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貿易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6 06:12: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石油貿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石油貿易

石油貿易流向

一、世界石油貿易流向綜述

(一)石油貿易流向的概念及模式

1.石油貿易流向的概念

貿易流向是指貿易的地區分布和結構,通常表示為某地區貿易量在貿易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從這個意義上講,石油貿易流向就是某地區石油貿易量占石油貿易總量的份額,因我國是以石油進口為主的國家,研究石油貿易流向主要是研究某地區石油進口量占我國石油總進口量的比重。另外,貿易流向包括兩個不可分的因素:貿易的方向以及貿易的規模,在討論石油貿易流向問題時,必須兼顧量的差別。

2.石油貿易流向的基本模式

在目前油價較高的情況下,世界各國的貿易流向模式大致可分為三種,并有各自的特點。戰略導向型,即國家根據自己長期發展戰略的需要來選擇貿易伙伴、地區及貿易量;經濟導向型,即出于經濟考慮,如考慮能源運輸成本或本國產業經濟發展規劃的要求,選擇貿易方式;地緣導向型,即在擴大貿易伙伴時,更多考慮地理位置臨近或者有著地理運輸優勢的國家作為潛在或現實的貿易伙伴。

查看全文

我國石油貿易流向

一、世界石油貿易流向綜述

(一)石油貿易流向的概念及模式

1.石油貿易流向的概念

貿易流向是指貿易的地區分布和結構,通常表示為某地區貿易量在貿易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從這個意義上講,石油貿易流向就是某地區石油貿易量占石油貿易總量的份額,因我國是以石油進口為主的國家,研究石油貿易流向主要是研究某地區石油進口量占我國石油總進口量的比重。另外,貿易流向包括兩個不可分的因素:貿易的方向以及貿易的規模,在討論石油貿易流向問題時,必須兼顧量的差別。

2.石油貿易流向的基本模式

在目前油價較高的情況下,世界各國的貿易流向模式大致可分為三種,并有各自的特點。戰略導向型,即國家根據自己長期發展戰略的需要來選擇貿易伙伴、地區及貿易量;經濟導向型,即出于經濟考慮,如考慮能源運輸成本或本國產業經濟發展規劃的要求,選擇貿易方式;地緣導向型,即在擴大貿易伙伴時,更多考慮地理位置臨近或者有著地理運輸優勢的國家作為潛在或現實的貿易伙伴。

查看全文

創建良好石油貿易關系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對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斷的增長,特別是對石油的需求,始終都保持著穩定上升的勢頭。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中國已經成為純粹的石油進口國,這使得中國對海外石油進口產品的依存度逐步的提高,2006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高達47.0%。2005年,中國從非洲地區進口原油3830萬噸,占進口總量的30%,而2006年,中國從非洲進口了3800多萬噸石油,占全部進口的28%。尤其是非洲第二大石油生產國安哥拉,其所產石油的三分之一都輸往中國,已取代沙特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進口國。與具有豐富石油蘊藏量的非洲保持良好的石油貿易關系,對保證我國石油的長期供應和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構建中非良好石油貿易關系的意義分析

(一)能極大的緩解我國巨大的石油缺口壓力,保證我國經濟長期穩定增長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對石油的需求不斷在上升,而中國自產石油遠遠滿足不了國家持續增長的需求,只有依靠大量的進口,中國才能填補巨大的石油供求缺口。表1是中國原油1990-2004年的人均供求缺口。從進口原油的角度說,當前我國進口的原油40%以上來自中東,其次是中亞,然后是非洲。非洲約占我國原油進口總量的30%多一點。但是,這種局面有必要改變。首先,中東戰亂頻繁,政治不穩定。其次,中亞、俄羅斯等地石油蘊藏量沒有原來我們預計的樂觀,即使中哈(哈薩克斯坦)原油管線、中俄原油管線都建成,也不能對其抱有過高的指望。第三,非洲石油蘊藏豐富,與我國關系友好,全球石油投資在2006年迅速流入非洲,利比亞、尼日利亞等國石油產量有望在近年來迅速增加。[1]非洲油源豐富,我們應該將其作為我們重要的石油來源地。

