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健康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9 19:05:4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建設健康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建設健康

健康企業建設探索與思考

摘要:目的總結廣東省健康企業建設的經驗。方法對2017年在廣東省開展健康企業試點工作的經驗進行總結,為現階段開展職業健康工作提供借鑒。結果選擇佛山市三水區作為廣東省健康企業試點,結合廣東省“健康促進示范單位”中“健康促進示范企業標準及評分表”的相關內容,構建三位一體的創建健康企業方案和評估體系。經過啟動、動員宣傳、企業自主創建、過程評估后,共有4家試點企業成功申報。4家試點企業均能夠結合自身管理特點創建具有特色的健康管理,在建設過程中營造了積極向上的企業健康氛圍。結論本省開展的健康企業試點初步取得了多方共贏的局面。

關鍵詞:救災;演習;組織;應急救援;醫學救援;化學中毒;管理機制

推動“健康企業”建設,是實施《國家職業病規劃(2016—2020年)和《廣東省職業病防治規劃(2017—2020)》的重要任務[1-2]。通過健康企業建設,推進企業依法履行職業病防治等相關法定責任和義務,營造企業健康文化,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大力營造有利于職業健康的工作環境,應對產業轉型和技術進步可能產生的新的職業健康問題[3],是未來我國職業健康工作的重點,也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保障。現結合廣東省職業病防治和健康企業建設的工作實踐,探討本省健康企業建設的模式。

1背景

當前國內職業病發病總體上呈上升趨勢[4];且在產業升級變革日益加速的過程中,除了傳統職業病危害導致的職業病防治形勢嚴峻之外,不斷出現的新產業、新危害,以及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等也帶來了職業健康的新挑戰[3]。本省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不僅企業數量眾多,產業結構也呈現多樣化的特點,這給職業病防治和職業人群健康提出了更多的新問題和挑戰。從企業數量來看,本省近年來企業數量增長迅速,從2000年的38.02萬家攀升至2016年的56.33萬家;從產業人數來看,2016年末本省在第一、二、三產業的就業人數分別為1365萬、2543萬、2370萬人,其中城鎮私營企業就業人數達1178萬人[5]。在職業病發病情況方面,盡管目前全國和大部分地區的職業病構成比仍以職業性塵肺病為主(尤其是職業性煤工塵肺和矽肺),占職業病新發病例數的80%以上[4,6]。然而本省近年來的職業病病譜呈現多樣化的特征,職業性噪聲聾、手臂振動病和化學中毒等逐漸成為本省主要的職業病[7-8];此外,受到公眾和媒體廣泛關注的工作場所工效學和心理因素所致的職業健康損害等尚未納入職業病范疇。可見,要解決產業多樣化地區的職業健康問題,傳統的職業病防治工作已無法滿足勞動者需求,必須探索、更新職業健康管理新理念。職業人群占全人群的大多數,也是支撐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其健康狀況可直接影響到全民的健康,甚至影響國家經濟和生產力的發展。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并提出“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堅持預防為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預防控制重大疾病”等工作要求。這一綱領性文件的指引,清晰闡述了新時代下的健康中國戰略和實施要求,也為職業人群的健康促進指明了方向。

2職業健康促進新載體

查看全文

健康檔案醫療信息平臺建設分析

近年來,醫院信息化改革不斷推進,尤其是在HIS、LIS、PACS等系統廣泛使用后提高了醫院的工作效率,提升了醫院的管理水平,促進了醫院醫、教、研事業的全面發展。然而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疾病譜改變以及生態環境的變化,給居民健康帶來新的嚴峻挑戰[1]。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服務將提出更高要求,整合區域內衛生信息資源、實現區域內醫療衛生部門數據共享交換、挖掘醫療數據背后有價信息,“互聯網+”背景下區域衛生信息資源整合,共建醫療信息共享平臺迫在眉睫[2]。

