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顱內出血護理論文

時間:2022-11-30 11:39:00

導語:新生兒顱內出血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生兒顱內出血護理論文

【摘要】目的:提高新生兒顱內出血護理效果。方法:從四方面進行病情觀察,及時發現病情變化,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結果:痊愈16例,死亡6例,隨訪16例,精神、運動、發育、智力正常12例。結論:保持呼吸道通暢,合理給氧,及時降低顱內壓,維持正常體溫,營養支持;重視合并癥的支持與護理,是提高治愈率、減少后遺癥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新生兒;顱內出血;臨床觀察;護理

新生兒顱內出血是由于缺氧及產傷或醫源性損傷所致的一種腦損傷疾病。早產兒發病率高,是新生兒早期的重要疾病,死亡率高,存活者也有神經系統后遺癥。我科從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22例。現將其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22例。男12例,女10例。早產兒8例,足月兒11例,過期產兒3例。出血原因:缺氧性顱內出血14例,損傷性顱內出血8例。全部病例根據臨床表現,結合CT檢查確診。痊愈16例,死亡6例。死亡病歷中早產兒4例,其余2例由于出血量多,并發腦疝,嚴重的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1.2隨訪隨訪方式:來院檢查、電話回訪、家訪等,了解智力、運動功能、語言、行為能力等情況。共隨訪16例,正常12例,有后遺癥4例。

2觀察病情

2.1意識觀察意識改變在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觀察中占重要地位。患兒若早期出現過度興奮、易激惹、煩躁不安、腦性尖叫,提示出血量少。若病情繼續發展,則出現抑制狀態,表現為瞌睡、昏迷。

2.2生命體征及瞳孔的觀察定時測體溫,注意體溫不升。出血輕者呼吸可無改變,重者可出現呼吸不規則、呼吸暫停。觀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圓,對光反應情況。

2.3觀察前囟正常新生兒前囟為2cm×2cm,平軟,損傷性顱內出血或缺氧性顱內出血都出現前囟隆起、凹凸、緊張。

2.4其他如面色的觀察,出血多者面色青紫、蒼白。觀察面部肌肉有無抽筋,有無斜視、眼球震顫、肌張力增高、惡心、嘔吐等。

3護理措施

3.1一般護理患兒應絕對靜臥,直至病情穩定,一切治療,護理操作要輕柔,盡量集中進行,減少搬動,以免引起小兒煩躁而加重缺氧和出血。將患兒頭肩部抬高15°~30°,并給予仰臥位,避免垂頭仰臥的姿勢,以防止出血加重和減輕腦水腫。另外,置患兒于中性溫度的環境中,避免體溫過低,減少氧的消耗。體溫過低,可用暖箱、熱水袋保暖。體溫過高,給予物理降溫。保持皮膚清潔,減少感染。

3.2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維持有效呼吸。頻繁呼吸暫停者,應使用呼吸機維持呼吸,做好口腔護理,防止分泌物吸入,分泌物多時及時吸痰。

3.3鎮靜患兒有抽搐或持續性驚厥時,應給予鎮靜劑。最常用的藥物有安定、魯米那、水合氯醛等。每次安定0.1mg/kg~0.3mg/kg或魯米那5mg/kg~8mg/kg或10%水合氯醛40mg/kg~60mg/kg。用藥同時認真記錄用藥時間、劑量及效果,若用藥0.5h后效果不佳,可重復用藥或交替使用,以達到鎮靜的目的。

3.4合理用氧避免低氧血癥所致的腦血管自主調節功能受損和毛細血管破裂,減輕腦出血程度和腦水腫。氧氣吸入1L/min~2L/min。

3.5飲食護理病重者可適當推遲喂乳時間,采取滴管喂養,少量多次,由稀到稠,困難者鼻飼,保證熱量供給。

3.6降顱內壓有腦水腫者可給予地塞米松,首次劑量1mg~2mg,以后每次按0.2mg/kg~0.4mg/kg給予,或給予速尿1mg/kg~2mg/kg。因甘露醇為強脫水劑,顱內出血早期有繼續出血的可能,此時使用可能會加重出血,故應慎用。一般在患兒青紫經治療或吸痰后得不到改善,前囟持續緊張而病情進行性加重時可給予20%甘露醇0.5g/kg~1.0g/kg。

4小結

顱內出血是我國新生兒期的常見疾病,不僅影響新生兒的生命健康,也是我國傷殘兒童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們必須要有高質量的護理,把每一項治療護理措施落到實處。做到積極預防,早發現、早處理,對減少后遺癥和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朱念瓊.兒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