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報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2 01:45: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都市報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研究都市報??癄I銷策劃
1營銷策劃的類型。
營銷策劃活動是直接服務于汽車銷售的,對于有購買需求的讀者來說,該周刊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節日營銷策劃和汽車市場活動在節日營銷策劃上,該汽車周刊利用各種各樣的節日與汽車銷售結合,即以春節、情人節、3·15消費者權益日、三八婦女節、兒童節、教師節等等節日為由頭進行策劃,把節日的特點融入其中,其標語往往都成為了最佳的廣告語。從法定假日到流行的節日,華商報幾乎用到了所有能夠用來促進汽車銷售、灌輸汽車銷售理念的日子作為選題。這的確有利于商家的商業推廣和專刊的經濟利益的獲取,對有意購買汽車或對汽車市場感興趣的讀者來說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2營銷策劃的內容。
該周刊具體的營銷策略從其內容上體現出來,根據不同類型進行分析(1)節日營銷策劃的內容分析。以節日策劃基本屬于服務于商家的節日營銷,節日營銷是商家從不放過的營銷策略之一,因此在汽車??羞@類選題的內容主要都是配合節日購車需求,提供當前汽車市場銷售信息,包括車型介紹、優惠政策、購買技巧等信息。這類文章的文風也迎合節日氛圍,輕松活潑。以2012年8月23日刊出的“鵲橋路漫漫還是改開車吧——七夕專題”這期策劃為例。該期共有8版,七夕節專題策劃占了頭4版。首版是七夕節購車優惠活動介紹、第二第三版的情侶如何選車購車的介紹、第四版的各種購車金融方案和養護車的技巧。導購類的文章占多數,其特點是:①目標受眾明確,對其不同的駕車需求有詳細的分類和描述,目的性很強,這也會提高讀者的閱讀效率;②車型介紹有針對性,重點突出,比較客觀。車型的介紹包括很多方面,消費者購車時也會考慮多項參數,但對于主題明確、需求明確的消費者來說,對車型的介紹就應該有的放矢,針對具體的需求突出推薦車型的優勢,對消費者來說選擇就更加明晰。③文章從生活情境切入,輕松活潑,親切自然,可讀性強。(2)汽車活動策劃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車展活動,其目的主要是圍繞活動來推進汽車的銷售和擴大??绊懥?,因此內容也主要是向讀者介紹活動舉辦的時間、地點、車型、參與活動的方式等。一類是各類評選頒獎活動。主要是對表現突出的車企、車型、行業人物等的展示和評選,成為消費者購車選擇品牌的重要參考。首先,作為一期對車展活動的策劃,其作用不僅是為讀者提供一份參觀車展和購買新車的參考手冊,也同時為參展商和參展車型提供一個展示和宣傳的平臺。從這兩方面來說該汽車周刊對車展選題的策劃做的相當全面,幾乎都以超過十版的版面進行報道,信息量大,條理清晰。其次,對于各類評選頒獎活動來說,目的主要在于為消費者提供權威前沿的消費指南,更期望通過評選督促經銷商誠信經營、提升客戶滿意度。以2011年中國(西安)車市總評榜為例,該活動歷時一個多月,其策劃包括:打榜特刊、參評車型測評專題(上()下)、揭榜特刊四個。作為一個大型的評選類活動策劃,這期的中國(西安)車市總評榜在以下幾個方面表現突出:一是活動流程設計的完整有序。二是重視與讀者的互動,且互動有效。三是能夠以專業的視角提供多方位的資料。雖然《華商報·汽車周刊》經過15年的發展已成為西安地區汽車廣告投放最佳的媒體,受到眾多愛車讀者的關注,但若想穩固并擴大影響力,樹立報紙專刊中的品牌???,還需進一步拓寬營銷策劃的創新思路。首先,從老話題中挖掘新線索。節日營銷和活動策劃是比較容易重復的主題,如何從老話題中找出新意,另辟蹊徑,可以結合當前消費熱點、市場動態進行嘗試。以《華西都市報·汽車周刊》2012年3月15日的策劃為例,以往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汽車周刊往往會以誠信為主題結合相關評選活動進行策劃,而它則選擇了“口碑”這一角度,以“又到3.15口碑載路口水滔滔”為選題,觀察到有遠見的汽車廠商開始重視品牌形象,重視消費者心目中的“口碑”,他們已深諳:“口碑,才是真正持久傳播的力量”,以此策劃了該期主題。其次,多關注行業內外新聞,挖掘新線索《。