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貿局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1 21:08:2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貿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貿局

民政局農村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意見

一、基本現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市一些農村農貿市場在功能定位布局、購物環境、交易條件和經營管理等方面已越來越不適應經濟社會形勢發展的需要。

據調查,我市現有農村農貿市場27個,其中:集體經濟性質的市場21個,市場總面積5.69萬平方米,攤位約1179個;個體私營經濟性質的市場6個,市場總面積1.03萬平方米,攤位約398個。在27個農村農貿市場中,有23個農貿市場需不同程度地升級改造(急需改造市場8個),其中原址改造市場16個,移址建設市場7個。另擬新建市場2個。

主要存在問題:

(一)市場設施陳舊不配套。大部分農村農貿市場因建成時間較長,設施陳舊,大棚鐵架銹蝕嚴重,屋面破損嚴重,電路排設不規范,電線嚴重老化,供排水設施、消防設施和照明設備不完善、不配套,安全狀況堪憂。

(二)市場提檔升級缺乏動力和資金。大多數農貿市場常年虧損,不少攤販走街串巷,給集鎮管理帶來壓力。農貿市場是微利行業,屬政府公益性事業,各市場主辦單位都指望政府能提供一定的扶持資金和相關優惠政策。

查看全文

商務局長在農貿超市開業慶典儀式致辭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同志們、朋友們:

大家好!

“飛火流霞迎盛世,歡歌笑語賀華章”,在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下,在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縣**農貿超市隆重開業了!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縣商務局、縣市場服務中心,對各位嘉賓的光臨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對關心、支持**農貿超市建設的各級領導、各個部門、各位朋友致以最誠摯的謝意!對參與建設的全體工作人員致以最親切的慰問!

**農貿超市位于我縣縣城中心區,占地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9800多平方米,分三層共有82個鋪面、109個攤位、1000多平方米賣場,**農貿超市,有四通八達的場內一流循環交通設施、有自流式的排水排污內收系統,有人性化的攤位、鋪面設施,有殘留農藥現場檢測中心和注水豬肉現場檢測中心。市場從建設標準、設施檔次到細節服務均以“高起點、高標準、高覆蓋”為要求,它的運營對于方便城區人民購物、增強城市服務功能、促進農產品市場繁榮、增加農民收入將發揮重要的積極作用。

今后,**農貿超市將繼續秉承“市場運作多元,集群合力經營”的理念,以競合贏得市場,以融合創造力量,以誠信鑄就品牌,為繁榮縣域經濟,建設和諧**建功立業!

查看全文

工商局整治農貿市場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推進創立省級衛生縣城工作,依據縣創衛辦的文件要求,結合《省衛生城市檢查標準(試行)評分細則》,制訂本方案。

一、整治對象

農貿市場(業主:縣巨盟公司)、農貿市場(業主:解放社區居委會)。

二、整治目的

衛生治理準則健全,市場表里情況干凈;商品劃行就市,攤位擺放劃一,無暫時攤位占道運營;市場治理人員佩帶標記上崗,市場創辦者的責任落實。

三、整治內容及督導責任單位分工

查看全文

農貿局加強經濟管理發展意見

以黨的十七屆會議精神為指針,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創新的理念,大力推進種植業經營規模化,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推動和促進我鎮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1、創特色、強產業在確保糧食總量的前提下,適當調減糧食比例,發展都市型農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鞏固和規范水產品的養殖。進一步擴大特色產品,將全鎮內塘1350畝淡水養殖作為重點,規范養殖標準,提高養殖效益。以托合作社為龍頭,以基地為抓手,以農戶為基礎,做好長毛兔、食用菌二大產業穩步發展。

2、發展庭園經濟,提高綠化面積覆蓋率。為了改善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20*年做好二個點試驗示范,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20*年計劃再擴大二個點的建設,逐步實現一村一品,一鎮一品的發展之路。

3、加強河道整治管理,提高河道整治質量。積極完成縣府下達給我鎮的河道貌岸然疏灘任務。為了切實改善水質,優化水環境,根據上級河道整治工作要求,結合本鎮實際,認真搞好規劃。20*年計劃河道疏浚總長度22公里。同時結合新農村建設和村莊布點規劃調整,在全鎮范圍內選擇1—2個河道整治點作為鎮河道整治示范點創建。

