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公路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1 07:33:3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山區公路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山區公路改造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結合幾段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的實際情況,對公路改建工程排水設計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改建工程邊溝優化設計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貴州公路建設得到了長足發展,不但新建了幾條高等級公路及高速公路,而且還對原有的國省道及縣鄉公路進行了大力改造,從2000年實施3000公里改造以來,累計改造(建)里程達到13000多公里。使得貴州的公路面貌大大改觀。
1、目前公路改建設計現狀
在公路改建設計過程中,由于資金緊張,公路從設計到開工周期短,設計任務較重,設計經費較少,公路設計深度較淺。筆者結合近幾年的公路改造施工經驗,對山區公路改造工程邊溝設計談幾點看法。
公路改建設計中,大多依據原有公路狀況和地形條件,充分考慮交通保暢和盡量利用原公路作為改建后的路基,盡量節省工程投資為原則進行設計。
山區公路路線方案設計體會
摘要:山區地形及地質條件均較為復雜,路線設計方案對此區域內擬建公路的工程規模及景觀效果有著較大的影響。文章結合某山區公路項目,分析路線設計時需綜合考慮的地形、地質、構造物設置、環保及景觀設計、運行速度協調性評價等因素,總結設計體會。
關鍵詞:山區公路;平縱面線形設計;安全設計
1項目概況
擬建項目連接的兩地區域內分布有較多知名度高的旅游資源,受制于交通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區域旅游資源開發程度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均較低。為響應交通強國戰略、整合區域內旅游資源、推動區域高質量聯動發展,兩地擬共同建設本項目。根據項目交通功能,結合區域內綜合交通體系、遠景發展規劃及設計交通量論證[1],本項目定位為集散型二級公路,設計速度為60km/h。擬建公路位于山嶺重丘區,走廊帶內山體陡峭、溝谷狹窄,路線布設困難,路線方案面對著復雜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條件[2]。在如此復雜的地形、地貌及地質條件下,路線設計方案對工程規模及景觀與周圍環境的融合效果有著較大影響,下面結合本項目兩階段設計工作將項目特點及相關設計體會總結如下。
2項目特點
①項目位于山嶺重丘區,區域內山丘連續起伏,具有較高的分水嶺和深谷,路線平、縱面線形受地形影響較大;同時項目區域內發育有欠穩定邊坡、崩塌及危巖等不良地質,總體方案相對復雜,需在對現場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加強方案研究,確定經濟合理的工程方案。②沿線自然生態環境較好,各專業設計方案均需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包括路線與地形的適應性、路基防護有環境的協調性、野生動物過路通道的設置等,將項目真正融入自然,達到車行山水間、人在畫中游的效果。③作為旅游道路,景觀節點的合理選址及設計效果是特點之一,以滿足游客的使用需求,體現人文之路。④項目安全設施的設計,既要能滿足安全防護需求,又要體現出旅游道路的特點,不能一味照搬傳統的交安設施設計方案。⑤項目部分路段利用老路改擴建,設計中應盡量利用既有工程,注重新老路基拼寬設計方案,以確保拼寬路基的穩定性,防止產生不均勻沉降,進而保證路面使用壽命和行車舒適度。⑥區域內土地資源以林地為主,耕地較少,而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設計時應在保證公路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對路線、平面交叉、路基等設計方案進行合理選擇,盡量避免或減少占用耕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山區公路改造景觀設計研究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相關交通事業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交通工具也不斷地增加與更新,人們對交通出行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保證出行的安全性與道路的和諧性。文章通過對山區公路的改造及景觀設計的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公路改造方案。不僅能使道路景觀與生態環境相融合,而且能使更多的人行走方便,保證路途的安全性與舒適性。