華商報·汽車周刊》也有這類選題,但數量不多,而通過行業內外各類新聞中挖掘出涉及行業的線索,并結合現實生活做出服務性,這樣的專刊稿件才能更吸引讀者。因此該報應該重視此類選題,并善于將新聞性與服務性進行巧妙結合,給讀者豐富的閱讀體驗。第三,多與業內人士交流并深入市場,發現新現象,提出新觀點。作為專刊就一定要體現“專”的特點,它不僅要全面反映這個行業的發展動態,還要站在一個更高的臺階上看整個行業,對整個行業的發展脈絡有明確而理性的分析,通過敏銳、獨特而深刻的觀點來助推行業的前進。第四,通過媒體之間的合作創新擴大策劃的影響力。這主要體現在活動策劃上,通過多媒體間的聯合,或依托國內其他強勢媒體的合作,能夠大大開拓專刊的視野,整合新聞資源,增強媒體的策劃報道能力,從而提高??暮诵母偁幜Α?/p>
作者:陳婷單位: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報業都市報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都市報機關報新聞改革報紙市場化經營
[論文摘要]在中國當代新聞改革的進程中,都市報的出現具有標志性的意義,它扭轉了由機關報形成的“官報官辦,官訂官看”的傳統法,實現了報紙向社會傳播的回歸。都市報定位于市民生活報,特別強調新聞性和服務性,采取市場化經營的策略。但都市報在新聞報道和反映市民要求時往往流于生活瑣事;由于追求“賣點”,表現媚俗、低俗的品格。都市報應該逐步體現大報品格,要推出重大主題的報道,敢于進行輿論監督,才有希望從都市報中創出中國的世界級大報。
一、都市報以社會傳播為己任
在當代新聞改革的進程中,都市報的出現具有標志性的意義,就是在大量的以組織傳播為己任的報紙之外,都市報的出現標志著以社會傳播為己任的報紙的產生。要說清這個道理,必須回顧歷史上另外兩次新聞改革。
一是1942年延安《解放日報》改版,二是1956年《人民日報》改版。由于共產黨在進行改革時所面臨的任務和黨內外的條件各有不同,這三次改革的做法和結果也就不同,但是它們又有一定的傳承關系。[1]
《解放日報》是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辦的第一張大型日報。當時它像一般的報紙一樣,面向社會各種新聞,雖然他它有著它所代表的政黨的傾向性。那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在進行,它通常把國際新聞放在首位。在中央黨校上的講話,即全黨開展整風運動的動員報告,被放在了第三版的右下角,處理為一條三欄題的消息。改版后,報紙頭版多刊登黨的中心工作的消息,而且經常占據頭條。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這次改版使《解放日報》完成了從社會傳播向組織傳播的過渡?!督夥湃請蟆窂拇瞬辉偈羌扔猩鐣杂钟袩o產階級傾向性的普通新聞紙,而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旗幟、號角和鼓風機。其主要功能不再是向社會告知新聞,而是宣傳目的高于新聞告知的組織傳播,是以傳播為手段,整合資源,去實現組織的目標。[2]
都市報發展對策分析論文
一、都市報“邁進主流化”的原因
從本質上講,都市報“主流化”是我國報界經常提到的“小報大報化”。很多都市報在經歷了市場競爭洗禮之后,開始嚴肅地思考自己的走勢,通過尋求自身的“主流化”,來適應新的形勢。以下從《三湘都市報》的改革來看促使都市報“主流化”的現實動因。
1.激烈的報業市場競爭
從整體而言,長沙報業呈現出了白熱化的競爭態勢。以《三湘都市報》、《瀟湘晨報》、《長沙晚報》為主的幾張報紙尚處于各自實力不算懸殊的競爭對峙階段,但湖南廣電等電子媒體對平面媒體造成了強力擠壓,形成另一層競爭。所以,同質媒體的競爭,異質媒體的競爭,以及讀者對報紙越來越高的要求和越來越挑剔的眼光,對辦報人來講,戰略戰術的選擇需要理性基礎上的創新。簡單的盲從,簡單的低層次報業競爭,很有可能幾敗俱傷,像《東方新報》的折戟長沙就是個例子。因此,改革創新就成了《三湘都市報》最終的落腳點。②
在飽受惡性同質競爭的煩擾、進一步發展受到制約時,都市報將“邁向主流媒體”作為其發展的一個措施,“邁向主流媒體”的目的是尋求差異化,獲得良性發展的空間,通過提升報格來增強市場競爭力。由此可見,都市報尋求“主流化”是激烈的報業市場競爭所致。
2.都市報主流化的現實依據
都市報面臨主流化的新挑戰探究論文
