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4 12:25:1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估算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設計投資估算的準確性思索

投資估算是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方案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項目經濟評價的基礎和項目決策的重要依據,它直接影響著項目決策者的決策,對控制項目投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種種原因,建設項目投資難以控制的現象較為普遍。工程投資控制源頭在于項目的前期工作上,也就是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設計的投資估算。

因此要切實把好投資估算關,并在項目實施各階段確保項目投資在投資估算控制的范圍內,達到有效控制工程造價的目的。

現在工程實施出現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結算超預算的現象是司空見慣,是建設參與方利益博弈的結果,最終的矛頭都指向投資估算,因為投資估算是各階段工程造價的坐標原點,投資估算與各階段造價偏離較大,我覺得不外乎4種原因:

1、項目立項時領導意志作祟。現在很多工程都屬于典型的政績工程,領導很多都屬于門外漢,對工程造價知之甚少,但喜歡對項目投資指手畫腳,發表高見,喜歡跟同類工程比較,覺得工程造價或偏高、或偏低,殊不知兩者差異性較大,可比性不強,需要進行換算方能進行比較。也有些領導要求在投資估算中要增列某類費用,或刪減某類費用,而不是按實際情況、編制辦法和計價政策計算。更有甚者,有些建設單位為了項目能被批準,要求設計單位在投資估算時有意低估,搞“釣魚工程”,從而使投資估算缺乏準確性。

2、造價人員的經驗問題。制投資估算主要的依據是投資估算指標、類似工程經濟指標、當前的設備材料價格并結合工程實際情況。但事實上,估算指標時效性強,經過搜集資料、編制指標、指標三個階段,并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實用性和時效性已大打折扣。而類似工程的結算造價資料無專人收集,缺乏統一的管理,而且一個工程往往分解成多個標段實施,要編制指標就要對多個標段進行匯總才能確定,而且前期的估算、概預算資料與施工階段的承包合同價、結算價、竣工決算資料是不連續的,由不同單位編制,而且時間跨度大,短則一年,長則7、8年,造價資料前后脫節,缺乏系統性、可靠性,可比性不強,準確的造價指標難以確定。合理的技術經濟指標的確定,只能依靠概預算人員根據自己所經歷過的工程做一些積累和總結,但畢竟由于精力有限,專業限制,所積累的資料范圍小。而且由于不存在一模一樣的工程項目,例如橋梁跨度不同,水深不同,沒有相對應的估算指標可以套用,類似的工程沒有親身經歷過,或是有類似工程但不適用,必須要對估算指標進行換算,市政估算指標只能手工去換算,公路估算指標也是適用性不大,跟實際工程情況差異性較大,為了保險起見,造價人員往往對指標進行放大取高值,高估冒算,確保概算不會超估算,這樣與最終結算的工程造價差異性較大。

3、材料價格來源。由于估算概預算的編制主要以各地造價主管部門的材料指導價格為主,但是由于材料指導價都有滯后性,個別地區是每月指導價,而有些地區是一個季度一次,刊印成冊面世又滯后一個月,導致定額套用的材料價格失真滯后,在價格波動的月份尤為明顯,特別是在當今經濟衰退及恢復的過程中,主要材料價格起起落落,影響著工程造價。另外,由于人員編制所限,造價站的材料指導價格不能涵蓋工程的全部,造價人員在編制投資估算過程中,由于信息渠道不暢通,無法了解到確切的生產廠家及準確的價格信息,只能參考同類設備或其它設備的價格,勢必造成設備價格水平失真,估算價格與實際價格的脫節。即使通過市場詢價的方式獲得一些沒有的材料設備價格,也是與實際價格大相徑庭,同一種型號設備存在多家廠商生產競爭,價格混亂,報價不一,沒有統一的規范市場,造價人員自己也無所適從,難以確定準確的市場價格。而且概預算編制單位和審核單位通過詢價獲得的價格信息不同,也可能審核出來的造價和送審的造價差異較大。

