目標的林業生態建設,根據生態理論進行系統設計、規劃和調控人工生態系統的結構要素、工藝流程、信息反饋關系及控制機構,以在系統內獲得較高的生態與經濟效益。
安全網絡辦公環境論文
目前,寬帶網已經得到普及,業界電子商務的開展,海量的網絡信息,日趨豐富的網絡功能使“網上辦公”條件已經成熟。隨著我國電子政務的進一步發展,政府對企事業單位的管理將更多地在網絡上進行,因此企業辦公將不再局限于傳統模式。根據現代辦公的信息化程度,可以將其分成三個階段。首先是機械電子設備代替大量手工操作的階段,主要由電話、早期的計算機、打印機、模擬復印機實現。第二個階段是辦公自動化,辦公室內甚至整個企業眾多獨立的計算機被局域網連接起來,數字復印機、網絡打印機、掃描儀的普遍使用,使得原本分散、孤立的辦公作業得到集成,初步具備了辦公信息化的雛形。辦公自動化的進一步發展就是辦公信息化階段,“網絡辦公”將實現“內部辦公自動化,文件交換無紙化,管理決策網絡化,服務用戶電子化”的辦公信息化目標。但隨著辦公信息化帶來效率的提高,其安全性,特別是內部辦公網絡的安全問題,也引起人們更大的關注和思考。
辦公網絡面臨的內部安全威脅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70%的安全威脅來自網絡內部,其形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內部辦公人員安全意識淡漠
內部辦公人員每天都專注于本身的工作,認為網絡安全與己無關,因此在意識上、行為上忽略了安全的規則。為了方便,他們常常會選擇易于記憶但同時也易于被猜測或被黑客工具破解的密碼,不經查殺病毒就使用來歷不明的軟件,隨便將內部辦公網絡的軟硬件配置、拓撲結構告之外部無關人員,給黑客入侵留下隱患。
別有用心的內部人員故意破壞
控制過激沖突培育競爭合作環境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跨部門沖突動因;跨部門沖突的適度性;保持適度沖突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企業需要提高創新能力以適應環境、跨部門沖突的基礎、實際沖突理論(Sherif1950)認為沖突是沖突的雙方基于現實的物質資源方面發生的、沖突產生的根源、企業作為一個系統整體,有著統一的價值觀、經營理念、各部門在目標上也存在不一致、跨部門沖突產生的必要條件、跨部門沖突產生的影響因素、跨部門沖突的效應、增加行為強度,提高行為效率等方面、跨部門沖突的適度性、一個健康的組織體應該有些沖突,才可以使其保持一定的活力和創造力、沖突的適當釋放、改變沖突雙方觀念和行為等,具體請詳見。
動蕩復雜環境下,企業需要提高創新能力以適應環境,各部門專業性增強,協作愈加復雜,部門之間的差異及相互依賴也增大,跨部門沖突問題也日加突出。跨部門沖突管理的目的是引導沖突得到有益的結果,從理論和實踐分析,保持適度沖突是沖突管理的理想狀態,既控制了過激沖突,又培育了競爭與合作的組織環境,能夠激發部門不斷創新、變革,促進企業成長。
一、跨部門沖突動因
1、跨部門沖突的基礎。跨部門沖突是在正式組織中,某部門阻礙到其他部門需求之滿足及目標之達成,而引起的認知上、情感上及行為上的反應及表現。部門之間的沖突伴隨著企業的運行過程,其客觀必然性源于企業組織的性質及部門間的相互關系。當部門數量多,其職能人員思維方式等又迥然不同,特別是當企業處在復雜多變的環境時,企業各部門呈現出高度的結構復雜性與差異性,從而導致沖突。實際沖突理論(Sherif1950)認為沖突是沖突的雙方基于現實的物質資源方面發生的。企業中不同部門基于經濟資源及政治權利的爭奪而激發群體沖突,造成偏誤的知覺,如對己群正面評價、對他群負面評價。社會認同理論(HenriTajfelandJohnTuner1979)認為社會認同本身不需要有實際的利益沖突,就能產生跨群體的差別對待。Ashforth&Mael(1989)認為,組織成員對所屬部門的認同傾向較強,對整體組織的認同較弱。因此,組織結構中的部門劃分是跨部門沖突的一項重要來源[2]。各部門的獨特性導致部門差異:①當外部環境復雜及變化迅速時,為適應環境,企業內各部門努力加強自己的獨特性、專業性。②規模擴大,部門更加細化,專業性更強,增強了部門間多方面的差異化。③部門技術。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工作程序和專業技能,形成了各自在方式、方法、類型等多方面技術性質上的差別。④目標。企業為每個部門確定了目標,存在明顯差異。⑤組織結構形式。不同的組織結構決定了其部門之間的關系,決定了在資源、權力等方面的分配及相互影響。上述關聯因素的綜合轉化為多側面的部門關系,形成部門沖突的基礎,透視其屬性,可以分析出沖突產生的根源及條件。
