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林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2 03:28:1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育林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造林技術與育林方法研究

【摘要】在林業經營中,新時期的林業工作需要通過加強造林技術與育林技術的研究開發,實現林業的良好發展,以“管”、“護”、“防”各方面作為出發點,從科學的造林、育林技術出發,調高林業資源的培育效率,提升林業資源的整體利用率,促進我國林業資源的更好發展。

【關鍵詞】林業;造林技術;育林方法

我國經濟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提升了對于林業的重視程度,并逐漸加大了對于林業造林和育林項目的投資建設力度,這促使我國林業得以更加健康高效地發展。林業工作人員需要在日常的工作當中,掌握并充分應用目前世界領先的造林技術,并結合當地情況引入優質的育林方法,將先進的理念、技術應用于具體的林業建設中,實現對林業資源的高效利用,加速林業發展。

1林業造林技術分析

1.1播種造林。播種造林,就是將樹種直接播種于土地當中的操作方法,是一種最為基本并且被廣泛應用的造林技術,也被稱之為直播造林。雖然播種造林技術門檻較低,操作簡單,也不需要育苗,優勢顯著,但播種造林的方法也存在明顯缺陷。具體應用播種造林技術時,對于土地的要求較高,需要土壤保持非常充分的水份,并且需要在一個相對穩定良好的環境中,不能處在常發生自然災害的環境里,此方法比較適用于地廣人稀的地域[1]。另外,播種造林完成后,需要較高的撫育管理水平以保證幼苗的良好生長。而在播種的過程中,則需要盡可能選擇粒大、易發芽并且種源充足的中子。常采用播種造林技術的林木種類包括油桐、核桃等。播種造林的重要操作方法主要包括快播、縫播和條播等。1.2分殖造林。在造林過程中,分殖造林是將種子的地下莖或樹木的根枝等部位直接植入到土地當中的技術,通過此方法能夠有效節省育苗的成本,降低育苗所需的時間,促使幼苗以更快的速度生長,還能夠保證所種植的樹木都能夠得到前代的優良遺傳基因,使其性質最接近母體。分殖造林具有操作簡單的優勢,并且通常情況下幼苗成活率都較高。但此種植方法和播種造林技術一樣,也需要較好的土地和環境條件,而且幼苗不僅能繼承母體優良的基因,也會攜帶母體不良的基因,可能會在不同的環境中表現出來,影響林木價值。目前廣泛應用分殖造林技術的林木種類包括柳樹、楊樹、松樹以及大量竹類。1.3植苗造林。植苗造林技術主要將苗木當作造林的基本材料進行栽培種植,這一造林的方法能夠對大多數樹種起效,并且相比于播種造林技術和分殖造林技術,植苗造林技術不會對土地提出嚴苛的要求,限制因素較少,是非常廣泛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相比于播種造林而言,在創造人工林郁閉上能更早實現,因其具有較快的前期生長速度優勢,也不需要過大的種量[2]。植苗造林技術在種源少并且價格高昂的林木種類造林應用中效果非常明顯。但植苗造林同樣具有一定的弊端,其培育過程十分復雜,并且需要投入較多勞動成本,而且需要具有較高的造林技術和操作水平,在總體成本上,遠高于上述兩種造林技術。

2林業育林方法探究

查看全文

封山育林管理通知

為加快我縣生態經濟強縣和山水園林城市建設步伐,鞏固南北山生態示范區建設成果,根據《森林法》、《退耕還林條例》、《封山育林管理暫行辦法》和《**市林地保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縣政府決定對南北山地區林地實行封山育林管理。特通告如下:

一、封山育林區范圍:南山從棠香街道辦事處紅星9社起經永岸村至龍崗街道辦事處西禪村11社止,北山從棠香街道辦事處報恩村1社經龍崗村至龍崗街道辦事處累豐村1社止的區域內所有林地(含退耕還林地)。具體范圍由縣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劃定。

二、對南北山地區林地實行全封,封育年限為三年。

三、封育區的國有林地由權屬單位實施封育,集體林地由各街道辦事處、村社組織實施封育,群眾林地由群眾自封或聯戶封育。

四、封育期內嚴禁從事以下活動:采伐竹木、放牧、砍柴、割草及破壞林草植被;毀林開墾和毀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毀林行為;林糧(蔬菜等作物)間作;一切野外用火;捕獵野生動物;未經批準占用林地修建構建筑物;損毀護林設施和標牌。

五、對違反本通告第四條規定的單位或個人,由縣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或有關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查看全文

