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驗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9 14:25:5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考驗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考驗

小品劇本:考驗

小品劇本

幕景:一家醫院的前面有一小亭,小亭下有一石桌,石桌邊有幾個石凳。小英(年輕漂亮的女護士)穿著工作服,手拿輸液瓶和輸液管,唱著《天使之歌》“披一身圣潔你是如此美麗/懷一身絕技你卻默默無語/你以天使的名義擔起救死扶傷的道義/你用犧牲的勇氣把自已的安危藏起/噢美麗的白衣/圣潔的白衣/天使的青春抒寫著你的傳奇……”從左邊上,見無人,獨自默默地坐下。顯福(英子的男朋友),左手拿著幾本書,右手拎著一包食品從右邊上,唱著流行曲《兩只蝴蝶》,“親愛的你慢慢飛/小心前面帶刺的玫瑰/親愛的你張張嘴/風中花香會讓你沉醉/親愛的你跟我飛/穿過叢林去看小溪水……”看見亭子下的英子,親切的喊著“英子”,把東西放在石桌上,走向英子要作親昵動作,被前來迎接的英子捉住了一只手。

英子:寶貝,我求你一件事,今天你一定要答應我。

顯福:只要你過去和現在不讓第三者插足,我保證答應你。(笑)

英子:怕你反悔,向全世界宣布。

顯福:(大聲向觀眾)只要過去和現在,英子從不讓第三者插足,英子要什么,我都答應她。

查看全文

創新不言敗 成功是考驗失敗乃考驗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創新能力如何、創新成果多少,成為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能否贏得競爭的重要因素;鼓勵創新、推進創新,成為實現發展進步的迫切需要。

然而,干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敗,創新作為探索性實踐更是如此。對于創新者而言,成功是一種考驗,失敗更是一種考驗。沉醉于成功的輝煌,往往可能停歇前進的步伐;走不出失敗的陰影,容易導致錯過成功的機遇。當年,發明家愛迪生為了找到不易燒斷的燈絲,進行了很多次實驗都沒能成功。當許多人為他的失敗而嘆息時,愛迪生卻說:我沒有失敗,我只是又找到了一種不符合要求的東西罷了。經過不懈的努力,愛迪生終于發明了電燈,用科技為人類帶來了光明。這個故事啟示我們:永不言敗,是實現創新的一個重要條件。

創新不言敗,不是說所有的創新活動都能夠百發百中、大獲全勝。創新是艱難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帆風順。創新不言敗,更多的是指一種精神、一種品質、一種追求。

創新不言敗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不怕失敗、敢于勝利。失敗與成功,失去與得到,總是相對的、辯證的。有大付出,才有大收獲;有大境界,才有大成就。成功的創新者懂得成敗的辯證法,懂得“失敗是成功之母”的深刻道理。在創新的過程中,一時一事的失敗是常有的。面對失敗,既不應退縮,更不能失志。因為一著走錯,只要稍作調整,即可以柳暗花明;屢遭挫折,只要不屈不撓,總能夠走向勝利。真正的失敗往往是敗而失志、一蹶不振,而所有的成功都來自從失敗中奮起、在開拓中前進。

創新不言敗是一種品質。這種品質就是迎難而上、永不退縮。創新之路充滿艱險,但無限風光恰在險峰之上。正如王安石所說: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在艱難險阻面前,“退”是沒有出路的,“怯”是難嘗勝果的。創新者應有“所當者破,所擊者服”的豪氣,愈挫愈勇、知難而上。在創新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創新不言敗是一種追求。這種追求就是奮發圖強、開拓進取。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創新,呼喚創新。創新是干事創業者的追求,永不言敗、自信自強是創新者的選擇。自信,才能鼓起從頭再來的勇氣;自強,才能激發上下求索的潛能。自信不是自負,自信者有自知之明,懂得揚長避短,不會一味蠻干;自強不是逞強,自強者有清醒頭腦,善于審時度勢,不達目的不罷休。

