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計劃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4 10:38: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發展計劃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科技發展計劃
**期間是我省現代化建設和科技強省建設的關鍵時期,制訂并組織實施**科技發展計劃,部署科技發展和改革的重點工作,對于提高科技持續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一、科技進步的**回顧和**發展要求
**期間,我省深入實施科教興省戰略,大力推進科技進步,科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為**科技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堅持實行市縣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省科技進步先進縣(市、區)達到47個,全省科技投入持續增長,**年達到約110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8%,其中財政科技投入達到13.13億元,比**年增加2.7倍。組織實施了128項重大科技項目,農業種子種苗、農產品精深加工以及其他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得到加強,數字化消費類電子產品、潔凈煤燃燒技術、非晶材料、氟化工、新農藥、新藥物等方面的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不斷加快。**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253億元,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的17.5%。杭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加速發展,10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勢頭良好,培育了648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環保和節能技術在傳統產業中廣泛運用,進行了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的試點示范和推廣應用工作,設計、管理、營銷等軟件技術應用推廣初見成效;信息網絡、電子商務發展迅速,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科技體制改革逐步深化。技術開發類院所在**年底前已基本實現向企業化的轉制,農業和社會公益類院所完善內部運行機制,逐步推行企業化管理。制定并落實鼓勵技術要素參與收益分配政策,留學回國人員和科技人員投身創業人數逐年增加。技術市場初步得到培育和發展,**年技術市場成交合同登記額達27.1億元。應用基礎研究力度加大,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發表的論文數連續幾年居地方自然科學基金的前列,有100多項基礎性研究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全省已建立81個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試驗基地、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43個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和117個企業技術中心。
**期間,我省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帶來了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國際競爭的進一步加劇,科技競爭力已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前途和命運的決定性力量。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加入世貿組織在即,國內市場競爭加劇,發展環境不斷變化,對科技進步提出了更高要求。科技發展、科技體制改革面臨著復雜的形勢和良好的機遇。當前科技進步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科技體制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科技與經濟的結合的運行機制尚未完全建立;科技人才資源總量不足,結構也不盡合理,尤其是高素質人才缺乏;科技投入不足,企業自主研究開發能力不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產品還比較缺乏;技術市場發育相對滯后;科研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區域科技創新體系有待完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相對不足,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帶動能力偏弱。這些制約我省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必須切實加以解決。為此,我們要進一步落?quot;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思想,抓住世界科技革命的機遇,緊緊圍繞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和推進信息化、工業化、城市化和市場化的要求,全面實施科教興省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切實加強科技進步和創新,以高新技術產業化為主線,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社會發展,把浙江建設成為科技強省、經濟強省。
二、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
(一)指導思想
畜禽養殖發展計劃
一、總論
(一)規劃目的
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市畜禽養殖區域劃分規定和**市畜禽養殖區域劃分及養殖污染控制實施方案的通知》(**府發〔2007〕103號)精神,為切實做好我縣畜禽養殖業污染環境防治工作,促進畜禽養殖廢物綜合利用和生態養殖、生態農業的發展,特編制本規劃。
(二)規劃期限
2005—2011年,展望到2015年。
二、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
政府發展計劃