(二)有利于中非經貿關系的鞏固與升級近年來,中非經貿迅猛發展,中國已經成為非洲的第三大貿易伙伴,中非貿易額2006年達到555億美元,同比增長40%,而中非貿易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石油,因而構建良好的中非石油貿易關系有利于中非經貿關系的鞏固和升級。通過石油貿易,非洲可以從中國獲得大量的資金用于經濟建設,而中國也緩解了國內石油供求失衡的壓力,這可促進兩國的經濟發展,實現互利雙贏。

(三)有利于化解石油對外依賴程度增加所產生的潛在石油安全危機中國石油進口需求不斷增長,對外石油依賴程度不斷加深,中國的國內石油市場與國際石油市場的聯系日益密切,國際石油市場的變化,特別是國際油價的波動,可能會對中國石油安全產生重大,甚至是深遠的影響。石油供應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可能影響到中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和國家對外戰略利益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面對這種局面,中國要解決石油供需矛盾只能降低需求或者增加供給。在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石油消費增速迅猛的情況下,降低石油需求只能是奢談。而增加供給的途徑有兩條:一是提高國內石油產量;二是增加石油進口。對缺乏石油快速和長期增產的堅實的資源基礎的中國來說,通過提高國內石油產量來解決石油供需矛盾的可行性太差,但在經濟全球化和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的大背景下,增加石油進口的可行性確實存在,石油進口是解決石油供需矛盾的一條有效路徑。增加石油進口會增大中國的石油對外依賴程度,這對中國的石油安全是一個潛在的負面因素,但是石油對外依賴程度大并不等同于石油安全的脆弱性。事實上,中國石油安全問題的癥結并非完全在于石油進口依賴程度的大小,多元化的石油來源可以有效地化解石油對外依賴程度增加所產生的潛在石油安全危機。通過與非的石油貿易,擴大了中國的石油來源,這對化解石油對外依賴程度增加所產生的潛在石油安全危機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構建良好的中非石油貿易關系的SWOT分析

查看全文

石油貿易合作發展策略

1中國石油安全現狀

(1)中國對外石油貿易受大國制約。

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石油企業相比,我國的石油企業成長較晚,像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大型石油公司,在國際市場與國外的石油大鱷競爭中,仍存在管理、技術等方面的差距。世界主要的優良石油產區基本已被像美國埃克森美孚、法國道達爾、荷蘭殼牌、英國BP等知名公司所控制,不論是在中東還是中亞,都有美俄日等國家瘋狂追逐石油的身影。

(2)石油進口對外依存度較高。

對外依存度上升意味著能源安全系數在下降。2001年我國石油消費對進口的依賴程度只有29.1%,2006年上升到47.3%,2008年更是達到了49.8%,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由此可見,我國石油進口對外依賴程度逐年增加。如此高的對外依存度很容易使我國的石油安全受制于人。中國來自海外的石油需求有可能會被某些大國干擾或中斷,同時主要產油區動蕩的政治環境和諸多不穩定因素給我國的海外石油進口帶來很大隱患。

(3)中國缺乏自己的石油期貨市場。

查看全文

我國石油貿易流向分析論文

一、世界石油貿易流向綜述

(一)石油貿易流向的概念及模式

1.石油貿易流向的概念

貿易流向是指貿易的地區分布和結構,通常表示為某地區貿易量在貿易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從這個意義上講,石油貿易流向就是某地區石油貿易量占石油貿易總量的份額,因我國是以石油進口為主的國家,研究石油貿易流向主要是研究某地區石油進口量占我國石油總進口量的比重。另外,貿易流向包括兩個不可分的因素:貿易的方向以及貿易的規模,在討論石油貿易流向問題時,必須兼顧量的差別。