查看全文

領導干部換屆考驗分析

目前,地方黨委換屆工作正在陸續展開。這次換屆,中央的要求高,改革的力度大,涉及許多干部的進退留轉。面對換屆,絕大多數干部能夠講黨性、顧大局、守紀律,保持了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但是,也有少數干部心浮氣躁,產生了一些不正常的心態和行為;有的四處活動,跑上級領導,跑有推薦權、選舉權的同志;有的感到提拔無望,精神不振,該抓的工作不抓了;有的對職務安排不滿意,向組織講條件,對群眾發牢騷;極個別的甚至無視黨的組織原則和干部工作紀律,拉票賄選,行賄買官。這些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勢必影響換屆工作的順利進行和正常工作的開展,也會損害黨的干部的形象。對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能不能正確對待個人進退留轉,能不能經受住換屆的考驗,這是擺在各級領導干部面前的一個嚴肅課題。

要講大局,積極支持領導班子配備改革。這次換屆,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要貫徹落實黨的*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推進領導班子配備改革的要求,精簡領導班子職數,減少副書記職數,適當擴大黨政領導成員交叉任職。由于改革的力度比較大,一些原本有希望提拔的干部可能會失去晉升機會,一些原本在重要崗位上的干部可能要調整到其他崗位。這就要求我們的干部站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高度,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全局利益的關系,自覺服從大局、維護大局。應當看到,推進領導班子配備改革,有利于優化領導班子結構,實現領導班子精干高效;有利于完善地方黨委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常委會的集體領導作用;有利于地方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加強對經濟社會重大事務的領導和協調。實行這一改革,對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既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廣大干部群眾包括各級領導干部的愿望和要求。改革必然涉及利益關系的調整。為了大局犧牲個人利益,是領導干部應有的胸懷和境界。上個世紀80年代,為貫徹干部隊伍“四化”方針,推進領導班子年輕化,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主動要求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做出了新的貢獻。這些老同志的高風亮節值得我們學習。領導干部是做人的工作的,給別人講的道理,自己首先要實踐;對別人提出的要求,自己首先要做到。在換屆這一關鍵時刻,尤其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識大體、顧大局的表率,以實際行動支持改革。

要講黨性,正確對待個人進退留轉。這次換屆涉及許多干部的調整,個人有些想法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問題在于,一些同志把權力地位看得太重,對個人進退得失想得過多,既影響了工作,也給自己增添了煩惱,這是不可取的。在我們的干部隊伍中,素質優秀、符合提拔條件的同志很多,但領導職位是有限的,能夠提拔的畢竟是少數。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干部隊伍的新老交替、領導班子的新陳代謝是一種自然規律,也是黨的事業薪火相傳、不斷發展的需要。對此,每個同志都應正確對待。少數干部之所以在職位問題上患得患失,說到底還是黨性不純、境界不高,沒有真正樹立起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干部不論職務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一個共產黨員、領導干部,他的人生價值不在于官職有多大,而在于為人民做出的貢獻有多少。對領導干部來說,不論是什么級別、在什么崗位,都有施展才華的舞臺,都可以大有作為。每一名黨員領導干部都要經常想一想:參加革命是為什么?現在當干部應該做什么?將來身后留點什么?在全黨集中開展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受到了一次系統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和嚴格的黨內政治生活鍛煉,黨員意識、黨性觀念進一步增強。換屆就是對領導干部黨性觀念的一次重要考驗,是對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效的一次實際檢驗。共產黨員的先進性體現在哪里,領導干部的黨性體現在哪里?當前最集中的一點,就是要正確對待個人進退留轉,不管職務怎么變動,都能夠坦然面對,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做好工作上。

