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頭范文10篇

時間:2024-03-30 13:01:1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小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微型螺釘內固定治療橈骨小頭骨折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研究微型螺釘內固定治療橈骨小頭骨折的治療方法和結果。方法對12例橈骨小頭MasonⅡ、Ⅲ、Ⅳ型骨折行切開復位微型螺釘固定并進行早期功能鍛煉。結果術后隨訪9~13個月,按Steinberg的主觀功能評定方法,優6例,良5例,差1例,優良率為95%,骨折平均愈合時間為24周。結論用微型螺釘對橈骨小頭骨折作固定,具有復位滿意、固定可靠、方法簡單,利于早期進行功能鍛煉等優點,是治療橈骨小頭骨折的理想方法。【關鍵詞】橈骨小頭骨折;微型螺釘;內固定橈骨小頭骨折較常見,占肘部損傷的20%,治療方法尚有分歧,包括保守治療的時間,手術治療的切開復位內固定以及橈骨小頭切除和小頭置換等[1]。我科從2004年7月至2006年8月對12例橈骨小頭骨折患者行切開復位微型螺釘內固定術,效果良好,現報告如下。1臨床資料1.1一般資料本組共12例12肘,男4例,女8例;年齡18~52歲,平均31歲。受傷原因:車禍傷7例,跌傷5例,均為閉合傷。術前均行關節正側位片及CT檢查。根據Mason分型[2],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2例。1.2手術方法采用Kocher切口,由尺側伸腕肌及肘肌間進入,部分掀起尺側伸腕肌,顯露出肘外側副韌帶并探查。若韌帶復合體完好,將韌帶在尺骨附著處的前方關節囊作橫行切開并向前后牽開,直視下復位。用0.8mm的克氏針暫時固定骨折前半部后,與克氏針相平行鉆孔、測深、攻絲埋頭后旋入合適長度的2.7mm螺釘。注意避免勿使螺釘穿透對側皮質,螺釘可植入小頭的邊緣,此處在前臂極度旋前及旋后位時都不與尺骨相關聯。1.3術后處理術后24~72h拔除皮片引流,應用抗生素5~7d,均以石膏托固定肘關節于旋后位,如固定可靠用輕便關節被動練習器訓練2~3周。3周時復查X線片,若骨折穩定,則開始輕柔的主動活動,鼓勵被動的旋前旋后,但避免在前臂旋前位屈肘,否則將增加骨折端的應力。2結果本組12例,術后隨訪9~13個月。按Steinberg的主觀功能評定法進行評定,優:肘關節活動正常,無疼痛,本組6例;良:肘關節活動度喪失小于20°,輕度疼痛,本組5例;差:肘關節活動喪失大于20°,休息痛,本組1例。愈合時間15~38周,平均24周。3討論3.1手術時機選擇及術前準備本組患者手術均在入院后3~5d內進行,此時軟組織腫脹基本消退,炎性反應輕,利于切口的顯露和閉合。在術前常規應用消腫、脫水治療。本組12例均常規行CT掃描,雖然普通X線片對大多數骨折可做出比較明確的診斷,但是通過CT在軸位、矢狀面及冠狀面對橈骨頭的掃描,可以評估骨折的范圍、骨塊的大小及移位和粉碎程度,對術前內固定的準備和手術中復位、固定有較強的指導意義。3.2橈骨小頭骨折治療的選擇對于Mason分型中的Ⅰ型骨折,治療方法沒有分歧,學者們都支持行保守治療,并行早期的功能訓練,基本可獲得良好的功能。而Ⅱ型骨折的治療需要考慮骨折的范圍及移位的程度,還有患者對肘部功能的要求以及是否有合并損傷,是否出現機械阻擋等因素。如無機械阻擋,可行保守治療。