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建筑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1 04:43:5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村建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村建筑
一、裂縫的基本現狀
出現裂縫的房屋有1~5層不同高度,既包括上世紀80年代修建的泥磚瓦房,也包括90年代末期至今修建的以黏土磚和鋼筋混凝土為主要材料的房屋。裂縫分布狀況如下:
1底層靠近窗下角呈“八”字裂紋比較普遍;
2門、窗洞口上部拐角出現斜裂縫,形狀為倒“八”形;
3頂層窗洞口中間部位出現垂直裂縫;
4泥磚瓦房背面縱向全墻中部有垂直通長裂縫。
農村建筑節能設計
1農村建筑節能設計
1.1北方農村建筑現狀分析
我國北方地區農村建筑要適應日常居住生活和農副業生產的雙重需要,居民建筑類型大多為單戶、雙戶以及多戶并聯的建筑類型。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建筑大多為個人建造,農民隨意建設,農村建筑缺乏規劃和設計,造成建筑的功能劃分不合理,用地浪費。在房屋建設的過程中,由于技術和施工條件的限制以及經濟條件的制約,農民建房時多選用一些落后的建材,圍護結構的設計仍采用傳統的做法,致使其建筑能耗大,不利于節能。
1.2建筑規劃布局
我國北方農村大多地區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建筑規劃選址中應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地理優勢,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合理地安排建筑與周圍環境因素之間的關系。在建筑平面的布局時,要充分考慮當地農民的生活習慣,合理地安排建筑物功能分區。
1.2.1建筑選址應避免在山谷、溝底等區域,這主要考慮冬季氣流在這些區域里形成對建筑物的“霜洞”效應,會使其能耗增加。建筑朝向應根據當地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選擇最有利的自然采光和通風的區域,注意冬季防風和夏季有效利用自然通風,減少能耗。
農村小康住宅建筑分析論文
摘要:隨著中國國民經濟迅猛發展,中國農村小康住宅林立于全國各地。小康住宅中的建筑電氣工程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針對目前中國農村小康住宅的建筑電氣工程進行追蹤、分析,并著重對中國農村小康住宅電氣化設計與施工進行探討。
關鍵詞:農村小康住宅建筑電氣工程
自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我們中國人自己在北京西苑宮庭最早亮起了電燈,到今天迅猛發展的電氣事業共經歷了100多年,正在為實現全國農村電氣化加倍努力。中國農村小康住宅電氣化近十年來有了很大進展,農村小康住宅中的電氣工程雖然比不上象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美國華盛頓大教堂、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中國的亞運村、國際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等建筑電氣工程那么復雜。但畢竟是一個涉及中國數十億農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大量的家用電器成了小康家庭財富中的支柱的財產之一,人們對用電的需求也提高了。因為小康住宅電氣工程中有強電,還有弱電。如電燈、電熱、空調、共用電視系統、閉路電視、有線電視、廣播、電話、音響系統、傳呼系統及防盜報警系統。而當今迅猛發展的建筑業對小康住宅的電氣設計與施工也帶來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人們對電光源方面的選擇要求也高了,從以前的白熾燈到發光柔和的日光燈、節省電能的節能燈、高效光源燈。白熾燈將在小康住宅中逐步減少,它雖有造價低廉、安裝方便等優點,但在同樣的功率下,發光率低,色度差。但我們也不可忽視在豪華的裝飾之中選用白熾燈泡更為富有、豪華。日光燈還是目前使用較多的產品之一。高效節能燈雖然造價高了一些,但有美觀、光源色度好、省電、體積小、安裝方便等優點,但目前國產的質量還沒有完全過關,但最終畢竟將代替白熾燈和日光燈的趨向。
