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榕范文10篇
時間:2024-03-30 18:43: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小葉榕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小葉榕化學成分探究論文
1化學成分研究
1.1國內的研究現狀檢索國內文獻未發現有對其單體化合物的分離純化研究方面的報道,僅見有對其總黃酮進行分離報道:
葉榮科等[3]報道采用比色法對小葉榕葉中總黃酮水提醇沉工藝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方法:對不同比例醇沉結果進行比較,用蘆丁為對照,比色法500nm處測定總黃酮含量。結果:50%~60%醇沉含量最高。該結果對于生產工藝的改進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夏杏洲等[4]報道用水、石油醚、乙醇分別從榕樹葉中提取總黃酮類化合物的工藝,著重研究醇提法的最佳工藝條件。結果表明:乙醇濃度60%,固液化1∶30,在70℃下浸提2h,效果最佳。
龍光錦等[5]報道采用純物理的工藝流程過程和分光光度法從榕樹葉中提取黃酮類物質,并對所提取的黃酮類物質進行驗證。該工藝流程為:將烘干的小榕樹葉,粉碎,烘干,加蒸餾水煮沸。冷卻后進行粗過濾,對濾渣用上述方法進行再浸取2次。將3次濾液合并,濾液用高速離心機分離。并進行加熱濃縮。濃縮冷卻后加入乙醇,放入冰箱冷卻,再用離心機分離,過濾得到濾液濾渣,丟棄濾渣,對濾液進行蒸發濃縮,將濃縮液置于真空干燥箱干燥成疏松固體,粉碎后得到最終產物。測得樣品中總黃酮的含量C=8.36%。回收率為97.9%,其純度和產率均較高。
黃鎖義等[6]采用超聲波乙醇浸提法從榕葉中提取黃酮類物質,對所提取的黃酮類物質進行驗證,并用分光光度法測定含量。結果測得樣品中總黃酮的含量C=2.660mg/ml,回收率為100.2%,其純度和產率均較高。該方法采用全物理過程,無任何污染,是提取榕樹葉黃酮類物質的有效途徑。
小葉榕化學成分研究論文
【摘要】小葉榕含有萜類、黃酮、脂肪族化合物和甾體化合物等化學成分,具有止咳、祛痰、平喘的作用,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和抗炎作用等藥理活性。文章對小葉榕的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指出了小葉榕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關鍵詞】小葉榕化學成分藥理活性
Abstract:FicusmicrocarpaL.f.whichcontainsterpenes,flavonoids,poundsandsteroidshasbeenusedforthereliefofcoughsandasanexpectorant,plateletactivatingfactorinhibitorandanti-inflammatoryagents.ThephytochemicalandpharmacologicalresearchprogressinFicusmicrocarpaL.f.,includingthechemicalingredientsandthepharmaceuticalactivitieswerereviewedinthispaper.Atthesametime,themainproblemsatpresentandtheresearchdirectionforthefutureonFicusmicrocarpaL.f.havealsobeenputforward.
