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范文10篇

時間:2024-03-30 06:50:2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小麥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小麥

小麥成本調研報告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安排,近期我們對全區9個地州15個調查縣(市)**年小麥生產成本及收益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匯總。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每畝主產品產量較上年減少

**年全區小麥平均單產371.00公斤,較上年的386.90公斤減少15.90公斤,減幅4.10%。單產減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去冬今春氣候異常,冬季寒冷漫長,春季降雪較大,升溫緩慢,影響冬小麥返青和春小麥播種,錯過了小麥的最佳生長期。南疆部分地區春季前期干旱、氣溫較往年持續偏高,加之5月下旬干熱風等自然災害,使冬、春小麥生長受到影響,北疆部分地區由于水資源匱乏,地下水水位下降,澆地用時增多,水沒有及時跟上,造成小麥單產降低。

二、每畝總成本較上年下降

**年小麥每畝總成本446.80元,較上年459.89元下降13.09元,降幅2.85%。其中:

1、物質與服務費用為263.02元,較上年下降16.13元,降幅5.78%,其中:化肥費、農家肥費、機械作業費、排灌費、畜力費和其他費用分別較上年減少6.94元、7.20元、3.32元、1.75元、1.02元和0.47元,降幅分別為7.30%、30.20%、5.58%、4.72%、24.58%和83.93%。種子費較上年增加0.93元,增長2.11%;農藥費和銷售費分別較上年增加1.61元和1.90元,增幅為45.61%和44.29%。據調查了解,化肥費用下降的原因:一是小麥比較效益低,加之氣候對小麥生長的影響,農民對其投入減少,二是針對近年來春耕春播時節施肥旺季化肥價格上漲的慣例,農民在上年冬季用肥淡季時低價位儲備化肥,以降低成本所致。機械作業費、排灌費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域差異,我區的小麥相比內地省區收獲期晚1-2個月,目前南疆部分地區小麥已收割完畢,巴州地區正在收割,北疆地區小麥還在逐漸進入成熟期,按照國家的要求7月10日前上報數據。因此,部分匯總數據帶有一定的預測性,這一特殊情況我們也曾向國家發展改革委成本處反映過。種子費用增加是針對今年春播時氣候偏涼,可能會出現分蘗率低的情況,為了保證每畝小麥苗株數量,農民在播種時增加了種子用量。農藥費用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干旱缺水,為防止病蟲害的發生增加了農藥用量,二是使用除草劑為減少了人工成本。

查看全文

小麥栽培標準化

1、耕翻整地標準化

近些年,我省許多市縣和國營農場系統都結合大面積高產攻關及自身生產特點,總結出許多以合理輪作為基礎、翻松耙壓結合的耕翻作業標準,使小麥優質,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得以順利實施。要依據土壤水分狀況及茬口條件及時調整當年不同村屯、不同地塊的作業措施及標準。可落實為:

作業地塊→作業措施→作業時間→作業標準→作業驗收

針對我省大多地區底墑不足、小麥易遭春旱等特點,耕翻整地作業中應特別強調“及早作業”、“連續作業”和“伏秋作業”,一次達到播種狀態越冬。有條件的地方為保證施肥效果和底墑充足,應強調結合耕翻整地進行秋深施肥和深秋澆封凍水。

2、品種及種子標準化

目前生產上推廣的品種很多,在性狀及措施要求上各具特點。應在充分了解品種特點(生育特點、分蕖特點、需肥特點、群體特點、灌漿特點、抗逆特點)基礎上選擇1~2個主裁品種及2~3個搭配品種。栽培面積較大的地區決不可種植單一品種,應以品種多樣化增強小麥的抗災抗逆能力,達到高產穩產、豐產豐收。具體選用品種及確定各品種的種植比例時應根據加工用途、當地栽培方式及栽培條件、產量水平、土壤條件及氣候條件、收獲方式及力量而定。核心試驗區、高產攻關田、生產條件較好及生產水平較高的地區應選擇光合效率及產量潛力更高和更加抗倒、抗病、更耐高肥水的中矮稈品種,并依據品種制定相應的栽培耕作措施及標準,其它土,種植密度,施肥量,鎮壓及田間管理等措施和環節標準也需做相應正確調整。總之,措施應圍繞品種、自然生態條件和生產條件而定,或根據當地條件選擇適宜品種,充分發揮品種的增產潛力。

查看全文

小麥田管措施

1追肥澆水

對于3類苗,為盡快解除旱情,扭轉苗情繼續惡化的局面,要抓住早春氣溫回升的有利時機,肥水齊攻,兩肥(返青肥和拔節肥)并用,促進苗情轉化升級,確保麥苗返青生長有足夠的養分,促進春生分蘗和次數根早生快長,爭取成穗較多。對長期干旱且近期降雨量不大、麥田旱情仍未解除的3類苗麥田,應于2月15日前、日均氣溫回升到3℃以上時,于中午前后澆水,同時施尿素150kg/hm2;追過返青肥的,可推遲在3月下旬至4月初追施拔節肥,追施尿素75.0~112.5kg/hm2;對春節前已澆過水、而未追肥的3類苗,采用獨腿耬穿施尿素75.0~112.5kg/hm2。

