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低油菜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6 22:58:2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雙低油菜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綜述雙低優質油菜苗培育技術
摘要:介紹了雙低優質油菜育苗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苗床管理、播種、大田管理、移栽、田間定苗、培育矮壯苗、病蟲害防治等內容,以期為油菜育苗栽培技術提供參考。
關鍵詞:雙低油菜;育苗;栽培技術
前言
近年來,常常由于變化無常的天氣,尤其是干旱災害,導致油菜播種出苗率不高甚至不出苗,嚴重影響了油菜產量。提高或改進油菜育苗技術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能更好地為油菜栽種服務,穩步促進長江流域冬油菜產業科學發展。現將油菜育苗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一、品種選擇
為了保障商品品質,同一區域內或同一個鄉鎮連片種植同一個雙低油菜品種,采取統一供種的方式進行。選擇適應性強、高產、高含油量、優質、抗病強、適宜種植的主推品種,如中雙9號、中雙10號、華雙4號、華雙5號、華油雜5號、華油雜6號、華油雜13號、中油雜2號、豐油701等。
雙低優質油菜幼苗培育技巧
近年來,常常由于變化無常的天氣,尤其是干旱災害,導致油菜播種出苗率不高甚至不出苗,嚴重影響了油菜產量[1]。提高或改進油菜育苗技術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能更好地為油菜栽種服務,穩步促進長江流域冬油菜產業科學發展。現將油菜育苗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品種選擇
為了保障商品品質,同一區域內或同一個鄉鎮連片種植同一個雙低油菜品種,采取統一供種的方式進行[2]。選擇適應性強、高產、高含油量、優質、抗病強、適宜種植的主推品種,如中雙9號、中雙10號、華雙4號、華雙5號、華油雜5號、華油雜6號、華油雜13號、中油雜2號、豐油701等。
2苗床管理
要求選擇保水保肥、疏松肥沃、平整、有機質含量高、不受蔭蔽、遠離畜禽、2~3年未種過油菜或其他十字花科作物的早稻田或進行過水旱輪作的好地塊,且排灌方便,盡量靠近大田場地,苗床與大田按1∶5備足,苗床面積要足夠大[3]。
作苗床的前作收獲后搶墑翻耕炕田,翻地不必過深,播種前1d將田耕耙平,土塊細碎,廂面要平整。苗床深施碳酸氫銨375kg/hm2、過磷酸鈣450kg/hm2、氯化鉀75kg/hm2,或氮、磷、鉀三元素復合肥(20-10-18)450kg/hm2,或者進口復合肥(16-16-16)300kg/hm2、硼肥15kg/hm2,在苗床平整時均勻撒施在寬1.5m左右的廂面上,并加施7500kg/hm2充分腐熟的豬牛欄糞。嚴禁施用油菜秸桿或果殼堆制成的有機肥,一是防止將菌核病帶入傳染給苗床,二是避免油菜果殼中藏有其他品種的油菜種子,影響幼苗的純度和質量。
雙低油菜產業發展指導預案
促進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為進一步提高我市雙低油菜生產能力。推動雙低油菜產業繼續健康快速發展,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湖北省雙低油菜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112015年)通知》精神,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發展目標
全面推進雙低油菜增產提質,堅持雙低油菜品牌創建與高產創建相結合。力爭2015年全市雙低油菜種植面積達到85萬畝,油菜籽單產達到200公斤/畝,總產達到17萬噸,總產值達到7億元左右。
二、建設重點
(一)雙低油菜規范化技術示范體系建設。實行統一供應雙低優良品種種子。確保示范區生產出的雙低油菜商品菜籽油符合規范要求,為創建雙低油菜產品品牌提供質量保證。
(二)雙低油菜加工示范體系建設。組織裕波、同發、金星、三虎等一批油菜加工龍頭企業開展雙低油菜加工示范。高標準創建我市油菜產品品牌。開發高端產品,延長加工產業鏈,促進油菜加工增值。
雙低油菜產量現狀及對策分析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鄂東雙低油菜的產業發展現狀、鄂東雙低油菜產業化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擴大鄂東雙低油菜生產及加工規模的對策三個方面進行講述。其中,主要發展優勢包括:技術推廣;統一供種,政府支持力度大;技術優勢;嘗試一菜兩用技術。存在問題:龍頭企業的龍頭作用還沒有充分體現;農民還沒有真正得到實惠;品質未完全達標;加工未精深,“雙低”油菜的真正價值未體現出來;擴大規模對策包括:政府加強對油菜產業的引導;充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完善收購,刺激生產;產品深加工以提高企業和農民效益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摘要:鄂東是中國著名的雙低油菜生產區域,其生產的雙低菜籽已獲得多項綠色產品榮譽。近年來,該區域油菜種植面積連續下滑,直接影響了油菜產區廣大農民的利益及地方優勢產業的發展進程。文章系統分析了導致鄂東油菜產量下降的各種原因,提出了政府扶持,精深加工、提高效益等產業化措施建議。
關鍵詞:雙低油菜;產業化;發展思路
