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5 02:50:2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衛生醫療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遵循中央提出的“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的衛生工作方針,遼寧在逐步建立了省、市、縣三級衛生行政機構的同時,以公有制為主,以工廠礦山為重點,普遍地建立了醫療衛生機構,并將個體營業醫務人員組織起來建立聯合診所。第一個五年計劃經濟建設時期,全省的醫藥衛生事業有了大規模的發展。1954年撤區并省,遼寧省衛生廳成立后,突出地把執行黨的中醫政策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使中醫事業有了較快的發展。根據遼寧工業比重大的特點,一度實行由地方統一領導衛生工作的試點工作。為便于群眾就近就醫,1957年遼寧省衛生斤制訂了《遼寧省劃區醫療服務行辦法》,以提高醫療質量,更好地為群眾服務。截至1957年,全省已有各類醫院173個,其中縣醫院54個,每院平均床位60.4張,療養院(所)121個,各級衛生防疫站(組)68個,婦幼保健站(所)423個,專科防治所(站)17個,藥檢所2個,醫學教育和科研機構也有相應地發展。隨著愛國衛生運動的開展,城鄉衛生面貌的改善,歷史上嚴重流行的傳染病有所控制,減少了發病和死亡人數。

一、1958—1985年遼寧衛生醫療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從第二個五年計劃及國民經濟調整時期(1958—1965)起到第九個五年計劃(1996—2000年)期間,雖因“”“”等的干擾,衛生事業受到沖擊,但也有一定進步。改革開放以后,遼寧堅定不移地把衛生工作的重點轉移到醫藥衛生現代化上來,首先調整領導班子,整頓衛生隊伍,平反冤假錯案,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把大批德才兼備的知識分子提拔到領導崗位上來。并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站、所、校長負責制和專業技術人員聘任制、崗位責任制、技術經濟承包、浮動工資等多種形式的責任制,打破了“大鍋飯”平均主義的弊端。同時,實行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辦醫,允許和支持個體辦醫。1979—1985年,除撥款400萬元加強城市醫院重點專科建設外,對農村投資1400萬元加強三分之一重點縣的衛生建設,城鄉全面地開展創建文明醫院活動,省內各級各類醫院陸續購置了電子計算機體層掃描儀(簡稱CT)、發射型電子計算機體層掃描儀(簡稱ECT)、核磁共振儀、彩超、B超等現代化的醫療器械,遼寧的醫療裝備水平大大提高。衛生防疫、婦幼保健工作不斷充實加強,使各種傳染病、地方病、職業病顯著減少,傳染病死因從建國初期第一位降至第七位。婦幼保健工作受到了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重視,1978年即普及了新法接生,兒童保健工作也有很大提高。醫學教育、科研工作以及藥政管理工作均有很大進步。1982年,遼寧全面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優化醫療資源結構和布局,明確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功能定位,建立管理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療共同體、區域專科聯盟、遠程醫療協作等多種形式的醫療聯合體,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和整體效益,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省藥政管理工作得到完全恢復和加強。1985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法》生效后,把藥品質量的監督管理工作完全納入了正規化、法制化的軌道。

二、1986—2000年遼寧衛生醫療服務體系逐漸完備

1986—1988年,遼寧衛生醫療事業有較大發展,居民健康水平穩步提高。1989年,全省80%以上的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實行了院(站、所)長負責制、任期目標責任制或者黨委領導下的院(站、所)長負責制以及綜合承包等多種形式的責任制,實行超額勞動、業余服務等技術勞務政策,多渠道開發衛生資源,增加投入。全省有32家醫院應用CT,中國醫大附屬二、三院率先應用核磁共振,錦州市中心醫院等城市綜合醫院重視在衛生改革中加速技術建設,定向配套培養人才發展重點科室,引進人工腎體外碎石機、數字減影、彩色超聲多普勒等現代醫療設備,與著名醫院知名專家開展技術協作,提高了診療技術水平,擴大了服務能力。1993年,遼寧對基層衛生院要加強指導,提出“擴大衛生單位自主權,促進經營形式多樣化”和“進行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的新任務。1994年,全省城市大中型衛生機構普遍實行了兩級綜合目標管理,126家市級醫院中有59%采取了化小核算單位的形式,進一步強化了科室責任制,擴大了社會服務能力。1996年7月,正式啟動大連、鞍山兩市醫療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全省14個市也開展了本地的試點工作。各地還積極興辦衛生產業企業,分流消化富余衛生人員,在衛生資源普查的基礎上,開始研究制訂控制衛生事業總體規模、優化結構、調整布局的規劃和措施。1997年,啟動了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改革試點工作,覆蓋人口510萬人。同時,遼寧省政府確定的6個合作醫療改革試點縣(市),全省有22個縣、168個鄉鎮開展了合作醫療工作,受益人口達255萬人,占全省農業人口的11.4%。1998年,全省普遍進行社區衛生服務試點工作,尤其是沈陽、大連、鞍山、撫順、本溪、丹東、錦州等地試點的進度較快。1999年,將城市三級醫療框架調整改革為兩級,在省部屬醫院和各市中心醫院以及大型企業醫院加強內涵建設、實行各種聯合的同時,啟動社區衛生服務試點。