如有機械阻擋或合并損傷,就有手術干預的必要性。而Ⅲ、Ⅳ型骨折治療的爭議焦點在于是優先選擇內固定還是橈骨小頭切除或者橈骨小頭置換。橈骨頭的生理作用包括兩部分,即傳導應力和維持肘關節外側的穩定性,橈骨頭的存在對保持肱橈關節的生物力學特性至關重要,尤其在合并肘關節周圍韌帶損傷的情況下。筆者以為對于MasonⅢ、Ⅳ型骨折的治療,應首先從前臂骨間膜及肘關節的功能解剖考慮,橈骨頭承擔著約30%的肘關節外翻穩定作用,其不僅在內側副韌帶損傷時是肘關節抵抗外翻應力的重要結構,而且在骨間膜破裂時可防止橈骨向近端移位。如首先選擇行橈骨小頭切除,極易發生橈骨向近端移位,從而導致下尺橈分離,出現疼痛、旋轉障礙。Leppilahti等[3]對23例因單純橈骨頭骨折行橈骨頭切除術的患者平均隨訪5年,發現并發癥發生率極高,如腕關節不適、橈骨近側移位、肘關節活動障礙、腕肘關節炎等。由于內固定物的發展,現在內固定物規格齊全,使橈骨頭骨折的堅強內固定成為可能。Boulas等[4]比較切開復位內固定、橈骨頭切除、硅假體置換及非手術方法治療橈骨頭骨折,發現切開復位內固定對握力影響最小。對于固定失敗的病例,可延期至傷后4~6周再切除橈骨頭。3.3手術注意事項較好的橈骨小頭骨折顯露是經肘及尺側腕伸肌間隙進入,注意保護骨間背神經。對于有軟組織附著的小骨塊應小心保護其血供。復位時首先保證關節面的解剖復位,以克氏針臨時固定后,維持前臂中立位,在橈骨前后位平分線的前65°和后45°之間確定“安全區”。由于其外側不與尺骨近端相關節,在該區域安放內固定物不會對前臂旋轉帶來不利影響。然后在軟組織保護套保護下鉆孔、攻絲、旋入合適的螺釘,注意避免鉆透對側皮質。縫合關節囊時避免過緊或重疊影響前臂旋轉。對于復位后橈骨頸若有骨缺損,一期行植骨術,達到早期誘導成骨作用,防止橈骨頭塌陷。3.4并發癥及防治術中應注意不要過分暴露橈骨頸遠側或過度牽拉旋后肌,以免損傷橈神經深支。注意保護骨塊的軟組織附著,以免影響血供,發生橈骨頭不愈合或橈骨頭壞死。術后主要是內固定失敗,術中應對骨折形成可靠的固定,并以標準的AO技術操作,使每一枚螺釘都對骨折形成良好的把持力,術后利于CPM訓練,盡量避免主動活動以防止肱橈關節壓力增高。定期復查X線片,了解骨折愈合情況,合理指導功能訓練。肘關節損傷的異位骨化發生率高,在手術時盡量減少對肌肉的牽拉損傷,術中徹底沖洗傷口,術后避免強力被動活動,都對防止異位骨化的發生有一定作用,必要時可口服消炎痛來預防。總之,通過合理的術前評估,術中可靠的內固定及術后合理的鍛煉,內固定手術不失為治療橈骨頭骨折的理想方法。【參考文獻】[1]曾炳芳,張長青.2004創傷骨科新進展[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84.[2]MasonML.Someobservationsonfracturesoftheheadoftheradiuswithareviewofonehundredcases[J].BrJSurg,1954,42(172):123132.[3]LeppilahtiJ,JalovaaraP.Earlyexcisionoftheradialheadforfracture[J].IntOrthop,2000,24(3):160162.[4]BoulasHJ,parisonofopenreductionandinternalfixationvs.excision,silasticreplacement,andnonoperativemanagement[J].ChirMain,1998,17(4):314320.

