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菜產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1 13:55: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瓜菜產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瓜菜產業考察
為了擴大公司業務,充分發揮利用已有的人員和設施,帶著這一目的我們對的縣、縣,農墾市南濱農場、縣金安農場等瓜菜產地進行了考察,詳細情況具體如下:
一、瓜菜的生產現狀
省屬熱帶氣候,主要以熱帶水果和蔬菜、稻米生產為主,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對于我們北方來說是個天然的溫室,一年四季均可種植蔬菜,蔬菜水果是農業的主業。
1、主要產品
全島蔬菜以豇豆、辣椒、茄子(矮瓜)、黃瓜(青瓜)、冬瓜、瓠瓜、苦瓜種植為主,搭配毛豆、佛手瓜、西瓜、甜瓜、空心菜等,幾乎什么菜都可種。
2、種植方法
瓜菜產業生產考察報告
一、*瓜菜的生產現狀
*省屬熱帶氣候,主要以熱帶水果和蔬菜、稻米生產為主,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對于我們北方來說是個天然的溫室,一年四季均可種植蔬菜,蔬菜水果是*農業的主業。
1、主要產品
全島蔬菜以豇豆、辣椒、茄子(矮瓜)、黃瓜(青瓜)、冬瓜、瓠瓜、苦瓜種植為主,搭配毛豆、佛手瓜、西瓜、甜瓜、空心菜等,幾乎什么菜都可種。
2、種植方法
蔬菜品種由土地所有者自行選擇,以廣東農科院蔬菜所、*蔬菜所和中國農科院蔬菜所的種子為主,多采用露地種植,起高壟,一壟兩行。水澆地多采用菜、稻、稻輪作制,蔬菜產品上市期間在12月至翌年4月,也就是大陸春節前后,此時價格高效益好。
瓜菜產業考察報告
為了擴大公司業務,充分發揮利用已有的人員和設施,帶著這一目的我們對*的文昌縣、陵水縣,*農墾三亞市南濱農場、澄邁縣金安農場等瓜菜產地進行了考察,詳細情況具體如下:
一、*瓜菜的生產現狀
*省屬熱帶氣候,主要以熱帶水果和蔬菜、稻米生產為主,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對于我們北方來說是個天然的溫室,一年四季均可種植蔬菜,蔬菜水果是*農業的主業。
1、主要產品
全島蔬菜以豇豆、辣椒、茄子(矮瓜)、黃瓜(青瓜)、冬瓜、瓠瓜、苦瓜種植為主,搭配毛豆、佛手瓜、西瓜、甜瓜、空心菜等,幾乎什么菜都可種。
2、種植方法
瓜菜產業發展工作匯報
瓜菜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瓜菜生產是農民致富的一個好門路。為科學合理地調整我市的農業產業結構,搞好農業內部的優化配置,真正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日前,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就全市瓜菜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進行了深入調查,并提出相關發展對策與建議。
一、全市瓜菜產業現狀
(一)基本情況
1、瓜菜產業發展概況:據各鎮(街道、區)調查統計,目前,全市現有菜田總面積為31893.2畝,其中,商品菜田為21893.2畝,其他為季節性菜田和社會菜田。全市冬暖大棚面積為1556.8畝,大拱棚面積4965畝,中小棚1725畝,露地蔬菜面積為7316.4畝。全市西瓜面積3480畝,甜瓜面積6904畝。商品蔬菜總產量7662.62萬公斤。全市現有瓜菜種類42個,瓜菜品種352個。目前已有兩個蔬菜基地進行了無公害產地認定,有兩個瓜類品種進行了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據市工商局調查,全市果蔬注冊商標30件,其中蔬菜5件,占總數的16.7%。
2、蔬菜專業合作組織情況:據市經管總站調查,目前全市果蔬專業合作組織共7個,其中,蔬菜協會1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1個,瓜菜專業合作社5個。
3、市場蔬菜供應情況:通過對城區蔬菜市場的調查顯示,我市全年蔬菜交易量為5248.7萬公斤。其中,河東市場交易量為2887.2萬公斤,占總量的55%。健康區、文化區等市場交易量合計為2361.5萬公斤,占總量的45%。全年蔬菜交易量中,又以冬、春季交易量最大,數量為3280.4萬公斤,占全年的62.5%;夏、秋季次之,數量為1968.3萬公斤,占全年的37.5%。
果菜銷售合作社經驗交流材料