林業造林技術與育林方法探索

1林業造林技術

1.1播種造林法。即直接將種子播種在造林地,也稱為直播造林。該法在大面積造林地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為其操作簡單,還不需要育苗。但是,在對這一方法進行應用的過程中,需要擁有良好的立地條件,適合在土壤所含水分充足,災害發生頻率低,人少地廣的地區使用播種造林法。造林后需要較高水平的幼林撫育管理措施。播種造林法應選擇種粒大、容易發芽、同時種源相對充足的樹種,典型的大粒種子有油桐和核桃等。條播、縫播和塊狀播種是重要的操作方法。1.2植苗造林技術。植苗法和播種法不同,植苗法主要是以苗木為造林的材料,通過直接栽種樹苗來進行造林,植苗法和播種法比起來,植苗法的適用范圍更加廣泛,而且成活率高,但是同時,和播種法比起來,植苗法對于操作的要求也更高,尤其是在樹苗的移植過程中,其要求更高,這是由于樹苗比較稚嫩,如果在移植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將樹苗的根系損壞,影響樹苗的后期生產,甚至不能成活。所以在采用植苗法進行植樹造林時,樹苗的根系保護是重中之重。1.3分殖造林技術。分殖法是目前一種新型的植樹造林方法,這種方法是根據生物技術的發展而形成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是選取母樹上的合適的營養器官,一般來說,像竹子的地下莖,樹木的根、枝等器官都可以,將這些營養器官裁剪下來,放在配置好的營養液中,對其進行培育,等這些器官生成根系之后,再將其插入地下。利用分殖法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和成本,而且生長速度快,同時樹苗也繼承了母體的良好性狀,成活率高,但是分殖法對于技術要求比較高,而且需要專業的儀器以及設備,而且分殖法雖然繼承了母體的優良性狀,但同時也會受到母體自身情況的限制,分殖造林法適用于像松樹、楊樹、柳樹以及竹類植物。

2林業造林技術與育林方法

2.1整地技術。在植樹造林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土地進行整理。為了提高植樹造林工作的質量,在整理前,要根據土地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整地技術。將土地中的雜草等雜物利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清除,常用的方法有火燒法、噴灑除草劑、人工清除等辦法。另外,如果造林的土地比較平坦,則需要利用機械將土地進行翻墾。通過這些操作,可以營造出一個更加適合植物生長的環境,如果造林地區處于山地,則可以將山地整理成梯田等形式。這樣可以為我國的植樹造林育林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2.2林木種子繁育。實踐證明,利用經過了遺傳改良后的種子造的人工林,一般都生長迅速、抗逆性強、材質良好。在對子代測定結果進行充分應用的過程中,可以對繁殖圃、無性系采穗(根)圃等優良的高世代種子園進行建立,這是我國現階段研究林木種子繁育相關內容的重點方向,有助于把我國林木良種的繁育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15年以來,全國各地在積極展開研究的過程中,進行了大量的種子區劃試驗和大型種源試驗,共對10多個樹種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同一樹種因為地源的不同,較大的差異也將產生于它的適應能力和生長特點中,在充分掌握以上植物生長規律的基礎上,為選優建園提供了依據,同時也有針對性的制定了良種繁育體系,提升了種植使用和調運的合理性。2.3苗木培育。在撫育管理中,不僅應從實踐出發,積極調整灌溉和施肥方法,還應當針對不同樹種進行大量的化學除草試驗。現階段,我國部分地區苗圃都廣泛采用了先進的化學除草技術,隨著造林用苗中容器苗的數量不斷增加,各地區也加大了對造林培育技術以及種植設備的研究力度。例如,在容器的規格、材料等方面,工廠化機械連續作業,培養基的組成、配比以及和塑料大棚、控濕現代化溫室、控溫等。對于在控制環境的條件下育苗的特點,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配合我國育林技術新發展的育苗技術。現階段,我國不斷將機械設備應用于苗圃作業中,提升了處理、播種以及撫育種子的效率。而部分苗圃甚至已經實現了全面機械化作業。

3加強林業育林造林的管理

要想提高林業造林工作的水平,首先要嚴格選擇樹種,這是所有工作的前提,只有質量優良的樹種,才能保證造林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在樹種選擇上,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進行合理選擇,不同地區,樹種的生長環境是不一樣的。當然要想做好林業造林工作,光靠前期工作是遠遠不夠的,要想保證林業健康課持續的發展,還要做好后期的養護管理工作。做到科學管理,才能夠保證林業發展的持續進步。對于林業的管理,要經常檢查樹木的生長情況,對于生長狀況不好的,要及時采取一些補救措施。同時還要做好樹木生長過程中潛在危險的預防工作,提前預防,及時控制,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林業發展的持續進步。要采取規模化、自動化的發展方式。并且工作人員要共同努力,提高積極性,在林業管理工作上做到不斷突破。

