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范文10篇
時間:2024-03-31 08:09:4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細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細菌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描述細菌的主要特征。
2、練習顯微鏡的使用。
3、初步學會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菌的形態。
學法指導:
細菌的形態結構特點是重點,但細菌的個體很小,必須借助顯微鏡才能觀察其形態結構,要注意顯微鏡的操作過程及注意事項。
姜黃素防治細菌膿毒癥思考
【摘要】目的探討姜黃素對大腸埃希菌引起的細菌膿毒癥小鼠的保護作用。方法昆明種小鼠90只隨機分為對照組、模型組和姜黃素組,每組30只。姜黃素組腹腔注射姜黃素固體分散劑,每天1次,連續3d。第4天,模型組和姜黃素組尾靜脈注射041184大腸埃希菌標準菌懸液建立細菌膿毒癥模型。8h后,每組處死小鼠20只檢測血清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含量,觀察肝、腎、肺和腸等臟器病理改變,余下小鼠觀察24h生存率。結果姜黃素組血清AST、ALT、TNFα和NO含量明顯低于模型組(P<0.05),病理檢查見臟器損害亦明顯減輕;24h存活率90%,明顯高于模型組(50%)。結論姜黃素可減少細菌膿毒癥小鼠TNFα、NO和氧自由基的產生,減輕其臟器病理損害。
【關鍵詞】姜黃素休克膿毒大腸桿菌疾病模型動物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curcumin(Cur)onbacterialsepsisinducedbyEscherichiacoli(E.coli)inmice.MethodsSixtymiceweredividedinto3groupsatrandom:acontrolgroup,aninfectedgroupandacurcumingroup.Curgroup:intraabdominalinjectionofcurcuminsoliddispersant(200mg/kg)wasgivenforthreedays.Theinfectedgroup:078E.coli(51010cfu/L,10mL/kg)wasadministratedbyintravenousinjectiontocreatethebacterialsepsismicemodel.8hoursaftertheinjection,thelevelofAST,ALT,andTNFαandNOofeachgroupwasmeasuredandmiceweresacrifiedtoobservethepathologicalchangeofliver,ridney,lungandintestines.ResultsCurcumincanremarkablyreducetheleveloftheASTandALTintheserumofthebacterialsepsismiceinducedbyE.coli(P<0.05)aswellasthatofTNFα(P<0.05)andNO(P<0.05).Meanwhile,itcansignificantlydecreasethepathologicalchangeofliver.ConclusionCurcumincanplayanimportantroletoprotectthemicefrombacterialsepsisbywaysofcytotoxiceffectsofNO,TNFαandoxygenfreeradicals.
KEYWORDS:curcumin;shock,septic;Escherichiacoli;diseasemodels,animal
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08年7月第42卷第4期侯君藝等:姜黃素防治細菌膿毒癥小鼠的實驗研究膿毒癥是由嚴重細菌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的晚期失代償表現,是嚴重燒傷、創傷和感染的常見并發癥,進一步發展可導致膿毒癥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癥(multipleorgandysfuctionsyndrome,MODS)。1980年以來,對于細菌膿毒癥和MODS發生的分子機制的研究,特別是對脂多糖(LPS)信號轉導通路的深入研究,引發一系列阻斷內毒素信號通路和對抗各種單一介質的治療制劑的產生。但迄今尚沒有一種制劑能夠顯著降低膿毒癥性體克的臨床死亡率[1]。姜黃素為姜黃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抗氧化、抗炎等藥理作用,能減少各種炎癥介質的合成和分泌[2]。筆者采用大腸埃希菌制備小鼠細菌膿毒癥模型,探討姜黃素預防給藥對細菌膿毒癥的保護作用。
1材料與方法
肝硬化與小腸細菌探析論文
【關鍵詞】肝硬化小腸細菌