摘要:《三湘都市報》在主流化過程中,形成了一些初步的對策:準確定位,確保老百姓喜聞樂見;做精做深時政新聞、深度報道和評論,增強權威性;加強創新意識,提高報紙質量;改革用人機制,留住和吸引人才等。
關鍵詞:《三湘都市報》主流化原因對策
據統計,到2005年,全國出版的1926種各類報紙中,黨報438種,占全國報紙總量的23%;晚報、都市類報紙285種,占15%,已經成為我國第二大報紙門類。有人說,都市報是在全國2000多種報紙激烈競爭和市場分割基本完畢的歷史條件下誕生的這種說法不無依據。都市報帶來了中國報業市場的大發展,但也產生了一些問題。如“小報”作風盛行、惡性同質競爭日甚等等。
鑒于此,1998年《華西都市報》提出要“邁向主流媒體”,并訴諸辦報實踐。其它都市報及一些地市晚報隨即跟進,宣稱要打造主流媒體。新創刊的都市報也發揮后發優勢,從一開始就呈現出明顯的主流媒體的取向。主流化已經成為都市報改革發展的趨勢。
一、都市報“邁進主流化”的原因
從本質上講,都市報“主流化”是我國報界經常提到的“小報大報化”。很多都市報在經歷了市場競爭洗禮之后,開始嚴肅地思考自己的走勢,通過尋求自身的“主流化”,來適應新的形勢。以下從《三湘都市報》的改革來看促使都市報“主流化”的現實動因。
報業意義改革論文
內容提要:在中國當代新聞改革的進程中,都市報的出現具有標志性的意義,它扭轉了由機關報形成的“官報官辦,官訂官看”的傳統做法,實現了報紙向社會傳播的回歸。都市報是在人口結構向城市化發展,“自負盈虧”經濟法則進入新聞領域,人們的文化消費明顯增長等條件下出現的。都市報定位于市民生活報,特別強調新聞性和服務性,采取市場化經營的策略。但都市報在新聞報道和反映市民要求時往往流于生活瑣事;由于追求“賣點”,表現媚俗、低俗的品格。都市報應該逐步體現大報品格,要推出重大主題的報道,敢于進行輿論監督,才有希望從都市報中創出中國的世界級大報。
關鍵詞:都市報機關報新聞改革報紙市場化經營
都市報以社會傳播為己任
在當代新聞改革的進程中,都市報的出現具有標志性的意義,就是在大量的以組織傳播為己任(至少實質上是如此)的報紙之外,都市報的出現標志著以社會傳播為己任的報紙的產生。要說清這個道理,必須回顧歷史上另外兩次新聞改革。
當代中國的新聞改革,主要是指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的新聞改革。但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堪稱新聞改革的還有另外兩次:一是1942年延安《解放日報》改版,二是1956年《人民日報》改版。由于共產黨在進行改革時所面臨的任務和黨內外的條件各有不同,這三次改革的做法和結果也就不同,但是它們又有一定的傳承關系。[1]
《解放日報》是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辦的第一張大型日報。當時它像一般的報紙一樣,面向社會各種新聞,雖然他它有著它所代表的政黨的傾向性。那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在進行,它通常把國際新聞放在首位。在中央黨校上的講話,即全黨開展整風運動的動員報告,被放在了第三版的右下角,處理為一條三欄題的消息。改版后,報紙頭版多刊登黨的中心工作的消息,而且經常占據頭條。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這次改版使《解放日報》完成了從社會傳播向組織傳播的過渡。《解放日報》從此不再是既有社會性又有無產階級傾向性的普通新聞紙,而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旗幟、號角和鼓風機。其主要功能不再是向社會告知新聞,而是宣傳目的高于新聞告知的組織傳播,是以傳播為手段,整合資源,去實現組織的目標。[2]
都市報業意義改革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在中國當代新聞改革的進程中,都市報的出現具有標志性的意義,它扭轉了由機關報形成的“官報官辦,官訂官看”的傳統做法,實現了報紙向社會傳播的回歸。都市報是在人口結構向城市化發展,“自負盈虧”經濟法則進入新聞領域,人們的文化消費明顯增長等條件下出現的。都市報定位于市民生活報,特別強調新聞性和服務性,采取市場化經營的策略。但都市報在新聞報道和反映市民要求時往往流于生活瑣事;由于追求“賣點”,表現媚俗、低俗的品格。都市報應該逐步體現大報品格,要推出重大主題的報道,敢于進行輿論監督,才有希望從都市報中創出中國的世界級大報。
關鍵詞:都市報機關報新聞改革報紙市場化經營
都市報以社會傳播為己任