查看全文

鋼板治療橈骨小頭骨折探討論文

【摘要】目的評價微型鋼板治療MasonⅢ型橈骨小頭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對10例MasonⅢ型骨折進行微型鋼板內固定,根據患者肘關節活動疼痛、穩定性和肌力情況,依照Broberg和Morrey肘關節評分標準進行功能評價。結果10例患者隨訪12~24個月,平均20個月,肘關節平均評分58分(30~90)分,其中優1例,良4例,差5例,優良率50%。結論切開復位微型鋼板內固定治療復雜的MasonⅢ型橈骨小頭骨折,不能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如果要獲得較好的肘關節活動和早期康復,可考慮橈骨小頭切除或置換。【關鍵詞】微型鋼板;橈骨;骨折;內固定AClinicalStudyofTreatingMasonⅢRadialHeadFracturebyMinitypePlateInternalFixationWANGZhijun,YINGAngao,LIUFuguang(DepartmentofOrthopaedicsTengchongCountyPeople′sHospital,Tengchong6791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assesstheeffectstoutilizeminitypeplateinternalfixationinradialheadfractureofMasonⅢ.Methods10casesofpatientswithclosedradialheadfracture(MasonⅢ)underwentminitypeplateinternalfixationbyopenreduction,andthefunctionalevaluationofelbowwascarriedoutbythepain,stability,myodynamiaofelbow,togetherwiththeelbowjointscoreofBrobergandMorrey.ResultsIn10caseofpatientswith12~24monthsfollowup(averagetime20months),theelbowjointmeanscoreis58(30~90)withexcellentcase1,good4,poor5,andthefinenessrateis50%.ConclusionItisfailedtotreatcomplicatedradialheadfracturebyminitypeplateinternalfixation,whilemaybeitisbettertoresectorreplaceradialheadforthesetypes.Keyword:minitypeplate;radiusfracture;internalfixation隨著對橈骨小頭在肘關節外側柱穩定作用的重要性的認識及內固定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肘部外傷后及功能恢復要求的提高,對復雜的橈骨小頭骨折越來越多的學者主張采用內固定技術。為了探索對復雜橈骨小頭骨折,進行內固定治療的效果,我們在2004年8月~2007年8月對10例橈骨小頭MasonⅢ型骨折患者進行了切開復位微型鋼板固定術,隨診結果不夠滿意。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本組10例,男8例,女2例;年齡35~68歲,平均45.6歲,左側6例,右側4例,均為MasonⅢ型骨折。所有患者均于傷后1~2周內手術固定。1.2手術方法采用臂叢麻醉,驅血后上氣囊止血帶,kocher入路,術中旋前患肢,可避免損傷橈神經深支。切開環狀韌帶及部份旋后肌,即可充分暴露橈骨小頭,因10例骨折均粉碎脫落,故只能將骨塊取出后拼裝,恢復頭部解剖形態后用2~3枚微型螺釘固定并埋頭處理,再將橈骨頭用微型鋼板固定于橈骨上,直視下骨折對位、對線良好,旋轉活動不受限,沖洗傷口,并修復環狀韌帶,逐層關閉傷口。常規放置負壓引流,術后不用石膏固定,3~7d后行功能鍛煉。