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文化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4 00:17: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社區文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社區少兒文化活動探討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社區少兒文化活動開展的現狀,提出如何做好社區少兒文化活動陣地建設并如何做好社區少兒文化活動陣地的管理。
【關鍵詞】社區;少兒文化活動;現狀;建設;管理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社區作為城市最基本結構單元,其對于轄區居民文化活動尤其是少兒文化活動的開展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社區已不可避免的成為了少兒文化活動開展的重要陣地,它是少兒在校園開展文化活動之外的重要補充,突出社區在少兒文化活動開展的地位,可以有效強化轄區居民對少兒文化活動開展的重視,真正做到家庭、社會、學校對少兒文化活動的全方位覆蓋。如何加強社區少兒文化活動陣地建設與管理,是新形勢下我們少兒文化教育工作應當思考的問題。
一、社區少兒文化活動開展的現狀
現階段社區在少兒文化活動開展領域的缺位比較嚴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少兒家長對于社區能夠提高少兒文化素養、提升少兒文化生活品質的認識不夠。少兒家長往往肩負著繁重的工作任務與少兒教育任務,往往分身乏術。他們可能會熱衷于少兒的課外輔導,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有的家長直接將孩子進行托管,這樣導致少兒成長環境單調與乏味,忽視了少兒生活、成長、教育環境的多樣性,而社區則是一個很好的能夠給少兒的成長、教育帶來歡樂的陣地,讓他們能夠在輕松的氛圍內玩中學,學中玩。2.社區管理人員對社區促進少兒文化活動開展陣地功能重視程度不夠。社區管理人員對于其職能往往只注重日常管理與服務,將主要精力放在了社區治安維護、環境衛生管理等領域,忽視了社區的文化建設特別是少兒文化活動的開展。在社區,成人文化活動都很少,更別提少兒文化活動。此外,管理人員的不夠重視導致即使有文化活動的開展,往往因經費不夠,質量比較低,無法滿足少兒日益增長的對于文化生活的需求。3.社會的整體環境導致了社區在少兒文活動開展領域的缺位。對于少兒文化活動的開展,大家都會認為這是家長和學校的責任,沒有思考和推動社區在這方面的責任與職能。現階段,孩子們的學業繁重,課余又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送去參加各種培訓、補習,導致孩子本身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少得可憐,而整體的社會環境導致社區管理人員和家長不重視社區少兒文化活動的開展,如此往復惡性循環。
二、如何做好社區少兒文化活動陣地建設
煤山社區公共文化研究
煤山社區教育在服務公共文化建設中積極發揮自身教育宣傳優勢的同時,不斷優化公共文化服務,并逐漸打造出具有特色的社區文化教育品牌、拓展文化產業發展、提升城市品位,以滿足群眾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高百姓生活幸福指數,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回顧幾年來的探索歷程,成效初顯:
1.培育了社區文化教育特色品牌
煤山鎮社區教育中心從教育本質入手,從本土地域文化為切入點,以煤山鎮公共文化建設為抓手,使煤山鎮社區教育服務百姓民生工作穩步推進,創新發展,并逐步培育形成多個煤山社區文化教育特色品牌:(1)“激情飛揚舞動煤山排舞比賽”深入民心隨著社區群眾文化非專業化隊伍的專業化培訓模式的逐漸深入,煤山鎮群眾排舞整體水平有大幅提升,群眾參與率逐年上升,一年一度的“激情飛揚舞動煤山”排舞比賽已成為百姓喜聞樂見、爭相追捧的精彩賽事。連續三年,借助排舞比賽這個平臺推選的排舞隊均在縣市獲得金獎,2015年更是取得了省排舞大賽二等獎的好成績,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隨著煤山鎮群眾文化建設的活躍和深入,煤山社區教育中心將繼續加強排舞學習型社團建設,給予教學、后勤、服務等保障,并進一步規范內部管理,努力培養一批社區舞蹈骨干,將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向社區群眾輻射,以增添社區居民的幸福感,提高百姓的生活情趣和生活品質,促進百姓終身學習,加快助推“和諧社區、和諧社會”發展。(2)社區教育紅色課程”彰顯地方紅色精神煤山溫塘村,素有“江南小延安”之稱,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蘇浙公學、沈家大院等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群,呈現出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煤山社區教育中心充分挖掘本土教育資源,以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為主陣地建立愛國主義教育體驗基地,開發社區教育紅色課程,在轄區中小學、企事業單位、村(村)大力開展紅色主題教育活動,弘揚“鐵軍精神”,傳承紅色文化。2014年舉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暨紅色山鄉槐坎首屆文化節,粟裕大將長子原北京軍區副司令員粟戎生到會并致辭,教育我們“牢記歷史、珍愛和平、勿忘國恥、圓夢中華”。