要講紀律,堅決服從組織安排。選拔任用干部是一種嚴肅的組織行為,干部擔任什么職務,只能由黨組織來決定,而不能從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出發,向組織張口、伸手。換屆人事安排方案是黨組織在充分發揮民主,廣泛聽取意見,綜合考慮事業發展需要、領導班子結構、干部個人素質等方面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這次換屆,在提名、考察、選舉等環節采取了一系列擴大民主的新舉措,特別是運用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辦法進行換屆考察,使選人用人的準確性、公正性有了更加可靠的保證,人事安排方案有了更加廣泛的群眾基礎。領導干部個人一定要相信組織、相信群眾,無條件地服從組織安排,保證黨委人事安排意圖的實現。對于自身職務安排有什么想法和意見,可以通過正常渠道向組織反映,但不能采取跑、要、鬧、送等不正當手段去追求個人目的。要自覺抵制跑官要官、拉票賄選、行賄買官等違的紀律和國家法律的行為。有的同志看到別人在跑,擔心自己吃虧,也跟著跑,這是要不得的。那些靠不正當手段謀取好處的做法,應當為一切正派的同志所不齒。實際上,靠搞小動作撈取好處的人,即使一時得利,也不會長久,而違法亂紀的人,遲早會受到查處。在以往的換屆中,各地也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一些干部受到了黨紀國法的嚴肅處理,教訓十分深刻,應當引以為戒。

領導干部經受住換屆的考驗,離不開各級黨組織的教育和引導。要結合鞏固和擴大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的工作,加強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引導各級領導干部經受住名、權、位的考驗。要做好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對涉及進退留轉的干部,要搞好談心談話,說明組織意圖,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特別是對轉崗、易地交流和退下來的同志,更要多些理解、關心和愛護,幫助他們解決好實際困難。同時,在換屆工作中,要充分發揚民主,切實增強工作的透明度,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讓干部群眾真正感受到公平公正。要嚴肅組織人事紀律,堅決查處各種違紀行為,對情節嚴重的要公開處理,以警示和教育干部。

查看全文

經得起考驗的堅強堡壘

震災突如其來,兩分半鐘的肆虐,令川蜀大地滿目瘡痍,廢墟處處。

打好抗震救災這場硬仗,是對災區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最現實、最直接的考驗。震后災區百廢待興,安置群眾、恢復生產、重建家園,無不需要堅強的組織保證。

抓好災區的干部隊伍建設,刻不容緩!

抗震救災伊始,四川省黨組織就把災區黨員干部隊伍重建工作提上日程。各級組織部門把黨員干部在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中的表現,作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據,使抗震救災一線成為考察、考驗、培養干部的主戰場。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王川說:“抗震救災一個月來,全省各級黨組織是強有力的,自去年換屆以來任用的各級領導干部經受住了大災大難的檢驗和考驗。組織部門為此還特事特辦,火線提拔了一批干部,加強和充實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力量。同時,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充實災區一線,強有力地建設災區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更好地發揮黨員干部在抗震救災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和模范帶頭作用。”

截至目前,成都、德陽、綿陽、廣元、雅安、阿壩等6個重災區中,從村組到市州各級組織,已經全部實現組織健全、干部配備到位,恢復正常運轉;309個受災群眾集中安置點全部建立臨時黨組織;795個因基層干部遇難或重傷造成的空缺職位,全部補充到位;從省、市、縣機關選派的3100名干部,已充實到抗震救災一線。

搶險自救,原來的領導班子受損,新的戰斗堡壘建立

查看全文

解析緩刑考驗期制度

摘要:緩刑考驗期是緩刑考察制度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緩刑考驗期的設置直接關系到緩刑適用的目的和作用。本文通過對考驗期分類的比較分析及對刑法理論界關于我國緩刑考驗期是否可以延長或者縮短的三種觀點的觀察,提出緩刑考驗期延長或縮短的方法,以此更好的促進緩刑目的的實現和緩刑作用的發揮。

關鍵詞:緩刑考驗期;分類;延長縮短

一、緩刑考驗期的分類

綜合比較國外刑法關于緩刑考驗期的立法規定,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絕對確定型

這種分類對緩刑考驗期的期限作出明確具體規定,不允許法官有自由裁量權。司法機關在對被宣告緩刑的犯罪人適用緩刑時,只能判決刑法規定好的某一具體考驗期。如現行《法國刑法典》第132-35條規定:因重罪或輕罪被判緩刑的人,緩刑考驗期為5年,因違警罪被判緩刑的人,緩刑考驗期為2年。

