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文明村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9 09:01: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縣級文明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縣級文明村申報材料
村位于鎮中心腹地位置,緊靠s309省道,全村共6個組,248戶846人,23名黨員。村山水環繞,自然風光秀麗,2011年曾被評為省優美村莊。
近年來,村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各級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始終把文明村創建放在重要的位置來抓,為全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促進了全村各項事業的和諧、快速發展。
一、村“兩委“班子高度重視,切實把精神文明建設納入工作日程
一是提高認識,注重結合。近年來,村“兩委“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切實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為一項強根固本的戰略任務完成。在抓落實中,做到四個結合,一是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二是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三是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相結合;四是同維護社會治安、創造優美生活環境相結合。
二是制定規劃,全面實施。村把文明單位創建納入全村經濟發展總體規劃,緊緊圍繞“富民強村“這個中心協調運作把任務落到人頭,做到層層有規劃,人人有指標,堅持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在創建上狠下功夫。在陣地建設、隊伍建設、為民辦實事上做文章,不斷補充新鮮血液,使支部煥發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昂揚向上的青春活力。支部工作千頭萬緒,農民矛盾錯綜復雜,只有建章立制,照章理事,用制度管人,才能做好各項工作,村黨支部在鎮黨委的統一領導下,結合村情實際,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補充和完善了班子成員學習制度,村民管理制度,設崗定責考評制度等,結合本村實際修改改完善了村規民約,與各社和部分重點戶簽訂了責任書,做好了大家的制度大家定,自己定出的制度管自己。
三是明確責任,嚴格獎罰。為使創建工作規劃逐步實施,逐年發展,把這項工作納入到村“兩委“成員的崗位責任制,實行量化并與政績,獎金掛鉤,對在創建工作中成績突出者給予物質獎勵,完不成任務者予以通報批評和處罰,從而確立了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農村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形成了村黨總支統一領導,各方面緊密配合,上下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創建“縣級文明村”工作規劃
根據上級有關精神,遵照文明村的創建標準,以“兩化互動、統籌城村”總體戰略作為文明村鎮創建的重要指導思想,以提高村民素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點,開展文明創建活動。結合全村實際,特制定創建文明村規劃如下:
一、組織建設
村“兩委”由村民民主選舉產生,班子成員素質高、民主團結、廉潔勤政、求真務實、熱心服務,領導能力強、作用發揮好、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和信任。在綜合治理、計劃生育、安全生產、經濟發展、普法、文化活動等各方面都成立相應的組織并建立健全相應的制度,有力推進全村各項工作的綜合發展。同時,全村成立創建州級文明村領導小組。
二、思想道德建設
建立學習制度,采取集中學習和分散學習的有機結合,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學習,把學習和宣傳教育有機結合,廣泛深入地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神、《黨章》和黨的知識、法律法規、時事政治、科技文化知識,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通過學習和教育,干部、黨員正式思想素質和為群眾服務的本領大大提高,“兩委”班子團結協調,形象良好、辦事得力,熱心服務,群眾信任。廣大群眾法制觀念、道德觀念、文化風尚、愛國熱情、集體主義思想都大幅度增強,奔小康、創建文明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大大提高。
三、村民自治建設
縣級先進文明村申報材料
××組是班××的自然村之一。位于村委會駐地的東面,距村委會駐地4公里,該組有38戶141人,勞動力58人,大牲畜70頭;全組民族結構均為佤族,20**年末,全村有耕地面積267畝,其中水田面積229畝,旱地面積38畝,人均耕地1.9畝。高優茶園面積實有338畝,木薯種植實有面積110畝,核桃種植面積144畝。農村經濟總收入25萬元,人均純收入1733元,糧食總產量4.9萬公斤,人均有糧331公斤。
幾年來,村黨委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狠抓精神文明建設,把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一起落實。村“兩委會”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積極開展文明村創建工作,有力地推動了其他各項工作的發展,村容村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社會風氣健康向上,經濟建設穩步發展,村民的收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一、轉變觀念,明確責任,加強創建工作的組織建設,充分認識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任務,是惠及億萬農民、關系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舉措。村領導成員以身作則,團結協作,發揮模范作用,使創建活動做到制度化,經常化。
二、抓好經濟,促進發展,為創建文明村提供有力物質保障。
經濟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保障,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村黨委會和村委會認識到,經濟是形,文化是神,只有形神結合,才能建設好現代化新農村。為此,村“兩委”班子制定了“以經濟建設為基礎,以思想道德建設為突破口,以文明創建為最佳載體,全面提高寬裕型小康村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村民道德素養,豐富群眾精神生活,全力以赴建設現代化新農村”的總體工作思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組織全村干部群眾投身于經濟建設之中,大力發展產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縣級文明村申報先進事跡材料
××組是班××的自然村之一。位于村委會駐地的東面,距村委會駐地4公里,該組有38戶141人,勞動力58人,大牲畜70頭;全組民族結構均為佤族,2008年末,全村有耕地面積267畝,其中水田面積229畝,旱地面積38畝,人均耕地1.9畝。高優茶園面積實有338畝,木薯種植實有面積110畝,核桃種植面積144畝。農村經濟總收入25萬元,人均純收入1733元,糧食總產量4.9萬公斤,人均有糧331公斤。
