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畫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7 06:09:5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水彩畫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當代水彩畫藝術語言探究

摘要:20世紀以來,水彩畫藝術在我國得到快速發展,在中國美術展覽中已作為一個獨立展區。隨著藝術的多元化發展,水彩畫創作的材料、技法、觀念等都在不斷地更新,探索新時期水彩畫藝術語言的特征和藝術發展趨勢,已成為當代水彩畫藝術創作的重要課題。首先,從水彩顏料、水彩紙、水彩筆、水彩媒介等角度探討了水彩畫材質的藝術表現性,其次,論述了水彩的特點和我國當代水彩畫的藝術觀念,分析了我國水彩畫發展的中國韻味,接著,從媒介發展、技法、藝術形式等角度,探討了我國當代水彩畫的藝術本體語言,最后,闡述和分析了我國水彩畫藝術的當代形態及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水彩畫;材質;藝術語言

水彩畫由于工具、顏料的特性、技法與其他畫種不同,形成自己獨特的審美價值和審美趣味。各畫種的媒介和材質融合,由此產生特殊的藝術語言就是水彩畫當下探索的主要依據。正確理解一個畫種的概念不是單純地以繪畫的表現力來加以區分的,而是主要依據在特殊的思維方式下表現出的一種獨一無二的具有審美價值的特性,即一種繪畫藝術的新格調,一種獨特的“味”。水彩畫創作亦是如此。水彩畫藝術的發展,可以借鑒其他畫種的表現方式或形式技巧,但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有自己的藝術語言。

一、水彩畫材質的藝術表現性

(一)水彩顏料的藝術表現性。水彩分為透明水彩和不透明水彩。透明水彩給人一種輕快潤澤的美感。有些人認為透明水彩的趣味性所在是由于情緒的啟發使其具有快感和不可預知性,就像消防員救火,瞬間感和緊迫感交融于一體。不透明水彩又可以分為廣告顏料(丙烯)和塑膠顏料(水粉)。不透明水彩不受水分的限制,與油畫的直接畫法較為相似,可以涂改和增厚是它的優點,其不足是顏色沒有透明水彩那么鮮艷明亮,畫面缺少酣暢淋漓的意境美。一般情況下作畫,透明性水彩畫創作更要嚴謹,其環境要求更為嚴格,如溫度、平衡度、材質等都必須有所講究。而不透明水彩在畫布、畫板及墻壁上都可以創作繪制。其中最為重要的區分是:透明水彩在描繪亮部時大部分是留白,不使用白色顏料,而不透明水彩在調和色彩當中可以混合白色,甚至在亮部上直接涂抹白色。(二)水彩紙的藝術表現性。水彩紙的種類有很多,一般分為國產和進口。中國水彩紙大多產于保定,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的保定水彩紙大不如以前所產的老保定水彩紙,直至近些年康頌公司收購了保定水彩紙造紙產權,將沿用老保定的生產技術,現這款老保定水彩紙在市面上已更名為保虹。進口的水彩紙相對于國產水彩紙,其品牌和型號較多,但其價格是國產水彩紙的幾十倍。其實進口的水彩紙也分等級,由于產地和公司不一樣,大致也分為一至三等級,其中法國阿詩水彩紙屬于一線水彩紙品牌行列,二線品牌水彩紙有英國霍多夫、德國哈斯勒姆、法國楓丹葉等,三線品牌如夢法爾、巴比松等,一般適合初學者練習或者創作草稿。水彩紙規格分為粗中細,手工毛邊紙和壓縮紙,其吸水性也各異。粗面紙在作畫時畫面顯出均整的明調。大面積的單色渲染在凸凹不平的紙面上發揮得淋漓盡致,畫面也不至于干涸得太快。粗紋也稱為“理想”的水彩紙,兩面白凈、紋理均衡,沒有任何刮擦和褶皺,材質厚度300克以上,含棉量高和吸水性強。一般太薄的水彩紙上色后高低不平,容易水色淤積,影響刻畫深入,甚至在畫完后也難以平整,不利于裝裱和展示。但吸水性強的紙,水色不易滲化,難以達到水韻意境,而光滑的紙顏色難以滲透,并且顏料附著在表面,容易產生沉淀。所以畫水彩畫時一定要利用紙質的特點,才能充分發揮水彩畫的特別之處。例如平時畫水彩,北方景色,為了突現場景的滄桑感,可以用放置過幾年的粗紋水彩紙,因為其材質經過氧化而變得泛黃,加上粗紋顆粒較大,容易留下筆觸畫痕。南方景色,為了表達明亮清澈的感覺,可以選擇更白一點的壓縮型號的水彩紙作畫。同樣品牌里面的克度大小也會在創作取舍,如為了表達年代感和質感會選擇克度較高、紋理較粗的型號,需要刻畫深入會選擇中粗紋理300克左右,類似于光感、水跡效果選擇細紋紋理。(三)水彩筆的藝術表現性。畫筆是水彩畫工具中最為重要的一種,一般畫水彩會選用羊毛材質的水彩筆,吸水性強,也富有彈性。一些國畫中的毛筆也是畫水彩非常好的工具,如“一品玉舒”的毛筆吸水性好并且容易刻畫細節,中國許多水彩畫家都喜歡用。水彩筆在選用其筆頭的型號時寧大勿小,良好的筆頭可以含蓄大量的水,但同樣也分平頭、圓頭、扇形頭等。并且大的畫筆可以快速地渲染。落筆要大膽和快捷,運筆要果斷才不至于由于遲疑不決而畫出瑣碎或斷斷續續的筆觸。另外,水彩畫筆也有貂毛、牛毛、羊毫及豬鬃或尼龍等制成,其中貂毛水彩筆價格最貴。在作畫過程中,各種形狀的畫筆會畫出不同的效果與趣味。在水彩畫筆的選用上,一方面,考慮藝術家的繪畫習慣和風格,另一方面,看題材表現和形式技法。如寫意風格的就用大筆頭吸水性強的圓頭筆和排刷,表現寫實風格,就要選擇一些像尖頭筆和鉤線筆之類鬃毛比較硬的畫筆。當然還有一些藝術家會根據自己的表現和喜愛自己做水彩筆,如利用牙刷、刀片、小木棍、絲瓜囊等工具進行作畫。(四)水彩媒介化學成分的藝術表現性。水彩顏料的成分大多是從動物骨骼、植物精華、礦產寶石各類物質攝取而制成,除此之外,也有化學合成的廣告顏料,色系多為透明性,除少量粉色系顆粒較大。顏料中含有膠質和甘油,可以增加繪畫時顏色的附著力和色澤的穩定性。一般可以根據顏料的含膠量判斷顏料的檔次。所謂專業水彩媒介很少,更多的是將其他畫種中的調和劑引入水彩畫繪制中。坦培拉是用于創作材料性繪畫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原因快、好的實用原則。干燥后色層堅固,與水結合,油面和釉面分離,光澤收斂,類似于包漿而不是漆膜。丙烯調和液,更多的時候為了增添光澤,但是按照比例加水調和,減弱其色澤度,即可達到繪畫朦朧的效果。筆者經過多年的嘗試也產生了一種新的水彩技法:先是將雞蛋打碎,使蛋白和淡黃分開,然后只取蛋白,將水彩顏料匹配雞蛋白加水后按照不同比例調和。蛋白在水彩創作中達到百分之十時,畫面開始出現朦朧粘稠的效果,雞蛋白的分量達到百分之五十時,不僅畫面效果寫實,而且避開了水彩塑造中的水分過不易深入細化的環節。筆者曾嘗試過將雞蛋白升華到百分之八十,其創作的手法類似于古典油畫的手法,不過那樣的話就失去了水彩畫那種韻味和清雅的畫面。因此筆者認為這種技法最適合按照1:1的比例進行對比調和,再進行作畫。

