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施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3 17:31: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深施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化肥深施形式與優點論文
摘要:闡述了化肥深施的主要形式、優點及其技術要點。
關鍵詞:化肥;深施;增產;優點;技術
近年來生產實踐已經證明,深施化肥是提高肥效、降低成本、增加產量的技術措施。筆者闡述了化肥深施的概念、主要形式、優點及其技術要點。
一、化肥深施技術的主要形式
1.1深施底肥用施肥整地機或在鏵式犁和水田耕整機上附加肥箱及排肥裝置,使其在翻地的同時將化肥深施到土層中。
1.2播種同時深施肥利用配有施肥裝置的機引播種機,同步完成施肥、播種、覆蓋、鎮壓等作業,將化肥施在種子下方或側下方,肥與種子之間有3~5cm厚度的土壤隔離層,避免化肥燒傷種子。
化肥深施技術優點分析論文
摘要:闡述了化肥深施的主要形式、優點及其技術要點。
關鍵詞:化肥;深施;增產;優點;技術
近年來生產實踐已經證明,深施化肥是提高肥效、降低成本、增加產量的技術措施。筆者闡述了化肥深施的概念、主要形式、優點及其技術要點。
1化肥深施技術的主要形式
1.1深施底肥用施肥整地機或在鏵式犁和水田耕整機上附加肥箱及排肥裝置,使其在翻地的同時將化肥深施到土層中。
化肥深施技術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化肥;深施;增產;優點;技術
論文摘要闡述了化肥深施的主要形式、優點及其技術要點。
近年來生產實踐已經證明,深施化肥是提高肥效、降低成本、增加產量的技術措施。筆者闡述了化肥深施的概念、主要形式、優點及其技術要點。
1化肥深施技術的主要形式
1.1深施底肥用施肥整地機或在鏵式犁和水田耕整機上附加肥箱及排肥裝置,使其在翻地的同時將化肥深施到土層中。
化肥深施主要技術論文
摘要:闡述了化肥深施的主要形式、優點及其技術要點。
關鍵詞:化肥;深施;增產;優點;技術
近年來生產實踐已經證明,深施化肥是提高肥效、降低成本、增加產量的技術措施。筆者闡述了化肥深施的概念、主要形式、優點及其技術要點。
1化肥深施技術的主要形式
1.1深施底肥用施肥整地機或在鏵式犁和水田耕整機上附加肥箱及排肥裝置,使其在翻地的同時將化肥深施到土層中。
化肥深施技術研究論文
摘要:闡述了化肥深施的主要形式、優點及其技術要點。
關鍵詞:化肥;深施;增產;優點;技術
近年來生產實踐已經證明,深施化肥是提高肥效、降低成本、增加產量的技術措施。筆者闡述了化肥深施的概念、主要形式、優點及其技術要點。
1化肥深施技術的主要形式
1.1深施底肥用施肥整地機或在鏵式犁和水田耕整機上附加肥箱及排肥裝置,使其在翻地的同時將化肥深施到土層中。
煤層延深施工方案研究
摘要:磁窯溝礦13號煤層下水平延深初步設計編制完成后,針對初步設計中原大巷利用、膠回暗斜井掘進坡度、盤區大巷層位選擇、排水系統施工等方案設計不合理的情況,結合礦井工程施工經驗,對方案進行優化改進。改進后的施工方案工藝簡單,經濟節約,實用性強,對類似條件礦井水平延深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延深;設計;優化
1概況
磁窯溝礦目前10-2號煤層已基本回采完畢,11號煤層上距10-2號煤層2.60~7.75m,平均5.47m,可利用現有的10-2號煤層開拓系統進行開采,但11號煤層可采范圍及可采儲量少,為保證磁窯溝礦正常生產接續,加快13號煤層延深施工已迫在眉睫。磁窯溝礦13號煤層初步設計已由設計院完成,但設計方案存在缺陷,完全遵照設計影響上水平煤層正常回采。鑒于此,在確保安全和工程質量的前提下,需對初步設計方案進行優化,從而保證工程如期開工建設。