查看全文

林地植被封山育林工作意見

為做好我區震損林地植被恢復工作,推進地震災后重建植被恢復項目順利實施,確保我區震損林地植被恢復達到預期目標和成效,根據《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生態環境修復專項規劃》和省林業廳《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震損林地植被恢復技術指南》,現就在我區地震植被損毀區內開展封山育林工作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目標和任務

通過3年的封育,恢復全區78262畝地震受損林地,使之在2016年達到封山(沙)育林技術規程(GB/T15163-2004)標準。小班郁閉度≥0.60,林木分布均勻且林下有分布較均勻的幼苗200株/畝以上或幼樹34株/畝以上。震損林地植被恢復區內林相得到明顯改觀,生態功能日趨完善。

二、封育期限

此次封山育林實行全封,項目從2014年開始實施,到2016年完成,封育期為三年,每年進行區級自查,2016年封育完成后,迎接省級核查。

三、封育布局和封育方式

查看全文

林業局封山育林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加速培育森林資源,擴大森林覆蓋面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有關規定,制訂本辦法。

第二條凡利用樹木天然下種或萌芽、萌蘗條件,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可以成為森林的,均執行本辦法。

第三條封山育杯必須貫徹“以封為主,封育結合”的原則。

第四條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可進行封山育林。

(一)有培育前途的疏林地;

(二)每公頃有天然下種能力的針葉母樹60株以上或有闊葉母樹90株以上的山場地塊;

查看全文

封山育林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作用

1封山育林在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封山育林模式化嚴重。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對環境問題秉承“因地制宜”“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態度。然而,現實中的整治方案卻往往生硬地照搬其他地方采用的封山育林成功模式,脫離當地的實際發展狀況,常常是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而沒有實質性的發展變化。另外,要遵循自然界的發展規律和經濟規律相匹配,急于求成不可取。在封山育林方式上,應該針對各個地方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推行專家加入育林護林的建設事業中,對林地的不同形式進行專業指導。1.2封山育林體制化不健全。政府對林業治理采取封山育林的認知不夠全面,重視不夠,導致工作進程不快,效率不高,實施結果不盡如意。全面可靠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落實封山育林的工作。地方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視,摒棄先發展經濟后恢復環境的錯誤思維。一定要建立健全封山育林配套機制體制,加強對負責機構的職能健全和監督體系。可以建立“封山育林專項小組”,專門負責相關工作,并且定期組織科學交流會,向專家咨詢專業的育林知識,引入相關監督機構,促進封山育林取得成效。1.3封山育林易陷入舍本逐末境地。在植林過程中,為了促進植被的生長,往往使用大量藥劑,殊不知適得其反造成植被生長不良,土壤鹽堿性失衡,不利于植物的健康生長,降低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要科學施肥、專業用藥,封山育林培育的不同類型的林木資源,要充分利用養護結合的特點,提高吸收養分的效率,適應森林植被在山區的氣候、水土等多種條件。同時注意保護特種植被,增強植被的穩定適應程度,有效提高森林再生能力的功能,切不可因小失大。

2封山育林的應用與措施

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則,對不同地段科學規劃,必須要考慮到氣候和地形的綜合因素,制定符合區域發展的規劃。在土壤肥力相對豐富的地區,實施植物自然發展的政策,自由生長。在土壤肥力相對欠缺的地域,根據人為因素影響大小,判斷哪些地域適合原生林生長,哪些地方適合人工林建設,哪些地方不適合林木生長。封山育林在短時間內可以使生態平衡系統上升到最佳狀態。陜西部分地區已經成功實現了全面綠化、綠色發展,有利于植被自然更變與演替,提高大量植被類型生長的安定程度,并且提高混合樹種的發展,有利于創造多物種生態循環系統。按照封山育林的強度和程度可分成全封、輪封和半封。在封山育林的核心區域實行全封,禁止人類穿越進行生產活動,為林木的正常成長提供穩定的環境。在即將封山育林的地區,劃分成育林區和人類活動區,在育林區實行禁封,開放部分進行人類活動,既可以起到保護生態的作用,也利于人們的生產活動。當育林取得一定成果時可以開放封禁。按照季節開放封山育林區,有規律地進行半封,可以做到兼顧民眾的經濟利益。封山育林作為普遍適應的一項護林方式,必須合理規定治理措施的同時與當地經濟發展相結合,強化保護森林資源在封山育林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加強探索建立森林防火系統,積極創新森林防火的有效舉措,盡最大可能將森林火災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以不發生事故作為最佳目標,火災率控制在0.4%以下,落實工程進展狀態,探索封山育林的創新之路。婺源針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建設,實施了一系列生態措施。一是保護培育工程。實施了造林綠化與封山育林相結合的政策、“十年禁伐特種林”,把全縣的生態環境放在重要位置;把油菜從普通農作物晉升到新型產品來耕作。山區沿線開設茶樹種植,每年套種梨樹和蘋果樹等果樹苗木20萬余株,營造“花海婺源”的氛圍。生態修復是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我們十分重視的一個環節,晉城在林區保護與山區綠化工作中取得一系列的成果,有效維護森林資源并促進林業的更新。而且制定2020年1萬hm2以上的造林目標,以期森林覆蓋率達到40%,促進林業經濟進一步提高。