燈具外觀造型變化很快,上了一批,淘汰一片。人們對燈具的外觀選擇要求也高了,農村小康住宅燈具外型選擇一般力求大方、明快、光源適當,與室內外環境相配套。因為燈具的選擇與室內的裝飾檔次高低是有一定聯系的,在當今發展的小康住宅建筑有些是別墅式、西式、獨立庭院式的這還要考慮到室外周圍環境相匹配。如室外選用園林柱子燈加以修飾與整體吻合,裝飾豪華的需配一些豪華燈具。所以說農村小康住宅電氣設計應與整個建筑與環境相配套。
一、農村小康住宅的類型、特點與電氣工程淺析:
農村建筑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膨脹土;農村;墻體;開裂;原因;預防
[論文摘要]農村房屋出現大范圍的墻體開裂現象除了跟膨脹土地基密切相關外,跟房屋的建筑造型、房屋選址和施工質量等也有很大關系。膨脹土地區,要預防房屋開裂最好的辦法莫過于通過改良膨脹土地基,減輕地基的不均勻沉降。
在走訪了廣西南寧市周邊膨脹土較為發育的村莊時,發現許多村民居住的樓房不同程度地出現墻體開裂現象,個別村莊有將近50%的房屋出現裂縫。開裂后的建筑物雖然可以繼續使用,但是長長的裂縫讓人觸目心驚,嚴重影響了住戶的生命財產安全。
為了解決長期困擾村民的擔憂問題,減少因房屋開裂造成的損失,現就引起該地區樓房墻體開裂的現象作一簡單分析。
一、裂縫的基本現狀
出現裂縫的房屋有1~5層不同高度,既包括上世紀80年代修建的泥磚瓦房,也包括90年代末期至今修建的以黏土磚和鋼筋混凝土為主要材料的房屋。裂縫分布狀況如下:
成都農村建筑節能經驗借鑒
一、成都農村節能工作的特色
1.將農村建筑節能工作融入城市發展背景,體現行政為民理念,立足改善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
(1)這其中就有從“過度集中”到“聚散相宜”,即改變過度集中的方式,并將這一理念融入新農村建設中。成都在新農村建設方式上不是簡單地把城市小區克隆到農村,而是農村聚居點在選址、布局、農房設計、環境營造等方面都科學考慮;特別是在農村節能方面,根據農村城鎮化的不同程度,制定不同的農村節能標準,同時在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上進行了前瞻性設計。這些措施有力地解決了農村建筑環境惡劣、室內空氣質量較差等問題,從根本上改善了民生。值得指出的是,通過近年來新農村建設的實踐,已充分認識到必須緊緊圍繞“改善民生”這個中心來開展農村建筑節能工作,才能健康快速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歷史進程。(2)結合災后重建,提升農村建筑質量,改善人居環境農村地區是成都市災后重建的重點區域,農村建筑重建需要有合理的模式,而“安全、經濟、實用、節地、節能、特色”應作為農房建設的基本要求。同時,農村建筑重建也是一次提升農村面貌、改善人居環境、發展起跳的重大機遇。成都市堅持科學規劃、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分類推進、分步實施的原則,堅持8個結合(與連片扶貧開發相結合、與土地整理相結合、與各類移民搬遷相結合、與交通、水利等重點工程建設相結合、與城鎮和開發區建設相結合、與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相結合、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與提高人居質量結合),整合疊加相關政策和項目資金,以片帶面來提高農村建設的整體水平。其次,積極開展了住房重建、基礎配套、風貌整治、溝渠清淤、庭院清理、垃圾清運和改水、改圈、改廚、改廁等環境建設治理工作,有力促進了災后重建進程,為提升科學重建水平,加速推進城鄉統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了堅實基礎。再次,成都在災后重建規劃中,農村城鄉統籌規劃編制更加細化,全面融入節能設計理念,將農村建筑性能提高到新的水平。此外,通過人居環境治理,達到基礎、公共配套進一步完善,人居環境進一步優化,使災后重建村莊生態良好、環境宜人、村容整潔、特色突出、生活舒適,充滿活力。(3)以技術導則、標準圖集為基礎,推廣標準戶型、先進做法,擴大受益群體首先,按照因地制宜、務實創新的指導思想,成都制定了一系列適用于本市、覆蓋城鄉的技術標準,作為指導城鄉規劃、建設與管理以及農村建筑節能的地方性技術文件,包括《成都建筑節能管理規定》、《成都市小城鎮規劃建設技術導則(試行)》、《成都市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建設技術導則(實行)》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支持下,成都市墻材革新建筑節能辦公室已啟動了《成都地區農村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編制工作。