2、沖突產生的根源。部門文化差異是部門沖突的根源。不同職能部門不同的專業性質使其形成獨特的價值觀、理念、行為準則、管理風格等,從而形成文化上的差異及經營目標的不同,導致相互的對立與沖突。企業作為一個系統整體,有著統一的價值觀、經營理念,同時,各部門會有自己的理念、行為準則,會站在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會遵循自己的意愿、按照自己的行為方式處理問題,以適應其特殊的部門職能、工作環境與目標。如為IBM提供管理服務的美國諾爾公司,其所屬兩子公司分別具有行政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專長,兩子公司的文化具有明顯的差別。一種是非常自主的、以行為為導向的文化,鼓勵個人主動性、創新。其經營理念是有利潤才投資。另一種是結構性文化,不鼓勵個人主動性,其理念是沒有大量的投資不能開展業務。當兩大部門面對同一問題時,就有了不同的思考與判斷。例如,一部門的自我評價為:決策快速、員工工作努力、較強的成本意識、注重營銷;另一個部門對此的評價則成為:決策過于隨機、不關心員工、缺乏投資意識、忽視改進服務質量。
各部門在目標上也存在不一致。迫于市場的壓力,企業要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加品種等,于是不可避免的各職能部門會確定自己的經營目標,同時在實現過程中會相互影響,由此產生各方面沖突。最具代表性的是銷售部門和制造部門。銷售部門:目標——提高顧客滿意度實現途徑:•多品種,滿足多樣化需要;不斷改進產品設計,開發新產品;及時調整產品品種;低成本、低價格,高質量,提高市場份額。制造部門:目標——提高生產效率。實現途徑:•減少產品種類,提高專業化水平;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改進、設計,以保持生產速度;盡量按原計劃生產,減少波動;或低成本、或高質量。
草原生態環境論文
1新巴爾虎右旗草原生態環境現狀
目前全旗人口近4萬,其中牧業人口1.5萬,蒙古族人口占79.8%,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據統計,如今新巴爾虎右旗外來人口近10000人,而且已經在新巴爾虎右旗落戶.脆弱干旱的草原環境加上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導致草質變劣及植被覆蓋率下降造成草畜矛盾日益突出,草原沙化加劇,草原生產力大幅下降,多數牲畜處在半飽狀態下,遇到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事件牲畜會大批死亡等諸多問題,在利益的驅使下夏秋兩季草原上挖藥材的人遍布,嚴重破壞了土壤表層結構,同時也污染了環境.新右旗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現已探明有金、鉛、錳、鐵等十多種金屬和煤、瑪瑙石、石灰石等非金屬礦藏,并引來大慶油田等公司的青睞,但近幾年因為某些礦山企業的盲目開礦和違法開采造成土地的破壞和植被的破壞,這些企業造成的廢棄物不僅過多占用空間,而且對周圍的水域和大氣也造成了污染,破壞了草原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性發展.2011年春季,新巴爾虎右旗草原發生鼠害面積達1350萬畝,占全旗草原的50%,在鼠害重災區,植被稀疏,地表裸露,遭受破壞的草原慘不忍睹.2012年全旗鬧蝗災危及420多萬畝草場,平均每平方千米害蟲數量達400~500只,最高到達700~1000只.我們的草原正加速向毀滅前進,這并不是危言聳聽.
2人為因素對草原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的原因
2.1草畜雙承包制度是草原生態環境退化的根源
自1983年開始內蒙古自治區在全國率先推行了“草場共有、承包經營、牧畜作價、戶有戶養”的草畜雙承包責任制.在人口與草場比例失衡的狀態下,牧民只在自己的牧場上完成日復一日的放牧活動既不科學又不合理.草場承包制限制了四季輪流放牧的可能,這種使草原分片承包,牲畜作價歸戶的“雙包制”使得經營畜牧業和經營草原緊密聯系.牧民承包以后年復一年都在固定的放牧圈里活動,牲畜晝夜啃食同一個牧場,在居民點、臥盤、水井附近出現許多直徑60米至95米的同心圓,平均每個居民點退化105畝至310畝左右的草原“.草畜雙包制”導致草原的不科學使用,牲畜以牧戶為中心每天從定居點至飲水點不斷踐踏和啃食一片草地從而導致了蹄災.同時,這種把草原一片一片圈起來的制度不僅使草原載畜力降低而且加大了牧民之間的收入差距,最終造成牧民之間的惡性競爭.