2014年全國“農村成人(社區)教育優秀品牌活動項目”評選中,《“鐵軍精神”在傳承中成長》社區特色課程被評為三等獎。今后,煤山鎮將繼續發揮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的資源優勢,加強與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的資源整合,做強“紅色教育”特色,使之成為煤山社區教育的精品。(3)“綠色之心青年志愿服務隊”守護綠色家園伴隨合溪水庫的建成,以保護煤山綠色生態、宣傳環保意識為理念的“綠色之心”青年志愿服務隊隨之誕生,成員以轄區內共青團員為主,包括學生、教師、企業員工、私營業主等,五年來積極發揮社區教育中心的教育服務功能,依托數字化信息平臺和社區教育載體,以示范、勸導、倡議、講座、援助等方式對合溪水庫水源地工礦企業、兩岸居民定期開展綠色生態保護教育,并結合學校教育、社區講堂將生態建設工作扎實深入推進,使合溪水庫水源治理得到明顯改善,促進煤山綠色生態文明建設發展。作為公益性組織,“綠色之心”青年志愿服務隊憑借突出的工作業績和較大影響力,連續兩年被評為“湖州市優秀團組織”榮譽稱號。煤山社區教育中心在未來將聯手鎮團委繼續完善“綠色之心”志愿服務體系,拓寬社區教育服務領域,提升社區教育服務層次,不斷提高煤山人居環境質量。
2.拓展了社區教育衍生文化產業的發展
隨著煤山鎮對外文化宣傳窗口的開放,煤山與外界的交流日益頻繁,煤山本土文化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金釘子”、“江南小延安”這些彰顯煤山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吸引了世人的目光,隨著長興縣旅游業的不斷興盛,煤山鎮古生態科普游、紅色愛國主義教育游在煤山鎮社區教育中心的服務、包裝、宣傳下已成為近幾年來長興縣特色旅游的最大亮點,在鎮黨委政府“三大文化走廊”空間格局的部署下,將其融和合溪水庫生態游,有意打造煤山鎮獨具特色的旅游產業圈,以倡導教育文化體驗式游玩為主要創新模式,以“游教結合”的獨創性深受各地游客的青睞。同時,在調整煤山產業結構帶來更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必將進一步提升煤山鎮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從而培養人們走近煤山、熱愛煤山、建設煤山的情感愿望,必將為煤山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3.提升了煤山“精致小城”人文品味
加強社區文化意見
為切實做好社區文化工作,加強社區思想文化陣地建設,提高社區成員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根據中辦發〔**〕23號文件精神,按照《四方區**-**年社區建設規劃綱要》的部署和要求,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意見。
一、指導思想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精神,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以繁榮社區文化為目標,以宣傳《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主要內容,以提高市民素質和文化生活質量為根本,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努力創造繁榮、文明、和諧的社區文化氛圍。
二、基本原則
(一)政府領導,社會參與的原則。要堅持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以街道、社區為主體,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社區文化建設,努力在全區形成社區文化工作齊抓共管的局面。
(二)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原則。要緊跟時展步伐,牢牢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立足高起點,堅持高標準,創造性地開展社區文化工作,不斷提高全區社區文化工作的整體水平。
社區文化意見
為切實做好社區文化工作,加強社區思想文化陣地建設,提高社區成員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意見。
一、指導思想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精神,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以“兩個提高”、“三個加強”為工作突破口(提高文化隊伍素質,提高社區文化活動水平,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加強文化行業管理),大力推進“四基”建設,為建設小康社會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二、提高文化隊伍素質
一是文化館業務干部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協助文化站制定社區文化發展規劃,輔導街道文化骨干,指導開展高質量的社區文化活動。
二是要大力挖掘和培養一批有一定教學經驗的社區文化骨干,組成一支社區文化志愿輔導員隊伍,創作一批貼近群眾、易于接受的文藝作品,并深入社區進行指導、傳授。各街道文化活動中心要吸引廣大文藝愛好者參加不同文藝形式的文藝團隊,每個街道要組建一支具有較高水平的特色群文隊伍。在此基礎上,挑選培養各街道中的部分文藝骨干,年內組成1-2支百人以上的精品文化隊伍和中青年舞蹈隊伍。
創文化先進社區材料
新聞背景:
永豐社區位于**市大東區大東路與滂江街交匯處,占地面積6.4萬平方米,社區共有19棟住宅樓,2676戶居民,共7300人,是一個產業工人聚居的普通居民區。以前這里有“四多四少”的特點:即動遷戶多、失業下崗人員多、老弱病殘多、遺留問題多;社區資源少、居民收入少、受高等教育的人少、活動場所少。
中共中央總書記強調指出,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我們黨只有不斷保持和發展自身的先進性,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才能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完成黨的執政使命。必須清醒認識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必要性、緊迫性、艱巨性、復雜性,全面把握黨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和黨員隊伍的總體狀況,扎扎實實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
是卓有成效的黨的先進性建設工作使永豐社區發生了巨變。近年來,社區黨委堅持以黨的建設為核心,以提高居民素質和居民生活質量為出發點,以“民思我想,民求我應,民需我做,民困我幫”為理念,以改善人居環境為切入點,以強化社區教育為依托,以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動為載體,確立了以黨建帶動社區建設,以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動居民群眾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社區自治組織的作用,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想辦、最急辦的供暖、供氣、失業人員再就業等問題入手,不斷提高廣大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精神文明創建工作中躍上了新臺階。永豐社區的黨建工作已走在**市、遼寧省乃至全國社區黨建工作的前列。
社區黨建的一面旗織——全國文化先進社區永豐社區
這是一個聞名遐爾的社區;這是一個受到中央、省、市領導關注的社區;這是一個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文明祥和、功能日趨完善的新型社區——它就是榮獲國家省、市80項殊榮的遼寧省**市大東區萬泉街道永豐社區。今年,七·一前夕,永豐社區再次被評為中共遼寧省先進黨委,社區黨委書記、主任李軍再次被評為遼寧省優秀黨務工作者。
社區教育助力社區文化建設實踐與探索
摘要:社區文化建設是新時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通過對社區教育、社區文化的含義和功能,社區教育和社區文化之間的關系,以及社區教育對社區文化建設作用的分析,以廣州市越秀區為例,探索出社區教育助推社區文化建設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社區教育;社區文化;社區文化建設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的的最重要貢獻,在“五位一體”、“四個自信”等核心內容中有關文化元素的強調,明確了社區文化建設是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社區作為社會有機體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因此推動社區文化建設是社會文化蓬勃發展,增強社區居民文化自信的有效方法。而社區教育是社區文化得以繼承和發揚的重要途徑,對于促進社區文化的發展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一、社區教育和社區文化的含義和功能
(一)社區教育。在我國,社區教育指以社區為范圍,以社區居民為對象,依托社區力量、利用社區資源,對社區居民實施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和過程,以促進社區建設和發展,提升社區居民綜合素質和生活品質為目的的教育活動或過程。社區教育的功能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開展公民教育。社區教育在加強社區居民的政治素養、道德品質與法律意識等公民教育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二是凝聚社區力量。社區教育是為社區居民服務,培育和打造社區共同的文化特色、行為規范和生活方式等,對于促進社區居民積極的信仰信念、價值觀念、生活態度、公民道德品質的形成有著巨大的凝聚力。三是促進社區發展。通過整合社區力量,利用社區的教育資源,為社區成員的學習需求提供多種服務,營造和諧發展的社區氛圍。四是推進文化建設。社區教育向社區居民提供各種教育服務的同時,對傳承傳統文化、挖掘本土文化的豐富內涵起著重要作用,而且還具有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發展要求,有效推動文化創新發展的作用。(二)社區文化。關于社區文化的內涵和含義,通常人們普遍認為:社區文化是指社區成員在社區社會實踐中產生和共同創造的具有本區域特色的精神財富及其物質形態。它包括社區居民的信仰、態度、價值觀念、地方語言、風俗習慣、歷史傳統,公共道德等思想形態,以及學習審美、生活方式、行為規范、健身休閑等日常活動。社區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促進溝通與交流。社區文化活動為社區居民創造更多的相互交流機會,搭建更多的活動平臺,以增進彼此之間的溝通了解,使相互之間聯系更加密切,促進社區居民和睦相處,共同營造社區和諧氛圍。