其次,成都市墻材革新建筑節能辦公室聯合相關專家參考成都城鄉一體化典型案例中的“紅砂村”、“幸福梅林”等,提出了新農村建設方案,特別是編制了農村節能建筑的標準圖集,設計了標準戶型,為之后的農村建筑節能工作開展提供了參考。此外,為推進成都的農村建筑節能,成都市政府聯合相關院校及科研單位針對農村建筑圍護結構改善等開展了一系列課題研究,取得了具有國內領先的成果,這些研究項目為成都的農村節能工作提供了理論支持。以上技術規程、建設方案、研究成果在推廣應用過程中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使廣大農村居民得到受益。(4)加強自保溫新型墻體材料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試點示范在2005年3月前,成都市完成了對全市行政區域內尚存的309家粘土磚廠的全部關閉,成為全國第一個成功關閉行政區域內全部粘土磚廠的省會城市,全面實現了禁止生產和使用粘土磚的目標,同時為自保溫砌塊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在“十一五”期間,完成了成都市“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建筑節能重大專項《自保溫隔熱圍護結構系統和新型墻材的關鍵技術開發研究與示范》課題,研究開發了燒結自保溫磚(砌塊)等產品技術體系,并編制《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自保溫系統應用技術規程》、《燒結自保溫磚和砌塊墻體保溫系統技術規程》、《燒結自保溫復合磚和砌塊墻體保溫系統技術規程》等應用技術規程及標準設計圖集和工法。其次,組織在新農村建設中開展自保溫新型墻體材料應用試點示范,有步驟地在成都市新農村建設中大力推廣節能建筑,努力探索農村建設中推廣節能建筑的“成都模式”。組織申報的郫縣安德鎮泉水村2號點新農村社區示范點和邛崍市油榨鄉馬巖村居民聚集點農村建筑節能示范項目,被列入中國政府與聯合國“節能磚與農村節能建筑市場轉化”9+2示范項目以及成都市農村節能建筑示范項目。目前這兩個項目均已開始實施,邛崍市油榨鄉馬巖村居民聚集點近期已完工入住。成都市將通過試點示范進一步總結經驗,鼓勵支持和廣泛開展自保溫新型墻材節能建筑在農村的推廣應用,通過示范帶動,整體提高,城鄉一體,推動成都全域發展。
2.根據成都快速城鎮化進程采取不同的農村建筑節能對策
2012年10月,成都《關于促進全域成都“三圈一體”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圈層發展定位,優化區域空間布局,健全融合發展機制。其中,一圈層包括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和成都高新區,二圈層包括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溫江區、雙流縣和郫縣,三圈層包括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崍市、崇州市、金堂縣、大邑縣、蒲江縣和新津縣。三圈一體戰略著力解決市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統籌謀劃和推進資源要素配置、公共設施建設和生產力布局調整,明晰三大圈層的功能定位,實現借位發展、協調發展、一體發展,實現市域經濟雁群聯動齊飛。其次,優化核心區域,推動產業結構向“高端化”升級,推動城市形態向“高層次”轉型,推進第一圈層“頭雁高飛”:打造主體區域,擔當其先進制造業主要承載區的發展定位;推進第二圈層“中雁競飛”:做強腹地區域,全面興起“三化互動”;推動第三圈層“尾雁快飛”。目前三個圈層的社會經濟建設差異還比較大,特別是三個圈層中農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落差巨大。(1)一圈層借鑒城市建筑的節能路線,形成適宜的節能技術應用體系一圈層區域中的農村在城市化進程特別是城鄉統籌建設中,基本實現城市化,已無傳統農村。該圈層農民的生活生產方式、用能習慣、建筑能耗也都與城市居民相同。由于一圈層已經不存在傳統農村建筑,所以該圈層農村建筑的節能模式可以借鑒城市建筑的節能路線,主要從建筑規劃設計、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利用、終端用戶用能效率幾個方面考慮。