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出血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5 08:06:1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顱內出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早產兒凝血功能與顱內出血關系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早產兒凝血功能與顱內出血的關系。方法:對我科住院的123名早產兒凝血功能狀態進行回顧性分組分析,檢測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含量、血小板數(PBC)及頭顱CT,分析發生顱內出血的幾率,以及胎齡與顱內出血兩者的相關性。結果:早產兒均不同程度存在凝血功能低下情況,與足月兒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根據胎齡大小分組分析進行統計檢驗,發現胎齡越低凝血功能低下程度越嚴重,發生顱內出血比率越高,早產兒中顱內出血發生57例,占早產兒總數的46.3%,胎齡與早產兒顱內出血呈顯著負相關(γ=-0.338,P<0.01)。討論:凝血功能低下是早產兒常見并發癥,是發生顱內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胎齡越低凝血功能低下越嚴重,顱內出血發生率越高。

關鍵詞:早產兒;凝血功能;顱內出血

早產兒發生顱內出血(ICH)的比例遠比足月兒高,有研究表明,在孕齡不足32周或體重小于1500g的低出生兒中,顱內出血的發病率可達40%~50%,死亡率約50%[1],是嚴重影響早產兒生存及生長發育的常見危險因素,以往多見體重因素、血管及血壓因素等致顱內出血方面的研究,本文擬觀察早產兒凝血功能狀態與顱內出血的關系。

1資料和方法

1.1資料及分組

我科對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本科住院195例早產兒,其中剔除有窒息史的72例,對其他123例(男66例,女57例)按胎齡孕周大小進行分組。第一組:孕周30~32周35例,男20例,女15例;第二組:孕周~34周46例,男22例,女24例;第三組:~37周42例,男24例,女18例;第四組(對照組):大于37周47例(無窒息缺氧史),男27例,女20例。所有早產兒均為出生當天從婦產科轉入,各組一般情況比較見表1。

查看全文

新生兒顱內出血護理論文

【摘要】目的:提高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護理效果。方法:從四方面進行病情觀察,及時發現病情變化,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結果:痊愈16例,死亡6例,隨訪16例,精神、運動、發育、智力正常12例。結論:保持呼吸道通暢,合理給氧,及時降低顱內壓,維持正常體溫,營養支持;重視合并癥的支持與護理,是提高治愈率、減少后遺癥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新生兒;顱內出血;臨床觀察;護理

新生兒顱內出血是由于缺氧及產傷或醫源性損傷所致的一種腦損傷疾病。早產兒發病率高,是新生兒早期的重要疾病,死亡率高,存活者也有神經系統后遺癥。我科從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22例。現將其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22例。男12例,女10例。早產兒8例,足月兒11例,過期產兒3例。出血原因:缺氧性顱內出血14例,損傷性顱內出血8例。全部病例根據臨床表現,結合CT檢查確診。痊愈16例,死亡6例。死亡病歷中早產兒4例,其余2例由于出血量多,并發腦疝,嚴重的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1.2隨訪隨訪方式:來院檢查、電話回訪、家訪等,了解智力、運動功能、語言、行為能力等情況。共隨訪16例,正常12例,有后遺癥4例。

查看全文

新生兒窒息復蘇護理論文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取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兒重度窒息病例。評定重度窒息標準采用Apgar評分,即阿氏評分,以新生兒出生后,根據皮膚顏色、心搏速率、呼吸、肌張力及運動、反射五項體征進行評分,評分在4分以下為重度窒息。