查看全文

數學估算能力培養論文

1.那什么是“估算”呢?為什么要估算?估算是在日常生活中無法進行精確計算,或沒有必要算出精確結果時所采用的一種計算方式,它能對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進行合理的概算或推斷。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對數量及時間和空間等有整體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認識。在小學生中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從某種意義上說,估算應作為小學數學教學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方式來培養。因此,學生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的養成,對于提高他們觀察、處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1、有助于培養學生認識事物的整體感。強化學生的估算能力,有助于提高他們對運算和測量結果有概括性的認識。如估計物體的大小(樹的高度,樹干的粗細)事物的變化等。2、有助于增強學生行為的計劃性。學生在從事某種行為時,可以先對有關問題做出粗略的初步估計,以確定此事可不可行,然后根據實際情況最后確定。如:裝修預算,鋪地面需要多少塊地磚等。3、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觀察力。估算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學生時時處處注意觀察生活中的許多常量。如:一瓶礦泉水的容積。長此以往,有利于增強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敏感性和主動捕捉信息的能力。4、有助于學生養成對計算結果的檢驗意識。學生在計算之后,可利用估算方法來判斷計算結果的合理性。常常訓練,養成習慣,將有助于增強學生對計算結果的檢驗意識,找出問題所在,減少不必要的失誤。所以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是學習的需要,是適應實際生活的需要,也是訓練思維和發展的需要。

2.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呢?

2.1優化數學策略,強化估算意識。要想加強學生的估算意識,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體的情境中改變學生對估算的態度,正確認識估算的價值。老師在教學中要創設有趣,具有挑戰性的情景,使學生逐步體驗估算的可行性,生活中有許多事件不可能也不必要去進行精確計算。如:在購物前必須要顧及一下帶錢的多少或考慮帶的錢夠不夠。如:李阿姨想買2袋米(每袋45元),14.8元的牛肉,6.7元的蔬菜和16.8元的魚。李阿姨帶了120元錢,能買回這些東西嗎?生活中的情景,讓學生積極參與運用,估算很快得出結果,通過這樣的情景讓學生體驗到在買東西之前先進行估算是很有必要的。

2.2聯系生活實際,增強估算意識。對小學生而言,在現實生活中最常估算是物體的長度、數量、面積、體積、質量等的估測,通過學生的估測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數感,使學生對數量的大小,對日常生活中的數有所感愛。比如,我今年教的班級所有的教材是人教版的老教材,學生從1年級到六年級對估算的認識不多,接觸較少,只有十二冊整理復習中P91有一道估算的計算題,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我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估測一粒花生的質量,1克黃豆有多少粒,一本書大約有多少字數等,讓學生親自體驗,親自參與,小組全作共同學習估算的一些方法。如:估測一粒花生的質量,可以先稱100粒花生的質量,也可以先稱10克花生,再數有多少粒等等。通過這樣的估算訓練,可以使學生感受到估算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用它可以簡潔并迅速地解決某些問題,從而在培養學生估算技能的同時增強了學生估算的意識。

2.3挖掘估算素材,強化估算訓練,掌握估算方法。小學數學教材估算內容較少,但教材中蘊含有估算題材還相當豐富。在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為學生提供估算情境,合理滲透估算,教給各種估算方法。

查看全文

設計投資估算的準確性詮釋

摘要:投資估算是擬建項目前期可行性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經濟效益評價的基礎,是項目決策的重要依據。本文對投資估算編制的準確性進行探討分析。

關鍵詞:工程;估算;準確性

投資估算是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方案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項目經濟評價的基礎和項目決策的重要依據,它直接影響著項目決策者的決策,對控制項目投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種種原因,建設項目投資難以控制的現象較為普遍。工程投資控制源頭在于項目的前期工作上,也就是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設計的投資估算。

因此要切實把好投資估算關,并在項目實施各階段確保項目投資在投資估算控制的范圍內,達到有效控制工程造價的目的。

現在工程實施出現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結算超預算的現象是司空見慣,是建設參與方利益博弈的結果,最終的矛頭都指向投資估算,因為投資估算是各階段工程造價的坐標原點,投資估算與各階段造價偏離較大,我覺得不外乎4種原因:

1、項目立項時領導意志作祟。現在很多工程都屬于典型的政績工程,領導很多都屬于門外漢,對工程造價知之甚少,但喜歡對項目投資指手畫腳,發表高見,喜歡跟同類工程比較,覺得工程造價或偏高、或偏低,殊不知兩者差異性較大,可比性不強,需要進行換算方能進行比較。也有些領導要求在投資估算中要增列某類費用,或刪減某類費用,而不是按實際情況、編制辦法和計價政策計算。更有甚者,有些建設單位為了項目能被批準,要求設計單位在投資估算時有意低估,搞“釣魚工程”,從而使投資估算缺乏準確性。