1區域醫療信息共享平臺

1.1區域醫療信息共享平臺概述。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以區域內健康檔案信息的采集、存儲為基礎,能夠自動產生、分發、推送工作任務清單,為區域內各類衛生機構開展醫療衛生服務活動提供支撐的衛生信息平臺。平臺主要以服務居民為中心,兼顧衛生管理和輔助決策的需要[3]。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作為衛生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實現區域內各異構、多源衛生數據交互與共享的平臺,也是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4],同時也是新醫改中信息化的一個熱點和難點,它具有系統龐大、功能復雜、數據異構等特點[5]。1.2區域醫療信息建設目標。首先,規范和統一本地區衛生信息化建設,實現醫療服務業務數據的采集共享和醫療衛生機構間的信息共享。其次,為群眾提供最直接和快速便捷的服務,支持轄區內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開展業務活動。再次,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性,提升整體醫療服務的可及性、降低醫療費用、減少醫療風險。同時,為省級、國家級綜合衛生管理信息平臺提供基礎信息,對于構建統一高效、資源整合、互聯互通、信息共享、使用便捷、實時監管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起著基礎性、關鍵性的作用[6]。1.3區域內各醫療機構間的信息共享。通過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形成縱向貫穿市、鄉鎮、村三級診療機構,橫向覆蓋主要醫療衛生機構,基于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門診統籌管理的醫療衛生信息化體系的基本架構,實現區域內跨機構、跨區域、跨部門的衛生信息互聯互通、數據共享[7]。為了能夠方便應用系統共享、交互平臺的數據,平臺需要對外提供相應的服務接口,其他應用系統通過平臺的服務接口對整個區域內部的資源信息進行共享、使用。平臺與應用系統交互的內容和返回值依舊是xml格式的字符串,具體的xml結構,每個服務是不同的,符合國際標準、有很好的擴展性[8]。

2區域醫療信息平臺設計與實現

2.1區域醫療信息平臺業務結構。平臺總體業務分布為6部分:①基層業務,基本醫療和社區公共衛生業務;②區域衛生協同服務,區域雙向轉診、檢驗檢查結果查詢、診療信息查詢;③居民健康服務,居民健康記錄查詢、預約掛號、老年康復、健康體檢、健康教育;④公共衛生監管,面向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婦幼保健院、慢性病管理、殘聯、血站中心的業務;⑤管理支持服務,衛生資源、績效考核、應急指揮、高值耗材、內部辦公、決策分析的業務;⑥建立與衛生相關部門的數據采集、上報業務。2.2區域醫療信息平臺系統架構。基于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系統架構由6部分組成:①最底層信息基礎設施,包括軟件支持平臺、硬件支持平臺和網絡支持平臺,共同對上層應用起到支持作用;②衛生業務支持應用,包括社區業務支持應用、醫院業務支撐應用和婦幼保健業務支撐應用;③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包括數據交換、數據存儲和數據服務;④直接面向市民、衛生服務人員和公共決策者的應用系統,包括衛生綜合管理、衛生協同服務、居民健康服務和公共衛生管理;⑤支持體系層有信息安全和標準規范組成;⑥外部信息交互層,包括和市民卡、醫保中心、計劃生育等外部部門的接口。區域醫療信息共享平臺系統架構圖,見圖1。2.3區域醫療信息平臺系統平臺架構。平臺應該是在目前各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系統的基礎上構建一個基于衛生信息數據的中心,它制定統一的標準有效整合醫療衛生資源,并提高檔案數字化管理后保密與泄密工作的措施,形成一個互聯互通的醫療衛生業務協作網絡[9],前置機接入過程流程圖,見圖2。

3區域醫療信息平臺系統應用

查看全文

“健康小屋”建設工作總結

根據市衛計委《深化“模式健康小屋”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通知要求我區共承建73個健康小屋任務,現已全部建成。我局認真按照市衛計委文件要求。積極部署、扎實開展、強力推進、運轉正常。現將工作簡要匯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

