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7 05:44:5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水保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水保局活動計劃

(一)穩步推進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取得優異成績

1.全面完成了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項目區2011年度綜合治理任務

我局科學安排、精心組織,全面完成了縣2011年度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治理任務。一是全面完成了國家下達我縣項目區2011年水土流失治理任務,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787公頃,其中:水保林357公頃,經果林178公頃,種草32公頃,封禁治理1220公頃,塘壩8座,蓄水池33口,沉沙池37口,谷坊26座,溝渠130公里,田間道路10公里,完成中央投資430萬元。二是重點抓好麻州坳背贛南桔柚基地建設,基地種植桔柚1000多畝,目前長勢良好,山頂戴帽種樹15萬株,山腰條帶種草16萬米,開挖水平竹節溝16萬米,建設坡面雨水集蓄工程蓄水池31只,山下建設山塘6座,修建道路6公里,新開公路2公里,道路水溝硬化3公里。三是協助指導銅礦、錫礦等企業種草、種樹3000多畝,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2.新爭取崩崗治理項目資金,全面完成任務

積極爭資爭項,為我縣新爭取崩崗治理項目,并全面完成崩崗治理任務,治理崩崗25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8公頃。完成中央投資100萬元。崩崗治理種葛藤3萬株,種樹2萬株,建石谷坊(土谷坊)15座,建設水泥溝渠5千多米。

(二)有效加強預防監督,切實防控人為水土流失

查看全文

水保局實施要點

2013年,我局將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策部署,圍繞全縣工作大局,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工業強縣、旅游活縣、生態立縣”和“活力鎢都、綠色、幸福”發展思路,緊扣一個中心,突出三個重點,抓好六項工作,全力推進2013年的各項工作。

(一)緊扣一個中心:圍繞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這個中心,全面推進水土保持工作。

(二)突出三個重點:一是以全面貫徹落實新《水保法》為重點,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的水保意識;二是以水保項目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加快改善全縣生態環境;三是持續以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為重點,進一步提升水保執法水平。

(三)抓好六項工作:

1、抓好新《水保法》的學習宣傳工作。通過開展現場咨詢、發放宣傳資料、播放宣傳影像、報道宣傳信息等宣傳形式,多層次全方位宣傳新《水保法》頒布實施二周年,做到家喻戶曉,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

2、抓好水保項目的實施工作。一是精心組織實施好國家農發水保項目,狠抓項目質量,突出打造我縣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作的特色、亮點,開工建設楊塘項目區2條小流域,全面完成治理水土流失任務9平方公里。二是抓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工程建設。提前做好項目計劃的落實工作,啟動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工程建設項目。

查看全文

水保局民生工程總結

近年來,特別是2013年換屆以來,在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我局精心組織,科學調度,統籌安排,狠抓落實,在水保項目區各鄉鎮和我縣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積極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從治理水土流失、促進農民增收入手,把提高水保服務、惠民富民、改善民生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組織實施山、水、田、林、路、草、能、居綜合治理等為重點,大力開展水保治理工作,為促進項目區農民奔小康提供了可靠水保支撐,超額完成了歷年民生工程任務,取到了顯著成效。現將我局民生工程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精心安排,確保民生工程落實

按照縣委、縣政府民生工作部署,為確保我局水保治理民生工程落到實處,我局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的民生工程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工程組、督查組、招投標組、驗收組四個工作小組,負責民生工程即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項目的組織實施,各組抽調局有關分管領導,治理股、秘書股、監督股、宣傳股有關人員,有關中心水保站站長等組成,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職責分工,定崗定責,達到“四個確保”。即確保規劃設計,各項治理措施的組織實施,種苗、草籽、肥料的采購,及現場施工指導等具體業務工作,把好項目施工質量關;確保工程實施進度、質量、工程驗收等工作的督查工作,推動項目建設工作的進度與工作效率;確保項目建設招投標工作的具體事務,對招投標實施的項目進行監督;確保所有工程建設項目和種苗、草籽、肥料的驗收工作。在各工程組的共同努力下,歷年來民生工程能按規劃順利實施、如期完成,確保民生工程落到實處。