2.石油貿易流向的基本模式

在目前油價較高的情況下,世界各國的貿易流向模式大致可分為三種,并有各自的特點。戰略導向型,即國家根據自己長期發展戰略的需要來選擇貿易伙伴、地區及貿易量;經濟導向型,即出于經濟考慮,如考慮能源運輸成本或本國產業經濟發展規劃的要求,選擇貿易方式;地緣導向型,即在擴大貿易伙伴時,更多考慮地理位置臨近或者有著地理運輸優勢的國家作為潛在或現實的貿易伙伴。

查看全文

淺析我國石油產業貿易戰略

摘要:我國石油產業迫切需要戰略性干預。考察戰略性貿易政策應從經典的局部均衡前提假設轉移到1般均衡的視野下進行。所有旨在促進我國石油產業發展和提升其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貿易政策,都應立足于國家經濟安全與整體國民福利的提高。選擇戰略性貿易政策工具,應充分考慮到石油產業競爭力的提高對其他諸多相關產業的正負面綜合影響、政策組合因素,以及中國石油產業現行市場結構和現狀、WTO議定書框架等其他約束條件。

關鍵詞:石油產業戰略性貿易政策經濟安全國民福利

戰略性貿易政策是,政府通過實施合適的干預手段改變或維持不完全競爭企業的某種戰略行為,使國際貿易朝著有利于本國獲取最大限度利益的方向改進。戰略性貿易政策是在當代國際貿易形勢從自由貿易走向戰略博弈的背景下,伴隨市場結構的變化而產生的,是新貿易理論演進的自然結果。1般而言,戰略性貿易政策包括3個主要內容:戰略進口政策、戰略出口政策以及以進口保護促進出口政策。戰略進口政策是指在不完全競爭的市場條件下,1國政府通過對特定產業采取選擇性的保護政策,達到從外國企業那里抽取壟斷租金,保護本國企業市場或將外國企業逐出本國市場等目的,使本國獲取最大限度的利益。戰略出口政策是在不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下,1國政府通過研究、使用研究開發補貼和出口補貼等手段對本國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進行干預,幫助本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獲取更多的利益。以進口保護促進出口政策模型的前提假設與傳統幼稚產業保護理論不同,更為貼近全球經濟運行現實。其前提條件為寡頭壟斷、市場分割以及規模經濟。

1、我國石油產業迫切需要

政府的戰略性干預

查看全文

我國石油貿易分析論文

一、世界石油貿易流向綜述

(一)石油貿易流向的概念及模式

1.石油貿易流向的概念

貿易流向是指貿易的地區分布和結構,通常表示為某地區貿易量在貿易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從這個意義上講,石油貿易流向就是某地區石油貿易量占石油貿易總量的份額,因我國是以石油進口為主的國家,研究石油貿易流向主要是研究某地區石油進口量占我國石油總進口量的比重。另外,貿易流向包括兩個不可分的因素:貿易的方向以及貿易的規模,在討論石油貿易流向問題時,必須兼顧量的差別。

2.石油貿易流向的基本模式

在目前油價較高的情況下,世界各國的貿易流向模式大致可分為三種,并有各自的特點。戰略導向型,即國家根據自己長期發展戰略的需要來選擇貿易伙伴、地區及貿易量;經濟導向型,即出于經濟考慮,如考慮能源運輸成本或本國產業經濟發展規劃的要求,選擇貿易方式;地緣導向型,即在擴大貿易伙伴時,更多考慮地理位置臨近或者有著地理運輸優勢的國家作為潛在或現實的貿易伙伴。