Keywords:FicusmicrocarpaL.f.;Chemical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activities
小葉榕為桑科植物榕樹FicusmicrocarpaL.f.的葉,異名落地金線(《本草求原》),全世界有八百多種,主要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我國榕屬植物約100種,屬熱帶雨林的關鍵種類。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廣西、海南、臺灣和浙江等地,為當地的主要植物品種之一。入藥主要用其葉(FoliumFiciMicrocarpae),有研究表明小葉榕葉中主要含黃酮、三萜類、齊墩果酸、脂肪族化合物和甾體化合物等。用小葉榕浸膏作為主要成分的哮喘和慢性支氣管炎治療藥咳特靈膠囊已收載在部頒標準中。其中藥用成分對治療心血管疾病、抗炎、抑菌等方面都有顯著的效果[1,2],民間早有使用。其中黃酮類和內酯類等有效成分對治療冠心病、老年性癡呆、腦血栓、神經系統疾病和消除自由基、抑菌、抗癌等方面有顯著效果,無毒副作用,并以此開發出多種藥品和保健食品。近幾年來,有關小葉榕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的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從中得到了一系列的新化合物。筆者就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有關報道作一概述。
1化學成分研究
城市公園植物規劃設計分析
【摘要】以寧德東湖南公園為例,簡述了城市公園內植物景觀基本類型、植物景觀形態以及城市公園內各園林要素的植物景觀設計,并分析以上要素在實際案例中的應用。
【關鍵詞】植物景觀;城市公園;規劃設計
1引言
城市公園是城市園林中的精華,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城市公園在城市居民的社會生活中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為繁忙工作的人們在閑暇時間提供休憩、娛樂、欣賞優美風景的場所。在城市公園內包含了包括地形、水體、植物、建筑等在內的多種園林構成要素,形成了豐富多樣的園林空間[1]。植物景觀已成為綠化的主體,植物景觀配置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環境景觀的質量及藝術水平,所以,公園綠地質量和藝術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園林植物的選擇和配置,通過利用植物的形體、線條、色彩進行構圖以及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變化來達到預期的景觀效果。
2寧德市及東湖南公園概況
寧德市是福建省東北翼中心城市,東臨浩瀚的東海,與臺灣隔海相望,處在長江和珠江三角洲2個發達經濟區的中心,南接省會福州市,是福建省離長三角、日本和韓國最近的中心城市。1999年11月設立地級寧德市,下轄蕉城區、東僑開發區(東僑新區)、福安市、福鼎市等9個縣區,土地面積13400km2,人口339萬人,常住人口282萬人,寧德市區常住人口42.9萬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寧德境內共有1個世界地質公園、2個5A級景區、3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7個省級風景名勝區。寧德東湖南公園位于寧德市東僑開發區東湖的南岸,占地21.9hm2,于2005年初開工,2007年6月完工。園內設有金蘋果廣場、疊水擋墻、內庭假山、親水平臺、健身慢道等。東湖南公園與對岸東湖北公園以及在建中的大門山公園形成環東湖景觀帶(見圖1)。公園分為3個景觀區域;西段景觀區域集中了百樹坡、金蘋果廣場(水上舞臺、臺地式草坡觀演臺)、景觀廊架、親水休閑平臺、休閑碼頭、架空步道等活動場地,是活動強度最高、最具人氣的區域;中段景觀區域集中了親水休閑平臺和游船碼頭等活動區域;東段景觀區域與濕地園相對幽靜的景觀相契合,觀景木棧道和觀鳥平臺若干。