查看全文

干部經得起考驗體會

記得在解說乒乓球男團決賽時,王濤提到劉國梁教練訓練隊員的時候很能折騰,而且是“不但教練折騰,隊員相互折騰,還要外請專家來折騰,越折騰越好,隊員經受的了折騰,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這里說的“折騰”就是說運動員要能夠經受的考驗。其實,我們廣大干部也要真正經受得了考驗。

百煉成鋼繞指柔,不能百煉,哪能成鋼,更何來繞指之柔呢?真金不怕火煉,火煉才能見得真金。我們黨從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視選拔和培養干部,在革命戰火中考驗干部,一些渣滓灰飛煙滅,一些精華成為黨的主角,演繹著歷史的華章。在革命和建設事業中,我們黨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不斷提升考驗干部的能力,形成了一套相對科學的考驗體系。廣大黨員干部一定要經受的了真正的考驗:經受的住群眾考驗,經受的住實踐考驗,經受的住歷史考驗。

經受的群眾考驗就是看群眾跟不跟你走,能不能團結群眾。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革命和建設主體,是我們的力量源泉,是勝利之本,執政之基。我們黨最大的優勢就是密切聯系群眾,最大危險就是執政之后脫離群眾。但是干部就是干部,群眾就是群眾,不同之處在于能力和覺悟,在于團結群眾的覺悟和把握真理的能力。干部從群眾中走來,和群眾同呼吸,更命運,自覺和群眾保持一致。這樣群眾就不把你當外人,就會自覺圍繞在你周圍,就能團結起來。干部善于在群眾中吸收營養,善于分析問題,掌握真理,這樣群眾就會服你,就會自覺跟你走。群眾是否一呼百應,是否心存芥蒂,這是考驗干部的第一個關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的耳朵是靈敏的,兼視則遠,兼聽則明,群眾考驗干部是最直接、最靈敏的考驗辦法。

干部經受的住實踐考驗,就是看他能否真正踐行科學發展觀,推動各項事業科學發展。一個優秀的運動員,應該是身心健康,能夠經受的住各種大賽考驗,能夠頂得住外在的壓力,能夠戰勝自己的心魔,能夠保持持續的求勝欲望并能夠取得勝利。在評價老瓦的時候,有人就說:在中國運動員如同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看似生機勃勃,但是總是沒有象老瓦這樣的常青樹,原因就是一些中國運動員把運動當作發財、升官的跳板,而老瓦則是把運動當作畢生追求的愛好。組織部門要做科學發展觀的踐行模范部門,干部就應該做自覺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表率。干部經受的住實踐的考驗,也應該如此。不是把工作當作聚財釣譽的手段和謀生解悶的玩偶,而應該當作施展自己才華的舞臺、追逐美好理想的橋梁和回報廣大社會的渠道。帶著這種不庸俗、不猥瑣、不低劣的心態,干事創業,時刻牢記使命,就會不斷反思、提升自我,讓工作方向正確、讓團隊充滿戰斗力、讓事業健康前進,這樣才是經受的住實踐的考驗。

干部要經受的其歷史的考驗,就是隨著時光流逝對自己的功業的評價一如既往。現實是豐富多彩的,歷史是灰色無情的。正因為豐富多彩,才有那么多的紛繁蕪雜,容易迷人眼睛,看的到海市蜃樓;正因為灰色無情,才簡單純凈,容易明澈心境,看得見廬山真面。現實中,對干部的評價往往容易受到干擾,而時間對干部的評價則不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人已不在原位,或者已不再人世,但是職位依然在,事業依然向前發展。在時光的十字架上,我們干部和所做的事情就會被脫光衣服赤裸裸地釘在十字架上,透明得沒有一點遮擋,真切得沒有一點瑕疵。真正經受的住歷史考驗的干部,應該和都江堰一樣,經過千百年,滄海桑田,洪水地震,天災人禍,我自不動安如山。

干部經受得住群眾考驗,就能廣聚民力;干部經受的住,實踐考驗,就能開創偉業;干部經受得住歷史考驗,就能名垂千古。廣大干部要自覺接受考驗,這是自信的魅力,是個人不斷進步的動力,是我們黨永葆青春的源泉,是我們國家繁榮昌盛的根基。