我社是由七位長期從事果菜運銷農民于2007年7月14日正式成立果菜產銷專業合作社,雖然成立時間不長,社員人數不多,但由于長期從事果菜種植、收購、冷藏和銷售,在技術、資金筆聯貫市場與農戶方面都有良好的基礎和較高的信譽。因此在辦社不到一年時間就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可以說是強強聯手辦社,推進產業化經營。我們做法和經驗是:
一、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強強聯手辦社
在很早以前,我社的七位社員都是當地有名的瓜菜種植大戶和運銷大戶,在長期的冬季瓜菜種植、收購、運銷中積累了較多經驗,建立了各自的市場營銷網絡,同時也積累了較好的經濟和技術基礎,平時也開展松散型的瓜果菜運銷合作,為建立緊密合作的利益共同體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7年初,在《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實施后,在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積極支持幫助下,我們從整合各自資源和優勢,創造規模經營效益的目的出發,經過充分協調和召開多次社員大會,大家決定依法成立本合作社。商定合作社以股份制模式創建,每位社員籌集入股資金100萬元,并按各自分工,分別負責的合作社的種植和收購、冷庫與儲藏和運輸銷售工作,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取得良好的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效益。在建成社后的2007年就完成冬季瓜菜的放種訂單種植合同5000多畝,收購和運銷各種瓜果1.8萬噸,分別比建成社前的種植規模和運銷總量增長2.5倍和3倍,經濟效益成倍增長。
二、發揮合作社作用,帶動農民致富
我社成立后,在繼續擴大與當地農戶的放種訂單規模,加強技術指導基礎上,積極開拓市場,完善收購冷藏鏈和運銷隊伍建設,擴大資金投入和運銷總量,幫助農戶對接問題,帶動本地和整個美蘭區發展反季瓜菜生產,有效促進增加農民增收。
一方面,通過擴大訂單收購量,增加農民收入。我社瓜菜運銷主要依靠訂單推進市場、運銷和種植。在2004年以前我們訂單量一般在1000至2000畝,2006年底至2007年初,把訂單量增加到5000多畝。2006年底,我們對美蘭區的××、三江、大致坡以及周邊的各區各鎮做瓜菜種植調查摸底,了解到廣大菜農十分歡迎訂單生產,根據調查了解到的生產情況及時與大西北各省市溝通,達成2006年訂單瓜菜生產5000多畝的合同。2007年訂單7000畝。我社根據訂單要求及時把各類瓜菜品種的種苗發放給農戶,農戶在我社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種植生產。如××鎮錦豐村委會錦堂村有35戶,180人從去年開始家家戶戶種植瓜菜,總面積110畝,總產量達330噸,總產值39萬元,戶均收入1.13萬元,全村單瓜菜一項人均收入2166元。
果菜銷售合作社經驗材料
我社是由七位長期從事果菜運銷農民于2007年7月14日正式成立果菜產銷專業合作社,雖然成立時間不長,社員人數不多,但由于長期從事果菜種植、收購、冷藏和銷售,在技術、資金筆聯貫市場與農戶方面都有良好的基礎和較高的信譽。因此在辦社不到一年時間就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可以說是強強聯手辦社,推進產業化經營。我們做法和經驗是:
一、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強強聯手辦社
在很早以前,我社的七位社員都是當地有名的瓜菜種植大戶和運銷大戶,在長期的冬季瓜菜種植、收購、運銷中積累了較多經驗,建立了各自的市場營銷網絡,同時也積累了較好的經濟和技術基礎,平時也開展松散型的瓜果菜運銷合作,為建立緊密合作的利益共同體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7年初,在《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實施后,在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積極支持幫助下,我們從整合各自資源和優勢,創造規模經營效益的目的出發,經過充分協調和召開多次社員大會,大家決定依法成立本合作社。商定合作社以股份制模式創建,每位社員籌集入股資金100萬元,并按各自分工,分別負責的合作社的種植和收購、冷庫與儲藏和運輸銷售工作,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取得良好的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效益。在建成社后的2007年就完成冬季瓜菜的放種訂單種植合同5000多畝,收購和運銷各種瓜果1.8萬噸,分別比建成社前的種植規模和運銷總量增長2.5倍和3倍,經濟效益成倍增長。