二、創新治理模式,豐富治理內容,全面完成了民生工程目標任務

1.治流域、建基地、興產業、富百姓,打造成普惠民生特色亮點工程

勤勞樸實的人民和水保人在新一屆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水利部、財政部、和省、市水保業務部門的關心指導下,發揚“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精神,改革創新,真抓實干,開展水保生態建設,綜合防治水土流失,抓緊抓好普惠民生的水保工程。民生工程實施中創新治理模式,堅持治理與開發并舉,按照“治流域、建基地、興產業、富百姓”的原則,與產業開發緊密結合,實現“治一條流域,建一塊基地,興一個產業,富一方群眾”的目標,通過“政策鼓動,項目啟動、業主帶動、利益驅動、服務推動”,成立水保科技協會推動民營水保開發模式發展,鼓勵公司化、商業化進入水保領域,實現治理成果產權轉讓,強勢推進治后管護及后續管理,穩定民生工程治理成果。民生工程在促進水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維護上取得了顯著成效,改善了生態環境,減輕了水旱災害,為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發展創造了條件,改善了民生,奠定了良好生產生活基礎。

查看全文

水保委水土保持工作要點

一、總體要求

貫徹落實“十六字”治水思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各水土保持委員會成員單位(以下簡稱水保委成員單位)須在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相互協作,履職盡責,共同提高我區水土保持率,為建設我區“大同予共”的現代化營造優良生態環境。

二、工作任務分解

(一)壓實四個責任

按照新時期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要求,進一步壓實屬地管理責任、行業監管責任、河湖長巡河責任、生產建設單位主體責任。堅決守住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管理的底線,嚴把水土保持行政審批的入口關、水土保持設施同時施工的過程關、水土保持設施竣工驗收的放行關,確保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要求在各個環節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到位。

責任單位:水保委成員單位

查看全文

水保旅游產業發展

1水保旅游產業的提出和發展現狀

1.1水保旅游產業的提出

涇川縣是西王母民俗文化的發祥地,縣內有西王母宮、南石窟寺、溫泉等歷史和天然旅游資源。近年來,隨著生態和人文環境建設的發展,我縣積極探索開發水保旅游產業的路子。縣內2480條溝壑基本綠化,建各類水保蓄排工程3·68萬座(處),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達82·4%,林木覆蓋率達34·9%,林草覆蓋率達59·5%,先后涌現出茜家溝、官山溝、田家溝等治理開發典型。2002年《人民日報》發表長篇通訊《涇川人的自豪》和評論員文章《山川秀美大有希望》,充分肯定了我縣生態環境建設所取得的成就,同年縣委、縣政府提出“生態立縣,旅游活縣”戰略,要求把涇川的旅游產業盡快納入西部特色旅游的大體系、大框架中,從此全縣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水保、生態工業、生態旅游業等以生態為基礎的產業。

1.2水保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

生態旅游被譽為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無煙產業,它集生態、社會、經濟、示范效益于一體,能使廣大旅游者在享受旅游快樂的同時也受到應有的警示教育。黨的十六大報告強調生態環境建設,把改善生態環境,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使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這為生態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向往美好是人類固有的本性,追求獵奇是人類活動的客觀規律,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設法適時避開煙霧籠罩、交通擁擠、噪音充斥的現代城市,而回歸大自然中去欣賞藍天白云、青山綠水,呼吸新鮮潔凈的空氣,感受鳥語花香、清風明月中的詩情畫意。水土保持生態旅游正是挖掘自然旅游資源,將自然景觀與人文、現代休閑娛樂融為一體的旅游業。我縣在距縣城較近的臨近國道312線的溝道、山坡開展園林式治理,開發、建設水保旅游產業基地4處,景區面積達820hm2。

