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骨骨折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0 04:25:4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鎖骨骨折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鎖骨骨折

鎖骨骨折治療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男70例,女20例;年齡19~70歲,平均38歲;左側45例,右側45例;受傷原因:車禍傷30例,摔傷50例,砸傷9例,刀砍傷1例;新鮮閉合性骨折81例,開放性骨折9例;骨折類型:粉碎性骨折70例,斜行骨折12例,橫行骨折8例。所有患者6h內行急診手術。

1.2手術方法

采用克氏針髓腔內固定手術治療,沿鎖骨前緣做橫切口,充分顯露骨折端,如果喙鎖韌帶有斷裂,先于斷端預置縫線備用,將骨碎塊骨膜有限剝離,用鋼絲環扎固定較大的碎骨塊。挑直徑2.0~2.5mm克氏針先穿入外側段髓腔,向外后方鉆穿肩峰及皮膚,復位骨折后用鉗固定,克氏針再穿入內側段髓腔5cm左右,并從前方骨皮質穿出少許,結扎韌帶縫線。活動肩關節檢查骨折端的穩定性,克氏針尾部盡量靠近肩峰折彎,向下旋轉深埋于皮下軟組織中,防止克氏針滑移。針尾的處理方法有3種:針尾留于肩峰端、針尾留于胸骨端、針尾同時分別留于胸骨端和肩峰端。術后無需外固定保持挺胸位即可。給予抗感染治療,根據切口皮片引流量,術后24~48h酌情拔除皮片,術后10d拆線。

2結果

查看全文

鎖骨遠端骨折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觀察應用AO/ASIF鎖骨鉤鋼板對TossyⅡ型肩鎖關節脫位和NeerⅠ型鎖骨遠端骨折進行切開復位固定手術的治療效果。方法對2002年2月~2005年1月我科共收治68例急性鎖骨遠端骨折和肩鎖關節脫位的病人行手術治療,術后隨訪3~27個月。結果術后采用Lazzcano標準評定患者術后的功能。本組68例患者中,優66例,良2例,未發生鎖骨下神經、血管損傷,術后無感染,內固定無松動及脫出,無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現象,X線片顯示鎖骨骨折全部愈合,肩鎖關節無再脫位發生,2個月左右可行無痛自由活動。結論鎖骨鉤鋼板利用杠桿原理和鋼板自身的強度對抗胸鎖乳突肌的牽引力,可以避免內固定物體的松動脫出,由于術中不損傷肩鎖關節面,能夠避免或減少克氏針固定等經關節手術所造成的繼發性創傷骨關節炎,該方法創傷小、固定牢固,能早期活動肩關節,是治療鎖骨遠端骨折和肩鎖關節脫位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鎖骨鉤鋼板;鎖骨遠端骨折;肩鎖關節脫位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therapeuticefficacyofusingAO/ASIFcollar-bonehooknickelcladwhilecarringoutORIFoperationtoTossyⅡtypeacromioclaviculardislocationandNeerⅠtypedistalendofcollarbonefracture.Methods68casesofcollar-bonefractureacceptedbyourdepartmentfromFebruaryof2002toJanuaryof2005werecarriedouttheCRIFoperationusingcollar-bonehooknickelclad.Thesepatientswerefollowedupfor3~27monthsafteroperation.ResultsAdoptLazzcanostandardtoevaluatethepatient’sfunctionaftertheoperation.68casesincludingexcellent66andgood2havenoinjuryofsubclaviannerveandbloodvessel,infection,looseandprolapseofinternalfixationdevicesandfracturedisunionandmalunion.X-rayshowscollar-bonefractureshealingcompletelyandhavingnoacromioclaviculardislocation.Thepatientscangetpainlessfree-running.ConclusionCollar-bonehooknickelcladutilizestheleverprincipleandtheintensityofnickelcladitselftoopposethetractionforceofsternomastoidmuscleandavoidprolapse.Asnotdamagingtheacromioclavicularfacet,itcanavoidandreducethetraumaticarthritiscausedbydevicessuchasKirschnerwireect.Thismethodcharacterizedbylittlewound,fixationfirmlyandmovingthejointearlyisaeffectivemethodtocuredistalcollarbonefractureandacromioclaviculardislocation.