1.2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學。

1.3資料來源資料源自本院病案統計室。

2觀察及護理

2.1為防止交叉感染,復蘇兒應放在清潔消毒隔離嬰兒室內,溫度32℃~36℃,濕度60%~80%的環境中,出生后3天不宜沐浴。

查看全文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

【論文摘要】目的:通過對175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IE)及其98例遠期預后CT表現進行分析,正確認識CT在診斷HIE的價值,以指導臨床治療與預后評估。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1997~2007年175例HIE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89例進行隨訪并CT復查。結果:CT診斷,175例HIE患者中32例正常,44例輕度HIE,52例中度HIE,47例重度HIE;89例復查患者中65例腦萎縮,51例腦軟化,21例腦積水,8例腦鈣化,11例未見明顯異常。結論:HIE的診斷CT檢查是非常必要的診斷證據,同時CT表現對臨床治療及預后評估有重要價值。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ypoxicischemicencephoparhy,HIE)是圍產期新生兒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是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缺氧、缺血引起的腦損害,也是目前新生兒死亡及遠期致殘的主要原因[1,2]。隨著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的建立和發展,影像診斷進入新生兒領域,對HIE的認識日益提高。由于CT掃描具有簡便、迅速、安全、無痛苦等優點,它已成為HIE診斷和預后評估的重要手段[3]。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筆者收集1997年9月~2007年3月本院臨床確診為HIE患兒175例,其中男103例,女72例;胎齡:<37周33例,37~42周127例,>42周15例;1minApgar評分:≤3分21例,≤6分119例,>6分22例,評分不詳13例。隨訪HIE患兒并復查CT的98例,其中男57例,女41例;復查時的年齡1歲5月~11歲,平均年齡約7.5歲。臨床主要表現為精神萎靡,反應差,抽搐,肌張力異常,原始反射減弱或消失等。臨床分度按文獻[4]的標準:輕度53例,中度87例,重度35例。隨訪并CT復查的89例中,其中腦性癱瘓113例,智力落后97例,語言困難71例,癲癇46例,視力障礙29例,顱內高壓15例。

1.2檢查方法:使用設備:SomatomARnova全身CT;掃描條件:管電壓120kV,管電流80mA,時間4s,矩陣512×512,窗寬82~87HU,窗位30~36,層厚10mm,層距10mm;初次CT檢查時間,最早出生3h,最遲29天,平均6天,全部為平掃,部分患兒給予鎮靜劑。

查看全文

小兒急性偏癱研究論文

小兒急性偏癱是一側肢體突然完全或部分出現活動障礙的綜合征。由于嬰兒和兒童腦血管疾病的致殘率很高,早期診斷和治療對于防止并發癥和后遺癥甚為重要。現將我院1996年到現在收治的15例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男9例,女6例。年齡:<3個月2例,~3歲2例,~6歲3例,~12歲8例。發病情況:暴發起病2例,急性起病10例,輕型起病3例。數天或數周前有上感史者6例,腮腺炎病史1例。

1.2臨床表現右側偏癱9例,左側偏癱6例,中樞性面癱4例。發熱4例,驚厥7例,意識障礙5例,性情改變3例,頭痛嘔吐9例,吞咽困難2例。

1.3輔助檢查頭顱CT檢查13例,MRI檢查5例,腰穿查腦脊液6例,血常規檢查15例,凝血酶原時間測定3例,凝血因子Ⅷ、Ⅸ活性測定2例。

1.4治療控制顱內感染、控制驚厥、營養神經細胞、改善腦血管循環,應用抗凝劑,轉外科手術切除腫瘤,以及康復治療(運動療法、針灸、按摩等)。

查看全文

顱內血腫患者術前術后護理探討論文

【關鍵詞】顱內血腫護理

顱內血腫是常見的急危癥、重癥,發病急,致殘率高。我科于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顱內血腫患者50例,其中10例為高血壓性腦出血,其余均為外傷性顱內出血,經我科手術治療40例好轉,5例治療無效死亡,5例因經濟問題自動出院。

1術前護理

1.1心理護理因患者病情發生急,外傷突然,或一向健康患者突然腦出血,針對患者具體情況做好患者家屬的心理指導,解釋手術的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治療效果、消除家屬的顧慮,積極配合治療。

1.2協助醫生做好各頂術前準備及時準確地完成術前準備,包括血常規、出凝血功能,術前四項、配血、心電圖等,備好頭皮,建立靜脈通道。

1.3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顱內血腫患者一般都伴有意識障礙及顱高壓癥狀,有效地約束患者,及時上好床欄,觀察神志、瞳孔變化,如發現一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可能是腦疝須立即行頭顱CT檢查,并做好術前準備。