(1)田家溝生態風景區。該區是在田家溝水保試驗示范站基礎上培育出來的。治理前,流域內林木稀疏,水土流失嚴重。至2001年底,經過各類水保措施的綜合配置、優化組合,共修通道路10條7·2km,完成綜合治理面積80hm2,治理程度達85%,其中建各類觀光經濟園26hm2,興修大型提灌工程1處,發展魚塘2hm2,建淤地壩2座、骨干壩1座,發展壩地8hm2,走出了一條立足山地果樹生產,種草、養畜、育苗多種經營,建立高效經濟循環體系的水保生態農業的路子。2002年,為進一步挖掘水土資源潛力,擴大經濟效益,以田家溝試驗示范站為中心,計劃用3~5年時間建成國道312線上的王牌旅游景點。經邀請省內外水保、旅游界專家、學者現場論證,縣“四大家領導”聯席會議批準,按照“因勢造景,因景造勢,分年實施,縱深開發”的要求,建設田家溝生態旅游和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水保生態風景區。目前,主景區面積擴至240hm2,區內實現了“三通”,建有觀光果園、珍稀植物園、珍奇動物園和蒙古營、亭閣、百鳥園、狩獵場、水上樂園、垂釣中心、兒童樂園、西王母民俗園、九龍池、飛流瀑布等人文景點20多處,造型園林、亭臺樓閣、假山疊石、古橋石廊等園林景觀建筑多處,建成2幢620m2民居式別墅1處,兩層仿古式綜合服務樓1幢,修建延安式窯洞4孔、蒙古包4座,可接待百人團體及會議,充分體現了風景旅游、文化展現、休閑度假的特色。

查看全文

水保局領導班子工作總結

2013年,我局領導班子踐行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一個突出、四個加快”的科學發展路經,與時俱進,扎實工作,奮發進取,在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國家水保重點建設工程、水保宣傳、水保監督執法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較好成績,各項工作均列市水保系統前茅,尤其是在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工作中,我市源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示范區被國家水利部命名為第一批全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示范區。全面加強了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領導能力建設,嚴格自律,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下達的各項任務。現將一年來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積極主動,認真履職,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1、攻堅克難,全面推進我市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作

今年,上級水保部門在年初下達我市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20.6km2,中央投資505萬元的基礎上,10月份又追加了我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5.0km2,中央投資1350萬元的治理任務,并且對追加的治理任務,上級要求我市在12月底前完成90%的治理面積和工程投資。因此,2013年是我市開展以小流域為單元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作以來,資金量最大、任務最重、時間最緊的一年,同時也是我市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大為發展的一年。面對這樣的機遇與挑戰,我局全體干部職工在主要領導的帶領下,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多方調配人員,按照上級的要求,認真組織實施2013年第一批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及時組織人員編制、送審新增治理任務的規劃設計,在最短的時間得到上級水保部門的批復后立即組織施工單位全面開始實施,為在上級規定的時間節點內完成任務,搶的了先機。截止到目前為止,實施了東山、河山、院溪、龍山、鮑坊、麻地、陳石等7條小流域綜合治理,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4700公頃,其中完成第一批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任務1900公頃,占上級下達任務的90%以上;完成第二批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任務2800公頃,占上級下達任務的50%以上,按照現在的進度,我市完全能夠在上級規定的時間節點內全面完成任務。

2、抓機遇,搶先機,積極爭取上級水保部門對我市水保工作的支持

2013年6月28日,國務院通過了《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我們利用這個難得的歷史機遇,按照《若干意見》中提出的“加大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力度,繼續實施崩崗侵蝕防治等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加強源頭保護,開展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治理;深入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要求,迅速組織有關人員編制了市項目區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市源頭水土保持生態修復治理工程、市金都項目區崩崗侵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和市坡耕地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項目建議書,協助省水土保持科學研究所編制了2013—2017年項目區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建設規劃,協助市水保局編制了金都項目區崩崗侵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可行性報告,及時將項目建設申報材料報送至上級有關部門。同時積極與水利部、省水利廳聯系,跟蹤項目的落實情況。在我們的努力溝通聯系下,2013年9月水利部劉寧副部長來我市視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作,在對我市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模式與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后,明確提出了要對市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通過抓機遇、搶先機的積極爭取,我市不僅在2013年新增了1350萬元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資金,而且確定了在我市實施2013—2017年項目區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為我市爭取到了又一個五年期的治理項目。現在,我們正積極謀劃,精心準備,多方聯系,爭取更多的水土保持項目在我市實施,為我市實現經濟發展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查看全文

縣長在水保工作安排會講話

同志們:

今天召開全縣水保工作會議,這是繼全縣三級干部會議之后,農口部門召開的第一個系統工作會議。剛才,張局長客觀總結了2011年全縣水保工作,對抓好今年全縣水保工作講了很好的安排意見,很具體,也很全面,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主要講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對2011年全縣水保工作的基本估價