2.2新巴爾虎右旗旅游業對草原生態環境的影響
大學精神與生態環境論文
一、什么是大學精神
作為知識生產、傳播和教育的主導力量,大學只有在一種特定的精神理念的引領下才能發揮巨大的社會功能。大學精神代表著一種超越性的氣質、高舉遠慕的品格和執著于真理的求索精神。首先,大學精神是科學理性的探索精神。在理性精神的指引下,追求建立新的知識體系和解釋體系,明顯地區別于神話式、常識主義和宗教的知識系統。以科學主義和理性邏輯為基石,建構起來的知識體系提供了可驗證的、可靠的理論學說,并以真理為指向,以實踐為檢驗標準。其次,大學精神是弘揚人的價值的人文主義精神。西方的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大大提升了人的地位,修正了舊有的宇宙觀和宗教觀,把人的存在價值和意義作為中心。人本身得到了尊重和崇敬。在這種人文主義精神的支配下,知識和教育的方向都發生了重大轉向。現代大學更加注重對人的生活世界的研究、創造,致力于建構生活的意義世界。再次,大學精神是一種批判的超越精神。這種批判精神有兩個維度:第一個是對現實生活世界的理論批判。運用知識和理論的武器,致力于批判反科學主義的迷信觀念、假惡丑的道德墮落。第二個是對大學自身的知識生產和理論學說的學術批判。沒有批判就沒有知識的增長和文明的進步。在學術批判中,對既有的各種理論學說進行理性驗證、批駁,從而推動知識創新能力。“嚴肅的學術批判,也就是對知識增量具有重要意義的從知識角度的批評。正是通過這種有助于知識增量的學術批評,我們能夠進一步洞見到此前我們認識不到、或不意識、或忽視的許多問題。”[科學的理性精神、人文主義精神和批判精神,是大學精神的實質,由此,現代大學才能在推進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過程中發揮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二、異化了的學術生態環境
大學精神的實現,有賴于其所處的社會環境和特定的時代價值觀念。縱觀人類歷史,在巨大的社會變遷時期,往往能夠帶動文化的重大創新和轉向,促進思想范式的更新。但同時,也會出現異質因素而導致文明發展的遲滯,造成文化精神的衰退。受這種文化變遷內在邏輯的制約,大學精神也始終受到多種有利或不利因素的牽制、影響和挑戰。20世紀初期的德國,處于重大轉折時期的大學里彌漫著抑郁、悲觀的氣息。圍繞著學術與政治、知識與權力、學術管理體制、“去學術”的專業化和純粹學術等問題聚訟紛紜。在這種背景下,馬克斯•韋伯在對青年教師的講演中指出,學術應當成為一種精神上的志業。但是,“今天,學術已經作為一種職業的經營,以學術為志業受到了限制,就是學問已進入一個空前專業化的時代,并且這種局面將一直持續下去”。韋伯所批評的是大學中的墮落現象,即嚴肅的學術活動、以教育為志向的大學,已經被逐漸功利化的職業謀生所取代。認為這是大學精神衰落的征兆,將危及大學獨立自治的理想。概言之,大學生態環境的惡化,會導致大學創造力的衰減,最終造成文化發展失去根本動力。與此形成對照的是,當代中國的大學教育同樣面對著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學術的生態環境尤為嚴峻。學術研究中普遍存在著功利化、學術失范、學術操守和道德嚴重墮落、浮躁與虛夸的現象。韋伯所批判和警告的危險正在逐步成為現實的寫照,這種現狀“正如我們在敗壞著精神一樣,我們也在敗壞著情感”。學術創造原本尊奉的價值和理想不再神圣,而處于利益和權力的圍城之中。在大學中存在著數量與質量、功利與學術、敬業與浮夸等多種矛盾。大學的學術管理體制嚴重背離了學術的精神實質和發展邏輯。數字化管理已經成為普遍規則,評判大學的等級、學術聲譽以及教師的學術水準皆以此為標準。研究基地和博士碩士點的數量、科研經費的引進數額、的數量和刊物級別以EI、SCI區分等等,不一而足。這種管理體制便于進行直觀的評判,簡化了管理的難度和成本,簡便易行。但是,這恰恰傷害了學術本身的嚴肅與尊嚴。在這種學術管理體制下,嚴肅的學術研究演化成了商業性的數量競賽。“一旦這些商業性的外部標準代替學術的內在尺度,成為評判和衡量所有學者的統一尺度,就使得知識的生產,就像資本主義的物質生產一樣,在不斷追求效率的形式合理性背后,是失去了其本身意義的實質不合理。”于是,在這種環境里,粗制濫造、抄襲、炒作、自我復制等反學術的現象不斷滋生。“對那些一旦進入這一賽跑并決心參與競爭的人來說,這場競賽激勵他們參與了一場每個人要對抗所有人、人人相互利用又相互對抗的斗爭。這一斗爭決不包含帶來學術革命的危險,相反,它以自己的邏輯促進這一包含時間性距離的體制和秩序的延續和繼承。一方面,這是因為參與競爭就意味著承認競爭有著共同的目的,而另一方面又因為競爭在任何時刻都局限于大約位于同一起跑線的競爭者,還因為仲裁者是那些占有更高位置的人。”缺少了學術敬畏之心的所謂“創新”究竟能有多大的新意和貢獻呢?人類的知識由此而得到了多大增長呢?是否推進了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呢?另一方面,在教育行政化的體制下,與學術卑微相對照的是權力的傲慢。學術自治和學術權利始終依附于權力的支配,學術自由因此得不到制度化的保障。異化的學術生態環境,既無法傳承大學的精神和理想,又使得學術創新能力低下、教育教學質量降低。“學術‘成果’在大量涌現,學術真金卻在不斷萎縮;學術市場熱鬧非凡,學術空氣卻異常浮躁。”在表面光鮮浮華的背后,難以掩蓋的卻是學術精神和大學理想的衰落。
