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競爭力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2 08:36: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業競爭力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業競爭力

農業產業競爭力工作意見

為適應農業市場化、國際化的新形勢,進一步推進農業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促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農業競爭力,特制定如下政策意見。

一、加快發展一批競爭力和帶動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

大力扶持與農民簽訂訂單合同、形成緊密利益關系的農業龍頭企(包括農產品加工、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下同)。省重點扶持一批帶動農戶**戶以上(欠發達地區1500戶以上)的外向型、科技含量較高的加工型龍頭企業,扶持一批重點農副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和示范性農村專業合作組織。今、明年兩年,省財政專項扶持資金在原有基礎上再增加**萬元,農業綜合開發資金要大力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龍頭項目。省經貿委要加大對食品加工龍頭企業技改貸款貼息的力度,市、縣也要安排一定的技改資金。國家級和省級骨干農業龍頭企業運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可享受*政發[20**]29號文件的有關優惠政策。農業龍頭企業技術改造享受與工業企業技術改造一樣的相關優惠政策。

對農產品加工型農業龍頭企業和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用電,容量在315千伏安以上執行大工業用電價,315千伏安以下的執行普通工業用電價。經省認定的外向型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業科技園從事畜禽、水產養殖和設施農業的用電,再給予適當優惠,具體辦法由省物價局等有關部門另行制定。農業龍頭企業建設所需的非農建設占用耕地計劃指標,繼續由省里單列2萬畝指標,直接安排到項目。農業龍頭企業直接為農服務項目建設征用土地,土地管理部門按征地成本價出讓或免收級差地租。農業龍頭企業所需農產品收購場地用地和農業用地,在與所在地農戶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可以采取租賃和入股的辦法。

二、加強對農業和龍頭企業的信貸服務

農業銀行要把扶持農業龍頭企業作為信貸支農的重點,對實力強、資信好的農業龍頭企業要核定一定的授信額度,農村信用社當年新增貸款的70%以上要投向農業及相關行業。新增貸款的40%以上用于農戶。允許農業龍頭企業以自有不動產、動產以及注冊商標等無形資產開展抵質押貸款。有關部門要做好權證確認和相關服務工作。鼓勵和支持農業龍頭企業聯合組建形式多樣的農貸擔保機構,各級財政給予適當的扶持。對出口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農產品收購資金貸款,金融部門可憑企業出口產品訂單和外商提供的由其開戶行出具的信用證優先放貸;支持農業龍頭企業開展票據融資業務,在商業匯票的開立、承兌、貼現及再貼現等方面予以傾斜;對農產品出口退稅未能及時到位的,出口企業可以憑出口退稅憑證向有關開戶銀行申請出口退稅帳戶托管貸款,貸款利息由本級財政予以適當貼息;對企業用于出口農產品的倉儲、保鮮設施建設方面的貸款,各級財政可給予貼息補助。

查看全文

農業產業培育競爭力分析論文

摘要從農業產業鏈角度,考察湖北農業產業鏈發展現狀和所具有的特征,同時分析其所存在的問題和障礙因素,在此基礎上,探討提升湖北農業產業鏈競爭力的對策思路。

關鍵詞湖北省農業產業鏈競爭力

1湖北農業產業鏈現狀與特征

1.1農產品鏈種類豐富多樣

湖北是農業大省,其優越的地理資源和氣候條件,使得湖北省農產品品種繁多,除海水養殖和少數其他省份特有物種外,湖北在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淡水養殖業等領域均有多種多樣的農產品產出,而且基本上與全國性的大宗農產品構成相近,許多農產品產量名列全國前茅。在通常年景下,湖北糧食居全國第9位,棉花居第3位,油料居第4位,生豬和茶葉居第5位。近幾年湖北在資源優勢基礎上確立和形成優質稻、棉花、蔬菜、名特水產品、優質三元豬、專用小麥、雙低油菜、柑橘等8種優勢農產品,魔芋、奶牛、家禽、食用菌、蠶桑、蜂產品、板栗、茶葉、中藥材等9種特色農產品。與這些農產品相對應,構成了諸如糧食產業鏈、棉花產業鏈、油料產業鏈等眾多的農產品鏈。

1.2農業產業鏈正在延伸

查看全文

促進農業競爭力的公共政策探索論文

[摘要]農業競爭力是近年來農業經濟界的一個新話題。農業競爭力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不同的因素對農業競爭力的影響方式和影響程度各不相同。本文分析了當前國際上競爭農業的發展趨勢,針對鄭州市農業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提出了提升鄭州市農業競爭力九個方面的公共政策。