三、2001—2011年遼寧衛生醫療服務體系發展壯大

查看全文

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調研報告

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能力,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區委、區政府通知精神,對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具體調研情況如下:

一、××區衛生系統基本情況

××區衛生系統現有全民醫療衛生機構31個,科級建制13個,股級建制18個,財政全額預算單位25個,額差預算單位6個(區人民醫院60%、婦幼保健院60%、區二院70%、三個辦事處衛生院80%)。城區有:區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防治所、地方病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衛生學校、合作醫療經辦處8個單位及××、鳳凰、南市3個街道辦事處衛生院,農村有姚店、李渠、蟠龍、臨鎮、南泥灣5個中心衛生院和15個鄉鎮衛生院。全系統干部職工990人,其中離退休及離崗人員195人,在職職工795人;專業技術人員709人;科級領導干部44人;具有大學本科學歷28人,專科159人、中專446人、其它76人;正高職稱2人、副高24人、中級244人、初級439人、未評職稱86人,高、中、初級職稱所占比例4%、34%、62%。全區每千人均衛生技術人員3.2人,每千人均病床2.93張。

二、近年來的衛生工作開展情況

(一)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自2003年以來,全區累計籌資2325萬元(其中區財政投資1330萬元,中、省市項目投資995萬元),先后對區醫院、區婦幼保健院、區結防所進行了樓房加層,疾控中心除加層外新建了實驗樓,全區新建衛生院5個,擴建衛生院13個,累計增加醫療衛生業務用房9817㎡,目前正在新建衛生院1個。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先后投資1600余萬元購置了螺旋ct、彩超、電子胃鏡、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數字化影像系統、心電工作站、麻醉機、呼吸機等大型醫療設備80多臺(件),全區的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高。不僅區級醫院可以開展先進的技術服務,而且農村也有四分之三以上的鄉鎮衛生院能夠提供b超、胃鏡、心電、x光機、生化檢驗等的技術服務。目前,全區20個鄉鎮衛生院投入使用的設備達到2027件,639元。集鎮衛生院基本都配置了巡回醫療車,城鄉醫療救護車達到17輛,雙向轉診能力增強,群眾急診救治條件明顯改善。

(二)社會衛生工作不斷提高

查看全文

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能力,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區委、區政府通知精神,對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具體調研情況如下:

一、××區衛生系統基本情況

××區衛生系統現有全民醫療衛生機構31個,科級建制13個,股級建制18個,財政全額預算單位25個,額差預算單位6個(區人民醫院60%、婦幼保健院60%、區二院70%、三個辦事處衛生院80%)。城區有:區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防治所、地方病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衛生學校、合作醫療經辦處8個單位及××、鳳凰、南市3個街道辦事處衛生院,農村有姚店、李渠、蟠龍、臨鎮、南泥灣5個中心衛生院和15個鄉鎮衛生院。全系統干部職工990人,其中離退休及離崗人員195人,在職職工795人;專業技術人員709人;科級領導干部44人;具有大學本科學歷28人,專科159人、中專446人、其它76人;正高職稱2人、副高24人、中級244人、初級439人、未評職稱86人,高、中、初級職稱所占比例4%、34%、62%。全區每千人均衛生技術人員3.2人,每千人均病床2.93張。