二是增強社區的凝聚力。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社區文化活動,提升社區居民主動參與社區文化生活的積極性,提高社區文化活動的參與度,培養居民的社區意識和對社區的歸屬感,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三是引導價值取向。社區文化具有規范行為和引導價值取向的特征,對社區居民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和滲透力。通過社區文化建設,能幫助社區居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良好的行為規范、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在社區中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營造積極向上、友愛互助的文化氛圍,形成高尚文明的社會風尚。四是傳承和弘揚文化。社區文化是社區居民在長期的社會經濟和生產活動中形成的智慧和精神,通過多種形式使這些智慧和精神世代傳承下來的。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社區教育使傳統社區文化得到傳承的同時,更好與社會主流文化精華融合,推動社區文化與時俱進的發展。
二、社區教育與社區文化的關系
創新社區文化與培育社區精神
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在南京東路街道社區文化中心召開了第41次雙月理論務虛會。與會者圍繞"創新社區文化與培育社區精神"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現將情況綜述如下:
一、創新社區文化和培育社區精神的功能定位
1.社區文化是社區建設的精神支撐,社區精神是社區形象的標志。與會者指出,社區建設本質上是社區文化建設,社區文化是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區建設和發展的文化背景和精神支柱。社區文化指特定地域內的社會共同體所反映出來的有關人的行為模式、社會習俗、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以及思維定向等文化現象的總和,以及為提高社區成員素質、提高社區文明程度、滿足社區成員精神需求而開展的社會性、公益性活動。與會者認為,創新社區文化重點是培育社區精神。社區文化作為一種地域性文化,必然有自身的特色,這種特色在文化上的集中表現,就是社區精神。如南京東路街道的"誠信文化"獨具特色,打造"中華第一街"的社區精神成為南京東路街道的象征,這種精神與地域空間結合起來就成為社區形象的鮮明標志。
2.社區文化和社區精神是城市文明的根基。與會者認為,建設文明城區,社區是基礎,只有社區文明,整個上海才能文明和諧。城區文明程度如何,必然反映在社區文明上。社區文明又在居民價值觀念、目標追求、倫理道德、行為規范等方面反映出來。因此,思想道德建設所包含的文明高尚、崇尚善良、健康向上等精神,不僅是城區精神文明創建的基礎,而且是社區文化和社區精神的核心。浦東新區濰坊街道打造和諧社區,營造溫馨家園,一個最有特色的亮點,就是提升居民文明素質。與會者提出,社區文化恰恰是提高居民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識水準、維系社區和諧人際關系的有效方式。構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是上海發展的戰略目標,社區文化和社區精神則是文明大都市的根基。建設和諧社區,沒有文化就不和諧。
3.發展社區文化是服務群眾需求的實現途徑。與會者認為,建設社區文化能幫助群眾實現自己的愿望,解決困難,有利于把群眾工作做到實處。新形勢下群眾的生存條件、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群眾的需求也在變化。隨著"單位人"向"社會人"的轉變,尤其是大量的退休、失業人員回到社區,在基本生活問題解決之后,對于精神文化生活有著強烈渴求。做好群眾工作,就要不斷滿足和善于引導群眾各種需求,要通過發展社區文化,做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工作,使社區文化不但成為社區居民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成為檢驗社區黨的執政能力的一把標尺。
4.社區文化和社區精神有助于解決轉型期的社會問題。與會者指出,伴隨著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利益關系、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社會結構正在發生變遷,城市居民的年齡結構和家庭結構也不斷發生變化。現代人平均壽命延長、人口老齡化問題以及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城市布局結構帶來的失業人員、提前退休人員、動拆遷居民增多,社區成為這部分人生活的主要空間。面對有著較多空余時間和富裕精力的人群,加強社區文化建設,有利于提供一個他們能參與社會交往、體現個人價值和實現精神排遣的渠道,有利于社區成員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為確保社會穩定提供心理基礎和文化條件。如四川北路街道加強民間文化團隊建設,極大地豐富了社區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營造了充滿陽光的精神家園。
創新社區文化調研報告