查看全文

探究估算教學有效策略

摘要:估算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的,它是解決問題的一部分,因此加強學生估算訓練利于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估算教學策略

估算在數學新課程中得到了強調,在第一、二學段的具體目標中,就有6條針對估算。實驗教材也大大增加了估算的份量。不難看出,估算在數學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要達到估算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就很有必要研究探討估算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估算教學現狀

估算在數學新課程中得到了強調,在第一、二學段的具體目標中,就有6條針對估算。實驗教材也大大增加了估算的份量。如教學筆算加減法時,安排了估算,即在筆算前,先估算結果大約是多少,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體會估算的意義與作用。但在具體操作中,但其中的“估算”效果并未體現,學生估算只因為老師要求,并沒有對結果的準確與否起到什么作用。而且,在后面的作業中,反而起了反效果。如題目要求“先估算,再計算”,有部分學生把估算的結果寫在橫式上,把筆算寫在橫式下面。這樣的情況,對于小部分的學生來說,糾正一次遠遠不夠。也許第一、二學段的學生對估算價值的體會不深刻,但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估算訓練,絕不是做無用功。

二、估算教學的意義及作用

查看全文

房屋價格組成及估算

房地產經濟有其自己的特點:一是房屋價格形成的因素多;二是房屋價格中包含著土地價格;三是房屋價值實現的形式多,時間長。房屋既可以一次性出售其所有權,也可以零星出售其使用權。其價格形式也因此有買賣價格和租金兩種形式。

1.房屋價格的兩種表現形式

房屋是一種使用期限長、價值量大的特殊商品。房屋流通主要有兩種方式:房屋買賣與房屋租賃。相應的房屋價格有兩種表現形式:房屋一次出售的買賣價格和房屋按使用期限零星出售的租賃價格。房屋買賣價格即房屋所有權價格,是房屋出賣者出售房屋所有權所得、購房者購買房屋所有權所支付的貨幣數額。房屋價格是房屋一次性出售的價格,它既是房屋所有權一次性出售的價格,又是整個房屋使用期限一次性出售的價格,也是整個房屋使用價值在時間上一次性完全出售的價格。房屋具有價值量大、使用期限長等特點,因此它的使用價值也可以零星出售。房屋租賃就是房屋使用價值零星出售的表現形式。房屋租賃價格即房屋使用權價格,簡稱房租,是房屋分期出售使用權的價格。房租是房屋價格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也是房屋價格的特殊表現形式。

2.房屋買賣價格的構成

房屋買賣價格是以其價值為基礎的,房屋價值由C+V+M三個部分組成。按照現行制度規定,房屋買賣價格由下列十項因素構成:

2.1土地征用及拆遷補償費按規定付給被征用土地單位和個人的補償費包括土地補償費、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新地開發建設資金、拆遷補償費。

查看全文

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思考

【摘要】估算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估算學習也非常重要。良好的估算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建立良好的數感。估算能力與數感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本文以關注估算教學為切入點,探討估算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并嘗試提出培養學生估算能力的針對性策略。

【關鍵詞】估算能力;估算策略;精算;數感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中處處能用到估算,如購物、旅行、房屋裝修等。在數學學習中,我們也常常利用估算來檢驗計算結果的正確性等。但在實際運用中,又有多少學生能自覺地應用估算來解決問題呢?學生學習估算的意義在哪里呢?考慮到估算教學本身的特殊性、估算方法的多樣性和估算結果的不確定性,估算教學成為教師困惑的教學內容之一。本文以蘇教版數學教材為例,通過收集估算教學中的常見問題,了解估算教學的困難所在,嘗試從多個角度分析并給出相應的對策。

一、估算的意義與價值

何謂“估算”,小學數學教材中沒有明確的定義,通過查找相關資料,筆者認為估算是指對一些無法或沒有必要進行精確測量和計算的數量所進行的近似或粗略估計的一種方法,估算能力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1992年,估算內容首次被引入教材,課程標準的實驗稿和2011年版的數學課程標準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2011年版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是這樣描述的:“在具體情境中,能選擇適當的單位、合適的方法進行簡單估算,理解估算的意義。”可見,估算教學越來越被重視。估算意識的培養、估算技能的掌握、估算能力的提高,已成重要的教學目標。估算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建立良好的數感,良好的數感反過來也能增強學生的估算能力。學習估算,是為了更好地應用估算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實踐證明,估算還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估算教學中常見的問題及成因