二、發揮合作社作用,帶動農民致富
我社成立后,在繼續擴大與當地農戶的放種訂單規模,加強技術指導基礎上,積極開拓市場,完善收購冷藏鏈和運銷隊伍建設,擴大資金投入和運銷總量,幫助農戶對接問題,帶動本地和整個美蘭區發展反季瓜菜生產,有效促進增加農民增收。
一方面,通過擴大訂單收購量,增加農民收入。我社瓜菜運銷主要依靠訂單推進市場、運銷和種植。在2004年以前我們訂單量一般在1000至2000畝,2006年底至2007年初,把訂單量增加到5000多畝。2006年底,我們對美蘭區的××、三江、大致坡以及周邊的各區各鎮做瓜菜種植調查摸底,了解到廣大菜農十分歡迎訂單生產,根據調查了解到的生產情況及時與大西北各省市溝通,達成2006年訂單瓜菜生產5000多畝的合同。2007年訂單7000畝。我社根據訂單要求及時把各類瓜菜品種的種苗發放給農戶,農戶在我社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種植生產。如××鎮錦豐村委會錦堂村有35戶,180人從去年開始家家戶戶種植瓜菜,總面積110畝,總產量達330噸,總產值39萬元,戶均收入1.13萬元,全村單瓜菜一項人均收入2166元。
鄉鎮三農情況調研報告
一、鎮概況
1、地理位置
涉農共有27個村委會,144個自然村,351個經濟社,耕地面積60582畝,人均面積0.58畝。其中,水田30137畝,旱田11570畝,坡地18875畝。畝產2000元以上(包括2000元)的耕地33505畝,畝產2000元以下的耕地27077畝。鎮做為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北與市隔江相望,東環高速公路從鎮東部穿過,北距3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全國歷史文化名鎮。
2、社會經濟發展情況
2011年,鎮國民生產總值為15.3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7.2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703萬元;國民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地方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不論是總量還是增長幅度均列全縣之首。2011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5698萬元,比上一年增長27.8%。其中,農業收入19276萬元,比去年增長2.5%,占經濟總收入的54%;林業收入2538萬元,比上一年增長63.9%,占經濟總收入的7.1%;畜牧業收入5771萬元,比上一年增長28.4%,占經濟總收入的16.2%;漁業收入649萬元,比上一年增長4.9%,占經濟總收入的1.8%;其余產業收入7464萬元,比上一年增長10.8%,占經濟總收入的20.9%。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703元,比上一年增長了18.9%。
3、生產發展情況
果菜產銷合作社經驗材料
我社是由七位長期從事果菜運銷農民于20*年7月14日正式成立果菜產銷專業合作社,雖然成立時間不長,社員人數不多,但由于長期從事果菜種植、收購、冷藏和銷售,在技術、資金筆聯貫市場與農戶方面都有良好的基礎和較高的信譽。因此在辦社不到一年時間就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可以說是強強聯手辦社,推進產業化經營。我們做法和經驗是:
一、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強強聯手辦社
在很早以前,我社的七位社員都是當地有名的瓜菜種植大戶和運銷大戶,在長期的冬季瓜菜種植、收購、運銷中積累了較多經驗,建立了各自的市場營銷網絡,同時也積累了較好的經濟和技術基礎,平時也開展松散型的瓜果菜運銷合作,為建立緊密合作的利益共同體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年初,在《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實施后,在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積極支持幫助下,我們從整合各自資源和優勢,創造規模經營效益的目的出發,經過充分協調和召開多次社員大會,大家決定依法成立本合作社。商定合作社以股份制模式創建,每位社員籌集入股資金100萬元,并按各自分工,分別負責的合作社的種植和收購、冷庫與儲藏和運輸銷售工作,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取得良好的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效益。在建成社后的20*年就完成冬季瓜菜的放種訂單種植合同5000多畝,收購和運銷各種瓜果1.8萬噸,分別比建成社前的種植規模和運銷總量增長2.5倍和3倍,經濟效益成倍增長。