二、水彩的特點與水彩畫的藝術觀念

查看全文

水彩畫藝術特色綜述

水彩畫是西方繪畫品種的重要一種,傳入我國以后,已成為我國畫壇中的一朵奇葩。分析、研究、把握水彩畫的藝術特色,無論是對于水彩畫的創作與學習,也無論是在理論啟示上還是在藝術實踐上,不僅大有裨益,而且十分必要。為此本文試就水彩畫的藝術特色這一重要藝術命題發表幾點膚淺之見,以與同行共同討論、共同切磋、共同提高。

具體而言,水彩畫的藝術特色可分為以下四大層面予以解讀:

A.造型的集中性

水彩畫同中外所有的繪畫藝術一樣,都是造型藝術,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水彩畫更加強調造型的集中性,這種集中性,又具體通過以下幾大手法來體現:

其一是以平面顯立體。水彩畫同所有的繪畫一樣,都是平面(二維空間)造型藝術,但它并不是孤立呆板、單調僵化的平面藝術,而是以平面顯立體的藝術,即以二維空間表現三維空間的藝術。繪畫作品只有長與寬,而沒有高,只能從正面通過視角進行觀賞。這的確是繪畫藝術之短,但作為水彩畫,卻可以揚長避短,甚至以短見長,即通過觀賞者的第一視覺印象的聯想與想像,獲得最大的藝術信息量,創造出一個更為廣闊的立體空間,獲得審美的極致。

其二是以瞬間顯永恒。水彩畫選取的是瞬間的物象,但卻以這瞬間的物象顯示了人物或事物的永恒。狄德羅說:“畫家的筆只有一個頃刻:他不能同時畫兩個頃刻,也不能同時畫兩個動作。”①萊辛也說:“繪畫要選擇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頃刻,使得前后都可以從一頃刻中得到最清楚的理解。”②因此,水彩畫選擇的瞬間形象,應當是事物發展與人的感覺的頂點,因為頂點就意味著止境。萊辛認為:在一種激情的整個過程里,最不能顯出這種好處的莫過于它的頂點,到了頂點就到了止境,眼睛就不能再朝遠處去看,想像也就會停止了。水彩畫畫出這人世間的瞬間物象,它又被圈定下來,顯示出人世間事物的永恒。

查看全文

水彩畫藝術特征研究論文

摘要:“水彩畫”顧名思義,就是以水為媒介調和顏料作畫的表現方式。就其本身而言具有兩個基本特征:一是顏料本身具有的透明性;二是繪畫過程中水的流動性。水彩材質的特性導致水彩藝術的特殊性。水色的結合、透明性質、隨機性及肌理都是值得研究的課題。水融色的干濕濃淡變化以及在紙上的滲透效果使水彩畫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并形成奇妙的變奏關系,產生了透明酣暢、淋漓清新、幻想與造化的視覺效果,與自然把持了和諧的靈動之美,構成了水彩畫的個性特征,產生獨特的不可替代的特殊性。

關鍵詞:水彩畫特殊性水色結合透明隨機與肌理

有人認為:繪畫主要是表達他的藝術性、審美意志和相關的個人關照世界的方式。從這個角度看,無所謂藝術家用何種媒介材料來表達其意圖。他可以選擇任何一種或多種是以的媒材隨心所欲地宣泄。是指繪畫這種平面型的藝術漸漸與空間的雕塑、裝置或與實踐性的影像、電子媒介相結合。藝術越來越沒有清晰的分界,一切只為意圖服務,但各畫種分類依舊存在。

既然有分類,相應的各畫種的媒介材料,并由此產生的特殊的藝術語言就是他們存在的主要的依據。正確理解一個畫種的概念既不是單純地以不同的工具來加以區分的,而是主要依據在通過特殊的思維方式下,運用能體現媒材性能的操作方式,表現出一種獨一無二的具有審美價值的特性即一種繪畫藝術的新格調,一種獨特的“味”。其中對媒材的挖掘、開拓、利用也都是根據這一藝術格調的要求來進行的。由此可以看出作為各畫種的固有特征的重要性。水彩繪畫亦是如此。水彩的發展過程中,可以借鑒其他畫種的表現方式或形式技巧,但最根本的一條就是不能喪失自己的固有特征。在歷屆全國水彩、粉畫展中不乏優秀的作品,有的追求油畫的厚重,有的追求掛畫的韻味,但都是在水彩的本身的基礎上,有“度”的借鑒。第六屆全國水彩、粉畫展中的金獎作品《天使餐廳》給遺失在使人眼花繚亂的水彩樣式中的畫者以極大的啟示。這幅作品充分的體現了水彩的特色:透明、水分、清靈等等,是對當下輕視水彩特征現象的糾正。它讓我們思考我們究竟在用什么作畫?水彩在繪畫中的獨立價值是什么?水彩的固有特征是我們不斷研究、探索的對象,對其的把握也應是畫家最關鍵的創作能力之一。