1.3臨床評價表1肘關節力量、穩定性及疼痛的評分方法根據患者肘關節活動度,肌力,穩定度和疼痛情況,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肘關節評分標準[1]進行評分,其中肘關節活動度的評分方法如下:肘關節屈伸評分=0.5×肘關節屈伸弧,滿分27分,旋前評分=0.1×旋前角度,滿分6分,旋后評分=0.1×旋后角度,滿分7分。其中屈伸弧的極限值定義為135°,旋前弧定義為60°,旋后弧定義為70°。其他評分方法見表1,滿分100分,95~100分為極好,80~94分為好,60~79分為一般,0~59分為差,同時觀察有無橈骨小頭壞死及異位骨化、骨不連的發生。2結果所有患者隨訪12~24個月,平均18個月,本組病例肘關節屈曲平均105°(80°~120°),伸直平均50°(25°~80°),旋前平均35°(0°~70°),旋后平均30°(10°~65°);遺留肘部疼痛者7例,其中輕度3例,中度2例,重度2例。肘部及腕部無力者6例,其中輕度無力者2例,中度無力3例,重度無力1例。肘關節外翻不穩定者5例,均為輕度不穩。肘關節功能評分平均60分(30~86)分。其中優1例,良4例,差5例,優良率50%。10例中有5例骨延遲愈合,3例骨不連,1例異位骨化,結果差的5例中3例骨不連,2例因對疼痛無法耐受而放棄鍛煉,本組病例中4例因疼痛和功能障礙行二期橈骨小頭切除。3討論橈骨小頭骨折在肘部骨折中約占17%~19%[2]。根據Mason分型為Ⅰ~Ⅲ型,Ⅰ~Ⅱ型手術非手術均能取得良好效果,近年來為了維持肘關節穩定性,對于Ⅲ型骨折的治療觀點也傾向于盡可能通過內固定的方法保留橈骨小頭。因為大多數學者認為橈骨小頭切除會帶來肘關節的外翻不穩、橈骨的進行性上移、下尺橈關節的紊亂、腕尺側撞擊綜合征以及繼發的肘部、腕部疼痛和無力等后遺癥[3,4]。我們嘗試采用微型鋼板及螺釘內固定治療MasonⅢ型的橈骨小頭骨折,隨訪結果不良,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a)骨折均為粉碎性,在復位時頭部骨折塊與周圍軟組織徹底分離血供受損嚴重,術中放置鋼板常常打開環狀韌帶,加重了軟組織損傷。在軟組織損傷未明顯恢復前患者常因疼痛而放棄功能鍛煉,使關節功能恢復較差。b)該組病人年齡偏大。骨折愈合在年齡大的人群中常出現骨延遲愈合,這可能是本組病例結果與其他文獻結果存在一定差異的原因。c)在患者看到骨折延遲愈合時產生的不良心理反應,主觀上放棄了功能鍛煉或功能鍛煉未按醫囑完成,可能也是本病例結果不盡人意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們認為MasonⅢ型橈骨小頭骨折考慮手術固定應慎重,因骨折固定難度較大,追求良好復位及固定常使原本脆弱的骨質血供遭到進一步破壞。內固定置入不當引起的刺激可能造成肘關節僵硬及疼痛,對于粉碎程度過大的骨折,不合理的固定反而造成肘關節的病廢,在這種情況下行橈骨小頭切除或置換可能是明智的選擇。【參考文獻】[1]BrobergMA,MorreyBF.Resultsofdelayedexcisionoftheradialheadafterfracture[J].JBoneJointSurg(Am),1986,68(5):669674.[2]MorreyBF.Radialheadfracture[M]∥MorreyBF.Theelbowanditsdisorders.2nded.Philadelphia:WBSaunder,2000:341364.[3]HerbertssonP,JosefssonPO,HasseriusR,etal.UncomplicatedmasontypeⅡandⅢfracturesoftheradialheadandneckinadults:alongtermfollowupstudy[J].JBoneJointSurg(Am),2004,86(3):569574.[4]KingGJ,EvansDC,KellamJF.Openreductionandinternalfixationofradialheadfractures[J].JOrthopTrauma,1991,5(1):2128.