對于該圈層建筑,根據《成都市“十二五”節能專項規劃提綱》,“十一五”期間成都市積極貫徹落實《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和相關技術政策,在新建、改建、擴建民用和公共建筑中全面推行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取各種措施大力推進建筑節能工作,基本形成了較完整的建筑節能技術推廣應用體系,并具有地區適宜性。(2)二圈層在統籌統建的背景下實現農村建筑節能標準化設計和新材料、新技術、新能源的普及二圈層區域中的農村在城鄉統籌中由政府統籌統建,農民住宅基本為政府統一修建的安置小區,土地也是進行統一管理,農民生活方式、用能習慣接近城市居民,建筑能耗不及城市住宅建筑。因為二圈層農村基本實現城鄉一體化,做到了統規統建,農民由政府統一規劃修建住宅小區集中居住。根據這一特點,成都將該地區農村建筑節能的重點放在了農村建筑節能設計地方標準的制定、農村節能建筑標準圖集的編制、標準戶型設計、新型墻體材料推廣應用、商品能源與新能源結合利用等方面。其中,節能設計標準、圖集為農村建筑標準化設計提供了依據,這樣可以在農村傳統建筑的基礎上大大減少建筑的體形系數,從而達到節能的目的。在墻體材料方面,成都市在新農村建設中大力推廣新型墻體材料的應用,主導建筑體系以磚混結構為主,輔以框架體系。此外,根據資源和環境條件進行有針對性的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的利用,不足部分再輔以商品能源供給。(3)三圈層充分挖掘地方資源優勢,以試點示范為引導,將規劃布局和自建相融合三圈層區域中的農村還處于傳統農村形式,農民大多分散居住;住宅一般為農民自建房,居住舒適性低,建筑單位能耗不高。三圈層農村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經濟也相對落后,其農村還停留在傳統階段,舒適性極低,是重點與難點所在。對于該圈層農村建筑,成都市一方面采用規劃布局、試點示范和農民自建相結合的形式,并在這過程中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經濟補助;另一方面,在充分利用現有自然能源的基礎上,積極扶持農村地區對新能源應用,包括成都在一些有條件的農村修建沼氣池、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等,以此來彌補在提高生活品質過程中對能源需求的增長。
3.以示范工程為抓手,攻堅克難,探索成都農村建筑節能之路
農村建筑節能減碳潛力探討
摘要:對農村既有建筑進行節能減碳潛力分析,建筑外墻采用某公司自主研發的建房節能模塊,滿足65%的節能標準。結果表明,新型建房節能模塊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圍護結構保溫性能,降低建筑能耗,節省采暖、制冷費用,同時提高室內熱舒適環境。提高農村建筑節能水平,改變現有燃煤供暖方式,采用空氣源熱泵和壁掛爐燃氣供暖,將成為我國建筑業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
關鍵詞:農村建筑;建房節能模塊;建筑節能;碳排放;熱舒適
建筑作為人們生活的主要場所,應該在安全、節能、舒適、衛生等方面同步改善[1-2]。2018年我國農村建筑面積229億m2,商品能耗2.16億噸標準煤,占我國建筑運行能耗22%,而碳排放占我國建筑運行碳排放23%。目前我國農村建筑多數為磚房,節能水平較低,特別是北方地區,冬季較為寒冷,盡管冬季燃煤的碳排放水平較高,但室內熱舒適性及空氣品質卻得不到解決。提高北方地區節能水平,增強圍護結構性能,是提高農村宜居水平、實現節能減碳的重要途徑[3-6]。
1農村傳統建筑和新型節能建筑概況
1.1傳統建筑概況
本研究的建筑模型如圖1所示。建筑層數為1層,3室1廳,建筑面積為130.2m2,建筑氣候區選擇寒冷B區,建筑地點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建筑能耗計算的氣象參數參照《建筑節能氣象參數標準》(JGJ/T346—2014)[7]。農村住宅冬季采暖現狀多為部分時間、部分空間供暖,由于各地區、各住戶之間用能行為不同無法進行統計,因此建筑室內作息散熱及作息參照《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26—2018)[8],采暖空間為客廳、臥室等主要功能區。有研究顯示農村住宅中磚混結構建筑占有率多達62%[9],因此本次能耗計算按傳統建筑按照磚混結構,傳統建筑圍護結構參數如表1所示。由于農村中普通建筑外窗多為單層玻璃窗,氣密性較差,本次模擬傳統建筑常壓下建筑氣密性為0.93[10]。建筑采暖季從11月15日至3月30日,設計溫度18℃,制冷季節從6月1日到8月31日,設計溫度26℃。