為把該項工作做好,我局制定了《健康小屋建設實施方案》和《健康小屋建設考核評比辦法》,成立了區健康小屋建設領導小組,并于召開了健康小屋動員大會,各鄉鎮衛生院院長、建設醫院任務負責人、小屋屋主命名專家參加了此次會議,從而使該項工作順利開展。

以動為先、強力推進推進情況:按照市要求標準,在全區建設100所健康小屋。從全區二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聯合抽調300名醫療技術人員充入其中,平均每個健康小屋3名醫生,重點開展健康教育、健康檢查、疾病防治、家庭醫生簽約等工作。以區二級醫院為龍頭結合17個鄉鎮衛生院組建了醫共體共建單位,結合家庭醫生簽約363個服務團隊和73個健康小屋屋主,全部深入到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實現了“基層首診、分級診療、急慢分治、雙向轉診”的統籌協調和分工合作機制。截止目前我區共重點簽約人群28.7萬人(糖尿病、高血壓、老年人、兒童、殘疾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其中計劃生育特殊家庭人口和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簽約率已達100%。

存在問題:一是健康小屋屋主都是二級醫院的科主任,工作比較繁忙有時達不到上級規定要求的下鄉次數,在家庭醫生簽約上,有只注重數量而忽視質量的現象。

下一步措施:一是加大簽約宣傳力度,整體改變和提高全社會對該任務的認識。特別是對農村居民,通過公示家庭醫生信息、健康教育、輿論宣傳等方式培養居民的預防保健觀念,樹立“小病不出村,大病進醫院”的意識提高對今天也算是的依從性和信任度;二是不斷完善簽約服務內涵,突出中西醫結合,增強群眾主動簽約的意愿;建立健全簽約服務內在激勵與外部支持機制,提高簽約服務水平和覆蓋面,為群眾提供綜合、連續、協同的基本醫療服務,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三是加大小屋內涵建設形成常態化管理機制,使小屋發揮好其應有價值,我們將始終嚴格按照市局工作要求,著力推進“健康小屋”建設內涵,努力把“已病圖治”轉變為“未病先防”,更好的利用有限的資源真正實現健康小屋的價值,為基層群眾服務。四是強化督導考核力度,加強督導“健康小屋”屋主按時上崗情況,確保活動開放天數及使用頻率。

查看全文

衛計局健康小屋建設工作總結

根據市衛計委《深化“模式健康小屋”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通知要求我區共承建73個健康小屋任務,現已全部建成。認真按照市衛計委文件要求。積極部署、扎實開展、強力推進、運轉正常。現將工作簡要匯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

為把該項工作做好,制定了《市區健康小屋建設實施方案》和《市區健康小屋建設考核評比辦法》,成立了區健康小屋建設領導小組,并于召開了健康小屋動員大會,各鄉鎮衛生院院長、建設醫院任務負責人、小屋屋主命名專家參加了此次會議,從而使該項工作順利開展。

以動為先、強力推進推進情況:按照市要求標準,在全區建設100所健康小屋。從全區二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聯合抽調300名醫療技術人員充入其中,平均每個健康小屋3名醫生,重點開展健康教育、健康檢查、疾病防治、家庭醫生簽約等工作。以區二級醫院為龍頭結合17個鄉鎮衛生院組建了醫共體共建單位,結合家庭醫生簽約363個服務團隊和73個健康小屋屋主,全部深入到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實現了“基層首診、分級診療、急慢分治、雙向轉診”的統籌協調和分工合作機制。截止目前我區共重點簽約人群28.7萬人(糖尿病、高血壓、老年人、兒童、殘疾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其中計劃生育特殊家庭人口和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簽約率已達100%。