景觀設計植物空間美研討
1遮蔽空間
植物能分配場地的空間形式,對人形成視線上的遮蔽,這樣形成的植物空間叫做遮蔽空間。這樣的遮蔽效果有局部的也有整體的,是植物營造的空間里最豐富的一種,按照視線的方向大致可以分為水平遮蔽和垂直遮蔽兩種。前者是指垂直于水平面,并且在水平方向上對人視野形成遮蔽的植物空間,通常是指墻面對空間形成的遮蔽;后者是指平行于水平面,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對人的視野形成遮蔽的植物空間,通常是指頂面空間形成的遮蔽。
1.1垂直遮蔽空間
垂直遮蔽空間的主要形式表現為植物的枝下高空間。當植物的枝下高超過七英尺或者更高的時候,其構成的枝下高空間在功能上對人而言具有一定的遮蔽作用,如遮陰避雨、屏蔽視線等。當人站在一棵大樹下的時候,就產生了一個閉合空間的雛形,樹冠作為空間的頂面,阻隔了人和天空的聯系,當若干棵大樹成片栽種形成林木的時候,樹林形成的建筑空間就具有明顯的特征了,成片的樹冠構成了建筑頂面,樹干則成了建筑的基柱,而由枝下高構成的空間則顯得非常完整。此時,自然地模擬了建筑的功能,但卻具備真實建筑所不具備的美感和生態。如果是一些樹冠特別大的樹種,如榕樹等,獨木成林,一棵單體植物便可構成一個完整的空間。這樣的空間在光線和氣氛的營造上,有著自己獨特的美。枝下高空間具有光影美。它營造的空間具有漏光性,頂面遮光,但是不完全遮蔽,光線穿透樹冠在地面形成斑駁的光影效果,自然界的光線在這樣一個小環境里變得具有另外一番情趣。任何供人進入的閉合空間都需要光源,建筑能通過安裝在里面的不同燈具來根據不同氣氛創造不一樣的光線效果,植物營造的空間同樣需要不同的光影效果來給人提供不同的場景功能和審美享受。這種不同的光影效果則是植物自身對季相變化的表達。常綠植物由于樹冠濃密色深,隨季節產生的自身枝葉形態的變化很小,因此,由這類植物形成的枝下高空間常年的光影效果不會起太大的變化;而落葉植物由于入秋冬后葉片會變色并且凋落,因此這類植物隨著四季更替所營造的枝下高空間的光影效果的變化就會很大。前者給人以冷靜、肅穆的感覺,但有時會產生壓抑感和陰冷感;后者給人以明亮輕快的感覺,但植物的遮蔽功能并非四季都有。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植物的種類和形態。以樹陣為例,重慶某中學網球場旁設置了一個小規模的樹陣供人讀書休憩,周圍種植了大量的常綠喬木香樟和天竺桂,而樹陣卻用了小葉榕,這顯然是沒有考慮到植物枝下高空間對光線的需求。因為小葉榕是常綠樹種,四季常青,而樹陣周圍是作為骨干樹種種植的常綠喬木香樟和天竺桂,這兩種植物的氣質和樹陣的小葉榕都很類似,無論是季節屬性還是樹形樹色等美學屬性,都是雷同的,并且小葉榕萌發能力極強,會以一種傘狀發散形態生長,屬于水平延展形的植物,高度有限而寬度有余,若作為這個環境下的樹陣樹種,功能性和美感都是比較弱的。綜合周邊環境和功能考慮,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該環境需要一個夏日遮陰冬日進光的植物品種,夏季,天氣炎熱,同學們如果坐在下面小作休憩,則需要樹冠能在一定程度上遮蔽強光;秋天天色陰涼氣溫降低,這時植物葉色改變成暖色調,能營造秋天的氛圍并且給人以暖色的補充,緩解氣溫低涼帶來的蕭條感;冬天氣溫降低,陽光的明度也變得很低,這時候,植物的葉片紛紛飄落,讓陽光透過枝干照射到樹陣的地面或座椅上,能為寒冷的空間環境盡可能地增添暖融融的氣息,比如種植銀杏等樹種,就會比原本的小葉榕更美觀和合理。
1.2水平遮蔽空間
