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功績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4 12:18: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歷史功績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民族音樂家歷史功績論文
一、民族音樂面臨的挑戰
鴉片戰爭以后,西方音樂開始傳入我國,后經“洋務運動”、“變法維新”、“辛亥革命”等運動,以及二十世紀初許多音樂志士(如蕭友梅、青主、李叔同等)留洋回國后的傳播,西方音樂的內容、理論、形式、技法等在我國得以大量地介紹和運用。
西方音樂的傳入,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它使我國的民族音樂受到全方位的沖擊,但也促使國人對中國音樂的發展道路進行了認真的思考。
中國音樂如何發展?二十世紀初對此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第一是“國粹派”,主張“復興雅樂,不聞西樂”,對西方音樂采取抵制的態度;第二是“崇洋派”,主張“全盤西化”,認為只有西洋音樂才是最先進的音樂,甚至把西洋音樂說成是“藍眼金發的美少女”,而把中國傳統音樂說成是“不堪入目的黃臉婆”;第三是包括劉天華先生在內的“中西融合派”,主張“洋為中用”。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推動下,我國出現了大批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表,他們創辦了許多社團,展開了對新思想、新知識的探求。一部分人主張把我國音樂的發展方向引向西方化的道路。而“國粹派”則死守陣營,拼命維護雅樂,極力主張只有復興雅樂才是我國音樂的出路。兩種勢力在當時都各持己見,各行其道,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天華先生通過認真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在承認西方音樂的優勢的同時,也深刻認識到我國民族音樂具有的優良傳統及其特色。同時,他也認識到我國的民族音樂面臨的境況,主張把西方的長處融合進來,革新和發展我國的民族音樂,使之與“世界同步”。
二、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隋煬帝的歷史功績分析論文
一、對改革的貢獻
為了精簡機構,改革吏治,把軍政大權集中于中央,煬帝明令廢除諸州總管府。又下令改革封爵制度。他下詔:“自今以后,唯有功勛,乃得賜封”,又規定“百官不得計考增級”,必須德行功能顯著者,才能升級。大業三年,煬帝下《求賢詔》,批評各級臣僚,舉賢不力,要求從德行、文武才干等各個方面薦舉人才,指出人才“不必全備”,只要“一藝可取,亦宜錄用”。北周官制,機構臃腫,層次重疊,人員冗雜。隋文帝雖改周之六官,但基本上仍依前代之法。煬帝即位后,作了大膽改革。如廢除三師、特進官;廢除都督以上至上柱國凡十一等及八郎、八尉、四十三號將軍;將光祿、金紫、銀青等九大夫,建節、奮武等八尉定為散職。又改三衛為三侍,廢除直閣將軍、直寢、奉車都尉、別將等武官。文帝時設置了九等爵位,煬帝只保留了王、公、侯,其余都予以廢除。尚書省六曹,原各設侍郎六人,共計三十六名侍郎,煬帝改為每曹各設侍郎一名。這些改革,不僅裁減了冗官,精簡了機構,同時又削弱了北周的貴族勢力,是切中時弊的。
南北朝以來,人口大量流徙,形成“一郡分為四五,一縣割成兩三。百家之邑,便立州名,三戶之民,空張郡目”的現象。致使民少官多,“十羊九牧”,州郡縣的數量越來越多。隋滅陳后,全國總計有州253,郡689,縣1562。這么多的各級地方機構,供養那么多的官吏,勢必加重黎庶負擔,減少國家的財政收入。文帝廢郡,改為州縣兩級制。煬帝即位,又廢州改郡,大量壓縮裁并地方官僚機構。大業三年,全國僅設郡190,縣1255,郡縣數目較前大為減少。
南北朝時,豪族地主擁私兵,建塢堡。農民罹于戰亂,又不堪賦役負擔,紛紛依托豪族,加之當時盛行部曲佃客制,士族豪門便隱占大量戶口。造成“或百室合戶,或千丁共籍”的局面。丁口不載國家戶籍,國家就無法征收賦役,這就減少了朝廷對勞動力與財富的占有。隋文帝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大索貌閱,檢括出443000丁,1640500口。隋煬帝即位后,繼承文帝的政策,任命裴蘊主持貌閱,進一步取得了成效。“承高祖和平之后,禁網疏闊,戶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猶詐為小,未至于老,已負租賦。裴蘊歷為御史,素知其情,因是條奏,皆令貌閱。若一人不實,則官司解職,鄉正里長皆遠流配。又許民相告,若糾得一丁者,令被糾之家代輸賦役。是歲大業五年也,諸郡計賬,進丁二十四萬三千,新附口六十四萬一千五百”。
二、對經濟的貢獻