20*年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一年,也是實施“打造新型工業重鎮、文化旅游勝地、區域商貿中心、開放港口城市”發展戰略、建設區域中心城市和魅力九江首善之區的起步之年。在新的一年里,全區上下要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和***五中、六中全會和省第十二次、市第九次黨代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著力實施“三產強區,文化興區,環境惠區,民本建區”戰略,以項目拉動為舉措,以稅源經濟為切入點,以大開放為主戰略,揚商貿優勢,創文化品牌,塑城市形象,抓民生熱點,建平安家園,爭當全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排頭兵,著力建設魅力九江的首善之區。2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177億元,較上年增長16%;其中第一產業增長4%,第二產業增長9%;財政總收入4.56億元,增長18%,地方財政收入2.49億元,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億元,增長30%;引進內資20億元,增長29%,利用外資2000萬美元,增長54%;城鎮登記失業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69‰以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民營經濟在財政收入中的比重和文化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有所提升。為此必須實施項目推進,把發展落實到項目上來,著力抓好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用項目增強后勁,以項目促進發展。
20*年,我區一要圍繞推進中心商貿經濟圈建設,整合商業資源,抓好京九市場改造升級工程、廬山南路飲食特色街、潯陽路高檔服裝街、潯陽蔬菜市場擴建、糧食交易市場、沃爾瑪超市、豐源·金廬廣場、人民路商務廣場、農改超等工程建設,打造商貿載體,聚集商貿優勢;二要圍繞推進現代服務經濟圈建設,結合老城改造,抓好南門口舊城改造、香榭麗舍、桃園路(原南海路)、金穗大廈、清波湖畔、麗景灣花園、油化廠地段開發、九江豪庭民政局地段開發、潯陽江畔住宅小區、信華城市廣場、信華城市花園、殷家販地段開發、南湖廣場商務中心、潯虹小區11號樓、市第五醫院住宅樓等商貿樓宇設施工程,拓展樓宇經濟;三要圍繞推進文化旅游經濟圈建設,抓好環城路休閑文化街、文化宮廣場改造、挖掘潯陽歷史文化、“一江兩湖”文化景觀、“潯陽八景”風景線、歷史影視基地、建設商埠歷史文化街區、演藝娛樂城(火柴廠地段改造)、潯陽文化識別系統、民間文化產業化、生態文化教育基地、開展“倡導生態文明、共建山水潯陽”活動、承辦全國社區文化藝術節、開展“一街一品”特色文化活動等工程;四要圍繞推進沿江工業經濟圈建設,抓好潯陽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年內引進兩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落戶工業園;五要圍繞完善城市功能,抓好社區服務大樓、潯陽區大王廟村復建點、潯陽區三里村復建點、潯陽區金雞坡村復建點、梅綻坡改造、味精廠周邊改造、備戰路、長虹東路、琴湖大道、花果園地段改造、九江贛北化工廠周邊地段改造、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項目、小區、路面保潔市場化項目、環衛硬件設施投入項目、提升城區美化亮化品味項目、城管系統資源整合項目、銅九鐵路(潯陽區段)工程等項目建設;六要圍繞打造平安潯陽、環境惠區戰略,著力實施社會治安整治、確保公共安全,深化流動人口管理、加強法制教育宣傳,營造廉潔高效的政策環境、服務環境,營造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七要圍繞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抓緊實施新村小學、外國語小學的改造擴建、潯陽區疾控中心改造、潯陽區國際發展署艾滋病項目等教育、衛生項目。
文化旅游發展計劃
文化事業和旅游產生發展的關鍵一年。我們一定要緊緊抓住全區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以新姿態、新作風、新思路,努力實現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新跨越。
今年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市區第九次黨代會精神,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推進和諧文化建設,緊緊圍繞我區“一二三六”經濟發展布局,以爭創全國文化先進區為目標,確立“深化事業、推進產業、發展旅游、強化管理、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多方利用區域豐富的文化資源,構建完善的文化事業體系和文化產業格局,為努力打造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高雅文化與大眾文化相互交融的高品位、多樣化、開放型的文化強區,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文化和旅游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努力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增強文化工作的自主創新能力,著力在提升區域文化品位、完善文化設施、發展基層文化、提高精品文化、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創新體制機制等方面下功夫,進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和諧*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今年主要工作目標是:群文工作:舉辦100場群眾喜聞樂見,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活動;培訓各類文藝骨干100名;新增各類文藝團隊20支;舉辦各類培訓講座1000人次;創作文藝作品100個,獲市級以上各類獎項10個。
旅游工作:完成文脈挖掘、整合、利用和推介;完成“龍飛渡蹕”牌坊、“天子津渡”遺址公園規劃設計工作;做好義和團呂祖堂壇口遺址整合開發;完成*舊址搬址,推進施工建設。
文物文博工人:做好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積極搞好《*歷史文脈》編撰工作;完成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收集和整理。
黨員發展計劃