3封山育林取得的成效

三北防護林作為橫跨我國13個省市或自治區的防護林帶,這一活動區關乎人民的生產活動,防止水土流失對下游造成的危害,對我國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三北防護林工程目前通過封山育林等措施已經建起4000多km的綠色長城,造林面積2507萬hm2中已有22%的沙漠化得到有效治理,40%以上的水土流失也得到控制。云南省的封山育林取得有效進展,依靠護林育林的方針,利用封山育林投入資金少,綠化程度明顯提高,恢復和增加林草植被程度,是林區生態建設的首選方案。在林業區域中,采用封山育林的措施,保證林業的天然生長,或者人工造林措施,迅速恢復植被并且取得重大成效。在退耕還林的過程中,設立輪班制,創立5~7個小班,平均分配標準地塊,記錄樹林的平均年齡、平均樹高和平均胸徑,促進林場科學健康發展[1]。塞罕壩的奇跡造就了我國在林業恢復史上的輝煌,從沙土飛揚、寸草不生的荒漠,歷經幾代人的努力,終成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防護林,放眼望去一片蔥郁,沙洲變綠海。在方案的制定中,采用封山育林與機械造林、人工造林并舉,摸索育林經驗,積累高寒山區培育林木的有效做法,改善當地積荒積沙的局面,抑制水土流失,首先抑制了天津、北京等地的大量沙塵暴現象;其次,為河北一帶提供了大量生態資源,減少了年大風次數,提高了平均降水量,減少河流的含沙量。輔之以科學的農牧業產業結構,不斷探索適合經濟和環境共同發展的道路,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概念,累計創造稅收達7000萬元。抑制了生態退化,達到維護生態平衡標準,最終達到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的統一。

查看全文

市政辦封山育林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市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封山育林工作的決議》和市政府《封山育林管理辦法》,全面推進封山育林工作,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林地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目標,以恢復和培育森林植被為重點,以嚴格封育管理為手段,促進森林資源和森林覆蓋率較快增長,加快“森林”建設步伐。

二、任務目標

采取封育措施,保護規劃區域內的各類林地和地表植被,使全市生態公益林林相明顯改善,疏林地升級改造成混交林,荒山造林成活保存率達到85%以上。封育期間,全市建造護林牌500個,設置宣傳牌200個,砌壘隔離墻20萬米,建造防火瞭望塔20個,新建護林房200個,新增管護人員300人。

三、實施步驟

查看全文

縣委封山育林指導方案

為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安全,推進“五個”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及《省森林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林業“三大效益兼顧,生態效益優先”的原則,著力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力度,嚴格控制森林采伐,促進全縣森林資源快速增長,促進森林質量和森林覆蓋率快速提高。

二、封山育林范圍和期限

本次封山育林的范圍為:全縣所有的山上林地和山下的退耕還林地(不包括山下的其它人工造林地)。封山育林期限為五年,自2012年5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

三、封山育林內容和方法

查看全文

做好封山育林工作通知

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對維護陸地生態安全方面起著支柱作用。封山育林工作在保護生態環境中尤其重要。根據上級有關精神,現將年有關封山育林事項通知如下:

一、封山育林范圍

1、國家公益林,堅決依法封育保護。

2、歷年原封區各林場一定要按照原來封山育林作業設計的地方依法封育,嚴禁砍伐。

3、今年的封山育林任務,要在國家公益林和原封區以外區域進行封育。

二、加強領導,周密部署,依法封育

查看全文

封山育林技術管理及主要經驗

本文根據多年封山育林經驗,總結出封山育林技術管理的具體措施,下文主要對具體技術進行闡述,希望對同行起到一定參考作用。

1檢查驗收

為了達到封育一片,成林一片,收效一片,每年秋末冬初,當地林業部門應組織力量,按照封山育林計劃和承包合同,對當年計劃完成情況和按封育期限達到封育成林成效的面積進行檢查驗收,并寫出報告,逐級上報備查。檢查驗收內容主要包括:

1.1封山育林計劃完成情況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封山育林的封育范圍、封育面積、類型、林種、樹種、林草生長情況、組織機構、承包合同、護林隊伍、鄉(或林場)規民約、林木保護和管護設施等方面的完成情況。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責成有關單位或個人及時予以糾正或解決。

1.2封山育林成林成效面積檢查

查看全文