【Keywords】collar-bonehooknickelclad;distalcollarbonefracture;acromioclaviculardislocation

鎖骨遠端骨折及肩鎖關節脫位往往伴有喙鎖韌帶及肩鎖韌帶的斷裂,造成鎖骨遠端向上向后移動,此類骨折脫位臨床上較為多見,根據鎖骨鉤鋼板的設計符合肩鎖關節局部解剖特點和生物力學特性,我院近3年來用鎖骨鉤鋼板治療鎖骨遠端骨折和肩鎖關節脫位。臨床實踐表明此方法固定牢固,患者能早期活動肩關節,避免出現內固定松動、骨折、脫位、移位等并發癥。

1資料與方法

查看全文

鎖骨粉碎性骨折探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鎖骨粉碎性骨折開放復位鋼板鋼絲固定鎳鈦合金環抱器

論文摘要目的:采用開放復位鋼板或加鋼絲固定以及鎳鈦合金環抱器治療鎖骨粉碎性骨折的療效。方法:鎖骨粉碎性骨折患者44例隨機分為兩組,A組16例,采用開放復位鋼板或加鋼絲固定治療;B組28例,采用鎳鈦合金環抱器治療。結果:A組優良率93.8%,B組優良率為96.4%。結論:采用開放復位鋼板或加鋼絲固定以及鎳鈦合金環抱器治療鎖骨粉碎性骨折,療效滿意。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0~2004年共收治44例鎖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男30例,女14例,年齡17~68歲,平均49.2歲。其中左側骨折20例,右側骨折24例;中1/3骨折33例,中外1/3骨折11例;Neer分型均為Ⅲ型。骨折類型:粉碎性骨折(重度),均為閉合性骨折,新鮮骨折38例,陳舊骨折6例,均無鎖骨下神經損傷。