一、水彩材料的特質

任何畫種的材料和媒介,限定它的繪畫特性,并由此外化出特定的藝術效果,這也是支撐其存在和發展的基點。

查看全文

水彩畫畢業創作課程研究

摘要:在藝術多元化的今天,水彩畫創作中綜合材料的運用是對傳統意義上的水彩畫藝術的拓展。高校美術學專業畢業生們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所觸及到的各種材料進行分析,意識到綜合材料對于水彩畫創作的趣味性與重要性。為了拓展水彩創作的可能性,使用了實驗法、歸納法等,親自實驗了一些材料的不同視覺效果,加以總結歸納,并根據自己的畢業創作意圖有目的的研究綜合材料與表現語言之間的關系,按照自己的個性審美傾向和能力,確定創作的結構和材質構成,培養個人風格,拓展個性化。本文主要以材料為主,研究不同材料在水彩畫創作中所產生的藝術效果,對目前高校的美術學專業水彩畫的教學能有一定的創新和改進。

關鍵詞:水彩畫創作;技法語言;綜合材料;運用

一、水彩畫概述

(一)水彩畫的概念與歐洲水彩畫起源。水彩畫是以水作為媒介,調和水性材料作畫,并通過有序的表意符碼,體現主體的審美意象,從而產生透明、清新、濕潤的獨特藝術效果。水彩畫技法有干畫法、濕畫法、浸接法、點彩法等等多種且不固定的畫法。在一幅作品中,所展現的畫面虛實、色彩濃淡的變化以及清新的視覺感染力,這種獨有的視覺藝術效果能使人感受到與其它畫種不同的韻味和別樣的審美情趣。水彩畫與其它畫種相比,算是最古老的畫種。原始社會在洞窟以及石壁上進行繪畫,就是以水調色的方法。當然,在古代也有用蛋清來調色彩的,這樣可以使顏色又光澤、保存時間長久,但在制作作品時卻有局限性,然而水是沒有這個弊端的,也更具有實用性。在水彩畫初期的表現方法是非常單一的,在素描上涂以水彩,僅僅是借助水調和水性顏料層層疊加來作畫。水彩畫真正登上藝術的殿堂是在18世紀后的英國,因為在這以前的水彩畫主要表現空間層次和透明的光感,缺乏色彩的濃淡干濕變化。在18世紀后期的英國水彩畫家大量進行研究,畫家發現水的流動性,不確定性進行繪畫,將技法升級。這以后逐漸增加其藝術上的表現效果,加強了色彩的運用,逐漸建立起一套獨特而豐富的技法。并且將不同的筆法也運用于畫面中,使其變成了多彩的水彩世界。目前,水彩畫的發展正趨向多元化,面貌和形式豐富多彩,利用水的特性加上不同的用筆技法,并運用干濕畫法使畫面更加空靈、通透、流暢。作畫方式也不再拘泥于傳統,各種不同工具制造的肌理效果慢慢被廣泛使用,能使畫面具有豐富的藝術魅力。現代的藝術家們能主動地、自覺地去不斷嘗試與綜合材料相混合取得各種不同的視覺藝術效果,變單一的視覺語言為多維的創造性視覺語言。(二)水彩畫的藝術特性。1.水色交融。水具有流動性和包容性,在畫面上留下了不同的痕跡,使畫面豐富多彩,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水彩畫的水色交融。水彩畫中的水能夠很自然地把多種色彩緊密地結合起來,而且可以在兩種色彩的交界處形成自然的調色效果,就產生了水彩畫獨有的水色交融。水彩畫中水與顏料的碰撞,可以用千變萬化的表現技法來進行創作,使畫面產生奇妙無窮的效果。可以說水色交融是水彩畫的靈魂所在,也使得水彩畫作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水彩畫的色彩愈發悅目,具有一定的藝術感染力。2.透明性。水與色的結合,正是由于水這種無色透明的液體,加上水彩顏料的半透明性,就賦予了水彩畫異于尋常的特性———透明性。正是因為這樣的特性,通過畫家對于自然物象的再創造,達到更為純凈的境界。所以水彩畫總是會給人們帶來清新明麗、通透的視覺感受。透明的水彩畫會使顏色提亮受光,加強質感。3.偶然性與肌理。水彩畫由于其材料的特殊性,所以它是變化最多且不可預估的藝術形式。水彩畫技法的表現形式非常多樣和不可預測,它不像別的畫種那樣有一套相對穩定成熟的方法來繼承和學習。從創作到隨心揮灑,看似漫不經意地下筆,其實是精心策劃的,這種掙脫了反映客觀對象和傳統技法,偶然中總會出現奇跡。任何表面都有其特定的紋理變化,一個物體上高低不平、縱橫交錯、粗糙平滑等的紋理變化,那么這個物體表面上的這些紋理就是肌理。特殊的紋理變化表現出驚人的視覺體驗,這是水彩畫藝術所追求的肌理效果。水彩畫中的肌理很多,其中包括有筆跡、水痕、畫紙露出的底色、材料的質地以及表面顆粒和局部細節等微觀效果,從而使色彩外在的表層結構發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就像木頭的表面質感。水彩畫的肌理特點不同于其它畫種,水與色的互溶、分解的過程中產生意想部到的不同的藝術效果,形成了只有水彩畫才有的抽象和寫意的肌理特點。它極大地豐富和提高了水彩畫藝術語言的表現力。