二、近年來的衛生工作開展情況

(一)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自20**年以來,全區累計籌資2325萬元(其中區財政投資1330萬元,中、省市項目投資995萬元),先后對區醫院、區婦幼保健院、區結防所進行了樓房加層,疾控中心除加層外新建了實驗樓,全區新建衛生院5個,擴建衛生院13個,累計增加醫療衛生業務用房9817㎡,目前正在新建衛生院1個。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先后投資1600余萬元購置了螺旋ct、彩超、電子胃鏡、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數字化影像系統、心電工作站、麻醉機、呼吸機等大型醫療設備80多臺(件),全區的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高。不僅區級醫院可以開展先進的技術服務,而且農村也有四分之三以上的鄉鎮衛生院能夠提供b超、胃鏡、心電、x光機、生化檢驗等的技術服務。目前,全區20個鄉鎮衛生院投入使用的設備達到2**7件,639元。集鎮衛生院基本都配置了巡回醫療車,城鄉醫療救護車達到17輛,雙向轉診能力增強,群眾急診救治條件明顯改善。

(二)社會衛生工作不斷提高

查看全文

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調研報告

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能力,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區委、區政府通知精神,對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具體調研情況如下:

一、××區衛生系統基本情況

××區衛生系統現有全民醫療衛生機構31個,科級建制13個,股級建制18個,財政全額預算單位25個,額差預算單位6個(區人民醫院60%、婦幼保健院60%、區二院70%、三個辦事處衛生院80%)。城區有:區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防治所、地方病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衛生學校、合作醫療經辦處8個單位及××、鳳凰、南市3個街道辦事處衛生院,農村有姚店、李渠、蟠龍、臨鎮、南泥灣5個中心衛生院和15個鄉鎮衛生院。全系統干部職工990人,其中離退休及離崗人員195人,在職職工795人;專業技術人員709人;科級領導干部44人;具有大學本科學歷28人,專科159人、中專446人、其它76人;正高職稱2人、副高24人、中級244人、初級439人、未評職稱86人,高、中、初級職稱所占比例4%、34%、62%。全區每千人均衛生技術人員3.2人,每千人均病床2.93張。

二、近年來的衛生工作開展情況

(一)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自2003年以來,全區累計籌資2325萬元(其中區財政投資1330萬元,中、省市項目投資995萬元),先后對區醫院、區婦幼保健院、區結防所進行了樓房加層,疾控中心除加層外新建了實驗樓,全區新建衛生院5個,擴建衛生院13個,累計增加醫療衛生業務用房9817㎡,目前正在新建衛生院1個。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先后投資1600余萬元購置了螺旋ct、彩超、電子胃鏡、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數字化影像系統、心電工作站、麻醉機、呼吸機等大型醫療設備80多臺(件),全區的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高。不僅區級醫院可以開展先進的技術服務,而且農村也有四分之三以上的鄉鎮衛生院能夠提供b超、胃鏡、心電、x光機、生化檢驗等的技術服務。目前,全區20個鄉鎮衛生院投入使用的設備達到2027件,639元。集鎮衛生院基本都配置了巡回醫療車,城鄉醫療救護車達到17輛,雙向轉診能力增強,群眾急診救治條件明顯改善。

(二)社會衛生工作不斷提高

查看全文

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調研報告

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能力,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區委、區政府通知精神,對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具體調研情況如下:

一、××區衛生系統基本情況

××區衛生系統現有全民醫療衛生機構31個,科級建制13個,股級建制18個,財政全額預算單位25個,額差預算單位6個(區人民醫院60%、婦幼保健院60%、區二院70%、三個辦事處衛生院80%)。城區有:區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防治所、地方病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衛生學校、合作醫療經辦處8個單位及××、鳳凰、南市3個街道辦事處衛生院,農村有姚店、李渠、蟠龍、臨鎮、南泥灣5個中心衛生院和15個鄉鎮衛生院。全系統干部職工990人,其中離退休及離崗人員195人,在職職工795人;專業技術人員709人;科級領導干部44人;具有大學本科學歷28人,專科159人、中專446人、其它76人;正高職稱2人、副高24人、中級244人、初級439人、未評職稱86人,高、中、初級職稱所占比例4%、34%、62%。全區每千人均衛生技術人員3.2人,每千人均病床2.93張。