隋場帝即位,繼續推行均田制,于大業四年(608年)和五年(609年)連續兩次“詔天下均田”。在均田的同時,堅持打擊豪強兼并的行為,專門派司隸臺負責糾察“豪強奸猾,侵害下人,及田宅逾制”者,對賦役制度也進行改革。“場帝即位,戶口益多,府庫盈溢,乃除婦人及奴裨、部曲之課”。農民的人身依附關系有所松弛。男子服役年齡文帝時二十一歲,到大業時規定“男子以二十二成丁”。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并多次減免租稅,對農業生產也比較關注。“賴百司不得踐暴禾稼,其有須開為路者,有司計地所收,即以近倉酬賜,務從優厚”。還在今青海地區“大開屯男”,解決了邊防軍糧的問題。由于有效的農業政策,墾田數大業二年,達到“墾田五千五百八十五萬四千四十一頃。其邑居道路,山河溝恤,沙債堿鹵,丘陵葉陌,皆不預焉”。國家積蓄更加充盈。大業五年(609),隋場帝繼文帝后,在裴蘊的建議下,再次在江南括戶,“若一人不實,則官司解職,鄉正里長皆遠流配。又許民相告,若糾得一丁者,令被糾之家代輸賦役”。結果,“諸郡計帳,進丁二十四萬三千,新附口六十四萬一千五百”。這一措施既打擊了豪門大族的勢力,又增加了政府的收入,有利于促進生產的發展和隋朝的強盛。大業元年(605)場帝在宮城東又建筑含嘉倉城,在宮城內右掖門“街西有子羅倉,倉有鹽二十萬石;倉西有粳米六十余窖,窖別受八千石”;次年,“置洛口倉于鞏東南原上,筑倉城,周回二十余里,穿三千窖”,糧食庫藏之多,直到唐朝立國二十多年,西京府庫的糧食還未用完,為唐朝的興盛奠定了物質基礎。商業也進一步發展,商業城市進一步繁榮。場帝“徙洛州郭內人及天下諸州富商大賈數萬家,以實之”,又遷徙河北諸郡工藝戶三千余家到東都,設置十二坊于洛水,東都的商業空前的繁盛。
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先生歷史功績論文
一、民族音樂面臨的挑戰
鴉片戰爭以后,西方音樂開始傳入我國,后經“洋務運動”、“變法維新”、“辛亥革命”等運動,以及二十世紀初許多音樂志士(如蕭友梅、青主、李叔同等)留洋回國后的傳播,西方音樂的內容、理論、形式、技法等在我國得以大量地介紹和運用。
西方音樂的傳入,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它使我國的民族音樂受到全方位的沖擊,但也促使國人對中國音樂的發展道路進行了認真的思考。
中國音樂如何發展?二十世紀初對此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第一是“國粹派”,主張“復興雅樂,不聞西樂”,對西方音樂采取抵制的態度;第二是“崇洋派”,主張“全盤西化”,認為只有西洋音樂才是最先進的音樂,甚至把西洋音樂說成是“藍眼金發的美少女”,而把中國傳統音樂說成是“不堪入目的黃臉婆”;第三是包括劉天華先生在內的“中西融合派”,主張“洋為中用”。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推動下,我國出現了大批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表,他們創辦了許多社團,展開了對新思想、新知識的探求。一部分人主張把我國音樂的發展方向引向西方化的道路。而“國粹派”則死守陣營,拼命維護雅樂,極力主張只有復興雅樂才是我國音樂的出路。兩種勢力在當時都各持己見,各行其道,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天華先生通過認真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在承認西方音樂的優勢的同時,也深刻認識到我國民族音樂具有的優良傳統及其特色。同時,他也認識到我國的民族音樂面臨的境況,主張把西方的長處融合進來,革新和發展我國的民族音樂,使之與“世界同步”。
二、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民族音樂史上的豐碑——簡析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先生的歷史功績
一、民族音樂面臨的挑戰
鴉片戰爭以后,西方音樂開始傳入我國,后經“洋務運動”、“變法維新”、“辛亥革命”等運動,以及二十世紀初許多音樂志士(如蕭友梅、青主、李叔同等)留洋回國后的傳播,西方音樂的內容、理論、形式、技法等在我國得以大量地介紹和運用。
西方音樂的傳入,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它使我國的民族音樂受到全方位的沖擊,但也促使國人對中國音樂的發展道路進行了認真的思考。
