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資源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6 07:09: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石油資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俄石油資源合作分析與策略
一、中國石油能源的現狀
(一)中國石油能源供求之間的矛盾突出
作為戰略性資源,石油關系著國家的經濟安全。中國作為石油生產與消費大國,20世紀90年代后,中國石油產量逐步提高,由1994年的1.461億噸,增加到2005年的1.808億噸,石油的生產總量增加了23.75%。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石油消費的增長速度遠大于石油生產的增長速度。1993年起,中國成為石油產品的進口國,2003年我國石油消費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我國石油消費總量也由1994年的I.495億噸增長到了2005年的3.273億噸,增長幅度高達118.9%。(見表1)從圖l中我們可以看出,相對來說,我國石油的生產增長幅度較小,而石油的消費幅度增長就較大,隨著經濟的增長,中國石油的生產和消費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石油供求之間矛盾日益突出。石油短缺問題日益成為中國能源安全的核心。
(二)中國石油能源的進口依存度較高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中國經濟的發展對于石油的依賴性也在不斷增加,石油能源的地位正迅速提高。我國石油消耗的總量也日益增大。與此同時,油產量年均增長量為2.04%,而中國石油消費量年均增長量高達11.99%,石油供需之間的巨大缺口則由石油進口解決。因此也使得中國石油進口依存度正逐年增高。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由1994年的1.9%,增長到2005年的我國石油生產相對增長較慢,1994年至2005年間,中國石43.3%。已經超過了30%的國際警戒線。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對于石油的需求也會加速增長。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對石油進口的依賴將持續增長。不僅如此,我國的石油進口主要來自中東、非洲和亞太。2004年我國從中東和非洲進口的石油占到了進口總量的74.1%,對中東地區的石油依賴程度遠遠超過了國際公認的安全警戒線,而中東和非洲地區長期以來戰亂頻發、政局動蕩,這些使我國石油的風險加大,尋求穩定的國外石油來源就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關鍵。
二、目前中俄能源合作存在的問題
對外合作開采石油資源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保障石油工業的發展,促進國際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中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活動,必須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石油資源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所有。
第四條中國政府依法保護參加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的外國企業的合作開采活動及其投資、利潤和其他合法權益。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中外合作開采陸上石油資源活動,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并接受中國政府有關機關的監督管理。
全球石油資源分布論文
內容摘要: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面臨著日益擴大的石油消費缺口的約束。通過對當前全球石油輸出來源與消費競爭格局以及中美石油戰略博弈現狀的分析,指出中美之間在石油問題上的博弈是一種遏制與反遏制的博弈,中美石油博弈應該追求一種理性的戰略均衡。中國在實施石油進口多元化戰略的進程中,還應結合使用其他有效的戰略措施強化石油進口戰略的安全性,盡快營建中國的全球能源多邊合作體系。
關鍵詞:中美石油戰略博弈
全球石油供需環境及中國石油安全戰略
全球石油資源分布與消費概況
根據英國石油公司關于全球石油資源儲量、產量及消費量的統計(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June2004,Oilsection),至2003年底,世界探明石油總儲量為1567億噸,主要分布在中東、南美、俄羅斯、北非及中亞等地,其中OPEC成員國儲量為1204億噸(約占總儲量的79%)。在世界石油儲量十強國家中,OPEC成員國就占了八席,其余兩席為俄羅斯(95億噸,居第七位)和美國(42億噸,居第十位);前五名國家位于海灣地區,依次為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聯酋,其儲量均在130億噸以上,約占世界的54%。因此,世界原油市場的產量和價格由沙特、伊朗、伊拉克等為首的OPEC組織所控制也似乎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中國的探明儲量為32億噸,約占總儲量的2%,居第十一位。