二、發揮合作社作用,帶動農民致富
我社成立后,在繼續擴大與當地農戶的放種訂單規模,加強技術指導基礎上,積極開拓市場,完善收購冷藏鏈和運銷隊伍建設,擴大資金投入和運銷總量,幫助農戶對接問題,帶動本地和整個美蘭區發展反季瓜菜生產,有效促進增加農民增收。
一方面,通過擴大訂單收購量,增加農民收入。我社瓜菜運銷主要依靠訂單推進市場、運銷和種植。在20*年以前我們訂單量一般在1000至2000畝,20*年底至20*年初,把訂單量增加到5000多畝。20*年底,我們對美蘭區的××、三江、大致坡以及周邊的各區各鎮做瓜菜種植調查摸底,了解到廣大菜農十分歡迎訂單生產,根據調查了解到的生產情況及時與大西北各省市溝通,達成20*年訂單瓜菜生產5000多畝的合同。20*年訂單7000畝。我社根據訂單要求及時把各類瓜菜品種的種苗發放給農戶,農戶在我社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種植生產。如××鎮錦豐村委會錦堂村有35戶,180人從去年開始家家戶戶種植瓜菜,總面積110畝,總產量達330噸,總產值39萬元,戶均收入1.13萬元,全村單瓜菜一項人均收入2166元。
冬種生產指導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技為支撐,以農民增收為目標,穩定冬種瓜菜面積,提高單產,增加總產,擴大桑園種植面積,優化結構和布局;積極推進優勢產業帶建設和標準化生產,合理安排植期,做好產銷對接;加強產品監管,提高產品質量;強化品牌效應,拓寬市場銷路,擴大出島量,提高產業效益。
二、目標任務
1、今年冬種計劃面積57000畝,其中:(1)瓜菜5000畝(詳見附件一);(2)桑園6000畝(詳見附件二);(3)玉米10000畝,其中糯玉米和甜玉米5000畝,飼料玉米5000畝;(4)花生5000畝;(5)番薯5000畝;(6)豆類2000畝;(7)木薯20000畝;(8)其它5000畝。
2、推廣標準化瓜菜基地建設。整合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整治、國土土地整理等項目,加強農田排灌渠道、田間道路、土壤改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標準化瓜菜基地。營根、灣嶺、什運、紅毛要抓好1-2個連片50畝以上的商品瓜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田洋建設。
3、加強產品質量監控。加大農業投入品市場監管力度,確保農資產品合格率在85%以上;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和監控,確保冬季瓜果菜產品的質量合格率超過98%,力爭冬季瓜果菜綠色防控推廣面積達到500畝,冬季瓜果菜農藥使用量減少30%;測土配方施肥推廣面積達到20000畝,農民瓜菜收入增加5%。
促進農民增收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和縣召開的促進農民增收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快我鎮農村經濟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順利實現中央提出的農業必須強,農村必須美,農民必須富的要求。現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基本情況
鎮下轄1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個鎮農場,1個水電站,101個自然村,211個經濟社。總戶數9458戶,其中農業戶7468戶;總人口3.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萬人,占總人口的83%,外出務工勞動力8425人,其中常年外出務工勞動力7719人。全鎮轄區面積105平方公里,其中水旱田1.59萬畝,坡園2萬畝,林地3.6萬畝。山塘水庫769畝。2013年我鎮農業總產值32617.31萬元,同比增長10.19%;農業增加值19489.22萬元,同比增長7.33%;農民人均純收入8189元,同比增長28.3%。
二、目標任務
2014年的主要發展目標和任務是:農業總產值力爭達到35552.87萬元,同比增長9%;農業增加值達到21145.81萬元,同比增長8.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500元,同比增長17%。
三、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