二、綜合材料在水彩畫畢業創作過程中的運用

(一)綜合材料的概念界定。綜合材料是創作中運用各類媒介材質,豐富視覺表達,包括各種性質及各式各樣的材料。它屬于一個寬泛的材料范疇。水彩畫綜合材料是能夠融合水彩語言或適合水彩畫表現的所有材料,運用不同材料表現不同風格面貌的水彩畫作品。形式與內容上有別于傳統的水彩畫。(二)綜合材料在水彩畫畢業創作中的實踐運用。現在的水彩畫風格多種多樣,探索什么樣的材料能產生什么樣的畫面藝術效果,敢于運用各種可以表現繪畫觀念的水性材料和綜合技法手段進行外在視覺與內在精神相統一的藝術創作,將水彩畫材料與多種技法融合運用,實現創作意圖和創作形式在材料技法上的訴求和統一,這就需要在水性材料和綜合技法上大膽嘗試和靈活運用,作品中表現色彩、造型、材質自身的特性和直觀性,通過水性綜合材料的介入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體現出時代性,這極大地豐富了水彩畫的表現手段,拓展了水彩畫畢業創作的藝術語言表現形式,提高現代水彩畫的藝術表現力。在水彩畫畢業創作過程中,運用滴水,潑灑、點染、浸潤、沖洗、噴霧等常用的基本技法使畫面形成輕松活潑的情趣。學生們依托基本的技法對材質進行了收集、分析和分類,比如其與水融不融,會形成什么效果與肌理,并掌握對不同的材質進行拼、印、貼、剪、刮、擦等手法構成不同形態。考慮通過哪幾種材料的綜合運用來實現肌理的效果,達到創作主題的需要,這些都已被高年級學生們所重視。有的學生為了表現對象豐富的質感,油、刀片、食鹽、酒精、膠、丙烯、塑性膏等等材料被用于水彩畫的操作中。學生作品中有在水和顏色混合后加松節油,潑在玻璃上再對印到畫面上,水與油相滲,利用水和油互相不融的特性所產生的斑斑駁駁,表現出了一種滄桑、遠古的主題;有的用砂紙打磨,增加畫面顆粒肌理,表現沙地等;用美工刀的刀片,筆頭刮出線條,表現自然的植被;還有在濕底上噴濺,潑灑酒精,形成帥氣的筆觸和淺色的水痕。利用水可融化鹽的特性,在濕的底色上撒上鹽粒,鹽粒在融化的時候將顏色推開,形成了一片片類似雪花狀的小白點在飛舞,自然生動。這些技法都可以說是學生們年輕的繪畫生命里的突破和成長。在紙張和畫筆的選用上更加靈活,除水彩紙外,學生們還試著用宣紙在水彩紙上拼貼后進行繪畫,表現出半立體繪畫的感覺;也有的在畫面上噴灑沙粒、色粉、糖等,形成千變萬化的肌理。雖然學生們的作品有的非常成功,有的不太理想,但這些綜合材料的輔助參與都已將水彩畫帶入了一個別樣的天地,今后它所能開發出的潛力空間是廣闊的,經過材料的綜合表達的可能性與時代文化想融合,將有可能成為現代水彩畫發展的推動力,也可能成為水彩畫藝術發展的提升空間。因此,綜合材料它作為一種表現形式,在充分發揮和挖掘水彩畫的藝術特色基礎之上,進一步拓寬水彩畫的外延氛圍,以不斷豐富和完善水彩畫藝術的形式語言,積極主動將綜合材料運用在水彩畫創作中,增加藝術格調、個性化和創新精神。

查看全文

水彩畫寫生研究論文

1目的

水彩畫的寫生成功率很低,滿意之作就更少了。畫好一幅水彩畫寫生是要付出很大勞動的。一幅好的水彩風景寫生表達出一種意境、一種情調,溶匯了作者的情緒在內。我畫寫生的目的十分簡單明確:提高觀察力,訓練眼和手,迅速抓住大自然中瞬間光和色的變化,掌握規律,鍛煉戶外色彩表達能力,同時解決構圖、調子、用筆等諸多問題。關于寫生,我認為不可過分地強調真實,那會使作品變得淡而無味。如果一幅寫生能解決一點點問題那便是莫大的收獲了。

2畫幅大小和時間

由于寫生目的的明確,也因此就牽涉到了一個時間和畫幅大小的問題,因自然光線變化速度極快,所以作畫時間我控制在一到二個小時,甚至半小時。時間過長,光線變化了,生動的第一感覺也就消失了。因此畫幅我由原來的對開,4開規格大小的水彩紙改為現在的16開乃至32開寫生,原因是我想在有限的時間內畫得更完整一些。

3選景

在選景過程中,我常常像考察者探路似的利用一整天的時間把當地的風光仔細地“搜尋”一遍,并選擇好自己感興趣的角度和地點,這樣在下一階段寫生時就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再去找景了。在作畫前,我常常一個人默默地靜思片刻,仔細地回味自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瞬間,讓它在我的腦海內有一個清晰的輪廓才下筆,做到心中有數,我體會到,寫生時既要激動,又要冷靜,既要有對生活對大自然的激情又有藝術思維的沉穩。有人說傳統寫意中國畫是講究“心手雙暢”的過程,而對水彩畫者來說,可能有時你并不能“心手雙暢”,你面對的是把沖動的情感先放一放,去考慮先畫什么,后畫什么,什么地方用干畫法,什么地方用濕畫法的作畫過程。

查看全文

水彩畫書法運用綜述

抽象繪畫已有百年的歷史,在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已成為西方國家的主流藝術。其中著名的“抽象表現主義”、“行動畫派”都曾從書法藝術中獲得創意和靈感,形成一波又一波的藝術思潮。其中法國人喬治??馬提厄開創了西方“書法畫”,美國人馬克?托貝潛心研究中國書法創造了一種“白色的書寫法”,現代藝術大師波洛克則幾乎是對書法線條生命的展示。英國美術評論家赫伯特?里德在他的名著《現代繪畫簡史》中認為:“一個新的繪畫運動已經崛起,這個運動至少部分地是直接受到中國書法的啟示”。