213號煤層水平延深開拓設計
2.1設計優化思路。根據磁窯溝礦現場生產實際情況,按照充分利用現有井巷工程、減少投資、最大限度不影響上水平收尾的開采原則,在滿足施工人員安全、經濟的前提條件下,考慮利用現有掘進設備、工藝技術可行、滿足配風要求等情況,通過優化施工方案、調整施工組織來減少13號煤層延深開拓工程量,降低前期不必要資金投入,從而實現安全高效開拓、達到精品工程質量的目標。2.2水平延深初步設計。磁窯溝煤礦13號煤層水平延深初步設計采用副斜井直接延深、新掘膠帶暗斜井和回風暗斜井相結合的方式開拓。礦井13-1號及13號煤層距離上部的10-2號煤層平均層距為35m,利用礦井原有的主斜井作為13號煤開采的主斜井,在原有北集中膠運大巷約920m處向東布置一條膠帶暗斜井,傾角16°,落底于13號煤層,裝備一條帶式輸送機,暗斜井內設有臺階、扶手,兼做進風井和安全出口;將礦井原10-2號煤層北輔運大巷作為13號煤層開采的北回風大巷使用,在北回風大巷北側920m處開口向東方向布置一條回風暗斜井服務下水平一盤區開采,傾角22°,落底于13號煤層,設有臺階、扶手,兼作安全出口;副斜井以5.5°傾角自礦井原10-2號煤層副平硐底開口向下延深至13號煤層,采用無軌膠輪車運輸,擔負全礦井的輔助運輸任務,兼做進風井和安全出口;將礦井原有的10-2號煤層北膠運大巷作為13號煤層北集中膠運大巷,原有10-2號煤層北回風大巷待上水平開采結束后封閉。盤區大巷層位的選擇:向東方向的膠帶暗斜井及回風暗斜井進入13號煤層后,沿煤層向東布置一組盤區大巷至JC3鉆孔附近。所有大巷均沿13號煤層底板布置,盡量減小三條大巷的高差,使無軌運輸得以充分發揮。如圖1所示。2.3延深優化及施工。2.3.1水平延深優化設計。為方便13號煤層后期主井機尾設備檢修行車運料,保留原10-2號煤層北輔運大巷,將10-2煤層北輔運大巷作為13號煤層主斜井膠帶機機尾的檢修通道;保留原10-2號煤層北回風大巷,將北回風大巷局部不滿足通風要求的區域進行刷擴處理,作為13號煤層回風大巷使用;考慮膠帶機易于安裝且安裝后不飄帶,滿足機械化開采要求,將膠帶暗斜井掘進坡度由16°調緩至13°;為方便現場施工,降低施工風險,將回風暗斜井掘進坡度由22°調緩至16°;同時,為不影響上水平開采,膠帶暗斜井、回風暗斜井均自礦井原10-2號煤層北輔運大巷開口施工,通過施工膠輔聯絡巷,完成施工期間運煤任務。如圖2所示。2.3.2施工方案。(1)在原10-2號煤層北輔運大巷約920m處向東布置膠帶暗斜井,傾角13°(豎曲線半徑700m),落底于13號煤層,裝備一條帶式輸送機,暗斜井內設有臺階、扶手,兼做進風井和安全出口;在原10-2號煤層北輔運大巷北側920m處開口向東方向各布置回風暗斜井,傾角16°,落底于13號煤層,設有臺階、扶手,兼作安全出口。副斜井(延深段)自礦井原10-2號煤層副平硐底開口以90°方位角沿-5.5°坡下山掘進,掘進至13號煤層底板后沿-2.5°坡下山掘進至與井底車場交匯處停止掘進,采用無軌膠輪車運輸,擔負全礦井的輔助運輸任務,兼做進風井和安全出口。(2)大巷層位的選擇:向東方向的膠帶暗斜井及回風暗斜井進入13號煤層后,沿煤層向東布置一組盤區大巷至JC3鉆孔附近。為方便后期工作面形成回風繞道,回風暗斜井進入13號煤層后,盤區回風大巷沿煤層底板掘進避難硐室處開始留2m頂煤掘進,盤區膠帶大巷沿煤層底板掘進。(3)13號煤層下水平延深一期工程延深到位后,回風暗斜井掘進至13號煤層底板后,立即圍繞井底車場、管子道、變電所、水泵房、水倉展開施工。(4)回風暗斜井掘進機組進入13號煤層后開始施工盤區回風大巷,設計盤區回風大巷預留2m頂煤掘進,盤區回風大巷連接井底車場段及時調整為沿煤層底板掘進,在已施工的盤區回風大巷側開口,在較短時間內順利使井底車場與副斜井(延深段)貫通,為管子道、變電所、水泵房、水倉施工奠定了通風基礎。后期通過在盤區回風大巷與井底車場交匯處設計風橋,留設足夠高度的行車行人通道后,形成13號煤層井筒段全風壓通風系統。(5)副斜井(延深段)與井底車場貫通后,管子道開始施工。