2011年,全縣水保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大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全縣三級干部會議和全縣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年初水保工作會議確定的工作思路和治理指標,加強組織領導,嚴明工作紀律,嚴格考核獎罰,扎實努力工作,使全縣水保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去年新建治溝骨干壩、淤地壩7座,建成各類小型攔蓄工程25處,配套建成壩系道路15公里,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8平方公里,高質量、高標準建成了廟龍溝流域淤地壩試點工程、北川公路綠化及面山生態綜合治理工程、重點退耕還林地區基本口糧田建設試點項目等一批水保典型和重點項目。一年來,全局上下以狠抓項目、培育典型為手段,通過綜合治理與開發,全縣大面積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縣域生態環境有了很大改善,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農民增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全局工作在全市水保工作綜合考核中列為一等獎,在全縣綜合考核中也取得了較好的位次,淤地壩建設與開發利用工作被市水務局評為先進單位。這些成績的取得,充分說明水保局領導班子是一個堅強有力、奮發有為的領導班子,局干部職工是一支能征善戰、團結協作的堅強集體。對于取得的這些成績,縣委、縣政府是滿意的,應當給予充分肯定。

當然,我們還必須清醒地看到,隨著全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全縣水保工作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和問題,突出表現在:支撐全縣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的大項目還很少,治理速度較慢,與我縣山大溝深的現狀還不相適應,爭取項目任務還很艱巨;淤地壩管理機制還不完善,一些工程管護責任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影響了綜合效益的整體發揮;在壩庫開發利用上,培育特色產業力度較弱,示范帶動作用有待進一步提高;梯田綜合開發力度還不夠大,還沒有真正發揮出梯田資源優勢。對這些問題,希望水保系統全體干部職工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改進,認真加以解決。

二、對2012年全縣水保工作的幾點希望和要求

查看全文

水保局生態保護工作總結

縣水土流失曾經十分嚴重,在1992年底,全縣水土流失面積達123.63萬畝,是當時省15個超百萬畝水土流失面積的縣之一。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我縣生態環境相當脆弱,水旱災害頻繁,農田水利設施受到嚴重的損壞,水土流失問題引起了我縣歷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歷年以來,勤勞樸實的人民和幾代水保人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水利部、財政部、和省、市水保業務部門的關心指導下,發揚“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精神,改革創新,真抓實干,開展水保生態建設,綜合防治水土流失,與自然災害作斗爭,減輕了水旱災害,生態保護結出了累累碩果,在促進水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維護上取得了顯著成效,為縣域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發展創造了條件,奠定了良好基礎。現將我縣生態保護工作總結如下:

一、一任接著一任干,水保治理創特色、出成效

水保人在長期的生態保護大道上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1993年—2002年,我們組織實施了全國八片水土保持重點防治二期工程,全縣開工治理小流域30條,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6597.4公頃,創建了、等一批“豬、沼、果”生態治理模式的小流域綜合治理典型,被水利部命名為全國“十、百、千”示范小流域;2003-2007年,我縣列為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項目縣,完成了、、等10條重點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任務,完成綜合治理面積7713公頃,創建了庭園水保型、城郊休閑型、小康示范型等治理模式的小流域綜合治理典型;2008-2012年我縣繼續列為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項目縣,按照水利部“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治水理念,完成了、、、等8條重點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任務,完成綜合治理面積8453公頃,全部達到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一級標準,創建了生態清潔小流域為典型的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開發新模式。

二、迎振興發展之春,創生態保護最大碩果

2010年換屆以來,特別是2012年《國務院關于支持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若干意見》出臺之年,也是水保不平凡的一年,我縣在國家開展第一批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治理面積21.7平方公里、縣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工程治理面積2.825平方公里的基礎上,國家又在9月份追加了我縣第二批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治理面積60平方公里,合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4.525平方公里,面對艱巨任務,我局搶抓時間、攻堅克難,全力以赴打好2012年治理工程攻堅戰,全面了完成任務,創生態保護最大碩果。

我縣2012年第一批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治理水土流失任務面積21.7平方公里,其中:水保林415公頃,經果林204公頃,種草38公頃,封禁治理1513公頃,山塘6座,蓄水池45口,沉沙池50口,谷坊20座,溝渠125公里,田間道路10公里,中央投資530萬元。我縣2012年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工程綜合治理面積2.825平方公里,其中封禁治理282.5公頃,建蓄水池20口,擋土墻60米,溝渠3.35公里,建垃圾清理中轉站間、垃圾池一座。中央投資90萬元。我縣2012年第二批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0平方公里,建設水土保持林1250公頃,種植經果林490公頃,種草135公頃,封禁治理4125公頃,建塘壩28座,蓄水池130口,谷坊35座,沉沙池120口,修排灌溝(竹節溝)196公里,田間路18公里;中央投資1470萬元。