農村違法建筑糾紛探討論文
目前,我國農村部分地區尚有少數干部為了規避法律或者法律意識不高,未經上級有關主管部門的審核、批準,便將村中的集體土地自行規劃后分配(或賣給)本村村民建住宅,因此,村民在無法經過審批取得《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證》的情況下便興建住宅,故糾紛時常發生,且爭議較大,個別甚至演化成群體斗毆、鬧政府、堵塞高速公路的惡性事件,嚴重影響社會的安定團結。這類案件值得我們認真分析。
一、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的定義及其保護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用益物權形式,它是指農村村民為建造自有房屋對集體土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的權利。
宅基地使用權本質上屬于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受法律的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害他人的宅基地使用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準即行為人必須經縣級人民政府批準,取得土地使用權證后,方享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權。因此,搶占、多占集體土地或他人的宅基地的,一律無效;不按審批權限或程序劃撥的宅基地,一般不予保護。
二、農村違法建筑的概念及其情形
農村居住建筑節能技術分析
摘要:根據我國農村居住建筑能源應用的特點,提出了建筑節能是降低農村建筑采暖能耗的有效手段,分類總結了農村居住建筑常用節能技術的應用現狀,利用數據分析說明了部分節能技術的節能效果。
關鍵詞:農村,居住建筑,節能技術,圍護結構,采暖能耗
目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能源消耗也呈快速上漲的趨勢。根據我國國家統計局數據得出,2015年及2016年我國的能源消費總量分別為43.0億t及43.6億t標準煤,同年能源生產總量分別為36.2億t及34.6億t標準煤,目前我國能源供應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隨著能源消耗的增加,環境壓力也不斷增大,在節能減排大背景的前提下,我國2007年出臺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方案》,隨后于2009年提出了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0%~45%,2030年降低60%~65%的減排目標。節能減排,是我國當前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現有的農村人口約占全國總人口數的56%,農村建筑住宅面積約為240億m2。據統計,農村建筑能耗約占社會總能耗的20%。目前農村的能源種類主要包括煤炭、液化石油氣、電力和生物質能源,農村民用建筑能源消耗主要有照明、家電、炊事、采暖和夏季降溫,其中南、北方農村采暖用能約占農村建筑用能的50%。并且,隨著農村收入水平的提高,處于夏熱冬冷地區的農村建筑的采暖能耗也呈逐年增長的趨勢。為了獲得更好的舒適性,生物質能源的應用逐漸減少,煤炭及電能的用量逐年增加,因此,如何根據農村建筑的特點,降低其采暖能耗,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當前農村建筑節能領域重要的課題。國內的科研機構和高校學者,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了相關研究。
1提高圍護結構的保溫性能