在當代新聞改革的進程中,都市報的出現具有標志性的意義,就是在大量的以組織傳播為己任(至少實質上是如此)的報紙之外,都市報的出現標志著以社會傳播為己任的報紙的產生。要說清這個道理,必須回顧歷史上另外兩次新聞改革。
當代中國的新聞改革,主要是指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的新聞改革。但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堪稱新聞改革的還有另外兩次:一是1942年延安《解放日報》改版,二是1956年《人民日報》改版。由于共產黨在進行改革時所面臨的任務和黨內外的條件各有不同,這三次改革的做法和結果也就不同,但是它們又有一定的傳承關系。[1]
《解放日報》是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辦的第一張大型日報。當時它像一般的報紙一樣,面向社會各種新聞,雖然他它有著它所代表的政黨的傾向性。那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在進行,它通常把國際新聞放在首位。在中央黨校上的講話,即全黨開展整風運動的動員報告,被放在了第三版的右下角,處理為一條三欄題的消息。改版后,報紙頭版多刊登黨的中心工作的消息,而且經常占據頭條。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這次改版使《解放日報》完成了從社會傳播向組織傳播的過渡?!督夥湃請蟆窂拇瞬辉偈羌扔猩鐣杂钟袩o產階級傾向性的普通新聞紙,而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旗幟、號角和鼓風機。其主要功能不再是向社會告知新聞,而是宣傳目的高于新聞告知的組織傳播,是以傳播為手段,整合資源,去實現組織的目標。[2]
地市級廣播電視報轉型的誤區及建議
廣播電視報,是指由廣播電臺、電視臺創辦、以刊載廣播電視節目和評介為主要內容的紙質定期出版物。作為廣電系統的成員,廣播電視報是廣播、電視的衍生媒體,它必然依附于廣播電臺和電視臺,它的存在和發展與廣播、電視的發展密不可分。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是中國廣播電視報發展的黃金時期,絕大多數地市級廣播電視報就是在這個時期創辦并得到快速發展的?!岸κ⑵谌珖袕V播電視報300多家,每期總發行5千多萬份,占同期全國所有報紙總發行數的1/7,絕大多數在當地的報刊發行量中遙居首位。”①
一、廣播電視報的困境與轉型
中國的媒介生態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就發生了劇變:傳統媒體的市場化加速,為了爭奪受眾和廣告份額,它們彼此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ヂ摼W等新媒體快速成長,它們開始搶占傳統媒體的受眾和市場。廣播電視報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日趨惡化,它們的“生態位”受到其它類型報紙和互聯網的侵襲。廣播電視報喪失了獨家壟斷刊登廣播電視節目表的特權,一些日報、晚報、都市報等綜合類報紙也開始詳盡刊登廣播、電視的節目預告和評介,綜合類報紙的跨界使得廣播電視報導聽、導視的功能被分流弱化。廣播電視報的核心競爭力和主要功能逐漸喪失,它們的生存空間從此日漸萎縮?!?0年代以后,城市晚報、娛樂報、都市報異軍突起,后來居上,廣播電視報整體上陷入低迷?!雹诘厥屑墢V播電視報處于各層級廣播電視報的最低端,報業市場相對狹小。因此,它們遭遇的競爭和面臨的困難比中央級、省級廣播電視報更加嚴重。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各地諸多地市級廣播電視報好景不再,陸續出現讀者減少、發行量下降、影響力降低和廣告經營額下滑的困境。面對空前的壓力和困境,一些地市級廣播電視報依然無動于衷,繼續維持原有定位和發展策略得過且過混日子。然而,絕大多數地級市廣播電視報對媒介生態的變遷十分敏感,它們積極應對,努力適應、調整和突圍。一些地級市廣播電視報對自身重新加以定位,試圖超越廣電的“限制”向綜合性都市報轉型?!渡坳枏V播電視報》就是一家嘗試通過向綜合性都市報轉型從而突破困境的媒體。
二、《邵陽廣播電視報》的概況及其轉型