查看全文

數學估算教學策略論文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加強口算、重視估算”,并且對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確的落實點,僅在第一、二學段中,有關估算的目標就有6條。估算從原來大綱中作為“選學內容”發展到現在課程標準中重要的必學內容,其意義已得到重視。

一、估算與問題解決相結合,感悟估算的意義

培養學生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用于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單純地用算式進行一種機械訓練,難以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

(一)結合具體情境,選擇計算策略

在教學估算時,要把它置于問題解決的大背景下,讓學生分析問題,選擇合適的策略解決問題。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自覺地把計算和實際問題情境聯系起來。理解為什么要計算,什么時候要用到估算,將估算作為解題的一個組成部分。筆者借下圖來闡明觀點。

比如,在教學加法估算時,可以設計這樣的情境:

查看全文

制約學生估算能力發展的瓶頸

估算或叫做計算的估計能力,是指個體懂得什么情況宜于估計而不必作準確計算,并會加以應用,特別適用于解決日常實際問題和判斷一些計算結果的合理性。因此估算的實際意義在于,人們在做某項工作時,可以先對有關問題做出粗略的初步估計,以確定此事是否可行;在計算工具發達的時代,使用工具的人也應對計算結果的合理性有個估計,以防止在使用工具時出現差錯。研究表明估算能力在早期就需要有意識地加以培養,這也正是小學數學教學引入估算的原因,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發現,小學生的估算能力受很多因素的影響。

一、外因

1.問題特點對估算準確性的影響

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學生的估算成績隨著數字位數的增加而顯著降低,一位數乘兩位數的題目對于五年級學生最為容易。但學生成績下降最明顯的是在兩位數乘兩位數和兩位數乘三位數之間,而且調整幅度(指一個數字同最近的整十或整百數的距離)對估算成績也有明顯影響。調整幅度越大,成績越差。小學生在估算中更習慣于忽略數字的調整幅度,只注意首位數字的大小。

2.問題特點對兒童估算速度的影響

數字大小、調整幅度和問題形式都對估算速度產生明顯影響,而且不同因素間存在著顯著交互效應。這實際表明了小學生的估算速度同估算精確性一樣很容易受到問題特點的影響。實際上,速度和精確性都是衡量學生問題解決效率的兩個重要指標。學生過于注重精確性時,其解題速度必然明顯降低。而當強調速度時,給出的答案又可能不準確或不合理。所以學生在速度和精確性之間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權衡,找到恰當的平衡點。在估算中,學生由于受傳統數學教學強調答案“唯一正確”的影響,比較注意得到較為準確的估算值。而在實際需要估算的情景中一般對準確性都要求不高,只需要給出一個粗略答案就可以了,但是往往要求在較短時間內給出答案。所以當情景中的數字非常復雜,不容易得到準確答案時,學生就會表現出受到問題特點的明顯影響。

查看全文

小學生數學估算能力提升策略

摘要:估算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數學能力,是衡量人們運算能力的一項重要標準,它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抽象思維,幫助學生解決很多數學問題,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以及發展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作者憑借多年教學經驗,簡單闡釋了提升小學生數學估算能力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建議性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估算能力;提升策略

數學是小學階段的基礎性學科,對于培養學生成長與發展所必須的各項能力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1]。隨著我國的教育不斷發展,新課程標準中提出“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提升小學生的數學估算能力其實就是在提升的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學生們在對一個問題進行估算的時候,其腦中會出現多種思路,不同的方法會在相互碰撞中產生新的思維火花。從另一種角度來講,提升學生的數學估算能力可以發展學生的動腦以及創新能力,有利于增長學生的智慧,這是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必須應當掌握的一項基本能力。

一、提升小學生數學估算能力的重要作用

(一)有助于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認識

估算屬于一種預見式心理活動,提升學生的估算能力有助于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做到心中有數,有利于培養學生對事物的整體性認識[2]。如,樓房的高度、樹木的粗細以及洗澡水的溫度等等,學生可以憑借自己的估算能力來應對社會事物的紛繁復雜。

查看全文

投資估算是工程造價坐標論文

投資估算是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方案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項目經濟評價的基礎和項目決策的重要依據,它直接影響著項目決策者的決策,對控制項目投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種種原因,建設項目投資難以控制的現象較為普遍。工程投資控制源頭在于項目的前期工作上,也就是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設計的投資估算。因此要切實把好投資估算關,并在項目實施各階段確保項目投資在投資估算控制的范圍內,達到有效控制工程造價的目的。