三、健康學術生態環境的重建
作為制度化、組織化的大學,首先是一個秉承共同學術理想的知識共同體和精神共同體。尊奉著特定的理念、共享著一整套價值認同和學術話語。學術思想“只能于產生自己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只有當它發現它自己時,它才存在并且才是真實的”。學術研究活動遵循著自身的特定邏輯,過度的逐利思維必然使得學術創造發生異化。作為相對自治和自主的知識共同體,大學社會功能的實現,是在秉承其自身理想的前提下完成的。如果沒有了學術共同體的相對自治,大學就無法持續地成為思想文化的中心和培育優秀人才的基地。制度正義是首要的正義,矯正異化的學術生態環境,應當從制度建設著手。建立真正的現代大學制度和良好的學術生態環境,是保障大學精神和文化持續發展的根本。學術生態環境的惡化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首先,涉及學術研究與學術管理體制的關系。大學的行政化建制是我國高等教育的基本模式,盡管“去行政化”的呼聲在近年頗為響亮,但卻困難重重,行政化的管理仍將是大學制度的主流格局。在這種現狀之下,學術活動缺乏獨立性,嚴重地依附于行政權力。比如,學術資源的行政控制,行政權力支配學術權力,行政權力對評獎、職稱晉升的全面管制等等。由此,學術研究并未遵循自身的邏輯而展開,學術的內在規定性時時處于行政的權力邏輯規訓和支配下。缺乏學術獨立和自由,必然導致學術想象力和創造力被圈定在權力的邏輯中,也就無法真正地推進學術發展。在本真意義上,學術研究工作是人類存在的一種活動,其特質表現為思維活動、觀念更新與知識生產。它構成了人類文明熠熠生輝的精神基礎和必要前提。學術研究和思考的領域“無窮大”,從浩瀚的星空到不可見的微觀世界,從形而上的思維世界到現實具體的生活世界。既包含對可見物理世界的研究,也涵括形而上的純思維活動。作為思維活動的學術,并沒有不可思的領域,但卻有邊界,即受限于人類自身的理性———人的邊界構成了思維的邊界。打開人類知識的演進史,就可知學術本身并不以明確的功利為首要目的,它首先表現為一種單純的思想上的愉悅,之后才被人們運用于現實生活之中。真正的思想者,“他們的活動本質上不是追求實用的目的,而是在藝術、科學或形而上的思索尋求樂趣,簡言之,就是樂于尋求擁有非物質方面的利益”。當然,這并非表明學術活動缺乏現實關注的情懷。在思想本身的“原初狀態”里,它就是一種自由自在的思考。行政權力對學術活動的過度壓制和宰制,既違背了學術的邏輯,也背離了大學的獨立自治精神。行政話語主宰、壓制著學術話語和民主話語,學術資源的分配更多地受制于行政權力,造成了學術自由的匱乏和學術自治的虛無,最終必然導致學術創新精神、積極性和能力的衰減。其次,學術的承認和學術榮譽感對社會總體價值觀的臣服。這主要表現為在物欲主義和逐利主義對大學的影響。學術研究不再遵循學術生長的邏輯,反而,學術本身異化成了謀求經濟利益的工具。失去了神圣光環的學術,就必然演化為追求物質利益、謀求課題經費、各種頭銜和名望的手段。按照馬克斯•韋伯的看法,除魅之后的社會神圣結構被打破,逐步演化為一個形而下的“逐利的世界”,侵入到社會的所有領域而成為一個時代性的表征。學術研究同樣無法免于被侵蝕而獨保清純,功利主義成了學術的評判標尺和至上追求。再次,身處行政權力支配和物質利益誘惑雙重擠壓之下的知識分子,其價值的承認與最優化往往不是學術創造本身決定的。所以,也難以認真對待學術、虔信知識即力量、敬畏學術的尊嚴與高貴。學術與權力和功利纏繞一處,學術逐步功利化、趨利性和平庸化,催生出了另一種“時代的喧囂”———有理論而無思想、刊物大于觀點、課題經費至上、普遍的學術墮落、抄襲成風。虛假繁榮的局面,既無法傳承或創造出一種學術傳統,更無法創造出世界性的知識貢獻。
怎樣保護環境論文
現在,保護環境已成為人們的共識。然而為什么要保護環境?究竟怎樣來保護環境呢?要回答這些問題,恐怕還得從環境問題說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生產力突飛猛進。機器的廣泛使用,為人類創造了大量財富,而工業生產排出的廢棄物卻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大量人工制取的有毒化合物進入環境后,在環境中擴散、遷移、累積和轉化,不斷地惡化環境,嚴重威脅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生存。1962年,美國女生物學家雷切爾·卡森的科普作品《寂靜的春天》出版了,書中詳細描述了濫用化學農藥造成的生態破壞:“神秘莫測的疾病襲擊了成群的小雞,牛羊病倒和死亡…··孩子在玩耍時突然倒下,并在幾小時內死去……僅能見到的幾只鳥兒也奄奄一息……這是一個沒有聲息的春天。”這本書引起了全世界的強烈反響。人們驚奇地發現,在短暫的幾十年時間內,工業的發展已把人類帶進了一個被毒化了的環境中,而且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害是全面的、長期的、嚴重的。人類開始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60年代起,在工業發達國家興起了要求政府采取措施解決環境問題的‘環境保護運動”。