[關鍵詞]農業競爭力公共政策

一、影響農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及當前競爭農業的發展趨勢

1.影響農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

農業競爭力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不同的因素對農業競爭力的影響方式和影響程度各不相同,并通過農產品生產成本、農產品的實際價格、農產品比較優勢變化、實際質量、市場營銷能力和市場占有份額綜合體現出來。

(1)農產品成本。一般來說,成本與競爭力呈負相關,即成本低,競爭力強;成本高,競爭力弱。而在農業經營中,除生產費用以外,農產品的經營規模、區域布局、生態環境、生產條件、加工條件、政策變化等諸多因素也都直接或間接地決定農產品成本水平。

查看全文

透析提升鄭州農業競爭力的公共政策

[摘要]農業競爭力是近年來農業經濟界的一個新話題。農業競爭力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不同的因素對農業競爭力的影響方式和影響程度各不相同。本文分析了當前國際上競爭農業的發展趨勢,針對鄭州市農業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提出了提升鄭州市農業競爭力九個方面的公共政策。

[關鍵詞]農業競爭力公共政策

一、影響農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及當前競爭農業的發展趨勢

1.影響農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

農業競爭力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不同的因素對農業競爭力的影響方式和影響程度各不相同,并通過農產品生產成本、農產品的實際價格、農產品比較優勢變化、實際質量、市場營銷能力和市場占有份額綜合體現出來。

(1)農產品成本。一般來說,成本與競爭力呈負相關,即成本低,競爭力強;成本高,競爭力弱。而在農業經營中,除生產費用以外,農產品的經營規模、區域布局、生態環境、生產條件、加工條件、政策變化等諸多因素也都直接或間接地決定農產品成本水平。

查看全文

農業競爭力提高論文

一、影響農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及當前競爭農業的發展趨勢

1.影響農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

農業競爭力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不同的因素對農業競爭力的影響方式和影響程度各不相同,并通過農產品生產成本、農產品的實際價格、農產品比較優勢變化、實際質量、市場營銷能力和市場占有份額綜合體現出來。

(1)農產品成本。一般來說,成本與競爭力呈負相關,即成本低,競爭力強;成本高,競爭力弱。而在農業經營中,除生產費用以外,農產品的經營規模、區域布局、生態環境、生產條件、加工條件、政策變化等諸多因素也都直接或間接地決定農產品成本水平。

(2)農產品的實際價格。一般來說,實際價格與競爭力呈負相關。即在質量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實際價格越低,競爭力就越高;實際價格越高,競爭力就越低。而且,要通過降低農產品的實際價格來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其難度相當大。

(3)農產品質量。一般來說,農產品質量與競爭力呈正相關。即質量越好,競爭力越強;質量越差,競爭力越弱。而且,隨著農產品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競爭形態已經從產品的價格競爭轉向質量競爭。農產品質量的高低,既決定了農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又決定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高低。

查看全文

農業競爭力提升質量發展研究

1湖南省農業發展概況

由圖1可以看出,2011—2013年湖南省糧食總產量有所下降,湖南省政府針對具體情況制訂了詳細的農業發展計劃,并且落實生態農業發展理念,2014—2015年糧食總產量開始增加。湖南省為了穩定生態農業發展,打造農業生產產業鏈,以穩定糧食總產量為目標,實施糧食生產行政負責制。2015年,湖南省糧食生產總量達到3002.93萬t,相較于2014年增長0.06%。縱觀糧食增加分類,增加明顯的糧食類別為主糧,并且輔糧的下降趨勢得到了控制。其中,2015年湖南省谷物產量達到2849.83萬t,2016年達到4157.68萬t,增長率分別為0.35%、0.76%。2016年湖南省耕地面積相較于2014、2015年擴張明顯,同時糧食產量增長顯著。湖南省根據不同地區的土地生產量與自然條件等,制訂適宜的糧食生產計劃,貫徹生態作業模式,2016年湖南省土地耕種面積達到500萬hm2,糧食生產總量增加1.35%。另外,生態綠色農業的發展需要扶貧政策的支持,所以,政府方面根據農業增長率與實際土地生產質量制定雙向獎勵機制,帶動了農業生產種植的積極性,也穩定了糧食總產量。2017年9月28日,湖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會,針對湖南省農業制訂了詳細的發展規劃。2017年10月18—24日黨的會議勝利召開,湖南省政府積極響應黨的會議精神,認真分析湖南省農業發展格局,當前的湖南省農業發展呈現出“五個轉變”,農民不需要同以前一樣“靠天吃飯”。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結合提出的農業發展思想,積極規劃農業發展任務,同時確定統籌發展步驟。分析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數據發現,2017年湖南省的貢獻率相比2016年增加了23%,并且增加趨勢依然在上升[1]。同時,農民是農業競爭力提升的關鍵,湖南省積極培養職業農民,截至2018年6月,湖南省職業農民已達5.23萬人。