隨機分為兩組,A組16例,采用開放復位鋼板或加鋼絲固定治療;B組28例,采用鎳鈦合金環抱器治療。

查看全文

重建鋼板治療鎖骨骨折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分析重建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骨折的臨床療效。方法2001年9月至2006年9月,采用重建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骨折52例。結果全部患者獲得隨訪,隨訪時間8~14個月,平均11個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時間6個月。結論重建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骨折,固定牢固,操作簡單,能減少并發癥并獲得較好療效。【關鍵詞】鎖骨骨折;重建鋼板;內固定自2001年9月至2006年9月,我院采用重建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骨折52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1臨床資料1.1一般資料本組52例,男41例,女11例;年齡20~52歲,平均38.5歲。致傷原因:車禍傷38例,墜落傷10例,他人打傷4例。其中粉碎性骨折47例,橫形及斜形骨折5例。無開放性及神經血管損傷。1.2治療方法全部病例選用臂叢加頸叢麻醉,患者仰臥位,患肩墊高。沿鎖骨方向作長約6~8cm切口,逐層切開至鎖骨斷端。清除斷端瘀血及凝血塊。盡量保留骨塊上的骨膜和軟組織,先以螺釘將大的骨塊固定于骨折遠近端。小的骨塊以鋼絲或10可吸收縫線臨時固定。復位后,將重建鋼板仔細塑形與鎖骨服帖,放于鎖骨上方或前方固定,骨折遠近段至少3枚螺釘固定。去除臨時固定的鋼絲或可吸收縫線。手術時間40~80min,平均55min。1.3術后處理術后前臂吊帶固定1~2周,術后次日行手腕功能鍛煉,2~3周后行肩關節功能鍛煉。2結果所有患者獲得隨訪,隨訪時間8~14個月,平均11個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時間6個月。無骨不愈合、畸形愈合。無鋼板螺釘松動、斷裂。無肩關節功能障礙、疼痛等并發癥。3討論3.1傳統方法治療鎖骨骨折的不足因鎖骨的特殊解剖特點,以手法復位“8”字鎖骨繃帶或石膏外固定,復位困難,易導致畸形愈合,局部隆起,患肩外展上舉受限。且部分患者難以忍受較長時間的外固定。以往鎖骨骨折多采用克氏針、鋼絲固定。因克氏針不能控制旋轉,易松動、滑脫,骨折塊分離,導致畸形愈合或骨不連。且克氏針針尾常常刺激皮膚產生疼痛,影響睡眠。部分退釘刺破皮膚造成釘道感染。對于粉碎性骨折,固定不牢靠,鋼絲捆扎影響骨折端血運,不能早期功能鍛煉,致肩關節功能障礙。近年來有較多報道應用鈦合金環抱器固定治療鎖骨骨折。價格昂貴是其缺點之一,另外還需廣泛剝離,至少骨折端的一側須兩齒固定,這就限制了在粉碎性骨折中的應用,多數情況環抱器無法與骨面完全服帖,其實達不到牢固固定的效果。且有些病例骨痂過度生長包繞環抱器致使取出困難[1]。3.2重建鋼板內固定的優點a)重建鋼板除具備一般鋼板能在其長的XY軸上扭轉和RS軸上的彎曲外,還可以在短的PQ軸上彎曲[2]。這樣,術中可以將其任意折彎、塑形,使其與鎖骨服帖;b)固定牢固,使骨折更易達到解剖復位,防止骨折旋轉、分離,利于骨折愈合。避免了骨折畸形愈合、骨不連等的發生;c)可以早期功能鍛煉,提高生活質量,防止了肩關節制動導致的廢用性肌肉萎縮、肩關節功能障礙等并發癥;d)相對鎖骨解剖鋼板、鈦合金記憶環抱器,價格便宜,易于推廣應用。3.3注意事項a)術中要仔細塑形,使重建鋼板與鎖骨服帖,防止鋼板與鎖骨出現偏差致內固定失效;b)術中盡量保留碎骨塊上的骨膜及軟組織,防止骨塊缺血壞死、吸收致骨不連;c)鉆孔時,鉆頭加用限位器,并以骨膜剝離器于鉆孔對側保護,防止損傷鎖骨下血管、神經;d)對于粉碎性骨折,較大骨塊以螺釘固定于骨折遠近端。小的骨塊可先以鋼絲或可吸收縫線捆扎固定,鋼板螺釘固定后再抽出鋼絲;e)鎖骨遠端骨折,特別是合并喙鎖韌帶及肩鎖韌帶損傷者,應選用鉤鋼板固定;f)與其他部位鋼板固定一樣,重建鋼板也會因應力遮擋效應而導致骨皮質的薄弱,故內固定取出后,患肩仍應避免立即負重。總之,重建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骨折操作簡單,固定牢固,可以早期功能鍛煉,減少并發癥并獲得較好療效。【參考文獻】[1]劉曉初,蔡拉加,林秋喜.斯氏針內固定治療成人鎖骨骨折[J].實用骨科雜志,2006,12(2):149150.[2]陳貞庚,林榮標,鐘捷.重建鋼板與克氏針內固定治療鎖骨骨折比較[J].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3,18(4):277.