在抽象繪畫中,法籍華人趙無極也曾學習過書法藝術,他以西方現代繪畫的形式和油畫的色彩技巧,參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意蘊,創造了色彩變幻、筆觸有力、富有韻律感和光感的新繪畫空間,被稱為西方現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最初的抽象水彩畫》是1913年康定斯基創作的最早的抽象水彩畫,也是現代非具象繪畫的最早范例。繪畫觀念的轉變使藝術家的思想變得更加自由、開放,推動了繪畫藝術的發展,豐富了藝術表達的形式。但是我國的抽象繪畫相對西方國家比較落后,在國內卻還是-fq相對陌生的藝術,在抽象繪畫中我們的大多數畫家還是他們的追隨者、模仿者。雖然我國八十年代以前是沒有抽象水彩畫的,但是我國抽象藝術存在已經很久遠,它寄居、隱藏在若干領域如:園林建筑和書畫作品中,其中書法是最高層面。藝術是特定時代的特殊產物,每一個時代的相應環境下就會有什么樣的藝術作品產生。當代社會是開放、多元性的,人的生活方式輕松、隨意,強調人自身的個性。在藝術作品中越來越重視創新、強調視覺效果或人文情懷。歷史上的仰韶彩陶、魏晉書法、唐詩宋詞,都是那個時代的精品,但是現在我們后人無法超越和再創造的。我們的任務是把他們傳承下來,吸取精華然后打造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接觸后,在文藝的各各領域都發生了變化,產生了豐富多彩的當代藝術。但書法藝術的當代性相比其他藝術來說,發展的相對緩慢。從外因來看是因為西方沒有這種藝術,對高深的中國傳統文化了解的也不夠,無法領會書法藝術之美,所以書法藝術還只是在亞洲一些國家受到人們的喜愛。從我們自身來說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太深,文人似乎不屑與當代藝術接軌,認為書法就應該是傳統的好,排斥當代流行書風和當代藝術,固守著文人的精神家園。當然,從傳統文化的繼承這一方面來說,這是值得我們尊重的。但是對于從事當代藝術創作的藝術家的角度來看,應該有百花齊放的藝術觀念和敢于打破傳統的勇氣。

中國的漢字從早期的象形文字,然后又逐漸抽象,以至離開了客觀物象的具體特征,發展成為有純符號性質的現代文字,幾千年的發展和演變過程凝結了前人的高度智慧,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理論和美學體系。由于這樣的原因在中國一直就有“書畫同源”之說,也正是由于漢字與圖形的緊密淵源關系,中國的書法藝術才成為一種具有深厚美學傳統的藝術。書法藝術中的筆法、結字、章法等要素和繪畫藝術中的原則有很多的相通性,而且書法本身也是一種非常高度的抽象藝術。水彩畫雖然是從西方傳過來的繪畫藝術,但是水彩畫具有中國傳統美學的審美特性。清新、明快和上水色交融的特殊效果產生不同的韻味,本身是非常適合作為抽象繪畫的一種表達方式。水彩畫與中國傳統書畫在審美和表達上有一些相通之處,在國內又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加上書法本身是最高層面的抽象藝術,和水彩畫結合創作出來的抽象水彩畫一定能取得成功。

相信跨邊界的探求是必要的,也是極有意義的。藝術上的一切進步都是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創新來實現的,縱觀中西方美術史,每一種風格流派的形成和每一個藝術大師的成就大多都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的。藝術不能脫離傳統,也要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符合當代社會標準的藝術,才能更好的推動藝術的發展。當代藝術是全球政治、經濟、文化最直接的表現形式,是競爭的主要戰場,我們不能固步自封的只講究傳統,要用當代的眼光來審視我們的傳統。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豐厚的資源可以供我們去參考和借鑒。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和利用書法藝術,把書法藝術的一些元素應用到當代抽象水彩畫的創作中,找到兩種藝術結合和表達的最佳方式,探索一種嶄新的藝術表達形式,創作出具有中國書法意味的抽象水彩畫,從而推動中國抽象水彩畫的發展,把書法藝術融入到當代美術潮流中。

查看全文

水彩畫藝術創作論文

摘要:茶畫的人文色彩和藝術化色彩,都是具體影響茶畫藝術風格的重要內涵,所以精準理解茶畫藝術中所具有的綜合風格,將從本質上為我們了解傳統茶文化的發展狀況提供實質性支撐。本文擬從尋找茶畫藝術的真諦,即茶文化的藝術化詮釋入手,結合茶畫風格的本質與內涵,也就是文化與藝術的層次化詮釋理解,從而探究從茶畫風格藝術的水彩畫創作思路。

關鍵詞:茶畫風格;水彩畫藝術;創作價值;文化傳承;藝術體系

茶畫藝術是整個茶文化體系的重要內容,成熟而完善的茶畫藝術中,不僅向我們展示的是一種成熟而系統化文化內涵,同時更重要的是其中也將系統化的藝術思維和精神理念融入其中,從而賦予了茶畫藝術更為濃厚和成熟的精神內涵。

1尋找茶畫藝術的真諦:茶文化的藝術化詮釋

理解茶畫藝術的基礎是對其背后的茶文化體系形成深層次理解。因此,如果我們對茶文化的具體內涵特征形成全面了解及感知,不難看到,茶文化的多樣化內涵,除了具體的物質元素外,還有相應的藝術表現機制。尤其是在今天,茶文化的價值理念被大眾所具體認可,所以合適的茶文化元素對于我們當前更好理解茶畫藝術提供了有效支撐。1.1茶畫藝術的基礎是藝術。通過分析傳統茶畫藝術產生的歷史背景,看出茶畫藝術更多是對茶文化的藝術表現,所以厚重的茶文化,可以在整個茶文化體系中得以表現。就茶畫藝術的實質性表現看,文人是其創造主力。因此,在經典的茶畫中,它解釋和表達了茶文化的綜合觀念。實際上對整個茶畫藝術來說,其全面的闡釋了人文色彩。當然,茶畫藝術的基礎實質是以茶和茶文化等為主要繪畫素材的藝術體系。1.2茶畫藝術的核心是文化。中國傳統的茶畫藝術不僅是一種藝術風格,更是一種文化形式的全面傳承與創新突破,通過將優秀的茶畫藝術作品與文化體系相結合,我們可以認識到茶畫藝術是以精湛的繪畫技藝為基礎和前提的。我們可以從茶畫藝術中,深刻而全面的感受和理解具體的藝術意境和人文底蘊,這是我們對整個茶畫藝術形成核心認知的基礎。傳統茶畫藝術作為茶文化的載體,以其獨特的藝術和文化表現力,為我們認知茶文化,提供了重要載體。濃郁的茶文化不僅是茶畫創作的前提,也通過其中所蘊含的精神理念為茶畫的品質塑造提,供了必要的支撐。1.3茶畫藝術的關鍵是美學。“文化自信”的今天,在傳統的藝術體系中,找到合理的情感也就發展為我們認識和利用傳統文化的關鍵。茶畫藝術作為茶文化體系的核心,其中表達的既是藝術體系,也是茶文化的風格展示。尤其是茶畫藝術的人文屬性,加上其獨特的創作風格,其中包含和詮釋了諸多極具特色的美學特征。