水平遮蔽空間的主要的形式表現為不同規模的植物對人水平視線或者行為有遮擋作用的空間形式,水平遮擋空間可分為半遮擋和全遮擋兩種基本形式。全遮擋空間的特點是植物的高度通常高于人的視線,能完全阻隔視線對需要遮蔽區域的穿透。比如各種隔離樹種,其價值體現主要就是營造遮蔽空間,然而目前很多地方在使用隔離樹種的時候過于目的化和公式化,僅將其作為功能元素來使用,僅僅被為了遮蔽某處視線而設定,與環境場地以及人的行為活動脫節,在景觀元素上稍顯孤立。比如常見的隔離樹種珊瑚樹,因其具有防火的性能和規整的植株形態而常被用材景觀中用于遮蔽環境外的建筑里面以及其他視覺效果稍差的視線聚焦處。但是如果周邊植被配置失調,珊瑚樹就會顯得很孤立,雖然不美的景觀被遮住了,可這時珊瑚樹卻有可能自己變成另一處不美的景觀了。類似于珊瑚樹這類的樹種,其功能和價值無須懷疑,不過在使用的時候,應該多考慮一下它和周邊植物的關系了,是否孤立,或者是否存在對立感等。這類功能性很強的樹種在形成水平遮蔽空間的時候,需要考慮它周邊的植被與它形成一個統一與對比。半遮蔽空間的特點是植物的高度通常低于人的視線,能對人的行為作出一定程度的阻止和隔離,但是無法阻止視線的通透性,具有一定的開敞性。這時這些低矮的植物會融入人的視線形成的畫面中,它們不僅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隔離功能,也與遠景形成對比,成為風景中的構圖元素和審美組分。
植物景觀在室內設計的應用
摘要:通過對植物景觀在室內設計中應用的重要意義與主要種類進行簡要論述,歸納分析了植物景觀在室內設計中的重要作用,并以華東某地一處機場室內設計中的植物景觀為例,初步探索植物景觀在其大廳、候機室等室內空間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植物景觀;室內設計;景觀設計;植物配置
1植物景觀與室內設計
1.1植物景觀在室內設計中的重要意義。植物景觀具備的色彩和外形是任何室內陳設都無法替代的,不僅給民眾帶來了自然氣息,還能營造溫馨氣氛,在改善空間微環境上有顯著功效。近年來,相關學者和專家在植物景觀對室內人員心理狀態改善方面的作用有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眾多研究數據表明,植物景觀不但彰顯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活力,更能起到凈化人類心靈的作用,且長期在室內進行高強度工作的人員可通過觀察、欣賞綠色植物來使身心得到放松和休閑,從而獲得寧靜和安詳。同時,室內觀賞植物所擁有的旺盛生命力也不斷觸動著人們的心靈,從而使其迸發出工作的激情和動力。1.2室內設計中應用較為廣泛的植物分類。目前,室內設計中應用較為廣泛的植物大致有50類,本文根據植物景觀觀賞的具體部分,將其分為觀葉植物、觀花植物、觀果植物及其他類型植物4類。室內觀葉植物通常是植物的枝葉,具備較高的觀賞價值,而此類植物通常產自氣候溫暖的熱帶或亞熱帶地區,例如蕨類、竹芋類等,尤其是部分原本生長在熱帶雨林陰濕高溫環境中的觀葉植物更適應在室內生長。同時,該類型的室內植物日常養護較為簡單,只需確保擁有充足的水分和光照,并保持室內空氣的濕潤和清潔即可。室內觀花植物通常會在特定時間內盛開嬌艷的花朵,花朵的顏色與姿態、花香等獨特的感官效果受到民眾追捧,例如曇花、水仙、風信子等。但由于室內觀花植物對養護要求十分苛刻,一旦某種營養元素不足,就可能會影響植物開花時間和景觀效果,這也是制約觀花植物在室內設計中推廣和應用的主要因素。
2植物景觀在室內設計中起到的作用
2.1美化作用。室內觀賞植物的姿態、色彩及自身韻味都能起到美化室內空間的作用,尤其是對裝修中較為僵硬的線條,可利用植物柔和的枝條和曼妙的葉片來改變其呆板、生硬的感覺,使室內充滿生機并產生柔和的情調,使人感到親切宜人。各類植物通過合理布置,與室內環境有機結合,更能營造出溫馨氛圍。利用植物營造的室內環境使人仿佛重新置身于大自然的森林之中,感受到自然的親切與美好。2.2生態作用。室內植物本身可進行光合作用,向室內釋放新鮮氧氣,并通過呼吸作用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并散發到空氣中,從而起到調節室內空氣濕度與溫度的作用。同時,部分室內觀賞植物還能利用葉片或枝條上的絨毛吸附飄散在室內的各類有害微生物,而其本身所散發的各類有益芳香烴、醛類物質也能起到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的作用。