幾年來,村黨委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狠抓精神文明建設,把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一起落實。村“兩委會”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積極開展文明村創建工作,有力地推動了其他各項工作的發展,村容村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社會風氣健康向上,經濟建設穩步發展,村民的收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一、轉變觀念,明確責任,加強創建工作的組織建設,充分認識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任務,是惠及億萬農民、關系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舉措。村領導成員以身作則,團結協作,發揮模范作用,使創建活動做到制度化,經常化。
二、抓好經濟,促進發展,為創建文明村提供有力物質保障。
經濟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保障,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村黨委會和村委會認識到,經濟是形,文化是神,只有形神結合,才能建設好現代化新農村。為此,村“兩委”班子制定了“以經濟建設為基礎,以思想道德建設為突破口,以文明創建為最佳載體,全面提高寬裕型小康村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村民道德素養,豐富群眾精神生活,全力以赴建設現代化新農村”的總體工作思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組織全村干部群眾投身于經濟建設之中,大力發展產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縣級文明村申報先進事跡材料
××組是班××的自然村之一。位于村委會駐地的東面,距村委會駐地4公里,該組有38戶141人,勞動力58人,大牲畜70頭;全組民族結構均為佤族,2008年末,全村有耕地面積267畝,其中水田面積229畝,旱地面積38畝,人均耕地1.9畝。高優茶園面積實有338畝,木薯種植實有面積110畝,核桃種植面積144畝。農村經濟總收入25萬元,人均純收入1733元,糧食總產量4.9萬公斤,人均有糧331公斤。
幾年來,村黨委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狠抓精神文明建設,把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一起落實。村“兩委會”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積極開展文明村創建工作,有力地推動了其他各項工作的發展,村容村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社會風氣健康向上,經濟建設穩步發展,村民的收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一、轉變觀念,明確責任,加強創建工作的組織建設,充分認識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任務,是惠及億萬農民、關系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舉措。村領導成員以身作則,團結協作,發揮模范作用,使創建活動做到制度化,經常化。
二、抓好經濟,促進發展,為創建文明村提供有力物質保障。
經濟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保障,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村黨委會和村委會認識到,經濟是形,文化是神,只有形神結合,才能建設好現代化新農村。為此,村“兩委”班子制定了“以經濟建設為基礎,以思想道德建設為突破口,以文明創建為最佳載體,全面提高寬裕型小康村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村民道德素養,豐富群眾精神生活,全力以赴建設現代化新農村”的總體工作思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組織全村干部群眾投身于經濟建設之中,大力發展產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鄉村環境整治創文明村方案
為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研究,決定在全街道范圍內繼續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創建生態文明村”活動,并適當擴大整治范圍。根據縣委辦公室、縣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縣2012年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創建生態文明村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結合我街道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以建立完善長效管理機制為保障,按照“抓點、促線、帶面”的思路,突出重點區域,實施分類指導,在深入發展農村經濟中同步推進村容整潔,創建生態文明村,實現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二、任務目標
(一)2011年驗收達標的1個市級生態文明村按照省級生態文明村標準、4個縣級生態文明村按照市級生態文明村的標準進一步鞏固提升,原幫扶部門、單位不撤離,并將達標村鞏固提升工作納入年終考核。具體目標要求:達到農業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有穩定并持續增加的村集體經營性收入;以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健全配套,并積極發揮作用;農村各項規章制度健全,農民的民主權利和合法權益得到保障;農村思想教育、科技普及、文化體育等群眾活動實現經常化、制度化;生活垃圾實現集中處理,統一規劃,長效管理機制健全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健全配套,有“兩委”辦公場所、綜合服務中心、文體活動場所、便民超市,有志愿者隊伍等。
(二)2012年,創建生態文明村10個(市級2個、縣級8個),全面推進村莊整治提升工作。重點區域范圍內的“臟亂差”現象得到有效治理,村莊環境面貌根本改觀,生態文明特色進一步顯現;普及區域范圍內的村“臟亂差”現象基本解決,長效監管機制初步建立,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得到進一步提高。
貫實文明村驗收小結匯報
近幾年來,我們村兩委會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創建縣級文明村為努力方向,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不斷探索,團結帶領全村黨員、干部和群眾,不斷壯大村級經濟的同時,積極開展新農村建設,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村莊環境美化、凈化、亮化、綠化,社會秩序安定,家庭和睦。我村先后被評為:縣級衛生村、文化村、綠色生態村等,現將近年來創建縣級文明村所做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以黨的建設為核心