2003年世界原油總產量約為36.97億噸,其中歐佩克(OPEC)國家產量約為9.975億噸(占27%),原油產量超過1億噸的有:沙特阿拉伯(4.748億)、伊朗(1.901億)、委內瑞拉(1.534億)、阿聯酋(1.178億)、科威特(1.102億)、尼日利亞(1.072億),伊拉克產量為0.659億噸(受伊拉克戰爭的影響而大幅下降,2002年為1.015億噸)。除了委內瑞拉(南美)和尼日利亞(非洲)外,其余都位于中東海灣地區,這與該地區富庶的石油資源儲備極其相稱。石油產量世界十強的非OPEC國家有:俄羅斯產量為4.214億噸,美國3.411億噸,墨西哥1.888億噸,中國1.693億噸,加拿大1.419億噸。
石油資源地位與發展問題
充分認識影響中國石油安全的國際環境,采取積極的應對之策,確保中國海外石油供應安全,對于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和未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石油短缺是中國能源安全問題中的核心問題
近年來,中國對能源尤其是海外石油資源的需求呈迅猛增長之勢。中國能源安全問題越來越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大影響因素。如果從總量和結構的角度來分析,中國能源的總需求略大于總供給,供求總量矛盾不太突出,但結構嚴重失衡。基于資源稟賦特點和建國初期所制訂的經濟建設路線,中國能源供應幾十年來一直采取完全依靠國內資源的方針,從而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長期居于主導地位,進入新世紀,中國的能源消費呈不斷增長之勢,并在世界能源消費增長份額中占有很大比重,導致中國能源的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在現階段,中國國內能源供求的突出矛盾主要是結構性矛盾,在可以預見的將來,石油短缺是中國能源安全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也就是說國內石油供應不足是中國能源安全的核心問題。
2中國石油安全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國際石油市場
中國目前石油最終可采儲量較低,人均占有量只有1Ot,居世界第41位;油氣剩余可采儲量多年沒有較大的提高,占世界比重很低,而且儲采比又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之中國東部高產油田因開采難度增加,成本攀高,大都已進人開采中晚期,因此,中國的石油產量在未來10年左右不可能實現大幅度增長。而與此同時,伴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生活的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中國國內對石油能源的需求有增無減,供求缺口越來越大,對外石油依存度不斷提高,使得石油供應安全成為不容回避的問題。
3國際環境對中國石油安全的制約
論商業銀行股影響石油資源
2003年年末以來,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陸續進行了以改革管理體制、完善治理結構、轉換經營機制、促進績效提升為中心環節的股份制改革,相應地信貸經營管理策略也進行了一些調整。從盤錦市來看,這些經營管理措施在增強銀行活力、提高資產質量、降低金融風險、加強地方企業信用建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同時也使得信貸資金集中于大企業的金融鎖定效應進一步增強。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提高信貸準入門檻,上收貸款權限。如工商銀行制定了各轄區重點支持、一般支持、逐漸退出的行業企業名單,遼寧省信用等級在A+以下的行業貸款被嚴格控制,而新增貸款只能投放在AA-級以上的企業,其他等級行業的貸款被逐漸收回;授權授信制度更趨嚴格,各類授信業務基本上收省級分行,省以下分支機構信貸自主權被弱化。目前,對于公司類信貸業務,盤錦市各國有商業銀行均不具備審批權限。二是信貸責任追究制度趨嚴。股改以來,國有商業銀行相繼完善了信貸資產質量第一責任人制度和不良貸款終身追究制度,制定了詳細的考核辦法和嚴厲的處罰辦法,追求新增貸款“零風險”。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貸款發放。三是信貸營銷策略更加重視培育“雙大”客戶。從盤錦的具體情況看,股改前后各商業銀行授信重點沒有明顯變化,基本是向石油化工、通訊、公共事業等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行業傾斜,信貸資金相對比較集中。國有商業銀行信貸政策的調整,使盤錦市貸款增量下滑的趨勢進一步增強。2004和2005年,按可比口徑計算,盤錦市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增量分別下降1億元和5.96億元。
如何解決石油資源城市的金融鎖定問題