管子道自副斜井(延深段)207.73m處以135°0′0″方位角沿-5°56′21″坡下山掘進14.5m,然后以96°22′56″方位角沿-6°34′44″坡下山掘進54.8m后與水泵房貫通。考慮規程井下排水規定:主要泵房至少有2個出口,一個出口用斜井巷通到井筒,并高出泵房底板7m以上,另一個出口通到井底車場。管子道開口點選擇副斜井(延深段)207.73m處底板標高為+895.63m,為方便管子道后期行車安全,設置副斜井與管子道拐點45°夾角平緩過渡,整體下山坡度不超過8°,貫通點底板標高887.83m,高差7.8m,符合規定要求。(6)主變電所、水泵房施工到位后,考慮主變電所后期需形成完整的通風系統,施工主變電所回風繞道需技術上可行,且不能影響水倉正常施工。原設計由變電所直線向盤區回風大巷施工繞道,施工坡度大,機組爬坡困難,若使用炮掘,施工工期長,危險性大。優化設計后,通過調長繞道長度、降低施工坡度的方法,機掘巷道后采用工字鋼+雙層鋼筋網+混凝土施工繞道蓋板,使主變電所回風繞道順利從副水倉、主水倉頂板穿過,保證了后期主副水倉順利施工,節約了工時,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果。(7)主副水倉投入運行后,巷道煤泥極易隨污水進入水倉吸水井堵塞水泵。為防止排水過程中水泵堵塞隱患的發生,需在設計施工階段進行方案優化。現場將主副水倉自通道入口至配水巷段設計為先下坡后上坡“V型”,使淤泥沉積位置遠離配水巷口,同時將配水閥由配水巷底調高至距底板0.8m,并在配水巷口施工擋泥墻,防止清淤車在清理水倉煤泥過程中將煤泥推入配水巷,最大限度保護了吸水井水泵的正常運行。
淺談提高水稻經濟效益
推廣梧桐河農場水稻側深施肥技術提高水稻經濟效益黑龍江省是我國優質水稻種植基地之一,提高水稻產量,降低水稻種植成本將是水稻未來發展的重要目標。側深施肥技術具有節省肥料、節省人工、提高產量、改善農田環境等優點,為將水稻側深施肥技術更好的推廣下去,本研究從實際出發運用試驗的方法,試圖證明側深施肥技術相比于傳統水稻施肥作業的優勢所在,探究該項技術能夠增產增收的根本性原因,并為未來不斷改進此項技術提供指導性建議。
通過對比在相同的管理情況下兩種施肥方式下培育出的秧苗狀態發現,按常規方式進行施肥的秧苗,返青時間比側深施肥的秧苗更長,百株干重也明顯低于采用側深施肥所育的秧苗,尤其在分蘗和根數二者相差較多。綜合實際產量的結果來看表現最佳的側深施肥方式為寬窄行側深施肥。通過水稻產量及其構成的影響因素正交試驗,在保證合適的種植條件前提下,從施肥方式角度上看,影響水稻產量程度大小的因素排序為:施肥方式>水稻品種>肥料施用量。
一、機械側深施肥經濟效益分析
(1)節肥效益計算公式如下:A節肥=肥料價格×(常規水稻施肥量/畝-側深水稻施肥量/畝)由以上得出,缽苗擺栽機比普通高速插秧機節省肥料費用18.5元/畝左右。(2)省工效益由于采用側深施肥的方式,與常規施肥相比減少了前期的人工播撒基肥和分蘗肥,因此省工優勢明顯,計算公式如下:M畝均施肥費用=施肥效率×人工畝施肥價格B省工=常規水稻施肥費用/畝-側深施肥費用/畝鑒于隨用工時期和施肥量的變化,用工成本會產生相應浮動,因此用工成本可得到一個范圍值。常規水稻肥費用為6.3~7.5元/畝,側深施肥費用為2.1~2.5元/畝,平均省工成本為4.2~5元/畝。(3)節本效益計算公式如下:E節本效益=A節肥+B省工節本效益合計為20.6~21元/畝,平均為20.8元/畝。(4)增產效益分析計算公式如下:Q增產效益=銷售價格×畝均產量×增產幅度按畝平均產量600公斤、增產幅度5%~7%計算,每畝可增產30~42公斤,按市場價格3元/公斤計算,每畝增加效益90~126元。
二、水稻側深施肥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