中國音樂如何發展?二十世紀初對此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第一是“國粹派”,主張“復興雅樂,不聞西樂”,對西方音樂采取抵制的態度;第二是“崇洋派”,主張“全盤西化”,認為只有西洋音樂才是最先進的音樂,甚至把西洋音樂說成是“藍眼金發的美少女”,而把中國傳統音樂說成是“不堪入目的黃臉婆”;第三是包括劉天華先生在內的“中西融合派”,主張“洋為中用”。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推動下,我國出現了大批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表,他們創辦了許多社團,展開了對新思想、新知識的探求。一部分人主張把我國音樂的發展方向引向西方化的道路。而“國粹派”則死守陣營,拼命維護雅樂,極力主張只有復興雅樂才是我國音樂的出路。兩種勢力在當時都各持己見,各行其道,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天華先生通過認真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在承認西方音樂的優勢的同時,也深刻認識到我國民族音樂具有的優良傳統及其特色。同時,他也認識到我國的民族音樂面臨的境況,主張把西方的長處融合進來,革新和發展我國的民族音樂,使之與“世界同步”。
二、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民族音樂史上的豐碑——簡析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先生的歷史功績
一、民族音樂面臨的挑戰
鴉片戰爭以后,西方音樂開始傳入我國,后經“洋務運動”、“變法維新”、“辛亥革命”等運動,以及二十世紀初許多音樂志士(如蕭友梅、青主、李叔同等)留洋回國后的傳播,西方音樂的內容、理論、形式、技法等在我國得以大量地介紹和運用。
西方音樂的傳入,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它使我國的民族音樂受到全方位的沖擊,但也促使國人對中國音樂的發展道路進行了認真的思考。
中國音樂如何發展?二十世紀初對此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第一是“國粹派”,主張“復興雅樂,不聞西樂”,對西方音樂采取抵制的態度;第二是“崇洋派”,主張“全盤西化”,認為只有西洋音樂才是最先進的音樂,甚至把西洋音樂說成是“藍眼金發的美少女”,而把中國傳統音樂說成是“不堪入目的黃臉婆”;第三是包括劉天華先生在內的“中西融合派”,主張“洋為中用”。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推動下,我國出現了大批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表,他們創辦了許多社團,展開了對新思想、新知識的探求。一部分人主張把我國音樂的發展方向引向西方化的道路。而“國粹派”則死守陣營,拼命維護雅樂,極力主張只有復興雅樂才是我國音樂的出路。兩種勢力在當時都各持己見,各行其道,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天華先生通過認真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在承認西方音樂的優勢的同時,也深刻認識到我國民族音樂具有的優良傳統及其特色。同時,他也認識到我國的民族音樂面臨的境況,主張把西方的長處融合進來,革新和發展我國的民族音樂,使之與“世界同步”。
二、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澄清對“思想”認識的幾個誤區
【關鍵詞】思想/個人的思想/鄧小平理論
【正文】
中圖分類號:A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869(2000)03-0063-04
根據國家教委的規定,近兩年將大學開設的公共理論課《中國革命史》改為《思想概論》。在教學以及同學們反饋的信息中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對于思想還存在著許多錯誤或者說糊涂的認識。例如:分不清思想與個人思想的含義;不能正確評價的功績與錯誤,等等。
為了使當代大學生盡快澄清對于思想認識的誤區,加強《思想概論》教學,并在此基礎上初步形成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維方式、認知水平和能力,我認為,在教學中首先應該認識和澄清以下幾個問題,從而準確把握思想。
誤區之一:思想等同于個人的思想。
澄清對“思想”認識的幾個誤區
【關鍵詞】思想/個人的思想/鄧小平理論
【正文】
中圖分類號:A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869(2000)03-0063-04
根據國家教委的規定,近兩年將大學開設的公共理論課《中國革命史》改為《思想概論》。在教學以及同學們反饋的信息中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對于思想還存在著許多錯誤或者說糊涂的認識。例如:分不清思想與個人思想的含義;不能正確評價的功績與錯誤,等等。
為了使當代大學生盡快澄清對于思想認識的誤區,加強《思想概論》教學,并在此基礎上初步形成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維方式、認知水平和能力,我認為,在教學中首先應該認識和澄清以下幾個問題,從而準確把握思想。
誤區之一:思想等同于個人的思想。