2農業競爭力提升與高質量發展的背景

農業競爭力提升與高質量發展是未來農業的主要發展趨勢,當前湖南省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顯著,尤其是2018年之后農業發展已經進入全面推進期,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影響下,農業發展正在蓄積新動能,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將會逐步得到解決,新舊模式的動態平衡格局正在形成。在農業發展格局轉型、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農業市場發展格局出現變化,農產品消費需求增加,自己解決吃飯問題,以土地生產產量直面回擊“誰來養活中國”的質疑。前些年在農業產量增加的基礎上出現土地過度開發、利用的現象,尤其是化肥利用問題更為嚴重。2017年,湖南省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達到35.8%,未被吸收利用的化肥被土地過度吸收,嚴重影響土地的結構和營養含量[2]。在貫徹落實生態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基礎上,土地資源科學利用成為農業競爭力提升的重點,同時也是保證土地生產質量的關鍵。農業發展重視質量提升的同時,投入資本不斷增加,但是農業產能應用不充分,進而導致農業發展逐漸進入產能過剩周期。另外,農業產出呈現臺階式下降趨勢,必須尋找新臺階穩定農業產出結構,因此開始轉型生產模式,以增產型發展結構來提升農業生產效益。明確農業生產的消費主權,以提升質量作為農業發展導向,緩解當前的社會矛盾,協調農業生產與消耗關系。國外農產品大量進入我國,較低價格威脅到本國農產品的生產、銷售[3]。再加上土地資源緊缺,勞動力成本增加,農業生產資本提升等,這些都是影響農業發展的直接因素,對農業生產非常不利。在外界因素與內界因素共同影響下,要求農業發展必須提升競爭力,滲透更多科學技術,提高土地生產質量,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3湖南省農業競爭力提升要求

①農業產業發展定位精準,從單一的重視數量轉變為三型一體,兼顧農業數量、質量、效益。穩定農業發展中的糧食生產以及糧食質量升級,在調整糧食產業結構的基礎上,利用農民在農業發展中的優勢,積極調整湖南省的市場結構與需求模式,創建綠色農業品牌,打造特色農業產業鏈。②優化農業組織形態,創新農業生產模式,調整分散型管理方式,實現農業規模化、社會化、集約化生產。培育農業新品種,創新農業生產技術,以不同農業生產主體為中心,如家庭農場、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等,組建交流溝通組織機構,為其參與社會化服務提供更多鼓勵,并且擴大農業經營規模[4]。③提供更多發展動力,傳統外延增長類型得到創新,轉變為內涵增長類型。農業科技進步迅速,尤其是湖南省針對農業發展積極推行“1對1”“1對n”等多極化服務模式,以產學研合作的方式,實現農業創新發展。④滿足農業發展有關條件,轉型農業發展規劃,優化農業發展的物質設施。2017年12月,湖南省設施農業栽培面積已經增加至16.67萬hm2,畜禽養殖規模明顯增大,養殖場全面引進先進的養殖設施,創新養殖技術。⑤尋找適合的發展道路,優化資源利用模式,降低資源消耗的同時進一步實現生態可持續發展。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實現農業生態可持續發展非常關鍵。例如,湖南省長株潭地區作為重金屬污染地區,在此開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首先選擇1.33萬hm2作為試點區,其次執行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通過對試點區的觀察可以發現,全年湖南省農作物產量增加顯著,并且農作物配方施肥率達到90%。

查看全文

農業競爭力公共管理論文

[摘要]農業競爭力是近年來農業經濟界的一個新話題。農業競爭力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不同的因素對農業競爭力的影響方式和影響程度各不相同。本文分析了當前國際上競爭農業的發展趨勢,針對鄭州市農業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提出了提升鄭州市農業競爭力九個方面的公共政策。

[關鍵詞]農業競爭力公共政策

一、影響農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及當前競爭農業的發展趨勢

1.影響農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

農業競爭力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不同的因素對農業競爭力的影響方式和影響程度各不相同,并通過農產品生產成本、農產品的實際價格、農產品比較優勢變化、實際質量、市場營銷能力和市場占有份額綜合體現出來。