另外,由于室內裝修時會產生大量的甲醛、一氧化碳、過氧化氮、光化學煙霧、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而蘆薈、龜背竹、散尾葵等室內觀葉植物能很好吸收這些有毒、有害氣體,從而起到改善室內環境的作用。2.3空間作用。室內設計中,合理布置植物能起到改善室內空間結構、組織分割室內空間的作用。例如,通過在較為開闊的室內空間布置由植物盆栽組成的景觀墻,利用其分割出不同大小的室內空間,其封閉程度可通過植物盆栽的密度和高度進行調節。鑒于我國目前大部分建筑物都采用混凝土框架結構,該類型的建筑內部雖比普通的磚混式建筑少了很多承重墻,有利于內部空間的利用,但框架式建筑內部還存在大量立柱,嚴重影響了室內景觀。因此,在室內設計中應用部分具備攀爬能力的植物品種,通過其在立柱表面的生長和攀爬弱化原本僵硬的立柱線條。同時,在立柱上懸掛吊蘭、蔦蘿等植物,利用其向下生長的枝條改善空間效果。在部分展覽大廳內,通過設置有規律的植物盆栽陣列,從而形成或曲或直的景觀通道,可疏導人流、為客戶指引方向。
全縣環境整治攻堅活動工作總結
一、領導重視,任務落實。
局領導高度重視“大力治環境,攻堅促深化”環境專項治理工作,組織安排了工作任務;分解落實了任務、責任單位、責任人,按照縣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指揮部辦公室關于環境治理工作“標準不降,力度不減,要求不松,不退步、上臺階”的要求,大力抓好災后和“五一”節日期間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
二、專項治理工作開展情況。
(一)城市綠化
一是對文化路柳樹、虹橋路喬灌木、太和大道北延段喬灌木進行了病蟲害預防及治理。二是對廣場、廣場、大道的灌木進行了修剪,清除了綠化帶內雜草及枯枝,對、太和大道北延段綠化帶內的雜草進行了清除。三是對街居民信訪街行道樹小葉榕阻礙交通影響安全的問題進行了處理,對該街道小葉榕進行了疏枝修剪。四是對城區內綠化進行了防旱澆灌。
(二)城市亮化
植物園規劃設計論文
1基于區域特色的園區功能定位
通過對園區的現狀條件、發展潛力及存在問題進行系統分析,綜合考慮其旅游資源條件、區域位置、客源市場前景和社會發展背景等因素,確定園區的性質定位為:以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為基礎,以突出的鄉土珍稀植物景觀為主體,將環境保護、生態旅游、生態文明教育、經濟利益與珍稀植物保護相融合,既能保護珍稀植物資源,為植物研究工作者提供科研基地,又能給人們提供一處風景秀麗的游覽勝地,創造效益,達到保護和利用珍稀植物資源,實現珍稀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
2規劃原則
2.1適地適樹,體現地方特色的原則
不同植物的生長,對光照、土壤、水分、溫度等環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應選擇適合園區立地條件的植物種類,才能使其正常生長,充分發揮景觀效果。鄉土樹種具有適應性、抗逆性強和生長旺盛的特點,而且最能體現出地方特色和風格,應著重考慮。
2.2因地制宜、比例適當、自然式布局的原則
道路綠化規劃建設探討
1引言
道路綠化是城市景觀系統的“線”,聯系著“點”與“面”的綠地景觀,是城市綠地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近年來,莆田市在園林綠化方面發展迅速,在創建園林城市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尤其是在道路綠化建設方面,吸取以往的經驗教訓,在道路綠化建設方面取得了質的飛躍。本文通過對莆田市中心城區道路綠化發展變化和主要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造提升的一些建議。
2莆田市道路綠化的發展分析