現在工程實施出現概算超估算,預算超概算,結算超預算的現象是司空見慣,是建設參與方利益博弈的結果,最終的矛頭都指向投資估算,因為投資估算是各階段工程造價的坐標原點,投資估算與各階段造價偏離較大,我覺得不外乎4種原因:

1、項目立項時領導意志作祟。現在很多工程都屬于典型的政績工程,領導很多都屬于門外漢,對工程造價知之甚少,但喜歡對項目投資指手畫腳,發表高見,喜歡跟同類工程比較,覺得工程造價或偏高、或偏低,殊不知兩者差異性較大,可比性不強,需要進行換算方能進行比較。也有些領導要求在投資估算中要增列某類費用,或刪減某類費用,而不是按實際情況、編制辦法和計價政策計算。更有甚者,有些建設單位為了項目能被批準,要求設計單位在投資估算時有意低估,搞“釣魚工程”,從而使投資估算缺乏準確性。

2、造價人員的經驗問題。制投資估算主要的依據是投資估算指標、類似工程經濟指標、當前的設備材料價格并結合工程實際情況。但事實上,估算指標時效性強,經過搜集資料、編制指標、指標三個階段,并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實用性和時效性已大打折扣。而類似工程的結算造價資料無專人收集,缺乏統一的管理,而且一個工程往往分解成多個標段實施,要編制指標就要對多個標段進行匯總才能確定,而且前期的估算、概預算資料與施工階段的承包合同價、結算價、竣工決算資料是不連續的,由不同單位編制,而且時間跨度大,短則一年,長則7、8年,造價資料前后脫節,缺乏系統性、可靠性,可比性不強,準確的造價指標難以確定。合理的技術經濟指標的確定,只能依靠概預算人員根據自己所經歷過的工程做一些積累和總結,但畢竟由于精力有限,專業限制,所積累的資料范圍小。而且由于不存在一模一樣的工程項目,例如橋梁跨度不同,水深不同,沒有相對應的估算指標可以套用,類似的工程沒有親身經歷過,或是有類似工程但不適用,必須要對估算指標進行換算,市政估算指標只能手工去換算,公路估算指標也是適用性不大,跟實際工程情況差異性較大,為了保險起見,造價人員往往對指標進行放大取高值,高估冒算,確保概算不會超估算,這樣與最終結算的工程造價差異性較大。

3、材料價格來源。由于估算概預算的編制主要以各地造價主管部門的材料指導價格為主,但是由于材料指導價都有滯后性,個別地區是每月指導價,而有些地區是一個季度一次,刊印成冊面世又滯后一個月,導致定額套用的材料價格失真滯后,在價格波動的月份尤為明顯,特別是在當今經濟衰退及恢復的過程中,主要材料價格起起落落,影響著工程造價。另外,由于人員編制所限,造價站的材料指導價格不能涵蓋工程的全部,造價人員在編制投資估算過程中,由于信息渠道不暢通,無法了解到確切的生產廠家及準確的價格信息,只能參考同類設備或其它設備的價格,勢必造成設備價格水平失真,估算價格與實際價格的脫節。即使通過市場詢價的方式獲得一些沒有的材料設備價格,也是與實際價格大相徑庭,同一種型號設備存在多家廠商生產競爭,價格混亂,報價不一,沒有統一的規范市場,造價人員自己也無所適從,難以確定準確的市場價格。而且概預算編制單位和審核單位通過詢價獲得的價格信息不同,也可能審核出來的造價和送審的造價差異較大。

4、圖紙編制深度問題。圖紙是概預算編制的依據,但在現行的行業習慣中,設計市場普遍存在設計周期短的現象,由于設計周期縮短,協調的部門如電力、水利、航道等沒協調好,地質勘察測量資料粗糙,外部調查不夠詳細,模糊性大,導致從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設計圖紙粗糙,不確定因素多,達不到編制深度要求,其后的施工圖圖紙變更、方案推到重來或重大調整的現象時有發生。過多的不確定因素要靠造價人員的判斷能力和經驗估計確定,勢必影響投資估算的準確性,也給建設單位追加投資和項目主管部門壓縮投資留下了缺口,例如管線遷移的不確定性,地質勘察資料的不足影響對排水管道地基處理費用的考慮,都可大大影響投資估算的準確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