查看全文

重建鋼板治療鎖骨骨折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重建鋼板內固定鎖骨骨折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鎖骨骨折的治療方法。方法:臨床治療80例,均采用重建鋼板內固定,其中輔以粗絲線或細鋼絲內捆扎固定16例,取自體髂骨植骨15例。結果:隨訪6~36個月,平均12.6個月,術后X線片檢查顯示骨折均為解剖復位,合并肩鎖關節脫位者均已復位,內固定物無松動、變形、斷裂,無術后再發骨折移位,無骨折延遲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術后12~27天,肩關節活動基本正常。結論:重建鋼板內固定鎖骨骨折,操作簡單、固定牢靠,可以早期活動肩關節,肩關節功能恢復快,治療效果滿意。

鎖骨骨折是常見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治療方法有多種[1]。我院骨科2000年1月~2006年8月共收治鎖骨骨折128例,其中有80例行骨折切開復位、重建鋼板內固定手術治療,經臨床觀察,效果良好,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本組80例,男54例,女26例;年齡7~62歲,平均34.7歲。新鮮骨折69例,陳舊性骨折10例,骨折不愈合1例。閉合性骨折79例,開放性骨折1例。橫行骨折25例,斜行骨折16例,粉碎性骨折39例。中內1/3處骨折2例,中1/3處骨折12例,中外1/3處骨折58例,遠端骨折8例。不合并肩鎖關節脫位77例,合并肩鎖關節脫位3例。

手術方法:術前1~2小時內使用抗生素,采用頸叢麻醉或全身麻醉,仰臥位,墊高患肩,頭偏向健側,術區消毒、鋪巾,于鎖骨上緣做橫弧形切口,長4~9cm,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顯示骨折斷端,盡量少剝離骨膜組織。為橫行或斜行骨折直接行骨折復位;若為粉碎性骨折,應先將骨折碎片整復,并用粗絲線或細鋼絲捆扎固定于骨折近端或遠端,再行骨折復位。鎖骨遠端骨折使用小“T”型鋼板,予以塑型后橫臂貼附于鎖骨遠端,縱臂貼附于鎖骨近端上方,再擰入螺絲釘做內固定;合并肩鎖關節脫位或喙鎖韌帶斷裂者,應使用點式復位鉗輔以臨時固定,并配合使用拉力螺釘從鎖骨上方擰入喙突中行拉力固定,有肩鎖、喙鎖韌帶斷裂的應同時予以修復。其余部位骨折均用直形或“S”形鋼板,塑型后貼附于鎖骨上方。陳舊性骨折和骨折不愈合病例均植入自體髂骨,粉碎性骨折中4例植入自體髂骨。骨折碎片較多且較長者輔以粗絲線或細鋼絲捆扎固定16例。開放性骨折1例,術中使用3%過氧化氫和生理鹽水沖洗術區,術后使用抗生素7天,其余病例術后使用抗生素3~4天。合并肩鎖關節脫位和肩鎖、喙鎖韌帶斷裂病例,術后頸腕吊帶保護患肢,7天后行肩關節功能訓練,6周行旋轉動作;其余病例術后1天開始行肩關節功能訓練。

查看全文

AO鎖骨鉤鋼板對關節脫位應用論文

【論文關鍵詞】肩鎖關節;脫位;骨折;固定

【論文摘要】目的:觀察運用鎖骨鉤鋼板對肩鎖關節脫位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從2001年5月~2006年5月運用以上方法治療了20例肩鎖關節脫位的患者。平均年齡43歲,隨訪時間6~16個月(平均11個月)。結果:所有患者均獲得良好復位和固定。結論:鎖骨鉤鋼板是治療肩鎖關節脫位的一種可靠、值得推廣的方法。

肩鎖關節脫位臨床并不少見。對于AllmanⅡ~Ⅲ級脫位的治療,由于其肩鎖關節完全脫位,關節穩定裝置遭到破壞,需手術治療。目前較流行的方法是采用鎖骨鉤鋼板內固定,作者采用鎖骨鉤鋼板治療肩鎖關節完全脫位20例,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本組20例,男14例,女6例;左側8例,右側12例,年齡25~83歲,均為肩部撞擊傷所致肩鎖關節脫位,其中2例合并鎖骨遠端骨折。臨床表現為患肩腫脹,肩前外側畸形突出,壓痛明顯,肩部外展、上舉、前伸受限。X線示肩鎖關節脫位。

