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肘部骨折線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13 02:54:00
導語:小兒肘部骨折線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肘部骨折;X線診斷
小兒肘部骨折是骨關節系統的常見疾病之一,X線平片是兒童骨骼創傷的首選檢查方法,大部分創傷可以診斷。我們搜集并回顧分析了80例小兒肘部骨折的X線資料,就其X線診斷時的注意事項作初步探討。
1資料與方法
搜集肘部骨折小兒共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齡2~13歲。80例患兒肘關節均有確切外傷史,臨床表現為肘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畸形、局部明顯壓痛。本組所有病例均拍肘關節標準正側位片,其中16例進行CT掃描。
2結果
骨折部位分布如下:肱骨髁上骨折35例,肱骨外髁骨折19例,肱骨內上髁骨折14例,橈骨小頭及橈骨頸部骨折5例,尺骨鷹嘴骨折3例,肱骨下端骨骺分離4例。其中有12例合并肘關節脫位。
2討論
肘關節由肱骨遠端及尺、橈骨近端組成,有肱橈、肱尺和尺橈近端關節,結構較復雜。小兒骨折的特點是骨骺損傷和青枝骨折,分析小兒骨折X線表現時,除與成人一樣注意區分骨折類型、錯位情況、新鮮骨折與陳舊骨折、外傷骨折與病理骨折之外,還要注意鑒別骨骺線與骨折線、骨骺位置是否正常等。
小兒肘部二次化骨中心較多,其中肱骨小頭化骨核在2~5月出現,內上髁化骨核6~9歲出現,外上髁化骨核13歲左右出現。肱骨滑車外側部化骨核出現時間為7個月~1歲,滑車內側部化骨核10~14歲發生。肱骨小頭、外上髁及滑車在14~17歲時愈合。肱骨下端骨骺與肱骨體在男16~18歲,女14歲左右愈合。肱骨小頭化骨核的位置靠前,勿認為骨骺分離[1]。應熟記各個骨骺的出現及愈合的年齡,以免將正常的化骨核誤為骨折碎片。讀片時應注意骨骺有完整的邊緣,但骨折碎片的邊緣不規則且其鄰近的骨骼有骨缺損。
在X線診斷時如難以肯定為正常骨骺或為骨碎片時,應照對側同一部位照片,以資比較。在小兒肘關節骨折中,最常見的是兒童肱骨踝上骨折,其次是肱骨外髁骨骺骨折,肱骨內上髁骨折和骨骺分離,還可見肱骨下端全骺分離,橈骨小頭橈骨頸骨折及尺骨鷹嘴骨折,一部分骨折病人合并肘關節脫位等。要特別注意肱骨髁上細微骨折征象:①肱骨髁上部一側骨皮質輕微成角,皺折或呈小波浪狀改變;②肘側位片上喙突窩與鷹嘴窩構成的“X”形皮質斷裂或成角;③不完全骨折裂縫;④肘關節腫脹,側位片上顯示前后關節囊內脂肪墊上移呈“八字征”[2]。肱骨外髁骨折較為常見,在肘關節骨折中的發生率僅次于髁上骨折,骨折片可無或有移位,骨折無骨片分離時,X線檢查容易遺漏。肱骨內上髁骨折,5~7歲兒童內上髁骨化中心剛出現時,如發現點狀骨骺與骨分離或下移,同時伴有內髁軟組織腫脹,即為內上髁軟骨骨折。較大兒童內上髁骨骺分離常帶有干骺端骨折片,有時骺與干骺端骨折片一起向下移位,如伴有尺側副韌帶損傷,關節囊撕裂,骨折塊可以夾在關節內。橈骨小頭和橈骨頸部骨折,如骨折無移位時骨折線纖細,不易發現,尺骨鷹嘴骨折,X線診斷時應注意尺骨鷹嘴骨折與正常鷹嘴骨骺相區別。
總之,小兒肘部創傷細微或不全骨折時,有時看不到骨折線而表現為骨皮質皺折,皮角、凹折、裂痕,松質骨骨小梁中斷、折曲或嵌插,此時我們認為仔細觀察肘部軟組織變化,對骨折的診斷是有重要的意義,熟悉兒童肘關節的X線解剖特點,可減少誤診及漏診,有時為了鑒別診斷的需要,需兩側對照,對可疑的病人宜做CT或短期(2周)內復查。
【參考文獻】
[1]李鐵一.兒科X線診斷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12.
[2]王云釗.中華影像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62.
- 上一篇:工商局地方經濟發展情況匯報
- 下一篇:豬鏈球菌病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