二、近年來的衛生工作開展情況

(一)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自2003年以來,全區累計籌資2325萬元(其中區財政投資1330萬元,中、省市項目投資995萬元),先后對區醫院、區婦幼保健院、區結防所進行了樓房加層,疾控中心除加層外新建了實驗樓,全區新建衛生院5個,擴建衛生院13個,累計增加醫療衛生業務用房9817㎡,目前正在新建衛生院1個。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先后投資1600余萬元購置了螺旋ct、彩超、電子胃鏡、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數字化影像系統、心電工作站、麻醉機、呼吸機等大型醫療設備80多臺(件),全區的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高。不僅區級醫院可以開展先進的技術服務,而且農村也有四分之三以上的鄉鎮衛生院能夠提供b超、胃鏡、心電、x光機、生化檢驗等的技術服務。目前,全區20個鄉鎮衛生院投入使用的設備達到2027件,639元。集鎮衛生院基本都配置了巡回醫療車,城鄉醫療救護車達到17輛,雙向轉診能力增強,群眾急診救治條件明顯改善。

(二)社會衛生工作不斷提高

查看全文

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調研報告

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能力,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區委、區政府通知精神,對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具體調研情況如下:

一、××區衛生系統基本情況

××區衛生系統現有全民醫療衛生機構31個,科級建制13個,股級建制18個,財政全額預算單位25個,額差預算單位6個(區人民醫院60%、婦幼保健院60%、區二院70%、三個辦事處衛生院80%)。城區有:區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防治所、地方病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衛生學校、合作醫療經辦處8個單位及××、鳳凰、南市3個街道辦事處衛生院,農村有姚店、李渠、蟠龍、臨鎮、南泥灣5個中心衛生院和15個鄉鎮衛生院。全系統干部職工990人,其中離退休及離崗人員195人,在職職工795人;專業技術人員709人;科級領導干部44人;具有大學本科學歷28人,專科159人、中專446人、其它76人;正高職稱2人、副高24人、中級244人、初級439人、未評職稱86人,高、中、初級職稱所占比例4%、34%、62%。全區每千人均衛生技術人員3.2人,每千人均病床2.93張。

二、近年來的衛生工作開展情況

(一)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自2003年以來,全區累計籌資2325萬元(其中區財政投資1330萬元,中、省市項目投資995萬元),先后對區醫院、區婦幼保健院、區結防所進行了樓房加層,疾控中心除加層外新建了實驗樓,全區新建衛生院5個,擴建衛生院13個,累計增加醫療衛生業務用房9817㎡,目前正在新建衛生院1個。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先后投資1600余萬元購置了螺旋ct、彩超、電子胃鏡、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數字化影像系統、心電工作站、麻醉機、呼吸機等大型醫療設備80多臺(件),全區的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高。不僅區級醫院可以開展先進的技術服務,而且農村也有四分之三以上的鄉鎮衛生院能夠提供b超、胃鏡、心電、x光機、生化檢驗等的技術服務。目前,全區20個鄉鎮衛生院投入使用的設備達到2027件,639元。集鎮衛生院基本都配置了巡回醫療車,城鄉醫療救護車達到17輛,雙向轉診能力增強,群眾急診救治條件明顯改善。

(二)社會衛生工作不斷提高

查看全文

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調研報告

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能力,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區委、區政府通知精神,對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具體調研情況如下:

一、××區衛生系統基本情況

××區衛生系統現有全民醫療衛生機構31個,科級建制13個,股級建制18個,財政全額預算單位25個,額差預算單位6個(區人民醫院60%、婦幼保健院60%、區二院70%、三個辦事處衛生院80%)。城區有:區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核病防治所、地方病防治領導小組辦公室、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衛生學校、合作醫療經辦處8個單位及××、鳳凰、南市3個街道辦事處衛生院,農村有姚店、李渠、蟠龍、臨鎮、南泥灣5個中心衛生院和15個鄉鎮衛生院。全系統干部職工990人,其中離退休及離崗人員195人,在職職工795人;專業技術人員709人;科級領導干部44人;具有大學本科學歷28人,專科159人、中專446人、其它76人;正高職稱2人、副高24人、中級244人、初級439人、未評職稱86人,高、中、初級職稱所占比例4%、34%、62%。全區每千人均衛生技術人員3.2人,每千人均病床2.93張。