(1)社會效益:水稻側深施肥技術采用先進機械化施肥措施,促進了水稻增產、增收,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投入產出比,加快了水稻種植行業的大發展和快發展,同時也加快了稻米加工和稻米品質改良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和進步。(2)生態效益:水稻缽育擺栽技術在省工、省肥、節本等方面的優勢,符合農業部提出的關于“兩減”的要求,即化肥、農藥減量使用,對保護我農場乃至我省、我國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大豆壟三機械化種植方法
一、大豆“壟三”機械化栽培技術的發展
大豆“壟三”栽培技術是使精播技術與深松耕法有機結合而形成的大豆綜合高產栽培技術。是以機械深松、深施化肥和精量播種三項技術為核心的大豆機械化綜合高產栽培技術。黑龍江作為大豆主產區,該項技術已普遍推廣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近幾年,隨著農業科技不斷進步,大豆“壟三”栽培技術又有了新的發展。演生出不同的新的栽培形式:一是大豆“暗壟密”。該技術是在“壟三”栽培三項核心技術的基礎上,吸收了國內外平播技術開發研究的新的科技成果,在機械深松、配方施肥、精量點播、田間管理等作業環節上,應用適時、適量、適位投入農用資料。采用優良配套品種.適期早播、平作,合理密植,應用大豆專用肥和配套機械等多種技術的綜合栽培技術。二是大壟三行穴播,大壟三行(或二行1穴播也是在大豆“壟三”機械栽培技術的基礎上.采用130厘米或90厘米的大壟,壟上三行或二行穴播,比常規精量播種增產2O%~3O%。
二、大豆“壟三”栽培的增產機理和主要技術措施
(一)土壤深松技術及增產機理
土壤深松。是指對土壤進行機械深松。深度以打破犁底層為準,一般以25~3O厘米為宜。根據深松部位的不同,可分為壟體深松、壟溝深松和全方位深松。壟體深松也稱為壟底深松,有二種方法:一種是結合整地進行深松起壟;另一種是深松播種,使用“壟三”耕播機在壟體深松同時進行深施肥和精量播種,這種方法集三種技術一次作業完成。壟溝深松就是用深松鏟對壟溝進行深松。根據時期的不同,可分為播后出苗前壟溝深松和苗期壟溝深松等。全方位土壤深松是指利用全方位深松機對整個耕層進行深松,可以做到土層不亂,加深耕作層.深松深度可達35厘米以上。深松的增產機理。首先是土壤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層,加深耕作層,改善辨層結構,有利于大豆根系的生長發育和根瘤的形成。其次是在播種的同時進行壟溝深松,可以起到放寒增溫,疏松土壤,促進大豆早生快發的作用。據調查,在出茁至第一復葉展開期間.深松地塊0—20厘米耕層的地溫較未深松的高O.51℃.深松地塊比未深松地塊可提早成熟2—3天。第三是深松可以創造一個虛實并存在土壤結構,增強土壤蓄水保墑和防旱抗澇的能力。
(二)化肥深施技術及增產機理
農機局農機作業技術工作意見
一、農作物收獲機械化技術
(一)技術內容
農作物收獲機械化技術,是指利用機械裝備對農作物進行收割、脫粒、清選等作業的技術。這些作業可分段進行,也可聯合作業一次完成。夏收作業主要涉及小麥、水稻和油菜的收獲,正確應用收獲機械化技術,可以保證適時收獲、減少損失、降低成本。
(二)實施要點
1、稻麥收獲機械化技術
目前稻麥收獲機械化技術已經基本成熟,跨區收獲為其主要作業形式,應根據不同區域、作物的收獲特點,搞好機械化收獲作業。
有機肥的科學施用分析論文