查看全文

液體石油產品貿易計量糾紛探析

一、實際計量數據的分析和研究

1.柴油計量從蘭州石化公司罐區

通過管道輸送到西北銷售公司蘭成渝首站,蘭州石化公司在罐區的立式儲罐(準確度為0.35級)上檢尺計量,蘭成渝首站使用質量流量計(準確度為0.2級)計量,以質量流量計所出數據作為交接的依據。所以0.352+0.22%姨=0.403表1是2011年5月連續12次輸送的計量數據。由于管輸距離只有5km,管輸損耗忽略不計。最大量差為0.034(<0.403),合計量差為0.005(<0.35),符合要求。通過一年來的監督計量,合計量差柴油為0.002,汽油為0.010,表現出交接油品計量數據越大、量差越小的趨勢。

2.混油計量西部管道公司的混油(汽油和柴油混合物)通過管道,從蘭成渝首站輸送到蘭州石化公司進行回煉、分離,同一根管道上,在西部管道和蘭州石化公司兩端都分別裝有質量流量計(0.2級),以供方質量流量計計量數據為準,接收方質量流量計起監督作用。所以0.22+0.22%姨=0.283由于距離只有4km,密閉管道沒有管輸損耗。一年來,發生過的一次最大量差為0.235(<0.283),合計量差為0.132(<0.2),符合要求。

3.苯乙烯計量蘭州石化公司通過鐵路罐車將苯乙烯發往全國各地,在石化公司出廠前通過動態軌道衡(0.5級)計量,顧客方在接收車站檢尺(0.7級)計量。表2是2011年夏季發往河北省某地的苯乙烯數據,以供方軌道衡的數據作為結算依據。從蘭州到河北某地的距離為1500km,根據GB11085-1989《散裝液態石油產品損耗標準》,參照汽油的損耗標準為0.24。最大量差為0.848-0.24=0.604(<0.52+0.72%姨),合計量差為0.269(<0.7),符合要求。盡管如此,苯乙烯還是顧客投訴量較大的產品,也曾出現過量差超出合理范圍的情況。通過雙方共同查找原因,確定是途中被盜所致,由保險公司進行了賠付。也曾出現表號錯誤的現象,但都得到了妥善解決。

二、制定貿易交接計量量差的評定方法

查看全文

中國石油貿易的流向淺議論文

摘要:當前,隨著世界經濟和國際形式的不斷發展,世界能源市場出現了以發展中國家市場地位上升為代表的新變化,世界石油貿易流向面臨新一輪的洗牌。在這樣的情況下,研究我國石油貿易流向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石油貿易;貿易流向;優化及保障

一、世界石油貿易流向綜述

(一)石油貿易流向的概念及模式

1.石油貿易流向的概念

貿易流向是指貿易的地區分布和結構,通常表示為某地區貿易量在貿易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從這個意義上講,石油貿易流向就是某地區石油貿易量占石油貿易總量的份額,因我國是以石油進口為主的國家,研究石油貿易流向主要是研究某地區石油進口量占我國石油總進口量的比重。另外,貿易流向包括兩個不可分的因素:貿易的方向以及貿易的規模,在討論石油貿易流向問題時,必須兼顧量的差別。

查看全文

我國石油貿易流向問題探究論文

摘要:當前,隨著世界經濟和國際形式的不斷發展,世界能源市場出現了以發展中國家市場地位上升為代表的新變化,世界石油貿易流向面臨新一輪的洗牌。在這樣的情況下,研究我國石油貿易流向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石油貿易;貿易流向;優化及保障

一、世界石油貿易流向綜述

(一)石油貿易流向的概念及模式

1.石油貿易流向的概念

貿易流向是指貿易的地區分布和結構,通常表示為某地區貿易量在貿易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從這個意義上講,石油貿易流向就是某地區石油貿易量占石油貿易總量的份額,因我國是以石油進口為主的國家,研究石油貿易流向主要是研究某地區石油進口量占我國石油總進口量的比重。另外,貿易流向包括兩個不可分的因素:貿易的方向以及貿易的規模,在討論石油貿易流向問題時,必須兼顧量的差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