1.2手術材料:采用常州創生(產品名稱)肩鎖關節鉤鋼板,其外側端尖狀鉤,能插入固定于肩峰下,內側呈鋼板樣設計,固定于鎖骨上,鋼板長度一般根據需要選擇。

查看全文

肩胛盂骨折治療研究論文

【關鍵詞】肩胛盂骨折

肩胛盂損傷常由高能量的鈍性沖擊力造成,骨折約占全身骨折的0.1%,占肩胛骨骨折的10%[1],因多伴有較為嚴重的復合傷,肩胛盂骨折常被延遲診斷,使其治療更加復雜和困難。肩胛骨骨折處理不當可導致肩關節及上肢功能障礙。目前肩胛盂骨折的治療尚無統一的意見及方法,現就其分型、治療進展等方面作一綜述。

1肩胛盂及其周圍解剖

肩胛盂所在的肩胛骨是一塊不規則的三角形扁骨,前面稍凹,分二面三緣,背面被肩胛岡分為岡上窩和岡下窩,此處骨質較薄,無法放置內固定物。肩胛骨外側緣相對較厚,上緣骨質薄而短但有喙突加強,這三條骨脊稱為“三柱”[2],內側緣、外側緣和肩胛岡是放置內固定物的重要部位。肩胛頸狹窄,骨質薄弱,易骨折,其穩定性依靠三柱的完整性,單純保守治療易造成骨折畸形愈合。正常成年人中肩胛盂約3/4有7°(2°~12°)的后傾角,約1/4有2°~4°的前傾角。如果有畸形愈合超過這一生理范圍,可造成盂肱關節不穩定或脫位[3]。

肩胛骨是肩部懸吊復合體(SSSC)的一部分,通過鎖骨將上肢與中軸骨骼相連接,起始或附著于肩胛骨的18塊肌肉,為盂肱關節活動提供穩定的基礎[4]。其前方有臂叢、肩部血管、頭靜脈等;外側緣三邊孔、四邊孔,孔內有旋肩胛血管、腋神經、旋肱后血管通過;肩峰下有肩胛上神經血管,骨折移位或手術時極易損傷。正是由于有這樣的解剖關系,所以肩胛骨、肩胛盂骨折多伴有其他并發損傷,據文獻報道,80%~90%的肩胛骨骨折患者合并其他部位的損傷,平均合并損傷為3.9處,約50%的患者合并有胸部損傷,其中38%~44%伴有肋骨骨折,15%伴有頭部損傷,10%伴有脊柱損傷[5],66%的肩胛骨骨折患者合并前部關節盂軟骨唇骨折,且此類骨折合并神經損傷最常見[6]。故在處理此類病例時應全面查體,注意復合損傷,避免漏診。

2分型

查看全文

淺議外傷性氣胸的療效體會

【摘要】目的探討外傷性氣胸患者胸腔閉式引流安放的位置,提高治療效果。方法對我院收治的72例外傷性氣胸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72例患者經治療后均痊愈出院。結論腋中線第六或七肋間放置胸腔閉式引流治療外傷性氣胸,能減少患者肺部感染、肺不張等并發癥的發生,無需再次行胸腔閉式引流或胸腔穿刺,而且不會造成氣體的引流不暢。

【關鍵詞】外傷性氣胸;遲發性血胸;胸腔閉式引流

氣胸患者常規在前胸壁鎖骨中線第二肋間隙放置胸腔閉式引流[1],但因為遲發性血胸的發生,使放置于第二肋間的閉式引流管無法徹底將血胸引流干凈。而外傷性氣胸的患者發生遲發性血胸的比例很高,我們嘗試將外傷性氣胸患者按外傷性血氣胸處理,比較其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我院從2003年8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外傷性氣胸患者共計72例。外傷性氣胸的診斷以入院當時的CR檢查或CT檢查為準,排除當時發現有胸腔積液及需開胸手術的病例。其中,男性47人,女性25人,年齡從14~73歲,平均年齡48歲,其中伴有肋骨骨折的53例。