4、認真抓好河道保潔長效管理工作。為了鞏固河道整治成果,確保河道暢通,河面無雜草、無漂浮物,河中無障礙物,河岸無垃圾的長效管理目標。20*年計劃河道保潔100公里,措施是督促各村落實保潔隊伍,指導制定保潔責任,落實保潔經費。努力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河道保潔目的。

5、加大宣傳力度,做好畜禽污染處理工作。確保完成縣下達的治理任務。根據創建生態鎮的目標要求,積極推廣生態養殖模式。在全面啟動運行元通養豬合作社和*村兩座干糞收集處理中心的基礎上,通過建造沼汽池、干糞暫儲池和三格式化糞池。確保我鎮經濟、社會、自然環境良性循環發展,確保我鎮畜牧業生產健康發展。

查看全文

農貿局農業經濟發展年終總結

20*年的農業生產,在經歷了較大的自然災害,特別是經歷了二個臺風和持續的高溫影響,我鎮的農業生產仍然獲得了較好的收成。根據年初鎮“兩代會”對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提出的任務,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這一目標,采取扎實有效的工作措施,以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為重點,在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的基礎上,結合本鎮實際抓主導,創特色,強基礎,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經過全鎮上下的共同努力,我鎮農業經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4.67億元,比上年增長18.6%;人均收入達10596元,比上年增長10.8%。

一、主導產業穩中有波動

1糧油生產:20*年我們的工作重點,是在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的基礎上,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努力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合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全鎮春花作物種植面積40413畝,比上年的37211畝,增加了3202畝,增長8.6%,其中春糧種植面積22325畝,比上年的14911畝,增加了7414畝,增長49.72%,單產達到379.9公斤,比上年的363公斤,增加了16.9公斤;總產達到8482噸,比上年的5413噸,增加了3*9噸,增長56.7%。油菜種植面積18*8畝,比上年的22300畝,調減了4212畝,總產達3857噸,比上年的4371噸,下降了11.76%。早晚稻種植面積35746畝,比上年37468畝,面積減少1722畝,減幅為4.6%;預計單產542公斤,比上年的584公斤,減少42公斤,接近05年產量水平,減7.19%;總產量達到19368噸,比上年的21881噸,減少2513噸,減11.48%。

棉花生產種植面積4330畝,比上年3869畝,增加461畝,增長11.92%,平均畝產皮棉94.4公斤,與上年的97公斤,基本持平略減3.3公斤,減3.4%(因受持續高溫和二次臺風影響);畝收入達到13*.6元,比上年的13*元,基本持平。今年棉花總收入達到565.7578萬元。比上年的5*.1萬元,增加59.6578萬元,增長11.79%。

蠶繭生產今年飼養總張數為1098張,比上年的1335張,減少237張,下降17.75%;平均張產為46.2公斤,比上年的44.9公斤,增加1.3公斤,增長2.9%;平均張種收入832.20元,比上年的張種收入1152.20元,減少320.00元,減幅為27.77%。主要原因是繭價降低所造成的。

2、畜牧生產。畜牧生產作為我鎮的重要支柱產業,占全鎮農業經濟收入的50%以上,由于我們切實注重抓好動物防疫,生豬品種的改良,技術培訓等工作,20*年生豬、苗豬、兔毛、家禽等,隨著市場價格持續走高,農民的養豬積極性有所提高,但由于上年能繁母豬的減少較多,生豬飼養存欄量接近上年,今年生豬存欄數約159700頭,比上年的163032頭,減少3332頭,減2.04%;生豬出欄預計235000頭,比上年222*2頭,反而增加了12928頭,增長5.82%。

查看全文

農貿市場三年提升指導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穩增長、促轉型、惠民生、促穩定”的要求,根據市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全市農貿市場三年提升發展的實施意見》精神,就進一步推進全縣農貿市場三年(2011年2013年)提升發展,結合我縣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堅持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為指導思想,從關注民生提升群眾生活品質高度出發,準確把握農貿市場作為社會公共服務設施重要組成部分的功能定位,充分認識做好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它作為為民辦實事的一項重點工作予以全力推進,進一步發揮農貿市場在保障農副產品供應、維護食品安全和穩定菜價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工作目標

根據農貿市場提升發展要求,將“保供應、保安全、穩物價”作為農貿市場提升發展新要求,實施“信息化、標準化”改造,力爭通過三年(20112013年)左右時間,全面提升我縣農貿市場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