(1)農產品成本。一般來說,成本與競爭力呈負相關,即成本低,競爭力強;成本高,競爭力弱。而在農業經營中,除生產費用以外,農產品的經營規模、區域布局、生態環境、生產條件、加工條件、政策變化等諸多因素也都直接或間接地決定農產品成本水平。

查看全文

提升農業品國際競爭力決策

在新的歷史階段,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國家關注的重點問題,目前我國農產品供求關系已由數量制約為主轉變為質量和品種制約為主,農業發展由主要受資源約束轉變為資源和市場的雙重約束,并以市場需求的約束為主。加入世貿組織之后,農業市場化、國際化的進程加快,我國農業面臨著激烈的競爭。這就要求我國農產品必須千方百計提高競爭力,從而在國際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1影響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因素

1.1農產品生產規模因素農業是受規模效應影響較大的產業,農產品的生產規模直接影響著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我國農產品的生產規模較小,大體上相當于歐盟的1/40,美國的1/400,使得每個農業勞動力所支配的資源少,從而使得勞動力生產率也較低。我國目前每個農業勞動力所生產的農產品數量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甚遠。規模小也使得先進生產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受到一定的制約,規模小還使得營銷組織面臨較為不利的環境。生產的品種較為混雜,單個勞動者生產數量較少,從千家萬戶的農民中收購不同質量的產品勢必會增加營銷收購成本。

1.2政策和體制因素政策和體制是影響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對農業補貼政策、稅費政策、運費政策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補貼和稅費政策方面形成鮮明的對比:一方面,發達國家給予農民以各種支持和補貼,另一方面,我國不僅給予農民的支持很少,還向農民征收各種高額的農業稅費。

1.3農產品加工因素與許多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較晚,規模較小,技術水平不高也是制約我國農產品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加工業的發展水平不僅對一些原料性產品如棉花、油料、糖料的競爭力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而且對水果和蔬菜等也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1.4農民自身因素農民是農產品的直接創造者,農民的素質對競爭力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無論什么樣的政策、法規和技術,無論是提高農產品質量還是調整農產品結構,最終地要通過農民來實現。我國農民具有勤勞,樸實、艱苦奮斗的優秀品質,但也存在一些弱點,諸如:市場意識薄弱、文化教育水平較低、農民合作組織缺乏。

查看全文

提升農業競爭力的公共政策分析論文

一、影響農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及當前競爭農業的發展趨勢

1.影響農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

農業競爭力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不同的因素對農業競爭力的影響方式和影響程度各不相同,并通過農產品生產成本、農產品的實際價格、農產品比較優勢變化、實際質量、市場營銷能力和市場占有份額綜合體現出來。

(1)農產品成本。一般來說,成本與競爭力呈負相關,即成本低,競爭力強;成本高,競爭力弱。而在農業經營中,除生產費用以外,農產品的經營規模、區域布局、生態環境、生產條件、加工條件、政策變化等諸多因素也都直接或間接地決定農產品成本水平。

(2)農產品的實際價格。一般來說,實際價格與競爭力呈負相關。即在質量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實際價格越低,競爭力就越高;實際價格越高,競爭力就越低。而且,要通過降低農產品的實際價格來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其難度相當大。

(3)農產品質量。一般來說,農產品質量與競爭力呈正相關。即質量越好,競爭力越強;質量越差,競爭力越弱。而且,隨著農產品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競爭形態已經從產品的價格競爭轉向質量競爭。農產品質量的高低,既決定了農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又決定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高低。

查看全文

農業國際競爭力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中國加入WTO,在促進了我國工業發展同時也帶動著農業的發展。為了使中國農業更好的適應全球化的潮流,增強國際競爭力,本文從農業的彈性需求、生產力要素等方面,透徹的分析了我國農業的狀況,為農業的全球化做準備。

[關鍵詞]國際競爭力農業彈性

一、問題的提出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農業發展進入到一個新階段。中國于2001年12月11日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正式成員。加入WTO意味著中國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和貿易自由化的潮流中。參于“國際競爭”也將隨著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中國農業如何參與國際競爭?如何應對“入世”的挑戰?我將從市場結構,農業生產要素分析與政府的職能來探討這一話題。

二、完全競爭市場與壟斷市場的分析

對于企業來說,激烈的國內市場競爭“能提供企業改進和創新的原動力,使企業競相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服務,研發新產品和新流程。企業沒有永久的優勢,但是競爭者的壓力會使它時時有落后的憂患意識及超前的欲望。”這實際上是指出了市場結構會通過影響市場主體的行為,進而影響到一國的產業國際競爭力。競爭越激烈的國內市場結構,越有利于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