查看全文

產鉗助產術在護理管理的效果

〔摘要〕目的評價產鉗助產術強化護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助產術進行分娩的產婦396名,其中,2015年1—12月(184名)未進行強化管理;2016年1—12月(212名)進行強化管理。比較強化管理前后會陰損傷、產婦并發癥合計發生率,新生兒鎖骨骨折發生率、新生兒疾病發生率及胎頭娩出時間。結果2016年會陰損傷、產婦并發癥合計發生率低于2015年,2016年新生兒鎖骨骨折發生率、新生兒疾病發生率低于2015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016年胎頭娩出時間(8.1±3.0)min,長于2015年的(7.2±2.8)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強化管理后,新生兒、產婦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下降,同時避免胎頭過速娩出。

〔關鍵詞〕分娩;頭位難產;產鉗術;護理

分娩是一種胎兒從子宮內娩出的高風險的生理過程,在分娩過程中極易出現難產情況,此時便需要采用助產技術,以降低胎兒窒息等并發癥發生風險,改善母兒預后[1]。產鉗術是最常用的一種助產技術,但近年來關于其爭議越來越多,特別是隨著徒手轉胎等技術進步,產鉗術的適應證越來越狹窄,同時越來越多的報告顯示產鉗術可能增加產后出現等并發癥發生風險[2]。為進一步提高醫院的產前助產術應用水平,醫院嘗試進行強化管理,取得一定成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助產術進行分娩的產婦396名,其中,2015年1—12月(184名)未進行強化護理管理,年齡19~36歲,平均(26.4±1.2)歲;2016年1—12月(212名)進行強化護理管理,年齡20~39歲,平均(27.0±2.4)歲。

查看全文

舒適護理在骨科手術患者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舒適護理在骨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體會。方法選擇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骨科住院手術患者567例作為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選擇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骨科住院手術患者692例作為觀察組,采取舒適護理,包括環境舒適、生理舒適、心理舒適、社會舒適四個方面加強護理;兩組進行疼痛程度、止痛藥物、舒適度和滿意度的對照研究。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72h疼痛程度、使用止痛藥物、術后舒適度、滿意度比較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顯著性(均P<0.05)。結論把舒適護理運用于骨科術后疼痛的護理,是一種整體的、積極的選擇,補充和完善了整體護理的內涵,提高了護士的綜合素質,提高了護理質量。