2茶畫風格的本質與內涵:文化與藝術的層次化詮釋

查看全文

水彩畫中的水墨情趣探討論文

摘要:水彩畫進入中國后,由于受西方水彩畫的影響,中國的水墨畫的發展出現了西方水彩畫的痕跡,水彩畫中的以色破色,色墨結合,色墨相融的水彩技法在畫水墨畫中被運用了,水彩畫和中國水墨畫的用色,用水,用墨的接近,有些中國畫家便把水彩畫水色鮮艷的效果引用于水墨畫之中,色彩艷麗,趣味清新,變幻豐富是水彩畫獨有的特色。

關鍵詞:水彩畫;水墨畫;自然主義;氣品和氣韻

水彩的生命,是作者在體現自身的靈魂,抒發自身感悟,意境思想,構圖,輪廓,調子在一幅畫中的人生思索,是直覺的智慧思維的挖掘再現,那樣的話,作者的整個意圖便立現于畫幅之中了,那么內容和形式之中流動著筆法的清新抒情,水彩作品產生了,成了游離于思想和意境之間的文字了,因此,我們對水彩藝術的了解和理解應該從水彩藝術的發展來說起了。水彩是什么,緣起何時?便成了我們要思索的問題了。水彩畫始于十五世紀的歐洲,是拿水彩畫顏料和水質媒介調和比例分配來溶解顏料形成的繪畫形式,在發展中形成了與其他畫種截然不同的技法,同時隨著社會科學的進步,光色的運用及素描光影等造型因素的結合,使畫面充分發揮了水的作用,形成了獨特的審美趣味。在西畫中,與大家都熟悉的油畫,粉畫存在較大的區別,油畫有油畫顏料和油畫布,粉畫有粉畫顏料和粉畫紙,而水彩畫亦有水彩顏料和水彩紙,每一個畫種,都有它存在于畫法上的特定的技法和特有的工具,體現著每一個畫種特有的筆法筆力趣味,各自的藝術語言。18世紀的英國工業革命帶來了近代水彩畫的繁榮,19世紀末才由西方傳入中國。在世界各國中,描畫水彩最早的國家是英國,因此在英國產生了大量的水彩畫家,如透納,格爾丁等。描寫大膽的色彩變化,展現了寫意的印象水彩畫,這樣,水彩畫便展現了水,墨,色之間相互影響滲透靈動酣暢的融合,渲染效果了。水彩畫畫面明亮、輕快、顏色純凈、用色透明、用筆肯定。不必要的修改都會使畫面減損水彩畫的光輝。水彩畫的水與色的完美結合,更能突顯出絕妙的藝術境界。水彩最重要的就是水和色,強調以水為脈,以色為魂,以光為神,以心為本,水和水交融,色與色的滲透,光與影的變幻,于是便形成了水彩畫語言的獨到之處。水彩畫進入中國后,由于受西方水彩畫的影響,中國的水墨畫的發展出現了西方水彩畫的痕跡,水彩畫中的以色破色,色墨結合,色墨相融的水彩技法在畫水墨畫中被運用了,水彩畫和中國水墨畫的用色,用水,用墨的接近,有些中國畫家便把水彩畫水色鮮艷的效果引用于水墨畫之中,因此在近代眾多的中國畫的名家中,像任伯年,吳昌碩,齊百石,黃賓虹他們的作品都融入了西方水彩畫的技法和效果元素,來增加水墨畫的表現力和水墨,色彩的交相輝映。水彩畫的筆力涌現,也是通過其特有的線條筆法來顯現詮釋的,水彩畫的生命,是需要畫家像中國水墨畫那樣體現出筆法中的筆力工夫,融化情感和自然于繪畫的作品之中,通過長期習練“搜盡奇峰打草稿”練就的胸中丘豁撒于筆端,淌于紙上,成就畫家的筆力和氣品,在水與色的流淌流動中,駕馭筆觸描寫的痕跡,不論是畫樹,畫山,畫巖石,畫花草都是色與色相互相連而成為一個整體,因此水彩畫的許多地方,有國畫的寫法,國畫上的筆力和氣品,水彩畫中也有體現。我們的國畫中的沒骨法,就和水彩表現沒有什么區別,有時在表現水彩畫中的具體物象時,我們同樣可用國畫線條來刻畫,總之,水彩畫在水和顏色,在色與色之間,可以渲染、融合、混暈中,靠畫者手中筆法筆力,消融成趣,顯出妙味,這是水彩畫在筆力技法上的特色,色彩艷麗,趣味清新,變幻豐富是水彩畫獨有的特色。

在風景中表現詩情畫意,是中國畫的又一項獨有,畫面體現詩意,是藝術家藝術思維和智慧的結晶,但是只在畫上題詩恐不能達意,通過繪畫幻境來描寫思潮,傳情達意,直抒旨意,應是繪畫精華所在,筆法所指,筆力盡現,涌現氣品和氣韻。所謂氣品和氣韻,是一副畫中詩意的結晶體,于畫中,觀森嚴幽妙神境。在向西方學習西洋水彩畫的基礎上融進了本民族的精髓,積水墨技法與西洋光色關系為一體,從而使水彩畫更加豐富多樣,如老一輩水彩畫家吳冠中、李劍晨、崔豫章等大師的作品。水彩畫很精致,竭力追求光色關系與質感,中國水彩畫在這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公務員之家