**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在南京東路街道社區文化中心召開了第41次雙月理論務虛會。與會者圍繞"創新社區文化與培育社區精神"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現將情況綜述如下:
一、創新社區文化和培育社區精神的功能定位
1.社區文化是社區建設的精神支撐,社區精神是社區形象的標志。與會者指出,社區建設本質上是社區文化建設,社區文化是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區建設和發展的文化背景和精神支柱。社區文化指特定地域內的社會共同體所反映出來的有關人的行為模式、社會習俗、生活方式、價值觀念以及思維定向等文化現象的總和,以及為提高社區成員素質、提高社區文明程度、滿足社區成員精神需求而開展的社會性、公益性活動。與會者認為,創新社區文化重點是培育社區精神。社區文化作為一種地域性文化,必然有自身的特色,這種特色在文化上的集中表現,就是社區精神。如南京東路街道的"誠信文化"獨具特色,打造"中華第一街"的社區精神成為南京東路街道的象征,這種精神與地域空間結合起來就成為社區形象的鮮明標志。
2.社區文化和社區精神是城市文明的根基。與會者認為,建設文明城區,社區是基礎,只有社區文明,整個**才能文明和諧。城區文明程度如何,必然反映在社區文明上。社區文明又在居民價值觀念、目標追求、倫理道德、行為規范等方面反映出來。因此,思想道德建設所包含的文明高尚、崇尚善良、健康向上等精神,不僅是城區精神文明創建的基礎,而且是社區文化和社區精神的核心。浦東新區濰坊街道打造和諧社區,營造溫馨家園,一個最有特色的亮點,就是提升居民文明素質。與會者提出,社區文化恰恰是提高居民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識水準、維系社區和諧人際關系的有效方式。構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是**發展的戰略目標,社區文化和社區精神則是文明大都市的根基。建設和諧社區,沒有文化就不和諧。
3.發展社區文化是服務群眾需求的實現途徑。與會者認為,建設社區文化能幫助群眾實現自己的愿望,解決困難,有利于把群眾工作做到實處。新形勢下群眾的生存條件、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群眾的需求也在變化。隨著"單位人"向"社會人"的轉變,尤其是大量的退休、失業人員回到社區,在基本生活問題解決之后,對于精神文化生活有著強烈渴求。做好群眾工作,就要不斷滿足和善于引導群眾各種需求,要通過發展社區文化,做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工作,使社區文化不但成為社區居民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成為檢驗社區黨的執政能力的一把標尺。
4.社區文化和社區精神有助于解決轉型期的社會問題。與會者指出,伴隨著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利益關系、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社會結構正在發生變遷,城市居民的年齡結構和家庭結構也不斷發生變化。現代人平均壽命延長、人口老齡化問題以及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城市布局結構帶來的失業人員、提前退休人員、動拆遷居民增多,社區成為這部分人生活的主要空間。面對有著較多空余時間和富裕精力的人群,加強社區文化建設,有利于提供一個他們能參與社會交往、體現個人價值和實現精神排遣的渠道,有利于社區成員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為確保社會穩定提供心理基礎和文化條件。如四川北路街道加強民間文化團隊建設,極大地豐富了社區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營造了充滿陽光的精神家園。
社區居民公共文化服務需求研究
摘要: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需求是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邏輯起點,當前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需求的表達存在不愿表達、沒有渠道表達、表達得不到及時回應等困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社區居民欠缺權利意識,另一方面是因為政府沒有進行相應的制度設計保障社區居民的參與權。社區居民公共文化服務需求表達機制的建構一是提高社區居民的權利意識,二是應借助現代科技搭建更便捷的表達渠道,三是明確政府的反饋義務,多措并舉,構建社區居民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表達機制。
關鍵詞:社區居民;公共文化服務;需求表達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公眾的物質需求得到了極大滿足,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成為社會公眾的奮斗目標。如何有效地滿足社會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2016年1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該法明確公共文化服務應結合當地實際需求和公眾意見,在公共財政支撐能力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資源,提供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公共文化服務。