胡喬木論的歷史地位和思想
【正文】
【中圖分類號】A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6873(2000)02—0079—04
胡喬木是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政論家和社會科學家。他長期擔任的秘書、中共中央政治局秘書。特殊的崗位和素養使胡喬木對和思想研究有其獨到的認識。
粉碎“”后新的歷史時期,如何評價和思想,成為一個在國際國內都具有重要影響的歷史性課題。“兩個凡是”和否定、思想這兩種錯誤傾向的出現,說明人們在這個問題上還存在著相當嚴重的混亂。胡喬木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被吸收進中央領導層。此后,在鄧小平領導全黨進行撥亂反正和確立正確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過程中,他充分發揮了自己在理論和政治方面的才華。在鄧小平的直接主持和領導下,胡喬木對的歷史地位和思想問題進行了認真深入的研究,這方面的成果大部分反映到了他所主持起草的在慶祝建國三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和在黨中央、鄧小平主持下由他具體負責起草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兩個文獻中。他在多次談話中也涉及到這一問題,其中不乏真知灼見。
闡述了解決好關于的歷史地位和思想問題的極端重要性。胡喬木反復強調,對的評價應采取謹慎的態度,既要實事求是,又要顧全大局。這個大局就是黨的團結、全國人民的團結、黨和國家的前途。他指出,對怎么提,“這對全黨、全國人民的團結,對我們黨和國家在全世界的形象、在全世界的地位,都有非常密切的關系,一定要采取非常慎重的態度。”[1]他告誡人們,全盤否定和思想只能引起思想混亂和政局動蕩。“如果我們把這面旗幟丟掉,就會使更廣大的群眾對于中國共產黨本身發生懷疑,對馬克思主義也發生懷疑,中國的前途就不堪設想。”[2]當然,胡喬木也絕不主張維護的錯誤。他指出,糾正的錯誤正是維護的歷史地位,正是維護思想的指導作用;糾正過去的失誤是為了發展開創的革命與建設事業和發展思想以及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從而鞏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胡喬木對理論研究工作具有強烈的政治責任感,他主張思想工作者應站在與錯誤思潮斗爭的最前線,以科學理論批判錯誤觀點,教育人民。他不是一般的理論研究者,而是一位參加革命工作多年的政治家、黨的理論家,黨中央的許多重大決策、重要思想理論,常常是通過他的論著向全黨全國乃至全世界公布的,因此,他的一些評論、文章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黨中央的有關主張。粉碎“”后的一段時期,不少人在對的評價問題上缺乏清醒的認識,看不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胡喬木從黨和國家前途的角度論述這一問題的極端重要性,既宣傳了黨中央和鄧小平在這一問題上的正確立場、觀點,又有自己的精辟理論分析,這對于澄清人們的模糊思想有重要的意義。從他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作為黨的理論工作者憂黨憂國的拳拳之心。
鄧小平對科學評價及啟示
【摘要】是否能正確評價,關系到凝聚黨心民心、團結一致向前看的大問題。鄧小平站在歷史的高度,實事求是地引導全黨審慎而全面地評價,使中國共產黨成功地經受住了這場歷史的考驗。鄧小平主持起草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理性地評價了,在綜合分析歷史事實的基礎上事實求是地擺正的歷史功過,并將晚年的錯誤與思想區分開來。這啟示我們要用唯物主義的態度評價領袖,要站在民族和國家的高度評價偉人并勇于進行自我批評。
【關鍵詞】鄧小平;;科學評價
的結束和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如何評價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應該看到,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要做到正確評價的歷史功績,客觀分析晚年的錯誤,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一方面,教條式對待思想的錯誤做法和個人崇拜觀念依然盛行。另一方面,徹底否定的歷史功績和個人地位的思想在一定范圍內存在。在這樣的歷史關頭,第三次復出的鄧小平主持起草并經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歷史決議的方式,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自己的領袖功過是非的評價,進一步肯定了思想的指導地位。這不但為正確對待歷史提供了依據,而且也為中國進一步發展道路提供了寶貴的意義。