農村住宅建筑圍護結構的普遍特點是:墻體普遍采用240mm或370mm磚墻,熱工性能差,建筑能耗高。蘭州理工大學西部能源與環境研究中心李金平等[1]針對西北新農村居住建筑外墻經濟保溫層厚度進行了分析,研究利用DeST-h軟件對10組0mm~90mm不同外墻保溫層厚度的典型西北新農村建筑采暖能耗進行了模擬分析,結果表明外墻保溫可明顯降低建筑采暖能耗,采暖節能率可達到26%,采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法確定該地區采用擠塑保溫板為保溫材料時最佳保溫層厚度為55mm。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劉艷峰、陳琪雅等[2]針對陜西關中地區農村住宅圍護結構保溫性能進行了計算及經濟優化研究,計算獲得了該地區農村住宅外墻及屋面保溫層經濟厚度,即:240mm厚實心粘土磚墻外保溫可采用60mm~90mmEPS或40mm~60mmXPS保溫板;240mm頁貝巖空心磚墻外保溫可采用50mm~80mmEPS或40mm~50mmXPS保溫板;現澆混凝土平屋面可采用50mm~80mmEPS或30mm~60mmXPS保溫板;坡屋頂倒鋪保溫可采用40mm~80mmEPS保溫板;坡屋頂吊頂保溫可采用70mm~90mm巖棉。以上研究成果為農村節能建筑圍護結構的保溫設計提供了有力的科學依據。
2被動式太陽能技術的利用
農村建筑節能設計論文
論文關鍵詞:農村建筑節能;節能設計;能源綜合利用
論文摘要:分析了我國北方農村地區建筑現狀,針對農村建筑的特點,提出一些建筑節能設計措施以及能源綜合利用方式。強調農村建筑規劃體系建立和建筑節能的管理,以期為北方廣大農村農民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節能建筑。
隨著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我國農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他們對自己的居住條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長期以來,我國北方農村地區建筑特點是占地多,建造技術水平低,缺乏科學性,甚至是忽視最基本的建筑熱工性能和舒適性要求,特別是缺乏統一的建筑規劃,能源利用率低,導致其建筑土地利用率低,保溫隔熱性能差,能耗大,舒適度低。因此,為了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應以改善居住條件為重點,科學制定農村建筑規劃體系,因地制宜地在廣大北方農村地區推廣建筑節能技術,發展節能建筑。
1農村建筑節能設計
1.1北方農村建筑現狀分析
我國北方地區農村建筑要適應日常居住生活和農副業生產的雙重需要,居民建筑類型大多為單戶、雙戶以及多戶并聯的建筑類型。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建筑大多為個人建造,農民隨意建設,農村建筑缺乏規劃和設計,造成建筑的功能劃分不合理,用地浪費。在房屋建設的過程中,由于技術和施工條件的限制以及經濟條件的制約,農民建房時多選用一些落后的建材,圍護結構的設計仍采用傳統的做法,致使其建筑能耗大,不利于節能。
農村建筑節能技術研究
一、農村建筑使用的建筑材料要是滿足節能標準
為了推廣節能技術和綠色建筑,國家發出明文禁止任何地區使用粘土磚,但很多的偏遠地區依舊對此視而不見,不僅如此,很多住宅建筑的屋頂都是蓋瓦,建筑維護結構基本沒有,有也沒有使用合格的節能材料。可能是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也可能是國家對農村建筑節能缺少有力的規定和完善的法令,亦或是節能技術難度大且沒有足夠的資金。不管是什么原因,農村建筑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科學性的引導和簡單經濟的節能技術。
1.草磚是一種新型圍護結構材料,其價格便宜、保溫效果良好且利于環境保護、目前,我國草磚技術已經很成熟,經過試驗,表明草磚與泡沫磚、水泥磚等相比,其熱工性能是最好的,而且不含有害物質,其原料是是可再生資源。
2.還有一種以玉米秸稈、稻草等農作物剩余物為主要原料,以水泥膠結材料制成的植物纖維空心砌磚以及植物纖維水泥復合板,它們的防水隔熱保溫性能都極好,所以這兩種材料也適合在農村建筑中廣泛使用。
3.門窗材料最好不要使用鋁合金而使用隔熱門窗材料,如隔熱玻璃、雙層玻璃等。很多建筑材料都含有有毒或者放射性物質,不僅使人住得不舒服,而且對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危害。利用綠色可再生材料,如稻草等農作物廢料研發的新型建筑材料,不僅能夠提高住宅的舒適度,而且住宅使用壽命更長,對環境也更友好,還節省了能源和金錢,并為農民帶來了收入。
二、農村建筑的總體布局和整體規劃要符合節能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