從完善商業銀行信貸管理手段和營銷機制角度出發,應該進一步完善現行的分級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對分支機構的授權授信制度,適當下放信貸資金審批權限,允許其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靈活進行資金營銷。商業銀行應實施“大、中、小”齊抓的信貸策略,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投放額度,對那些發展前景好、產品有市場、講信譽的中小企業,只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信貸原則,都要積極給以信貸支持。以提高資金使用率與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并重為原則,健全貸款營銷的激勵約束機制,增加有效信貸投入。
從石油資源城市培育良好的承貸主體、打破現有大企業對資源壟斷的角度出發,應該加快發展接續產業。根據資源型城市現有基礎和循環經濟發展要求,在選擇發展接續產業時應重點考慮高新技術產業、現代工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領域。具體到盤錦市,就是要依托遼河油田企業版塊的資金、市場、技術等優勢條件,重點發展石油機械、石油企業所需的化學產品和油田高技術采油工藝等石油企業服務行業,重點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有發展后勁的民營企業,努力培育各類融資承貸主體。
從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降低中小企業貸款門檻角度出發,應該在總結政府主導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模式運作效率的基礎上,借鑒國際和國內發達地區的經驗,鼓勵民間和社會資本進入擔保市場,成立民營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提高地區信用擔保能力,擴大擔保額度,提高擔保運作效率,為銀企有效對接創造條件。
從發展直接融資、拓寬資金資源配置渠道角度出發,應該培育和發展地區資本市場。一是總結經驗教訓,加快地區企業債券市場發展。二是積極發展股票市場。重點應放在積極培育上市公司、提高上市公司總量和競爭力方面。三是逐步發展基金市場。(
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理論軌跡Logistic曲線的微分方程表明,石油資源的逐漸減少、生態環境的惡化和石油資源粗放式開發利用等,是制約石油型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石油型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在于依靠縣域科技創新,優化石油產業結構,做強接續替代產業,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產業,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實現縣域經濟的功能轉型。
關鍵詞:石油型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石油型縣域是指主要依靠石油資源作為建城的基礎或發展的依托,15%以上的勞動人口以直接或間接從事石油資源的開發、生產和經營活動,10%以上的工業總產值依靠石油資源獲得的行政區域。
我國典型的石油型縣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北等地區,通常在一些大型石油型縣域經濟周邊,例如黑龍江省大慶市所轄的肇州縣、山東的東營市所轄縣市、陜西吳旗、志丹等縣市、新疆的庫車縣等,數量為460多個,占我國縣級行政單位總數的21%。縣域經濟處于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結合部、城市經濟與農村經濟的連接點,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經濟已經進入縣域經濟發展的時代。
從石油資源儲量以及開采加工的程度來劃分,石油型縣的發展階段可分為準備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而目前中國約2/3的石油型縣處于成熟期和衰退期。因此,探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是目前石油型縣域經濟的客觀要求。
石油型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障礙
石油企業會計核算工作思考
摘要:如今企事業單位正在推行會計改革工作,其中引發人們關注的是會計工作中的核算工作。會計核算是針對加強財務與財政資金管理的一項新措施。這項新措施的實行能夠加強企業對資金的管理,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能夠維護市場的經濟秩序。由于石油企業的規模不斷壯大,企業的管理者也就不得不越來越重視企業核算的重要性,在進行企業會計核算的過程中不斷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與管理理念來促進會計核算工作的高效實行。
關鍵詞:石油企業;會計核算;措施
一、由會計進行確認
(一)對各項權益的確認
石油企業是一種投資額比較大的企業,其投資額大主要體現在自身資產、固定資產、虛擬資產、礦產權益上,由于以上這些特性,所以石油企業具有資金流動頻繁且數目大的特點。在石油企業的資金進行會計核算必須建立在相關權益確認的基礎之上。對資產的確認、對生產經營成本的確認、對各項權益損益的確認都是石油企業會計核算確認中的工作。
(二)對企業資產的確認
暑期實踐報告
200*年的暑假,我隨著校暑期實踐團××分隊奔赴××。