查看全文

干部換屆選舉的的考驗

目前,地方黨委換屆工作正在陸續展開。這次換屆,中央的要求高,改革的力度大,涉及許多干部的進退留轉。面對換屆,絕大多數干部能夠講黨性、顧大局、守紀律,保持了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但是,也有少數干部心浮氣躁,產生了一些不正常的心態和行為;有的四處活動,跑上級領導,跑有推薦權、選舉權的同志;有的感到提拔無望,精神不振,該抓的工作不抓了;有的對職務安排不滿意,向組織講條件,對群眾發牢騷;極個別的甚至無視黨的組織原則和干部工作紀律,拉票賄選,行賄買官。這些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勢必影響換屆工作的順利進行和正常工作的開展,也會損害黨的干部的形象。對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能不能正確對待個人進退留轉,能不能經受住換屆的考驗,這是擺在各級領導干部面前的一個嚴肅課題。

要講大局,積極支持領導班子配備改革。這次換屆,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要貫徹落實黨的*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推進領導班子配備改革的要求,精簡領導班子職數,減少副書記職數,適當擴大黨政領導成員交叉任職。由于改革的力度比較大,一些原本有希望提拔的干部可能會失去晉升機會,一些原本在重要崗位上的干部可能要調整到其他崗位。這就要求我們的干部站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高度,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全局利益的關系,自覺服從大局、維護大局。應當看到,推進領導班子配備改革,有利于優化領導班子結構,實現領導班子精干高效;有利于完善地方黨委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常委會的集體領導作用;有利于地方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加強對經濟社會重大事務的領導和協調。實行這一改革,對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既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廣大干部群眾包括各級領導干部的愿望和要求。改革必然涉及利益關系的調整。為了大局犧牲個人利益,是領導干部應有的胸懷和境界。上個世紀80年代,為貫徹干部隊伍“四化”方針,推進領導班子年輕化,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主動要求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做出了新的貢獻。這些老同志的高風亮節值得我們學習。領導干部是做人的工作的,給別人講的道理,自己首先要實踐;對別人提出的要求,自己首先要做到。在換屆這一關鍵時刻,尤其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識大體、顧大局的表率,以實際行動支持改革。

要講黨性,正確對待個人進退留轉。這次換屆涉及許多干部的調整,個人有些想法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問題在于,一些同志把權力地位看得太重,對個人進退得失想得過多,既影響了工作,也給自己增添了煩惱,這是不可取的。在我們的干部隊伍中,素質優秀、符合提拔條件的同志很多,但領導職位是有限的,能夠提拔的畢竟是少數。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干部隊伍的新老交替、領導班子的新陳代謝是一種自然規律,也是黨的事業薪火相傳、不斷發展的需要。對此,每個同志都應正確對待。少數干部之所以在職位問題上患得患失,說到底還是黨性不純、境界不高,沒有真正樹立起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干部不論職務高低都是人民的公仆。一個共產黨員、領導干部,他的人生價值不在于官職有多大,而在于為人民做出的貢獻有多少。對領導干部來說,不論是什么級別、在什么崗位,都有施展才華的舞臺,都可以大有作為。每一名黨員領導干部都要經常想一想:參加革命是為什么?現在當干部應該做什么?將來身后留點什么?在全黨集中開展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受到了一次系統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和嚴格的黨內政治生活鍛煉,黨員意識、黨性觀念進一步增強。換屆就是對領導干部黨性觀念的一次重要考驗,是對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效的一次實際檢驗。共產黨員的先進性體現在哪里,領導干部的黨性體現在哪里?當前最集中的一點,就是要正確對待個人進退留轉,不管職務怎么變動,都能夠坦然面對,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做好工作上。