查看全文

剖析新生兒窒息蘇醒救治與護理

新生兒窒息是出生時無呼吸或呼吸抑制者或出生時無窒息數分鐘后出現呼吸抑制者[1],新生兒窒息是圍產期新生兒死亡主要原因,我們醫護人員正確、及時的搶救和精心護理非常重要。2009年6月~2011年6月對我院10例窒息新生兒進行復蘇的搶救和護理,治療效果良好。

1.臨床資料

2009年6月~2011年6月10例住院產婦,年齡19~37歲,平均25.5歲。胎兒是因缺氧發生呼吸衰竭,其中男新生兒6例,女新生兒4例,依據Apgar評分標準[2],新生兒輕度窒息7例,重度窒息3例。住院天數6~12天,平均8天。

2.新生兒窒息的因素

母親因素:孕婦年齡>35歲或<16歲,孕期合并心腎疾病、高血壓、嚴重貧血、糖尿病、多胎或孕婦既往有全身性疾病,本組1例合并缺血缺氧性腦病新生兒的母親是高齡(37歲)且嚴重貧血的初產婦。子宮因素:子宮痙攣或出血等。胎兒因素:如新生兒畸形、新生兒顱內出血、早產兒和巨大兒等[1,2]。臍帶因素:臍帶繞頸,打結等。胎盤因素:胎盤早搏,前置胎盤等。難產:胎頭過大,胎位不正,產程延長等。

3.新生兒窒息復蘇的搶救

查看全文

缺血缺氧性腦病醫療事故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醫療事故;個案分析

【論文摘要】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是指各種圍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腦血流減少或暫停而導致胎兒或新生兒腦損傷。此病的近期不良預后是早期新生兒死亡,遠期不良預后多為腦神經損害引起的運動和智力障礙、癲癇等后遺癥。在存活病例中缺氧缺血時間越長、腦病癥狀持續時間越長者,越易發生后遺癥,且后遺癥越重。因此,加強產前、產時、產后管理,可防止圍生期窒息。通過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醫療事故發生原因的個案分析,能為增強醫護人員,尤其產科醫師醫療安全意識,提高醫療服務質量,避免或減少此類醫療事故的發生起到積極的作用。

1醫療事故定義及構成要件

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構成要件主要包括:1、主體為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2、醫療行為具有違法性3、醫療行為存在過失且造成患者人身損害4、過失行為與人身損害后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2個案分析

案例1,患者女,31歲,因孕足月、陣發性腹痛2h入院。產科情況:骨盆外測量各徑線均在正常范圍,宮高33cm,腹圍110cm,胎方位LOA,胎心音156次/min,預測胎兒體質量3830g,肛診:宮口開大5.0cm,未破膜,S=-4。入院診斷:1胎0產孕40+3/7縱產式左枕前位臨產,給予試產。入院后5h科主任查房,胎心音161次/min,肛診:宮口開大8.0cm,S=0,已破膜,胎方位為左枕橫位。給予5%葡萄糖500ml加縮宮素2.5U緩慢靜脈滴注。于9時宮口開全,9時50分胎心音突然緩慢,86次/min,因胎兒宮內窘迫及持續性枕橫位,決定行會陰側切術及胎頭吸引術,在會陰側切、胎頭吸引術助產下順利娩出男嬰1名,臍帶饒頸1周,1min評4分。立即清吸呼吸道,正壓給氧同時請兒科醫師到場協助搶救,5min后評6分,后轉入兒科搶救治療。新生兒頭CT檢查提示有蛛網膜下腔出血。臨床診斷:新生兒重度窒息、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蛛網膜下腔出血、右頂枕頭皮下血腫、呼吸衰竭。患方認為:院方沒有足夠重視高齡初產和胎心異常兩個異常情況,對出現胎兒宮內窘迫未能采取積極有治療措施,對家屬提示胎兒存在臍帶繞頸沒有給予重視,對巨大兒產前預測不準,產程監護不到位,觀察產程不細,分娩方式選擇不當。經鑒定,構成二級乙等醫療事故,醫方承擔主要責任。