一、正確評價的重要性
評價“不只是個理論問題,尤其是個政治問題,是國際國內的很大的政治問題。”[1]思想是中華民族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強大武器,是指引他們團結奮進的行動指南。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在世界上站立了起來。隨后便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并開始探索適合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發展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極大地改變了中國原先那種極度貧困落后的面貌。在上述事業中作出了重要貢獻,有著不朽的歷史功績。科學評價有著極端的重要性。第一,它關系到黨和國家歷史奮斗的成就問題。偉大成就和思想理論,是黨和人民事業,人民革命斗爭的結晶,否定及思想就是在否定黨的光輝歷史;第二,它關系到黨的團結、人民的團結和國家的安定。鄧小平指出,不提思想,對的功過評價不恰當,勢必民心混亂,導致國家政治局勢不穩定;第三,這關系到全黨全中國的發展事業。思想是一個新時代的精神典范和重要基礎,它推動中國社會建設發展進入全新的階段,它是革命勝利和新中國建設的重要基礎,必須切實維護這寶貴的精神財富。
二、鄧小平對的科學評價
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思想匯報
敬愛的黨組織:
今年是辛亥革命爆發100周年,全國各地的紀念活動都陸續展開,如蘭州舉辦了亥革命100周年革命先驅詩詞名言書畫展;天津史學界為紀念辛亥革命百周年;南開大學舉辦座談會暨學術研討會;人民大會堂舉行了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黃埔論壇;上海影視公司又拍攝了《辛亥革命》,并收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的接見等,這一條條新聞把我的思緒拉回到百年之前的歲月。
靠窗坐著,偶爾出神的想想,一個個革命先烈正義凜然的熟悉面孔,一聲聲激憤人心的愛國口號,一道道飽含滄桑的歲月深溝,都好像把我們帶回了從前,一瞬便逝去的時光,在眼睛閉合與睜開的瞬間,猶如隔世。歷史的那段記憶,都跟隨季節一起流進了腦海最深的那個地方。
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以袁世凱上任大總統而結束,雖然它未能將歷史的任務完成,但是它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制度,頒布了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特別是其在社會生活方面的改變對后世的影響最為深遠。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如此巨大,理應擁有我們的紀念,但是我們大學生究竟該如何去紀念它呢?
首先,我們應該主動走進圖書館,進入百度,通過廣泛閱覽相關資料讓歷史客觀的重現,并且在不帶任何個人主觀因素的情況下正確評價它,可以深入地了解其在悠悠歷史長河中的重大意義和重要地位,方能產生一種將其紀念并且傳承的主觀意識。如果只靠內部人員的宣傳將其傳遞,那只是浪費氣力洗刷油彩和涂彩筆墨。這個世界,不該是“前人負責革命、后人負責紀念革命”那么簡單。
其次辛亥革命雖然失敗了,但是它的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不能武斷的說它是一個偶然的事件。然而其影響最深遠的莫過于在思想和社會生活方面的改變,在思想上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在社會生活方面沒有了老爺、大人,而是小姐、先生;沒有了旗袍、長衫而是中山裝;沒有了等級之分而是人人平等……所以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應該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素質,積極進取,好好把握在大學里各種可以學習的機會,不斷整頓自己,開拓進取,虛心求教,尋求改變,就如孫中山先生的一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仍需努力。”我們理應在努力完成自己學業的同時密切關注國內外的動態,反對一切分裂行為,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自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自覺擔負起新時代振興中華的重擔,勿忘國恥,熱愛和平,追逐夢想,奔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