對1、2類苗,為鞏固小麥分蘗成穗,促進小花分化,爭取穗大粒多,返青期已澆水未追返青肥的,可提前在3月上旬趁雨追施拔節肥,施尿素112.5~150.0kg/hm2;已澆返青水、施過返青肥的,可在3月下旬至4月初追施拔節肥,追施尿素75.0~112.5kg/hm2;對返青肥追施量較大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視苗情和天氣酌施拔節肥,用量應適當減少。對苗情較好的1、2類苗,也可采用獨腿耬穿施尿素75kg/hm2。

2噴施葉面肥

對受旱受凍田塊,尤其是發生點片死苗的麥田,應在返青后盡早噴施葉面肥或生長調節劑,可用磷酸二氫鉀1500g/hm2加尿素7.5kg/hm2對水600kg/hm2噴施,或用黃腐酸葉面肥375g/hm2對水262.5kg/hm2噴施;或用450mL/hm2美洲星對水262.5kg/hm2噴施;或用莊福星900mL/hm2對水375kg/hm2噴施;或用稼福樂375mL/hm2對水375kg/hm2噴施;隔10d再噴施1遍,以上午10時前、下午4時后效果為佳。

3病蟲害防治

查看全文

小麥良種補貼金方案

為深入推進第三輪小麥高產攻關活動,根據皖政辦秘〔2007〕35號和皖農明電〔2007〕138號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補貼資金與良種良法配套示范相結合,改進和完善資金發放方式,加強補貼資金的使用管理,確保補貼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示范區良種良法示范農戶,促進農民推廣應用關鍵技術,加快良種良法配套應用,實現小麥高產攻關的新突破。

二、補貼方式和標準

實行小麥良種良法補貼資金與機條播直接掛鉤,主攻小麥機條播技術,促進農機農藝相結合,確保機播技術落實到位。新建30萬畝核心示范區內(其中褚集鄉7萬畝、陳集鄉6萬畝、淝河鄉8.1萬畝、雙橋集鎮7.8萬畝、縣直場站及小麥生產大戶1.1萬畝),實行統一機條播示范的農戶及種糧大戶,每畝良種良法配套示范補貼資金8元。

三、示范面積登記和補貼資金發放

查看全文

小麥套種生姜分析論文

1栽培模式

小麥采取溝麥種植方式,溝距60cm,其中埂寬40cm,溝寬20cm,溝底播種小麥。立夏前后,在埂上套種1行生姜。

2栽培技術

2.1合理安排,輪作換茬

生姜是不耐連作的作物,在無病姜田塊,連續種植3~4年后應換茬種植其他農作物,間隔2~3年后再種植生姜;新辟姜田,一旦田中發現病株,要及時換茬,間隔期要在5年以上,土地寬余地區間隔期延至7年以上,效果更好。

2.2嚴格選地,施足基肥

查看全文

小麥栽培分析論文

1、耕翻整地標準化

近些年,我省許多市縣和國營農場系統都結合大面積高產攻關及自身生產特點,總結出許多以合理輪作為基礎、翻松耙壓結合的耕翻作業標準,使小麥優質,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得以順利實施。要依據土壤水分狀況及茬口條件及時調整當年不同村屯、不同地塊的作業措施及標準。可落實為:

作業地塊→作業措施→作業時間→作業標準→作業驗收

針對我省大多地區底墑不足、小麥易遭春旱等特點,耕翻整地作業中應特別強調“及早作業”、“連續作業”和“伏秋作業”,一次達到播種狀態越冬。有條件的地方為保證施肥效果和底墑充足,應強調結合耕翻整地進行秋深施肥和深秋澆封凍水。

2、品種及種子標準化

目前生產上推廣的品種很多,在性狀及措施要求上各具特點。應在充分了解品種特點(生育特點、分蕖特點、需肥特點、群體特點、灌漿特點、抗逆特點)基礎上選擇1~2個主裁品種及2~3個搭配品種。栽培面積較大的地區決不可種植單一品種,應以品種多樣化增強小麥的抗災抗逆能力,達到高產穩產、豐產豐收。具體選用品種及確定各品種的種植比例時應根據加工用途、當地栽培方式及栽培條件、產量水平、土壤條件及氣候條件、收獲方式及力量而定。核心試驗區、高產攻關田、生產條件較好及生產水平較高的地區應選擇光合效率及產量潛力更高和更加抗倒、抗病、更耐高肥水的中矮稈品種,并依據品種制定相應的栽培耕作措施及標準,其它土,種植密度,施肥量,鎮壓及田間管理等措施和環節標準也需做相應正確調整。總之,措施應圍繞品種、自然生態條件和生產條件而定,或根據當地條件選擇適宜品種,充分發揮品種的增產潛力。

查看全文

小麥不同施肥效果

摘要小麥不同施肥方案效果研究結果表明,模型方案與農技方案產量差異不大,其中模型方案收益最高。這2個方案通過調整肥料配比及施肥結構,尤其是調整了磷、鉀肥的基追比,加大了拔節孕穗肥施用比重,使小麥成穗率有了很大的提升,均達到了55%以上,穗粒數及千粒重也比農民傳統方案高。