關鍵詞:山區公路;改造;景觀設計
隨著新時代的創新與發展,城市公路發展較為迅速,而一些相對偏遠的鄉鎮、村莊的公路沿線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為了使山區的交通道路方面與自然更加親近,建設單位應該對山區的公路進行改造及景觀設計。通過對原有公路路線的位置轉移、將山區路線與其他公共道路有機結合或者拉長山區路線加寬路面等方法,保證山區公路的寬敞與便利,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
1山區公路改造與景觀設計的重要性
由于山區道路崎嶇,路線設計不規格以及對地形的不熟悉,對人們的出行安全有一定的威脅,或者由于路途遙遠行走不方便,耽誤時間以及浪費相關資源。因此需要對山區公路進行改造與景觀設計,建立一個舒適、安全、便捷的山區交通道路[1]。山區公路的改造以及景觀設計,不僅可以改善山區舊面貌,與自然環境和諧對應,減少車禍事故,而且可以提高山區環境保護意識和山區公路段的環境衛生水平,建立生產發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山區新景觀。利用先進技術對山區公路進行改造與景觀設計,提高人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和出行安全性,山區公路的改造與景觀設計對公路的順利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2山區公路的工程概況
山區高速公路施工管理探討
摘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也不斷向山區延伸。由于山區交通閉塞,施工便道便成了山區高速公路施工階段的生命線。但是目前施工便道的修建與管理經常是在施工或者使用過程中遇到問題才進行解決,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選線與建設管理體系。文章針對施工便道選線和建設管理中存在選線不合理、建設成本高、缺乏維護管理等問題,探討施工便道選線與建設管理的方法,其結論對今后山區高速公路施工便道的修建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高速公路;施工便道;選線;建設管理
山區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經常需要修建施工便道輔助公路主體施工建設。盡管施工便道屬于臨時性的輔助施工設施,但它關系到施工機械和材料的運輸、土石方的調配、地方關系等諸多因素,其線路的特點和使用的情況嚴重影響公路主體施工與管理。以往施工便道選線的原則是在滿足施工機械和工程車輛通行的情況下,采用低等級公路的建設標準修建,在施工或使用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才想辦法解決,高速公路建設完成后即拆除或者廢棄,沒有整理形成一套系統選線和建設管理體系。然而施工便道是高速公路建設資源運輸的通行保障,唯有科學合理的選線和建設管理才能確保高速公路順利建設,實現施工便道經濟適用、安全合理、保護環境和便于維護的目標。
一、施工便道的特點
山區高速公路施工便道作為輔助公路主體建設的臨時性設施,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其一、使用周期相對短,只有在公路主體施工階段才使用,具有一定的臨時性;其二、通行車輛以大型施工機械、土石方調配車、材料運輸車為主;其三、氣候嚴重影響便道施工和運行,被破壞可能性大,風險系數高;其四、便道僅能滿足基本的通行,難以保證人們對行車的舒適性要求;其五、施工便道決定了公路主體工程施工過程中各類生產要素輸入與輸出的流通效率,因此施工便道的選線與建設管理顯得特別的重要。
二、施工便道選線原則
淺析貴州山區公路改造邊溝優化設計