人類沒有保護好環境的教訓其實自古就有。古代,經濟比較發達的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等地區,由于不合理的開墾和灌溉,后來成了不毛之地。黃河流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由于濫伐森林,水上嚴重流失,造成水旱災害頻繁,土地日益貧瘠。保護環境的意識也并非現在才有,我國古代就有“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的樸素的保護自然環境的思想。今天,我們保護環境不僅要保護環境不受污染,而且要繼承古代環境保護的思想,合理利用資源,以保證資源的永續利用。我們應該懂得解決環境問題的關鍵就是保護環境,而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為了更好地保護環境,許多國家正在廣泛地宣傳環境保護思想,制定相應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我國于1979年9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并在1983年底召開的全國第二次環境保護大會上將保護環境確立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1989年12月26日正式修改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本來很美麗的地球在我們人類的污染下,已變成了骯臟的星球。其中四種污染的情況如下:
第一種是廢物污染,單是香港人每天已制造過百萬的垃圾,而大部分垃圾都來自住宅和工商業活動,例如:建筑、拆卸、修路后所留下的物料,污水過濾后所剩下的污泥、人們用完即棄的用具、玻璃等等。差不多所有垃圾都會運去堆填,不過堆填區快要飽和了,為什麼不像美國、日本、歐洲般把垃圾燒掉?那就又省地方,又快捷了。但如燃燒一些帶有氯氣成份的東西,如塑膠,就會釋放一種名叫二惡英的有害氣體,不但會影響我們的健康,而且整個過程所需的費用很昂貴,難免政府不采用這種方法。
民營企業發展金融環境論文
內容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資金匱乏,融資困難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造成民營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從完善民營企業自身的組織制度、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建立多渠道的融資體系等方面提出解決我國民營企業融資困境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民營企業融資金融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啟動需求、增加供給、吸納就業,保證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我國民營經濟的發展仍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表現為規模總量小,產業分布散、發展速度慢、管理水平低、經營范圍窄等諸多問題。從目前情況看,融資困難、資金匱乏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因素之一。
民營企業融資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包括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內部融資是指企業將自身利潤轉化為積累,外部融資又可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直接融資是通過資本市場融資,而間接融資則是通過金融中介來進行融資。
現階段我國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具體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