莆田市位于福建省東部沿海中部地區,東臨臺灣海峽,西接泉州市的德化縣和福州市的永泰縣,南連泉州市,北鄰福州福清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背山面海,西北部多為山地,中部丘陵,東南部平原與木蘭溪、延壽溪、秋蘆溪構成了水鄉,自然氣候屬于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暖熱濕潤,春季潮濕,夏、秋常伴臺風,冬季短暫。
2.1首選鄉土樹種,考慮適地適樹
莆田市是“荔城”,現存的荔枝樹不僅樹齡大,而且枝繁葉茂。為此莆田市園林局在城市開發過程中有意識的保留了大部分的荔枝林,并建設了相應的綠道、小游園等,形成莆田特有的荔枝林帶。根據適地適樹原則,荔枝作為鄉土樹種既能適應本地環境,又能體現“荔林水鄉”特色,自然是行道樹的首選,為了豐富植物景觀,提高整體的綠化效果,同時選擇地方適應性較強的盆架子、鳳凰木、重陽木、雞冠刺桐、水石榕、海南蒲桃、紅千層等樹種作為行道樹。
濱海景觀設計思考
摘要:文章主要以深滬灣海絲文化公園景觀設計為例展開分析和探討,從設計的項目背景和設計的原則進行概述,根據分區景觀設計理念談濱海景觀設計,從而為沿海城市的建設提出依據。
關鍵詞:濱海;景觀設計;設計理念
文章以福建省晉江市深滬鎮海絲文化公園為案例進行分析和研究,項目的主要設計范圍是以煙墩山和海洋科技公司前面的一片荒地為主,項目位于深滬灣以東,璧峰路以西,深滬鎮政府以北及海洋科技公司以南,區域內有豐富的地域文化、優美的自然景觀和文化景觀。在景觀設計之前,首先對當前海絲文化公園的現狀進行了實地考察,結合當前現有的情況和當地的地域文化進行了系統的景觀設計,并由此得出有關海濱景觀設計的幾點思考。
1現狀考察
煙墩山是海絲文化公園景觀設計的主要部分,海拔78.6m,是深滬鎮的最高點,因為有烽火臺,所以取名為煙墩。明代為了抵抗猖獗的倭寇,朝廷在深滬地區設置巡檢司,并修筑烽火臺。煙墩山是古代重要的軍事陣地,站在煙墩山的最高點,能夠對周圍的景色一覽無余。除此之外,海絲文化公園附近分布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如鎮海宮、施瑯大將軍雕像、寶泉庵等。深滬港有100多種常見的魚類,形成了豐富的漁業資源。海絲文化公園有著山、海、林、石的自然生態格局,也有歷史悠久的文化古跡,但是歷經歲月的洗禮和風雨的侵蝕,海絲文化公園已經失去了文化的光彩。首先從整體上看,海絲文化公園缺乏一定的主題性,能夠吸引人的特色的景觀不多。其次從細節方面分析,植被的生長比較緩慢,山體裸露部分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海絲文化公園的美觀。上山的道路和村落之間的銜接不協調,道路鋪設的形式粗糙且單一,設施設備相對簡陋,游客缺少游覽嬉戲的空間。
2海濱景觀項目設計原則及定位
城管局園林所工作總結
2014年在局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全所干部、工人共同努力地完成了上級布置的各項綠化任務、安排,打造出一個清新、綠色的城市園林環境,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工作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存在一些不足。
現將主要工作匯報如下:
一、城區綠化初顯成效
從建設集團接管后,經過又一年的細心管理,城區道路、公園綠地綠化效果明顯,突出了喬灌花草結合,層次分明,打造出了迎賓大道、前程大道較好的景觀樣板綠帶和大轉盤節點、三中門前小廣場景觀靚點。
二、重點工程濱河路西側改造完工
濱河路西側改造工程總投資約1200萬元,于2011年9月開工建設。全線總長約1450米,主要建設項目:建設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市政用房1棟;鋪設瀝青砼罩面約1.1萬平方米;鋪砌人行道約1.2萬平方米;建設懸臂人行道約300米;建設透視鐵藝圍墻700米;鋪設涵管3400米,綠化面積6800平方米,主要種植小葉榕、洋蹄甲、香樟、桂花、羅漢松、紅楓等喬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