摘要:本文結合幾段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的實際情況,對公路改建工程排水設計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改建工程邊溝優化設計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貴州公路建設得到了長足發展,不但新建了幾條高等級公路及高速公路,而且還對原有的國省道及縣鄉公路進行了大力改造,從2000年實施3000公里改造以來,累計改造(建)里程達到13000多公里。使得貴州的公路面貌大大改觀。
1、目前公路改建設計現狀
在公路改建設計過程中,由于資金緊張,公路從設計到開工周期短,設計任務較重,設計經費較少,公路設計深度較淺。筆者結合近幾年的公路改造施工經驗,對山區公路改造工程邊溝設計談幾點看法。
公路改建設計中,大多依據原有公路狀況和地形條件,充分考慮交通保暢和盡量利用原公路作為改建后的路基,盡量節省工程投資為原則進行設計。
山區公路建設養護實踐與思索
農村公路是我國公路網絡的基礎組成部分,在一些偏遠山區,農村公路是走出大山主要的,甚至是唯一途徑。山區農村公路的“建”與“養”不僅與農民群眾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也關系到農村走向小康社會,實現建立和諧社會主義社會的大局。筆者結合承德山區農村公路建設與養護工作實際,對山區農村公路建設養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推進山區農村公路建設養護工作的針對性建議,以供參考。
一、山區農村公路建設基本情況
2003年以來,按照交通運輸部的統一部署,全國上下掀起了農村公路建設的高潮,通車里程不斷增加,技術等級不斷提高,路面狀況不斷改善,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民群眾出行難的問題。“十一五”期間,國家更是加大了對農村公路投資改造力度,農村公路通村油路或水泥路實行標準化建設,各項技術指標要求更加規范化。隨著大規模的農村公路建設,農村公路進入了建、管、養并重的“新階段”。以筆者所在的承德市為例,該市是典型的山嶺重丘地區,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喻。近年來,承德市在實施“一環八射”(建設八條段包括市區環城及京承、承唐、承朝、承秦、承赤、承張、承錫、承平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的同時,不斷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步伐,截至目前,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達16555.475千米,其中硬化公路11159.212千米,已通達行政村2423個,通達率95.6%。全市基本建立了縣、鄉、村三級養護管理體制,實行了“縣道縣管、鄉道鄉管、村道村管”的模式。
二、山區農村公路建設養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目前農村公路的總體水平還遠遠沒有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農村公路特別是山區農村公路網絡深度不足、施工技術水平低、災害反應能力弱,仍然是十分突出的問題。因此,加強山區農村公路建設特別是加強工程施工與養護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規劃不盡合理,通達深度遠不能滿足群眾出行需求
山區公路與生態環境保護分析
1項目工程概況
根據《木壘縣城-照壁山鄉-三眼泉水庫-石人子景區公路改建工程外業勘測驗收鑒定書》,確認該公路等級為四級公路,設計車速為20km/h,路面寬度為6m,路基寬度為6.5m,各側土路肩為0.25m,挖方邊坡土方主1∶1,石方邊坡為1∶0.25,填方邊坡為1∶1.5,路拱橫坡為1.5%,小型排水溝造物設計洪水頻率為1/25。此外,橋涵荷載等級為公路Ⅱ級,橋涵寬度與路基寬度一致。其路面結構形式為“1cm下封層+15cm級配礫石基層+天然砂礫底基層+4cm瀝青混凝土面層”。
2山區公路設計與生態環境保護原則
由于山區公路工程項目路線長、面積廣,在施工和營運期間會對周邊的社會環境、空氣環境、水環境、聲環境、水土流失、自然環境、生態環境等造成不良影響。為此,工程的前期目標之一是處理好公路工程與環境保護間的關系,通過對技術指標及路線方案上進行科學性的取舍,以盡可能地彌補公路工程對環境造成的破壞。為最大程度地完善及提升公路整體環境質量,公路在設計階段時應考慮當地環境,以“綜合治理、以防為主、防治結合”作為設計的主要原則,從而實現合理性、科學性的開發和利用環境[2]?!耙苑罏橹鳌弊鳛樽钣行У沫h境保護舉措,其重點體現于公路設計對于當地環境重點地區及各種環境保護項目,如森林、草原、野生動植物保護區等的退讓。若出現局部環境受工程項目影響較大的情況,應對環保舉措及工程方案進行多個方案的對比工作,如此才可實現山區公路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使山區公路建設與環境保護達到協調統一的發展。