××,一個在中國革命歷史上閃亮的名字,一個在革命時期無數有志青年向往的圣地,現在充滿著城市發展的活力,讓人感到現代化的氣息,走在××市的街道上可以切身地感受到經濟發展很快(不過還是相對落后的),××的街頭不乏一些名貴好車,××的物價也讓人感覺相對較高,這讓我心中不禁產生疑問,為什么在經濟還比較落后的××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嘗試著去了解這一切,
解開自己的迷惑。
原來,××不僅是舉世聞名的革命圣地,而且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第一個煉油廠都在那里誕生。原創:目前,已探明石油儲量4.3億噸,
儲油面積達1325.5平方千米。建國以來,××石油工業利用國家賦予的特殊優惠政策,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逐步發展成為當地經濟的主導產業。目前,
石油企業原油年生產能力已突破500萬噸,原油年加工能力達550萬噸,石油工業對財政的貢獻占市級財政總收入的80%以上。××石油工業的發展壯大,
石油鉆井工程技術研究
1石油鉆井工程技術的應用現狀
近年來我國石油鉆井工程技術取得了較為顯著進步,但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石油鉆井工程技術水平還較為落后,因此我國必須高度重視石油工程鉆井技術的創新發展,以更好的滿足我國石油開采的需要。當前,我國石油工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幾種鉆井技術。1)井下控測技術。我國石油工程鉆井過程中所應用的井下控測技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井下測量信息傳輸的效率和精度,同時也促進了鉆井技術自動化水平的發展。2)井控技術。這種技術在主要應用于井下壓力的檢測,目前我國井控技術發展水平較高,通過不斷的創新實踐,井控技術已經達到了四級井控施工的標準。3)深水鉆井技術。我國深水區儲藏了大量的石油資源,但是長期以來受到技術條件制約,深水區石油資源無法得到很好的開采利用。隨著深水鉆井技術的發展,我國石油工程鉆井施工能夠適應的深度達到了2500m深水區,并可保證信號傳輸的穩定性和精度,無線傳輸的抗干擾能力顯著增強。4)海上鉆井技術。我國海洋中石油資源儲量豐富,但是海洋石油資源的開采對鉆井技術的要求極為嚴格,目前我國海上鉆井技術的種類較多,具體包括大位移井、分支水平井鉆井技術、深水雙梯度鉆井技術、噴射下導管技術、動態壓井鉆井技術、隨鉆環空壓力監測技術、隨鉆測井技術、深水鉆井液和固井工藝等[1]。
2石油鉆井工程技術的發展方向與對策
目前我國石油工程鉆井技術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具體表現為應用廣泛、技術含量低、復制性強、創新水平較低等問題,而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市場對鉆井技術需求的增加,我國石油鉆井工程技術將會不斷完善和創新,進而為石油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2.1一體化的發展方向及對策
一體化的發展,需要注重先進技術與自主技術的結合。現階段我國石油鉆井技術水平以及研發能力和西方國家還存在差異,但是石油工程對鉆井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我國必須盡快提高石油鉆井技術水平,以確保石油工程施工的質量和效率。為此我國應該堅持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加大對石油工程鉆井技術的研發投入,掌握鉆井技術的核心,進而為提高我國石油資源開采水平打下堅實基礎;另一方面我國還應該不斷從國際上吸收先進的石油工程鉆井技術,借鑒其優秀的科技成果,并且根據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和石油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轉化鉆井技術成果,從而提升我國石油鉆井技術的整體水平。
石油鉆井工程技術的探討
1石油鉆井技術發展現狀
1.1機械裝備
隨著我國石油行業不斷發展,石油鉆井裝備一直在不斷更新,石油鉆井裝備逐漸實現了國產化。近幾年來,我國的石油鉆井工程不斷引入國外先進技術,如電動式鉆機以及大功率的鉆井泵等。這些先進的技術設備在我國石油鉆井工程中已熟練運用。同時很多我國自主研發的大型鉆井機以及相關的配套設備,在工程開發上也處于世界前沿水平,此外,氣體鉆井裝備以及欠平衡裝備、井下螺桿鉆具等裝備都實現了國產化。
1.2井下自動化技術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我國的石油鉆井工程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石油井下的深度測量、能源信息傳輸、安全控制技術發展迅速。井下測量和信息傳輸在石油鉆井工程技術中的地位日益凸顯,鉆井技術自動化成為了石油鉆井工程的核心技術。我國的石油鉆井工程克服了很多技術上的難關,成功研制出了有線、無線隨鉆測量儀和電磁波式EM—MWD等多項技術,我國在掌握了這些鉆井技術的同時,還在石油鉆井工程中占領了多項技術知識產權,我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能夠運用CGDS—1近鉆頭地質導向石油鉆井工程技術的國家。
1.3小井眼鉆井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