發展黨員是黨的組織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性工作。黨員隊伍結構和新黨員質量狀況如何,直接影響著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關系到黨的事業的興衰成敗,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順利實現。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1、指導思想。今后五年黨員發展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奮斗目標,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大局,著眼于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和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深入開展“雙培雙帶”活動,大力加強和改進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建設,重點做好在生產、工作一線和青年、婦女、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工作,不斷擴大組織發展工作的覆蓋面,努力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規模適度、作用突出的黨員隊伍,為實現全縣經濟跨越式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2、工作任務。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務是:全縣黨員每年平均增量不少于350名,到2011年底,全縣黨員人數達到11485名,占全縣人口總數8.2%以上。其中:35歲以下青年黨員達到3061名,占全縣黨員總數的26.7%,婦女黨員達到1885名,占全縣黨員總數的16.4%,高中及以上學歷的黨員達到5985名,占全縣黨員總數的52.1%以上。各基層黨委年度之間計劃數量、發展數量的浮動,應不低于8%,要徹底解決部分黨組織多年不發展黨員的問題,不出現三年以上不發展黨員的支部。各基層黨委入黨積極分子數量應達到黨員總數的15%以上,全縣入黨積極分子隊伍每年應保持在1000人以上。
二、工作措施
1、加大入黨積極分子的選拔力度,保證入黨積極分子數量。全縣各級黨組織要以吸收青年、婦女和生產工作一線的入黨積極分子為工作重點,及時把那些品德好、素質高、年紀輕、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優秀分子吸收到入黨積極分子隊伍中。入黨積極分子的年齡一般不超過35歲,婦女要占到入黨積極分子總數的35%以上,生產、工作一線和青年要占到80%以上。
奶業發展計劃
為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加快“主輔換位”步伐,結合我縣奶牛發展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屆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縣委工作會議精神,以發展奶牛產業、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提升奶牛生產標準化水平為核心,不斷壯大奶源生產基地,推進“主輔換位”步伐,促進奶牛產業化進程,推動我縣奶牛產業健康發展。
二、發展目標
以年上半年完成的各項指標為基數,到年奶牛存欄達到6.989萬頭(包括鄉鎮及各單位招商奶牛存欄1.545萬頭),日交售鮮奶平均346.4噸,年交售鮮奶17.795萬噸(包括鄉鎮及各單位招商奶牛產奶量7.725萬噸)。
(一)新購指標:年下半年、年、年全縣各鄉鎮奶牛新購分別為0.2萬頭、0.5萬頭、0.5萬頭;
某鎮發展計劃
2021年,鎮將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安排部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快建設美麗幸福和諧新。
一是持續抓牢疫情防控,防止疫情卷土重來。認真貫徹落實重要指示精神和各項決策部署,繼續圍繞防、控兩個環節,織密疫情防控網,進一步落實防控責任,加強人員排查,對從重點疫區來訪及歸鄉的人員,按要求做好核酸檢測和居家隔離工作。
二是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融入成渝雙城經濟。進一步提升戰略意識,制定專項方案,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全力吸引成渝投資和產業轉移。同時,找準定位,全力發展成渝雙城農副產品配套產業及倉儲物流經濟。切實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充分享受其發展紅利。
三是持續落實脫貧幫扶,有效推進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收官在即,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役的基礎上,要持續落實脫貧幫扶政策及幫扶措施,做到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切實防止返貧現象的發生。同時要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在吳氏祠村試點示范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勇于探索,形成路徑,并全面推廣,確保鄉村振興工作不斷向前邁進。
四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便捷交通網絡。扎實開展工作,力爭臨江段改造升級工程盡早完工,切實增強農村公路安全通行能力;合理布局小微型水利工程,解決旱片死角用水問題,合理利用財政一事一議獎補項目資金和群眾自籌資金,進一步修繕我鎮轄區內蓄水工程;進一步加強宣傳動員,爭取資金補助,全面落實廁所革命工作,力爭實現農村衛生廁所全覆蓋。
五是扎實做好惠民幫扶,大力發展文體事業。緊緊聚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民生熱點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圍繞與群眾密切相關的計生、低保、就業等辦實事辦好事;繼續完善城鄉救助體系,實現動態管理下的城鄉低保應保盡保,堅持嚴進寬出,做到新增對象個個入戶,嚴格執行村(居)調查、評議、公示、鎮審核、集體評審等程序;持續開展送文化、送文藝下鄉活動。同時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創建、環境保護等工作積極創新開展各類文體活動,進一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政府發展計劃
200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實施“***”規劃承上啟下的一年,做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保持又好又快的發展態勢,對于全面推進“***”規劃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深入推進“三產強區,文化興區,環境惠區,民本建區”發展戰略,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壯大規模,提升水平;堅持以社會建設為重點,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堅持以改善民生為目標,以人為本,促進和諧,努力實現潯陽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主要指標。