關鍵詞小麥;施肥方案;效果

淮陰區小麥大面積生產最大限制因子就是施肥的不科學[1-3]。近年來,為了確實探索小麥在不同施肥水平、結構條件下的產量差異,尋求適合全區小麥生產的最佳施肥方案,筆者聯系南京農業大學專家并進行了以下試驗。現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概況

試驗點安排在五里鎮鎮北村8組,土質為沙土,試驗前采土化驗,pH值為7.33,有機質16.9g/kg,全氮1.27g/kg,有效磷18.8mg/kg,速效鉀69.0mg/kg,緩效鉀441.0mg/kg,試驗田面積1466.67m2。供試小麥品種為濟麥22。

查看全文

小麥育種影響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統一供種;小麥育種;品種權;影響

論文摘要在當前國家小麥執行良種補貼政策下,從育種的角度分析小麥良種補貼對小麥育種的積極作用和不利影響。針對這些情況提出解決的建議,以供參考。

良種補貼是國家幫助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舉措,為了搞好良種補貼,各地各部門都采取了積極的措施落實良種補貼政策。為了充分發揮良種補貼對糧食生產的促進作用,許多地區采取了統一供種操作方式。

我國小麥統一供種政策自2003年至今已進行了5年。5年來,累計推廣面積達2133萬公頃,在小麥增加產量和品種改良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也正由于統一供種推廣面積大,用種數量多,在給種子公司(企業)、育種單位等部門帶來積極作用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筆者以育種工作者的身份,通過對市場的調查和分析,就小麥統一供種對小麥育種工作的影響進行分析。

1統一供種對育種工作的積極意義

1.1提高農戶購種積極性,體現育種價值

查看全文

小麥冬季凍害預防

1易遭受冬季凍害的苗類

小麥凍害發生的嚴重程度除與溫度有關外,還與麥苗冬前的葉齡有關,也就是與麥苗越冬時的壯、旺、弱程度有關。一般來說,適期播種的麥苗生長健壯,抗寒能力較強。從小麥單株個體來分析,日平均氣溫達到0℃小麥開始進入越冬期時,冬性品種主莖有6葉或6葉1心,單株有5~7個分蘗,7~10條次生根;半冬性品種主莖有6葉,單株有3~5個分蘗,5~7條次生根;春性品種主莖有5葉或5葉1心,單株有2~3個分蘗,3~5條次生根,可視為壯苗,抗寒能力較強。葉齡高于上述指標的旺苗,抗寒能力明顯降低;葉齡略低于上述指標的一般苗,抗寒能力也較好;葉齡顯著比上述指標低的弱苗,抗寒能力較弱,但是比旺苗好。以下苗類抗寒能力較弱,冬季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凍害,應該加強冬前管理,增強抗寒能力,防御冬季低溫凍害。①播種過早的旺長苗;②播種過遲的無分蘗的獨腳苗;③密度過大的無分蘗的弱苗;④整地粗放、垡塊架空的吊根苗;⑤爛耕爛種的濕僵苗;⑥播種過淺的漏籽苗;⑦排水不良的水漬苗;⑧土壤肥力不足的黃瘦弱苗;⑨氮肥過多的旺長苗;⑩除草劑使用不當造成的藥害苗;{11}土壤干旱造成的失水苗;{12}播種過深的弱苗。

2冬季凍害的癥狀

根據小麥受凍后的植株癥狀表現可分為嚴重凍害和一般凍害。嚴重凍害發生在已拔節或即將拔節的麥田,主莖和大分蘗生長點的幼穗受凍,生長點不透明,萎縮變形,失水干枯,心葉不出,逐漸死亡。因為在一株小麥中,主莖和大分蘗的發育進程比小分蘗早,先進入拔節期,所以主莖和大分蘗容易遭受凍害,而小分蘗不會受凍。在小麥遭受嚴重凍害后及時采取肥水促進,這些小分蘗還可以抽穗,但穗小,粒重輕,嚴重影響產量。一般凍害發生在沒有拔節的麥田,癥狀表現為葉片受凍,黃白干枯,但主莖和分蘗沒有凍死,對小麥產量影響很小。

3發生冬季凍害的原因

3.1品種因素

查看全文

小麥油菜害蟲防治意見

一、小麥病蟲草害防治

1、從現在到3月10日前,對冬前沒有除草或除草效果不好的麥區(主要在沿淮及其以南麥區),適時抓好化除。

防除豬殃殃等闊葉雜草:每畝用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乳油50毫升,或每畝用75%苯磺隆(巨星)干懸浮劑1-1.5克。

防除看麥娘、野燕麥等禾本科雜草:每畝用69%精惡唑禾草靈(驃馬)水乳劑50毫升。

防除豬殃殃、野燕麥等混生雜草:每畝用75%苯磺隆(巨星)干懸浮劑1-1.5克加6.9%精惡唑禾草靈(驃馬)水乳劑50毫升。

在開展化學除草時,務必于小麥拔節前實施。手動噴霧器兌水40公斤(機動噴霧器兌水15公斤)莖葉均勻噴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