查看全文

撥叉鉆床夾具設計管理論文

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保證加工質量,降低勞動強度,需要設計專用夾具。并設計工序110——鉆2-錐銷孔。本夾具將用于組合機床,刀具為兩根麻花鉆,對兩個孔同時加工。

(一)問題的提出

本夾具是用來鉆兩個22mm的小頭孔,零件圖中大小孔的中心距有公差要求,因此這兩個小頭孔的中心距也有一定的公差要求.另外,此中心線為三個側平面的設計基準,有一定的垂直公差要求.但此工序只是粗加工,因此本工序加工時主要考慮如何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勞動強度,而精度則不是主要問題.

(二)夾具設計

1定位基準選擇

底面對孔的中心線有一定的垂直度公差要求,因此應以地面為主要定位基準..由于鑄件的公差要求較大,利用小頭孔的外圓表面作為輔助定位基準時,只有采用自動對中夾具才能同時保證對稱的兩個零件的大小孔的中心距的公差要求.為了提高加工效率,現決定采用兩把麻花鉆同時加工出兩個8mm的通孔.

查看全文

小兒肘部骨折線分析論文

【關鍵詞】肘部骨折;X線診斷

小兒肘部骨折是骨關節系統的常見疾病之一,X線平片是兒童骨骼創傷的首選檢查方法,大部分創傷可以診斷。我們搜集并回顧分析了80例小兒肘部骨折的X線資料,就其X線診斷時的注意事項作初步探討。

1資料與方法

搜集肘部骨折小兒共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齡2~13歲。80例患兒肘關節均有確切外傷史,臨床表現為肘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畸形、局部明顯壓痛。本組所有病例均拍肘關節標準正側位片,其中16例進行CT掃描。

2結果

骨折部位分布如下:肱骨髁上骨折35例,肱骨外髁骨折19例,肱骨內上髁骨折14例,橈骨小頭及橈骨頸部骨折5例,尺骨鷹嘴骨折3例,肱骨下端骨骺分離4例。其中有12例合并肘關節脫位。

查看全文

下尺橈關節脫位和關節炎手術論文

【關鍵詞】尺橈關節脫位關節炎手術

下尺橈關節在維持腕關節的穩定和力量傳導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陳舊性下尺橈關節脫位和關節炎的治療以往國內多采用尺骨小頭切除,但切除尺骨頭后出現腕關節的生物力學明顯改變,引起腕關節不穩定[1]。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我院手外科采用Sauvé-Kapandji手術融合下尺橈關節和造成尺骨假關節治療陳舊性下尺橈關節脫位和關節炎20例,獲得滿意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患者共20例,男8例,女12例;年齡35~54歲,平均42歲。左側11例,右側9例,12例右側均為優勢手。橈骨遠端骨折14例,下尺橈關節陳舊脫位6例。受傷至手術時間1~4.4年,平均1.5年。

1.2手術方法臂叢或者全身麻醉下,尺背側弧形切口,尺骨小頭處分離保護好尺神經背側支,分離出第5、6伸肌腱鞘,將其打開,尺側伸腕肌腱牽拉向尺側,伸指肌腱牽拉向橈側,切開關節囊,顯露尺骨小頭及下尺橈關節,觀察下尺橈關節損傷情況。咬骨鉗咬除下尺橈關節相鄰的關節軟骨。距下尺橈關節3cm處用電鋸截除長1.5cm尺骨作為骨橋,骨橋兩端先行打磨,使其與橋接尺橈骨接觸面相適應。將尺骨復位,用兩枚螺釘分別固定下尺橈關節面以及尺骨移植段處。尺骨的遠近端截骨面分別用旋前方肌及骨膜包繞。縫合關節囊及伸肌腱鞘,上肢石膏托外固定4周。

2結果

查看全文

尺橈關節脫位關節炎手術配合探討論文

【關鍵詞】尺橈關節脫位關節炎手術

下尺橈關節在維持腕關節的穩定和力量傳導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陳舊性下尺橈關節脫位和關節炎的治療以往國內多采用尺骨小頭切除,但切除尺骨頭后出現腕關節的生物力學明顯改變,引起腕關節不穩定[1]。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我院手外科采用Sauvé-Kapandji手術融合下尺橈關節和造成尺骨假關節治療陳舊性下尺橈關節脫位和關節炎20例,獲得滿意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患者共20例,男8例,女12例;年齡35~54歲,平均42歲。左側11例,右側9例,12例右側均為優勢手。橈骨遠端骨折14例,下尺橈關節陳舊脫位6例。受傷至手術時間1~4.4年,平均1.5年。

1.2手術方法臂叢或者全身麻醉下,尺背側弧形切口,尺骨小頭處分離保護好尺神經背側支,分離出第5、6伸肌腱鞘,將其打開,尺側伸腕肌腱牽拉向尺側,伸指肌腱牽拉向橈側,切開關節囊,顯露尺骨小頭及下尺橈關節,觀察下尺橈關節損傷情況。咬骨鉗咬除下尺橈關節相鄰的關節軟骨。距下尺橈關節3cm處用電鋸截除長1.5cm尺骨作為骨橋,骨橋兩端先行打磨,使其與橋接尺橈骨接觸面相適應。將尺骨復位,用兩枚螺釘分別固定下尺橈關節面以及尺骨移植段處。尺骨的遠近端截骨面分別用旋前方肌及骨膜包繞。縫合關節囊及伸肌腱鞘,上肢石膏托外固定4周。