2008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206億元,增長16%;財政總收入突破5億元,增長19%,地方財政收入2.75億元,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3.8億元,增長27.9%;引進區外資金20億元;利用外資2500萬美元,增長18%;城鎮登記失業控制在4.5%以內;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83‰以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3億元,增長12.4%;民營經濟在財政收入中的比重在GDP中的比重有所提升。
三、主要任務。
政府發展計劃
20*年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一年,也是實施“打造新型工業重鎮、文化旅游勝地、區域商貿中心、開放港口城市”發展戰略、建設區域中心城市和魅力九江首善之區的起步之年。在新的一年里,全區上下要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和***五中、六中全會和省第十二次、市第九次黨代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著力實施“三產強區,文化興區,環境惠區,民本建區”戰略,以項目拉動為舉措,以稅源經濟為切入點,以大開放為主戰略,揚商貿優勢,創文化品牌,塑城市形象,抓民生熱點,建平安家園,爭當全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排頭兵,著力建設魅力九江的首善之區。2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177億元,較上年增長16%;其中第一產業增長4%,第二產業增長9%;財政總收入4.56億元,增長18%,地方財政收入2.49億元,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億元,增長30%;引進內資20億元,增長29%,利用外資2000萬美元,增長54%;城鎮登記失業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69‰以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民營經濟在財政收入中的比重和文化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有所提升。為此必須實施項目推進,把發展落實到項目上來,著力抓好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用項目增強后勁,以項目促進發展。
20*年,我區一要圍繞推進中心商貿經濟圈建設,整合商業資源,抓好京九市場改造升級工程、廬山南路飲食特色街、潯陽路高檔服裝街、潯陽蔬菜市場擴建、糧食交易市場、沃爾瑪超市、豐源·金廬廣場、人民路商務廣場、農改超等工程建設,打造商貿載體,聚集商貿優勢;二要圍繞推進現代服務經濟圈建設,結合老城改造,抓好南門口舊城改造、香榭麗舍、桃園路(原南海路)、金穗大廈、清波湖畔、麗景灣花園、油化廠地段開發、九江豪庭民政局地段開發、潯陽江畔住宅小區、信華城市廣場、信華城市花園、殷家販地段開發、南湖廣場商務中心、潯虹小區11號樓、市第五醫院住宅樓等商貿樓宇設施工程,拓展樓宇經濟;三要圍繞推進文化旅游經濟圈建設,抓好環城路休閑文化街、文化宮廣場改造、挖掘潯陽歷史文化、“一江兩湖”文化景觀、“潯陽八景”風景線、歷史影視基地、建設商埠歷史文化街區、演藝娛樂城(火柴廠地段改造)、潯陽文化識別系統、民間文化產業化、生態文化教育基地、開展“倡導生態文明、共建山水潯陽”活動、承辦全國社區文化藝術節、開展“一街一品”特色文化活動等工程;四要圍繞推進沿江工業經濟圈建設,抓好潯陽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年內引進兩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落戶工業園;五要圍繞完善城市功能,抓好社區服務大樓、潯陽區大王廟村復建點、潯陽區三里村復建點、潯陽區金雞坡村復建點、梅綻坡改造、味精廠周邊改造、備戰路、長虹東路、琴湖大道、花果園地段改造、九江贛北化工廠周邊地段改造、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項目、小區、路面保潔市場化項目、環衛硬件設施投入項目、提升城區美化亮化品味項目、城管系統資源整合項目、銅九鐵路(潯陽區段)工程等項目建設;六要圍繞打造平安潯陽、環境惠區戰略,著力實施社會治安整治、確保公共安全,深化流動人口管理、加強法制教育宣傳,營造廉潔高效的政策環境、服務環境,營造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七要圍繞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抓緊實施新村小學、外國語小學的改造擴建、潯陽區疾控中心改造、潯陽區國際發展署艾滋病項目等教育、衛生項目。
發展計劃局述職報告
述職報告
(XX市發展計劃局XX)
自今年擔任市發展計劃局局長主持工作以來,我忠誠黨的事業,嚴于律己,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計劃局全體干部職工,以XX會議精神為指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圍繞“XX”工作目標,充分發揮發展計劃部門的宏觀管理職能和參謀助手作用,開拓創新,積極工作,使我市發展計劃工作在2005年出現了新面貌,有了新進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現將我履行職責的情況作具體匯報如下:
一、依法履行職責情況
我局是主管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市政府工作機構,主要負責組織編制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加強實施過程中的宏觀調控,促進群全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組織實施全市發展項目的包裝、儲備和申報,搜集、項目信息,對上爭取項目資金支持;實施項目監管;研究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運行情況,對全市經濟運行態勢進行預測、監測和分析;主管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對全市建設項目招標投標進行總體指導、協調和監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