肝硬化患者由于胃腸道瘀血、膽汁酸和胃酸的相對缺乏、腸道運動障礙等因素,可導致腸腔需氧菌增多,結腸的細菌移行至空腸和十二指腸,引起小腸細菌過度生長(smallintestinalbacterialovergrowthSIBO)。以空腸或十二指腸液細菌培養,菌落數成人>105/ml,小兒>104/ml為標準[1]。繼而引起小腸吸收功能障礙,營養不良,增加內源性感染(即菌群從腸道粘膜侵入機體局部組織或附近體液,由此進入血液和身體其他部位)和內毒素血癥的機會。內源性感染和內毒素血癥又進一步加重肝損害。作者對近年來有關肝硬化合并SIBO的研究作一綜述。
1肝硬化合并SIBO的微生態變化
人類腸道的微生物大部為類桿菌屬中的厭氧菌、大腸埃希菌及腸球菌,乳酸桿菌及類白喉桿菌也很常見。從小腸到結腸,隨著腸道的下行細菌總數也增加[2]。腸道原籍菌群特別是厭氧菌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具有定植性和繁殖性,起生物屏障作用,可阻止外籍菌群在腸道內的定植和繁殖。肝硬化患者結腸細菌可上移至小腸。環境中的金葡菌、白色念珠菌等可定植到小腸,醫院環境的一些條件致病菌如銅綠假單胞菌、產超廣譜酶(ESBL)的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及耐藥性葡萄球菌等也可定植到腸道粘膜[3]。
Guarner等[4]觀察發生自發性腹膜炎的肝硬化實驗鼠中,其盲腸段細菌過度生長,特別是需氧菌。Zhang[5]觀察用CCl4誘導的肝硬化大鼠模型與正常大鼠,前者IBO的發生率高,正常大鼠無SIBO。王錦輝[6]、劉偉[7]分別用葡萄糖-氫、乳果糖-氫呼氣實驗得出肝硬化伴SIBO的發生率為25.3%和34.4%。Shindo[8]用膽酸呼氣實驗(14C標記的甘氨膽酸口服,測呼出的14CO2總放射量)檢測出肝硬化患者存在SIBO,為25.9%,與空腸液細菌培養的結果一致,大多數細菌為G-細菌,有分解膽汁酸的能力。梁后杰[9]等觀察到肝硬化患者細菌潛生體(cgc)和群集率顯著高于正常人,肝硬化患者的cgc具有傳代生長、活動能力強和抗生素耐受力強的特點。肝功能越差,細菌cgc形成率越高。
2肝硬化發生SIBO的機制
細菌分類學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細菌;分類方法;趨勢
[論文摘要]:對細菌分類學研究的目的簡單論述。對分類學研究中的多相分類方法包括經典分類,化學分類,分子分類,數值分類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從而為臨床和科研中細菌鑒定方法的選擇應用提供參考依據。同時對分類學發展的研究趨勢進行了簡單的總結。
1.細菌分類學研究的目的
原核微生物系統分類是科學地研究微生物多樣性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基礎學科[1]。細菌是原核微生物的重要成員,當前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細菌分類學的研究,一是為了實用的需要,建立各種細菌的信息庫,從而更有效地開發利用細菌資源及有效地控制有害細菌。許多種細菌是微生物藥物活性物質的重要來源。包括假單胞菌屬(Pesudomonas)、微球菌屬(Microcoeeus)、芽孢桿菌屬(Bacillus)、腸桿菌屬(Eneturbacetrium)和別單胞菌屬(Atleromonas)等。早在1966年,Burkholder從含溴假單胞菌分離到抗生素硝吡咯菌素(Pyornlirtin)[2]。二是建立反映細菌進化關系的自然分類系統,以揭示各種細菌的本質特征和相互關系,豐富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內容。
2.細菌分類學研究方法
多相分類法是目前廣泛使用的細菌分類學方法。在方法學上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細菌分類學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細菌;分類方法;趨勢
[論文摘要]:對細菌分類學研究的目的簡單論述。對分類學研究中的多相分類方法包括經典分類,化學分類,分子分類,數值分類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從而為臨床和科研中細菌鑒定方法的選擇應用提供參考依據。同時對分類學發展的研究趨勢進行了簡單的總結。
1.細菌分類學研究的目的
原核微生物系統分類是科學地研究微生物多樣性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基礎學科[1]。細菌是原核微生物的重要成員,當前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細菌分類學的研究,一是為了實用的需要,建立各種細菌的信息庫,從而更有效地開發利用細菌資源及有效地控制有害細菌。許多種細菌是微生物藥物活性物質的重要來源。包括假單胞菌屬(Pesudomonas)、微球菌屬(Microcoeeus)、芽孢桿菌屬(Bacillus)、腸桿菌屬(Eneturbacetrium)和別單胞菌屬(Atleromonas)等。早在1966年,Burkholder從含溴假單胞菌分離到抗生素硝吡咯菌素(Pyornlirtin)[2]。二是建立反映細菌進化關系的自然分類系統,以揭示各種細菌的本質特征和相互關系,豐富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內容。
2.細菌分類學研究方法
多相分類法是目前廣泛使用的細菌分類學方法。在方法學上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細菌和真菌作用課程設計
一、教學設計思想:
本課教學總的設計思想是想通過多種開放式的教學活動,構建多維互動的課堂教學形式,努力體現現代學習方式的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和問題性。以教師為引導,以體驗為紅線,以思維為主攻,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展開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能夠從多角度、多層次、比較全面地認識自然界中細菌和真菌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說出細菌和真菌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2.列舉細菌、真菌對動植物及人類的影響。
光合細菌浸種對水稻種生長影響
光合細菌(photosyntheticbacteria,簡稱PSB)是地球上出現最早、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具有原始光能合成體系的原核生物,是一類以光為能源,在厭氧光照或好氧黑暗條件下利用自然界中有機物、硫化物、氨氮等為營養進行生長和繁殖的微生物[1-2],具有固氮、固碳及氧化分解硫化物和胺類等有毒物質的生理生態特性,其菌體富含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及促生長因子,一些活性菌株還含有抗病毒物質[3-4]。目前,光合細菌已在水產、環保、醫藥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5-9],在農業方面也有相關研究[10-13]。光合細菌對作物生長發育有促進作用,并能促進種子萌發,這在小麥、棉花等方面已有相關研究[14-15]。但光合細菌與水稻種子萌發間的關系目前未見報道,以水稻品種龍慶稻1號為材料,研究光合細菌對水稻種子萌發的影響,旨在了解光合細菌浸種后,水稻種子萌發過程中生理生化變化,為光合細菌在水稻上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材料
以水稻品種龍慶稻1號為供試材料。光合細菌菌株BYND1是從八一農墾大學舊址魚塘水中經富集、分離純化獲得,經初步鑒定為沼澤紅假單胞菌。BYND1菌株在缺氧、光照條件下培養,在固體平板上,菌落圓凸形,表面濕潤光滑,邊緣整齊,紫紅色;液體培養物的顏色在培養初期淺粉紅色,逐漸變為紅色,最后到紫紅色。革蘭氏染色反應陰性。BYND1菌株在黑暗好氧、光照好氧下均能生長并形成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培養物呈紅色。光合細菌菌液采用改良71#培養基,30℃、2000Lx光強光照、厭氧培養,培養時間為48h,光合細菌菌數約為1010/mL,其檢測方法為平板菌落計數法。
1.2試驗方法
試驗設5個處理,分別為PSB發酵液、用水稀釋10倍的發酵液、用水稀釋100倍的發酵液、改良的71#培養基和蒸餾水,處理號分別為A、B、C、D、E,其中D和E為對照。選取均勻飽滿的種子,分別用各處理菌液浸種24h后,將種子置于鋪有濾紙的培養皿上萌發,每個處理5個皿,每皿100粒種子,萌發7d。
辦公室里的5大細菌陷阱
最新調查發現:辦公室里桌面的細菌數量比廁所里的細菌數量高出400倍,“無所不在”的細菌困擾著辦公一族,為了自身的健康,你得給自己列出一份殺菌清單。
陷阱一:電話
辦公室里,每個人幾乎有屬于自己的電話,但其他人也會臨時借用。口水:在打電話的時候,經由嘴巴噴射到電話話筒上;撥號鍵:千萬人的手依次觸摸過;聽筒:每個人都把它貼在自己的耳朵上。一來二往,電話機成為了一個潛在的細菌炸彈。
殺菌方案:
1.每天早上上班之前,先用干凈的軟布擦拭一遍電話機的機身和話筒。2.每隔一個月,用消毒棉清洗整個電話機。3.盡量避免讓其他人使用你的電話。
陷阱二:大門
光合細菌優化培養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光合細菌培養基正交實驗
論文摘要:采用正交實驗設計,對一種富集光合細菌的培養基進行優化,試驗結果表明:酵母膏和NaHCO3在培養基中的濃度對富集紅螺菌科的光合細菌有顯著的影響。若以達到相同生長量(OD660值)做指標,應用優選出來的培養基進行富集比原培養基要提前5~6d。
光合細菌(PSB)是一大類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的總稱。研究應用的實踐表明,光合細菌中的紅螺菌科能利用多種硫化物和有機物作為其光合作用的供氫體和有機碳源,在高濃度的有機廢水處理與資源化、水產養殖的水質調控與促進健康生長、在農業中作為高效活性菌肥等方面,發揮著十分有益的和令人矚目的作用[1]。光合細菌的推廣和應用,需要合適的培養基質,但目前經典的用于富集紅螺菌科光合細菌的培養基(小林達治1977)[2]平均富集的時間為2~8周,且存在培養基成分種類多,成本較高的缺點。為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對其進行應用型優化設計,旨在為高活性光合細菌的推廣應用提供一定的幫助。
1材料和方法
1.1樣品和菌種來源
光合細菌樣品來自湛江港岸潮間帶表層沉積物、湛江湖光巖附近奶牛養殖場和鴨塘的污水和底泥中。共分離出3種紅螺菌科菌株:沼澤紅假單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莢膜紅假單胞菌(Rhodopseudomonascapsulata)、紅螺菌(Rhodospirillumsp.),沼澤紅假單胞菌為優勢菌群,故選沼澤紅假單胞菌為本試驗菌種。