《邵陽廣播電視報》是由邵陽人民廣播電臺、邵陽電視臺在1988年創辦的一家地市級媒體。當時,它只是一張以介紹邵陽廣播電臺和邵陽電視臺的節目為主要內容、售價僅5分錢的鉛印小報,但受到邵陽市廣大市民熱情追捧,市區家家戶戶幾乎都訂閱有《邵陽廣播電視報》。20世紀90年代,隨著社會環境和媒介生態的變化,《邵陽廣播電視報》的運營出現困難。為了應對這種變化,《邵陽廣播電視報》開始進行調整轉型。《邵陽廣播電視報》最先采取的調整措施是“擴版”,試圖通過豐富報紙的內容、增加信息量來留住原有讀者、吸引新受眾。1993年8月,《邵陽廣播電視報》第1次擴版,從4開4版擴為4開8版。2001年1月,《邵陽廣播電視報》第2次擴版,由8版擴為12版。2005年,《邵陽廣播電視報》第3次擴版,由12版擴改為16版。“擴版”這種常規性的調整措施并沒有讓《邵陽廣播電視報》走出困境,《邵陽廣播電視報》自我調整的步伐明顯加大。2008年4月8日,《邵陽廣播電視報》更名為《邵陽城市報》,從此“告別廣電”徹底向綜合性都市報轉型。轉型后的《邵陽城市報》以“責任媒體,百姓情懷”為辦報宗旨,以“立足城市、放眼農村、關注民眾、服務大眾”為服務理念,報紙欄目新聞化,報紙內容都市化、生活化?,F在,《邵陽城市報》由湖南省新聞出版局主管、邵陽廣播電視臺主辦,新聞從業人員為14人。報紙4開16版,周二、周五出版。報紙期發行量約為5萬份,發行以邵陽城區為主,覆蓋八縣一市三區,發行以訂閱為主,報刊亭也有銷售。目前,《邵陽城市報》經常性欄目有新聞、關注、民情通道、銳評、情感、副刊、連載、微博等?!靶侣劇睓谀恳钥巧坳柺屑笆休牳骺h、市的政治新聞、經濟新聞、社會新聞等為主。“關注”欄目是對本地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和焦點話題的報道。“民情通道”欄目主要反映邵陽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并聯系相關政府部門,促使問題得到解決。“銳評”欄目主要是一些針對時事熱點的短小尖銳的評論。“情感”欄目則是刊發當下都市人的各種情感故事。“微博”欄目選取的是勵志小散文和網絡短新聞。除了上述的經常性欄目以外,《邵陽城市報》還不定時地開辟金融、教育、人物、保健、生活、汽車等專欄。這些非常規的專欄一般圍繞廣告經營來確定欄目和欄目內容?!渡坳柍鞘袌蟆废Mㄟ^欄目、欄目內容與廣告的相關性來吸引廣告客戶,從而提升報紙的創收能力。
三、從《邵陽廣播電視報》轉型路徑看地市級廣播電視報轉型的誤區
我國報紙媒介角色研究論文
關鍵詞:危機報道媒介角色社會公器政府代言人
[摘要]:
公共危機事件是一種相當集中、強烈的新聞事件,媒介在危機事件報道中的角色定位是由媒介的性質所決定的。而觀察媒介在公共危機事件中的表現,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和探詢媒介的角色與功能。2008年發生在中國的“三鹿奶粉事件”是一起重大食品安全危機事件,本文從媒介角色理論出發,從報道數量、報道主題、新聞來源、報道類型、版面等幾個方面對比分析了我國《人民日報》、《河北日報》、《燕趙都市報》、《新京報》及《蘭州晨報》對這一事件的報道,研究發現:不同性質、不同層級及不同地域間的報紙媒體在對這一事件報道中擔當了不同的角色,實現著不同的功能。
一、研究背景
現代社會中,媒介的角色認知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關注,傳媒有“時代的晴雨表”、“社會雷達”之稱,被認為是社會生活的傳感器,也是社會進步的推進器。從傳播學意義上來看,這標志著傳播禁忌在一定程度上的消減、傳播觀念的更新、以及傳播方式的多樣化?!按蟊妭髅降慕巧辉偈菃我坏摹砩唷汀麄髡摺?,而是同時兼具輿論監督者、平民代言人、公德引導者、新型教育者、娛樂弄潮兒和情感溝通者等多種社會角色?!雹佼敶袊鴤髅?,應當履行其作為信息平臺的公共性的職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知情權的實現,盡快完成從單一的“新聞宣傳員”向多功能的“社會公器”角色的轉變。
公共危機事件是一種相當集中、強烈的新聞事件,媒介在危機報道中的角色扮演是由媒介的性質所決定的,而觀察媒介在公共危機事件中的表現,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和探詢媒介的角色扮演。近年來連續發生的公共危機事件,給我們提供了考察媒介角色的窗口。
環保執法宣傳教育方案
環保執法宣傳教育方案
一、宣傳目的