一、鄂東雙低油菜的產業發展現狀
雙低油菜是一種優質油菜,是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油菜,簡稱雙低油菜。鄂東主要指湖北省黃岡市現轄區域。黃岡市位于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現轄一區(黃州)、二市(武穴、麻城)、七縣(紅安、羅田、英山、浠水、蘄春、黃梅、團風)和一個縣級龍感湖農場,面積1.7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730萬,是一個農業生產大市。該區域自然條件優越,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質肥沃,極適宜于油菜生長,油菜生產在全市種植業中占有重要地位,2005年全年油菜種植面積達到226萬畝,單產達到267.2斤,總產達5.3億斤,產值達3.8億元,有效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鄂東浠水縣是湖北省乃至中國知名的雙低油菜生產大縣,是農業部長江流域《雙低油菜優勢區域規劃》確定的三十三個重點縣市之一;《湖北省優勢區域規劃》雙低油菜重點建設縣市等等,浠水縣的常年雙低油菜種植面積40萬畝左右,年生產優質菜籽6萬噸以上,油菜雙低化率、優質率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商品化率達90%。2002年,浠水縣被列為全國科技興農與可持續發展兩大戰略示范縣;2005年4月6號,湖北省第一個縣級油菜產業協會在浠水縣掛牌成立。經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浠水縣雙低油菜已步入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軌道,形成了產、學、研一體化,科、工、貿一條龍綜合配套服務體系,2007年上半年,浠水縣成為全國最大的“綠色食品原料(雙低油菜)標準化生產基地”。
雙低油菜高產栽培技術論文
論文關鍵詞雙低油菜;優質高產;栽培
論文摘要探討雙低油菜優質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并提出雙低油菜的優質高產節本的栽培措施。
雙低油菜是指油脂中芥酸含量低于1.0%,同時餅粕中硫代葡萄糖甙(簡稱硫甙)含量低于30μmol/g的油菜品種。種植上應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生產實踐和油菜品種特性,因地制宜選用適宜的雙低、高產、高油和抗(耐)菌核病能力強的“雙低”雜交油菜品種。
1雙低油菜保優栽培技術
1.1選擇適宜品種因地制宜選用適合本地的雙低優質油菜品種,為保證和提高油菜品質打下良好基礎。
1.2隔離防雜,集中連片種植油菜屬于常異花授粉作物,生產上易發生生物混雜(甘藍型油菜的自然異交率約為10%~30%),導致產量降低,品質變劣。開放種植,當年芥酸平均含量將上升到5%以上,在10hm2的大田里種植,芥酸含量只上升1%。為了保證品質優良,提高其商品性和經濟效益,以整鄉整村集中連片種植,并嚴格實行隔離防雜,避免與普通油菜串粉雜交。同時,前茬是普通油菜的地方不能做苗床,不用普通油菜果殼漚制的肥料作基肥,以避免混雜。
雙低油菜產業發展工作辦法
油菜是我區首要作物之一,加速發展雙低油菜產業,是培植農業和鄉村經濟增進點的主要行動。為進一步推進我區雙低油菜產業發展,結合我區實踐,特訂定如下施行方案。
一、指導思想與發展目的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都會農業發展方向,依照“規劃化、規范化、品牌化”的要求,以構建雙低油菜規范化技能示范系統、市場流通系統和加工示范系統等三大系統為重點,進一步優化區域結構,轉化農業科技效果,培養市場主體,創立精品名牌,發展精湛加工,推進雙低油菜產業轉化升級,促進企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二)發展目的
到2015年,全區油菜栽種面積到達40萬畝,基本完成雙低化。其中,“一菜兩用”油菜栽種面積12萬畝以上;油菜籽單產150公斤/畝以上,油菜籽總產量超越6萬噸,菜籽產值2.4億元;油菜苔單產200公斤/畝以上,油菜苔總產量2.4萬噸,菜苔產值0.4億元。雙低油菜示范區農民因栽種雙低油菜人平每年添加純收入80元;“一菜兩用”油菜示范區農民因栽種“兩用”油菜人平每年添加純收入200元以上。
油菜產業發展工作方案
油菜是我區優勢農作物,加快發展雙低油菜產業,是提高農業比較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重要途徑。為進一步推進我區雙低油菜產業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為核心,以培植龍頭企業和建設雙低油菜標準生產基地為主要任務,積極參與全省雙低油菜品牌建設,推動我區油菜產業健康快速持續發展。
(二)發展目標。
到2015年,培植1家年加工能力1萬噸的油脂龍頭企業;全區油菜種植面積達到16萬畝,占秋播面積的70%以上;油菜籽單產達到180公斤/畝,總產達到2.88萬噸。其中,雙低標準的油菜種植面積達到9萬畝以上,為日月油脂等龍頭企業提供符合雙低標準的油菜籽1.62萬噸,把我區打造成鄂中重要的雙低油菜籽生產基地。
油菜產業競爭力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中國雙低油菜的產品質量是限制中國油菜產業的瓶頸因素。本文以湖北油菜產業為例分析中國油菜加工企業及加工工藝的現狀,并計算出在目前的加工技術條件下,中國雙低油菜產業在加工利用領域中經濟效益值的流失。由此,本文認為如能采取相應對策,中國雙低油菜產業則應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中國雙低油菜加工利用經濟效益流失