關鍵詞:舒適護理;疼痛;骨科舒適

護理是通過對護理措施的一種整體性、個性化性、創造性、有效性的干預,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會交往等方面達到愉快的狀態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使患者身心處于最佳狀態,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療,減少并發癥,早日康復[1]。骨科患者術前、術后疼痛劇烈,而疼痛與焦慮程度呈正相關。疼痛、焦慮等因素又直接影響患者的心率、血壓、術后功能鍛煉及康復等[2]。為減少骨科患者并發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我院骨科2016年1月起對住院骨科手術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并與2014-2015年收住入院的骨科患者實施的常規護理對照進行疼痛程度、止痛藥物、舒適度、滿意度的研究,效果滿意,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觀察組:選擇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骨科住院手術患者692例采取舒適護理,其中男437例,女255例;年齡10~77歲,中位年齡(43.69±33.05)歲;住院天數7-200天;掌骨骨折28例,尺、橈骨骨折71例,肱骨骨折66例,鎖骨骨折17例,股骨粗隆間骨折61例,脛腓骨骨折77例,股骨頸骨折92例,脛骨平臺骨折39例,股骨干骨折77例,骨盆骨折38例,髖關節置換39例,膝關節置換37例,腰椎骨折39例,截肢11例。對照組:選擇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骨科住院手術患者567例采取常規護理,其中男395例,女172例,;年齡11~77歲,中位年齡(44.25±32.68)歲;住院天數5-198天;掌骨骨折24例,尺、橈骨骨折66例,肱骨骨折58例,鎖骨骨折14例,股骨粗隆間骨折53例,脛腓骨骨折75例,股骨頸骨折57例,脛骨平臺骨折38例,股骨干骨折55例,骨盆骨折20例,髖關節置換33例,膝關節置換27例,腰椎骨折37例,截肢10例。兩組患者均能進行有效語言溝通,無嚴重內科并發癥。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種、病情嚴重程度、麻醉和手術方式、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兩組均采取一般護理①病區環境整潔,通風與光線良好;②密切觀察病情,注意傷口有無紅、腫、熱及滲出現象,患處包扎松緊適度,防止末梢血運障礙;③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態度熱情、和藹。④保持舒適的體位,術后患者采用健側臥位或平臥位,抬高患肢;患者站立時用前臂吊帶屈肘位吊起患肢,以促進患肢血運循環,減輕腫脹,緩解疼痛[1]。1.2.2觀察組從環境舒適、生理舒適、心理舒適、社會舒適四個方面加強護理。1.2.2.1環境舒適護理制定嚴格的探視制度,午休和夜間休息時間謝絕探視,盡可能減少噪音,創造安靜的休息環境。1.2.2.2生理舒適護理每天為病人打掃衛生,給需要的病人床上擦身、洗頭等護理,病區內備用指甲剪、針線、一次性剃須刀等生活需用品;指導患者采用聽音樂、看報紙、聊天等方法緩解疼痛;指導冷敷、熱敷、按摩等物理止痛方法;必要時遵醫囑予鎮痛泵鎮痛,并告知鎮痛藥物相關的反應,消除其顧慮。需要改變患者體位時,先向患者說明原因,取得病人配合,動作輕柔、準確,一次性移動至舒適體位。向患者和家屬宣傳術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使患者主動、愉快的參與到功能鍛煉中來。通過由易到難、被動到主動、時間由短到長的循序漸進鍛煉,防止肌肉萎縮,避免關節僵硬,逐步恢復肢體功能。骨科患者常并發便秘、尿路感染等并發癥。科學的飲食指導和腹部按摩是避免上述并發癥的關鍵[3]。1.2.2.3心理舒適護理患者入院時安排同性別患者住一個房間,入院后護士自我介紹,介紹工作流程、病區環境、醫院規章制度以及主管醫生姓名、職稱,消除患者陌生感。向患者說明手術的意義、麻醉方式、預后、術后功能鍛煉方法及護理操作的必要性,尊重患者的隱私。耐心聽取患者對疾病的憂慮,理解其對疼痛的訴求,讓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關懷的溫暖,并告知術后疼痛的規律使其在思想上做好準備,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1.2.2.4社會舒適護理在生活上與患者家屬積極溝通,使家屬對護理人員充分信任,積極創造條件讓患者家屬、朋友陪護患者,給患者以精神上安慰、支持、鼓勵,營造濃厚的親情氛圍。同時組織性情開朗、熱情的患者以親身經歷的感受鼓勵患者,使患者情緒穩定,消除恐懼和孤獨感。根據不同骨折類型和程度給予相應的出院指導、注意事項,指導定時復診。建立電話回訪制度,提高患者滿意度。1.3疼痛程度與舒適度、滿意度評價標準。1.3.1疼痛程度評估采用文字描述評分法[4]將疼痛分為無、輕、中、重、劇痛5個等級,即0級為無痛;1級為輕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擾;2級為中度疼痛;3級為重度疼痛,疼痛明顯,不能忍受,要求用止痛劑,睡眠受干擾;4級為劇痛。1.3.2舒適度、滿意度評價標準[5]舒適度、滿意度評價標準采用醫院統一發放的《舒適度、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分為非常舒適、基本舒適、不舒適和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