存在問題:一是健康小屋屋主都是二級醫院的科主任,工作比較繁忙有時達不到上級規定要求的下鄉次數,在家庭醫生簽約上,有只注重數量而忽視質量的現象。

下一步措施:一是加大簽約宣傳力度,整體改變和提高全社會對該任務的認識。特別是對農村居民,通過公示家庭醫生信息、健康教育、輿論宣傳等方式培養居民的預防保健觀念,樹立“小病不出村,大病進醫院”的意識提高對今天也算是的依從性和信任度;二是不斷完善簽約服務內涵,突出中西醫結合,增強群眾主動簽約的意愿;建立健全簽約服務內在激勵與外部支持機制,提高簽約服務水平和覆蓋面,為群眾提供綜合、連續、協同的基本醫療服務,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三是加大小屋內涵建設形成常態化管理機制,使小屋發揮好其應有價值,我們將始終嚴格按照市局工作要求,著力推進“健康小屋”建設內涵,努力把“已病圖治”轉變為“未病先防”,更好的利用有限的資源真正實現健康小屋的價值,為基層群眾服務。四是強化督導考核力度,加強督導“健康小屋”屋主按時上崗情況,確保活動開放天數及使用頻率。

查看全文

衛生建設健康社區工作計劃

年,鎮愛國衛生和建設健康社區工作將緊緊圍繞鎮“”規劃的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為根本出發點,積極推進實施《鎮建設健康社區三年行動計劃(—年)》,以創建市文明鎮和市容達標區域為契機,繼續鞏固和發展衛生創建成果,提升的環境衛生總體形象,促進人群、環境和社會健康。

一、工作目標

㈠愛國衛生工作

1、鞏固發展衛生創建工作,市一級衛生鎮及各類基礎性衛生創建工作有新發展。

2、積極開展有害生物防制,蟲害密度控制在較低水平。

3、持續鞏固血防工作成果,確保不發生內源性血吸蟲病病例。

查看全文

衛生健康局法治建設工作報告

2020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上級衛生健康委的指導下,認真做好法治建設工作,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上一年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加大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全面提高法制意識

為加大衛生健康法制普法力度,提高干部群眾和廣大經營業主的法制意識,制定了《縣衛生健康系統法治宣傳教育第七個五年實施規劃(2016-2020)》。充分利用專欄、懸掛橫幅、張貼標語、散發宣傳單、專題學習等形式大力開展了衛生健康法律、法規宣傳,向全縣人民宣傳、普及本部門所執行的法律,強化了普法力度,增強了人民群眾和廣大經營業主的法制意識。一是加強對衛生執法人員的教育培訓,先后選派22人次參加省、市級舉辦的各類培訓班,單位也組織舉辦了2次業務知識培訓,培訓人員100人次,舉辦了2期衛生監督協管人員培訓班,培訓人員達30人次,進一步提高衛生監督執法和協管人員的綜合素質;二是結合行業特點,先后舉辦了2期培訓班,加強對公共場所衛生知識暨創衛知識培訓,共培訓人員60人次,進一步提高依法經營的意識;三是加大對衛生法律法規宣傳力度。我們充分利用設咨詢點、LED顯示屏等宣傳形式,開展《執業醫師法》、《職業病防治法》、《傳染病防治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宣傳活動。共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000份、懸掛橫幅10條、出版宣傳版報12期。通過大力開展宣傳,使廣大群眾更多地了解衛生法律知識,提高了宣傳教育的效果。

(二)加大衛生監督執法力度,確保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

規范行政處罰,嚴格依法行政,按照上級工作安排,以鞏固國家衛生城市成果為契機,開展打擊以“黑診所”非法醫療、公共場所衛生、制售假冒偽消毒產品及涉水產品行動,震懾了違法行為,維護了衛生秩序,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確保了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

查看全文

史志辦全民健康建設工作總結

為進一步提高縣史志辦干部職工身體素質,增強干部職工身體健康和生活幸福,繁榮我辦體育文化,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我辦積極開展全民健康建設活動。現將2018年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進一步完善全民健康組織機構方案

縣史志辦辦公室制訂了《縣史志2018年全民健康建設工作計劃》,成立了全民健康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領導負責分工,明確了工作人員與工作職責,使全民健康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有力地推動了全民健康的發展。