在研究中國雙低油菜產業化進程時,我們論證了加入WTO后,中國雙低油菜產業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得出隨著市場準入空間的擴大,中國油菜產業在價格上不會受到嚴重沖擊的結論。但在調查研究中我們也發現,油菜產品品質正成為制約中國油菜產業競爭力的主要瓶頸因素。問題似乎出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國雙低油菜生產的普及率不高,存在普通油菜和雙低油菜混合種植現象;二是油菜加工利用水平不高。這兩方面的問題不解決,即使中國油菜產業在價格上不受沖擊,也不能保證其在品質上不吃虧。因此,提高中國雙低油菜生產普及率和加工利用的水準,就成為提高中國油菜產業競爭力的當務之急。本文以對湖北油菜產業的調查研究為基礎,側重于探討中國油菜加工利用領域存在的問題和解決之道。
雙低油菜加工現狀
中國油菜加工企業概況
油菜加工龍頭企業在油菜產業化鏈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目前中國油菜加工企業卻普遍存在著大型龍頭企業少,企業規模小,設備落后,加工工藝落后和加工生產能力過剩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其在產業鏈中的帶動作用。以湖北省為例,目前該省油脂加工企業約有5000余家,其中95%以上是小作坊式的鄉鎮村辦加工企業,這些加工作坊生產規模小,設備簡陋,產品單一。如農勝糧油加工廠(以下簡稱“農勝”)就是其中一家,該企業雇有職工6人,油菜籽加工量只70噸,加工工藝主要是壓榨,年生產時間大約只有4-5個月。在這5000余家油脂企業中,只有幾家是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龍頭企業,但即使是這幾家龍頭企業,與國外先進企業相比,也存在著規模小、技術含金量不高、產品單一且無精深加工等問題。如三月花油脂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三月花”)是湖北省的一家油脂加工龍頭企業,該企業擁有職工228人,年加工能力9萬噸,實際加工量僅1.1萬噸,占沙洋縣油菜籽產量的14%,實際生產天數約200天,稅后利潤154.15萬元(根據調查結果統計而得,下同),效益不佳。目前湖北省真正具有龍頭效應的油脂加工企業只有一家——天頤公司,它是全國最大的收購和加工雙低油菜籽的企業,也是全國唯——家專門從事雙低菜籽加工經營的上市公司,年加工油菜籽達到30萬噸。但與國外先進企業相比,天頤公司仍存在精深加工滯后、產品單一、龍頭帶動力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使得天頤公司與雙低油菜產業化對龍頭企業的要求存在差距。
小議中國油菜生產對比優勢
一、問題的提出
油料及其食用油是人類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質之一。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當前我國油料生產總體不足,每年進口大量大豆、油菜籽、棕櫚油等油料和食用油。以2008年為例,當年進口大豆3744萬t、油菜籽130.3萬t和棕櫚油528.4萬t,其中大豆的進口數量約為我國生產數量的2倍(見表2)。
大豆的大量進口使我國逐步失去了定價權。根據沈瓊、劉小和等人的分析,進口大豆與進口油菜籽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替代關系。油菜籽適應性廣,從我國的自然條件來看,盡管氣候和地理環境差異較大,但各地基本上能滿足油菜籽不同品種和不同類型的光熱要求。因此,大力發展油菜生產成為我國油料生產的一項策略。國家發改委在2010年1月11日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中也明確提出,要繼續支持長江中游“雙低”油菜帶建設,實現規模化、標準化、優質化生產。
依據斯密、李嘉圖及H-O-V理論,比較優勢是產品生產、貿易及生產要素流動的基石之一,也是產品競爭優勢的基礎。因此,分析并了解我國油菜的比較優勢顯得十分必要。
二、研究方法及數據處理
1、研究方法
綠肥栽培技術工作意見
隨著各級政府的重視,油菜收購價格的提高,廣大農戶種植油菜的積極性也逐年提高,為搞好我區今年秋播秋種,穩定我區糧食生產,推動我區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現就2008年秋播油菜、綠肥生產提出如下技術意見:
一、鼓勵油菜種植,穩定綠肥面積
油菜收購價格自去年以來大幅度提高,農戶種植油菜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油菜茬口又早于小麥茬口,可緩解夏收季節性矛盾,應鼓勵擴大油菜種植面積。種植綠肥對于培肥土壤,改善土壤團粒結構等具有良好的效果,又是早茬口,應穩定種植面積。
二、擴大高產優質良種面積
品種是夏熟作物產量提高的關鍵因素,加大高產優質品種的推廣力度,對提高夏熟產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油菜品種較為混亂,雙低油菜和非雙低油菜混雜種植現象十分普遍,限制了油菜產量的進一步提高,建議選用“滬油15”、“滬油雜1號”等雙低優質高產品種;綠肥以蠶豆、紫云英為主,蠶豆品種可選用“啟豆1號”、“啟豆2號”、“通鮮2號”、“日本大白豆”及崇明本地小粒種,紫云英品種一般以安徽大橋籽為主。
三、開展豐產方和高產田建設,加大培訓和示范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