要講紀律,堅決服從組織安排。選拔任用干部是一種嚴肅的組織行為,干部擔任什么職務,只能由黨組織來決定,而不能從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出發,向組織張口、伸手。換屆人事安排方案是黨組織在充分發揮民主,廣泛聽取意見,綜合考慮事業發展需要、領導班子結構、干部個人素質等方面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這次換屆,在提名、考察、選舉等環節采取了一系列擴大民主的新舉措,特別是運用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辦法進行換屆考察,使選人用人的準確性、公正性有了更加可靠的保證,人事安排方案有了更加廣泛的群眾基礎。領導干部個人一定要相信組織、相信群眾,無條件地服從組織安排,保證黨委人事安排意圖的實現。對于自身職務安排有什么想法和意見,可以通過正常渠道向組織反映,但不能采取跑、要、鬧、送等不正當手段去追求個人目的。要自覺抵制跑官要官、拉票賄選、行賄買官等違的紀律和國家法律的行為。有的同志看到別人在跑,擔心自己吃虧,也跟著跑,這是要不得的。那些靠不正當手段謀取好處的做法,應當為一切正派的同志所不齒。實際上,靠搞小動作撈取好處的人,即使一時得利,也不會長久,而違法亂紀的人,遲早會受到查處。在以往的換屆中,各地也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一些干部受到了黨紀國法的嚴肅處理,教訓十分深刻,應當引以為戒。

領導干部經受住換屆的考驗,離不開各級黨組織的教育和引導。要結合鞏固和擴大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的工作,加強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引導各級領導干部經受住名、權、位的考驗。要做好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對涉及進退留轉的干部,要搞好談心談話,說明組織意圖,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特別是對轉崗、易地交流和退下來的同志,更要多些理解、關心和愛護,幫助他們解決好實際困難。同時,在換屆工作中,要充分發揚民主,切實增強工作的透明度,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讓干部群眾真正感受到公平公正。要嚴肅組織人事紀律,堅決查處各種違紀行為,對情節嚴重的要公開處理,以警示和教育干部。

查看全文

公道正派經受考驗思考

公道正派作為組織部門和組工干部必須具備的一種政治品質、思想作風和人格力量,是組織工作的基本出發點與落腳點。堅持公道正派,就是要求組工干部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經受各種考驗,始終做到“對己清正、對人公正、對內嚴格、對外平等”。

一要經得起權、位、利的考驗,做到對己清正

組織部門是“清水衙門”,工作任務繁重,歷來比較“清苦”。組工干部要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就必須經得起權、位、利的考驗,做到對己清正。具體地說是要做到“四慎”:一是要“慎權”,克服個人主義和本位主義影響,防止權力私有化;克服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影響,防止權力商品化,搞權權交易、權錢交易、權色交易;克服庸俗關系學的影響,防止權力庸俗化。二是要“慎欲”,對待名利要有平常心,對待工作要有進取心,對待權力要有公仆心,絕不能官迷心竅,錢迷心竅,色迷心竅。三是要“慎獨”,做到行所當行,止所當止,慎獨不越軌,堅守三條防線:防微杜漸,拒腐蝕永不沾的思想防線;近錢財而不貪,近酒色不迷的道德防線;照章辦事,不因私廢法的法紀防線。四是要“慎微”,做到慎小事、慎小節、慎習慣、慎嗜好,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見微知著,防微杜漸。

二要經得起干部群眾的考驗,做到“對人公正”

組織部門肩負著選人用人的重要職責,用什么樣的人,不用什么樣的人,在干部群眾中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正所謂“用一君子,則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則小人競進矣”。為此,組工干部要堅持用好的作風選人,選作風好的人,要認真落實好干部群眾“四權”,把選人用人的“標尺”交給干部群眾,真正把群眾公認的干部選拔上來,從而做到“對人公正”。具體到工作中,一是要貫徹落實好民主評議、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的干部制度,擴大選拔任用干部推薦環節中的群眾公認,讓群眾根據自己意愿推薦他們認可的人。二是要建立健全差額考察、考察預告和考察情況反饋制度,擴大選拔任用干部考察環節中的群眾公認,從而廣泛聽取群眾意見,掌握好群眾公論,選準用好干部。三是要堅持任前公示和票決制,擴大選拔任用干部決策環節中的群眾公認,使群眾公認原則的貫徹落實得到有效保證。通過擴大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群眾公認程度,杜絕憑“嘴巴匯報”看干部、憑個人印象選干部、憑“現象工程”用干部、憑關系背景提干部的現象發生,防止和克服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