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決定》和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精神,通過堅持不懈地開展環境政策法規宣傳教育,倡導環境文化和生態文明,及時報道表彰環境保護的先進典型和公開揭露批評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違法行為,不斷提高全社會的環境法制觀念,提高依法行政和守法經營意識,提升全民環境倫理道德水準和自覺約束自身環境行為的能力,努力營造一個環境保護方面“知法、守法、維法”的良好輿論氛圍,為加快推進長沙環境保護工作的歷史性轉變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具體內容
1、開展國務院《決定》和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的主題宣傳和環境影響評價、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排污收費制度等環境政策法規宣傳,在新聞媒體設立固定欄目引導市民開展針對環境法律法規和長沙環境質量的討論和建議活動;另外,通過案例分析、法律法規解讀、情況處置建議、律師幫助熱線等方式開展環境違法民間索賠案例宣傳活動,積極為老百姓這一弱勢群體提供環保方面的法律援助,努力提高全社會的環境法制觀念,提高依法行政和守法經營意識,為環境保護工作爭取最大范圍的公眾支持,完善環境保護的社會輿論監督體系。
2、重點宣傳以“2006年起,力爭2年內拆除城區三環線以內所有燃煤鍋爐及其煙囪”為目標的清潔能源工作,集中報道影響城市景觀閑置磚制煙囪的爆破拆除,三環線范圍內燃煤鍋爐的拆除或改燒等環境整治行動;并及時報道表彰主動配合、支持環保部門開展環境污染治理的先進典型,揭露批評違反環保法律法規造成環境污染的企業單位。
都市報體育新聞報道特點
從20世紀90年代后半葉起,都市報開始進入我國報界。都市報有平民化的品味和風格,主要根據市民的興趣特點來選擇消息,而體育新聞有大眾性,娛樂性,全球性特點,成為吸引受眾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成為我國都市報擴大自身影響,爭取受眾的必要報道內容。目前,我國都市報對重大體育新聞報道的質量良莠不齊,本文從橫向上探討同城都市報大運會報道的規律、特點,價值選擇,探索如何更好地組織重點新聞報道。為今后我國都市報對大型賽事報道提供借鑒以及提高媒體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1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文以同城都市報的《深圳晚報》《深圳特區報》和《深圳商報》為研究對象,以三家報紙大運報道為基礎,選取8月11一25日為期十五天(開幕前一日和閉幕后一日)的大運報道為樣本,將在此時間內的三家都市報上有關大運會報道的主題和體裁的新聞、評論等列為分析樣本,然后采用定量及定性相結合的方法。主要采用內容分析、統計分析、比較分析等方法,以數據、圖表和文字等來表達。
2三報大運會體育新聞報道總量分析
通過對三報關于大運報道總量查閱統計,以及對其中文字稿量和版面的分析,可以反映出三家都市報在大運報道中的規模,形式、內容和傳播效果等方面的不同,從橫向上研究大運報道的規律與特點,為今后大型賽事報道提供參考。
2.1三報大運會報道文字稿量分析大運會在家門口舉辦,作為本土媒體,晚報、特區報報和商報單從報道的數量來看,三報大運會的文字稿總量就達到2456篇。其中特區報大運會報道文字稿量達到996篇,高居榜首;晚報以803篇占第二位;商報文字稿量為657篇。從三報占文字稿總量的比例來看,特區報占三報大運會報道文字稿總量的41%,比重最大,大大超過晚報33%和商報26%的比例。與其他兩家媒體相比,特區報消息條數多、信息量大,總版面243版,平均每版為4-6篇,甚至更多。超大的信息容量是特區報的一大特色,也是其最大滿足受眾信息需求,搶占市場的制勝法則之一。從具體時間分布上來看,在8月11-25日期間關于大運會報道的文字稿數量隨著時間變化的情況如圖1所示:晚報、特區報、商報日均發文字稿量分別為53篇、66篇、44篇。三報在大運會期間每天的報道量變化不大,在平均量上下波動,相對比較平穩,沒有出現報道量不均衡和大起大落的現象。這表明同城都市報對大運會的關注度都比較高,報道態度基本一致,這也符合大運會作為世界性大型綜合體育賽事能夠吸引國內外媒體關注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