黨支部是農村黨的最基層組織,最接近群眾、貼近群眾,是農村各項工作的領導和管理核心。為使黨支部真正發揮我村“兩個文明建設”的戰斗堡壘作用,帶領群眾奔小康,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示范作用,我村黨支部著重抓了以下三方面的建設:
一是發揮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全村117個黨員在村黨支部的正確領導下,牢記黨的宗旨,堅持密切聯系群眾,與群眾同甘共苦,以良好的精神狀態、飽滿的政治熱情和高昂的戰斗意志,帶領群眾艱苦創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是我們村黨支部提高戰斗力、凝聚力的體會,是創建縣級文明村的主要保證。
二是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黨員是黨組織的細胞,村黨組織要在群眾中有威信、有號召力,靠的是每個黨員的努力。為此,我們村黨支部堅持每月召開支部生活會,開展“兩票制”民主評議活動和“榮辱檔案”記載活動,通過學習,政治思想覺悟不斷提高,得到了村民的積極擁護,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黨支部的領導核心地位也得以牢固樹立,戰斗力、凝聚力進一步得到加強。
三是發揮村各級組織作用。村黨支部、村委會一班人團結合作,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注重發揮“共青團”、“婦代會”、“民兵連”、“老年協會”等組織的作用,使這些群眾組織真正成為黨支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注重民主法制建設,建立了“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健全了村務公開制度,將村內重大事項向村民公開,接受大家監督。工作務實創新,在群眾中有較強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全村黨員、干部在群眾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漾濞縣精神文明建設成績斐然
文明花開別樣紅——漾濞縣精神文明建設成績斐然
漾濞縣緊緊圍繞構建和諧社會這一目標,堅持“三貼近”,按照“點、線、面”結合的發展戰略,扎實推進思想道德建設,不斷拓寬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領域,加快文化工程建設步伐,活躍群眾性文化活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成績斐然,漾濞由此成了文明的樂園,并因“中國核桃之鄉”、“云南省歷史文化名城”等譽稱而馳名中外。
漾濞縣精神文明精神指導委員會正式成立于1997年,在此之前機構命名經歷了兩次變化,即1984年命名的“五講四美三熱愛”委員會,到1990年更名為漾濞彝族自治縣精神文明協調委員會。幾年來,該縣精神文明建設經歷了以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為主要內容的“全民文明禮貌月”活動;以開展創建文明單位、文明城鎮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性創建活動;以開展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各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推行一崗雙責、開展承包競賽活動、進行三德教育,以人為本、重在建設等階段,取得可喜成績,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思想道德建設扎實推進。堅持不懈地把提高公民素質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先后開展了正規化理論教育,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教育,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以及黨的基本路線、方針和農村政策的教育等,共培訓各級干部6000多人次,較好地發揮了理論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的基礎性作用。幾年來連續舉辦了五屆由700多名選手參加的“紅土地之歌”演講比賽,廣泛開展了有主題、有實效的“崇尚文明、反對邪教”和“三講一樹”活動,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和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頒布以后,該縣強化教育,突出創建,營造氛圍,共培訓骨干4000多人次,促進了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形成了著力抓公民道德建設,整體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良好局面。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多管齊下,建立起了12項長效機制,舉辦各類講座183場次、受教育58000多人次,開展學習座談93場次、受教育7000多人次,組織宣傳活動517場次,宣傳面達到了97%,現已構建起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教育網絡,為未成年人搭建了健康成長平臺。圍繞“平安漾濞”創建,深入開展“誠信漾濞,從我做起”為主題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實踐活動,形成了“政務誠信作表率、商務誠信塑形象、社會誠信利百姓”的誠信環境,誠信之花綻放漾濞。
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發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興起于80年代初,規范于90年代中葉,至現在已形成了以“講文明、樹新風”為主題,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三大創建活動為主體,由點到線、由線到面、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總體布局和“抓品牌、樹形象,抓重點、帶全面,抓基層、重實效”的創建工作格局。文明單位、文明村從1985年的1個縣級文明單位、1個縣級文明村發展至現在的8個省級文明單位、1個省級文明村、24個州級文明單位、2個州級文明村、166個縣級文明單位、3個縣級文明村、1個縣級文明小城鎮。全縣共表彰命名“雙文明”35戶、“五好家庭”431戶、“五好文明家庭”116戶、精神文明先進集體99個、先進個人310人,“講文明樹新風”先進集體9個、先進個人28人。1999年4月,創造性地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六個一工程”創建活動,涌現出示范性黨支部9個、十星級文明戶示范村6個、示范性文明學校6個、示范性科技村5個、示范性文化站4個、示范性團支部9個。同時,注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廣泛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形成了一整套宣傳教育、星級評定、督查考核、動態管理等的運作程序和工作機制,全縣文明戶從1999年的949戶增加到1757戶。