3公路建設
3.1路線設計
山區公路施工保暢的難點與對策
山區公路施工保暢的難點與對策
前言
由于全省國省道出現水泥砼路面大面積破損及數十個被稱為“黑點”的事故多發路段,省交通廳決定用三年時間實施“改善工程”改造。在實施“改善工程”的水泥砼路面重鋪過程中,認真探討如何做好施工保暢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現以閩西山區公路不但車流量大,且道路交通狀況較復雜的實際情況為例,為防止重鋪路段施工發生嚴重堵車現象,以保障過往車輛、行人的通行安全,筆者就山區公路施工保暢的難點與對策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山區公路施工保暢難點: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境內山巒起伏,群山綿延。閩西公路修建于礦產豐富的山區路段交通干擾大,道路狀況呈現坡陡、彎急、路窄、山區公路多數技術等級較低,有的還屬于等外路,單邊路面僅有4.5m,個別路段如汀四線單邊路面不足2m寬,養護公路海拔最高為1500余m,縱坡最大達到11%,平曲線轉彎半徑最小為15m.且車輛行人混合交通狀況嚴重,僅新羅區就擁有40余萬人口,擁有汽車18889余輛、摩托車73000余輛,繁忙路段晝夜交通量達11980余輛次。滿載礦產資源通往閩南沿海和出境廣東、江西等省的車輛大量超載、超限運輸成為公路兩大殺手。在單邊不足5m的路面進行半幅施工半幅通車的狀況下,施工過渡路段很難實行雙向通行,有的只能單行道行駛。再加上大量的超載、超限運輸車輛在行駛中半坡熄火、起步半軸扭斷、下坡制動不靈及不服指揮的車輛沖關等現象,時時危及著施工作業人員和交通疏導隊員的生命安危,給山區公路施工保暢工作帶來諸多困難。
二、施工保暢對策:
山區高等公路邊坡防護淺析論文
摘要:隨著公路等級的不斷提高,邊坡防護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高速公路路基較寬、挖填較大,特別是山區高速公路,高填深挖較多,邊坡加固和防護措施如果不得力,極易引發各種邊坡病害。因此,對高速公路邊坡防護更應給予積極關注。
關鍵詞:邊坡;加固;防護
1、邊坡破壞的主要形式與機理
邊坡破壞與路基填料的性質、路基邊坡高度、路基壓實度有關系。一般地,砂性土邊坡較粘性土邊坡易于遭受沖刷而破壞、較高的路基邊坡較較低的路基邊坡更容易遭受坡面流水沖刷,壓實度較好的邊坡比壓實度較低的邊坡耐沖刷。本文把高速公路邊坡破壞分為上邊坡和下邊坡兩種形式,針對這兩種邊坡的形成機理,處理方法進行了詳細介紹。
1.1公路下邊坡
下邊坡一般為填土路堤,邊坡的破壞,主要表現為坡面及坡腳的沖刷。坡面沖刷主要來自大氣降水對邊坡的直接沖刷和坡面徑流的沖刷,沖刷使路基邊坡沿坡面流水方向形成沖溝,沖溝不斷發展導致路基發生破壞;沿河路堤及修筑在河灘上、滯洪區內的路堤,還要受到洪水的威脅,這種威脅表現為沖毀路堤坡腳導致邊坡破壞。
山區公路設計階段工程造價論文
1、制約山區公路設計階段工程造價的因素
1.1勘察人員的服務意識不強。勘察設計是工程建設的重要的開始??辈煸O計完成以后,形成工程施工中的設計圖紙,圖紙的好壞直接由造價及勘察人員的技術力量、職業道德、責任意識起決定作用。現行公路業的設計程序是,從項目開始設計到項目最終使用,需要有建設、設計、使用及后評的長時間的服務責任意識。
1.2技術標準不高。工程建設的主要指標是設計的技術標準。技術標準包括山區公路的設計方案,如何降低工程造價,包括三方面,一是施工的技術標準的確定,二是設計方案之間的聯系,三是降低工程造價的措施。
1.3路線方案及總體設計。適應山區的地形特點、地理優勢,避開不良山區地段,堅持的原則是:按照地形來選擇路線、按照地質類型選線。在實際的山區路線設計圖紙中,仍然沒有堅持選擇路線的原則。沒有認真研究公路的地形、地貌,沒有做好公路的前期調查工作,都會產生資金浪費現象,片面的主觀的減少本期投資額,中短期內重復建設的現象就會出現。
1.4施工工藝仍需改進。要根據山區地形特點、地理優勢情況加強對設計方案比對、選擇。堅持從細致環節著手的施工理念,能用當地的建材的盡量使用,以節約成本。并和當地的文化特點的建設施工工藝相結合。
1.5外部環境考慮。山區公路投資大,施工時間長,需要充分考慮外部環境。包括地質情況,自然情況,地理特點,山區氣候等外部環境都要進行周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