西方的風景寫生在十七世紀萌芽,英國的水彩畫家,也長于風景描寫,在大自然面前,這些自然主義畫家,大量表達自然風景的瀑布,溪流,斷壁,橋梁,植物,云霧,海水,巖石。把前人那些生硬的摹寫拋諸腦后了,更加注重研究自然,師法自然,水彩畫用透明的水溶性顏料來描寫事物,在畫時要充分利用透明性來表現事物的趣味,水彩畫善于表現風云即逝的景物,畫面朦朧,變化莫測,顏色層層疊加也能透其靈氣,這種靈氣尤其如山澗源頭活水透徹純凈,一塵不染。水彩畫是用色和水相混合,互為滲透,生生不息,加入光與影的跳躍,起伏變化。再加上水彩畫采用毛筆沾水,水色酣暢,自由隨意的描寫事物,用筆的緩與急、重與輕、干與濕、動與靜、正與奇等對比,大筆揮灑,力求準、穩、狠,飄逸灑脫、自由豐富。用筆概括、準確、簡練,盡力呈現一種超脫。又能彰現筆力與筆痕的妙味,所以水彩畫和國畫很相似,水彩畫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人、性、意上都得到了充分發揮。從單一情趣,到具有豐富的表現力,無疑是擴大了水彩畫的創作空間,拓展了視野,中國是水、墨、彩的最好衍生地,水彩畫和中國畫發展到今天,各種技法的應用也不再那么的涇渭分明了。

查看全文

水彩畫中的水墨情趣分析論文

摘要:水彩畫進入中國后,由于受西方水彩畫的影響,中國的水墨畫的發展出現了西方水彩畫的痕跡,水彩畫中的以色破色,色墨結合,色墨相融的水彩技法在畫水墨畫中被運用了,水彩畫和中國水墨畫的用色,用水,用墨的接近,有些中國畫家便把水彩畫水色鮮艷的效果引用于水墨畫之中,色彩艷麗,趣味清新,變幻豐富是水彩畫獨有的特色。

關鍵詞:水彩畫;水墨畫;自然主義;氣品和氣韻

水彩的生命,是作者在體現自身的靈魂,抒發自身感悟,意境思想,構圖,輪廓,調子在一幅畫中的人生思索,是直覺的智慧思維的挖掘再現,那樣的話,作者的整個意圖便立現于畫幅之中了,那么內容和形式之中流動著筆法的清新抒情,水彩作品產生了,成了游離于思想和意境之間的文字了,因此,我們對水彩藝術的了解和理解應該從水彩藝術的發展來說起了。水彩是什么,緣起何時?便成了我們要思索的問題了。水彩畫始于十五世紀的歐洲,是拿水彩畫顏料和水質媒介調和比例分配來溶解顏料形成的繪畫形式,在發展中形成了與其他畫種截然不同的技法,同時隨著社會科學的進步,光色的運用及素描光影等造型因素的結合,使畫面充分發揮了水的作用,形成了獨特的審美趣味。在西畫中,與大家都熟悉的油畫,粉畫存在較大的區別,油畫有油畫顏料和油畫布,粉畫有粉畫顏料和粉畫紙,而水彩畫亦有水彩顏料和水彩紙,每一個畫種,都有它存在于畫法上的特定的技法和特有的工具,體現著每一個畫種特有的筆法筆力趣味,各自的藝術語言。18世紀的英國工業革命帶來了近代水彩畫的繁榮,19世紀末才由西方傳入中國。在世界各國中,描畫水彩最早的國家是英國,因此在英國產生了大量的水彩畫家,如透納,格爾丁等。描寫大膽的色彩變化,展現了寫意的印象水彩畫,這樣,水彩畫便展現了水,墨,色之間相互影響滲透靈動酣暢的融合,渲染效果了。水彩畫畫面明亮、輕快、顏色純凈、用色透明、用筆肯定。不必要的修改都會使畫面減損水彩畫的光輝。水彩畫的水與色的完美結合,更能突顯出絕妙的藝術境界。水彩最重要的就是水和色,強調以水為脈,以色為魂,以光為神,以心為本,水和水交融,色與色的滲透,光與影的變幻,于是便形成了水彩畫語言的獨到之處。水彩畫進入中國后,由于受西方水彩畫的影響,中國的水墨畫的發展出現了西方水彩畫的痕跡,水彩畫中的以色破色,色墨結合,色墨相融的水彩技法在畫水墨畫中被運用了,水彩畫和中國水墨畫的用色,用水,用墨的接近,有些中國畫家便把水彩畫水色鮮艷的效果引用于水墨畫之中,因此在近代眾多的中國畫的名家中,像任伯年,吳昌碩,齊百石,黃賓虹他們的作品都融入了西方水彩畫的技法和效果元素,來增加水墨畫的表現力和水墨,色彩的交相輝映。水彩畫的筆力涌現,也是通過其特有的線條筆法來顯現詮釋的,水彩畫的生命,是需要畫家像中國水墨畫那樣體現出筆法中的筆力工夫,融化情感和自然于繪畫的作品之中,通過長期習練“搜盡奇峰打草稿”練就的胸中丘豁撒于筆端,淌于紙上,成就畫家的筆力和氣品,在水與色的流淌流動中,駕馭筆觸描寫的痕跡,不論是畫樹,畫山,畫巖石,畫花草都是色與色相互相連而成為一個整體,因此水彩畫的許多地方,有國畫的寫法,國畫上的筆力和氣品,水彩畫中也有體現。我們的國畫中的沒骨法,就和水彩表現沒有什么區別,有時在表現水彩畫中的具體物象時,我們同樣可用國畫線條來刻畫,總之,水彩畫在水和顏色,在色與色之間,可以渲染、融合、混暈中,靠畫者手中筆法筆力,消融成趣,顯出妙味,這是水彩畫在筆力技法上的特色,色彩艷麗,趣味清新,變幻豐富是水彩畫獨有的特色。