文化工程建設成果豐碩。始終按照精神文明建設的工作方針,不斷加強和鞏固宣傳文化陣地建設。幾年來,共建成圖書館1個,鄉鎮文化站11個。2001年完成了總投資60萬元的“百縣千鄉宣傳文化工程——順濞鄉宣傳文化站”建設,極大豐富了農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深受群眾歡迎。在“西部開發助學工程”實施過程中,創造條件,積極爭取,精心組織實施,從2000年起每年爭取到救助漾濞縣品學兼優且家庭貧困學生2至3人,到2005年共受“西部開發助學工程”資助大學生6名、高中生6名,資助金額共16.6萬元,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和高度評價。中央文明辦、中央電視臺青年部還到漾濞拍攝了“西部開發助學工程”電視專題片。加強廣播電視設施建設,目前全縣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了88.6%,電視覆蓋率達到了94.42%。組織開展了文化環境布置工作,并逐步由窗口單位向社會面上拓展,由室內向室外拓展,向道路、廣場、公園和建筑物拓展,營造了積極健康文化氛圍,進一步提升了漾濞文明進步的新形象。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縣文明辦工作匯報
要匯報三個方面:一是文明辦基本情況;二是近年來文明辦工作情況;三是2009年工作重點。
一、*縣文明辦基本情況
*縣文明辦現有在職工作人員4人。領導職數2個,主任1人、副主任1人,內設創建科、協調科,科長各1人。主要工作職責是,在縣文明委領導下開展全縣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現行工作機制是,文明辦主任參加宣傳部部長辦公會,年度工作考核、干部任命與管理、黨團組織建設等與宣傳部合并在一起。財務經費設有單獨帳號,與宣傳部分開管理。
二、近年來文明辦工作情況
近年來,文明辦在縣文明委的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主要任務,以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景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社區為平臺,堅持注重實效、多辦實事的工作原則,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創建活動,并取得了顯著成績,為構建和諧*縣、加快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動力。
(一)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深入推進。一是深入開展“五大文明行動”。強化措施,完善方案,安排部署,在全縣各單位開展了“爭創文明科室,爭當文明職工”、“十大文明行為”與“十大不文明行為”評選活動,公民文明素質進一步提升。二是堅持開展“季評十件好事”活動。**年,我縣有4件好事入選。三是廣泛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我縣農科所所長、育種專家程相文入選“中國好人榜”和20**“感動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四是認真開展抵制不良文化工作。組織公安、文化、旅游等部門,對封建迷信、涉黃、售假進行集中整治,倡樹了社會文明新風。
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報告
精神文明作為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目標,決定了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精神文明建設又對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在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我們要按照學習實踐活動確定的“提高思想認識、解決突出問題、創新體制機制、促進科學發展”的目標要求,認真分析研究解決我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與科學發展不適應、不協調的突出問題,必須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把我縣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為此,按照縣委安排,我對全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就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xx縣精神文明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我縣積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實踐中進行了有益探索,按照“務實、管用、對路”的總體思路,堅持以公民道德建設、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主要內容,積極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縣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取得了新進展,公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水平進一步提高,社會誠信建設進一步加強。共創建全國文明單位1個,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村鎮)2個,省、市、縣級文明單位(文明村)177個,文明校園38個,評選出“星級文明戶”1100多戶,“五好家庭”140余戶,“好媳婦、好婆婆”300多名。連續三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縣”。
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措施
1、以“三講三樹三促”道德教育實踐活動為平臺,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在全縣廣泛開展以“講文明、講誠信、講榮辱,樹正氣、樹美德、樹新風,促穩定、促和諧、促發展”為主題的“三講三樹三促”道德教育實踐活動,以“三講三樹三促”為平臺,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專題報告會、演講賽、有獎征文、知識競賽、創建“文明示范窗口”活動、“美德新風進萬家”活動、迎奧運、講誠信、促和諧”主題實踐活動等形式多樣的道德教育實踐活動,公民道德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堅持聯席會議制度,積極做好十件實事,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
2、以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為契機,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努力提升縣城文明程度。全面啟動了我縣的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工作,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2008年創建全國文明單位1個,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村(鎮)1個,省級文明單位1個,市級文明單位5個,縣級文明單位(文明村、文明小區)10個。積極開展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活動,經常組織省、市、縣各級文藝團體為社區群眾表演文藝節目,為全縣50%以上的社區(小區)設置了體育健身器材。警務進社區覆蓋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