農貿市場名稱登記率100%。各改造提升市場的舉辦單位要及時完成所屬市場名稱登記工作,特別是縣市場局所屬的各農貿市場要進一步理順市場管理體制,規范農貿市場舉辦者主體資格。全縣農貿市場名稱登記率100%,市場名稱登記工作在2011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

查看全文

農貿市場衛生安全整頓意見

農貿市場是城市的窗口,農貿市場的健康發展,事關市民的切身利益,事關社會的和諧發展。為進一步規范城區農貿市場管理,優化農貿市場的經營環境和市場秩序,提高農貿市場整體服務功能,切實保障市民農副產品消費安全,進一步提升我市商業流通層次和市容環境水平,現就我市城區農貿市場集中整治工作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人居環境為目標,以解決農貿市場硬件設施差、檔次低和環境“臟、亂、差”為突破口,堅持“以人為本,堵疏結合,建管并重”的原則,建立健全農貿市場長效管理機制,全面改造硬件設施,整體提升市場檔次,著力維護食品安全,更好地發揮市場在方便群眾、促進流通、繁榮經濟等方面的作用,為市民提供文明、衛生、有序的交易環境。

二、工作目標

1.農貿市場管理日趨優化。市場內無證照經營、欺行霸市、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短斤少兩等違法違規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商品流通秩序明顯好轉。

2.市場環境衛生秩序日益好轉。市場及其周邊的“臟、亂、差”現狀和霸攤、占道經營、車輛亂停放現象基本消除,市場環境衛生秩序顯著改善。

查看全文

農貿市場管治方案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對農貿市場(菜市場)的監視治理,維護市場秩序,保護農貿市場開辦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正當權益,根據《省商品市場交易治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治理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農貿市場(菜市場)是指由開辦者提供固定場所、舉措措施,經營者進場進行集中和公然交易農副產品,向縣商務局申報同意選址并經工商行政治理部分登記注冊的交易市場。

第三條本縣轄區范圍內農貿市場(菜市場)的開辦、經營和監視治理合用本辦法。

第四條按照資源公道、利便群眾的原則,組織編制和實施農貿市場(菜市場)布局規劃和建設治理方案。

第五條農貿市場(菜市場)應考慮公益性質,堅持政府主導、社會介入的原則,以多種形式投資新建、改建和擴建。

查看全文

農貿市場提升改造工作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煙臺市委、市政府相關工作要求,推進我市農貿市場與城市更新協調發展,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讓人民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出發點,貫徹落實商務部等12部門《關于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意見》,突出農貿市場“民生性、公益性”定位,進一步加快農貿市場硬件升檔、管理升級,做到布局合理、環境整潔、功能完備、管理規范、文明經營,切實增強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二、目標任務

按照輻射半徑1000米(步行約15分鐘)、服務人口2萬—3萬人規劃建設1處農貿市場的布局,在原有農貿市場的基礎上,按照“定量不定點”的規劃原則,改造2處、新建3處、調整1處,到2022年8月底,現有2處農貿市場完成標準化規范化提升改造;到2023年年底,城區共建成標準化規范化農貿市場6處,其中,三星級及以上標準化規范化農貿市場達到60%,打造不少于1處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四星級及以上精品農貿市場,建成保障民生、群眾滿意的民心工程和國內領先、展現文明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三、基本原則

查看全文

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全省農副產品市場建設管理工作會議精神,將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更入各級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農貿市場硬件設施改造升級和管理規范化,切實解決農貿市場設施老化、環境臟亂差等問題,盡憶改變農貿市場發展建設水平與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不相適應的局面,努力為人民群眾營造公平、衛生、安全、舒適的消費環境。

二、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對象范圍、工作原則和進度要求

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對象范圍為:*區范圍內所有農貿市場。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按照“先易后難、穩步推進”的原則組織實施。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所需資金依照“誰投資、誰收益、誰改造”的原則由市場開辦者自行解決。區財政對在規定期限內完成升級改造并經驗收符合標準的給予一定獎勵。區各有關部門,區別不同情況給予用地、用電、用水、稅收、管理費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區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要在20*年內完成。

三、職責分工

*區人民政府:作為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實事項目的責任單位,負責組織、協調和督促市場主辦單位、產權單位對農貿市場實施升級改造;制定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程進度計劃;會同有關部門,領導和協調升級改造期間相關工作;安排農貿市場升級改造“以獎代補”資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