該法的頒布為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政府如何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資源,社會公眾如何表達自身實際需求,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社區是現代社會公民的生活共同體,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載體。本文立足城市社區,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分析現階段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表達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社區居民公共文化服務需求表達的困境
筆者采用田野調查的方法,實地走訪了一些社區,與居委會主任等一線工作人員進行了深入座談,筆者發現現階段社區居民在表達需求存在不愿表達、無渠道表達、表達得不到反饋等問題。(一)社區居民公共文化服務需求表達的主體缺位。1.社區居民缺乏需求表達的主動意識。以《海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先行區建設實施方案》為例,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制定了詳細的公共文化設施項目建設方案,并且規定了詳細的時間節點。但是這整個過程中并沒有社區居民的參與,社區居民缺乏表達自身公共文化服務需求的主動意識。主動意識是居民表達的內生動力,內生動力不足導致社區居民愈加忽視自己對于公共文化服務的知情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忽視了自己的文化權利。2.代表社區居民利益的社會組織的作用不夠。根據政治學的相關研究,需求表達的有效性和表達主體的組織化程度呈正相關關系,組織化程度越高,表達的力度就越大,效果越明顯,對政府決策的影響就越大;反之,需求表達的力度和有效性越小。我國的居民社區經歷了從“單位”時代到“后單位時代”的轉變,“單位”時代的社區作為單位的附屬,具有很強的組織性,社區居民的很多需求可以通過單位的機構獲得充分的表達,單位的機構也能夠代表社區居民向政府表達相應的需求。“后單位時代”的社區組織化程度降低,社區居民因興趣愛好成立的松散組織無法代表社區居民向政府有效表達相應的需求。(二)社區居民欠缺公共文化服務需求表達的渠道。在我國目前的社會政治生態中,社區居民表達意見的渠道多是一些原則性的規定,如何操作、怎么操作、誰來操作等都不明確。表達渠道不暢,導致政府與民眾之間缺乏連接的橋梁。其中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居委會作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并沒有充分發揮作用。根據筆者的調研,現階段的居委會主要是協助基層政府完成相關的數據統計、信息收集、文件宣傳等工作,換句話說,居委會在履行“下達”的職能。但是關于社區居民的需求是什么則較少收集,也很少及時向上反饋。當然必須說明的是,造成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三)社區居民的需求沒有得到及時有效地回應。當社區居民向政府及相關部門表達需求時,不管政府是否采納,都希望得到及時的回應和反饋。意見被采納固然好,不被采納,能夠得到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反饋并說明原因,也能夠增進政府和社區居民之間的相互理解。這是參與型政府的基本內涵。但是根據筆者的調研,現階段政府對于社區居民的需求很好回應。社區居民的需求長時間大面積得不到及時的回應勢必會挫傷社區居民表達需求的積極性。
二、社區居民公共文化服務需求表達不暢的原因分析
社區文化中心督導細則
社區文化中心作為和諧社區建設的重要載體,是惠及百姓的新型文化陣地和社區服務平臺,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在豐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居民思想素質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是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的重要體現。為充分發揮社區文化中心的作用,規范社區文化中心管理,提高社區文化中心利用率,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精神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以保障居民基本文化權益為目標,以發揮功能、服務社區為方向,切實加強社區文化中心管理,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設施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全面推進和諧社區建設。
二、基本原則
1、定期督查、分類指導原則。要堅持持之以恒,定期督查,全面普及。同時,充分認識不同社區文化中心的特點和問題,甄別不同情況,不同對待,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切實提高社區工作水平。
2、培育典型、梯次推進原則。要按照“樹典型、帶中間、促后進”的思路,重點扶持一批典型社區文化中心,充分發揮其示范導向作用,抓點促面,梯次推進。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社區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