2結果

查看全文

工藝夾具設計管理論文

摘要

此次設計是對撥叉零件的加工工藝和夾具設計,其零件為鍛件,具有體積小,零件復雜的特點,由于面比孔易加工,在制定工藝規程時,就先加工面,再以面為基準來加工其它,其中各工序夾具都采用專用夾具,特別的對于加工大頭孔、槽和鉆小頭孔斜面小孔的工序中,選一面兩銷的定位方式,并以操作簡單的手動夾緊方式夾緊,其機構設計簡單,方便且能滿足要求。

關鍵詞撥叉,加工工藝,專用夾具,設計

ABSTRACT

Thisdesignistodialsforksthecomponentstheprocessingcraftandthejigdesign,itscomponentsaretheforging,hasthevolumetobesmall,componentscomplexcharacteristic,Becausethesurfaceiseasierthantheholetoprocess,whenformulationtechnologicalprocess,firstthemachinedsurface,thenprocessesothertakethesurfaceasthedatum,Inwhichvariousworkingproceduresjigallusestheunitclamp,specialregardingprocessesthebigendofhole,thetroughanddrillsthecapitellumholeinclineeyeletintheworkingprocedure,Chooseslocatemodewhichtwosellsatthesametime,andoperatesthesimplemanualclampwayclamp,itsorganizationdesignissimple,theconveniencealsocansatisfytherequest.

Keywords:Dialsthefork,theprocessingcraft,unitclamp,design

查看全文

拔叉夾具設計管理論文

摘要

此次設計是對撥叉零件的加工工藝和夾具設計,其零件為鍛件,具有體積小,零件復雜的特點,由于面比孔易加工,在制定工藝規程時,就先加工面,再以面為基準來加工其它,其中各工序夾具都采用專用夾具,特別的對于加工大頭孔、槽和鉆小頭孔斜面小孔的工序中,選一面兩銷的定位方式,并以操作簡單的手動夾緊方式夾緊,其機構設計簡單,方便且能滿足要求。

關鍵詞撥叉,加工工藝,專用夾具,設計

ABSTRACT

Thisdesignistodialsforksthecomponentstheprocessingcraftandthejigdesign,itscomponentsaretheforging,hasthevolumetobesmall,componentscomplexcharacteristic,Becausethesurfaceiseasierthantheholetoprocess,whenformulationtechnologicalprocess,firstthemachinedsurface,thenprocessesothertakethesurfaceasthedatum,Inwhichvariousworkingproceduresjigallusestheunitclamp,specialregardingprocessesthebigendofhole,thetroughanddrillsthecapitellumholeinclineeyeletintheworkingprocedure,Chooseslocatemodewhichtwosellsatthesametime,andoperatesthesimplemanualclampwayclamp,itsorganizationdesignissimple,theconveniencealsocansatisfytherequest.

Keywords:Dialsthefork,theprocessingcraft,unitclamp,design1緒論

查看全文

轉軸加工工藝論文

1加工工藝特點

立軸懸式結構,主軸全長9570mm,重74060kg,導軸承軸頸外圓允許偏差值0.03mm,配合面及止口允許偏差值0.02mm,法蘭端面垂直度允許偏差值0.02mm。轉軸較長,體積重量大,垂直度、平行度及擺渡精度要求均較高。尤其是轉子引線槽從軸肩部位直接連通到轉軸小頭端,長度3920mm,為聯通式結構。此種結構直接決定了轉軸無法采用軸身部位加工架子口形成穩定支撐的傳統加工工藝完成。懸式機組一根軸結構的轉軸加工時,配車尺寸較多,加工找正難度大及形位公差要求高。由于轉軸軸身細長,軸的徑向與軸向尺寸比例較大,使軸身形位公差控制難度加大,在加工過程中軸身撓度難以控制。這就需要在軸身上確定正確的裝夾位置。轉子支架和導軸承滑轉子為熱套結構,通過對內孔的找正來確定轉軸兩端的中心架子口。每次調換裝夾方向后,需重新修復轉軸兩端的架子口以消除架子口的誤差。以架子口為找正基準對上、下導滑轉子外圓、轉子支架配合段及主軸法蘭在一次裝夾下加工完成,以保證發電機端各轉動部件配合面同軸度,實現機聯軸找擺度及電站現場安裝擺度最小,保證機組運行時各項數據優良。

