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鋼板治療鎖骨骨折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30 03:06:00

導語:重建鋼板治療鎖骨骨折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重建鋼板治療鎖骨骨折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重建鋼板內固定鎖骨骨折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鎖骨骨折的治療方法。方法:臨床治療80例,均采用重建鋼板內固定,其中輔以粗絲線或細鋼絲內捆扎固定16例,取自體髂骨植骨15例。結果:隨訪6~36個月,平均12.6個月,術后X線片檢查顯示骨折均為解剖復位,合并肩鎖關節脫位者均已復位,內固定物無松動、變形、斷裂,無術后再發骨折移位,無骨折延遲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術后12~27天,肩關節活動基本正常。結論:重建鋼板內固定鎖骨骨折,操作簡單、固定牢靠,可以早期活動肩關節,肩關節功能恢復快,治療效果滿意。

鎖骨骨折是常見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治療方法有多種[1]。我院骨科2000年1月~2006年8月共收治鎖骨骨折128例,其中有80例行骨折切開復位、重建鋼板內固定手術治療,經臨床觀察,效果良好,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本組80例,男54例,女26例;年齡7~62歲,平均34.7歲。新鮮骨折69例,陳舊性骨折10例,骨折不愈合1例。閉合性骨折79例,開放性骨折1例。橫行骨折25例,斜行骨折16例,粉碎性骨折39例。中內1/3處骨折2例,中1/3處骨折12例,中外1/3處骨折58例,遠端骨折8例。不合并肩鎖關節脫位77例,合并肩鎖關節脫位3例。

手術方法:術前1~2小時內使用抗生素,采用頸叢麻醉或全身麻醉,仰臥位,墊高患肩,頭偏向健側,術區消毒、鋪巾,于鎖骨上緣做橫弧形切口,長4~9cm,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顯示骨折斷端,盡量少剝離骨膜組織。為橫行或斜行骨折直接行骨折復位;若為粉碎性骨折,應先將骨折碎片整復,并用粗絲線或細鋼絲捆扎固定于骨折近端或遠端,再行骨折復位。鎖骨遠端骨折使用小“T”型鋼板,予以塑型后橫臂貼附于鎖骨遠端,縱臂貼附于鎖骨近端上方,再擰入螺絲釘做內固定;合并肩鎖關節脫位或喙鎖韌帶斷裂者,應使用點式復位鉗輔以臨時固定,并配合使用拉力螺釘從鎖骨上方擰入喙突中行拉力固定,有肩鎖、喙鎖韌帶斷裂的應同時予以修復。其余部位骨折均用直形或“S”形鋼板,塑型后貼附于鎖骨上方。陳舊性骨折和骨折不愈合病例均植入自體髂骨,粉碎性骨折中4例植入自體髂骨。骨折碎片較多且較長者輔以粗絲線或細鋼絲捆扎固定16例。開放性骨折1例,術中使用3%過氧化氫和生理鹽水沖洗術區,術后使用抗生素7天,其余病例術后使用抗生素3~4天。合并肩鎖關節脫位和肩鎖、喙鎖韌帶斷裂病例,術后頸腕吊帶保護患肢,7天后行肩關節功能訓練,6周行旋轉動作;其余病例術后1天開始行肩關節功能訓練。

結果

本組80例均隨訪6~36個月,平均12.6個月,無1例鎖骨下神經、血管和胸膜損傷,手術切口均為甲級愈合,術后X線片檢查顯示骨折均為解剖復位,合并肩鎖關節脫位者均已復位,內固定物無松動、變形、斷裂,無術后再發骨折移位,無骨折延遲愈合、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所有病例肩胸部無畸形、疼痛和肩關節功能障礙。有7例病人自覺有術區輕度異物不適感,但不影響日常生活。骨折愈合后已有47例行內固定取出,二次手術操作簡單,無1例內固定取出困難和發生術中損傷鎖骨下血管、神經、胸膜,內固定取出后無1例再發骨折。

討論

鎖骨骨折治療方法選擇:鎖骨骨折治療包括,閉合手法復位后“8”字繃帶固定法,“8”字石膏繃帶固定法、雙布帶圈固定法、肩背吊帶固定法等多種外固定法;以及骨折切開復位后克氏針固定法、張力帶固定法、記憶合金固定法等[1,2]。但因外固定不牢固,易松動,骨折端由于肌肉、韌帶和上肢重力作用以及病人不能較長期配合外固定,骨折往往是復位容易而固定困難,需反復予以閉合復位,病人對于治療容易失去信心,骨折斷端由于外固定失敗導致移動度較大而不利于骨折愈合,延長愈合時間,甚至骨折不愈合。外固定也不利于病人早期自理生活和參與社會活動,護理和觀察不當可能出現局部皮膚皮疹、壓瘡,甚至壓迫腋下血管、神經致嚴重后果。克氏針內固定缺點為:無骨折端加壓作用,不易控制骨折端旋轉活動,可能向體內或體外滑動。張力帶固定鎖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時易出現固定不夠牢固,記憶合金由于價格相對較貴,病人經濟負擔加重。我們認為鎖骨骨折適宜內固定為動力加壓鋼板、重建鋼板、1/3管型鋼板[3]、鎖骨鉤鋼板(主要用于鎖骨遠端骨折伴有肩鎖關節脫位、喙鎖韌帶斷裂)[4]等。重建鋼板可塑性較好,能夠滿意貼附于鎖骨上方,術后操作簡單,術后內固定可靠,無內固定松動、變形、斷裂,也無骨折不愈合,可以早期行肩關節功能訓練,利于病人參與社會活動,易被病人接受,并且適用于絕大多數骨折,易于操作,療效確切。我們認為重建鋼板適應證為[2,3]:①病人不能配合較長時間外固定;②骨折移位明顯且較為銳利,骨折片可能損傷鎖骨下血管、神經、胸膜;③骨折復位不佳,畸形愈合后可能影響人體外觀,或已為畸形愈合,影響人體外觀;④陳舊性骨折;⑤骨折不愈合;⑥骨折伴有鎖骨下血管、神經、胸膜損傷;⑦開放性骨折;⑧鎖骨骨髓炎需清除死骨、植骨。體會:①術中應盡量少剝離骨膜,以利于骨折愈合;②術中小心操作,以避免損傷鎖骨下血管、神經、胸膜;③鋼板應塑型滿意和鎖骨上方貼附緊密,以期能達到堅強內固定,減少對皮膚推擠,有利于病人舒適和外觀無畸形;④螺絲釘穿過對側皮質長度不長于螺釘鈍圓錐形尖部,過長則有損傷鎖骨下血管、神經、胸膜的風險;⑤合并肩鎖關節脫位或喙鎖韌帶斷裂者,應輔以拉力螺釘從鎖骨向下穿入喙突固定,并修補斷裂的韌帶;⑥對于陳舊性骨折、骨折不愈合、各種原因所致骨缺損,應一期植骨。

參考文獻

1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405-409.

2陳孝平,石應康,段德生.外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948-949.

3胡軍,王朝武,鄭滿紅,等.1/3管型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骨折.實用骨科雜志,2005,2:59.

4鄧建龍,劉好源.AO鎖骨鉤鋼板臨床應用.臨床骨科雜志,2003,6:26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