在風景中表現詩情畫意,是中國畫的又一項獨有,畫面體現詩意,是藝術家藝術思維和智慧的結晶,但是只在畫上題詩恐不能達意,通過繪畫幻境來描寫思潮,傳情達意,直抒旨意,應是繪畫精華所在,筆法所指,筆力盡現,涌現氣品和氣韻。所謂氣品和氣韻,是一副畫中詩意的結晶體,于畫中,觀森嚴幽妙神境。在向西方學習西洋水彩畫的基礎上融進了本民族的精髓,積水墨技法與西洋光色關系為一體,從而使水彩畫更加豐富多樣,如老一輩水彩畫家吳冠中、李劍晨、崔豫章等大師的作品。水彩畫很精致,竭力追求光色關系與質感,中國水彩畫在這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

西方的風景寫生在十七世紀萌芽,英國的水彩畫家,也長于風景描寫,在大自然面前,這些自然主義畫家,大量表達自然風景的瀑布,溪流,斷壁,橋梁,植物,云霧,海水,巖石。把前人那些生硬的摹寫拋諸腦后了,更加注重研究自然,師法自然,水彩畫用透明的水溶性顏料來描寫事物,在畫時要充分利用透明性來表現事物的趣味,水彩畫善于表現風云即逝的景物,畫面朦朧,變化莫測,顏色層層疊加也能透其靈氣,這種靈氣尤其如山澗源頭活水透徹純凈,一塵不染。水彩畫是用色和水相混合,互為滲透,生生不息,加入光與影的跳躍,起伏變化。再加上水彩畫采用毛筆沾水,水色酣暢,自由隨意的描寫事物,用筆的緩與急、重與輕、干與濕、動與靜、正與奇等對比,大筆揮灑,力求準、穩、狠,飄逸灑脫、自由豐富。用筆概括、準確、簡練,盡力呈現一種超脫。又能彰現筆力與筆痕的妙味,所以水彩畫和國畫很相似,水彩畫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人、性、意上都得到了充分發揮。從單一情趣,到具有豐富的表現力,無疑是擴大了水彩畫的創作空間,拓展了視野,中國是水、墨、彩的最好衍生地,水彩畫和中國畫發展到今天,各種技法的應用也不再那么的涇渭分明了。

查看全文

水彩畫創造性思維論文

摘要:水彩畫創作要在真正意義上振興,需要大家正確認識水彩畫的發展史,改變思想觀念。在此基礎上,水彩畫創作還要注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為創造性思維是衡量畫家藝術修養和各個方面能力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水彩畫發展史創作創造性思維

水彩畫在中國的歷史不長,到目前為止也不過百余年時間,但由于該畫種與中國含蓄瀟灑的審美心理相吻合而很快落地生根。中國水彩畫至今經歷了幾代畫家的艱辛探索與努力,從而獲得了現在多方并存、繁榮發展的局面。從目前中國水彩畫創作作品展示的內容和畫家創作心態來看,在藝術觀念和創作行為上有四個方面的傾向:一是繼承英國水彩畫傳統基礎上不斷拓展與創新。二是汲取中華藝術的精華,在創作的作品中有較強的民族文化意識和中國水墨畫的表現形式。三是注重藝術本身的探究,作品內容和作品表達形式與手段有現代前衛的藝術創作傾向。四是純粹的自我意識或浮躁的狂熱創作傾向。近二十年中國水彩畫的創作發展很快,但有許多畫家把注意力放在了對水彩畫單純技法的研究上,沉迷于對水彩畫技法所特有的明快、輕柔和流暢的玩味上,導致了水彩畫創作中存在不理想的狀況。多年來,中國水彩藝術作品是以小品形式出現的,很少有思想深刻、藝術感染力強的力作出現。久而久之,不少水彩畫家也就自認為水彩畫創作是以靜物、風景和人物寫生為主,談及創作也是相對意義上的創作。由于這種思維的存在,導致了一些奇怪現象,其一,認為水彩畫不適合創作,不適合表現思想深刻的大型作品;其二,創作就是抄照片;其三,使越來越多的水彩畫的初學者,陷入到技法的框框中,熱衷于表現效果的處理。水彩畫創作要擺脫這些奇怪現象,從真正意義上的振興,筆者認為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正確認識水彩畫的發展史,改變思想觀念;二是注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一、正確認識水彩畫的發展史

西洋近代水彩畫始于16世紀。從德國繪畫巨匠丟勒起,他善用水彩鋪底,以水粉描繪的方法畫動物、植物、風景;魯本斯運用明暗法畫水彩速寫;倫勃朗在素描上畫淡彩;18世紀和19世紀的法國畫家德拉克洛瓦、西班牙的戈雅,也都用水彩畫工具材料作過詩意濃郁的風景或肖像畫等等。對這一時期的大師們從事水彩畫的狀態和作品作分析,就不難看出:(一)畫水彩是業余性的,花費時間少;(二)畫面內容多是速寫性的風景、靜物、肖像等,沒有主題性創作,是為油畫創作而作的草圖;(三)用水彩畫工具材料,表現油畫創作所要的模擬效果;(四)畫幅小;(五)輕視水彩畫語言,重視油畫語言,因此水彩畫也未能在這一時期成為一個獨立畫種。

到19世紀,水彩畫在英國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畫種,得力于一批水彩畫家的努力。他們認識到了水彩與眾不同的藝術效果,同時在創作中對工具材料更新,形成了一套水彩畫創作技法,使得水彩畫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涌現出了如泰納、康斯泰勃爾、波寧頓等等—大批著名的水彩畫家。但水彩畫始終未能與油畫平起平坐,當時的畫家偏愛油畫的審美價值和版畫的經濟價值而對水彩畫存有偏見。這對水彩畫的發展產生了消極的影響,以致在19世紀以后,雖然英國畫水彩畫的畫家增多,但專注于畫水彩畫的畫家卻不多。許多畫家從事油畫、版畫、壁畫創作,兼畫水彩畫,難免會影響水彩畫的藝術質量,表現為題材狹小,以風景為主,缺乏主題性創作,未能認識和發揮水彩畫的社會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