二、加強全民健康宣傳教育,提升知曉率

縣史志辦十分注重全民健康宣傳,設立了全民健康宣傳專欄,廣泛開展全民健康宣傳工作。向單位干部職工主要宣傳吸煙有害健康、預防性病艾滋病、母嬰保健、常見慢性病防治、飲食衛生及根據季節變化的疾病防治等。舉辦了健康知識講座,進行衛生防病知識的宣傳,提高機關干部的健康知識水平,增強人們健康意識及行為,促進不良健康行為轉變,推動了全民健康的深入開展。

三、深入開展控煙工作,建設無煙辦公環境

查看全文

社區健康建設工作計劃

各村(居)、企事業單位:

為了進一步貫徹《區建設健康城區三年行動計劃(-年)的通知》精神,鎮政府決定,在全鎮范圍內,以鞏固國家衛生鎮為抓手,全面開展建設健康社區活動,更好地推進健康社區活動的有序開展,特制定鎮建設健康社區三年行動計劃(-年)。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區委、區府建設“健康”,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發展目標,緊密結合上海市文明城區創建活動,堅持惠及廣大群眾,以各類健康促進活動為載體,以滿足市民健康生活實際需求為根本,以提高市民健康文明素質為切入點,協調整合資源,努力形成全社會支持和市民積極參與的互動機制,深入地推進健康社區各項建設工作。

二、主要工作目標和任務

通過全面開展建設健康社區工作,顯著提高鎮生態環境、市容環境和居住環境質量,提升市民綜合素質和城鎮文明程度,到年全面完成《鎮建設健康社區三年行動計劃(-年)》目標任務,努力使我鎮各項生態環境指標和總體環境處于先進水平,進一步提高居民的健康指標。

查看全文

城區局建設健康三年行動計劃

20*年—20*年,*市開展建設健康城市第一輪三年行動計劃,*區在區委、區政府的重視下,制定并實施了《*區建設健康城區三年行動計劃(20*—20*年)》,建立了建設健康城區的有效工作機制和社會支持系統,開拓創新地運用*農民畫等民俗文化載體宣傳健康城區,關注農村居民的健康問題,開展建設健康村莊活動,社會和群眾的知曉率和參與度不斷上升,全區市民健康綜合素質進一步提升,城鄉環境綜合水平顯著提高。

建設健康城區是一項順應構建和諧*的戰略目標,是滿足*市民不斷提高生活質量和健康生活需求的社會系統工程,更是促進*經濟總量、社會事業新一輪“三年翻番”目標實現的有效載體。為了貫徹落實《*市建設健康城市20*年—20*年行動計劃》,進一步提高全區人民健康素質,以更美好的環境迎接世博會和全國農運會,特制定*區建設健康城區20*年—20*年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以實現新一輪“三年翻番”目標為主線,以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為出發點,以各類健康促進活動為載體,抓住創建國家衛生區的機遇,堅持不懈地推進人、環境和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不斷提升全區的市民健康素質、環境健康水平、社會健康形象,打造一個綠色、健康、文明的國際化工城。

二、行動原則

(一)以人為本,綜合干預。以建設平安*、建設社會主義新郊區新農村為抓手,堅持促進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從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出發,融合區“*”規劃需求,重視綜合干預模式的運用和控制各種影響人群健康的危險因素、規范公共衛生行為、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不斷促進城鄉同步發展,體現*特色。

查看全文

街道健康家庭建設工作方案

創建健康家庭活動旨在聚焦提高健康素養,積極轉變健康觀念、改善生活方式、完善全民健康服務體系,促進社會和諧進步。為做好省級健康促進區創建工作,大力宣傳普及健康知識與技能,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引導群眾樹立正確健康觀,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建設工作目標

(一)總目標

建設健康環境,動員和組織廣大居民共同參與健康家庭建設工作,為健康家庭的建設營造氛圍。動員社會力量,以點帶面,帶動家庭成員、周圍鄰居和社區居民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健康素養和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改變居民的不健康生活習慣和方式,促進其健康行為的形成,預防和降低各種疾病的發生。

(二)具體目標

年度內至少完成15個健康家庭建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