查看全文

水保局換屆工作情況匯報

換屆以來,我們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真抓實干,狠抓落實。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政府重視,把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作為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

圍繞項目區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實施,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過問,分管縣領導多次到項目區調研,解決項目用地、資金撥付,規范招投標程序,加快項目實施進度,把項目實施當作我縣重點建設工程來抓,明確時間節點,多次召開由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主要領導參加的協調會,解決項目實施中的難點,把水保工程實施與生態建設工程、惠民工程相結合,提高其資金使用效益。在去年實施2012年第二批追加項目中,把項目實施急需解決的問題列入縣政府常務會議,下發了縣人民政府抄告單,簡化了招投標程序,落實了鄉鎮實施項目責任,加快了資金撥付,為項目實施創造良好的實施環境。累計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17.27km2,總投資4503.31萬元,其中中央資金2510萬元。

二、整合部門資金,著力打造我縣水保治理的樣板工程

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相關部門大力支持配合,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團建小流域鐵坑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示范點,整合水利、老建、農發辦、果業、水保等部門資金,通過老板租賃山地,出資種植水保林(濕地松、崗松等),落實管護責任,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325畝,取得了較好成效。石排小流域雙茶亭廢棄稀土礦山復綠水保林示范點,采取引進民間資金,變廢為寶,種植水保林4600畝,通過三年多的治理,目前已成林,成效明顯。

三、預防監督管理工作成效明顯

查看全文

縣水保站個人先進事跡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全面開展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搞好內部管理,加強制度建設,提高黨建工作水平;干事創業、科學發展,成績突出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非常重視加強自身的理論修養,通過不斷的學習,用理論武裝頭腦、更新觀念、充實自己、提高素質、振奮精神、在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以一個共產黨員應有的責任感,積極做好本職工作,支持一把手的工作,認真配合其他同志,工作不分份內份外,從而使站里各項工作圓滿完成、縣水保站主要完成了“長治”工程、“丹治”工程、省級小型基本農田工程以及退耕還林口糧田工程的規劃、設計、實施,工程投資規模大,建設項目多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同志,男,現年46歲。現為縣水保站支部書記,水土保持防治技師。***同志于1994年部隊轉業由組織分配到縣水保站工作。因踏實骨干和成效明顯,受到省、市、縣業務部門的好評。2000年被組織任命為縣水保站副站長,從2007至今為縣水保站支部書記。

***同志自部隊轉入縣水保站工作以來,繼續保持黨和部隊的光榮傳統,堅持干一行,愛一行,不斷加強政治和業務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工作水平,長期戰斗在水保治理前線。特別是2007年擔任縣水保站支部書記后,***同志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積極投身縣水保站支部黨建工作,在縣水利局黨總支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漢水源先鋒工程”活動這個契機,全面推進縣水保站支部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為完成以水保為中心的各項工作任務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提供堅強的思想、政治和組織保證。

一、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

***同志非常重視加強自身的理論修養,通過不斷的學習,用理論武裝頭腦、更新觀念、充實自己、提高素質、振奮精神。特別是在擔任水保站支部書記職務后,他深刻認識到:身上的擔子重了,也就更需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來支撐,確保自己更好地承擔這份重任。他堅持把學習作為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主要途徑,牢固樹立與時俱進的學習理念,把學習作為第一需要,把提高素質作為第一任務,以身作則,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十七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定自己的政治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時刻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自己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工作,在本職崗位上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時十分注重把政治學習與警示教育結合起來,把自身的學習和抓好全站的學習教育結合起來,強化自身和隊伍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提高全站干部職工的“戰斗力”。

業務上,他虛心好學,堅持向站上的老同志、業務骨干學習,從書本中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工作作風誠信、踏實,認真負責。工作中善于理論聯系實際,將武裝在頭腦中的先進理論知識和業務知識與水保工作的日常工作相結合,在實踐工作中豐富、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