有機肥包括除化肥以外一切可作肥料的物質,通常以人畜糞尿、作物秸稈、綠肥為主。有機肥是經生物物質、動植物廢棄物、植物殘體加工而來,消除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富含大量有益物質,包括多種有機酸、肽類以及氮、磷、鉀在內的豐富的營養元素。施用有機肥料不僅能為農作物提供全面營養,而且肥效長,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機質,促進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和生物活性,是綠色食品生產的主要養分。有機肥料養分全面,肥效持久均衡,既能改善土壤結構,培肥改土,促進土壤養分的釋放,又能供應作物養分,不像化肥那樣容易傷根死苗,特別是對發展有機農業、綠色農業和無公害農業有著重要意義。但也不能片面地認為有機肥施用越多越好。具體施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嚴格遵守配方比例施用。了解有機肥對農作物生長有利的科技知識,合理地將生物菌肥與農家有機肥、礦物肥、化肥相配合,堅持按“四類一體”配方平衡施肥技術,并按作物生長期營養需求指導施肥。實踐證明:以生物菌肥1%~2%、有機質肥50%~60%、中微量元素肥10%~20%、氮磷鉀大量元素肥30%~40%的配合比例最佳,增產效果顯著,能提高20%~30%。由此可見,合理應用生物有機菌肥是現代有機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2)作基肥施并深施。一是盡量將有機肥深施或蓋入土里,避免地表撒施肥料現象,減少肥料的流失浪費和環境污染;二是作物苗期基肥要深施或早施,尤其要嚴格控制作物苗期氮肥的施用量;三要按作物生長營養需求規律來施肥,一般生長期短的作物可作底肥一次性施入,生長期長的作物栽培施肥,應該分前后期來施用,做到“前輕、后重”,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產量效果。有機肥肥效長,養分釋放緩慢,一般應作基肥施用。深耕結合有利于土肥相融,促進水穩性團粒結構的形成,有效地改良土壤。
(3)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有機肥雖然營養元素含量全,但含量較低,且在土壤中分解較慢,在有機肥用量不是很大的情況下,很難滿足農作物對營養元素的需要;而化肥營養元素的含量高,肥效迅速,可根據農作物需要量的多少,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充,但肥效短。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二者取長補短,發揮各自的優勢,即可滿足農作物對各種營養元素在數量和時間上的需要。在施用有機肥時,為了獲得高產應追施一定數量化肥,做到遲速結合,可以取長補短、緩急相濟、互為補充,充分保證作物整個生長發育期間有足夠的養分供給,從而提高作物產量。但腐熟的有機肥不宜與堿性肥料混用;若與堿性肥料混合,會造成氨的揮發,降低有機肥養分含量。有機肥含有較多的有機物,也不宜與硝態氮肥混用。
(4)合理混施。羊糞的養分含量在家畜糞便中最高,其中N、Ca、Mg含量很高,分解速度較快,糞勁較猛,為達到糞勁平穩,應在羊糞中加入豬糞或牛糞混合施用。人糞尿是速效性有機肥,施用時應搭配粗的有機肥和磷、鉀肥。長期施用人糞尿會造成土壤板結,不可連續使用,應間隔一段時間再用。用人糞尿作基肥和追肥時,施前應加水稀釋3~4倍,施后及時覆土,防止NH3的揮發損失,且一次施用量不宜過大。
(5)充分腐熟發酵后再施用。有機生物肥料,能活化土壤、改良土壤,增強農作物的抗病、抗蟲、抗災能力,能提高作物品質和增加產量。但自然界中的禽畜欄、人畜糞肥及餅粕類等有機肥必須要充分腐熟發酵后再施用。因為許多有機肥料帶有病菌、蟲卵和雜草種子,有些有機肥料中還含有不利于作物生長的有機化合物,所以均應經過堆漚發酵、加工處理后才能施用,生糞不能下地。經過發酵后,一是均衡了有機肥中的酸性,減少了硝酸鹽含量,補充了水分,有利于與自然界土壤中微生物菌的組合應用;二是發酵后能殺滅有害生物病菌等直接給作物和土壤帶來危害原糞肥中的寄生蟲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