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藥學分析
急性細菌性腸炎是常見的一種兒科消化系統疾病,又稱為小兒腹瀉,根據相關臨床調查研究提示[1],急性細菌性腸炎具有較高發生率,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瀉、嘔吐、發熱等癥狀,經檢查患兒糞便白細胞呈現陽性表現,若患兒未得到及時有效救治,患兒易發生脫水、電解質紊亂、中毒性休克等癥狀,嚴重者也會危及生命健康。因此,我院對頭孢克洛與頭孢克肟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的治療效果進行藥學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臨床資料。選取我院兒科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2例急性細菌性腸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已確診為急性細菌性腸炎。本次研究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患兒家長均在知情同意下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將62例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1例:觀察組患兒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齡0.5~3歲,平均年齡(1.2±0.4)歲;病程1~3d,平均病程(1.6±0.6)d;病情輕度者11例,中度者16例,重度者4例。對照組患兒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齡1~3歲,平均年齡(1.4±0.1)歲;病程1~3d,平均病程(1.4±0.8)d;病情輕度者10例,中度者18例,重度者3例。兩組患兒的病情發展、性別組成、平均年齡、平均病程等一般資料均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61例患兒住院后均進行常規處理,根據患兒的精神狀況、尿量、腹瀉出血與大便性狀等進行液體補給、營養支持,同時對患兒電解質紊亂現象進行糾正、給予患兒營養支持,并給予脫水糾正、止吐等對癥處理,患兒的生理指標改善后,使患兒的生命體征維持在正常狀態。兩組患兒在完成基礎治療后,對照組患兒應用頭孢克洛[國藥準字H20066075,國藥集團汕頭金石制藥有限公司(原汕頭金石制藥總廠)]治療,根據患兒體重量用藥,1日20mg/kg,每日3次,空腹口服,可用20~30ml熱水混合振蕩后服用,嚴重者可增加藥物劑量,增加至40mg/kg,1日總劑量不能超過1g。觀察組患者應用頭孢克肟[國藥準字H20020512,國藥集團致君(深圳)制藥有限公司]治療,根據患兒體重量用藥,每日2次,每次1.5~3mg/kg,用水沖服。兩組患兒治療過程中均不應用其他抗生素類藥物或者止瀉類藥物,若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高熱癥狀,則需給予患兒退熱劑治療,若癥狀嚴重者則需應用靜脈滴注電解質液治療。61例患兒治療前均進行藥敏檢測與細菌培養,治療過程中也要給予患兒對癥處理,同時對患兒的生理狀態進行嚴格檢測,對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癥狀進行積極有效處理,使治療安全性可有效提高。1.3觀察與評定指標。兩組患兒均采取酶聯免疫吸附法對患兒血清中的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PCT(降鈣素原)、IL-(白細胞介素-8)水平進行檢測。治療3d內患兒的全身癥狀消失、大便性狀與次數恢復正常、實驗室檢查指標正常者即為顯效;治療3d內患兒的全身癥狀得到明顯好轉、大便性狀與次數恢復基本正常、實驗室檢查指標有所好轉者即為有效;治療3d內患兒全身癥狀未得到改善,大便性狀與次數均未能好轉,甚至出現惡化者即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等于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1.4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n,%)描述,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描述,行t檢驗。以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若P<0.05,則數據對比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觀察組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3.54%,高于對照組的74.19%,組間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TNF-α、PCT、IL-8水平經治療,兩組患兒的血清TNF-α、PCT、IL-8水平均比治療前低,觀察組患兒的3項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