查看全文

新生兒窒息急救護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我院于2008年1月-2008年6月共出生1551名新生兒,發生輕度窒息14例,重度窒息3例;其中男嬰10例,女嬰7例。經復蘇全部存活,未出現并發癥。

1.2急救方法

1.2.1清理呼吸道首先在胎頭娩出、胎肩未娩出之前接生人員用手擠凈鼻咽部粘液和羊水,然后再娩肩,接著用備好的紗布清理口腔內的分泌物和羊水。在斷臍的同時,搶救人員在新生兒第一次呼吸之前,用吸痰管或電動吸痰器吸出口、鼻腔、咽部等呼吸道內的粘液和羊水。新生兒體位取仰臥位,頭略向后仰,頸輕度后伸。搶救時,應注意保暖,因為所有新生兒都容易丟失熱量而受抑制,處于窒息狀態下的新生兒其調節功能不穩定,更容易成低溫狀態。低溫會導致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及酸中毒,妨礙有效的復蘇[2]。娩出后應迅速擦干全身皮膚,減少蒸發散熱,有條件的最好在遠紅外線輻射臺上進行復蘇,溫度調至37-38℃,它能保持新生兒恒定的正常體溫。

1.2.2刺激自主呼吸如果呼吸道通暢后仍無呼吸,應立即促進自主呼吸,可快速摩擦背部,如果仍無呼吸,應立即按新生兒重度窒息的搶救。

1.2.3人工呼吸輕度窒息處理無效或開始即為重度窒息者,在患兒呼吸道通暢后即給口對口人工呼吸。取一塊無菌紗布,覆蓋在患兒口鼻部,搶救者將患兒頸部托起,頭部后仰,另一手輕壓腹部,防止氣體進人胃部,將口對準患兒口鼻部輕輕向內吹氣,用力要均勻,不可過大,當患兒腹部微微隆起時停止吹氣,放在腹部的手輕壓腹部,協助氣體排出。如此一吹一壓20-30次/分,每做4次人工呼吸,給胸外心臟按摩一次,至患兒建立自主呼吸為止。

查看全文

急性腦梗死早期溶栓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通過開展早期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尋求最有效的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方法。方法對符合溶栓條件的急性腦梗死病人30例行尿激酶溶栓;對照組30例行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丹參注射液30ml治療,進行比較分析。結果溶栓組神經功能恢復比對照組明顯快(P<0.05),療效明顯比對照組好(P<0.05);溶栓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改善十分顯著,對照組改善則不明顯。結論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效果好,值得推廣。

【關鍵詞】急性腦梗死;早期;溶栓

Aclinicalstudyofearlierthrombolysistreatmentfor30casesofacutecerebralinfarction

XIANYu,CHENJun-pao,LIJing-yuan.TheSecondPeople’sHospitalofGuangdongProvince,Guangzhou510317,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obtainamosteffectivetreatmentforacutecerebralinfarctionthroughtheclinicalresearchofthrombolysisforacutecerebralinfarctionintheinitialstage.Methods30casesmatchedtheconditionofthrombolysisforacutecerebralinfarctionwereconsideredastheexperimentgroupand500mlofdextran-40and30mlofsalviamiltiorrhizawereinjectedto30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ResultsTherestorationofnervesfunctiontookshortertime(P<0.05)andthecurativeeffectwasmoresignificant(P<0.05)intheexperimentgroupthaninthecontrolgroup.Hemorheologyimprovedmoresignificantlyintheexperimentgroupthaninthecontrolgroup.ConclusionThetherapyofthrombolysisforacutecerebralinfarctionintheinitialstageiseffectiveandvaluable.

【Keywords】acutecerebralinfarction;earlier;thrombolysis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