三要經得黨性原則的考驗,做到“對內嚴格”

查看全文

制度性缺陷考驗變革論文

由此可見,上述收購要約對流通股東并不具備實質性意義,只是這兩家收購方巧妙利用了現行制度,實現其高比例持有非流通股之目的。如果他們不發出全面收購要約,則只能向證監會申請豁免,但收購方作為民營企業,不僅豁免的可能性很小,而且至少要花費3個月以上的時間;而采取要約收購方式,只要30天即可,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上述現象是否僅是一二家公司的特例呢?否。從理論上說,只要同時具備以下條件的上市公司均可能出現對流通股東無實質意義的要約收購:首先,該公司二級市場股價絕對值偏低;其次,該公司股本規模或上市公司凈資產規模適中或偏小;再次,大盤整體走勢平穩或呈牛市狀態。某一支股票的二級市場價格越低,其上升的空間就越大;規模越小的公司,資產重組的難度就越小,因此,只要被收購的上市公司同時具備上述條件,就隨時可能成為一匹“重組黑馬”,股價必將飛升。一般投資者在經歷了無數“重組神話”之后,一般不會放棄來之不易的“黑馬”。

對此,收購方大概也是十分清楚的,收購方有理由相信,即使了對流通股的收購要約,流通股股東實際參與要約的可能性也極小。從另一角度看,只要目前的市場監管思路不變,對于那些善于二級市場操作的收購方來說,即使被動持有了部分流通股,他們也不會擔心,因為他們可以對被收購公司進行資產重組,注入優質資產或時髦概念,二級市場股價便可扶搖直上。

針對上述現象,不能簡單譴責收購方缺乏誠信,或者提高要約價格的法定底線,使收購方無機可趁。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一方面要全面反思現行要約收購制度的合理性,并及時修改完善,以維護政策法規的嚴肅性;另外要尋求更加符合國內資本市場實際情況的投資者利益保護措施,在保護投資者合理利益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市場運行效率。

制度性缺陷后果

顯然,上述流通股要約收購的“游戲化”現象只是現行要約收購制度不合理部分的初步暴露,該制度的內在缺陷還可能包括如下方面:

查看全文

經受住最根本的考驗

同志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能不能始終帶領人民走在時代前列,能不能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能不能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是對黨的最根本的考驗。要經受住這個最根本的考驗,關鍵是要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使黨的建設工作更富有時代氣息、更富有實際成效。”這一論斷,深刻闡明了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的重大意義,對于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經受住最根本考驗、永葆先進性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始終帶領人民走在時代前列,是我們黨具有先進性的具體體現。任何一個政黨要實現發展壯大、贏得人民支持,都必須努力走在時代前列。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鮮明地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在長期的奮斗歷程中,我們黨始終堅持挺立時代潮頭,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團結帶領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成就,贏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如今,一個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歷史充分證明,始終保持和不斷發展先進性,是我們黨始終贏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根本保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要繼續帶領人民走在時代前列,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必須用時展的要求審視自己,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加強和完善自己,使黨的全部工作始終符合時代要求和人民期待。

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盛衰成敗的根本因素。我們黨來自人民,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處于弱小地位,敵我力量懸殊。正是由于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我們黨才克服了各種艱難險阻,取得革命勝利,實現發展壯大。在執政以后特別是長期執政的條件下,我們黨一方面有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的條件,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脫離群眾的危險。發揚密切聯系群眾這個最大政治優勢,消除脫離群眾這個最大危險,始終是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任務。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不斷加強和改進自身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在部分黨員干部身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群眾觀念不強、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嚴重,甚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黨的先進性,影響社會和諧穩定,損害黨和人民的事業,需要高度重視并努力加以解決。

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是完成黨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所承擔的使命的必然要求。我們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實現國家富強、社會和諧、人民幸福,是黨肩負的歷史使命。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動我國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快速發展起來,綜合國力極大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實踐證明,這條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唯一正確的道路。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能不能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我們黨。新世紀新階段,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繁重,更加需要我們黨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解決黨的建設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我們黨才能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