2轉軸加工工藝方案

根據轉軸具體結構形式,加工方案采用一夾一架方式加工。在加工過程中采用軸堵、工具套等工具對軸身進行粗精加工。結合車間NC18米臥車的實際情況,在半精加工過程中,粗車軸身達Ra3.2μm后進行超聲探傷。加工使用架子口尺寸自定,架子口圓跳動≤0.02mm,留精車余量,半精車軸身各段,軸身直徑留6mm余量。半精車小頭端卡環槽,槽寬尺寸留量2mm;小頭端半精車,700mm,765mm尺寸直徑留量3mm余量;鏜法蘭上銷孔,單邊留5mm余量;車軸身非配合段到圖紙要求,法蘭外圓及端面留余量5mm。車上、下導滑轉子軸身段及轉子支架配合段,所有尺寸以法蘭背面為基準,要求轉軸小頭端面及大頭段法蘭背面加工到圖紙要求,待熱套下導滑轉子、轉子支架、上導滑轉子后再進行精加工。并且與水輪機軸進行聯軸找擺度合格后,再同鏜聯軸螺栓孔。在加工過程中,除特制了常用加工使用工具外,還特制了工具套熱套于轉軸作為NC18米臥車架子口使用。特制小刀架以避免轉子支架熱套后精加工轉軸時干涉,特制工具GB/T5783—2000螺栓M36×100/8.8/Fe工具螺栓用于軸堵和轉軸的把合。通過上述工藝方法,經過近3個月的技術調研及跟蹤服務,不斷地優化和完善加工工藝方案,CCS轉軸加工嚴格按照預定的工藝方案執行,優質高效地完成了轉軸的加工任務。

3結語

結合車間NC18米臥車實際加工能力,通過特制新工具,采取新的工藝方法,證明利用該工藝方案加工CCS轉軸的工藝方法是切實可行的。優化后的工藝流程提高了轉軸加工質量,并且大大縮短了加工周期,減少了占用重大設備的時間,達到了預期效果。為今后同類長軸類部件的加工和聯軸找擺度、水發聯軸同鏜提供了可借鑒的寶貴經驗。

查看全文

成人橈骨頭骨折分析論文

【關鍵詞】成人橈骨頭骨折

橈骨頭骨折是常見的肘部損傷,在國內,孤立性的橈骨頭骨折約占全身骨折的1%~2%,占全部肘部創傷的11%。由于橈骨頭有特殊的解剖形態、血流供應和生物力學作用,其治療存在較多的爭議。本文作者復習國內外的文獻后就成人橈骨頭骨折的治療現狀作一綜述。

1解剖和生物力學

橈骨頭為盤狀,其上面凹陷,覆予軟骨與肱骨小頭相關節。橫截面上橈骨頭略呈橢圓形,其周圍有一軟骨,構成環狀關節面,與尺骨的橈骨切跡對合,是前臂旋轉活動的重要結構。整個橈骨頭位于肘關節囊內,其血供主要來源于橈動脈返支和骨間上動脈所形成的骨膜動脈網以及髓內血供,無任何韌帶、肌腱附著,因而骨折移位時易造成橈骨頭缺血致骨不連或橈骨頭壞死。

肘關節在屈曲時可以產生4倍于體重的力量,研究表明,橈骨頭具有作為杠桿傳導肱橈關節所受的承載負荷和穩定肘關節的作用,在前臂旋轉伸肘時,肱橈關節具有最大接觸面積并傳導最大負荷,即使將前臂骨間膜切斷,肱橈關節仍可傳導手和前臂至肱骨載荷的55%~60%[1]。在肘關節的后外側旋轉穩定性方面起主要穩定作用的是外側副韌帶,而橈骨頭起著輔助和次要的作用。

如果肘關節的韌帶完好,橈骨頭切除對整個肘關節活動的影響并不大,因為對抗肘關節的外翻應力主要依靠內側副韌帶。但橈骨頭切除后,橈骨絕對長度縮短,橈骨上端空虛,肱橈關節及上尺橈關節接觸消失,可出現橈骨向近端移位,進而可引起尺骨彎曲、下尺橈關節半脫位、骨間膜增寬或繼發肘腕關節和前臂疼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