二、近年來的衛生工作開展情況

(一)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自2003年以來,全區累計籌資2325萬元(其中區財政投資1330萬元,中、省市項目投資995萬元),先后對區醫院、區婦幼保健院、區結防所進行了樓房加層,疾控中心除加層外新建了實驗樓,全區新建衛生院5個,擴建衛生院13個,累計增加醫療衛生業務用房9817㎡,目前正在新建衛生院1個。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先后投資1600余萬元購置了螺旋ct、彩超、電子胃鏡、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數字化影像系統、心電工作站、麻醉機、呼吸機等大型醫療設備80多臺(件),全區的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高。不僅區級醫院可以開展先進的技術服務,而且農村也有四分之三以上的鄉鎮衛生院能夠提供b超、胃鏡、心電、x光機、生化檢驗等的技術服務。目前,全區20個鄉鎮衛生院投入使用的設備達到2027件,639元。集鎮衛生院基本都配置了巡回醫療車,城鄉醫療救護車達到17輛,雙向轉診能力增強,群眾急診救治條件明顯改善。

(二)社會衛生工作不斷提高

查看全文

衛生局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意見

各村、社區:

為進一步加強我鎮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公共衛生管理和服務水平,確保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區委、區政府關于推進衛生強區建設的有關要求,特制訂2009年*鎮公共衛生工作實施意見。

一、進一步加強領導組織體系建設

要以全面落實公共衛生工作為目標,切實加強對公共衛生工作的組織領導,健全和完善公共衛生聯絡員組織體系,充分發揮網絡和隊伍的作用。

鎮教育衛生辦將強化對衛生院落實公共衛生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實施公共衛生目標管理考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按照區衛生局要求,完善防保科建設并落實公共衛生專職人員的配備,確保公共衛生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二、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

查看全文

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考

醫療衛生事業是造福人民的事業,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服務,人民群眾健康水平不斷提高,是人民生活質量改善的重要標志,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是實現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舉措,是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全市衛生事業發展基本情況

1、衛生事業基本現狀

到“十五”期末,我市衛生事業得到較快發展,第一輪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目標實現,廣大群眾的健康素質進一步提高,全市基本形成了融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科研和教學為一體的衛生服務網絡。現有鄉鎮以上的醫療衛生機構335個,其中縣及縣以上綜合性醫院35個,中醫院13個,專科醫院8個,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婦保所(站)各14個,鄉鎮衛生院228個,中心血站1個,中心血庫7個,基層血站2個;全市共有村衛生室444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4個,社區衛生服務站75個;另有高等醫學院校1所,中等衛生學校2所。全市擁有衛生人員12805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0721人,每千人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4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4944人,執業護士2888人;村級衛生人員7113人,平均每村衛生室人員1.6人;全市衛生技術人員中高級職稱342人,中級職稱1647人,初級職稱8732人;擁有病床9919張,每千人口擁有病床1.37張。

2、公共衛生發展主要成就

衛生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全市“十五”期間,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資金近1億元、累計投入近2億元,建設了市縣兩級13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4個傳染病院(區)、1個緊急救援中心、1個中心血站和7個中心血庫,并通過對半數以上縣醫院業務用房改造、96個鄉鎮衛生院建設與設備配置,建立全市縣級以上的醫療衛生機構和部分鄉鎮衛生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疫情直報網絡,切實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制定應急預案等,建立健全了市縣兩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血液采集與儲運體系、醫療救治體系,全市衛生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明顯提高。

查看全文

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進一步強化政府責任,針對社區衛生服務發展中的難點問題和關鍵環節,在社區衛生服務政府投入、運行機制、績效考核、服務模式以及與醫療保障結合等方面不斷探索實踐,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社區衛生服務公益性運行機制,構建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新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提高居民公平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的水平,促進和保障居民健康。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主導,落實政府責任;堅持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注重衛生服務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堅持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并重,中西醫并重;堅持因地制宜,均衡發展,穩步推進。

三、工作目標

(一)認真實施《*市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市政發〔2006〕123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以及《*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2007—2010年)的通知》(市政發〔2007〕122號,以下簡稱“發展規劃”)精神,建立覆蓋城鎮居民、布局合理、設施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